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兒童表調查報告優質8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寫調查報告需要對調查對象作出評價,闡明其意義,寫調查報告是為了記錄下我們在調查中得到的感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兒童表調查報告優質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兒童表調查報告優質8篇

兒童表調查報告篇1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加快,以及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步向城市大規模轉移,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務工增收的同時,開擴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見識,也帶動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然而,大量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卻給當地社會帶來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等新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此,市關工委要求全市各級關工委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調研,並採取積極有效的對策和措施,關愛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今年四至五月,市關工委又組織2個調研組,6位同志(每組3人)到全市縣(區)、鄉(鎮)、村、校進行專題調研,與各級黨委、政府和關工委的有關同志一起,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現狀和問題、作法和經驗、對策和建議等再次進行認真研討。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現狀和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已達42萬多人,佔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3.8%,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50%左右。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居多。據關嶺、紫雲等縣的初略統計,他們外出的農民工每年僅從郵局匯回的錢就相當於全年縣級財政的總收入。有的縣初略估算,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總收入要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對部分鄉(鎮)、村的經濟情況進行了瞭解,農民工在外務工的年總收入大大超過鄉(鎮)財政年總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這樣可觀的經濟收入,不但體現了農民工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而且助推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長遠分析,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趨勢將會持續發展,進城務工人員將會越來越多。

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還留在原籍,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親友等照料,少數的由哥哥姐姐帶着。據統計,全市15週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71075人,絕大多數在當地幼兒園、學前班、國小和國中就讀。另外,尚有外來流動人口子女、孤兒、殘疾兒童分散在各縣(區)的學校就讀,少數夫妻雙方外出務工將子女帶到外地就讀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統計。據平壩縣關工委統計,全縣“留守兒童”9265人,佔兒童少年總數的24.3%,佔全縣中國小生總數的14%;留守兒童隔代監護的佔85%,託付親朋好友監護的佔10%,和兄弟姊妹一起獨自生活的佔5%。普定縣“留守兒童”在中學讀書的佔中學生總數的15%,在國小讀書的佔國小生總數的22%。鎮寧自治縣有留守兒童7322人,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的3177人,單方外出的4145人,在中學就讀的1254人,在國小就讀的4898人,1-6週歲的尚有1170人。關嶺自治縣有留守兒童9079人,流動人口兒童134人,孤苦兒童526人,就讀國中的2834人,就讀國小的5852人,在學前班或幼兒園的882人,在關索一小特教部(殘疾和聾啞)就讀的有33人。紫雲自治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佔在校生總數的19%,隔代監管的佔71.36%;親朋好友監管的佔8.85%,尚有2748人與兄弟姊妹同住或獨自生活,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0%。

兒童,這是一個需要成年人幫助的羣體。孩子們的成長,是成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對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這些留守兒童被委託給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朋友代為照管,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帶來的諸多難題,為社會所牽掛。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一)親情缺失,普遍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礙。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多數外出務工人員一年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留守兒童”是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的,有的“留守兒童”編有山歌對唱,甲唱“太陽出來紅彤彤,父母打工在廣東;半夜夢裏來相會,醒來眼前一場空。”乙對“月亮出來亮堂堂,父母打工去漸江;半夜夢裏來相聚,醒來兩眼淚汪汪。”這就是他們思念父母的真實寫照。平壩縣稍好一些,有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電話、通信率達不到每月一次。多數留守兒童親情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普定縣馬場鎮、化處鎮普遍反映,由於親情缺失,留守兒童渴望與親人交流,但父母難以顧及,造成了大多數留守兒童變得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羣、自卑、有的表現為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等。水母國小學生李康豔、石林等,長期與父母分離,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導致了語言表達能力差,自信心明顯不足等。性格呈現病態或畸形發展的主要表現是:一是自我封閉,遇事不與人説。一些學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卻不告訴監護人或老師。平壩縣一個姓王的國小生,是個很聽話又節儉的乖孩子,有一段時間幾個高年級的學生強迫王某索要“保護費”,王某隻有硬着頭皮一次次向爺爺要,直到爺爺產生疑心,跟蹤去了學校,這才發現他要錢的目的。二是自卑感增強,總覺低人一等。一位留守兒童説,他最怕學校召開家長會,最怕在外面遇見自己的同學和父母親熱,為了躲避這一切,他從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學家玩。三是缺乏愛心,有暴力傾向。平壩縣某學校調研顯示,在一些留守學生眼裏,同學分為兩種,一種是“惹得起的”,一種是“惹不起的”。對惹得起的,他們就欺負人,對惹不起的他們就被欺負。由於缺乏愛心,他們對人往往顯得冷漠,不肯融入集體生活,不善關心和幫助他人。

(二)家教缺失,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道德行為失控。在各縣(區)的調研中發現,“留守兒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學習成績一般都處於中、下等,與一般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有的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據紫雲自治縣火花鄉的調查顯示,由於從小疏於父母的管理教育,大多數留守兒童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有50%的“留守兒童”不能完成作業,有74%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明顯下滑,80%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在中下等水平,其中40%以上的是差生,成績較好的僅佔2%。西秀區舊州鎮某完小有“留守兒童”206名,其學習成績差的182名,其餘24名成績一般。平壩縣夏雲國小的“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好的不到20%,80%以上的學習成績處於中下等,主要學科成績僅在30-40分。由於家庭主體——父母教育缺位,致使多數“留守兒童”變成了無拘無束的“野馬”,養成了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組織紀律性差,經常遲到、早退、缺曠,違犯校規校紀的情況比較嚴重。生活習慣差,説髒話、粗話,抽煙喝酒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上網成隱或沉溺於網吧,錢花光了就偷,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惡習。據平壩縣一些學校調查,留守兒童早戀現象比例明顯高於正常家庭的孩子。由於監管不嚴,一些留守兒童接觸了淫穢印刷品和音像製品,而幼小的心靈無法抵禦其誘惑,致使心靈受到了嚴重傷害,行為上走上岐途,甚至違法犯罪。普定縣水母國小學生石××,學習上從原來的“三好生”變成了差生,行為上從優秀學生變成了後進生,他時常拉幫結夥,夜晚到處東遊西蕩,甚至放火燒教室門等,還經常邀集一些學生看淫穢光蝶以及經常逃學等。據調查,紫雲縣火花鄉的留守兒童中,有30%的有打架鬥毆經歷,有15%的有破壞公共財物和偷人財物等不良行為,如火花國小有二名學生經常在夜間串到農户田間偷西瓜、玉米、白菜等。

