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藏醫藥調研報告8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W

對於調研報告,寫作者必須要根據上級的命令,擬定出可以執行的調研計劃,調研報告是需要通過記錄的方式來表明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藏醫藥調研報告8篇,感謝您的參閲。

藏醫藥調研報告8篇

藏醫藥調研報告篇1

20xx年,包括治療遺傳性過敏性皮炎,風疹及銀屑病在內的全球皮膚病用藥市場增長8%。其中,銀屑病藥物市場的增長最為強勁,其次是遺傳性過敏性皮炎藥物市場。整個皮膚病用藥市場的容量在全球藥物市場中排名將升至第九。繼enbrel被fda批准用於治療中重度慢性斑塊性銀屑病後,amgen將逐漸成為皮膚病用藥市場的主導者之一。20xx年enbrel成為皮膚病用藥市場的第三大佔有者。預測過敏性皮炎患者數將從**年的1840萬人增至20xx年的2200萬人。目前七大市場上述處方藥的銷售額為5.64億美元。局部用免疫調節劑或許是未來十年唯一能對該市場產生顯著影響的主要藥物類別。

我國居民比較常見的皮膚病包括真菌感染(足癬、體癬、灰指甲、婦科真菌感染等)、濕疹、細菌感染、痤瘡用藥、牛皮癬等類別。在診療藥品方面,國內皮膚病抗真菌藥是目前最主要的一個用藥類別,約佔皮膚病用藥整體市場的一半以上。其中,輝瑞公司的氟康系列產品、西安楊森的施皮仁諾(伊曲康唑)、派瑞鬆(硝酸益康唑/曲安縮鬆)、達克寧(硝酸咪康唑)、採樂(酮康唑),以及北京諾華、山東齊魯製藥、中美天津史克的特比萘芬、聯苯苄唑等相關品牌產品佔了較大市場份額。其它重要的皮膚病藥物還包括皮質激素(丁酸氫化可的鬆、莫米鬆)及其複方和目前的新治療藥研發多集中於維生素d類似物、外用抗生素(莫匹羅星、克林黴素)等等。

在我國,皮膚病的發病率很高,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據有關資料統計,國內皮膚病總患病率為1.23%,即約有0.16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病。如此龐大的患病人羣,無疑帶來了巨大的皮膚病用藥市場空間。近年來,一批實力型醫藥企業正在加快進軍皮膚病用藥市場的步伐。一方面,外資醫藥企業陸續將已在國外上市的皮膚病藥品引入國內。自**年以來,皮膚病用藥在我國醫院市場當中的使用率除20xx年和20xx年基本持平外,其他年份一直處於高速增長態勢,尤其是20xx07年的市場增長率一度達到56.5%。從國內醫院皮膚病用藥品種上看,銷售額位居前5位的品種所佔份額為30.57%,與其它用藥品種相比,皮膚病用藥市場的集中度相對較低。從各藥廠的市場份額上看,在醫院用藥市場份額位居前20位的藥廠中,國外企業和合資企業佔有11個席位,市場份額合計佔有率約為36.9%;國內醫藥企業佔有9個席位,市場份額合計佔有率約為28.1%。在當前形勢下,我國皮膚病藥物行業的>投資潛力如何存在哪些投資機會前十大優秀企業又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呢

?20xx-20xx年中國皮膚病藥物行業市場>調查報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海關總署、國家衞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醫藥商業協會、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國內外相關報刊雜誌的基礎信息、皮膚病藥物行業研究單位等公佈和提供的大量資料以及對行業內企業調研訪察所獲得的大量第一手數據,對我國皮膚病藥物市場的發展狀況、供需狀況、競爭格局、贏利水平、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分析。報告重點分析了皮膚病藥物前十大企業的研發、產銷、戰略、經營狀況等。報告還對皮膚病藥物市場風險進行了預測,為皮膚病藥物生產廠家、流通企業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和可借鑑的操作模式,對欲在皮膚病藥物行業

從事資本運作的經濟實體等單位準確瞭解目前中國皮膚病藥物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有重要參考價值。

藏醫藥調研報告篇2

一、冬蟲夏草產業基本情況

(一)我省冬蟲夏草產業基本情況

1、資源分佈。冬蟲夏草因對生長環境的特殊要求,只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邊的國家和地區,即中國、不丹、印度 、尼泊爾四個國家。中國的冬蟲夏草產區包括青海、西藏、四川、雲南、甘肅,佔世界冬蟲夏草採挖量的98%以上。青海省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總面積72萬平方千米,草地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46%,冬蟲夏草在青海省全境均有不同儲量,數量居全國之冠,佔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其中三江源地區的產量佔全省的 80%以上,所產冬蟲夏草也最為著名,蟲體外觀色澤黃亮、豐滿肥大、菌座短小,有效物質成分較高,是青海產冬蟲夏草的代表。獨特的環境孕育了品質極佳、產量居高的冬蟲夏草資源,其性温味甘,具有補肺益腎、清熱化淤、強心降壓等多種功效。蟲草屬繁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全世界已經發現350多種,冬蟲夏草是其中最為珍貴的一種。

據調查統計,青海省境內6州2市的33個縣、181個鄉鎮、529個村均有冬蟲夏草資源分佈,總採挖量達 100噸左右,已成為產區農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主產區農牧民60%以上收入來自冬蟲夏草。其中三江源地區的冬蟲夏草產量最高,屬於冬蟲夏草主產區,約佔青海總量的80%,居全省之首;海南、海北、黃南三州屬於一般產區,約佔全省總產量的15%;海西及海東和西寧屬零星分佈區,約佔全省總產量的5%。

2、市場發育及開發應用。青海冬蟲夏草市場發育與消費者對冬蟲夏草獨特價值的認可及價格一路攀升密不可分,隨着國內外消費市場的拓展,青海冬蟲夏草的加工消費市場迅速發展並不斷走向壯大,培育了諸如青海三江源藥業有限公司、__市玉川蟲草有限公司、青海省珠峯商貿有限公司、西寧雪利源營養食品有限公司、青海藏寶資源有限公司、青海富康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集銷售加工為一體的中小型企業,生產的產品有蟲草酒、蟲草膠囊、蟲草含片、蟲草口服液等系列產品。同時在蟲草產業強有力發展勢頭的影響下,助推建成了青海新千蟲草大世界、青海玖鷹冬蟲夏草國際交易中心等一批專業交易市場,並孕育了成千上萬家冬蟲夏草專銷店,遍及了省內各地及國內大中城市,青海冬蟲夏草的知名度及其銷售市場不斷拓展走向完善,銷售市場已拓展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東南亞國家和歐美髮達國家。

3、採集管理。據數據顯示,我省今年冬蟲夏草採集量約為35—40噸,為20_年40%左右,下降幅度較大。由於統計口徑不同,綜合起來,今年實際的產量為去年的四至六成較為合理。青海冬蟲夏草原採集管理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了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建立,為冬蟲夏草採集管理提供了較為充分的法律依據。青海政府及農牧廳先後下發多個文件,特別是20_年2月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冬蟲夏草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的意見》(青政辦〔20_〕27號),對冬蟲夏草採集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二是實施屬地化管理,明確了當地政府的職責和任務;三是嚴格推行了採集制度和禁採限採製度。在每年採挖期前發佈禁採限採令,限制人員及採挖工具,有效保護了冬蟲夏草的生長環境。

4、冬蟲夏草市場交易。國內市場:除西寧是國內最大的冬蟲夏草交易市場和集散地外,成都、拉薩、北京、上海、廣州、蘭州、重慶、安徽省的亳州、河北省的安國等地冬蟲夏草交易市場迅速成長,價格受產量及市場環境的影響有上揚趨勢。青海西寧冬蟲夏草市場上,規格為1800條每公斤的冬蟲夏草價格平均在29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較上年同期下降2萬元,降幅6.4%;規格為3000條每公斤的價格為17萬元左右,較上年同期下降1萬元,降幅5.6%;規格為4000條每公斤的則在14.4萬元左右,較上年同期下降0.6萬元,降幅4%。在省外的香港東方紅藥草、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杭州胡慶餘等知名藥材專賣企業價格倍漲,以北京同仁堂為例,上好的冬蟲夏草價格每500克賣到30多萬元。省內市場。我省冬蟲夏草交易比較集中的市場有玉樹結古鎮犛牛廣場市場、西寧勤奮巷市場、新千國際蟲草大世界、星海黃__市場。__市大街小巷幾乎都有冬蟲夏草店,主要集中在七一路、北大街、南關街、黃河路等處。在冬蟲夏草採挖季節,勤奮巷市場作為最活躍的交易市場之一,成為我省冬蟲夏草交易的主要集散地。新千國際蟲草大世界、勤奮巷市場以及各蟲草專賣店是冬蟲夏草銷售的主要場所,年銷售量呈增長態勢。國外市場。冬蟲夏草在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我國的香港、台灣均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其中,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是我國冬蟲夏草直接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根據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網9月發佈的數據來看,冬蟲夏草指數為1088.70,同比跌值為89.00,同比跌幅為7.56%。

冬蟲夏草的價格變化直接影響着以此為原料的醫藥公司業績。福瑞股份20_年年報披露,20_年該公司發生營業總成本5.0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41.91%,主要原因則是主導藥品的主要原材料冬蟲夏草採購成本全年高位運行,加之生產經營規模擴大導致成本上升。今年上半年,由於冬蟲夏草價格下降使得福瑞股份成本有所降低。福瑞股份20_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發生營業總成本2.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75%,主要原因是生產經營規模擴大導致成本總額上升。

(二)我省冬蟲夏草研究狀況及科研水平

1、我省在冬蟲夏草生態學方面的研究。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青海省就開始對本省的冬蟲夏草分佈區域、主要產區、一般產區和零星產區有了一定的掌握,特別是在冬蟲夏草生長環境因子和生物學特性方面有一定的基礎,對於冬蟲夏草的產量預測有了初步的研究。近幾年,青、藏、甘等省區採取“外禁內限”措施規範採挖行為,取得一定效果,但“包山行為”開始凸顯出來。根據青海省牧科院冬蟲夏草研究人員的調查,自20_年青海省海南州的河卡山被包給甘肅人採挖蟲草開始,20_年這一行為蔓延到果洛州,20_年更延伸至玉樹地區。受經濟利益驅使,個別老闆承包草山後,不控制採挖人數、管理無序,對植被破壞很大。20_年青海省冬蟲夏草產量是近年產量最少的一年。主要原因除近年來隨着冬蟲夏草分佈區的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日趨嚴重,蟲源鋭減,加之人為採集冬蟲夏草過量和過早,影響了自然環境下寄主冬蟲夏草蝙蝠蛾的生存和冬蟲夏草菌孢子的生長髮育,使得冬蟲夏草菌孢子感染寄主幼蟲的機率減少;再加上自然因素(如氣候越來越暖、乾旱等)的影響,致使我省冬蟲夏草資源鋭減、生境退化、分佈區域萎縮以及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為20_年初特別是4-6月份連續降水,造成地表温度過低,導致冬蟲夏草子座無法正常生長,沒有能力突破地表,從而形成採挖困難,在野外調查時發現,大多冬蟲夏草被埋在土壤中,沒有能力形成子實體,因此也無法完成冬蟲夏草釋放子囊孢子的有性階段。

2、我省在冬蟲夏草菌方面的研究。從1979年開始,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冬蟲夏草研究室在冬蟲夏草真菌分離、培養、保存、復壯等研究目前居全國先進行列,制定和發佈了3項關於冬蟲夏草真菌的技術規程。青海省因為地處產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資源優勢,牧科院研究人員每年都可以到主區進行現場分菌,從而滿足實驗室內菌株的篩選,目前主要從工業發酵高性能和致病性強的兩方面進行菌株的篩選和培養,以期為冬蟲夏草真菌的工業化生產服務,同時也為人工培養冬蟲夏草提供理論和技術依據。目前已篩選獲得相關重要真菌近百餘株。

3、我省在冬蟲夏草寄主昆蟲方面的研究。從1995年執行青海省科技廳下達的“青海省冬蟲夏草生態學及人工培養技術關鍵研究”項目開始,牧科院研究人員針對冬蟲夏草的人工培養及野外生態學進行了專門研究。經過研究,已對青海省不同地區冬蟲夏草寄主蝙蝠蛾進行了分類、鑑定,初步確定為8個種,完成了寄主昆蟲的人工飼養全過程,形成了冬蟲夏草寄主昆蟲人工飼養技術研究規範,並在實驗室內成功獲得了全人工培養的冬蟲夏草僵蟲並長出了有子座的個體。制定和發佈了2項關於冬蟲夏草寄主昆蟲的人工培養的技術規程。

(三)周邊省份冬蟲夏草行業發展現狀

1、__區

西藏冬蟲夏草品質優良,分佈面廣。__區除__區以外的六個地(市)、40個縣均分佈有冬蟲夏草資源,其分佈面積約6500萬畝,資源藴藏量約為65-70噸。一般認為__區的冬蟲夏草產量最多、質量最優,佔整個西藏冬蟲夏草市場的47%。20_年採集量達53噸。20_年西藏冬蟲夏草總產量約46噸,比上年產量下降約 20-30%,價格也比上年有所下降。此項統計數字主要依據採集羣眾上報的數據和採集點上收購統計得出的結果。由於是採集羣眾所報數字有約20%的埋伏,一般情況下采集人不會把所採挖的冬蟲夏草全部出售。對於銷售情況,__區尚未統計詳細數字。

西藏全區的冬蟲夏草銷售主要以私人銷售為主,從事經營蟲草的商家主要集中在拉薩、那曲、林芝貢布江達等地,以土特產類同時兼營冬蟲夏草的公司和藥材行為主,專營冬蟲夏草的較少,在__市專營冬蟲夏草的店家不到六家,每年冬蟲夏草產新季節以當地老闆、老百姓和回族商人為主,形成自發式的市場

進行交易(個人現金交易),在西藏國有企業收購冬蟲夏草的佔20%-30%,其他70%-80%均被私有企業或商家收購。

2、甘肅省

__州地處甘肅省西南部、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擁有廣袤的濕地和草場。這裏的蟲草資源較為豐富,全州7縣1市均有分佈,面積達2650多萬畝。甘肅省冬蟲夏草多產於與青海毗鄰的__州和與四川毗鄰的隴__區。甘肅冬蟲夏草體肥壯、豐滿,外皮色黃,內肉色白,環紋、頭、足、尾等完整,質量甚優。甘肅甘南、隴南、天祝等地,除當地羣眾外,每年還有數萬人從鄰近地區到這些地方採挖野生冬蟲夏草,過度的採挖破壞了野生冬蟲夏草生長的環境條件,使其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由於藥用價值高,市場需求大,再加上多年過度無序採挖以及甘南地區蟲草生活環境的不斷惡化,蟲草的資源量和產量逐年下降,各地野生蟲草資源消減嚴重。甘南州農科所的調查顯示,蟲草密度由每畝167個鋭減至13個,削減速度驚人。同時,無序的採挖還使當地草原植被遭到破壞,加劇了土地沙化。由八坊集團投資建設的八坊蟲草交易市場正式落户__市西郊,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已有約3千平方米展位率先投入使用。該市場全部建成後將達到3萬平方米展位的規模,是中國當前第二大蟲草交易市場。

3、四川省

四川省是冬蟲夏草主產區,產量和儲量僅次於青海、西藏之後居全國第三位,採集冬蟲夏草是四川草原牧區農牧民羣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全省面積55%左右的地域都大面積分佈有野生冬蟲夏草。

在產量上,當前受青藏高原寒潮影響,調查區域還處於強降雨雪天氣階段,冬蟲夏草還未大量成熟,採集量和上市量目前都較小;在價格上,今年冬蟲夏草上市價格明顯高於去年,同等品質的冬蟲夏草價格較去年同期漲幅在50%左右,每根鮮草根據其大小、色澤及飽滿程度價格在12-30元之間;農牧民人均每天採集量在20-70根不等。__縣,是冬蟲夏草主要分佈區,地處川、甘、青三省結合部,自古以來是該區域的商貿物資集散中心,該縣大部分農牧民年收入中 80-90%來自冬蟲夏草。調研組專程走訪調查了__縣蟲草交易市場。市場內共有100餘户經銷商經營冬蟲夏草,其中有固定商鋪的經銷商有60餘家。川、甘、青三省蟲草經銷商雲集在此,青海果洛州、玉樹州,甘肅甘南州等主產區的冬蟲夏草也彙集在此,因而該市場冬蟲夏草交易活躍、交易量大,據商家估算,平均每家大商户每年冬蟲夏草交易量在100公斤以上。一位經營了多年蟲草生意的商家介紹,蟲草產量比八,九十年代少了不少,價格卻由八十年代的幾毛錢一根漲到了現在的幾十元一根。

