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推薦5篇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45K

不管寫什麼類型的事蹟材料,我們都要做到實事求是,事蹟材料的寫作內容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實際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推薦5篇,供大家參考。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推薦5篇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1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市政工程服務中心徐龍同志時刻不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積極響應市住建局和中心號召,第一時間以志願者身份迅速下沉至銀灘花園社區集結報道,刻不容緩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自我價值,彰顯責任擔當。

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開始後,他積極協助銀灘花園社區開展轄區居民核酸檢測工作,天還沒亮,便來到銀灘花園b區檢測採集點,穿上紅馬甲,拿好測温槍,“大家不要着急”、“保持一米線,佩戴好口罩,打開健康碼,”他一遍遍的向居民講解核酸檢測前的注意事項,為居民進行信息登記,引導大家有序排隊,嚴防人員聚集、扎堆。看到隊伍中有老人不懂採樣流程,主動上前協助申請健康碼,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迅速上前攙扶,直至老人做完核酸檢測的整個過程。在他和其他志願者的引導下,居民認真執行疫情防控措施,有序、快速的接受核酸採樣。一個個紅馬甲成為一道道流動的風景線。

10月25日,他所值守的銀灘花園b區出現一名確診病例,小區進行封控管轄,所有在b區工作人員進行居家隔離。在家隔離了兩日後,核酸結果一直保持陰性,健康碼也未出現變色。“作為一名黨員,我不能閒着,得出力啊”他對家人如是説。經請示下沉工作組組長和社區,可以解除隔離後,他立即下沉到他所居住的藍岸麗舍小區,全身心投入到小區值守和核酸檢測工作中。雖然家就在本小區,但是從未按時在家吃過一頓飯,四歲的女兒在做核酸檢測時才能在志願者隊伍裏尋找到爸爸的身影。

疫情無情人有情,當入冬第一場雪飄然而至的時候,中心疫情領導防控小組向一線的志願者們發放了防護服、消毒液等抗疫物資。劉棠與徐龍兩位同志一大早趕到單位,將抗議物資整理好後立即送到科室每一位成員手上,讓大家在特殊時期第一時間感受到在艱難時刻組織的關懷。回到自己所值守藍岸麗舍小區時,藍岸麗舍物業服務中心也考慮到小區居民買生活物資不便,為業主免費配送愛心饅頭。鑑於疫情原因,為了避免密集接觸,徐龍和其他志願者帶領物業工作人員主動承擔起配送員的責任,冒着風雪,將一袋袋饅頭送到了小區所有住户的家中,使小區的住户在這氣温突變的日子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為了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力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經上報秀川街道黨委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將戰鬥堡壘前移。他和下沉社區的12名黨員志願者在藍岸麗舍小區門口佩戴黨徽、面向黨旗,再次緊握右拳,重温入黨誓詞,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爭當抗擊疫情的排頭兵,真正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用實際行動展現共產黨員的先鋒本色。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2

抗疫一線,戰鬥正酣。來自大江南北的四萬多名醫療隊員與湖北醫護人員並肩作戰,浴血抗擊新冠肺炎,火線搶救病人生命。眾多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將更多的白衣戰士召喚到迎風招展的黨旗下。

2月以來,湖北各個戰“疫”火線,許多白衣戰士利用戰鬥間隙,匯聚到鮮紅的黨旗下,喊出了心中的錚錚誓言。

1.在黨旗下宣誓的白衣戰士

3月5日下午2:30,在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住地,在黨旗面前,18個醫療隊員舉起右手,鄭重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我申請入黨已經17年,2003年非典時我就申請入黨,去年底終於成為預備黨員,沒想到這次能提前轉正,真是一個很大的驚喜!”當了26年護士的王倩如,十分激動。17年前,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是非典的定點醫院,年輕的王倩如就在這裏的icu病房抗擊過非典,如今為抗擊新冠肺炎,已過不惑之年的她再披戰袍,大年七年級報名,八年級就隨隊征戰武漢。

“我能夠站在此時的江城武漢,光榮地成為黨這個大家庭的一員,這是我人生中最為光榮和自豪的一刻!”中日友好醫院普通外科醫生黃笳説。80後的他是德國留學歸來的博士。報名來武漢時,他想:“我是國家公派留學生,受國家資助留學了4年。在國家有困難的時候,總要有人挺身而出。”

