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社會實踐報調查報告優秀5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2W

一次活動的調查情況是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的,回顧整場調查,相信大家也收穫了很多經驗,這時候就可以寫好相關的調查報告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社會實踐報調查報告優秀5篇,供大家參考。

社會實踐報調查報告優秀5篇

社會實踐報調查報告篇1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城市,受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許多農民工無法把子女帶到城市去讀書,只能將子女留守在農村,由長輩、親屬照管,因此產生了留守兒童這一新的羣體。由於缺少家庭教育管理,缺乏親情呵護,這些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學習上、生活上和行為習慣等方面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如何教育好留守兒童,使他們健康成長,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人民羣眾十分關心、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的社會問題。為了瞭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進而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漣水縣婦聯在20xx年11月,通過發放情況統計表、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等形式,對全縣19個鄉鎮的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留守兒童基本情況調查

我縣現有總人口109.7萬人,其中留守兒童4.5萬餘人,主要集中在鄉鎮。父母外出打工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是多方位的,非常複雜的,也是持久的。從調查的結果發現,這些正處在成長髮育時期的兒童,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面臨許多有關於日常生活、學習、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令人擔憂。

(一)影響兒童的日常生活

父母不在家,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飲食問題。留守兒童大多與(外)祖父母住在一起或者是在學校寄宿,所以在飲食方面都有人照顧,89%的留守兒童每天都能按時吃飯,但有62%的孩子偶爾吃到新鮮水果,在另一個側面可以看出雖然留守兒童可以吃到飯,但質量得不到保證。分析數據得知,只有56%的孩子能堅持每天吃早餐,有44%偶爾吃或者很少吃早餐,影響了留守兒童營養和健康。飲食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監護人因素。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家庭屬於隔代監護,祖輩的文化程度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科學飲食,也不管有沒有營養。二是飲食消費觀念。消費觀念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孩子們的零花錢上。農民工長年在外,不免產生對孩子有補償心理,於是就給孩子更多的零花錢。調查發現,他們零花錢的去處大部分是買零食,而且垃圾食品佔大多數,這也是留守兒童不吃早餐的原因。

2、衞生狀況變差。兒童良好的衞生狀況和習慣以及生理衞生知識的有效獲取和掌握,是保證其身體正常發育和成長的關鍵因素。但是,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兒童在這方面的情況並不是很樂觀。由於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衞生狀況下降、衞生習慣變差及生理衞生知識指導缺失的問題。父母外出打工後,一些留守孩子、特別是男孩子衞生狀況下降,衞生習慣變差。關於這方面的情況,流動父母有很多的抱怨,但又感到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雙方、特別是母親位置的缺位,使一些留守女孩子生理衞生方面關懷和指導缺失。農村留守兒童的性別比較低,留守女孩子的數量遠遠高於留守男孩子。留守女孩子,特別是國中階段的女孩子的生理和身體正處於快速發育和變化的時期,她們更需要得到學校和家庭、特別是母親在生理衞生知識方面的關懷和教導。但是,由於一些農村學校對該方面的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一些留守女孩子在生理變化出現時表現出極大的恐慌和不安,並不知所措。

(二)完成學業方面問題突出

通過跟孩子的聊天發現,在學習方面,70%的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對他們並沒有大的影響,而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54.4%會選擇向老師求助,從這兩點上可以看出在學習中他們更願意依賴他們的老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沒有辦法照顧孩子,絕大多數孩子是由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輩來照顧,也有一小部分由其他的親戚來照看。由於老人們一般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一些,對孫輩較為溺愛,只重中孫輩們的身體健康,在教育方面不怎麼在意。而其他親戚因為留守兒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會出於各種原因放任自流,導致對留守兒童的監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因此,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很多。另一方面,留守兒童由於長期沒有家長的陪同及約束,又缺乏好的學習環境,在學校的學習成績與普遍孩子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大部份學校中,學生成績的好壞是對學校和教師進行評價的重要標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只重視好學生而忽視對差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好的留守兒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時由於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家務負擔都很繁重,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特別關照那些留守兒童。所以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情況都不容樂觀。