(四)冬蟲夏草資源在青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

近年來,隨着冬蟲夏草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其在青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也越來越顯現出其重要性。

1、開發冬蟲夏草是產區農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我省農牧民採挖蟲草有着久遠的歷史,也是牧民重要的生產方式和習慣。統購統銷時期,開發冬蟲夏草是繁榮民族貿易和牧區集體經濟的重要手段。隨着90年代冬蟲夏草功能的進一步發現,尤其是近幾年蟲草價格一路飆升,“禁挖”措施得力實施,冬蟲夏草產區成為經濟上的較大受益者。據粗算,產區有80%的牧民收入主要依靠蟲草採挖,“冬蟲夏草業”成為牧民除畜牧業以外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收入來源。

2、採挖冬蟲夏草是牧民最易掌握的生存技能

青海牧民尤其是三__區現代教育發展遲緩,牧民羣眾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能力極其有限。蟲草採挖技術大多是經過口傳教授的形式延續下來的,這些技術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不高,簡單易學,甚至與生俱來,成年牧民大多有多半生的蟲草採挖年齡。據對四十多户牧民的調查,他們從懂事就開始挖蟲草,蟲草已成為與他們須臾不能離開的生產生活資料。

3、冬蟲夏草的開發利用是聚集人氣商品的重要源泉

青海牧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商品流通不暢,經濟上一直保持比較強的自給自足性。蟲草的採挖,逐漸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蟲草採挖人幾乎走進了牧區的多個角落,給當地牧區帶來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可以肯定的是,冬蟲夏草的開發利用必將促使牧區經濟社會加快對外開發的步伐。

4、冬蟲夏草是自我發展不可替代的優勢特色資源

青海牧區,儘管其生態地位重要,保護生態是首要責任,但保護生態與加快發展並不是根本對立的,諸多問題必須在加強發展中加以解決。發展蟲草經濟不僅僅是一種“揚長補短,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若能構築一條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高層次冬蟲夏草經濟鏈條,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眼前利益可持續發展的關係,不僅可以發揮青藏高原特有的比較優勢,在發展中解決諸多的經濟社會問題,而且會進一步豐富青海特色經濟的內涵,使蟲草經濟成為青海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我省藏醫藥產業發展情況

青海省藏藥品種繁多,根據多年調查資料表明,天然藥物有1660種,藏藥材佔1294種,其中植物藥1087種,動物藥150種,礦物藥57種。有198個品種是國家和青海確定的重點品種。其中,青海的藥用資源特別是一些特產、地產藥材,如大黃、麝香、冬蟲夏草、麻黃、貝母、鹿茸、甘鬆、藏菌陳、鎖陽、塞龍骨、紅景天、秦艽等,以其良好的質量久有盛譽,馳名中外。青海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藥材品種共有188種。

(一)搭建了較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據瞭解,目前,全省已有藏(蒙)醫醫院37所,其中,省級1所、州級6所、縣級22所、民營8所。藏醫醫院共開設病牀1500多張,職工近3000人。此外,在各級綜合醫院、鄉鎮衞生院內還設有藏醫科、門診部260個。全省6個自治州都有一所州級藏醫醫院,牧業區的每個縣基本上都有一所藏醫醫院,80%的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都能提供藏醫藥服務。自開展藏醫院分級管理工作以來,已創建三級甲等藏醫醫院1所、二級甲等藏醫醫院9所、二級乙等藏醫醫院7所;全國示範藏醫醫院1所、全省示範藏醫醫院2所、全省藏醫名院5所。在牧區的鄉村,有80%的人尋醫問藥的第一選擇是藏醫藥。藏醫醫療機構遍佈全省的牧區草原,藏醫藥已成為全省牧區衞生事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發揮着極其重要的防病治病作用。

(二)形成了獨具特色優勢的專業學科。截至目前,共建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級重點專科1個、省級重點專科基地12個、省級特色專科6個、省級名科11個。形成了以治療類風濕病、病毒性肝炎、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胃炎、皮膚病等為主的專科專病學科羣,各類專科專病病牀佔病牀總數的40%。創建藏醫藥工作示__縣2個,向農牧區推廣藏醫藥適宜技術50餘項,編寫了《青海省鄉村藏醫手冊》。開展了藏醫藥進牧區、進社區、進家庭的“三進”工作。將藏成藥及藏藥製劑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和報銷範圍,藏醫藥服務項目補償比例高於西醫西藥5個百分點。制定實施了《藏醫疾病診斷療效標準》等6個藏醫行業技術標準,促進了藏醫藥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建設。

(三)建設了一支專業技術隊伍。1978年以前,全省有藏醫藥人員640人,其中屬於國家編制的只有78人,大部分是民間、個體的藏醫藥人員。1981年創辦了藏醫中等專業教育。1987年1月,國家批准建立青海藏醫學院,20_年設立了藏醫專業碩士授予點,20_年設立了藏醫專業博士授予點。編寫出版了藏醫藥中等專業和本科教育規劃教材,現代化的藏醫藥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共有各類藏醫藥專業技術人員3900名。其中,具有中專學歷2800名,大專以上學歷 560名,碩士生22名,博士生3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88名。實施了名醫培養戰略和“兩培雙帶”項目,培養全省名藏醫24名。通過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培養高層次藏醫藥人員38名。建設鄉村藏醫藥人員培訓基地,藏醫藥在職培訓工作逐步規範化、標準化,80%的在職人員通過多種形式得到了培訓和提高。

(四)科研和學術工作成績顯著。1983年成立了省藏醫藥研究所,20_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省藏藥研究院。藏醫藥古籍文獻研究成果斐然,先後整理、翻澤、出版了《四部醫典》、《晶珠本草》、《帝瑪爾?丹增彭措醫著選集》、《中國藏醫藥大典(60部)》等180餘部古典醫著。省藏醫藥研究院的藏藥工藝、藏藥藥理、藏藥分析實驗室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藏醫臨牀研究取得新進展,開展了藏醫治療類風濕、放血療法、火灸療法等臨牀研究。30年來,全省共承擔省部級藏醫藥科研課題50項、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160餘項。1986年成立了省藏醫學會,各地也相繼成立了基層藏醫藥學術組織機構,先後與美國、日本、奧地利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藏醫藥學術交流與合作。開辦了中國藏醫藥門户網站。20_年建設了中國藏醫藥文化博物館。20_年創辦了《中國藏醫藥》雜誌,藏醫藥學術日趨活躍,學術水平不斷提高。

(五)藏藥產業化規範初步形成。目前青海省企業生產銷售情況,20_ 年底全省有醫藥工業企業27家。其中藏藥生產企業佔18家,藏藥生產企業7家,化學藥生產企業1家(青海製藥廠),藥材生產企業1家 (青海明膠廠),獲得國家批准文號的藏藥共223種。年總產值已達5億元人民幣,藏藥品生產佔66.7%,比80年代初期產值翻了3倍。並積極創建國家藏醫藥產業支撐平台,形成了傳統藏藥與新技術藏藥共同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青海藏藥藥品的銷售與其它藥品銷售情況一樣,已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勢頭。全省藥品批發企業78家,藥品零售企業450家,其中129家聯合起來辦起了10家連鎖店,佔零售藥業的28.7%。另有廠家藥品全部銷往省外。藏藥的市場前景十分樂觀。近年來,青海 政府把藏藥材作為優勢產業後,各級地方政府掀起了藏藥材種植熱潮。最新資料表明,20_年我省在耕地或退耕還林 (草)地區改種中藥材6219.9畝,年增幅94.6%,全省種植藏藥材近6萬畝,已簽訂銷售合同47838畝,訂單種植比重達6.9%。

三、青海冬蟲夏草管理及利用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一)流通體系有待規範。全省經營冬蟲夏草的公司和個人約3000多家,有固定營業場所和正規手續的單位僅14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僅有十幾家),其它均為未辦理營業執照、税務登記證和流通許可證的“三無”公司和個人。就玉樹結古犛牛廣場市場和__市建國路勤奮巷市場來看,這兩個市場分別是三江源頭冬蟲夏草第一交易市場和青海省冬蟲夏草最主要的交易集散地,但這兩個市場基本屬於民間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大多數交易由商家直接從採挖者手中購買,然後經過多層轉手交易流向全國各地,從而給部分不法商販“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不良行為提供了生存空間,給守法經營的企業和個人帶來了不良的示範作用和不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二)等級標準有待執行。《青海省冬蟲夏草地方標準》,把冬蟲夏草分為特一、特二、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共七個等級。由於缺乏系統性整理和必要的技術支持,冬蟲夏草貿易流通多憑商家的第一感覺和個人經驗進行判斷,使得普通消費者無法對所購買的冬蟲夏草等級進行準確核查,也為一些商家 “以次充好、以小充大”的不良行為提供了生存空間,從而危害青海冬蟲夏草品牌。

(三)市場監管有待加強。由於受利益驅動, 很多投機者在冬

蟲夏草的“形、色、味’上做假。如目前市場上冒充冬蟲夏草的就有香棒蟲草、亞香棒蟲草、涼山蟲草、古尼蟲草、新疆蟲草、大團囊蟲草、蠶蟲草等十餘種之多,這些都不具備冬蟲夏草的藥用價值,有的甚至還有毒。還有許多不法商人為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採用現代技術進行摻假或作假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如有的用豆腐、麪粉等加工後做成假的冬蟲夏草;有的濕水、薰硫磺保存;滲鈦白、泡雄黃(硫化砷)水、加鐵粉、泥粉、鉛粉;有的在蟲體內部插鐵絲、銅絲、鉛絲等,這些雜物會污染冬蟲夏草,人食用後還會產生毒副作用。由於冬蟲夏草在品質問題上非常容易魚目混珠,所以會對青海冬蟲夏草品牌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四)產業龍頭企業有待培育。青海從事冬蟲夏草產業的企業儘管多達一百家,但多數冬蟲夏草加工鏈條僅停留在簡單清理、分揀、分類等初始工序階段,以原料冬蟲夏草為主,整體產業化水平較低,且規模小、不集中、實力弱,低水平重複現象較為普遍,缺乏有實力、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

(五)品牌意識有待增強。青海冬蟲夏草因其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聲譽,也產生了積極的品牌效應。但長期以來,由於品牌意識不強,對冬蟲夏草特色資源的價值認識還不充分,對冬蟲夏草及其產品在市場培育、產品研發、產品宣傳和品牌保護等方面重視程度不足,致使青海冬蟲夏草不像西藏那曲的冬蟲夏草有名。由於不注重冬蟲夏草的品牌建設,我省冬蟲夏草的競爭僅限於以價格為主的低層次水平,科技含量不高,生產工藝不新,產品包裝不精,宣傳力度不足,冬蟲夏草交易仍以原材料交易為主,處在“原蟲草”的一買一賣的狀況,原材料流失嚴重,經濟效益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

(六)出口成本有待降低。一是由於冬蟲夏草已被列為“國家二類瀕危野生保護植物”,通過正規渠道出口需辦理相當嚴格和繁雜的手續,增加了企業出口難度。二是因“非正規”渠道出口成本低,許多冬蟲夏草原料以 、旅遊出境、參加境外展會等形式帶出國境,所以無法納入海關出口統計數據中。三是由於按正規渠道出口到香港的費用僅“瀕危物種費” 即按貨物價值的3%徵收,而一般農產品的利潤只有3-5%。由於 貨物的大量衝擊,在不公平競爭下,企業利潤空間較小,出口積極性不高。四是因正規出口手續繁瑣,企業出口意願不強。

(七)破壞性採挖有待整治。青海冬蟲夏草主產自三江源地區,採挖季節正是高原草甸的成長恢復期,若不採取有效的隨挖隨填措施,每採集一根冬蟲夏草,至少會破壞30平方釐米的草皮。再加上鼠害的因素,裸露泥土極易引起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甚至沙化。冬蟲夏草採挖季節,採挖者通常在草甸搭帳篷住宿同時破壞草皮7.5~15萬平方米,十餘萬人的採挖大軍還要在脆弱的草山植被上砍伐灌木,安營紮寨,生火做飯,有的甚至偷獵珍貴的野生動物,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三江源頭的生態和植被。

四、藏醫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藏醫醫療機構設置與廣大羣眾醫療需求不相適宜。我省是藏醫藥的發祥地之一,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藏醫藥與西醫比,處於絕對弱勢和從屬的地位。藏醫醫療機構設置、藏醫藥人員比例配備等衞生資源與廣大民眾對藏醫藥的醫療需求不相適應。一些州、縣目前尚未建立藏醫專科醫院;縣級以下的藏醫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着基礎設施條件差,人員編制及牀位不足和使用不當的弊端。調查顯示,全省藏醫的醫療服務工作量佔總醫療量的33.9%左右。而藏醫衞生技術人員僅佔全省衞生技術人員的19%左右,州市以上藏醫院病牀佔全省病牀總數的7%。由於現代醫藥科技的衝擊,不少地方在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中存在“重西醫輕藏醫”、“重藏藥輕藏醫”、“重藏藥開發,輕藏藥材保護”的傾向。

(二)藏醫藥行業管理體制不健全。藏醫藥儘管已經有了很長的發展歷史,但並未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表現為:一是行政管理機構不健全。省中藏醫藥管理局目前為處級建制,人員僅2-3名;有些地區衞生局尚未設立藏醫藥管理科;縣級(含縣級)以下沒有專門的藏醫藥管理機構,由藏醫院代行行政管理職能,政事不分,政企不分。這種狀況造成了對藏醫藥事業發展缺乏客觀管理、組織、監督的局面,服務職能空缺。二是省有關部門之間職責不清,權責不明,相互溝通協調不夠,沒有形成部門聯動機制。三是藏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保障措施不到位,制約了藏醫藥事業的協調、快速發展。

(三)藏藥產業化發育程度不高。藏藥產業化是藏藥發展的趨勢和必然選擇。而藏藥產業化發展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核心問題:一是政府在產業化過程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夠;二是藏藥生產企業重複建設,傳統藏藥品種低水平重複。調研發現,全省共有299個藥品批准文號,而品種僅有148個,核發了587個製劑批准文號,品種只有195個,其中有相當部分為同品種。大部分廠家都主要生產同品種藏藥,形成家家生產、廠廠銷售的局面;三是藏藥標準是國家藥品發展水平的體現,是藥品監管工作的技術依據。

(四)藏藥材資源開發和保護矛盾突出。藏藥材資源開發與保護直接關係着藏醫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我省藏藥材資源開發與保護工作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家底不清。目前我省藏藥材具體分佈及其儲量不清楚,對各藥材品種的市場需求量和人工種植最佳地的認識等仍存在很多盲點;二是重開發利用輕保護建設。藏藥生產取材的基本特點是95%的原材料來源於野生藥材資源,主要原料來自於省內野生藥材,還有大量的原料依賴外省區採購或進口。

(五)藏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根據調研瞭解,目前全國只有青海大學和西藏大學設有藏醫學院,培養本科層面的藏醫藥人才。由於對藏醫藥人才培養投入不足,使得目前藏醫藥技術人才力量遠遠不能滿足藏醫藥事業發展需求,尤其是在縣級以下醫療機構表現尤為突出;另一突出問題是高精尖藏醫人才稀少,隨着大批名老藏醫藥專家相繼謝世或年齡老化,權威藏醫藥專家嚴重匱乏,目前全國國醫大師中藏醫僅一人,出現人才斷檔,使名老藏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六)產學研傳統模式繼承不夠,現代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現代產學研結合模式主要是“醫、藥、學、研”的相互融合和緊密配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創造價值。調研發現,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和利益衝突等原因,目前我省藏醫藥“醫、藥、學、研”各單位產學研結合的意識不強,“醫、藥、研、教”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與技術力量的整合和合作,形不成合力。現代產學研體制機制尚未建立。