(三)監護缺失,生活的負擔加重,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根據各縣(區)的調查統計“留守兒童”80%以上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養,屬隔代監護,20%左右託親朋寄養,屬代理監護,少數與兄弟姊妹共同生活或獨自生活,處於無成年人監護狀態。由於監護不到位或無法定監護人,致使生活、安全等出現諸多問題,使之成為不法分子侵害對象。據平壩縣公安局統計,在被誘拐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由於監管不力,致使留守兒童極易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處事往往有盲目性、隨意性和衝動性,加之受不良網絡遊戲和影視的影響,在一些不良青年的拉攏引誘下,他們極易成為違法犯罪的參與者。有的在學校鬧事,欺壓、搶劫低年級同學,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打架鬥毆等。平壩夏雲國小調查,留守兒童獨自在家玩耍,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火災和觸電事故時有發生;放學後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洗澡,交通事故和人生安全都潛存隱患。普定馬場中學留守學生吳××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於大河之中,教訓慘重。

二、作法和經驗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 門齊抓共管,各級關工委積極協調配合,對“留守兒童”做了大量工作。其主要作法和經驗是:

(一)黨委、政府重視。“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和關心此項工作。紫雲自治縣縣委書記辛衞華親自調研,並在常委會上研究全縣“留守兒童”工作,決定在全縣範圍內向全縣領導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單位提出要求,要求全社會都來關心愛護這些“特殊羣體”捐資助困,奉獻愛心。縣委、政府為此專門制定實施方案下發,規定副縣級以上在職幹部年捐款150元以上,認養1-2人;科級幹部年捐款100元以上,認養1人;其他幹部、職工年捐款50元以上,鼓勵認養。目前,縣、鄉兩級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救助基金,已集中捐款20多萬元,對1762名留守、孤殘、特困兒童建立了檔案,逐步落實救助計劃。西秀區黨委區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關工委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在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要進一步重視和做好“特殊羣體”的工作。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要求各相關部門互相配合,開展調查研究,瞭解和掌握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留守兒童”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幫助和解決好進校讀書的具體問題。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餘顯祥、區長張本強先後在區關工委成立20週年座談會、區關工委二屆四次、五次全委全議上都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關工委主任苟海明多次聽取區關工委對“留守兒童”調研情況的彙報,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為全區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提供了保障。普定縣馬場鎮、馬官鎮黨委、政府的黨委書記、鎮長對“留守兒童”情況親自調研,掌握實情,解決問題。馬場鎮黨委每年對特困“留守兒童”解決500元生活補助費。馬官鎮成立了幫扶“留守兒童”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張發剛同志親自任組長,制定幫扶“留守兒童”實施意見,下發各村、校和有關部門執行;請省心理專家曹維希作“留守兒童心理畸形發展不容忽視”的專題報告;組織對全鎮“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建立檔案;鼓勵全社會捐資對特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建立心理諮詢室,舉辦代理家長培訓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各級關工委高度重視。去年以來,各級關工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向黨委、政府作了專題彙報,同時做了大量的工作,都見到了較好的成效。在檢查驗收農村開創“三無三有”先進村時,把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促使各基層關工委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實處。村級關工委把“留守兒童”上學問題落實給“五老”隊伍中文化素質高、責任心強、身體較好、又有威望的老同志具體負責,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例如西秀區七眼橋鎮關工委成員張德林同志,家住八角村,發現有兩個小孩整天在小煙酒店附近玩耍,經過詢問,發現他們是兄弟倆,分別上三年級和五年級,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外地,其父常年打工在外,兩個隨爺爺生活,張德林同志把他們送到學校,找校領導説清此事,將自己的手機號留給學校,並説,“如果這兩個孩子不來上學就打電話告訴我,由我負責他們讀書”。事後,在村關工委的統一安排下,張德林同志主動做了這兩個孩子的“代理監護人”。各縣(區)各級關工委在認真排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提出了對策和建議,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並按照黨委、政府的安排,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有的縣(區)、鄉(鎮)、村各級關工委還採取了“一幫一”、“一幫幾”的作法為“留守兒童”辦了很多實事、好事等。

(三)教育系統及各級各類學校做了大量工作。市教育系統關工委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關工委要配合各級各類學校和鄉(鎮)、村對“留守兒童”進行排查摸底和登記造冊,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強化相關方面的工作,把關愛和幫助“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近年來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兩免一補”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優先;二是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優先;三是對留守兒童重點幫助和優先輔導;四是家長學校有針對性地舉辦第二監護人培訓班,提高其監護水平;五是開展多種關愛活動,通過主題班會、隊會、國旗下講話、安全講座、講故事、談心交流、家訪溝通、上課多提問、堂下多輔導等活動的開展,鼓勵留守兒童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心,立志進取。如關嶺縣花江二小,全校共有學生839人,其中“留守兒童”299人,佔36%,學校在有效推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幫助他們“找回失去的愛”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讓留守兒童在真情的關愛中健康成長。平壩縣夏雲國小有學生796人,有留守兒童91人,流動兒童118人,由於學校在關愛工作採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並收到較好的效果,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流動人員、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稱號。西秀區管元村貴黃國小,外來農民子女佔在校學生的80%以上,他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愛每一個人民的子女,一律統一收費標準,不再收取擇校費或寄讀費,一視同仁對待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獎勵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評選班乾和優秀學生等等。

(四)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揮了職能作用,為“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特困兒童”做了大量工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各級婦聯、團委、工會、宣傳、教育、農業、民政、政法、計生、社保、勞促、各級各類學校等單位,都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寫出了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並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工作,都收到了較好效果。例如市婦聯經過調研,寫出了《安順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思考》調研報告,很有價值。報告對我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果及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了深刻的總結與分析,對加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對策措施,要求各級家長學校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革教學模式,積極向“留守兒童”家長及第二監護人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有利於“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等。團市委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寫出了關於紫雲自治縣“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關愛“留守兒童”的建議,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各級團委充分發揮組織人才、信息、網絡等優勢,多方整合社會資源,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全市勞務輸出情況進行總結的同時,對“留守兒童”工作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等等。

(五)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關愛。各縣(區)關工委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廣乏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紫雲自治縣在縣、鄉兩級設立的救助基金捐款活動中,目前就有25家單位和100多名愛心人士捐款。鎮寧自治縣丁旗鎮黨委、政府領導帶頭,向就讀於鎮寧民中的張元金同學每年捐資兩次。鎮寧自治縣關工委協調紅蝶鋇業公司幹部職工捐助扶困資金4.5萬元,資助孤兒40名,單親孤兒45人,每年“六一”和春節兩次資助各300元。該公司董事長江志光的父親一次性捐資xx元,縣關工委副主任、紅蝶鋇業公司黨委書記朱積極捐資1萬多元,資助11名孤兒上學,有三個已經上到了國中。鋇業公司還出資100多萬元,修建龍潭、李廣、沙子等學校,改善農村青少年的上學條件等等。

