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志願者在疫情防控的心得體會精選最新3篇範文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36K
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風箏,只能高飛豈能停滯,生命是崎嶇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儘管你會摔倒。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志願者在疫情防控的心得體會精選最新3篇範文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志願者在疫情防控的心得體會精選最新3篇範文
疫情防控志願者心得體會1
 
  新冠肺炎肆虐祖國大地,牽動着每一個國人的心,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正在“與生命賽跑,與死神決戰”,對於基層的疫情防控工作而言,同樣容不得半點疏忽和怠慢,病毒的突然襲擊就像一次沒有提前告知我們的考試,考驗着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考驗着廣大幹部的擔當作為,也同樣考驗着人民羣眾的向心力,可以説,病毒是“出卷人”,你我都是“答卷人”。
 
  當好“答卷人”,各級黨組織要把黨旗樹立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戰鬥堡壘堅固不堅固?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發揮得充分不充分?這場疫情防控的“大考”,正是檢驗組織建設成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成效的時候。面臨病情擴散的嚴峻形勢,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初心使命,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屬地防控工作責任,激發廣大黨員抗擊疫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動員各支部組建以支委為“幹”,以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為“支”的“黨員突擊隊”,黨小組組建“黨員志願隊”和“黨員示範崗”,劃分責任片區,確保黨員包片、包户、包人,切實營造“聯防聯控、羣防羣控”的良好態勢,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當好“答卷人”,黨員幹部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面臨疫情大考,崗位就是站位。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作為“關鍵少數”的黨員領導幹部必須要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發揮出“關鍵作用”。黨員幹部要時刻把疫情防控責任系在心上、擔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自覺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切實做好人員排查、消毒防疫、值班值守、闢謠維穩等工作,積極發揮組織羣眾、宣傳羣眾、凝聚羣眾的強大功能,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用牢固過硬的政治素質、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立足長遠的全局觀念、運籌帷幄的駕馭能力詮釋新時代黨員幹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擔當奉獻精神。
 
  當好“答卷人”,廣大羣眾要堅定信心、科學防疫、服從安排。“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在疫情面前,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從“16省一省包一市”到近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從84歲高齡逆行南下的鐘南山到毅然剪短長髮的女醫護人員,從拔地而起的“雷神山”“火神山”到第一時間調派直升機空運物資,“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速度”振奮人心、震驚世界。“國家有難,全民動員”,廣大羣眾要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工作大局,配合相關部門做好信息摸排、體温登記、交通管制等工作,通過權威渠道瞭解新型冠狀病毒有關知識,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耐心等待春天的來臨。
 
  “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在這場庚子年初的“大考”裏,面對肆無忌憚的新冠狀病毒,我們有固若金湯、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有堅守崗位、靠前指揮的黨員幹部,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人民羣眾,這場“戰疫”必勝,中國必勝!
 
  疫情防控志願者心得體會2
 
  “我自願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2月25日下午6點,在志願者莊嚴宣誓中,由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新市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聯合長河社區、“訪惠聚”駐社區工作隊及轄區愛心志願者組建的疫情防控“愛心暢行志願車隊”正式成立,在接下來的疫情抗戰中,他們將時刻待命,等待號召,為長河社區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出行和物資配送服務。
 
  志願者準備出發
 
  在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推進之際,長河社區發出公告,廣泛招募志願愛心車輛,為抗擊疫情做好保障。公告一發出,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聞訊而來,經過自願報名和認真挑選,13名駕駛員師傅成為了首批“愛心暢行志願服務車隊”成員,他們當中有黨員,有羣眾;有職工,有個體經營户等。志願愛心服務車類齊全,有越野、商務車、客車,既可以負責醫療出行、物資調運,還能進行應急保障、搶險救援。
 
  活動現場,黨員志願者解仲華激動地説:“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面對疫情防控鬥爭,我會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共產黨人的使命,奉獻自己的力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疫情無情人有情,再嚴的防控也無法阻隔人間的大愛,長河社區‘愛心暢行志願車隊’將以實際行動温暖轄區各族羣眾的心,為這個被疫情陰霾籠罩下的城市帶來一線陽光。”長河社區書記李文山説,希望更多的志願者們能參與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來,以點滴之舉匯聚成戰勝疫情的“洪荒之力”,相信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據瞭解,截止目前,高新區(新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建的“文明高新愛心暢行”志願服務車隊,已有528名志願者及社會車輛參加志願服務,還有更多的愛心人士正在踴躍報名中。自2月26日起,車隊已正式開始提供服務,24小時待命,目前免費接送轄區居民趕乘飛機、高鐵、火車10餘人次,同時還積極協助社區(村)為轄區居民運送生活物資、送醫送藥、代繳水電費等提供便民服務。
 