(三)不利於兒童健康心理人格的培養

014歲時間段是少年兒童基本思想品德、情感、性格、人際交往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如果沒有對兒童進行良好的引導和教育,將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調查發現有80%的孩子認為周圍的人對他們很關心,但在平時和周圍的人發生矛盾時會有45.4%選擇保持沉默,悶不吭聲。在平時與他們的交流時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們很多自信心不足,而且有69%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很一般,一點也不優秀。所以留守兒童大部分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與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繫親情很難溝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與孩子多年不曾見面,致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裏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性質柔弱內向、自卑心理障礙、孤獨無且心理、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等。

(四)留守影響兒童安全

調查發現,很多流動父母對留守孩子最擔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問題。他們擔心孩子夏天到河裏游泳,擔心孩子打架鬥毆,擔心孩子登高爬屋,擔心孩子觸電等等一系列潛在的威脅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流動父母對留守孩子安全監護的缺失,使農村留守兒童的確存在安全問題和潛在的安全隱患。這種安全問題和隱患主要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有些隔輩監護人所看護的留守兒童數量過多,造成了他們對留守孩子安全監護的真空狀態。我們的調查發現,在一些農村勞動力外出很多的村莊,有些老人要負責照顧他們所有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家鄉的孩子,少則一、二個孩子,多則四、五個留守孩子。第二個原因是留守兒童大部分是15、16歲之間的學齡兒童,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自律性比較差,他們好動、好玩、好奇心強,對一些較危險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斷和行動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劇的發生。

二、漣水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關愛、服務留守兒童,既是婦聯工作的重要職責,也是全社會的重要責任,更是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中,漣水縣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創新四大關愛服務機制

1.組織領導聯動機制。縱向上,縣裏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領導小組,各鄉鎮村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橫向上,部門與部門之間密切配合,協調工作,實現左右聯動。

2.聯席會議機制。我縣充分發揮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的作用,牽頭、協調、指導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同時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共有25個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各鄉鎮婦聯作為列席單位,定期對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進行討論、研究、交流,對其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會辦,分頭、分類解決。

3.激勵保障機制。一是經縣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出台了縣十二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把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放在當地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一起研究、一起佈置、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並列為縣政府民生10件實事之一予以落實。二是縣政府及時劃撥10萬元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專項啟動經費,其它所需的必要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4.社會互助機制。關愛服務留守兒童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其中鄰里具有人員熟、性格熟、親情熟、話語熟的優勢,尤其是中華民族具有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我們對留守兒童及其家庭,要求鄰里在生產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關照。在今年夏收夏種期間,我們組織了全縣27支鄰里幫工隊,幫助留守兒童的家庭進行夏收夏種。

(二)建立四大關愛服務網絡

1.以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絡。在家庭監護上,既有留守兒童自身的家庭監護,也有親朋好友之間的熟人監護。目前,全縣擁有兩類家庭監護人員6.9萬人。

2.以學校為主體的校園監護網絡。我們以家長學校為陣地,定期交流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對其監護人進行業務培訓。全縣所有學校都開辦了家長學校,一年授課2期,每期半天,使學校成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成長之家。

3.以志願者為主體的社會呵護網絡。目前,全縣已組建了6支志願者服務隊。一是愛心助困服務隊,讓留守兒童不因生活困難而掉隊;二是巾幗環保服務隊,讓留守兒童熱愛環保,崇尚自然;三是衞生健康服務隊,讓留守兒童具有身心之悦;四是家庭教育服務隊,讓留守兒童具有良好教育之境;五是巾幗文體服務隊,讓留守兒童具有生活之樂;六是法律維權服務隊,讓留守兒童具有權益之護。