在湖北抗疫戰場上,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醫療隊員,越來越多的70後、80後、90後,爭相彙集到鮮紅的黨旗下宣誓。

3月1日上午10時,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北大醫學國家援鄂醫療隊120餘名黨員和積極分子代表,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的帶領下,共同舉行“重温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有14位醫療隊員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月27日,抵達武漢前線的第二天,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醫療隊隊員孫雪峯、王玉娥、張穎,就莊嚴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月22日晚,一場“火線上的支部大會”在武漢召開,表決同意接收他們為預備黨員。

至2月底,在湖北武漢和咸寧抗疫前線,雲南援鄂醫療隊已有368名隊員向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確定入黨積極分子35人。2月26日,在咸寧的10名醫療隊隊員宣誓入黨。3月9日,雲南援鄂醫療隊又有35人火線入黨。

戰情緊急,有時白衣戰士們來不及回住地,就在新冠肺炎患者病房外,莊嚴宣誓入黨。

2月26日14時,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icu病房主任董芳匆匆吃過盒飯,就在住院樓走廊上,面對臨時展開的鮮紅的黨旗,舉手宣誓,成為光榮的預備黨員。剛宣誓完,電話驟響,病人急待搶救,董芳馬上衝進了icu病房。

2.他們為什麼彙集在黨旗下

在沒有硝煙的湖北抗疫戰場上,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白衣戰士彙集到鮮紅的黨旗下,宣誓入黨?

那是因為,醫療隊中的共產黨員帶頭衝鋒陷陣,一個黨員一面旗,鼓舞和帶動着普通隊員英勇奮戰。

“來武漢後,我特別羨慕黨員們説‘我是黨員,我先上’。今後不管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需要的時候,我也可以説‘我是黨員,我先上’!”90後護士、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張博文為自己能夠火線入黨、帶頭衝鋒在前而倍感自豪。

2月9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黃笳剛到icu病區交接班,一個重症患者突然意識不清、心跳驟停,急需搶救。同組醫生肖飛、馮瑩瑩是共產黨員,他們很快穿好防護服,肖飛第一個衝進了病房。3人給病人做了40分鐘的心肺復甦,恢復了病人的心率和血壓,堅持到麻醉科醫生來為病人順利插管。“穿着防護服有窒息感,肖飛1米88的個子,防護服特別緊,做心肺復甦過程當中,他的搶救動作很大,磨破了隔離服,防護服也可能會破裂,而且給病人做喉罩通氣等治療時,病人會呼出大量氣體,隨時面臨感染危險。所以插管一成功,我就退出來了。但肖飛一直堅持到病人轉運,比我晚出來了半個小時,我覺得他做得比我更好。”黃笳回憶説。

兩天後,黃笳覺得沒有什麼可以畏懼的,像肖飛一樣,非常投入地搶救病人。

“團結就是力量,力量是鐵,力量是鋼……”一陣陣嘹亮的歌聲從武漢市第七醫院附近的一輛公交車上響起,車上唱歌的是河北省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們,一位40多歲但頭髮花白的醫生站在走道中間,一手抓着扶手,一手有節奏地揮着拍子。他叫朱桂軍,是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他告訴記者:“我們來武漢已經30多天了,大家都比較疲憊,我想鼓勵大家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所以在每天接送醫療隊上下班的通勤車上,我就發起每日一歌的活動,帶領大家唱《我和我的祖國》《團結就是力量》等歌曲。”

2018年,張家口“11·28”重大爆炸事故發生後,朱桂軍參加了為期30天的救治工作,看到很多不怕苦、不怕累、衝鋒在前的共產黨員,內心很受觸動,懷着激動的心情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月27日,作為河北援鄂醫療隊隊員到達武漢後,在武漢市第七醫院icu病房,他帶領隊員們夜以繼日地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冒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險,搶救了20多個危重病人的生命。

“在醫療隊,我看到許多黨員時刻發揮着先鋒帶頭作用,老黨員帶動新黨員和普通羣眾,是一個普遍現象。”朱桂軍説,這更加堅定了他入黨的決心。

2月14日,朱桂軍在醫療隊駐地宣誓入黨。他激動地説:“以前是老黨員帶動我,現在我是黨員了,我也要影響別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們每個人心中都飄揚着一面黨旗。”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北大醫學國家援鄂醫療隊共有143名黨員、26名入黨積極分子,他們在與新冠肺炎殊死搏鬥中臨危不懼、衝鋒在前,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他們的鼓舞下,還有100多名醫療隊隊員向黨組織鄭重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3.新黨員的火線證明