五、措施及建議

(一)我省冬蟲夏草行業發展工作的措施及建議

通過比較研究之後,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青海冬蟲夏草既是原產地大省,又是冬蟲夏草的名牌大省,同時也是產量大省。下一步我們重點建議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廣泛開展宣傳活動。通過組織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舉辦國際冬蟲夏草論壇、國際冬蟲夏草研討會,創建青海冬蟲夏草網站,創辦《青海冬蟲夏草》雜誌,錄製冬蟲夏草電視片,在青海衞視等電視媒體做廣告,拍攝青海冬蟲夏草專題片,聘請知名人士擔任名譽會長,積極藉助“中國青海國際冬蟲夏草暨藏醫藥展交會” “環湖賽”、“青洽會”“國際藏毯節”、“清真食品博覽會”“青海品牌推介會”、“青海商品大集”等大型展會大力宣傳青海冬蟲夏草;開展蟲草原草和產品的展示、訂貨、現貨交易,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同時,可組織有針對性的研討活動,從地域性、獨特性,從傳統藥用學與時尚養身學等入手開展理論研討,宣傳青海冬蟲夏草,消除外界對青海冬蟲夏草的負面報道。

2、健全冬蟲夏草市場體系。青海西寧已成為全國最大和最具人氣的冬蟲夏草交易市場,但距離最具影響力和最佳品牌美譽度的市場,還有很大的差距。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通過主產區保護、市場建設、完善流通體系等方式,建立全方位的冬蟲夏草產業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區域專業交易市場,實現由“露天交易”轉為“場內交易”,實現冬蟲夏草產品市場化、現代冬蟲夏草產品流通信息網絡化、冬蟲夏草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現代標準化、市場監控可視化、企業管理現代化,形成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全國最大的冬蟲夏草專業市場。

3、強化冬蟲夏草市場監管。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監管措施,對經營户全面實施蟲草交易市場商品質量可追溯管理,積極推進蟲草市場監管制度建設。在冬蟲夏草交易市場、機場、車站等大型蟲草流動場所,設立冬蟲夏草公平秤、真偽鑑別儀和重金屬含量測試儀,有效杜絕假冒偽劣冬蟲夏草和產品的流通,把好製假重金屬的出入關和使用關,對於摻假、造假的企業,運用法律武器進行懲處,將害羣之馬驅逐出市場,做到去劣存優,選出優秀企業,使整個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同時,適時指導和幫助經營者建立和完善經營自律制度,全面推行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購銷台賬和質量承諾制度,促使經營者誠信經營、守法經營、文明經營。政府職能部門及時受理蟲草市場交易活動中的舉報、投訴,加大對違法者的懲罰力度和重獎舉報者,為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快速、便捷的維權服務。

4、嚴格執行等級標準。我省制定的冬蟲夏草等級標準,既有物理、化學的檢驗標準,又有形體、條數/500克的標準,以及水分率、斷條率等的標準。建議把這個《標準》真正落到實處,作為打造我省冬蟲夏草品牌的參考依據,確實使其發揮作用。

5、重點培養龍頭企業。大力扶持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我省冬蟲夏草行業產業化生產運營。以商貿龍頭企業為主,努力使我省冬蟲夏草產品實現採挖、收購、儲存、分級、包裝、運輸、銷售一條龍經營。同時,以加工龍頭企業為主,實現採挖、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經營,爭取形成我省冬蟲夏草生產運營的高層次的產業化鏈條,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6、積極打造知名品牌。在現在已有的“三江源蟲草”、“唐古特蟲草”、“阿尼瑪卿(果洛)蟲草”“唐古拉(玉樹)蟲草”等品牌的基礎上,要着力打造具有青藏高原特色品牌,推進《青海冬蟲夏草地理標準產品保護》標誌的使用,為我省冬蟲夏草爭取其應有的市場地位。作為青海省冬蟲夏草的企業來説,要明確不同冬蟲夏草的定位,對整體市場實現有限覆蓋,對目標市場進行重點覆蓋,把精力集中於少量對高質量服務有特別需求的網點,對禮品市場,要走高端,包裝要精美、質量要上乘;對旅遊市場,要有地域文化特色,攜帶要方便,文化內涵要豐富;對零售市場,要有一定的大眾化包裝和大眾化產品。同時要通過政府協調,組織經濟實力強、研發力度大、產品種類全、營銷手段好、發展後勁足的大型企業參加奢侈品會展,以人無我有的唯一性、人有我強的優質性、人少我多的稀缺性宣傳企業產品理念,推廣宣傳產品品牌,讓參加展會的消費者更加了解青海冬蟲夏草品牌的魅力,使得青海從“有實無名”到名副其實,實至名歸的全國“冬蟲夏草第一省”,使青海冬蟲夏草品牌,成為世界知名品牌。

7、努力創造出口條件。通過嚴厲打擊蟲草出口 及變相 的違法行為,鼓勵正當出口經營,堵住偷漏“瀕危物種費”的漏洞,保護合法經營者。國家按銷售額3%徵收“瀕危物種費”使得經營這一產品的企業利潤薄,難以維持經營,建議簡化辦理冬蟲夏草出口手續,儘可能減少蟲草出口的相關環節,保證企業的及時、順利出口。同時,建議合理收費,減輕企業負擔。

8、嚴格落實採集許可證制度。通過採集許可證制度,對採集活動進行全程跟蹤檢查,依託多部門聯合執法,嚴厲從重打擊無證採集、跨屬地採集、超量採集和違規採集等違法行為,從而切實保護我省冬蟲夏草採挖區的草原野生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同時,深入宣傳冬蟲夏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向社會、採集者大力宣傳“採育結合,長久可用”的理念,提倡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草原野生植物資源。

9、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議成立“青海冬蟲夏草研究所”,以我省特有珍稀物種冬蟲夏草為研發載體,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圍繞冬蟲夏草產業發展做好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獲取原始創新成果及自主知識產權,為冬蟲夏草產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培育、穩定一批高素質的科技人才及學術帶頭人,通過研究冬蟲夏草種羣的分佈演化規律,提出合理開發利用的管理策略,促進當地貧困問題的解決,也為人類健康、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積極貢獻。

(二)對我省藏醫藥事業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為使我省藏醫藥又好又快地發展,做大做強藏醫藥產業,立足本省,面向全國,走向世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青海特點的發展道路,建議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高度重視藏醫藥事業的發展。認真制定規劃我省藏醫藥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堅持“藏西醫並重”原則,在新醫改政策方面多體現扶持藏醫藥事業的發展,充分發揮藏醫藥對人類健康的保護作用。強化觀念,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認識藏醫藥在民眾身體健康、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方面的重大作用,把藏醫藥事業發展列入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具體工作中從經費投入、制定優惠政策、宏觀管理等方面予以重視和適當傾斜。

2、依法推進藏醫藥事業科學發展。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藏醫藥事業發展需要,更好地為各族人民健康服務。迫切需要加快藏醫藥法制、法規建設步伐。建議我省儘快研究制定《青海省藏醫藥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青海省藏藥材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青海省藏藥材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條例》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快藏藥質量標準,藏醫診治及臨牀療效評價標準等行業性的技術、質量和管理標準體系建設。

3、健全藏醫醫療網絡,完善服務體系。建議把工作重點放到農牧區基層,以農牧區為重點建立健全藏醫藥服務網絡。除六州和所在縣設立藏醫院外,在人口較多的東部縣也要設立縣藏醫院;除縣所在鄉(鎮)外,其它所有中心鄉(鎮)衞生院開設藏醫科(室)或配備一定數量的藏醫技術人員。形成以省、州、縣藏醫院為龍頭,以綜合醫院藏醫科為重點力量,以鄉鎮衞生院或藏醫藥服務網點為紐帶,以村衞生室為網底,以社會力量舉辦藏醫醫療機構為補充,涵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功能的藏醫醫療服務網絡。

4、政府主導,加快藏藥產業化發展步伐。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在保持藏醫藥特色的前提下,優化藏藥產業佈局,推進藏藥產業化進程,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應以金訶藏藥集團為龍頭,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和企業兼併、重組、聯合、引資嫁接改造等多種形式,以資產為紐帶,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支持企業整合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逐步形成技術先進、裝備精良、管理有素、新品倍出、具有開拓精神的藏藥核心企業和企業集團;調整、優化藏藥企業佈局,實行“扶優扶強”的傾斜政策,支持骨幹藏藥企業進行技術裝備改造,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引導中小型藏藥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鼓勵企業間進行同品種藏藥的品牌整合或分工,防止低水平重複生產。

建立區別於中西藥的藏藥評價標準體系。主要應包含四個方面:一是挖掘傳承老藥方,增加現有藏藥品種;二是新藥開發要突出創新,注重臨牀價值;三是改劑型品種要體現臨牀優勢;四是要提高質量控制和安全標準。

5、增強創新開發能力,加速藏藥產業現代化。加速藏藥產業現代化,必須依靠科技和體制創新。在繼承傳統藏醫藥理論的基礎上,以提高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為中心,引進吸收先進的生產技術,加快藏藥生產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

6、積極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大力培育特色拳頭產品。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推出新的科技成果並將其轉化為商品,是企業賴於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企業要真正樹立科技創新主體的意識,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增強科研力量,並通過與相關科研院所聯合、聘請專家擔任技術顧問等多種途徑,提高科研開發能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突出主攻方向和主打產品,加大科研開發投入,力爭把企業5%以上的銷售收入做為科研開發費用。要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用現代科技裝備企業。要充分發揮高原生物資源優勢和產品市場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培育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技術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優勢的產品,以主導產品帶動藏藥產業的發展。

7、充分應用現代營銷手段,積極擴大市場佔有率。藏藥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市場的認同程度。讓藏藥這一優秀的民族醫藥精品走向廣闊的市場,就必須走開放的路子,打破封閉,消除神祕感。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都要加強合作,切實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同打一張牌,避免各自為陣,甚至相互抵毀,導致一敗俱傷。同時,要以科學的藥理和精確的有效率來提高消費者對藏藥的認同,敢於創名牌和精品,樹立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藏藥的市場知名度。要重視產品的外包裝設計,以美觀的包裝外形取勝。此外,要加強企業營銷,強化營銷基礎管理,規範營銷運作方式,不斷提高營銷隊伍素質,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樣化的的營銷網點,擴充醫院、專業批發商營銷渠道,大力開發非處方藥市場。要充分應用代理、聯營及網上等一系列現代營銷手段,提高藏藥的市場佔有率。

醫藥市場項目調研報告精選篇5

惡性腫瘤是當今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

儘管人類經過了近百年的努力,在惡性腫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全世界每年仍有900萬新發癌症患者,每年有500萬人死於癌症。

我國是一個癌症多發性國家,現有260萬癌症患者、每年新發病患者180萬、死亡人數140萬。

癌症仍然是給人類帶來災難的頭號殺手。

開發研究生產療效好、廣譜性強、副作用小的抗癌藥物仍然是醫學界的重要課題。

我國抗腫瘤藥物的研究開發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期,上世紀60年代初期已有部分品種開始生產銷售。

40多年來,我國抗腫瘤藥物生產已由個別品種發展到系列化產品,研發和銷售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特別是近十年來,研發(包括仿製)及市場營銷上的成就令人矚目。

目前,我國抗腫瘤藥物生產企業已有近百家(包括中藥製劑生產廠家)。

其中,原料藥廠20多家,製劑廠和中藥廠有60多家。

迄今為止,我國抗腫瘤藥物已發展到七大類160多個品種。

世界衞生組織__年4月公佈的22個基本抗腫瘤藥物,我國全部都可以生產。

我國年產抗腫瘤藥物30多噸,生產企業主要分佈在江蘇、浙江、廣東、山東、上海等地。

但產品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臨牀需求。

總體説來,抗腫瘤藥物市場需求大於供應。

所以,瞭解患腫瘤病人家庭的抗腫瘤藥品的消費情況和大眾對抗腫瘤藥品的態度,一方面,有助於企業從消費者角度研究細分的抗腫瘤用藥情況;另一方面,有助於醫藥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更好地瞭解目標消費者的需求,並進一步瞭解抗腫瘤藥品的市場競爭情況,從而使企業能“對症下藥”,把更多、更好的藥品快速銷售到消費者手中。

本次調研主要是為了通過對消費者對抗腫瘤藥的認識、瞭解和用藥態度調查,來了解抗腫瘤藥品市場的競爭狀況和消費者對抗腫瘤藥的需求喜好及對醫藥企業的期望。

由此使恆瑞醫藥能很好的把握消費者的心態,掌握抗腫瘤用藥市場的發展趨勢,從而採取有力的、合理的措施來推廣其主打產品——艾恆。

本次調研採取網絡調研的方法,在網絡上隨機發放問卷,然後收集整理,進行資料的分析整理。

問卷的設計根據正常的人們對藥品的認知過程來排列問題。

本次調研主要研究了抗腫瘤藥的流通渠道、藥品性質和消費者的主要購買依據三方面,這三方面可以從消費者角度反映出目前抗腫瘤藥品市場的主要消費情況,如抗腫瘤藥品通過哪些渠道流向消費者手中,消費者對腫瘤疾病的認識和用藥態度,消費者認可的劑型是哪幾種,而其中消費者的主要購藥依據將是醫藥企業最為關注的。

下面從具體的調研數據方面逐一分析。

一、從渠道方面分析。

對於抗腫瘤用藥,絕大多數消費者是到藥店和醫院購買,兩者比例之和達95.2%,其中到藥店購買的家庭為58.7%,去醫院的為36.5%;而通過其他渠道購買的極少。

為什麼居民選擇到藥店的比較多,而到醫院的相對較少呢?

這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醫藥體制和醫療保障制度造成的二者所佔藥品銷售比重較大,但是由於各處銷售藥品的價格高低不一,藥店的藥品價格相對低一些,而抗腫瘤類藥品一般都是需要長期服用的,所以到藥店的購買比例會較高;而在醫院購藥的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有醫保可以報銷的。

所以,現階段企業要做好藥品市場,一定要了解我國目前的醫藥體制,同時也要關注醫療改革。

另一方面,藥品渠道的選擇還與抗腫瘤用藥的特點有關。

抗腫瘤用藥大部分為處方藥,需要通過醫生處方才能購買。

因此,患者前幾次看病或服藥一段時間複查都需要到醫院,在診治後就地購藥;但是腫瘤的治療一般需要長期吃藥,在醫院得到確診後,一般病人都會考慮自己去藥店購買相同的藥。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渠道的選擇對醫藥企業來説很關鍵,其中要考慮的因素主要為消費者的主觀方面和我國的醫藥制度客觀方面。

二、從藥品性質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在城市居民家庭購買的各種抗腫瘤用藥中,西藥佔到七成以上,達73.3%,而中藥只佔26.7%。

這表明在治療腫瘤的藥物方面,對於中藥的研製開發生產具有很大的空間,因為在藥物治療方面,中藥的副作用小是一大優勢。

對於醫藥企業來講,選擇做消費者認可的藥物種類,可以使企業減少和消費者的溝通障礙,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營銷費用。

同樣,好的藥品命名策略、傳播策略等也可以為企業減少很多運營成本。

所以,詳細瞭解消費者的基本情況,有助於企業進行經營決策。

儘管西藥市場競爭已經很激烈,但是依然有市場空間,仍然有商業機會。

對於本次調研,儘管從消費者角度調查出消費者比較認可的是西藥,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位列後面的中藥將來就沒有商業機會,不能成為未來的主要藥物,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中。

且既然西藥競爭已經趨近紅海,那麼另僻蹊徑開發中藥的藍海壓力就會小很多。

雖然同時會存在很多風險,但是在其他企業涉足尚淺的時候率先造勢,有利於企業打造領頭企業的品牌形象,能夠搶佔先機,獲取肯高的市場佔有率。

三、從消費者的購藥主要依據分析。

調查詢問了城市居民家庭在購買各種抗腫瘤用藥時所想到的首要根據,結果表明,89、9%的家庭提及是由醫生推薦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原因。