4.以村(居)社區為主體的管護網絡。主要實施四個一。即:一校一警維護校園安全,一村一隊接送留守兒童,一户一人呵護留守兒童,一天一巡淨化社會環境。

(三)打造5+1關愛服務模式

我們主要打造婦女兒童之家、巾幗志願者、社會救助、企業參與、就業創業等關愛服務留守兒童的5+1模式。

1.婦女兒童之家模式。新的縣婦兒活動中心大樓即將竣工交付,全縣所有鄉鎮建立了婦兒活動中心;全縣375個村(居)社區全部建成了婦兒之家,其中大東鎮施窪村等85家達縣級標準,漣城鎮城東社區等3家為省示範之家,漣城鎮軍民社區等31家為市示範之家。

2.巾幗志願模式。縣婦聯重點打造百名巾幗志願者 法律維權進萬家、愛心助成長巾幗在行動志願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孤困兒童等品牌,全縣目前已發展關愛服務留守兒童巾幗志願媽媽3000多人。

3.濟困扶助模式。一是在今年中華緣文化節期間,縣委、縣政府籌集了380萬元資金救助全縣貧困留守兒童;二是全縣建成45個寄宿制學校,配備了食堂、宿舍、球場等硬件設施以及生活教師、心理輔導等軟件設施,同時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減免學雜費3760萬元,免費發放教科書109531套。三是縣法院、司法局、衞生局、科協等部門為全縣2萬多名留守兒童普及醫療衞生、法律法規、科普知識280餘場次。

4.企業參與模式。縣婦聯積極爭取有關企業的支持,在關愛服務留守兒童工作服務體系建設中,讓企業獻上一片愛心,盡上一份社會責任,籌集30萬元作為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發展基金。

5.就業創業模式。讓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打工就業創業是解決留守兒童不留守的根本。一是以培訓促就業。依託婦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繼續開展對婦女的各類技能培訓;二是搭建羣眾創業平台。目前,縣工業園區、鄉鎮集中區和村創業點共吸納了本地勞動力就業近10萬人。三是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帶動婦女就近就地就業。四是繼續培育巾幗科技創新基地。縣婦聯積極主動,跟科技部門密切配合,在我縣岔廟鎮建立提子園示範基地,帶動當地161名婦女依靠科技創業致富。五是做大柳編、手工編織、雲錦織造等來料加工項目,使全縣5.3萬名婦女業有所就,勞有所得。

(四)開展關愛服務活動

五個一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一次温馨提示活動。以縣委辦、政府辦名義給留守兒童家長寄發《致留守兒童家長的一封信》。開展一次愛心結對活動。組織黨員、幹部、教師、團員、小小志願者、五老人員和社會愛心人士與農村留守兒童結對,目前,全縣已有各種類型的結對16000餘對, 湧現一批代理家長、愛心媽媽、校外輔導員、學習小夥伴,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組織一次親子交流活動。組織農村留守兒童給外出務工父母寫一封信,利用網絡、視頻跟父母進行溝通交流,彙報學習、生活、思想和心理情況。組織部分長期未與父母聯繫的留守兒童到父母工作所在地與父母團聚。開展一次愛心助困活動。組織女幹部、女黨員、女職工、大學生村幹部、五老人員和社會志願者幫助貧困留守兒童解決生活困難。依託六一兒童節, 組織一次送文藝、醫療、科普、法律下鄉進村(社區)、進校園活動。

三、進一步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思考

不論是留守兒童教育,還是流動子女教育,它們都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的問題,由於這一人羣正在加大,問題正在凸顯,因此,我們必須從法律上、制度上整體地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並不在於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與户籍相聯繫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從而保障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政府應制訂和實施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同時,逐步實現以户籍制度改革為中心,拆除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徹底打破維繫多年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根本所在。