火線入黨的白衣戰士們,在抗疫戰場上用行動證明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

在駐武漢第一醫院的哈醫大二院支援湖北醫療隊,有一位老醫生新黨員,她就是醫療組組長蘇冬菊。20多年的從醫經歷讓她承擔了大量醫療工作。16樓病區二組的新冠肺炎重症、危重患者比較多,年紀偏大,治療難度高。蘇冬菊親自為危重患者佩戴無創呼吸機,為患者制定詳細的治療計劃。當查房時,蘇冬菊能毫不遲疑地説出每一位患者的名字和病情,在二組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多名危重病人摘掉呼吸機,有的已經治癒出院。

2月28日,蘇冬菊與醫療隊的10名隊員一起面向黨旗,莊嚴宣誓入黨。“在抗疫一線入黨後,我將更加努力工作,盡全力讓每一個患者都能安全出院。”蘇冬菊説。

在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兩名新黨員的故事讓大家刮目相看。男護士高文博在進方艙當天,就遇到一個患者心臟驟停,他第一時間衝上去給這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事後,才發現自己的防護服和隔離服都有破損。有一次,在搶救一位重症患者時,因為是新病房,一下子找不到救治患者需要的電源,女護士康娟冒着被感染的風險,毫不猶豫地迅速趴到地上,鑽到病牀下找到電源,插好電源線,保證了搶救工作第一時間順利完成。

“老黨員起了先鋒帶頭作用,新入黨的同志也很優秀,他們在非常危險的環境中捨生忘死救治病人,經受住了非常嚴峻的考驗。”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説。

入黨宣誓那天,黃笳向隊員們説出了一個願望:“今年武漢大學的校園裏,每一朵櫻花的心願都是看一場人海,我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3

庚子鼠年的開始並不太平,正當我們滿懷希望去迎接它時,它卻毫不領情,給了我們重重的一擊。新型冠狀病毒早已對我們虎視眈眈,在新春佳節爆發了。

在這時,你們義無反顧地衝到了前線,和疫情鬥爭,不顧自己的安危,夜以繼日地搶救病人!無私奉獻的白衣天使們,加油!

除夕夜,是舉國歡慶的日子,是團圓的日子,但在去往武漢的列車上出現了許多你們的身影。大年三十是全國人民吃喝玩樂的時候,你們卻只因一句“武漢需要你”,就逆行遠去,捨去了你們和家人團聚的時光。你們第一時間就奔赴抗疫一線,有人不幸被感染,甚至付出了生命。不過,你們沒有一個人退縮。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個春節更增加了一份温情,增添了一份感動。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帶領着你們奔赴抗疫的最前線,你們以身犯險,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之中。你們身穿防護服,可能十幾個小時都無法脱下,脱下時卻已是大汗淋漓。在你們之中也不乏有許多年輕的護士們,為了穿防護服時更方便,他們剪去了美麗的長髮。當你們摘下護目鏡時,臉上已經被壓的一道青,一道紅了!你們這樣做是為了什麼?我猜,你們為的是讓更多的人可以平安吧!是你們,給了大家希望;是你們,給了國人信心!

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在抗疫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在病牀上的一位院長身患重病,卻不讓醫生們管他,讓他們去治療感染的肺炎的病人,最後他於2月18日停止了自己的心跳,他就是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你們,是守護人間、救死扶傷的天使,你們慷慨大方、有求必應,大義勇為。用自己一副小小的身軀,換來了更多人的平安!此時,我的耳畔不斷迴響: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

作為一名國中生,此時此刻,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把握當下,不斷努力讓自己的羽翼更加豐滿,在不久的將來投身到建設祖國的洪流中!

祝福我們每一位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白衣天使!我相信,待春暖花開之日,便是你們平安歸來之時!加油!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4

“董主任,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你現在怎麼瘦得這麼狠吶?我年紀大了,不能給你幫忙,我一點力都出不了。我老伴説我,這麼大歲數了,待在家裏不給社區添亂,就是給董主任幫忙了。你要保重身體啊!”