  疫情防控志願者心得體會3
 
  到2月24日,是今年44歲的李正喜做疫情防控志願者的第20天,隨着復產復工,他在小區裏的勸導執勤工作應該暫時告一段落。回到家的時候,妻子把噴香的麪條做好了放在了桌上,李正喜端起碗吸溜吸溜地就吃了起來,這是20天來妻子給他做的第一頓飯,“她埋怨説過我什麼時候不當志願者了就給我做好吃的飯。”
 
  之前每天回來就睡在沙發上,李正喜不太敢接近妻子和10歲的女兒,其實他也害怕,萬一自己感染了會把病毒傳染給家人。在疫情防控期間,每天要近距離接觸好幾百人,包括給居家留觀人員送吃的,李正喜每天確實很忙。
 
  入夜,妻子忙着收拾家務,女兒靠在李正喜身邊,“爸爸,什麼是志願者?”沒想到孩子會這麼問,李正喜想了下,“就是心甘情願不圖回報去做一些事情。”他覺得好像並沒表達清楚自己要表達的補充了一句,“你長大了就明白了,爸爸做的都是對的和好的事情。”
 
  女兒似懂非懂還是點了點頭,屋裏很靜,只是廚房裏洗碗筷的聲音。
 
  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李正喜就想去一線做志願者,只是那時候妻子身體不好,這個家離不開,但也正因為如此,這成為之後很長時間,李正喜心頭揮之不去的愧疚和自責,讓他久久難以釋懷。所以這一次面對疫情,2月3日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志願者,李正喜想去武漢,“他們説需要醫生和護士,就安排我加入了當地誌願者隊伍。”
 
  “如果去了武漢,我就把妻子女兒送回老家。有大家才會有小家。”李正喜説他當時就是這麼想的。
 
  志願者的意義是什麼……
 
  2月3日決定做志願者的時候,李正喜是寫了請戰書的,他是做過被感染了最壞的打算,當然他沒敢給妻子看。作為家裏的頂樑柱,妻子不願意丈夫去危險的地方,這是完全能理解的人之常情。只是妻子唯一反對的方式,就是賭氣不給李正喜做飯吃,直到他不做志願者的那一天。
 
  做志願者,李正喜是在網上報名後被安排在當地閻良志願者隊伍中的,或許是因為當時他年紀最大,隊裏臨時就安排他作了組長。志願者隊伍分為消殺組和勸導組,李正喜就在勸導組,最多的時候,他們這個組一共有40多名志願者。
 
  如何做好志願者?志願者的意義是什麼?如何開展勸導工作?
 
  所有的問題告訴李正喜,他的工作不僅僅是在門口站崗,在社區巡邏,而是面對很多居民對疫情的恐慌,如何做好心理疏導,把志願者的工作做到科學文明和貼心。那一夜,思考這些問題,李正喜沒有睡安穩。
 
  2月4日,紅旗樓小區,李正喜在社區門口執勤,除了勸導和登記工作,他都站得很筆挺,標準的軍姿,讓人的第一反應,他應該是軍人出身。
 
  “17歲就想當兵,名都報了,但是因為父親身體也需要照顧我就沒去。”李正喜的老家是四川的,他説1993年,他參加了當地武裝部的民兵預備役,在那裏待了兩年的時間,也是這兩年影響和改變了他的一生。“那時候我們穿的是陸軍的衣服,指導員鏗鏘有力的告訴我們,就算哪一天脱了這身軍裝,自己的一言一行也要對得起曾經穿過的這身衣服。”
 
  李正喜從來沒忘記指導員説過的話,他就這樣呆板得牢牢記在心裏。因為工作,1997年,李正喜來到了閻良,從此沒有離開。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他想去一線做志願者,只是妻子有疾也需要人照顧,這個客觀存在的理由也困擾了李正喜隨後的日子。
 
  那年畢竟是自己的家鄉四川受災,李正喜堅信能去一線的人有很多可能比他存在的困難還要大,別人又是怎麼克服的,況且他曾經還是軍人……有些問題不能深究,李正喜説不然自己就在自責中無法釋懷。
 