這是由於抗腫瘤用藥多是處方藥,患者對腫瘤疾病的認知了解有限,服用什麼藥品受醫生的專業推薦影響很大。

另外,10.1%的家庭表示根據過去的使用經驗來購買某一抗腫瘤用藥。

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種橫向角度解讀這組數據。

在購買的首要原因中,決定並影響消費者購買的人員依次是醫生、家人和朋友、藥店店員,在所有原因佔比中,分別是89.9%、8.3%和1.8%。

這一方面反映出醫生對於抗腫瘤用藥的銷售是何等重要,藥店店員的推薦是多麼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也説明老百姓醫藥知識的缺乏,需要企業加強對百姓健康知識的普及。

過去的使用經驗也是決定患者購買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實際反映了醫藥企業實現產品的一次銷售和多次銷售問題。

很多醫藥企業只關心重點渠道中的關鍵因素,如醫院的醫生,但是很少有企業會關注消費者的消費過程,消費者是如何進行多次購買的。

絕於腫瘤疾病的特殊性質,患者往往要長期服藥才能保持較好的身體狀態,所以在第一次購買後,醫藥企業更要關注他們的二次購買以及重複購買問題。

企業同時還要關心產品每次銷售後的患者使用情況,細緻入微的售後服務相對於醫藥企業實現第一次銷售,是一種投入少而銷售效果更佳的營銷措施。

所以,企業不要只關心產品的前期銷售,還要提供藥品的售後服務。

過去的使用經驗是患者對過去該藥品療效的一種肯定,這實際和佔比6.9%的藥效可靠是很相關的。

在決定購買的首要原因中,關於藥效有很多不同層次的直接提法,如藥效可靠、起效快、副作用小、質量好、有持久功效/長效,如果將其合併則有14.6%的比重,加上一些隱含藥效較好的原因,如醫生推薦、過去的使用經驗等,則可以毫不誇張地講,藥效是消費者在購買抗腫瘤藥品時第一考慮的因素,這也是企業在營銷中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當然,另一方面,藥品的安全性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藥的重要因素之一。

醫藥企業要特別注意自身的形象,調查中顯示,如果製藥企業發生藥品安全問題,則會使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大大降低,從而影響企業形象,並直接打擊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再仔細解讀數據我們會發現,醫藥企業是不是知名企業對於消費者購買並不是重要原因,它明顯地排在功效、推薦等因素之後。

那麼,對於醫藥企業是否要進行企業知名度的推廣,在市場推廣過程中是否要在公司名和產品名之間權衡一下呢?或者説企業是否要有階段性的傳播重點呢?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

數據顯示,對腫瘤藥品,促銷的作用不大,這説明這類藥品不是快速消費品,也不是保健品,它是真正的以藥效為主的一對一的專業產品,同時也説明它不是價格敏感型產品。

瞭解這些藥品特性後,企業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營銷工作。

藏醫藥調研報告篇3

醫藥產業被稱為當今的“朝陽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近年來,xx##工業園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發展結構,着力引進和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發展後勁足的醫藥工業項目,形成了梯次跟進、集約發展的醫藥產業集羣。目前,園區擁有高新技術醫藥企業10餘家,xx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完成的銷售佔園區總量的87.6%,實現利税佔園區總量的92.8%,成為園區特色突出的優勢支柱產業。在xx年中國社科院組織的產業集羣普查中,入圍“中國縣域產業集羣競爭力百強”

一、醫藥產業現狀

目前,xx工業區園區先後引進醫藥加工項目28個,醫療器械、醫藥設備、醫藥物流、醫藥包裝等關聯項目6個,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醫藥產業集羣,突出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產業鏈條長,產品門類多。醫藥企業產品涵蓋了中藥、西藥、生物製劑、醫療器械等多個門類、千餘品種,山東步長製藥和xx睿鷹製藥躋身全國製藥企業百強。在##工業園南部形成了以山東步長製藥、山東丹紅製藥、xx步長製藥、山東健民藥業、山東華信製藥、山東天草藥業等中西藥製劑為主的中醫藥工業組團,形成了從中藥材種植、飲片加工、製劑生產到市場物流的中成藥生產體系;北部形成了以睿鷹製藥、睿源製藥、金翼生物製藥、中亞製藥為主的醫藥工業組團,形成了從優質產品種植、生物發酵、化學合成到無菌原料藥的生產體系,成為目前國內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產品純度高、產業鏈條長的頭孢類、大環內酯類醫藥中間體、原料藥生產基地。

二是企業膨脹快,帶動能力強。近年來,園區的醫藥企業發展迅速,效益良好,實現了連續投入,快速膨脹。xx睿鷹製藥集團先後和上海新先鋒藥業、美國輝氏、富萊汶等知名公司合作,三年累計投資近10億元,新上高新技術項目10個。陝西步長集團在4年內連續投資建設山東步長、山東神州、xx步長、步長中醫藥工業園四個項目,步長集團計劃再用2年時間,在園區建設成一個涉及天然植物藥類、生物藥類及保健食品類三大領域,以心腦血管病藥為主的口服固體制劑、注射劑及抗癌藥注射劑,以婦科藥為主的口服及外用藥製劑、口服液製劑,及保健食品等生產基地和一個醫藥研究所,形成一個多領域、劑型全的現代化步長醫藥工業園。

三是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園區積極鼓勵和引導醫藥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有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睿鷹製藥集團有20多項科研成果獲山東省科技成果獎,8項為國內獨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醫藥中間體gcle的研發生產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步長製藥集團的產品穩心顆粒是國內第一個批准治療心律失常和室性早搏等病症的純天然植物藥,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丹紅注射液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中藥”,得力生注射液是目前國內唯一批准的二類抗癌植物類新藥,是世界首創複方抗癌中藥注射劑。中亞製藥採用國際上先進的無高壓加氫還原裝置,建成了全國較大的大環內脂類原料藥生產線,新研發產品乳糖酸卡拉黴素解決了大環內脂類原料藥不溶於水的難題,填補國內空白。

二、發展醫藥產業的主要做法

##工業園區的醫藥產業從一個企業到形成集羣,主要得益於 “建平台、優服務、重招商、強科技、壯龍頭”五項措施。

一是建平台。重點在##工業園區南部和北部的兩大優勢區域規劃了中藥加工、生物製藥兩大醫藥工業區,在投入上重點配套,先後投資7億多元,確保了區域範圍率先實現道路、供排水、通訊、電力、燃氣等“七通一平”,打造了項目落地建設的優質平台。目前,在園區南部形成了以中西藥製劑為主的中醫藥工業組團,北部形成了以生物製藥為主的工業組團。

二是優服務。為進一步加快醫藥產業發展,營造醫藥企業聚集“窪地”,園區管委會實施了客商來訪首問制、工作落實目標制、聯繫項目責任制、反映問題備案制等,設立了企業服務“110”,為客商提供“全天候、零障礙”服務,形成了高效快捷的創業服務和支撐體系。對醫藥項目堅持“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特事特辦”的原則,給予投資者最優惠的政策。提出了“只要項目區中建、一切手續我們辦”的工作承諾,做到所有入區項目均由工業園管委會“一門受理”,各項手續由管委會結合有關部門聯合審批 “一站式辦結”。陝西步長製藥是園區的大户,當初步長集團看重的是原xx製藥廠的一個藥號——穩心顆粒,企業落户園區後,當地優質的環境、優良的服務、優惠的政策使山東步長製藥集團迅速崛起,集團董事長趙步長坦言自己是在被感動之後才做出這麼重大決策的:“在其他地方跑手續一年時間也不一定夠用,在xx園區建廠,從動議到施工不到兩個月。”他力排眾議把原本計劃在上海、西安等地投資的項目轉移到園區。

三是重招商。園區始終將對醫藥項目的引進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頭戲”,抽調專業招商人員緊盯醫藥產業,研究發展方向,掌握轉移趨勢,積極鼓勵醫藥企業採用合作、入股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延深產業鏈條。並對引進的醫藥項目實行領導掛牌包保機制,強化服務,現場辦公,加快了醫藥項目的落地建設和投產運行。在引進的34個醫藥及關聯項目中,屬於招商引資項目的30個,佔88。23%。山東健民藥業公司積極響應園區鼓勵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在建設了健民醫藥物流項目後,又吸引區外技術、資金,上馬了遠東海創生物科技項目,日前,公司又和新西蘭沃森公司簽約了合資1000萬美元建設麥路卡製藥項目的合同,而且,健民藥業公司在完成該項目的建設生產後,將“走出國門”和沃森公司合作在新西蘭註冊新公司,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原材料資源擴大生產,進一步佔領了國際市場。華信製藥集團收購了曾經是全國最大的維生素c生產企業的江蘇華源藥業後,成為擁有六大劑型、200多個品種的大型製藥企業。

四是強科技。園區大力實施科技促進和品牌帶動戰略,不斷提升醫藥產業集羣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力。一方面,為鼓勵企業爭創品牌,園區對榮獲省以上名牌產品或著名商標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目前,園區有10家醫藥企業榮獲了“山東省著名商標”,2家獲“中國馳名商標”,2家企業的產品評為省名牌產品,丹紅注射液榮獲國家“百姓安全用藥”稱號。另一方面,園區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橋樑,加快了醫藥企業產學研合作創新步伐。山東遠東海創生物科技公司先後與xx工業大學、xx商業大學合作,取得了具有技術領先性、專利獨佔性的“直投式發酵劑”、“棉酚精提”等國家“xxx”重大科技成果項目;xx睿鷹製藥與山東大學、西南交大、青島科技大、上海醫工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解決了在7—aca、7—awa等生物製藥領域的環保難題;自主研發的埃坡黴素b脂質體制劑,埃坡黴素緩釋植入組合物及應用,獲國家專利發明授權。

五是壯龍頭。園區的醫藥產業集羣不是簡單的同質企業“扎堆”,而是關聯較高的“醫藥谷”,從一個到一羣,醫藥企業的成長經歷了“培育一個、引來一批、繁榮一片”的過程。xx睿鷹製藥集團是在原鄉鎮企業的基礎上,經改制發展起來的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區委、區政府將其作為園區“xxx”期間的一號工程,市、區聯動,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幾年間,睿鷹製藥集團相繼建設了睿鷹粉針製劑、出口哌拉西林、7—aca、gcle等10個高新技術項目,已機身全國醫藥企業百強,建成了全國甚至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頭孢類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生產基地,產品結構已經涵蓋了醫藥中間體、無菌原料藥、生物製藥及抗腫瘤藥物四個產品平台,共八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形成了從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園區精心培養的這“一個”為醫藥企業的大規模引進創造了一個基礎環境。正是看好了園區的“醫藥產業集羣”,一批客商紛紛前來投資,上海新先鋒、陝西步長以及美國的輝氏、富萊汶、賽金等知名醫藥公司先後合作落户園區,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的醫藥產業格局正在形成。

藏醫藥調研報告篇4

近年來,隨着醫療體制的改革和人民對身體健康的日益重視,醫藥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如何加強醫藥行業税收管理,實現應收盡收,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聚財,做到既促進納税服務工作的深入發展,又切實加強徵收管理,是當前税務部門值得思考和重視的問題。就這一問題,我們近期對全市醫藥行業税收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醫藥行業存在的主要涉税問題

(一)醫藥行業税負明顯偏低

由於人們存在對醫藥行業日益增長的巨大需求,使得醫藥行業高增長和高收益性非常突出,據調查醫藥銷售行業經營中實際進銷差價率在20%左右,粗略推算整體增值税税負不低於xx%,而醫藥銷售行業實際平均税負僅為xx%左右,其中有的企業幾百萬的銷售額應納税額僅為幾千元,税負水平明顯偏低,與醫藥行業市場潛力大,利潤可觀等特點不相應,存在明顯疑點。

(二)醫藥行業存在隱瞞銷售收入現象

醫藥零售業屬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管理還比較規範,税務機關基本能核定月銷售額。但醫藥零售業大多屬定期定額户,不能提供產品進銷存登記簿,導致税務機關無法準確核定月銷售額。即使是增值税一般納税人,也存在帳外經營、有意隱瞞銷售收入等現象,如現金收取貨款不申報納税、購進貨物用於促銷獎勵應視同銷售未申報納税等。這些情況説明醫藥行業存在隱瞞銷售收入現象。

(三)醫藥行業發票管理混亂

醫藥行業發票管理混亂,普遍存在未按規定領購發票,未按規定使用發票,明顯違反了《徵管法》和《發票管理辦法》。主要表現為三種情況:一是不開發票拒開發票,消費者購買藥品通常不索要發票,就不開發票;消費者有時索要發票,找各種理由拒絕開具;二是不按規定開具發票,有的只填寫名稱和總金額,名稱一欄只填寫“藥品”,無具體品名,數量和金額,很難從普通銷售發票上看出具體商品的銷售價格;三是濫開發票,有些單位購買的藥品與收費單據上開具的藥品品目不相符,有些明明銷售的是日用品和護膚護髮品,而在發票上開具的卻是醫藥品。

(四)醫藥行業税收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税務部門對醫藥行業税收管理存在“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現象,少數税收管理員長期沒有更換,造成與醫藥行業關係逐漸密切,在管户過程中,存在巡而不查、查而不嚴、知情不報、以補代罰現象,極個別税收管理員甚至與醫藥行業互通信息,應付和矇蔽税收檢查。

二、醫藥行業存在涉税問題的原因

(一)醫藥行業經營者缺乏依法納税意識

由於醫藥行業一直沒有納入規範化軌道管理,税法宣傳力度不夠,為數眾多的醫藥行業經營者瞭解、掌握税法知識瞭解不多,不清楚如何計算税款和申報納税。同時,部分醫藥行業經營者缺乏依法納税意識,為利益驅動,產生偷逃税心理,鑽税收管理空子,採取非法手段偷逃税款,給國家帶來損失。

(二)醫藥行業税收管理滯後

醫藥行業經營形式的多樣化和經營渠道的複雜化,給税務管理不斷帶來新情況、新問題。一是醫藥管理體制未理順。醫藥與衞生職能重疊,政策打架,醫藥市場競爭無序,引發管理混亂,給税收管理帶來困難;同時税制也沒理順,醫藥經營徵收增值税,醫療衞生徵收營業税,對大量既經營醫藥又有衞生診治的業户如何徵税,標準不好掌握,國、地兩税部門都可管可不管,不僅造成管理權矛盾,也極易發生漏徵漏管現象。二是醫藥行業經營管理不規範。少數醫藥行業財務核算不嚴,帳務不實,造成對實際經營、現金、庫存難以有效控制,其應繳增值税計算很不規範,很不準確,增加税收管理困難。三是醫藥行業小規模納税人進貨不易控管,銷貨無法掌握,直接影響到增值税的核算,從而造成税款核定數額普遍偏低、税收負擔率低的現象。

(三)醫藥行業的經營特性增加税收管理難度

一是各醫藥公司下屬分支機構較多,許多是個體經營者掛靠在其名下,名為公司的分支機構,實際是自主經營、自行核算、自負盈虧。多數個體醫藥經營者不辦理税務登記,不申報納税。二是醫藥公司與大多數商品零售企業一樣,生產商或上級經銷商會在銷售額之外按銷售數量給予經營者一定比例的平銷返利,這部分返利就直接導致了税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樣化,既有現金、銀行卡,又有醫保卡,各種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點,對税務部門來説不利於控管,税收管理難度比較大。

(四)監管部門職能協調不夠

醫藥行業的監管涉及多個部門,藥品監管是藥監局,行政管理衞生局,税款徵收是國、地税部門,雖然這些監管部門的職能沒有交叉,但在職能行使過程中協調不夠,尤其是醫藥與衞生之間政策不統一,各醫療機構徵收營業税不徵收增值税,造成事實上的徵管困難。

三、解決醫藥行業涉税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税收法治建設,進一步優化税收環境

税務部門要牢固樹立税收法治觀念,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徵管。要加大税法宣傳力度,突出宣傳各項税收法律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增強醫藥行業依法誠信納税意識、提高税法遵從度,引導和規範醫藥企業依法經營、照章納税。要加強財務和納税輔導,不斷完善發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統,督促有條件建帳的醫藥企業及時建帳,從源頭上堵塞監管漏洞。要改進和優化納税服務,切實增強為醫藥行業納税人服務意識,規範納税服務內容,完善納税服務措施,簡化辦税程序,構建和諧的徵納關係。要進一步完善協税護税機制,增進信息交換與數據共享,廣泛開展綜合治税活動,提高税收執法力度。

(二)加大税收控管力度,建立税收監管長效機制

加大醫藥行業税收控管力度,建立醫藥行業税收監管長效機制,税務部門要着重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對醫藥行業發票使用的管理。從藥品經營企業“進、銷”兩個環節入手,抓住“發票”這一切入點,對使用發票、取得發票的程序進行控管,有效堵塞税收漏洞。要完善以票控税的制度,醫藥品在一級、二級銷售過程中許多環節可能都不需要發票,有一部分直接收取現金交易,經營者收取現金後不開票也不入帳,財會信息具有更大的隱蔽性。税務部門在“以票控税”的基礎上要完善財會制度,建立健全嚴謹的金融監管制度,壓縮現金交易空間,管住醫藥企業經營的資金流。二是加強對醫藥行業零售環節收款形式的税收監管,協調醫保監管部門,調取納税人的刷卡銷售信息,獲取醫藥企業及批零業户的經營情況,按一定比例測算納税人的銷售收入。

(三)嚴厲打擊醫藥行業税收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税收秩序

税務部門對醫藥行業比較普遍的管理性違法行為,要及時提醒,使其做到管理規範。經提醒,長期不規範管理,拒不改正的要堅決予以嚴厲打擊;對醫藥行業偷、抗、騙税行為一經發生就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通過嚴厲打擊税收違法行為,讓違法者得不償失;要對醫藥行業違法犯罪行為實行公開處理,真正做到處理一個,教育一大片。長期的實踐證明:對醫藥行業違法行為一味偏袒、遷就、放縱,甚至對應繳的税款還要打折扣,就會使税務部門的執法處於被動,執法質量永遠不高,難以形成醫藥行業自覺守法的氛圍。

(四)深化落實税收管理員制度,夯實税收執法工作的基??