一通來自90多歲的葉婆婆的電話,讓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書記、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董守芝一直奮戰在社區防控一線。24小時開機的她,有時一天要接一百來個電話,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關心和感謝的。

西橋社區是一個由單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區組成的混合型社區,有7300多户1.6萬餘人,老舊小區和平房區居多,有400多棟平房,而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只有6個,11個小區沒有物業。

從年前開始,董守芝和同事們就開始在社區清樓道、清屋頂、清死角,做大掃除,用消毒液在整個社區開展消殺。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疫情蔓延後,董守芝帶領同事開通社區之音,滾動播報各類通告和提示,組織居民在線上學習傳染病防治方法。同時,社區通過微信羣上報信息、工作人員撥打電話、上門排查等方式,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及時發現“四類人員”,梳理蒐集危重在家的基礎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別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惡性腫瘤以及孕產婦等,以便給他們提供急需的服務。

從事社區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區的疫情防控,必須發動羣眾、組織羣眾、依靠羣眾,必須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

西橋社區裏,社區羣干與街道相關部門、物業公司、志願者、網格黨支部成員、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通力協作,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確保服務不斷檔。

給董守芝底氣和信心的,還有來自家人的關愛。董守芝的老伴身體不好,但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她做點事。只要她一到家,老伴總會叮嚀她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又給她衝熱水袋,暖手暖腳。

“自己年齡大了,又患有高血壓,兒子兒媳不想讓我太操勞。他們很擔心我,一再叮囑我要照顧好自己。”董守芝説,每天看看3個月大的孫子的照片,是一種特別的慰藉。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説起疫情結束後社區的優先事項,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讓同志們都休息一下,讓他們養好元氣再來投入工作。”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5

3月1日早上10點,剛到武漢市洪山區關山街的周朝輝和周海文,給理髮工具和座椅噴了一遍消毒液,為當天的志願理髮做準備。

“你有什麼需求,是要剪短一些還是留長一些?”每次理髮前,周朝輝和周海文都會這樣問。周朝輝説:“雖然是在疫情期間,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會盡量滿足不同人對髮型的需求。”

周朝輝今年41歲,周海文今年33歲,兩人來自湖北赤壁,都是武漢渼樹理髮店的理髮師。2月14日,周朝輝看到同濟醫院招募志願理髮師的公告後,馬上報了名。“我想為武漢疫情防控儘自己一份力。”周朝輝説,他隨後在理髮師的工作羣裏發起號召,周海文看到信息後也報了名。

周朝輝和周海文第一次出門當理髮志願者就是服務同濟醫院的醫護人員,由於要近距離接觸,他們坦言當時有些緊張。但隨着防護認知提高,兩人的心態也平穩起來。“我們每次出門都會戴手套、口罩,穿防護服,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服務對象。”周朝輝説,如果去醫院,他們還要戴好護目鏡。

只要抗擊疫情前線的人需要理髮,周朝輝和周海文都會開車前往,提前一天預約好之後,他們會在早上7時50分左右出門。每次給一個人理髮大概要10到15分鐘,為女性理髮需要更長時間。一天下來,周朝輝和周海文平均要服務60個人,回到住處往往已經晚上八到九點。摘下護目鏡和口罩後,他們的臉上都會留下深深的勒痕。

2月29日,許久沒回家的周朝輝收到了9歲兒子的一封信:“我們能保護好自己,你只用保護好自己就行了,不管多少天,我們在家都會很開心……”看完信,周朝輝哭了:“我們每天接觸的都是抗擊疫情一線的人羣,為了家人的安全,我們一直在外面住。”

“疫情只要不結束,我們就不收費。”周朝輝説,抗擊疫情一線的人更辛苦,能為抗擊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周海文説:“等疫情結束後,我一定要好好去吃一頓火鍋。”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蹟作文(六)

在抗疫一線,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站在污染區和清潔區的邊界,把醫務人員武裝得嚴嚴實實送進病房,而且還要負責把他們從污染區安全地接回來。他們就是院感醫生,被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

婁昊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2月4日隨隊到武漢後,就一直在承擔河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一線醫生的感染防控工作。

穿防護服難,脱防護服更難。因為從污染區出來,所有的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脱掉防護設備。這也是他最緊張的時刻。

醫護人員一天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每次交接班,婁昊都要跟着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穿防護服,然後指導下班的人脱防護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

從第一天起,婁昊每天四次往返方艙,從未缺席。已是深夜,婁昊又要和幾名醫護人員前往方艙醫院交接班。出發前他通過我們的鏡頭,代表院感人向一線戰友們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蹟作文(七)

“董主任,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你現在怎麼瘦得這麼狠吶?我年紀大了,不能給你幫忙,我一點力都出不了。我老伴説我,這麼大歲數了,待在家裏不給社區添亂,就是給董主任幫忙了。你要保重身體啊!”

