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偉大的成就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33K


  6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與河南大學聯合主辦的“新中國70年建設成就與經驗”學術研討會在開封舉行。會議旨在深入探討和全面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建設與外交活動等方面的偉大成就及寶貴經驗。來自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等研究領域的學者從不同角度,圍繞會議主題展開交流研討。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中國在諸多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舉世矚目。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朱漢國認為,回顧當代中國建設的歷程,總結當代中國建設的成就與經驗,對於我們科學總結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推動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偉大的成就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武力表示,70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業生產力,掃除發展的制度障礙;通過沒收官僚資本,開展民主改革,解放了城市生產力。在計劃經濟時期,中國跨越了“貧困陷阱”。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以發展生產力作為“硬道理”,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正領導中國人民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提升生產力水平,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凸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新中國70年的偉大發展成就,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運用和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張星星認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既為中國的建設和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也為深入研究國家發展的歷史經驗提出了時代課題。

武力提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在能夠比資本主義更快更好地發展生產力,這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新中國的邏輯起點,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追求的目標。衡量經濟體制和上層建築的優劣,最根本的標準是能否更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新中國70年的生產力發展成就向世界證明,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過程,不是隻有資本主義一條道路。

深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強調,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來黨和人民的奮鬥實踐,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曆史性變革中所藴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與會學者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領域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學界亟須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

河南大學副校長孫君健提出,當代人寫當代史,這是當代學者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作為新中國建設與發展的親歷者和貢獻者,當代學者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我們取得的成就與經驗,提出我們的認識與見解,為後代留下寶貴的歷史財富。

張星星提出,深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使國史研究適應國家、社會和黨的理論創新發展的要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總結經驗,探索規律;以世界歷史大勢變遷為座標,審時度勢,把握機遇;以大國興衰經驗教訓為鑑戒,鑑往知來,防微杜漸;以完善國史學科體系建設為基礎,拓寬視野,固強補弱;以適應時代的政治文化需求為着眼點,更新觀念,勇於創新。

 

Tags: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