三、對策和建議

(一)黨委、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留守兒童”工作的認識,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領導,切實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組建由黨政負責人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留守兒童”工作機構,建立“留守兒童”工作制度,把“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基層村、支兩委。切實明確每個“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並督促其認真履行監護職責。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之類的託管中心,對處於無監護狀態或監護不力的“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教育。着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農村經濟,鼓勵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減少“留守兒童”數量。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履行“留守兒童”教育的職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留守兒童”助學優先,確保他們不輟(失)學。具有住宿條件的學校,無條件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專人對他們進行管理教育。由班主任建立班級“留守兒童”檔案,隨時掌握他們家長的去向,定期聯繫家長,通報孩子學習、表現情況,反饋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家長學校舉辦代理家長(代理監護人)培訓,加強對他們的家訪,強化他們的監護責任,提高他們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採取積極措施,強化家長的責任。家長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儘可能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聯繫和溝通。青壯年外出務工,一是父母二人儘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孩子;二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儘量將孩帶去當地就讀;三是父母二人如不能將孩子帶在身邊,應提前找好合適的看護 人,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外出務工的父母要經常與在家的孩子保持聯繫,一月一次電話一封信,與孩子進行交流,在節日和孩子生日時,父母要通過信件、電話或郵寄禮品等方式,表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要經常保持和學校或班主任的聯繫,並保持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孩子,這樣孩子在親情上得到滿足,加上社會的關愛,學校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四)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發動社會各界參與,齊抓共管,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工作。工會特別農村基層工會在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利益的同時,應作為與其“留守兒童”之間的聯繫紐帶,強化其教育子女的責任。共青團要充分發揮組織和校內外輔導員的作用,積極引導“留守兒童”參加有益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活動。婦聯在實施“春蕾計劃”工程中,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女童優先。公安部門特別是基層派出所要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瞭解“留守兒童”當地狀況,加強對學校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嚴厲打擊非法網吧和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組織者和策劃者。電信部門在學校設立熱線電話,每月免費為“留守兒童”與其外出父母通話一次。鼓勵企業、個體老闆、有識之士,共辦“留守兒童”託管中心,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

(五)各級關工委要一如既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動員更多“五老”積極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工作,並充分發揮好他們的積極作用,把“留守兒童”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兒童表調查報告篇2

留守兒童這一羣體,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而不斷壯大,已經形成了一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特殊羣體。如何教育好、管理好留守兒童,已成為學校和社會各界共同探討的問題。近期,我們通過座談、走訪等方式,對××市農村留守兒童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

據調查統計,××市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共28765人,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28.5%。從父母外出打工情況來看,父母一方外出的有9426人,父母雙方外出的有19339人;從學生就讀情況來看,在國小就讀的有20352人,在國中就讀的有8413人;從學生寄宿情況來看,在校寄宿的有10094人,非在校寄宿的有18671人;從年齡結構來看,6-11週歲的學生有16504人,12-14週歲的學生有7513人,15週歲及以上的學生有4709人。

通過調查留守兒童,走訪他們所在的學校、家庭,瞭解到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學習成績不夠好。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心、主動性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有明顯的厭學情緒,遲到、早退、逃學、輟學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成績一般或較差。

——性格發展不健全。留守兒童內心封閉、情感淡薄、性情浮躁、情緒消極、寡言少語,甚至存在抑鬱自卑、自暴自棄、憤世嫉俗等心理障礙,部分留守兒童或養成了嬌氣任性、放縱隨意的不良性格,或養成了亂花錢、擺闊氣的不良習慣。

——道德行為存危機。留守兒童是非觀念淡薄,思想道德滑坡,榮辱意識差,目無尊長,待人不誠實;部分留守兒童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偏離了正確方向,甚至存在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模仿成年人抽煙喝酒、拉幫結派、打架鬥毆、敲詐勒索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

1、家庭自身因素。一是代理監護人監督責任意識不強。代理監護人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應該對孩子更多的愛,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否則會使孩子產生對抗心理,結果導致寵愛、溺愛。二是代理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代理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不能在學習、心理上給予幫助和指導。三是父母的親情關係淡化。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常只給孩子寄幾件新衣服,買些好吃的,很少給家裏打電話、寫信、與孩子進行親情和思想上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

2、學校因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教師、集體的温暖,以因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學校教育觀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管理機制等多方面的制約,學校和教師往往力不從心。

3、社會及其他因素。一方面,文化市場的開放,各種先進的文化傳播手段的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學校、家庭、社會監管不到位,加之留守兒童的自律能力較弱,導致留守兒童無法抵擋外界的誘惑。例如:有些娛樂場所、網吧等違反國家規定,接納未成年人的現象還未能得到有效制止。

此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管理工作機制不夠完善,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嚴重匱乏,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不到位,社會公眾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責任意識不強等等,也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種種問題的原因。

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關係到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農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關愛留守兒童,保障他們健康成長,應該成為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認識,成為全社會協調配合的綜合工程。

(一)從家庭教育方面來看,要着力創設温馨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陣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言行往往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庭應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其留守兒童造成的不良影響。其次,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繫以及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和溝通。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教育資源。外出務工的父母應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利用返鄉的機會,多向老師和臨時監護人瞭解孩子在學校和家裏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傾聽子女的心聲,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真正關心他們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再次,轉變育人觀念。要徹底轉變“孩子大了打工也能賺錢過日子”的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育兒理念,並將其有意識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為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從學校教育方面來看,要大力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

學校是直接教育和管理留守兒童的實體,教育和管理的措施應包容更多的關愛幫助留守兒童的內容,在學習和 生活上給予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懷和呵護。

一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學校要以班級為單位建立留守兒童的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代理監護人情況和留守兒童父母打工地點及聯繫方式等,記錄留守兒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現,並及時向代理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格局。

二要建立與留守兒童信息交流平台。學校要設立“留守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室”、“留守學生視頻聊天室”、“代理監護人客座”,開通親情熱線電話,舉辦留守兒童教育管理論壇,定期召開留守兒童座談會、留守兒童家長會,開闢留守兒童教育專欄等,構建親情通道,為與留守兒童情感溝通提供方便。

三要廣泛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學校應以重大節日為契機,並側重留守兒童開展一些紮實有效的活動,如舉辦法制安全教育講座、主題班會、聯誼會、集體生日晚會等,引導學生互動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温暖,從而消除他們孤單、悲觀的陰影,使他們愉快生活、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四要大力實施“特別關愛工程”。學校應建立關心留守兒童工作委員會等機構,全面負責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並建立“代管家長制”,發動教師、黨員、團員、少先隊幹部與留守兒童進行結對幫扶,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對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給予經濟扶助,使留守兒童感受温暖、充滿自信。