要加強醫藥行業税收管理工作,必須深化落實税收管理員制度。一是不斷提升税收管理員的素質能力,要從提高税收管理員素質能力入手,大力推進機制創新,對税收管理員工作平台、税收徵管法及其實施細則、各項税收政策和税收相關法律法規等專業化技能進行培訓,建立一支精通税務、財會知識、熟悉醫藥行業經營,又懂得數據分析、能夠通過數據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税收管理員隊伍。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員績效考核辦法。在税收管理員進行必要輪換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員績效考評體系,科學設置考核指標,確保考核結果與税收管理員實際工作狀況相吻合,充分調動每個税收管理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提高醫藥行業税源監控的質效。

藏醫藥調研報告篇5

1、推進自我藥療計劃,有步驟的引導羣眾習慣性使用非處方藥品

顧名思義,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是在沒有醫生或其他醫務工作者指導的情況下,恰當地使用非處方藥物,用以緩解輕度的、短期的症狀及不適,或者用以治療輕微的疾病。由此可見,自我藥療是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

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古已有之,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在與疾病作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着經濟、文化、衞生事業的飛速發展,世界衞生組織(who)在1978年提出到20xx年都人人享有衞生保健的宏偉目標。結合國情,我國政府提出了到20xx年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與此同時,who還提出人們有權利也有責任以個體和集體的方式參與他們的衞生保健的計劃和實施。

我國政府也提出做好衞生保健工作應以國家、集體為主,其他社會力量和個人為補充。由上可知,現代衞生保健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由過去單純依賴國家轉變為是個人的權利和責任,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參與,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成為社會和個人共同關注的事業。

非處方藥的出現大大促進了自我藥療的發展,並在現實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注重對自我藥療的宣傳,引導羣眾自覺使用非處方藥,遠離藥物濫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決處方來源的有效方法,促進處方的有序流動

探索醫療機構藥房商業化轉型,實行醫藥分家,把門診藥房從醫院剝離出來,建成獨立核算的單體藥店。嚴格執行處方藥憑處方銷售的要求,建立藥品分類管理的試點,形成把醫療機構商業化藥房作為處方藥源頭的模式,把分類管理經驗全面推開,促進規範化建設。把發給許可證的醫療機構的藥房作為完全實行分類管理的示範點,形成處方來源網,進一步解決處方來源和按處方購買藥、憑處方售藥還不適應的問題,推進藥品經營企業的分類管理縱深發展。

藏醫藥調研報告篇6

醫院位於街,佔地面積近27000平方米,在職人員345人,開放牀位300張,是保健、科研教學於一身的全民所有制綜合醫院。

一、藥品、器械、耗材採購情況

醫院根據《藥品集中採購實施方案》(政辦字[20xx]113號)、《市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採購實施方案》(衞計[20xx]13號)文件精神,在藥品、耗材採購中嚴格按要求在河北省醫藥集中採購網上進行網上採購。在藥品採購上,我院共有藥品品種462個,自去年10月份後,我們對所有藥品進行了重新疏理,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進行網上採購,凡不能進行網採的藥品一律進入新平台中自採平台進行採購,確保網採率達到100%,改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存在網下違規採購藥品現象。

在醫用高值耗材採購上,我院除骨科手術用的鋼板、鋼釘及人工關節外幾乎沒有,對骨科手術所用耗材全部通過省集中採購陽光平台進行掛網採購。

藥品、耗材供應能夠及時到位,到位率和及時入庫率達到95%以上,未接收與網上訂單不符的藥品及耗材。

我院所購藥品全部都是由河北省醫藥集中採購網上所備案的配送企業進行配送。

在基藥平台進行網採時,配送企業只有一家,醫療機構選擇範圍少,配送企業往往會出現無貨不能配送。建議能否與醫保農合平台一樣,添加配送企業。

二、醫療機構經濟增長情況

我院醫療收入20xx年—20xx年分別為4128萬元、5267萬元、6612萬元。連續三年實現超25%的快速增長。

我院總資產20xx年—20xx年分別為6769萬元,8381萬元,10161萬元。資產增長原因包括綜合門診樓列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5188萬元等。

我院年度業務總支出20xx年—20xx年分別為4398萬元,5213萬元,5386萬元;人員支出分別為1519萬元,1652萬元,1926萬元;人員支出佔業務支出分別為34.54%,31.69%,35.76%。

我院藥品收入20xx年—20xx年分別為1524萬元、1798萬元、2362萬元。藥佔比分別為36.92%,34.14%,35.72%。

我院耗材收入20xx年—20xx年分別為257萬元、564萬元、269萬元。耗材佔比分別為6.23%,10.71%,4.06%。

三、醫院債務情況

我院債務總額20xx年—20xx年分別為3908萬元,5185萬元,6101萬元。主要是由於樓建設融資借款增加而致。

我院流動負債20xx年—20xx年分別為401萬元,1873萬元,3171萬元。也由於基建佔款增加了藥品應付款而致。

四、關於分級診療開展情況

1、我院20xx年、20xx年、20xx年分別服務出院患者10857人次、12105人次、12712人次,同期外轉患者504人次、664人次、455人次。

由於多種原因下轉及接收上轉患者未進行統計。

2、目前外轉、下轉存在的問題:想留的患者不能留或留不住,想下轉的患者不能轉。

有以下原因:

(1)、患者病情較危重或某些特殊手術患者,我院診治水平有限。

(2)、不具備某些特殊檢查設備,輔助診斷能力不足。

(3)、某些患者憧憬三級醫院,一經查出需要手術,直接轉診上級醫院等。

(4)、基層衞生院目前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綜合醫療服務能力有限。

3、工作建議:

(1)、控制三級醫院規模擴張,真正落實醫院分級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2)、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做好省級頂層設計,利用信息化平台管理分級診療體系。

五、留住人才舉措

1、根據需求有計劃地為縣級醫院公開招聘醫藥衞生類的專業技術人才,防止人才梯隊斷檔。

2、制定優惠政策引進人才,為醫院引進高層次人才暢通渠道。

3、對急需的短缺專業人才,可適當放寬條件要求,保障急需人才能及時得到充實。

4、設立醫療衞生人才專項資金,建立優秀醫療衞生人才獎勵辦法,加大對重點專科、學科建設的扶持力度,激發專業技術人員努力鑽研業務,提升水平,早日做到患者大病不出區,造福全區人民。

藏醫藥調研報告篇7

專家指出,中國醫藥市場遠未飽和,但競爭業已開始。目前,中國每年人均醫療消費水平只是美國人的1/130,當一般發達國家年人均醫療衞生消費支出達到20__美元、美國人均突破4000美元的時候,中國年人均醫療衞生消費支出只有31美元。但在另一方面,國內醫療用品的銷售量持續增加,在今後3~5年的時間裏每年將以12%的速度增長。20__年的中國醫藥,面對的將是一個蓬勃發展和慘烈競爭共存的局面。這是值得每一個醫藥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醫院市場分析

如何做好醫院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藥營銷的成敗,同時也是醫藥營銷的主要內容。我在實踐中摸索到推銷藥品的竅門,那就是必須打點好一些 關鍵人物 。

第一是醫生,他們手裏有處方權,用哪種藥,用多少,全由他們説了算;第二是醫院的庫房,從醫藥公司進藥全由他們負責:第三是藥房,他們有一個 小賬本 ,每個醫生用了多少藥,該得多少提成,全是由他們提供給我的;第四是醫藥公司,醫院從他們那裏進藥,我憑藥款拿提成 _

打點 這些人的方法也簡單,不過是根據各人的 重要性 給予不同檔次的提成。有些人難打發,那麼就給他多送點禮,多請他吃幾次飯。推銷同一種藥品的醫藥代表是競爭對手,常常互相 刺探軍情 ,如果哪家公司給醫生的提成高,另一家公司的醫藥代表就會向上彙報,要求提高給醫生的提成。

otc市場或社區醫藥市場分析

otc市場或社區醫藥市場的開發,已經成為了現代醫藥營銷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社區治療的疾病,購買感冒藥的比例在所有購買的藥品類別中居首位,其次為咳嗽、咽喉疼痛、發燒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隨着otc市場和社區醫療市場的逐漸壯大,使得廣告、店員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藥的主要因素,店員的作用僅次於電視廣告。

醫藥代表工作的總體思路

由於醫藥代表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醫藥代表的專業知識水平及個人素質都比普通推銷員要求更高。善於運用推銷之術,對醫藥代表工作的順利開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會自我推介,贏得客户真誠、友好的合作。良好的自我推介,是讓對方接納你和你的產品的首要條件。

要保持充沛的精神與活力,以整潔得體的儀容,彬彬有禮而不卑恭的形象面對自己的客户,並不斷塑造自身良好的氣質與穩健的風度;其次,培養真誠、友善、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磨鍊自己的意志;再次,樹立不斷學習的思想,努力涉足包括醫藥專業在內的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含量與專業化水準。

實事求是展示企業形象,增加客户的信任度

醫藥代表的工作不是獨立的,而是企業整合營銷的有機組成部分。企業與品牌在醫生心目中形象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產品的使用程度。醫藥代表在充分推介產品的同時,實際上也在從另一個角度推介企業。

必須全方位深入瞭解自己的企業,充分理解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原則與價值取向;其次,認真分析、提煉、歸納企業的優勢,同時不迴避劣勢,正確對待企業的不足;再次,認清自己的工作目標,瞭解企業對員工的期望,充分利用企業所能提供的支持與幫助;最後,對企業充滿信心,時刻覺得自己的企業是最棒的。只有對自己的企業充滿信心,才能通過你的言行由衷地感染對方。

利用新產品的全新概念感染客户。醫藥代表推銷的藥品一般是新藥,另有部分是新劑型或老藥新用,圍繞這些具有學術理論及新概念的產品,完整準確地推介是讓醫生接納產品的關鍵。

介紹新品種的功效理論、研發背景以及該藥與相關藥品的臨牀發展歷史;其次,恰當介紹新藥品在臨牀應用中的效果和在實際應用中的具體情況。只有熟練掌握新藥品的功效和臨牀知識,才能從各方面回答醫生可能的提問。醫藥代表必須將紮實的醫藥基礎知識充分應用於藥品的推廣活動之中。

結束語

根據以上調研分析,在完成了藥品招標工作後,關鍵是對醫院和醫藥公司進行業務公關,尤其是對醫院的重點公關,力爭在最大程度上贏得藥品訂購合同,以最終實現公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與他們打交道的時候,必須樹立從藥品訂單的收集、藥品運輸的執行、公共關係的維護以及貨款回籠的監控的全程服務的意識,兢兢業業地做好公司的藥品銷售工作。

現代醫藥銷售的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切實地把醫院的臨牀用藥需求和疾病治療的發展趨勢掌握好,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醫藥代表的實際工作。具體的説,就是通過醫藥代表的努力,使醫生完成從嘗試用藥、保守用藥、二線用藥一直到首選用藥這樣一個認知和用藥過程。總之,每一個醫藥代表在具體的醫藥銷售中,不僅要做好藥品的銷售,而且還要加強學習醫藥知識,並且用後者來指導自己的藥品銷售,努力改變過去那種光賣不管的被動文工作報告

藏醫藥調研報告篇8

一、行業發展概況

醫藥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使得其行業的高增長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從全球範圍來看,自1993—1997年,世界藥品銷售額自2336億美元增長至2720億美元,98年達3080美元,中國的製藥工業起步於本世紀初,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使用傳統工藝到大規模運用現代技術的發展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工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整個製藥行業生產年均增長17.7%,高於同期全國工業年均增長速度4.4個百分點,同時也高於世界發達國家中主要製藥國近30年來的平均發展速度年遞增13.8%的水平,成為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醫藥市場之一。據國家經貿委統計,1999年我國醫藥商品銷售總額達1216億元,1999年全國醫藥行業實現利潤111億元。其中,利潤總額在億元以上的有24家,名列醫藥企業前三名的是天津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三九集團,中美天津史剋制藥有限公司。銷售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有22家,名列醫藥企業前三位的是上海醫藥總公司,三九集團,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統計表明,我國醫藥行業規模效益逐漸顯現,潛力大,成長性好,處於穩定,建康,快速發展階段。但是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們的差距非常明顯,尤其是面臨wto的加入,國內市場的放開,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擁有6700多個製藥企業,能生產原料藥1400種,每年實際生產800—900種,生產製劑藥4000多種、植物藥8000多種。化學原料藥產量1999年達到43萬噸,其中二十四大類原料藥26萬噸,成為世界原料藥第二大生產國。其中青黴素及β—內酰胺類藥物和維生素等已成為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除少數品種外,幾乎世界上所有主要品種的藥物我們都能生產,有的還遠銷國外創匯。

2019年中國最新醫藥行業進展:截止到2019年9月份,全國醫藥工業產值1703億元,同比上升23%,增加值上升2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醫藥商業領域共實現1126億元,同比增長15.4%,完成利潤4.18億元,原料藥同比增長9.2%,中藥同比增長6%,工業利潤達8億元,同比增長37.6%,全國除安徽省外,其餘省市醫藥利潤均呈現增長勢頭;庫存下降,應收帳款減少明顯;藥品銷售區域差距加大,整個醫藥銷售更傾向於發達的沿海地區,其中浙江,江蘇,上海,廣東,山東,北京六省市佔全國醫藥市場的60%;預計全年將實現工業產值2300億元,商業1500億元,進出口63億元(進口40億元),全行業總體利潤可達125—130億元。與醫藥行業的高速成長相對應的是世界醫藥的未來發展新趨勢:傳統化學制藥增長速度將逐步放慢,天然和生物藥品將成為行業主要增長點,非處方藥的增長速度不段加快,天然藥品,生物藥品和非處方藥將三分天下,形成21世紀藥業的三大新興市場,這是未來醫藥行業最重要的特點。

(一)化學藥物方面

二十世紀40年代,中國的化學合成藥物〈原料藥〉的生產一片空白,全部依賴進口,製劑加工廠也很少。建國以來,我們的製藥工業得到迅速發展,以生產原料藥為例,第一個五年計劃末有200餘種,到1978年達900種,總產量達4萬多噸。發展到今天,我們已擁有2019多家化學制藥企業,能生產抗生素、激素、維生素、解熱鎮痛藥等24大類1350多種原料藥,化學原料藥總產量達30多萬噸,僅次於美國,並且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成為國際上化學原料藥的主要出口國之一。