(二)加強社會組織的建設,加深社會力量幫助兒童的參與程度。社會組織是世界發達國家普遍具有的幫助機構,其中幫助兒童是重要的內容。在我國,這類系統尚欠發達,類似ngo的組織的作用還不十分明顯。隨着我國的不斷髮展,社會工作制度的建立應提到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政府部門應充分引導和發揮ngo組織的作用,加強協作,在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的同時,對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強化農民工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及其重要性,讓農民工家長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三)完善學校教育,發揮學校教育主導作用。重點加強農村中國小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學校成立留守兒童管理領導小組,明確學校各部門及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責任,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二是建立健全《師生談心制度》、《家訪制度》、《心理諮詢教師工作制度》、《課外學習小組活動制度》等有關規章制度,完善學校留守兒童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溝通機制(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繫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兒童談心交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監護人、所在學校和校外教導員、代管人進行溝通),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三是農村中國小班主任和老師要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要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啟發、引導的疏導原則,強化行為規範的養成訓練,組織班隊活動讓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他們親情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

(四)構建父母子女溝通機制,鋪架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交流的橋樑。相關單位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家長在外出務工的同時,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後要加強與孩子溝通、學會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學方式和方法,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建議有關地方開設留守兒童家長熱線機制,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關愛。

(五)加強對監管人員的教育。為解決大部分監護人員年齡大、文化低的問題,我們應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婦女兒童之家等活動陣地,加大對代理家長的教育力度,使他們懂得照顧孩子的知識,掌握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方法,更好地承擔起看管和照顧孩子的任務。在此基礎上,家長要增強責任意識,有條件的應將孩子帶在身邊,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監護責任和教育機會。而對於將孩子帶在身邊確有困難的,要根據孩子成長的需要細緻地落實孩子的被監護權。平時要加強與孩子聯繫,經常與孩子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想法,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六)依託基層婦女兒童活動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充分發揮鄉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村級婦女兒童之家及農家書屋等活動陣地,開展有益於留守兒童成長的關愛活動,經常組織留守流動兒童開展演講、歌詠、書畫、體育等活動,使活動陣地成為真正留守兒童的快樂家園、心靈驛站。面向社會吸納、選聘一些關心兒童工作,富有愛心、具有豐富兒童教育經驗的社會各界人士,如退休教師、幹部等做兒童工作的志願者,發揮志願者作用,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添力助跑。

社會實踐報調查報告篇2

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已經開始凸顯為利潤窪地。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對於大學生考入村官,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紛紛出台了優惠政策,為大學生解決就業難題找到一條有效途徑。根據當今現狀,我院組織了赴各地村官調研暑期社會實踐團對各地村官進行考察和學習。

x月10日至x月30日,每位成員各自為隊,分別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柯巖街道茶浜村委會、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眾興鎮陳飼堂村、江蘇省溧陽市社渚鎮姚崗村、江蘇省江陰市青陽鎮桐岐社區、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廟橋村、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環池社區以及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卸甲鎮龍奔村共計x名大學生村官進行採訪以及實地調研,在8月x號之前將調研資料上交整理。

通過與大學生村官們的交流,成員們瞭解到了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情況、工作經歷和工作收穫,同樣作為當代大學生;面臨畢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一羣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虎用自己的汗水與智慧改變農村的生活方式,改善農民的生活,為人民服務,更好實現自我價值。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隊員們對當今大學生村官現狀有了大概瞭解,拓展了視野,同時也激發了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基層農村熱情,為將來就業奠定了一定基礎。

心得體會

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已經開始凸顯為利潤窪地。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對於大學生考任村官,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紛紛出台了優惠政策,為大學生解決就業難題找到一條有效途徑。通過對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學習現狀的調查,瞭解大學生村官的目前情況,服務在校大學生。讓在校大學生感受到大學生村官深入基層艱苦奮鬥、埋頭苦幹的精神。在學校、學院老師同學的支持下,在今年六月份我們成立實踐團隊。

社會實踐報調查報告篇3

前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帶來了計算機使用週期的革命,一般家用計算機的更新週期從三到五年縮短到了二到三年,硬件的技術發展與家用計算機對硬件的需求呈現出正相關的狀態,家用計算機市場表現出了對硬件新技術的追逐態勢,同時也有以前的單一需求轉變為多元化需求。

實踐內容:

本次社會實踐將分兩部分進行,包括第一部分的公務員小區對計算機的需求調查和需求分析,以及第二部分的針對相應的需求分析進行的技術支持。其中第二部分的實施與否取決與第一部分進行的需求分析的結果。

使用狀況調查:

主要進行的對計算機使用狀況的調查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硬件服務與軟件服務。

其中硬件服務包括:是否擁有計算機;是否需要購置計算機;是否需要對已有計算機進行硬件升級;是否需要購置計算機周邊物品等。

軟件服務包括:系統服務和功能軟件需要兩個方面。其一系統服務包括:對現有系統是否滿意;對現有計算機的速度是否滿意;對病毒的防護是否滿意等。

其二功能軟件需要包括:現有平台上的軟件是否可以滿足日常需要;現有平台上的軟件是否滿足個性化需求;是否需要新的軟件來滿足現有軟件還沒有實現的。功能。

調查分析:

對收集上來的調查報告進行系統的分類整理,初步得出本小區對計算機使用狀況的大致需求,並進行相應的準備。

其中,若對硬件需求較大,則考慮下一步進行深入社區的技術支持,包括硬件升級選購建議,幫助購買,及代理購買等。同時與計算機市場聯繫,成為雙方溝通的平台。若對軟件需求較大,則進行相應的上門服務,包括上述調查中的一系列技術支持。

若小區整體對計算機需求不大,則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並得出相應結論以論證是單個小區的原因還是整個市場的原因,並進一步確定接下來繼續選擇下一個小區進行調查還是得出結論結束實踐。

技術支持:

初步進行軟件相關技術支持準備,包括系統服務以及相應的功能軟件的篩選。簡單進行硬件市場的接觸等待相應的調查結果。

社會實踐報調查報告篇4

?摘 要】作為教學的實施者,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工作現場實踐能力和相應的教學能力,而高職教學活動中存在缺乏實踐特色的現象,不利於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培養,因而高職教師須通過下企業鍛鍊的方式獲得實踐動手能力,通過下企業鍛鍊提升專業技能,教師社會實踐。

?關鍵詞】職稱論文發表;高職教師;實踐; 效能

一、高職教育的職業導向性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屬於大學教育範疇,又要切實面臨學生職業教育的導向問題,這一特殊性決定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明顯區別於普通高校。高職教師隊伍既需要素質優良,又要做到專兼結合,需要通曉專業類羣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這一素質要求在實質上對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專業和職業必須有效結合的課題。高職院校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面臨着科研、教改、教學等一系列的攻堅任務,在國家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的背景下,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由於當前社會對高職畢業生提出了既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又要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從而對高職教師在兩方面同樣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在這一總體要求下學校對教師提出了相應要求,高職教師必須在知識儲備和職業技能儲備同時滿足社會與學校的要求。(此職稱論文發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二、當前高職師資的一般性特點

相對於高職教育對高職教師在知識儲備和職業技能儲備兩方面的高質量要求,在我國,現有高職教師多是從普通高校畢業而來,期間大多沒有企業工作實踐的經驗,因而在教學中缺少工作實踐所積澱下來的經驗與創意,教學活動中缺乏實踐特色,不利於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培養。

在專業知識方面。由於我國高職教師的學術底藴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加上高職院校教師課時負擔普遍較重,不利於教師利用業餘時間拓展個人知識領域,因而科研素質較本科院校差,難以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無法將本學科最前沿的成果、知識、理念傳遞給學生,體現在教學環節上進一步約束了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從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看來,高職院校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驗,普遍呈高學歷、低技能這樣的情況。