(三)從社會職能方面來看,要致力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僅靠學校、教育行政部門難以解決,需要各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配合、齊抓共管。

一要加強輿論宣傳,引起全社會關注。要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引導和爭取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關注,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特別要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外出務工家長對子女成長的監護責任和教育責任,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打工緻富與子女教育的關係。

二要加大對兒童教育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留村兒童問題,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環境改善的投入,尤其要在服務福利項目上進行投入,如醫療保健、生活保障、青少年校外活動設施建設等,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要大力推行寄宿制學校建設。各級政府要因地制宜,科學調整佈局,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不斷完善學校基礎設施,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最大限度地滿足留守兒童的生活需要。

四要加快發展農村家長學校。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快規範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通過家長學校積極向留守兒童家長及代理監護人宣傳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知識和方法。同時,在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時,把家庭教育知識納入培訓內容,正確引導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傳授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和育人技巧。

五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重要作用。要依託關工委等機構,協調相關職能部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學、濟困助學、公共衞生、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市場淨化、環境整治、勞動用工、經費保障等諸多領域,紮紮實實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體系。

兒童表調查報告篇3

一、調查目標:

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解脱出來,紛紛到沿海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打工掙錢,掀起了新的城市“淘金”熱潮。由此帶來了大量農村青少年脱離父母的監管,成為“留守孩”,引發了農村“留守孩”問題。為促使這一特殊羣體的健康成長,我們專門就農村“留守孩”問題開展了專項調查。

二、調查的目:

以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及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

三、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

2、調查地點:紅河鎮紅河村

3、調查方式:通過查閲文獻,進一步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通過實地調查研究瞭解有關情況,掌握事實材料;問卷調查;

4、調查對象:紅河村全體留守兒童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農村留守孩在監護、受教育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農村“留守孩”年齡均不滿18週歲,正處於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僅需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需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需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撫育撫養之中。而實際上,由於遠離父母、遠離親情,給農村留守孩子健康的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被委託監護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難勝任監護職責。據調查,留守兒童的監護權絕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還有2的留守兒童沒有監護人。這些兒童的委託監護人普遍年紀大、文化低,絕大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自己的生活。被委託監護人有的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無辦法監護孩子。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學習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強;有的厭學逃學,明顯地不如父母監護下成長的兒童。

2、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關愛,心理健康堪憂。據調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個、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有的半年聯繫一次,相當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單純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有學上、有書讀就萬事大吉了,忽視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對父母很陌生,親情關係出現了障礙。父母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變化,往往以物質彌補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親情關愛,內心空虛,有的對家長有埋怨情緒,還有的留守兒童為了宣泄煩惱,走上極端。

3、家庭和學校溝通不夠,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品德和學習發展。留守孩理應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關愛。但由於——些學校偏重於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留守孩這個特殊羣體缺乏特別的關愛,不能主動和監護人聯繫;同時被委託監護人又缺乏與學校溝通的意識和能力,不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在農村留守孩中,有的行為紀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現象,有近4.8的孩子不能正常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4、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能有效對接,留守兒童安全受到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由於年齡小,社會閲歷少,辨別能力差,又缺乏呵護,往往成為被侵害的對象。據縣公安部門的調查,在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員中,留守兒童佔15,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這不能不引起社會的重視。

五、調查結論及建議:

新時期,農村留守孩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大社會“痼疾”,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關愛農村留守孩子,關係到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保障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的高度,明確責任,強化舉措,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長。

(一)、健全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在關愛農村留守孩子中的積極作用

關愛農村留守孩子,學校要起積極作用,努力幫助外出務工的農民解決後顧之憂,真正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孩子檔案和聯繫卡制度。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學生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學生的檔案和聯繫卡片。其基本內容包括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繫電話,留守孩子臨時監護人的詳細地址、聯繫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建立相互協作機制,在建檔過程中,低一年級要向高一年級負責,國小要向國中負責,並及時補充、變更檔案,以學生為中心組成關愛網絡,時刻關注着留守孩子的成長。

2、實施關愛留守孩子責任幫扶制度。簽訂承包責任書,建立教師關愛學生校務日記,讓有條件的教師成為“

代理家長”。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教師要與留守孩子經常交流,有條件的地方,教師可與學生同吃同住,隨時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況;非寄宿的孩子,學校教師要定期家訪,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孩子的情況,幫助監護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3、實行留守孩子“談心日”制度。學校定期召開留守學生會議,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規守紀,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明白父母打工掙錢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班主任、老師平日要多關心留守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讓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增強師生間的親切感和信任感,進而成為可信賴的朋友。

4、加強對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要開設心理教育課,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開展心理諮詢、心理矯正活動。學校要設立“心理諮詢室”或“傾訴信箱”,讓學生的各種煩惱有地方傾訴,為學生打開“心結”。加強挫折教育和磨礪教育,培養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定期舉行文藝、體育、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實學生生活,讓留守學生在歡樂、和睦、關愛、幸福、向上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5、儘快建立關愛留守孩子的應急機制。各中國小校要建立“留守孩子→學校→家長(監護人)→政府”之間完備的聯繫方式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間遇到突發事件,要30分鐘內告知委託監護人,1小時內告知在外務工家長,2小時內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任何情況下,以保證學生的安全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諉。要層層簽訂學校安全工作責任狀,明確包保責任制,對重點留守孩子實行師生“一帶一”包教幫扶,使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

(二)、加強協作與溝通,形成關愛留守孩子的合力

對於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須構建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覆蓋到留守孩子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

1、加強與留守孩子父母或監護人交流與溝通。學校要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長公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聯繫電話、詳細通訊地址;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親情專用電話,條件較差的也要藉助其它形式的親情聯絡方式讓孩子跟家長保持聯繫,家長也可以隨時通過電話,讓知道孩子在校的情況;要通過書信與家長定期聯繫,通過下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彙報學校工作和孩子學習狀況,並把家長務工情況告訴學生,讓家長在外務工放心,學生在校學習安心;每學期要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通報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瞭解留守學生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

2、重視家庭教育。關心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上有用人才,不僅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也是法律賦予的責任。孩子在幼兒時期,父母尤其是母親不應該離開孩子,外出務工要儘量帶孩子隨身就讀或把孩子寄養在有一定條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時,做到在外地多聯繫孩子,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務工淡季儘可能多地回家與孩子見面,在孩子生日期間或傳統節日之時捎寄些衣物、食品,讓孩子體會到父愛母愛。

3、加強對留守孩子的監護人的相關培訓。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團委、婦聯、居委會、村委會和學校要充分利用鄉鎮成校、村國小、家長學校等陣地,通過舉行培訓班、召開座談會等途徑,加強對孩子家長或其監護人的教育和培訓,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轉變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監護孩子的水平。