(二)中藥〈天然藥物〉方面

中藥是我們祖國瑰寶,有着悠久的歷史,但在近代發展卻很慢。新中國成立前夕,整個中藥業十分困難。建國後,國家十分重視中藥的發展,最近在全國範圍開展了中藥與天然藥物資源大規模普查,發現可供藥用的植物、動物、礦物藥已達12807種,是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許多重要藥材如蛔蒿、水飛薊、安息香,西洋參、白豆蔻、丁香、兒茶等引種成功。目前我國開展了瀕臨滅絕的藥用動物代用品的研究,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黃等已研究成功,虎骨、熊膽等也已開展。到目前為止,已對200多種中藥與天然藥進行了系統的化學研究,其中包括常用的中藥,如人蔘、三七、大黃、黃連等,據不完全統計,發現具有藥理活性的化學成份761種;我國藥學工作者已從中藥與天然藥物中開發的單體化合物達32種之多,如利血平、強心靈、去甲烏藥鹼、紫杉醇、青蒿素等;近年來,中藥與天然藥物的複方新藥增長迅猛,至今已有1141種中藥新藥通過註冊,其中一類新藥佔11.5%,二類佔6.5%,三類佔40%,四類佔40%,五類佔2%,如人工麝香、雙黃連粉針、絞股藍總皂苷顆粒、六味地黃口服液、川弓注射液、地奧心血康等。

(三)生物技術與生物製藥方面

生物技術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高技術之一。70年代發明了重組dna技術和雜交瘤技術;80年代建立了細胞大規模培養轉基因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基因工程〉製藥始於八十年代初,特別是發明了pcr技術,使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90年代,隨着人類基因組計劃以及重要農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信息技術的滲入,相繼發展起了功能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組合化學,生物芯片技術以及一系列的自動化分析測試和藥物篩選技術和裝備。目前,各種新興的生物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醫療,農業,生物加工,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並對製藥等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生物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傳統生物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兩個階段,目前我們常談起的是指現代生物技術。它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為核心技術。由於生物技術將會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糧食、健康、環境、能源等開闢廣闊的前景,它與計算機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術等被列為高科技,被認為是21世紀科學技術的核心。目前生物技術最活躍的應用領域是生物醫藥行業,生物製藥(常指基因重組藥物)被投資者看作為成長性最高的產業之一。世界各大醫藥企業瞄準目標,紛紛投入鉅額資金,開發生物藥品,展開了面向21世紀的空前激烈競爭。

1.全球生物基因重組藥物基本情況

在美國,1993—1995年期間,生物技術藥物年銷售額的增長率分別為18.9%、17.5%和14.8%;1996年的銷售額為75.5億美元,佔美國整個生物技術市場75%;1997年的銷售額為80億美元。1999年,又有22種生物技術新藥經美國fda批准上市,使上市的生物技術藥物總數達到72個(全球為92個)。歐洲方面,1996年生物技術藥品市場銷售額為26億美元。日本在1997年生物技術藥品市場銷售額為27.5億美元,佔國內整個生物技術市場銷售額的53%。目前美國和歐洲分別擁有生物技術公司1300家和700家。在美國,已批准上市的產品有重組α—1干擾素、重組α—2a干擾素、重組α—2b干擾素、重組β—1a干擾素、重組β—1b干擾素、重組γ—1b干擾素、重組白介素—2、重組白介素—11、重組紅細胞生成素、重組人胰島素、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重組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重組Ⅶa因子、重組人Ⅷ因子、重組人Ⅸ因子、重組人生長激素、重組鏈球菌dna酶α、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重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重組抗cd20單抗、重組抗白介素—2α受體抗體、重組抗癌胚抗原抗體、重組β—葡糖腦苷脂酶、重組幹細胞因子等。約700種生物技術藥物正在進行臨牀研究和fda評估,還有700種藥物在早期研究階段。由於生物技術在傳統醫藥領域中極為廣泛的應用以及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方法從病因的源頭根治疾病,使生物技術產業越來越在醫藥市場佔有重要的地位。1998年全球生物技術藥品銷售額達130億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20%,而1998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為3080億美元,僅比1997年增長11%,全球2019年生物藥物市場份額將達260億美圓,預計2019年生物技術藥品銷售額可達到560億美元。

2.我國基因工程製藥工業

我國基因工程製藥產業始於八十年代末,隨着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重組藥物a—1b干擾素在深圳科技圓實施產業化,拉開了國內基因藥物產業化的大發展序幕。我國基因藥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期(1993年—1996年)初創階段。主要表現為以國家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國家科委以及六大國家級的生物製品研究所領頭的企事業單位,項目集中在肝炎,疫苗類產品;第二期(1997年—1999年)企事業齊頭並進大發展階段。這個時期,涉入的單位眾多,國家宏觀調控不利,生物項目上馬重複狀況嚴重,同時國外擁有的主要生物基因藥物我國已能生產。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最為暢銷的十幾種基因藥物在我國都能生產,並有幾種最常見的基因藥物國內重複生產嚴重:干擾素(ifn),30多家;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8家;正待申報的10多家並還有不少廠家準備投入;集落刺激因子(csf),國內現有杭州九源,華北製藥,復星實業,深圳新鵬,瀋陽三生等廠家生產,另有40家左右申報同種基因藥物(僅此一項就浪費數十億元);白細胞介素—2(rhuil—2),僅是一種癌症輔助治療藥物,卻批准了10家以上的產品上市,結果導致該產品1997年陷入困境。低水平重複的結果是產品供過於求,競相降價,企業難以獲利。2019年6月,隨着人類基因組草圖的公佈,各國政府紛紛投巨資從事基因序列和基因功能的研究,中國和發達的國家一樣將迎來生物基因藥物飛越發展的第三階段(後基因時代)。

1996年底,中國已有8種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實現了商品化,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銷售額約為2.2億元。截止到1999年底,我國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產品共計20多種,它們是:重組人干擾素αib、重組bfgf(外用)、重組人表皮因子(外用)、重組人干擾素α2ɑ、重組人干擾素α2b、重組人干擾素γ、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重組人g—csf、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重組鏈激素、重組人胰島素、重組人生長激素、重組乙肝疫苗、痢疾菌苗等等。近年來中國基因工程製藥產業發展迅猛,已有30餘家企業取得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正式生產批准文號。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值每年保持18%的增長速度,幾乎是每四年翻一番。預計今年中國基因工程藥物銷售將達4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1000多家單位從事生物工程研究,生產開發從事生物工程研究開發的科研人員達一萬多人,現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物高技術產業。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我國已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經濟中的重點建設行業和高新技術中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在一些科技發達或經濟發達的地區建立了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比如上海浦東生物醫藥開發基地,在深圳、上海、長春、廈門、廣州、合肥、杭州等地,一些生物技術骨幹企業已經迅速崛起。相信在未來的若干年內,我國生物醫藥的年平均增長率將不低於12%,高於國家8%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生物工程產業的崛起必將成為21世紀國民經濟的增長點。

(四)醫療器械類

近20年來,世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70年代以後,隨着b超、ct裝置、核磁共振裝置、直線加速器、超聲定位體外震波碎石機、神經電位診斷系統、正電子斷層掃描機、伽瑪照相機等一批尖端精密醫療儀器設備的廣泛應用,醫療器械的銷售額增幅十分驚人。

進入90年代,全球經濟衰退,但醫療器械產品仍然看好。90年代中期,美國整個經濟增長率基本上是零,而醫療器械工業卻增長6%至7%。西歐整個經濟增長也舉步維艱,而歐共體的醫療器械工業增長率卻在3%以上。日本經濟增長率為3.5%左右,而醫療器械工業增長率達8%。中國"八五"期間醫療器械工業總產值100億元人民幣,平均增速為30%左右。1999年中國醫療器械工業總產值已達到200億元人民幣,比"八五"時期增長1倍以上,但總產值僅佔世界總銷售額的2%左右。與此同時,醫療器械市場也頗景氣:美國市場銷售增長率為5.1%;歐共體為6.1%;日本為8.3%。中國"八五"期間年均銷售額123億元人民幣,比"七五"增長57.24%,年均增長率7.5%以上。

我國醫用器械工業基礎薄弱,生產規模小,多數產品為中低檔,缺乏國際競爭力。從最近在海召開的第三屆醫院建築設計及裝備國際研討會上獲悉,目前全球醫療器械、醫用傢俱暨醫護輔助設備近4年的銷售額為1370億美元,而我國僅為13億美元,市場佔有率只有1%。

(五)醫藥商業

我國現有持證的醫藥經營企業13萬多家,其中醫藥批發企業1.65萬家,醫藥零售企業11.5萬家。儘管1999年藥品價格管理,流通體制改革以及基本醫療保險配套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對整個藥品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由於全社會醫藥需求總體平穩增長,因此1999年醫藥商業購銷總體呈現穩中趨升的良好勢頭。醫藥商品銷售總額完成1216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對居民和社會集團零售額完成650億元,同比增長7.4%,醫藥商業企業虧損面為35.8%,與98年基本持平,其中有17個省市出現彙總性虧損,可見在藥品市場保持穩定增長的環境下,醫藥商業企業的經營狀況尚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一些經營規模大,管理基礎好的企業和一些經營有特色的小經營單位,經營業務發展教快,是國有醫藥經營企業效益的主要來源。這類經營企業約佔國有醫藥經營企業的20%,但其銷售額可佔到國有企業銷售額的60/70%,是國有企業的精化所在。而相當一部分經營規模小,實力差,又無特色的經營單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物萎縮,經營困難的局面。

(六)醫藥進出口方面

1999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為54.6億美元,比1998年(45.2億美元)增長20.75%。其中,出口32.2億美元,比1998年(30.9億美元)增長4.29%;程現出出口增副減緩的趨勢,出口額下降最大的是化學制劑達18%,其次是中藥下降8.5%,中藥材下降4.5%。進口22.4億美元,比1998年(14.4億美元)增長56.10%。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衞生材料和中成藥,1999年,西藥及醫療器械類商品包括西藥原料藥、西成藥、生化藥、醫療器械、醫用敷料和農藥,近出口主要情況如下:

1、西藥原料藥仍是主要出口商品

1999年,西藥原料藥出口18億美元,比1998年(17億美元)增長5.55%,佔西藥及醫療器械類商品出口總額的56%。西藥原料藥的主要出口市場為歐盟和美國。其中,1億美元以上出口額的商品有,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檸檬酸、其他未列名抗菌素等;8000~9000萬美元出口額的商品有,維生素e及其衍生物;6000~7000萬美元出口額的商品有,其他青黴素和青黴素衍生物、其他氨基酸;5000~6000萬美元出口額的商品有,其他磺(酰)胺、肝素鈉等;4000~5000萬美元出口額的商品有,撲熱息痛;3000~4000萬美元出品額的商品有,四環素、咖啡因、糖精鈉、可的鬆、安乃近、林可黴素等;2019~3000萬美元出口額的商品有,胱氨酸、其他氨基酸、四環素鹽、鏈黴素、慶大黴素、其他激素等;1000~2019萬美元出口額的商品有雙氰氨、維生素b1、維生素b12、其他未混合的維生素、維生素a、阿斯匹林、蜜胺、葡糖酸、磺胺雙甲基嘧啶、偽麻黃鹼、水楊酸、利福平等。

2、醫療器械、醫用敷料、西成藥、生化藥出口下降

由於受到歐美技術、安全標準和配額等非關税壁壘限制以及發展中國家經濟狀況制約,1999年,醫藥產品進出口表現出進口保持高速增長,出口增幅逐月下降的局面。醫療器械、醫用敷料、西成藥、生化藥出口下降。其中,醫療器械出口4.57億美元,比1998年(4.59億美元)略有下降;醫用敷料出口2.5億元,比1998年(2.7億美元)下降8.78%;西成藥出口1.8億美元,比1998年(2.1億美元)下降14.32%;生化藥出口1.1億美元,比1998年(1.2億美元)下降4.68%。按出口額所佔比重,依次為:醫療器械(14.19%)、農藥(12.9%)、醫用敷料(7.63%)、西成藥(5.72%)、生化藥(3.50%)。

二、醫藥未來發展趨勢及我國相應的產業政策和措施

(一)醫藥行業的總體發展趨勢

目前,全球醫藥經濟發展很快,全世界預計到2019年醫藥市場銷售額將達到4000~4060億美元,2019年醫藥市場銷售額將達6800~7200億美元。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全世界最大的500強企業1998年銷售收入增加0.1%,而利潤下降2.2%,但醫藥、電信、科技和信息等新型企業經營業績大大好於傳統企業,前景十分看好。其誘人的前景和高額利潤,吸引大型跨國集團為爭奪這一市場而激烈角逐。

從消費結構上看,全球藥品消費85%以上集中在美、歐、日等幾個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隨着經濟發展和藥品消費觀念的轉變,購買力將有較快增長。據預測,今後2019年,全球藥品銷售每年增長7%左右。到2020年,居世界經濟前15位的新興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發展中國家醫療水平的提高,將使藥品市場消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1.生物技術為突飛猛進的醫藥產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2019年6月,隨着人類基因組草圖譜的對外公佈,給全球生物基因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劑,世界各國政府和知名的各大跨國製藥企業正紛紛投入鉅額資金開發以現代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產業和技術,以搶先佔領市場。基因序列,功能基因,基因芯片,基因治療的研究和產業化將為人類最終戰勝疾病,削滅長期困擾的遺傳病,根治癌症、艾滋病等世紀之症創造了條件。

2.醫藥貿易國際一體化進程加速。國際醫藥貿易的關税逐步降低,非關税壁壘日趨減少;另一方面,國際著名醫藥企業正加速其產品、技術、資金、市場等向欠發達國家滲透,合資、獨資企業不斷湧現,市場的國際化不可避免。

3.非處方藥(otc)市場銷售增長速度加快。1996年otc銷售額達486億美元,佔整個藥品市場銷售額的17%。預計到2019年,該市場將增至650億美元,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人們自我藥療和自我保健意識日益增強,自購自用藥品的現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療效好並暢銷的藥品在專利期滿改換成otc藥品而延長其生產週期。這一切將促使非處方藥品發展速度加快。

4.在製劑方面,退皮吸收控釋藥物製劑前景廣闊。主要是該類技術能使物達到患者的病變部位,使藥物得到充分吸收,並極大養活副作用。自1981年世界上第一個透皮吸收劑上市後,目前已有20餘品種,研究工作集中在性激素、心血管、抗組織胺藥及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大分子多肽蛋白質藥物經鼻粘膜給藥已有產品問世,口腔粘膜、眼粘膜給藥也有產品問世。目前發展較快的靶位給藥製劑,有前體藥物全盛途徑和藥物載體(單克隆抗體、脂質體等)不少已進入臨牀研究或應用階段。

5.老年疾病用藥以及婦女兒童用藥市場發展速度將加快。美國2.3億人口中有2700萬在65歲以上,歐美一些發達國家65歲以上的老人都超過總人口的10%,有關專家預測:到2019年日本65歲以上老人將達到23.5%、德國達到22.3%,意大利達到20.1%,我國將達到10%,為1.4億人左右。

6.天然藥物發展潛力巨大。天然藥物目前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目前在自然資源藥物研究中越來越多地採用高新技術和生物技術,如用誘變、雜交、多倍體試管受精、原生質融合等進行資源再生工作,尋找其最佳生長條件,運用生物技術選育抗病毒、抗蟲害品種,生長無污染藥材,應用dna遺傳標記技術進行中藥材的品種整理和鑑定,應用生物技術分離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等。海洋生物和礦物中被人們先後發現許多具有抗病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腫瘤等藥理活性作用的物質。目前人們對海洋資源藥物的開發剛起步,隨着生物工程的迅速發展,當生物工程與海洋生物學結合時,將具有更大優點,由此可產生有益於人類治療各種疑難疾病的藥物。

(二)"十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總結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經驗,綜觀當前世界藥業的新形勢,我國醫藥行業"十五"期間的發展方向是:加快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的目標邁進。"十五"期間的發展重點是着眼於內涵發展,着眼於技術創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質量。投資的重點在於促進結構升級,中藥現代化及生物技術藥物的開發上。今後將以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工作為中心,對於醫藥行業發展有重大牽動作用的關鍵項目產業化和國家重點新產品試產,將逐步加大扶持力度。總體思路是不追求數量和擴增,要在經濟效益為中心。企業和地區醫藥發展將從實際出發,在特色發展上下功夫,不求全面而求特色。發展高新技術也要從實際出發,避免重複建設,造成資金,人力和資源的浪費。