  不是每個人能理解志願者
 
  早上七點半到晚上七點半,在勸導組這是李正喜和其他志願者們一天工作的時間。
 
  第一天巡邏的時候,就看見好幾個大爺在院子裏曬太陽,李正喜耐心去勸導讓其回家,其他時間還要疏導交通,詳細登記各種信息。
 
  不是每個居民都能理解志願者的工作。
 
  某天執勤的時候,一位70歲的大爺,拿着前一天的出門條執意要出社區大門,被李正喜攔了下來。當時疫情形勢嚴峻,社區規定採購生活必需品可以兩天出一次門,每次出去不超過2小時,大爺前一天已經出去過了。
 
  “憑啥不讓我出去,我是在單位為國家做了幾十年的貢獻,你有什麼沒資格攔着我。”大爺推着自行車,情緒激動,順手摘下自己的口罩就喊了起來。
 
  “正是因為您做出了那麼多的貢獻,我們才在這裏為你們做好保障,讓您和更多人更加安全,才不能出去的。”李正喜的解釋並沒有平息大爺的“怒氣”,大爺推着自行車不顧勸阻,直接壓過李正喜的腳。
 
  “後來派出所來了民警,大爺看到穿制服的警察才安靜下來的。”李正喜清楚得記得警察來的時候告訴大爺的那句話,“他們這些志願者不圖回報在這裏為你們保駕護航,你們還不理解他們。”
 
  志願者的工作,李正喜一直覺得是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來製造矛盾的,所以,面對任何質疑甚至帶有侮辱性的語言,他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勸導,保持自己的冷靜。
 
  登記,查票是李正喜在社區門口每天必須做的工作,一位30多歲的女性嫌麻煩,騎車直接往裏衝,李正喜一把抓住車後座,當然他還要保證對方的安全。
 
  “拿開你的髒手,不要觸碰我的東西,我害怕你就是個病毒。”對方的話讓李正喜愣了片刻,這話確實特別刺耳,讓他很難受。
 
  “我有手套,每天都會消毒,也許上面會有細菌,但是我做的事是乾淨的,不是病毒。”李正喜努力為自己不是病毒做着解釋。
 
  一旁幾個大爺實在忍不住了,“姑娘你這話是不是很沒素質,志願者也是為了咱們大家,他們什麼回報也不圖,你太不尊重人了。”
 
  輿論的力量平息了對方莫名的“火氣”,一直到這位女性也覺得自己是理虧,並開始配合李正喜所有的檢查和登記工作。
 
  特殊時期的温情和温暖
 
  站一天,巡邏一天,一段時間後,晚上回到家的李正喜腰就開始腰痛,腿部肌肉僵硬,他把自己獨自關在一個房間裏,這也許是他保護家人唯一被動的方式。
 
  窗外很靜,躺着滑手機,李正喜很關注武漢的疫情。一位農民拉着一車物資去了武漢;閻良醫生護士支援武漢;一個孩子説把老爺和媽媽借給武漢……淚目裏看着新聞,李正喜覺得他能做的就是第二天繼續做好自己的志願者工作。“國家有難的時候,我們軍人就應該衝在前面。”睡前李正喜想起來要給一位大爺明天送口罩,他趕緊起身拿出家裏備用的兩個。
 
  給居家留觀的隔離人員送生活必需品,也是志願者的一項工作,如何克服恐慌,還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李正喜每次都會叮囑其他志願者。
 
  有的時候,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時期,才會有更多温情的畫面。李正喜覺得不理解他工作人只是極少數,相處中很多居民和志願者都是感動着彼此。
 
  那天給一位居家留觀者送東西,離開的時候,對方站在窗户上給李正喜拍了張照片,説是要自己留個紀念,記住在這個特殊時期,帶給他感動的志願者。
 
  幫着大叔拎東西送到家門口,下樓的時候,大叔突然拉着李正喜的手説,“兄弟你別怕,我沒病毒,我就是很想和你合個影,特別感謝你。”這張照片後來就一直保存在大叔的手機裏,他期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天,能看看李正喜的樣子。
 
  “還有人在我執勤的時候,給我買了一瓶飲料。他還説,如果不是非常時期,就一定拉我到家裏吃飯去。”
 
  20天,李正喜帶領了40餘名志願者,全程一直堅持的是19個人,年紀最大的是58歲,最小的是兩名90後的在校大學生。每天其他志願者也會給李正喜帶來太多的感動和力量。
 
  “社會上還是有很多正能量的。”李正喜用20天的志願者活動,解釋着什麼是軍人,什麼是志願者。
 
  復產復工後,但是防控工作也很重要,李正喜説,等學校開學後,他要去做義務消殺工作,“需要的時候隨時叫我們,我們志願者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