高職院校教師基本來自於普通高校,這些教師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多停留在原來的學科培養模式,自身擁有一定程度上不錯的專業理論知識,但這些普通高校畢業的人沒有專門接受過高職院校教師應有的的專業訓練,缺乏在企業的工作經歷,缺乏相應專業實踐操作的職業技能,導致這些教師的教學行為缺乏職業導向性,缺乏相應的職業敏感性。(此職稱論文發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諸多高職院校在接受國家財政投入和社會捐助上沒有傳統普通高校享有的特殊優勢,體現高職教育的投資機制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發展需要。對於財政運轉較為困難的一些高職院校來説,實踐性教學相對於課堂教學來説對實習設施和設備投入較大,學生培養成本相對較高。這種情況使一些高職院校儘量減少教學成本,雖然這種行為保證了學校的正常運轉與發展,卻不利於培養和提高高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使得原本需要通過後期投入提高彌補先期缺陷的措施無法落實。

總體而言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專業教師來源渠道比較集中,新進專業教師絕大多數來源於普通高校的應屆碩士畢業生或本科畢業生,其自身缺乏實踐與動手能力,缺乏具體工作環境教學與指導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在工作環境中遇到實際生產時缺乏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有人認為從相關企事業單位調入人員能夠解決一定的困局,但是這些人存在知識體系不健全、缺乏相應教學經驗、意識和技能等問題。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是實踐能力導向,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工作現場實踐能力和相應的教學能力。既然高職院校現有教師大部分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在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要求下必須通過到企業鍛鍊的方式獲得實踐動手能力,通過下企業鍛鍊提升專業技能。專業教師可以自主尋找適合自己的企業崗位,可以根據高職院校的安排前往相應的非企業鍛鍊,也可以根據學生實習情況到學生實習較多的企業進行掛職鍛鍊,既可以提升自身實踐技能,也可以現場對實習學生進行管理和指導,社會實踐報告《教師社會實踐》。在時間的選擇上,考慮到高職院校教師課時負擔較重,可給予較大的選擇自主性,可以在寒暑假,也可以將時間分佈在各學期的週末。(此職稱論文發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三、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一般性問題

下企業進行實踐鍛鍊成為高職院校教師提升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社會實踐仍存在大量問題。

(一)一些實踐形式不具有普遍推廣性質

在一些高職院校,當一類教師社會實踐獲得一定效果後,就將這一成功的實踐模式進行步驟分解,依次總結出各環節實踐要求,當做一個樣本推廣下去。實則,一些實踐形式不具有普遍推廣性質,尤其是理工科專業和社會學科專業之間,教師社會實踐有太大的不同,一些理工科專業成功的社會實踐項目在社會科學方面不具備充分的示範意義。譬如理工科一些專業與與企業進行技術合作,這類的合作開發產品、合作進行技術攻關、合作經營和合作進行課題研究等內容對一些專業來説行之有效,但對於從事社會實踐教師自身技術素質要求較高,很多其他專業不具備類似的可行性條件,難以普遍推進。

(二)一些教師對社會實踐的認識不足

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來説,長期以來的專業知識系統教育經歷使其對高職教育的實踐導向認識不到位,認為專心鑽研專業領域即可勝任教學任務,更加註重系統知識的傳播,輕視技能的掌握。這種認識不足的現象在高職院校教師觀念意識中不是孤例,具有一定意見基礎,而這種意識明顯不符合高職教育特色的內在要求。(此職稱論文發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三)教師社會實踐客觀上存在難以適應的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現多畢業於普通高校,其自身經歷缺乏實踐技能,基本上沒有企業工作經歷,所以可能對於專業理論、專業實踐教學比較熟悉甚至有較高水平,但是真正到企業後能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的技術問題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進行社會實踐難以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和績效目標要求。

(四)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社會實踐缺乏激勵措施

目前很多高職教師對到企業進行社會實踐待遇問題還存在猶疑,認為自身在學校和企業間雙份付出,卻得不到相應的待遇,反而增加了生活負擔和機會成本,這些問題都客觀影響了教師社會實踐的效果。雖然有些學校出具了精神導向性文件,但是並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措施,所以不少教師存在一種應付的心理,普遍存在形式上應付一下的想法,這使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失去了實質性意義。(此職稱論文發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四、提升教師企業實踐效能的建議