(三)實現中國醫藥強國目標之措施

1.發揚優勢,走仿製和創新相結合之路

中國的國情和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要求我們在一段時期內,必須走"仿創結合"的道路,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12億人口的生命健康仍要依賴大量的仿製藥品來保障。據統計,我國人口每自然增長1%,可增加藥品消耗3.70億元,而目前我國人均消費藥品水平教低,以1997年為例,城市人均180元/年,農村人均25元/年,同期中等發達國家人均為40—50美元/年,歐美髮達國家達160—300美元/年,可見,市場的潛力非常巨大。在國內,醫藥業的產—學—研嚴重突節,新藥創制能力弱,迫使我國為了滿足國民的需求,必將大量仿製一些受知識產權制約較小的藥品,同時為了中國醫藥工業的長遠發展,國家會統籌集中相當大的一批人力、財力、物力建設幾套完整的、具有較高水準的新藥篩選體系,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努力在中藥材,天然藥物開發和高科技生物製藥領域有所突破。

2.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和資金投入,建立技術創新體系

實施技術創新工程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嚮導,從政府、企業、社會三個方面系統地推動技術創新工程,把研究開發、生產以及實現經濟效益做為一項系統工程,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獲利能力,促進醫藥行業持續、快速地發展。

3.積極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

我國現有醫藥生產企業數量過多,規模太小,綜合實力小,難以與跨國公司競爭。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以產權和產品為紐帶,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促進生產流通的規模化、集約化。經過幾年的努力,爭取在全國創建十幾家有自主開發能力、在同品種國際市場佔有一定份額,在競爭中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公司、大集團。

4.加快中藥現代化步伐,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加強中藥材資源的培育和保護,逐步建立中藥產業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我國的藏藥,維藥,苗藥,彝藥等民族藥,探索建立中藥材種植規範和中藥飲片的技術標準,採用現代理論和科技手段,完善中成藥的質量和技術標準,積極支持野生變種的研究開發工作,對稀缺和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藥材資源的保護、開展工作,使之適應更多國家的質量標準,擴大出口。

與此同時,應注意發揚傳統中醫理論的精華,發展中藥在營養保健方面的優勢,增加劑型和品種,提高加工質量,改進包裝,拓歐美、東南亞市場。

5.貫徹"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原則

打破行業、地區和所有制的限制,歡迎各行業、各種所有制企業參資入股醫藥商業,促進產權多元化,促進建立新的運行機制。提倡批發企業實行代理配送制,零售企業實行連鎖經營制降低費用,提高效率與效益。試點建立中外合資醫藥商業企業,試點醫藥電子、推動流通領域組織現代化進程。建立遍佈城鄉的市場網絡,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挑戰。

三、我國醫藥行業一系列改革及其影響

中國醫藥業在進入2019年,改革的步伐也明顯加快。醫藥分家、藥品降價、藥價放開、處方藥、連鎖經營、醫療保險制度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讓人目不暇接,而所有改革的落腳點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增強中國醫藥企業的競爭力。

1.強制性實施製藥企業的gmp方案,同時加快國家級的gsp,glp項目的進程,這些政策的出台,對加強國內醫藥企業的標準化,規範管理,積極參與國際間的合作,無疑將啟到巨大推動作用。

2.國家基本藥物和基本醫療保險藥物目錄的推行,對企業產品生產經營結構的調整將產生重大影響。隨着新的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藥品的消費結構隨之出現調整。一些療效確切、質量可靠、價格低廉的國產藥、普藥及新藥仍將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企業應密切關注這一動態,適時調整好產營結構。

3.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實施,對促進醫藥流通體制改革、規範醫藥營銷、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將產生重要影響。《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已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這一制度的實施,對藥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和社會消費行為帶來一系列的影響。既為醫藥零售業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同時也對零售藥店在人員配備、進貨渠道、銷售行為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管理要求,促進了醫藥零售業的規範營銷和人員素質的提高。

4.醫療衞生機構改革仍將對醫藥流通體制的改革產生聯動效應。醫療機構的改革是醫療保險制度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之一,涉及醫藥流通領域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衞生服務體系的結構性調整,加強社區服務,擴大農村醫療;二是醫療機構的分類管理;三是控制醫藥費用的快速增長,規範醫療行業,理順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這些均對醫藥商業的總體營銷策略帶來了影響。此外,各地醫衞聯合實行藥品招標採購的方式,也給流通領域提出了新的課題。

5.國有企業戰略性高速改組力度繼續加大。黨的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企改革和發展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中國下個世紀的前途、命運。《決定》系統地提出了國企改革和發展的十條重要方針,在三年脱困目標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中長期目標,為國企改革和發展指出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同時在政策上提出改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和減輕社會負擔的各項措施,如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實行債權轉股權,增加銀行核銷呆壞帳準備金,規定企業技術改造可貼息等。這些新的發展和突破,必將對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和跨世紀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醫藥企業應抓住機遇,積極推進企業間的聯合與重組,逐步改變企業組織多、小、散、亂、低"的狀況

四、wto與中國醫藥

wto的宗旨是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中國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納入世界經濟發展軌道將起決定性作用,它將是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經濟步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從國際上來看,日本,韓國等國家相繼在70年代和80年代加入wto,當時這些國家面臨如何保護民簇工業的發展和外來經濟的巨大沖極這一矛盾,由於能教客觀全面地認識本國工業的狀況以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將外部壓力變為動力,羣策羣力,使兩國經濟實現了飛躍發展。目前中國的國情與上屬兩國有極大的可比性,如何利用中國加入wto這一契機來實現我國的第二步戰略發展目標?如何使中國由現在的製藥大國成為製藥強國?我們認為,正視我國經濟現狀,直視醫藥行業發展現狀,尋找差距,奮發進取,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積極推動醫藥行業規範化,國際化,市場化的進程將起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醫藥行業的現狀

1.製藥企業多而散、生產能力過剩

2.資金投入少,創新能力不足

從國外一些著名製藥企業的發展經驗來看,作為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其r&d投入至少要佔上年銷售利潤總額的10—15%,而中國製藥企業r&d的費用投入一般不超過3%。導致我國生產的西藥品有99%是仿製產品。近年來生產的873種西藥中,97.4%是仿製的。我國出口產品以中低檔原料藥為主,製劑產品佔出口額的10%

醫藥工業是一個高新科技含量極高,集約化、國際化程度很高,高投入、高收益的產業。以gw(葛蘭素—威廉)公司為例,公司銷售額最近幾年在100億美元以上,每年拿出10多億美元用於研究開發新項目,每年公司都能開發出幾種新藥用化學結構和劑型,使公司始終保持科技優勢,新產品儲備充足,為公司在醫藥行業立於不敗之地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我國目前藥品科研和技術開發主體是政府直屬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醫藥工業企業科技開發能力薄弱,只能進行簡單的移植和仿製,產、研、學條塊分割,科研成果轉化率比較低,更談不上根據市場需求或潛在需求進行高效率的研究開發活動,我國整個醫藥工業在新藥開發方面的投入近幾年來始終在總銷售額的0.5%左右徘徊,也就是7億元人民幣,又分散於數千家企業,重複使用,很不集中,效率過低,浪費很大;

3.企業發展戰略不對路,市場操作理念落後

gw等世界知名的跨國大公司現在在醫藥市場上主要採取主打拳頭產品,數量一般不超過10種,集中力量或形成局部優勢打"殲滅戰",而我國醫藥企業規模雖小,但卻貪大洋,一個企業的主打產品少則十幾種多則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什麼都想搞,什麼也搞不好,結果只能是精力分散,重複製造和盲目競爭;gw公司每年投入市場開發和營銷的經費佔總銷售額的30%,大量的投入用於企業形象戰略、品牌戰略、廣告戰略、營銷策略、售後服務和市場調研。而我國醫藥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投入不足銷售額的10%,而且忙於或熱衷於搞低水平的價格戰和回扣戰,甚至有的企業鑽國家法律法規尚未健全的空子,搞違法甚至犯罪活動。對比來看,對於我國醫藥行業,形勢極不樂觀。

(二)wto協定對中國醫藥行業的相關要求

隨着中國在1999年11月與美國簽署了《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標誌着我國加入wto的進程進入了收尾階段。中國極有可能在2019年底或2019年初正式成為會員國之一。從《中美雙邊協議》條款看,加入wto後醫藥行業將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讓步:

1.加入wto後的3年內允許外國企業從事醫藥批發和零售業務;

2.醫療器械和藥品平均關税水平從目前的14%下降到5.9%,該條款從中國加入wto開始實施,並在2019年1月1日前完成;

3.加入wto,將取消醫療器械配額限制;

4.中國不再執行對外商投資的出口比例,國產化以及其它類似要求;

5.中國執行wto烏拉圭回合談判的trips協議《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三)加入wto對中國醫藥行業的影響

從《中美雙邊協議》條款看,加入wto後,對國內醫療器械、商業購銷、醫療服務的衝擊較為明顯,對製藥企業而言,則以化學制藥、生物製藥兩個子行業受影響較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藥品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壓力

由於歷史的原因,藥品的生產長期仿製國外產品,目前我國製藥企業中藥品仿製率高達97%,國內創制新藥幾乎近空白,入世後,我國將面臨100多個成員國要求知識產權受保護的現實,藥品仿製這種現象將受到嚴格限制,因為昂貴的仿製專利藥的賠償金高達5億美元以上;這就要求我國製藥企業要有自自己的創新機制,要加強創新藥物研究與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提高化合物的設計與合成水平,同時提高篩選新藥開發環節的水平,在新藥的安全性評價,質量控制,臨牀研究,製劑研究,生產工藝等方面要努力與世界醫藥先進水平接軌。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地誇大藥品知識產權方面對我國製藥業的影響,因為現有的國內生產的絕大部分仿製藥品其專利保護期已經或既將到期。

2.降低關税導致洋藥價格更低,但衝擊不大

加入wto後,我國的藥品進口關税將從目前的10%最終降到5%左右,受專利保護及關税雙重影響的我國化學制藥及生物製藥產業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來衝擊。而國外藥特別是新藥,專利藥和一些製劑品種則進口更容易,並且價格會比現在更低。但由於絕對價差並不大,不會對國產藥的銷售帶來嚴重衝擊;同時由於很多國際性製藥企業都已在我國設立了分支機構,其運作模式一般為進口原料藥後在國內分裝。因此,對三資製藥企業而言,其製藥成本中實際徵收關税的只有原料藥部分。關税的下調對這些企業藥品價格影響不明顯。

因此,無論是從醫藥類產品的關税水平,還是從三資企業的運作模式看,醫藥產品的關税水平既使下降到wto成員國的水平,也不會對過內的價格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3.服務貿易業的開放會給醫藥商業帶來教大沖擊

經國務院批准,目前我國已允許中外合資商業企業試點,入關以後,該領域將逐漸對外開放。一多二小三亂四低"的局面。

一是醫藥商業企業眾多,醫藥經營企業達十幾萬多家;

二是大多數企業規模小,無發形成規模效應;

三是國內醫藥流通體制混亂,價格混亂等等;

四是現有絕大多數商業企業管理效率不高,經營效益低下,流通方式落後。

雖然引進外商可有效提高國內醫藥流通業的運作效率,但憑藉外商的強大的資金實力,物流管理經驗,將對現有的醫藥流通企業產生強大的影響。

儘管中國製藥工業未來發展的道路佈滿荊棘,但我們相信這只是發展中的問題,並非不可逾越。加入關貿總協定,對國內中藥產業來講,是一次難得大發展的機遇。

首先,加入wto以後,各成員國將解除中藥貿易壁壘,成員國將不能再以要求衞生部註冊、提供外交部證明文件、出據gmp報告等非關税手段阻擋我國中藥進入其市場,中國的中藥出口勢必大增。儘管也會面臨洋中藥的競爭問題,但相對於巨大的國際市場需求,依據我國的特色和優勢,入關將有利於國內的中藥廠家打入國際醫藥主流市場;

其次,隨着經際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類對生活的質量和身心健康倍加珍視,崇尚自然和天然藥物已在發達國家成為一種時尚,整個全球中藥市場將逐漸擴大。如何利用這兩大有利的條件加快我國的中藥發展?如何將這種自然和歷史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經濟動能?我們認為中醫藥必須走產業化,現代化之路,加快用現代科技對傳統的中藥產業進行改造,其核心是吸收新技術,不斷創新,特別是在製藥技術和質量控制方面。長期以來,中藥一直是我國醫藥出口的拳頭產品,但目前中藥出口從絕對數量及佔世界市場份額來看均不能盡如人意,儘管這與國外對中藥的不理解、排斥有關。

同時由於中藥成分難以定量以及服用起來見效慢,也阻礙了我國中藥的國際化進程。然而嚴峻的現實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近幾年來,隨着國際上對中藥研究開發的重,我國的中藥進出口出現了逆差,國外大量的中藥製劑輸入中國,日本,韓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在中藥現代化方面已走在我們的前頭,中國的國粹中藥真正邁向國際市場尚須加倍力。

五、醫藥中報分析

(一)上半年回顧

1.整個醫藥行業

2019年上半年醫藥行業基本面可以概括為:增長快、銷售好,進出口增速提高,效益明顯改善。據經貿委統計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醫藥工業完成產值1137.9億元,同比增長22.3%,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4.5%,高於全國工業同期水平13.3個百分點。銷售狀況進一步改善,產銷率達92.7%,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其中藥品和中成藥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6.4%和17.1%。進出口增幅也比較大,1~6月較上年同期增長13.5%,但進口增幅對於出口增幅,醫療器械、中成藥、西藥製劑的進出口均為逆差,其中中藥的進出口自1999年上半年第一次出現逆差以來,逆差已持續了一年半,這對我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重點醫藥企業效益明顯改善。據統計,列入國家520家重點企業中的25家醫藥企業利潤14.53億元,佔全國醫藥行業利潤總額的35%,顯示我國前兩年進行的結構調整已開始促進企業生產和效益的集中。國重點醫藥企業主導國內市場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2.醫藥上市公司

深滬兩市以醫藥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共52家(新上市的醫藥類公司和新近轉入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因股份公司運作時間不長,未予統計)。2019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共計1990996萬元,比去年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總和1535400萬元增長了29.6%,主營業務利潤合計共67192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主營利潤總和457178萬元增長了46.9%,淨利潤合計共158446萬元,比去年同期的淨利潤總和145960萬元增長了5.9%,51家主營醫藥的上市公司(因雲南白藥的淨資產收益率異常,177.62%除外)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4.68%。5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為0.129元,高於深滬兩市的平均值0.1073元/每股。

(二)主要財務指標情況

1.主營收入情況

2019年上半年52家主業為醫藥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範圍從3421萬元到38.1804億元,總收入為1990996萬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38288萬元。主營收入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上海醫藥(220834萬元),哈醫藥(381804萬元),三九醫藥(95829萬元);主營收入最少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威達醫器(1290萬元)。西藏藥業(3421萬元),天目藥業(4874萬元),三家超大型公司的主營收入合計佔所有公司總收入的35.1%,則表現出一定的行業集中度。

2.主營業務收入同比情況

2019年上半年與1999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變化範圍為從—31%—344%,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同比增長的有40家,佔77%。主營業務同比減少的有12家,佔23%。2019年上半年與1999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減少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天目藥業(同比下降了31%),廣濟藥業(同比下降了31%),威達醫器(同比下降了28.2%),同比增長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東風藥業(344%),哈慈股份(221%),桂林集琦(118%),主營收入增加的上市公司多於主營收入減少的上市公司,這説明整個行業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少數企業成長率更是超過100%,表明該行業存在着巨大的發展機會和潛力。

3.主營利潤情況

2019年上半年52家醫藥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總額為671920萬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為12921萬元,主營業務利潤範圍從648萬元—196913萬元,2019年上半年主營業務利潤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哈藥集團(196913萬元,佔醫藥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總額的28%),三九醫藥(41260萬元,佔利潤總額的5.9%),上海醫藥(29227萬元,佔利潤總額的4.2%)。三家主營業務利潤最多的上市公司,其主營業務利潤合計佔醫藥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總額的38.1%。主營業務利潤最少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威達醫器(648萬元),合成製藥(1107萬元),青海三普(1648萬元),2019年上半年52家醫藥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利潤變化範圍為從—53%—381%,平均主營業務利潤率為33.7%,處在滬深股市各行業前列,這説明醫藥行業是獲利率最高的行業之一。