4、加強同社區、村組和家庭的合作。為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由各級宣傳部、教育局、團委、婦聯組織牽頭,整合社區、村組和家庭的力量,啟動“留守孩關愛工程”,鼓勵社會力量創辦留守孩子託管中心。各級學校要積極同社區、村組和家庭聯繫,通過印發關愛農村孩子倡議書等形式,使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教育,關心留守孩子,形成政府、社區(村)、學校、家庭四級聯動的教育網絡。

(三)、明確職責,努力營造農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是當前中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關注、參與,齊抓共管,營造良好氛圍。

1、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因地制宜,適時調整學校佈局,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在農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計劃地籌建幼兒園和寄宿制中國小,讓農村留守孩子得到應有的教育、管理、照顧與關愛。同時,要結合農村留守孩子日益增多的現狀,將學校如何轉變辦學理念,教師如何提高綜合素質當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長期抓下去。

2、各級政府、教育、編制部門要加強農村中國小編制管理,嚴格按照省定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抓緊落實編制核定工作。在核定編制時,應充分考慮農村中國小區域廣、生源分散、教學點較多等特點,保證這些地區教師編制的基本需求;建立教師補充制度,逐步解決農村村小教師隊伍老化問題,為寄宿制學校配備保育人員。要為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經費保障,把留守孩子中的貧困生納入重點資助對象。

3、各級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門要在政府的統籌協調下,狠抓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徹底根治精神污染對孩子的毒化;開展送書下鄉活動,積極幫助扶持農村文化中心户、鄉村書社、鄉村報吧、鄉村書吧的建立,用先進的文化佔領農村陣地,為農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

4、加強農村青少年活動場所的建設。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在重視全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關注農村留守孩子,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活動場所缺乏等一些緊迫問題。充分利用閒置的村級國小,通過“民辦公助”等方式,籌建“農村少兒活動中心”,為農民子女,特別是留守孩子提供看護、興趣學習等服務,引導這些孩子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杜絕留守孩子進入網吧及參與、迷信等有害活動。總之,農村“留守孩”問題是當前我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一定會為農村“留守孩”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兒童表調查報告篇4

目前我們國家農村的留守兒童有很多,他們大多因為父母在外打工,所以經常需要自己擔負家裏的勞動,同時還需要照顧自己,遇到問題也不能很及時的和父母進行交流,所以留守兒童在課餘的時間裏除了去完成完成作業,幾乎很少有時間去進行課外的閲讀。

目前該怎麼對國小留守兒童的課外閲讀興趣進行提升,並且如何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和文化素養,已經成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一、舉辦野如何認識課外閲讀冶的主題班會

在班級的在班會上,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為什麼要去進行課外閲讀,同時還有進行課外閲讀有什麼作用,對學生成長有什麼幫助和影響等。在班會上對每一位同學都進行鼓勵,使他們都可以積極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對於課外閲讀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收穫都可以説出來,同時針對學生提到的問題進行討論。

還有可以運用主題班會討論的形式,使學生不但能夠對讀書感興趣,同時還要教會他們應該讀好書,讀一些對他們的健康和成長有益處的書,比如《愛的教育》和《安徒生童話》,以及《成語故事精選》、《小故事大道理》和《三字經》等一些能給學生啟迪的讀本。

同時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制定適合自己具體情況的的閲讀的計劃,然後鼓勵學生之間相互進行監督。真正地讓學生明白課外閲讀的重要意義。可以説讓國小生去進行課外閲讀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閲歷,同時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可以説這些都是提升國小留守兒童課外閲讀興趣的主要方式。

二、運用晨讀時間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課外閲讀收穫

在晨讀的時候可以騰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們説一説自己在課外閲讀中得到的收穫。但是這需要同學的自願,或是按照學生的推薦,事先一個星期就對晨讀交流進行指導。在交流的過程中還可以要求交流的學生推薦一本好書,並且説出具體好在哪裏,使同學之間相互真正地做到分享自己的收穫。

三、舉辦課外閲讀交流會

在對學生課外閲讀的交流上,還應該積極開展課外閲讀交流會,讓同學們可以對自己課外閲讀的感受和心得以及體會進行交流。讓同學們能夠積極地分享課外閲讀產生的快樂。

四、建立班級課外閲讀作品展在班級的牆壁上可以設計一個閲讀的園地

對留守兒童在課外閲讀上的體會進行展示,同時推薦給學生們一些好的書籍,讓他們積極地進行分享,激勵留守的兒童在課外閲讀上能夠收穫更多的知識。

五、設置班級流動圖書架袁使更多的留守兒童有書讀

很多的留守兒童幾乎都是家裏的老人進行撫養的,所以很多留守兒童家裏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太好,這樣的一種情況就使得在課外讀物的購買上很吃力,孩子們的閲讀也不全面。針對這樣的問題,學校可以在班級中設置流動的書架,老師可以從圖書館去幫學生借閲一些書籍,然後以流動的形式使得每個班級的每個學生都能夠閲讀到自己喜歡的書籍。並且對於一些課外書籍比較多的同學還可以鼓勵他們將書籍拿到班級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起閲讀。

六、積極與家長聯繫袁構建家校共建平台

一些家長只是對學生的分數看的很重,認為孩子學習和閲讀的目的就是應該獲得分數上的提高,所以很多家長都是鼓勵孩子把學習的精力都放在教科書上,他們宣導的概念就是進行課外閲讀是對學習時間的浪費。

這樣一種普遍存在的狀況,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雖然在學習上獲得的成績非常好,但是也只是知道課本中的東西,所以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就比較的刻板,針對這樣的情況還需要教師去和家長積極地溝通和交流,使家長真正地明白課外閲讀是課本知識的延伸以及拓展,是除了課堂學習之外需要補充的一種知識,讓家長能夠認識到課外閲讀的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家長的認識提升了,也就能夠使學生對課外的閲讀有所重視,並且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也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提升。

七、利用多種資源袁拓寬閲讀渠道

鼓勵學生到學校設立的留守兒童之家去閲讀或者是借一些圖書進行閲讀,老師還需要定期的領着學生們到附近的留守兒童之家去閲讀課外的圖書,同時鼓勵他們回到家以後,去村委會的閲讀室閲讀或者借些書籍。

然後還可以適當地選擇將借來的圖書帶到班級和同學一起去進行分享與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的閲讀渠道不斷被拓展,並且還能夠加寬學生的閲讀範圍,隨之提升學生在閲讀上的興趣。結束語提升留守學生閲讀興趣的方式有很多,希望以上一些措施可以對留守兒童課外閲讀的興趣有所提升,使得學生們可以更加主動地去進行課外閲讀。並且通過閲讀增加知識,豐富自身的閲歷,提升寫作水平和綜合素質。