一通來自90多歲的葉婆婆的電話,讓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書記、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董守芝一直奮戰在社區防控一線。24小時開機的她,有時一天要接一百來個電話,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關心和感謝的。

西橋社區是一個由單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區組成的混合型社區,有7300多户1.6萬餘人,老舊小區和平房區居多,有400多棟平房,而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只有6個,11個小區沒有物業。

從年前開始,董守芝和同事們就開始在社區清樓道、清屋頂、清死角,做大掃除,用消毒液在整個社區開展消殺。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疫情蔓延後,董守芝帶領同事開通社區之音,滾動播報各類通告和提示,組織居民在線上學習傳染病防治方法。同時,社區通過微信羣上報信息、工作人員撥打電話、上門排查等方式,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及時發現“四類人員”,梳理蒐集危重在家的基礎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別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惡性腫瘤以及孕產婦等,以便給他們提供急需的服務。

從事社區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區的疫情防控,必須發動羣眾、組織羣眾、依靠羣眾,必須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

西橋社區裏,社區羣干與街道相關部門、物業公司、志願者、網格黨支部成員、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通力協作,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確保服務不斷檔。

給董守芝底氣和信心的,還有來自家人的關愛。董守芝的老伴身體不好,但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她做點事。只要她一到家,老伴總會叮嚀她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又給她衝熱水袋,暖手暖腳。

“自己年齡大了,又患有高血壓,兒子兒媳不想讓我太操勞。他們很擔心我,一再叮囑我要照顧好自己。”董守芝説,每天看看3個月大的孫子的照片,是一種特別的慰藉。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説起疫情結束後社區的優先事項,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讓同志們都休息一下,讓他們養好元氣再來投入工作。”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蹟作文(八)

疫情初期,武漢就診發熱病人突增,各大醫院不斷有醫務人員感染,急診科成為重災區。然而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的醫務人員相對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護士感染。董芳的職業敏感,保護了許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陳偉工作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發現幾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訴了董芳。董芳同時參加了國家疾控中心專家的培訓,培訓時説不明原因肺炎是一個呼吸道的疾病,沒有確定人傳人。但董芳敏鋭地感覺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過飛沫傳播,類似於肺結核。於是她馬上第一個向醫院申請給icu配n95口罩、防護服和空氣消毒機。icu病房原來是大通間,董芳又想辦法改造成隔離病房,安裝了56台移動滅菌站。她在全院第1個培訓n95口罩和防護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視頻學習,嚴陣以待。

“我感覺這就像打仗一樣,得先把戰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話就會暴露在流彈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沒有辦法去戰鬥。”董芳常對科室的同事們説。

董芳自己也幾次踏上了生死線。

最危險的事發生在2月24日,天較悶熱,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護服穿了好幾層,滿頭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裏。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內層全部打濕。她一吸氣,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裏,讓她快要窒息,腦袋一陣暈眩。董芳趕快讓其他醫生接手,而她必須馬上從10樓下到1樓清潔區才能脱防護服。她不敢跑快,因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來,便有被傳染的危險,因為10樓和電梯裏都是污染區。等電梯時感覺很漫長,電梯上到3樓停一下,在8樓又停。飽受煎熬的她感覺沒法呼吸,終於等到電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鐘,但她還是堅持按順序脱防護服、鞋子、護目鏡、外層口罩,每一個步驟完了都進行手消,最後摘下n95口罩時,董芳長吁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難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種可怕的感覺?”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蹟作文(九)

“國家之使命,不容辜負,我等你回來!”1月27日,正月九年級,妻子白鈺的這條微信朋友圈,讓剛到武漢的邢正濤格外暖心。“定不負使命不負卿。”邢正濤説,“在這一刻,大家與小家,緊緊連在了一起。”

同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科護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濤與1992年出生的白鈺,因醫結緣,因疫暫別。