4.淨利潤

2019年中期52家醫藥類上市公司淨利潤範圍從—948萬元—39591萬元,淨利潤總額為158446萬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淨利潤3047萬元。淨利潤為負值的上市公司有4家,淨利潤最少的三家上市公司是輕騎海藥(—948萬元),合成製藥(—507萬元),青海三普(—428萬元)。淨利潤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全興股份(12350萬元,佔醫藥類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的8%),三九醫藥(12019萬元,佔淨利潤總額的7.8%),哈藥集團(12085萬元,佔淨利潤總額的7.8%)。這三家公司淨利潤合計佔醫藥類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的23.6%。

5.淨利潤同比情況

2019年中期52家醫藥類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與1999年同期相比增長5.9%,淨利潤減少的有26家,佔50%;淨利潤增加的有26家,佔50%。淨利潤同比減少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合成製藥(下降了921%),輕騎海藥(下降了875%),青海三普(下降了401%)。淨利潤增加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桂林集琦(增長了187%),st—白雲山(增長了116%),恆和製藥(增長了95%)。

6.淨資產收益率

2019年上半年52家醫藥類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範圍從—4.65%—177.62%,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為4.68%,(不包括st—白雲山)超過滬深股市4.16%的平均值,顯示行業較好的獲利水平。淨資產收益率為負值的有4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7.7%;淨資產收益率為正值的有48家。淨資產收益率最高的三家上市公司是st—白雲山(177.62%),全興股份(18%),上海醫藥(12.68%)。

(三)子行業情況分析

通過對2019年中報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醫藥行業中不同子行業的經營狀況呈現明顯差異,在這裏將主營醫藥的52家上市公司分成五大類分別介紹如下:

1.化學制藥類(20家):2019年上半年共實現主營業務總收入、主營總利潤和總淨利潤分別為992884萬元360840、萬元、69803萬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利潤和淨利潤分別為49644萬元、18042萬元、3490萬元,均高於醫藥行業平均值,這説明化學制藥類上市公司規模較大,但是,主營業務利潤率卻低於生物製藥類、中成藥類和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這表明化學制藥的利潤率相對不高。

2.中成藥類(16家):2019年上半年中成藥類業績增長明顯,在主營業務收入、營利潤同比增長20%的情況下,淨利潤上漲了7.5%,主營利潤率達43.2%,淨利潤率在11.4%以上,均高於整個醫藥行業平均值,這表明中成藥行業在規模較大的同時,充分體現了在醫藥行業中的高利潤率的特點。中藥是我國的傳統藥,是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隨着中國加入wto,醫藥類的其他子行業都要面臨較大的衝擊,相對而言,中成藥經受打擊程度最小,只要充分挖掘潛力,努力加快中藥工業的現代化步伐,該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3.生物製藥類(10家):在整個醫藥行業中,生物製藥類公司在近幾年表現最為突出。2019年上半年,該子行業在主營業務收入、主營利潤增長30%以上的情況下,淨利潤上升了16.5%,主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更分別達到40.6%、20.7%。遠遠高於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儘管在生產規模,市場佔有率方面較其他醫藥企業小,但由於其高額的利潤率以及新興產業的高速成長性,充分展現出誘人的魅力。隨着人類基因組項目的不段深入以及後基因時代的到來,生物製藥類公司將迎來輝煌的明天。

4.醫療器械類(3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淨利潤和淨資產收益率在醫藥行業中都處於最小,這表明此類上市公司目前規模小,利潤率並不高,還處於新興產業未進入高成長期階段,今後的發展才能決定其走向;

5.醫藥商業類(3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在醫藥行業都排名第一,但其主營業務利潤率在行業中最少。

結論

52家以醫藥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2019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左右,高於深滬兩市的平均值21%,表明醫藥市場銷售旺;2019年上半年52家醫藥企業總淨利潤同比增長6%左右,低於深滬兩市的平均值11%,表明整個醫藥行業競爭加劇,成本增加,利潤增長勢頭放慢;生物製藥類上市公司一枝獨秀,主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遠遠高於醫藥類其他子行業,淨利潤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顯現出新興產業的高成長性;上半年醫藥商品降價,使化學藥類上市公司淨利潤只實現微薄的增長,該類醫藥企業的經營前景不容樂觀。

(四)醫藥經濟運行特點

1.零售市場銷售旺盛,農村市場成為新亮點

上半年藥品零售比去年同期增長15.5%,估計在今後幾年內,隨着國內經濟快速穩定發展,人口的自然增長以及人民對生活質量和質素要求的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識的加強,國內醫藥零售市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農村市場經過1999年的醖釀,今年也出現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同比增長達12%。農村市場是我國最有潛力的市場,2019年是"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的目標在農村落實的第一年,農村醫藥市場將有非常大的空間。

2.應收帳款增長快,經營環境不容樂觀

在國家有關鼓勵政策和周邊國家和地區經濟復甦的帶動下,出口增長較快,同時國內宏觀經濟的好轉,促進了國內醫藥市場需求的擴大。大部分企業開始以市場為導向,實行以產定銷,降低了存貨的比重,但應收帳款增長太快,上半年行業信息表明,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應收帳款淨額也同比增長12.5%,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給企業的資金週轉將帶來影響。醫藥板塊上市公司應收帳款上半年同比增長86.53%,遠遠高於其它財務指標的增長幅度,也遠遠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其中有20家上市公司應收帳款的增長幅度大於100%。而國內醫藥行業總的經營狀況並沒有根本性的改善,主要體現在:企業數量太多,重複生產依然嚴重,流通市場秩序混亂,惡性競爭依然存在。激烈而又無序的市場競爭,給企業經營、尤其是產品銷售帶來很大的困難。"

3.藉助重組和整合,經營效益明顯改善

自1998年開始的醫藥結構調整,經過兩年多時間,已開始在上市公司中產生明顯的效果,主要體現在:部分企業通過經營重組與整合,企業資產質量提高,盈利能力增強,規模經濟與市場優勢已開始體現;農村市場已成為部分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沃土。如哈藥集團(600664)、雲南白藥(0538)、雙鶴藥業(600062)、百科藥業(0627)等通過前期的資本運作,今年上半年,主營收入、主營利潤、淨利潤三項指標都出現了較大的增幅,四家平均主營收入和主營利潤增長均大於100%。表明經過重組,企業主營更加突出,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4.醫藥板塊規模擴大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醫藥板塊上市公司由1999年中期的42家增加到2019年中期的52家,增長近24.4%,大大高於深滬12.12%的增長幅度,醫藥上市公司總資產已由1999年中期的478.54億元增長到645.82億元,52家企業完成淨利潤15.8446億元,同比增長5.9%。企業平均主營收入為38288萬元,同比增長29.6%,高於深滬平均近8.44個百分點;企業平均淨利潤為3047萬元,同比增長5.9%,低於深滬平均近5.2個百分點,每股收益0.129元,比1999年同期每股收益下降了一成以上。從指標看,企業淨利潤並沒有與主營收入保持同步增長,表明從1999年開始的藥品降價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已經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影響。今年藥品降價幅度更大,作為藥品流通領域改革的一個趨勢,藥品的降價衝擊波無疑將會對企業的盈利產生影響。從中報個別企業如桂林集琦(0750)、上海醫藥(600849)的非主營收入對淨利潤貢獻很大就可以看出。

5.技術創新將主導未來醫藥市場

從主營收入和淨利潤下降比較明顯的12家公司來看,都是產品優勢不突出的,以生產普藥或同品種重複生產比較嚴重的企業,這表明醫藥行業中普通藥品已進入薄利時代,新藥以及具有市場獨佔性的藥品將成為企業盈利的主要支柱,我國醫藥行業已開始進入技術創新時代。以主營中成藥的上市公司為例,主營收入與主營利潤增長較快的如雲南白藥、同仁堂(600085)、通化金馬、東阿阿膠(0423)等企業,都具有較多的新藥儲備和新藥創新能力,而同期兩項指標下降比較大的主要是近幾年新產品少,創新能力較差,產品比較單一的企業,如吉林敖東(0623)、通化東寶(600867)、眾生製藥(600222)等。

6.生物基因項目成為投資新熱點

隨着6月26日人類基因組結構草圖的公佈,生命科學翻開了新的一頁,生物技術製藥產業翻開了新的篇章。由於對生命科學未來的極為看好,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政府,各大投資公司以及跨國製藥集團紛紛投巨資注入生物基因領域從事開發和產業化,以功能基因、基因芯片、生物信息學為代表的後基因時代即將來臨。中國科學家參與並出色地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中的1%基因測序工作,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的志氣,給國內生物基因產業注入了一支強心劑,眾多的上市公司開始涉足基因產業,以星湖科技為代表的一些公司投巨資搶佔生物技術制高點(基因芯片,功能基因等)。由於我國在民族基因多樣性,遺傳病基因源保護方面有發達國家無法擁有的優勢,結合中國大批從事基因技術的專業人才,相信在21世紀我國生物技術產業會迎來大發展局面。

7.兼併和重組將成為醫藥市場的主流旋律

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大規模的藥品降價,使行業平均利潤率降低,為了生存與發展,企業唯有追求規模經濟,增強新藥的創新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與國際醫藥企業巨頭相比,我國醫藥企業的規模與實力還相差甚遠,因此無論是從我國醫藥行業自身的發展趨勢看,還是從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看,我國醫藥企業都將面臨一場以壯大企業規模,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的的結構性大重組。而上市公司攜資本市場的優勢將會脱穎而出,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的中堅。展望未來,醫藥上市公司的重組將會成為市場長期的熱點。

六、重點上市公司分析

(一)麗珠集團(0513)

公司主營業務集中在醫藥產品的生產、營銷及科研領域,產品涉及化學藥品、生物工程藥品、原料藥、中成藥、診斷試劑、生物活性材料等各個醫藥領域的上百個品種。2019年上半年受醫藥分家、醫療體制改革、藥品大幅降價等因素的影響,實現淨利潤僅656萬元,同比減少74%,每股收益0.02元。但主導產品"麗珠得樂"、"麗珠風"、"麗珠威"的市場佔有率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擴大,顯示出公司良好的發展後勁,現有"消化道"、"心腦血管"、"抗感染和抗病毒"三大主導品種領域,形成新藥物劑型、生物技術製藥、現代中藥、化學藥物及半合成抗生素藥物四個產業板塊。公司主導產品多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成藥,"入世"在即,不僅抗"洋藥"衝擊能力較強,並極有可能在國際範圍內追求"崇尚自然"、"綠色藥物"的趨勢下擴大出口,進一步佔據國際市場。

(二)雙鶴藥業(600062)

雙鶴藥業是一家以加工、製造、銷售製劑藥品、化學原料藥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其主導產品是抗生素類化學合成藥奧復星、利復星系列產品、增效聯磺片、大輸液系列、北京降壓0號,2019年上半年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4731.49萬元,同比增長76.75%;主營業務利潤23358.96萬元,同比增長119.40%;完成淨利潤6493.04萬元,同比增長43.76%。之所以取得上述業績是由於繼去年一系列資產重組之後,公司規模實現了跳躍式發展,建立了立足北京、輻射全國,以資本為紐帶、以產品為龍頭的跨地區集團化發展的框架。由於受"入世"及國內醫療體制改革、醫療市場醫藥分類管理等的影響,公司主導產品勢必受到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激烈競爭壓力,為適應這一情況,公司把握醫藥行業發展動態,提出了以市場為中心,現代醫藥、科技先導、資本市場支持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加大對天然藥物、生物工程藥物的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力度,努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多元化經營,今年上半年公司投資799.8萬元,以20%的股比參股北京沃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於北京沃華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生物製品公司,擁有20多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明年有望在國內二板市場上市,因此發展前景良好。

(三)復星實業(600196)

最早進入基因產業領域的企業之一,公司產品有基因診斷試劑,醫療器材,基因工程藥物,中成藥,並與近期涉足醫藥商業領域。2019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收入28745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5%,實現主營業務利潤1368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0%,淨利潤6215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6.35%。體現出公司很好的業績成長性。其中上半年診斷試劑佔總淨利潤的33%,投資收入有明顯的提高,基因工程藥物、中成藥、智能化醫療儀器市場有所擴大。公司自上市以來,經營業績一直保持近50%的增長。高速的成長主要得益於公司在人才方面,研發方面,產品方面等等的優勢。現有數名博士後及一批中青年專家和外聘的海內外專家的加盟,同時公司在研究開發水平與國際保持同步,生產能力達到國內一流;另外公司的項目也有優勢,現有幾十種基因診斷試劑取得新藥證書,部分的基因診斷產品和醫療儀器已進入國際市場,在研的項目有r—ifn,epo,tnf,il—11基因芯片技術等13個項目;核酸檢測試劑(既基因檢測試劑)國內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生化試劑國內市場佔有率70%r—sk(重組鏈激酶),為公司控股的上實醫大生產的國家一類新藥。目前國內獨家生產,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復星的發展思路很清晰,以生物製藥為重點,兼顧中西製藥、不放棄醫療儀器代理、及早高起點介入醫藥電子商務。公司已着力在研發上下功夫,用配股資金投資6700多萬與科研院所合建生物醫藥研究院,公司佔96%股權,有意將其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走自主開發、合作開發、收購兼併三者並行的研發路子。公司在資金方面優勢明顯,克隆公司2019年擬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集資,另有幾家控股的公司擬在國內上市。地處上海優越的地緣環境、管理層年輕開拓、民營企業機制有助於解決發展中面臨的人才短缺、管理模式激勵機制等問題。現已建立的內部五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防止大企業常有的研發和市場脱節、部門協調差效率低、對市場反應遲鈍的通病。復星從機制、資金、現有產品、公司業務領域的戰略佈局多方面看,未來幾年公司的業績和收入增長有可能每年在50%左右,值得中長期投資。

(四)星湖科技(600866):

公司主營生物工程微生物發酵行業,生產氨基酸,核苷(酸),酶製劑等,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主營收入20198萬元,同比增長34.35%,主營利潤6073萬元,同比增長18.3%,淨利潤4306萬元,同比增長30.4%。為了拓寬營利面,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2019年8月26日,公司通過決議,決定出資2.5元人民幣與上海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所轄的博德公司合作共同組建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博德公司以基因芯片製造技術,基因芯片專利獨家使用權,基因芯片在研項目等無形資產作價2.5億元,雙方各佔50%的股份。聯合基因科技公司是我國最早致力於大規模基因克隆,基因測序,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藥物開發的高科技企業,是中國擁有基因專利最多的企業,截止2019年3月底,該公司已經申請並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證書的基因藥物發明專利有1000餘項,預計2019年公司將實現2019項專利,成為華夏專利大户。星湖科技與聯合因的這種強強聯合將發揮巨大的威力,在後基因時代公司憑藉科研技術的領先優勢,相信會迎來輝煌的未來。

(五)天壇生物(600161):

公司由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獨家發起。北生所是衞生部直屬的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下屬的全國六大生物製品研究所之一,是我國最早研究和開發生物製品的單位,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公司現主營產品為基因工程疫苗,風疹疫苗,體外診斷試劑,血液製品,其中基因診斷試劑有30多個品種,但總體來講,該項目佔公司的整個收入的比重較小。公司的基因疫苗類產品因國內產品的壟斷性,市場佔有率在40%左右,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其中基因乙肝疫苗,風疹疫苗兩項收入今年上半年佔公司主營總收入的75%以上,但該產品因實行國家規定價格,公司產品的壟斷性收效無法體現出來。公司現在在產品技術上,品種數量上,生物銷售網絡上比國內同類廠家有明顯的優勢,隨着國家強制性在2019年底淘汰血源乙肝疫苗,以及基因組計劃的不段深入,公司在基因工程上游項目開發能力的優勢和產品規模經營效益將充分展現出來,未來值得關注。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主營收入7250萬元,同比下降了6.9%,主營利潤4198萬元,同比增長2.3%,淨利潤2371萬元,同比下降了3.7%,總體來講,公司上半年業績的變化主要是由於國家強制性的藥品降價而導致業績的下滑,值得關注的是公司上半年加強了內部管理,強化成本經營,管理費用顯著降低,隨着基因疫苗產業化規模的擴大,後基因時代基因診斷試劑的廣泛應用,公司的投資價值將得到充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