兒童表調查報告篇5

一、活動目的

為了更多的瞭解留守兒童的心理道德素質等方面,加強與留守兒童的就留,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全面發展以及增加我們的責任心,鍛鍊我們的能力。

二、活動前期準備

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他們或是被交付給爺爺奶奶撫養,或是跟從父母到處流浪。從此,他們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許多,也多了許多。 現在社會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這些兒童由於家長長期在外務工或忙於工作,他們大都由祖輩或親戚照顧,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面臨着安全失保、學業失教、生活失助、親情缺失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存、保護與發展。留守兒童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他們的心理缺陷,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又使他們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以後的發展真的很令人擔憂。於是,我便開始了自己的頭腦風暴,想該怎麼辦,在哪裏進行,如何進行,當然也從網上面借鑑了一些經驗。於是在準備差不多時,屬於我的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之旅也要開始了!我從弟弟那得知楊興宇是留守兒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務工。

三、活動過程

第二天早上,我就去了楊興宇的家裏。他奶奶已經上山幹活了,臨走時千叮嚀萬囑咐才放心地出去了。於是,我就和他在家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我主動和他説話,他好像沒聽到似的,臉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電視。萬事難開頭,我下定決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要讓他活潑開朗起來,要讓他的小臉上洋溢着小孩子應該擁有的可愛笑臉。慢慢的我就和他聊起來了,我問他的年齡,他在哪裏上學,以及關於他父母的一些問題,他的回答很是被動,讓我不禁想到他平時肯定很少與別人溝通吧。後來我問他想不想他爸爸媽媽時,他的聲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電視。他一定很想念他的父母吧!唉!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孩子,他心裏一定很難過吧!我又問了好多關於他學習上的一些瑣碎小事,並且和他説了一些我的成長的故事,告訴他要堅強,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我們要更堅強。看着他那帶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因為我在他的眼神裏看到了真誠和 對幸福的渴望。我還告訴他,父母在外打工,是為了讓你更好的生活、學習、要學會理解父母,對父母感恩,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雖然他們現在不在你身邊,但是他們的心一直陪着你,所以你要堅強勇敢點,讓你的父母以你為榮!我希望他可以記得我説的話,然後我給他講了幾道題。過了一會兒,他奶奶回來了,奶奶大概60多歲了,頭上白絲勝過青絲,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看着他我有種很心酸的感覺。又説了一會兒的話,我就準備回家了。臨走時,他很不捨。他奶奶説我的到來讓他快樂了不少,希望我能經常去他家,和他聊聊天。我向他保證以後有時間就會來看他。

四、調查結果

1、留守兒童的總體現狀

(1)當代社會隨着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的數量大量增加;

(2)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是隔代監護;

(3)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

2、留守兒童面臨的社會問題

(1)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①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

②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

③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等現象。

(2)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擔憂

留守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體表現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

3、疏於照顧,人生安全不容忽視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五、建議與思考

農村孩子是未來社會主義心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未來,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問題,為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有利於促進學習教育和農村社會的良性發展。為了保證疏於留守兒童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體系。

2、加大對社會主義心農村建設的力度,儘量從各種渠道對農村貧困家庭的經濟上給予支持幫助,使一些家長多有些實踐來照顧自己的子女。

3、學校加強教育管理,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學校各科老師、主要行政人員和班主任對留守兒童進行談心、疏導教育、進行家訪等達到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目的。

4、大力開展校園活動,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

5、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要增強責任感,在孩子上國小和國中階段,家長儘量不外出,或是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給予孩子親情關懷。

六、活動總結

這次的社會實踐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對我的觸動很深,從一開始準備調查留守兒童情況後,到準備進行後,再到現在整理資料和分析實踐的成果,感覺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少的收穫。其實感覺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會實踐分析調查,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一次和留守兒童的相處而已,畢竟我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點讓人很欣慰,從互聯網、報刊、電視等媒體上,我們看到了整個社會、整個中國,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正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還有很多社會人士及大學生正在為這些留守兒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這裏我就很開心,心裏滿懷希望。

七、暢想未來

留守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關注留守兒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國家大事,是關係民族未來發展的大事,需要全社會廣泛關注。為了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彌補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為了這些處在人生關鍵時期的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愛心支教活動。希望用我們的努力讓留守兒童不再是個問題,相信在我們大家的不斷努力下,那一天會很快到來!

兒童表調查報告篇6

為進一步瞭解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具體表現,從宏觀上正確、全面地把握留守兒童現狀,從而制定出應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方案和措施,7月15日,我們社體部志願者赴聊城市東昌府區賈莊村開為期一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問卷調查。

當天上午調查組成員分別展開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問卷調查。對於留守兒童,調查小組依據其年齡段對其進行深度不同的講解,並根據問卷內容深入瞭解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和尚未引起人們重視的問題;對於留守兒童監護人,調查小組則從留守兒童平時的受照顧、受教育方面展開調查。調查過程中,我們努力讓大人們理解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要性,並希望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多照顧和理解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們。調查的展開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在活動當天,這場調查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談話,我們和他們面對面的聊天,在這期間我們會問到問卷上的許多問題,希望能讓整場調查看起來不是那麼生硬。在賈莊,外出打工的人不在少數,一部分家庭甚至是父母都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來照看,對年邁的爺爺奶奶來講照顧孩子很吃力,在生活照顧、學習教育等方面力不從心,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無助、學業失控、監護不周、心理失衡、生病時得不到及時照顧等問題。而我們通過和一部分小孩的單獨聊天瞭解到,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陪在他們身邊,有時候他們也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學習和孝敬爺爺奶奶,但是孩子天生好動,喜歡玩和希望調皮這種類似的活動能夠引起更多人重視的心理,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沒有他們想的那樣美好。在和一位留守兒童小張的交談裏,我還了解到:他非常希望趕緊過年,因為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他才能夠見到他的爸爸媽媽。他也非常想念他們。小張學習並不太好,我就問他為什麼不愛學習,他説有時候學習碰到困難,爺爺奶奶又幫不了他,慢慢的功課都落下了。他還説道,有一些年紀比他大點的孩子經常會喊他出去玩。雖然他説的很輕巧,但我仍然覺得他似乎還沒有成熟到能夠分清是非對錯的地步,這不免讓我和我的同伴感到擔憂。

經過這一天的問卷調查,我和其他的調查成員都非常希望能夠真正的幫助他們,因為少年兒童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很長時間我們把收來的調查問卷整理、分析、思考,認為現在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一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二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三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四是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五是很多留守兒童表示心理壓力太大。近半數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有時也會遭別人歧視等。