(一)要引導高職院校教師意識到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教學強調的是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職業導向的教學從內涵上就內在地要求高職教師認清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及辦學模式的特點,必須通過社會實踐、生產實踐來獲取經歷與體驗,進而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對於理工科類的高職專業,學校要創造條件讓教師們親自參與實驗室、實習工廠、實訓基地等建設項目,提高其參加社會實踐的覺悟性;對於社會科學類專業來説,學校可以通過支持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崗位培訓等方式,讓教師獲得企業工作崗位的具體技能,並鼓勵教師積極到企業進行掛職鍛鍊。

(二)加強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規範化管理考核

對於從事社會實踐的教師而言,要結合其掛職的企業單位對他們的工作質量與數量自有考核,並且儘量與其工作量與工作績效相關聯掛鈎,作為高職學校對他們社會實踐的考核依據。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材料要合理收集與保存,要求實踐教師及時填寫社會實踐日誌,確保教師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的質量,社會實踐活動日誌當由參與社會實踐的教師本人填寫,真實地記錄教師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工作過程和職業體會,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後,高職院校相應專業組應根據日誌材料和企業關聯材料對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質量進行評估。(此職稱論文發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三)教師社會實踐檢查形式要合理

一方面為了確保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質量和避免有的教師採取應付或不到崗的方式,教師社會實踐檢查普遍採用不定期抽查的方法,檢查有一定的突然性,以便檢測到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真實情況和質量。另一方面,應充分考慮教師實際素質狀況,對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檢查形式和規則要做到事先公開,尤其是實施細則要充分考慮教師的意見,檢查形式和規則只有具備了合理性和可行性條件的情況下才會起到相應的效果,在實踐中沒有被廣泛遵守的規則是無效的規則。總體而言,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檢查與考核形式要合理,既要有足夠的硬性約束條件,又要充分考慮細則的可行性。

(四)實踐活動結束後及時總結、歸檔

在教師參加社會實踐過程結束後,主管人員要及時總結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成果與缺陷,這既是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彙報,也是教師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理論總結與提高。在處理好經驗總結後,要及時把教師社會實踐活動的記錄進行歸檔處理,既作為對教師的考核依據,也作為教師職業能力成長的參考條件,今後的各項業務培訓也可以此作為依據來進行安排。

社會實踐報調查報告篇5

一、關於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説明

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是本科實踐教學與科學研究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是學生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結合社會實踐,解決實踐問題能力的一個綜合體現。

根據我院本科學分制教學方案中相關規定,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撰寫安排在第二學年學習結束後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學分為1學分。

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撰寫要求

(一)嚴正聲明

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撰寫必須是經過實地考查,實事採集,實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撰寫出有實際內容、理論水平和參考價值的調查報告。不得抄襲他人成果,一經發現,學分記0分。

(二)社會實踐調查的內容

社會實踐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城市某一地區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2.思想彙報專題農村、城市社會主義改革某一方面的成果、經驗及存在問題和解決方法;

3.農村、城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經驗及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

4.先進人物、先進事蹟;

5.社會熱點問題等。

(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材料的獲取

1.必須親自調查獲取第一手材料,調查報告的材料必須是真實可靠的;

2.在調查報告中,應提供材料的,反映材料獲取的過程

(四)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

1.須註明調查的對象、時間、地點、內容和主題,以及調查的主要方法;

2.須將調查到的事實材料進行歸納、整理,並依據事實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合符邏輯的、具有説服力的結論;

3、須針對調查得到的事實,提出具有見地的看法或有價值的建議,以期對今後工作提供參考,發揮社會調查報告應有的社會價值。

當然,具體格式可以有寫作者的特殊處理,但以上三點內容是不可或缺的。

4.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字數在3000-4000字左右

(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交稿的時間和形式

1.交稿的時間定於下學期開學後的第2周星期四前,過時不候。

2.以班級為單位,由學習委員和班長統一收齊後交實踐部。交稿時須清點報告份數,並登記簽字。

3.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格式需按統一格式用a4紙打印,具體要求見附表——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格式(可到工商管理系主頁上下載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