“正月八年級得知要組建醫療隊支援武漢,大家都報了名,穿上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與擔當。”邢正濤説,“我愛人也報了名,但最後不在名單上,她為此還鬧了脾氣。”在第一批支援武漢的北京醫療隊136名隊員中,男性護士只有16人,邢正濤正是其中之一。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是邢正濤新的戰鬥崗位。“醫療隊分成11個組,每4小時一班。”邢正濤説,“大家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到,穿好防護服,整理需要帶進隔離病房的各種必需品。”

“正常的治療和生活護理要膽大,敢於向前;病人的情緒變化和心理情況要心細,隨時掌握。”邢正濤説,住進隔離病房的患者,經常會產生焦慮情緒,進行心理治療同樣非常重要,“比如通過聊天,給他們加油鼓勁,或者給他們比劃加油手勢,但都要因人而異,注意時機、方式,儘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護,千萬別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鈺都會叮囑丈夫,“他剛到武漢的時候,我擔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後來看到各種防護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戰勝疫情,挽救生命”,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願,也是所有醫務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

邢正濤出征武漢後,白鈺輪崗到醫院急診大廳分診台工作。測體温、量血壓、瞭解病情、輔助分診……丈夫邢正濤也是千叮萬囑,“急診病人接觸的第一位醫護人員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護。”

互相打氣,共同抗疫。第一次進隔離病房前,邢正濤特意請同事將妻子與他的名字並排寫在了防護服上,同時寫上了大大的“我愛你”三個字。“這是我們最浪漫的戰地情書。”邢正濤説,夫妻倆雖身處兩地,但一直並肩戰鬥。

每當坐上班車,不論前往隔離病房,還是返回駐地,短短10分鐘的車程,第一次來武漢的邢正濤,總是對着窗外看個不停。“我覺得武漢真的很美。”他説,“等勝利了,我一定帶着白鈺來看櫻花,吃熱乾麪。”

雖然因疫暫別,但白鈺與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們一起去武漢。”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蹟作文(十)

3月7日下午,山東省援助湖北護理專業醫療隊護士長唐曉培在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揮手送別最後一批病人。隨着這家方艙醫院休艙,唐曉培和同事們開始原地休整待命。

從2月初接到支援方艙醫院的命令起,39歲的唐曉培在東西湖方艙醫院整整工作了一個月。

“每天都得繃着一根弦。”雖然唐曉培在急診科和icu工作多年,但方艙醫院的工作環境還是第一次碰到。“我們一個護士得照顧五六十個病人,測體温、發餐食、發藥品,還得談心,6小時的工作時間裏就是不斷走,不斷説。”唐曉培説,“説實話,方艙醫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心理疏導,讓病人有安全感。”

病人剛住進來,情緒都不太穩定,她是護士長,很多病人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找她解決。唐曉培還記得有一家人,丈夫在定點醫院治療,妻子在方艙醫院,孩子在社區隔離點,音訊不通。“我也是孩子的媽媽,一聽情況,心都軟了。”唐曉培説。她趕緊聯繫了艙外的指揮部,輾轉聯繫上了孩子。聽到孩子的聲音,病人心裏就踏實了。

這些事情雖小,但唐曉培覺得很重要。“病人如果覺得你確實是真心幫他們解決問題,心情就會平靜,會配合治療。”她還記得一開始進艙的時候,温度低,一些病人提出要買秋衣秋褲,唐曉培和同事們就把自己帶來的秋衣秋褲和保暖用品送給了他們。

她們的付出,病人們看在眼裏,也記在心裏。有一次,唐曉培忙着工作,沒意識到防護服的領子開了,露了脖子。一位病人立馬提醒她趕緊去加戴一個口罩,他還特意去拿了一個牛奶盒子上的塑料提手,讓唐曉培扣在後腦勺上,這樣可以把口罩掛在防護服外邊。

“當時他對我説,如果你們被感染了,我們會很難受的。”這句關心的話讓唐曉培特別感動。

出艙時,很多病人依依不捨。一名大媽動情地對唐曉培説: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臉,讓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更多的病人會為醫護人員寫下祝福,醫療隊隊員們把心願卡細心地貼在牆上,做成一株“許願樹”。

“我們進來的時候有個心願,就是儘快讓方艙醫院關門!”唐曉培説,“現在方艙休艙,我如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