在解決如此複雜的問題上,社體部的志願者們經過多次討論後認為:第一,降低城市學校門檻讓農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裏孩子平等的上學機會。第二,加大對農民工學校的投資力度,完善軟硬件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第三,鼓勵社會投資興建這樣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使更多的農民工子女有機會在父母的關懷下學習生活。第四,發展農村寄宿學校,讓那些學習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兒童問題涉及面廣,影響深遠與解決同等重要,也是解決農民工後顧之憂,保證他們安心在外務工的愛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籲層面上,應從教育管理體制,政策法規方面解決。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根據報道全國現在有5800萬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從小的方面説,影響到孩子個人的發展,從大的方面説,會影響到我們國家未來建設者的發展。多給他們一些關懷,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

兒童表調查報告篇7

全國婦聯20xx年5月發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中根據《中國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佔農村兒童37.7%,佔全國兒童21.88%。與20xx年全國1%抽樣調查估算數據相比,五年間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增加約242萬。

20xx年x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調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佔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佔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一、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懷有希望,嚮往城市生活,家庭關係良好。有92.1%的留守兒童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1.9%對自己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有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後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係很好,89.4%與父親關係很好,大多數留守兒童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持來源。

二、成長中的九個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在過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兒童遭遇過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個百分點,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墜落摔傷和蛇蟲咬傷、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留守兒童比例都高於非留守兒童。

2.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兒童自評學習成績偏下,82.1%的人有過成績下降的情形。留守兒童學習不良行為較多:沒完成作業、上學遲到、逃學的比例;而不想學習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和3.2個百分點。留守兒童缺乏所需要的學習輔導:有68.7%的留守兒童曾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內容,有58.1%的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沒人幫助。

3.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來源依次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而在非留守兒童的支持來源中,父親第二,同學朋友位列第三。母親仍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來源以及價值肯定者。同學朋友是留守兒童心裏話的首位傾訴對象和遇到困難的第一求助人選,但需警惕不良羣體的影響。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現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22.6%的留守兒童覺得在需要時沒人能幫助自己。

4.留守女童負面情緒相對明顯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納程度低,對自己總體上感到滿意(76.5%)和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個百分點,而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個百分點。女童自評父母外出後,自己比原來抑鬱、焦慮、愛發脾氣、膽小的比例也高於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不僅高於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也高於非留守女童6.7個百分點。

5.留守男童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學習及校園生活中的障礙也多。留守男童遲到(41.8%)、逃學(7.4%)、受老師懲罰(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64.4%)、沒完成作業(54.8%)、成績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個百分點,也都高於留守女童。有51.6%受過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上的人或幫派團夥欺負,高於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個百分點。

6.父母外出對國小中年級兒童影響更大

感覺父母外出後自己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性格比原來內向(41.7%)、膽小(18.9%)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比例在6個年級中最高。他們經常想念父母、擔心見不到父母、擔心父母不愛自己的比例最高,比九年級學生高21.3、25和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的留守兒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級的學生最需要學習輔導。

7.青春期疊加留守使得八年級現象更為顯著

八年級留守學生在學習及校園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礙更多,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86.3%)、遇到問題沒人幫助(68.4)、沒做完老師留的作業(62.7%)以及被老師懲罰(75.2%)比例均高於八年級非留守學生,分別相差2.3-14.4個百分點。

八年級留守學生與父母的關係更差,經常和媽媽交流(64.3%)、經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訓斥嚇唬(22.8%)的八年級留守學生比例最高。唯有八年級留守學生把同學朋友視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母親,其中的某些負面影響值得關注。

8.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相對較低

寄宿留守兒童各種需求的未滿足程度高:一是學習輔導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學業需求。二是生活單調,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兒童表示在住校期間想家,僅兩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師會經常找他們談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寄宿學校的軟硬件設施較差,生活衞生設施配備與維護狀況不容樂觀。安全狀況堪憂,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發生過丟失財物的現象,57%表示宿舍裏有同學拉幫結派欺負別人。

低齡寄宿趨勢明顯。有35.2%的留守兒童是從國小就開始寄宿的,其中15%從國小四年級及以下就開始寄宿,寄宿留守兒童從國小高年級不斷向下延伸,少數學校還出現了一年級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寄宿的現象。

9.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狀況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兒童最多,佔51.7%,其次是父親外出的,佔40.2%,母親外出的最少,佔8.1%,但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的問題最突出。他們生活習慣更差,網絡不良行為更多,意外傷害更多,對留守生活的負面體驗也更高;學校表現更糟糕,遭受欺負的比例更高;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面臨學習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最低,但他們沒有放棄對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舊錶現得積極向上,他們中有94.4%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性的綜合問題,關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經濟等方面。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幫助和支持。

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是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國少工委於20xx年發起的一項以少年兒童安全自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少先隊品牌活動。它對引導少年兒童平安自護和健康成長髮揮了積極作用。

20xx年,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將特別關注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微信公眾號將針對這兩個羣體持續的進行安全系列教育專題並開展相關的平安自護營活動。為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平台,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

兒童表調查報告篇8

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轉移,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當今的一個越來越嚴峻的社會問題,我縣作為一個人多地少的山區縣,留守兒童問題顯得更為突出。為此,縣政協教科文衞委、宣教部門政協聯絡處,結合近年來我縣政協開展農村教育幫扶工程的實踐與思考,通過問卷調查、入户走訪、個別訪談、集體座談等形式,就我縣留守兒童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截止今年6月底,我縣共有留守兒童24675人,佔學生總數的40%。農村學校佔70%以上,如竹林灣教學點佔100 %,沙畈河國小佔72 %,石橋鋪中學佔78 %。他們被父母、被學校、被社會所忽視,心靈上缺少呵護、生活上缺少照應、行為上缺少管教、學習上缺少輔導、安全上缺少保障,殘酷地輸在起跑線上。留守兒童通常顯現以下三個突出問題:

(一)學習成績較差。留守兒童與其他同學相比,由於父母教育鞭長莫及,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在學校多數因成績較差又受到老師的冷落,導致他們上課思想拋錨,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自覺性不強,學習興趣減弱,於是出現逃學、曠課,甚至產生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中途輟學,外出務工。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國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較差且行為出現問題的兒童佔30%,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佔80%,農村中國小校70%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我縣的調查情況比上述還要嚴重。

(二)行為習慣不良。突出表現在:一是沾染不良陋習。大多不講個人衞生,不遵守校紀校規,缺乏禮貌待人常識,不少孩子沾染上抽煙、賭博、打架、酗酒、沉迷網吧、早戀等不良習性。二是心理髮展異常。他們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在個性心理上表現異常,有的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羣、不善於與人交流;有的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三是人生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心存愧疚,父愛母愛失常,採取物質補償表達自己的愛。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理逐漸形成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

(三)安全狀況堪憂。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監管人多為隔代老人,年邁體弱,監護能力和精力不足,使學校、家庭的安全鏈不牢。孩子自我保護、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弱,因而極易成為被侵害的對象,諸如被拐賣、被性侵等現象並不罕見;交通事故、溺水身亡、打架致傷等事故時有發生;加之一些孩子受社會不良風氣侵蝕,染上好鬥滋事、小偷小摸等不良習性,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又成為影響社會秩序的隱患。

二、原因分析

留守兒童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一)農村經濟發展滯後。留守兒童問題的凸顯,從根本上講是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勞動力向發達地區流動,以及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存在,教育資源向城市傾斜帶來的結果。當今,農村尤其是邊遠山村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農民擁有的生產資料嚴重不足,不得不拋家別子,通過外出務工,掙得勞務收入來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據調查,留守兒童父母雙方外出的佔48%,單方外出的佔52%,從而使兒童不得不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

(二)家庭責任意識淡薄。一個完整的家庭和原始的親情是留守兒童最大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長家庭教育意識淡薄。他們以為只要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行,缺乏對他們精神上的培養、引導與慰藉。有的監護人監管不力。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多是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好,自身素質較低,監護能力不足,監護精力不夠。有的父母過度依賴學校。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孩子健康成長取決於老師,把無限責任推給了學校和老師。更有甚者,為怕孩子長大吃虧,給他們灌輸暴力恐怖意識。我們調查中,有一位留守兒童的爺爺對孩子説:老師再批評你,你就捅他兩刀,小孩子殺人不犯法。第二天,孩子真的帶了一把長刀到學校,幸虧被及時發現,沒有造成危害。

(三)學校教育措施乏力。一方面應試教育現狀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學校的主要注意力仍然在書本知識的灌輸上,唯分數記英雄,唯升學論成敗,而輕視對學生的法律、道德、心理、生存和安全教育,甚至放鬆對成績較差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由於財力保障的不足,教師師德的不平衡,管理機制的不健全等諸多因素制約,少數教師甚至不顧忌留守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注意保護甚至傷害其自尊心,使其產生厭學情緒。大量農村學校很少召開家長會,和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互動幾乎沒有。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雖有要求,但多數流於形式,缺乏系統的管理、考核、評價機制,使留守兒童教育這個社會新出現的嚴峻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深入研究,缺乏系統可行的應對措施。

(四)兒童成長環境不優。各級政府沒有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擺上議事日程,既沒有專門機構負責,也沒有研究出台對策措施。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網絡不健全,覆蓋率低,村兩委關愛工作基本沒有啟動。同時,由於監護體系的缺失,使留守兒童與社會的不良風氣、不良信息缺乏防護隔離,更容易受到直接侵蝕,使他們幼嫩的心靈和心理被任意扭曲。一些娛樂場所缺乏有效監管,互聯網、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性、誘惑性極強的、不健康的信息,讓缺少監護引導的留守兒童無法選擇地接受吸收,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健康養成。農閒時節,農村帶彩玩牌風盛行,許多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也參與其中,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三、幾點建議

當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既涉及千家萬户的幸福、兒童未來、家庭未來,又關係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是一項關係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教育方面,留守兒童所處的環境令人觸目驚心。因此,引起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的深入重視已刻不容緩。為此,我們建議:

(一)家庭要承擔應盡之責 。子不教,父之過。家長要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要儘可能調整好外出方式,夫妻雙方儘量不要一同外出務工,鼓勵有條件的家庭將子女帶在身邊,到務工地或居住地接受教育。如果夫妻雙方都外去打工,要真正選好監護人,加強與監護人、子女和學校老師的溝通交流。外出務工家長至少每週要與監護人聯繫一次,監護人要對留守子女在學習、思想和生活上進行認真教育、監督和管理,及時反饋子女的情況。家長要通過電話、短信、書信等形式與孩子溝通交流,定期回家看望孩子,使他們感受到親情的温暖。要多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要教育和引導他們學會自我約束,學會面對困難,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學校要發揮主陣地作用。學校要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統計,登記造冊,建立檔案,全面掌握其家庭及監護人情況、掌握留守兒童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學習態度、心理狀況等基本情況。要注重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關注他們的成長變化。學校要爭取配備心理老師,或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留守兒童的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得到及時矯正和疏導。老師要主動與留守兒童交朋友,在安全上,時刻提醒;在生活上,儘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細心觀察疏導;在學習上,耐心輔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班級生活,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啟發、疏導原則,強化行為規範的養成訓練;要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學校要制訂系統全面的制度與措施,使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制度化、規範化,並對制度措施落實情況、落實效果進行檢查、督辦、考核、評價,納入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使其真正落到實處。要會同相關部門制訂規劃和實施對策,逐步解決5+2與10+2問題,為留守兒童的星期天、寒暑假營造良好的活動環境。

(三)黨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視。各級黨委政府要專門系統研究,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構建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監護體系,營造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建立和落實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工作機制,加強經費投入保障,整合衞計、團委、婦聯等部門的職能和項目資金,建立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機制和愛心基金,在教育局設立幫扶管理中心,解決愛心源的整合配置問題。要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機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大指導和協調力度,公安、司法、民政、關工委等部門要協力配合,整體聯動,共同編織關愛留守兒童愛心網。要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創造和增加就地、就近就業機會,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和就業,從而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要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改户籍製為居住地制度,讓留守兒童可以隨父母在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要制定相關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大對農村教育的優秀教師和經費的投入力度,擴大農村學校寄宿比例,改善農村學校的寄宿條件。要將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納入鄉鎮及機關部門工作考評範圍,鄉鎮黨委、政府要相應將留守兒童工作作為駐點國家幹部和村兩委班子年度考核內容。

(四)社會要形成關愛氛圍。要建立機制,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挖掘愛心源,動員引導社會各界、各方人士為留守兒童獻愛心,真正形成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效對接,構建一張補缺拾遺的監護網絡。要借鑑縣政協委員幫扶留守兒童的探索作法,動員和鼓勵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公務人員、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五老人員、成功企業家和社會有識之士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形成豐富的社會愛心源,為留守兒童當代理家長,對他們的生活、學習、心理、安全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懷,力所能及地充當孩子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和成長路上的保護人。要強化社區和村委會的責任,有條件的社區、村居,都要設立圖書室和活動室,為留守兒童提供課外、假期活動場所,充分發揮五老人員在農村的作用,開展結對幫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留守兒童工作的重大意義、保護留守兒童方針政策及法律措施、成功的留守兒童工作機制和工作經驗,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