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學生疫情先進事蹟5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2.11W

通過事蹟材料的寫作,可以使我們的事蹟記錄其中,一篇成功的事蹟材料可以發揮宣傳典型,推動工作的效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學生疫情先進事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學生疫情先進事蹟5篇

學生疫情先進事蹟篇1

20__年是一個不平凡的20__年,新型肺炎疫情向十四億中國人民正面襲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抗擊疫情戰爭開始了。

自從1月23日開始武漢封城,確診為新型肺炎的人數越來越多,疫情越來越嚴重。最初只有武漢才有,因為春運,現在疫情擴散到了全國各地。現在的病毒和十幾年前的非典是同一類,但是現在的病毒更隱蔽、傳染性更強了。不僅可以飛沫傳播,還可以接觸傳播,確診人數從100多人到800多人,接着比非典人數多,直到今天的2萬多人,這個增長的速度讓人觸目驚心,我心如刀絞,卻又無能為力。

因為疫情,原本座無虛席的餐廳現在卻空無一人;原本熱鬧非凡的商場,現在人數卻少到屈指可數:我們中國最熱鬧的節日,現在只能各自宅守家中。每天起牀第一件事,是刷手機看疫情;每天反覆做的一件事,是叮囑家人朋友勤洗手、不出門。微信、朋友圈三句不離“冠狀肺炎”……

鍾南山,這個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婦孺皆知的名字,現在又徘徊在人們的耳邊。十幾年前,他帶領着醫護人員抗擊非典,今年他又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擊疫情中,為了幫助武漢,我國多地派出醫療隊前往武漢增援。武漢也建了兩個臨時醫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僅用了五六天就建好了,這就是中國人的速度,火神山醫院昨天已經交接。由於醫療物資不足,因此,許多國內企業人士和海外華僑都捐贈了物資和醫用品,口罩廠也召集工人上班趕製口罩,發往重災區。我相信只要全國人民“再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疫情就一定會被打敗!

這一次的疫情來源於野生動物,原本,人和野生動物進水不犯河水,然而近些年來,有的人為了自己的腰包,跑到深山老林去捕捉各種野生動物;有點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味蕾,食用野生動物,才讓冠狀病毒有機可趁,禍害人間。我想起了課文中的一句話“任何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會降臨到我們人類的身上”。我們應該以此為戒,善待野生動物。

我們相信,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一定會戰勝疫情!

學生疫情先進事蹟篇2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鎮街和村社幹部們在“戰疫”第一線的辛苦有目共睹。近日,一幅“千手觀音”漫畫在網上廣為流傳:一名基層幹部,要承擔摸排走訪、人員管控、卡口站崗、網格巡查、物資發放、電話普查、數據統計、宣傳教育等一系列工作。許多地方的基層幹部春節期間甚至沒有休息,常常是“白加黑”,連續高負荷運轉。

非常時期,為守住防線,基層幹部們本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讓他們苦不堪言的,不僅僅是“抗疫”本身,還有來自上級的各種檢查和督查。每次迎檢,都要寫彙報、填表格、回覆督查件,還要看督查組的臉色。也有基層幹部表示,白天一線防控工作忙得焦頭爛額,晚上忙着整理迎檢台賬,鎮、村兩級幹部一直加班到後半夜。第二天陪着督查組看各種材料,結果被抓到一個文件不符合規範,又捱了批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抗擊疫情的戰役,已經持續了很久,而且很顯然,接下來還將繼續。戰鬥實績已經證明,廣大基層幹部是非常能戰可靠的,是經得起考驗的。所以,接下來針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各種督查,應該更人性化、合理化,以激勵、助戰為主,而非找茬問責,真正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不被督查束縛了手腳,消耗了精力。

督查要多整合、少重複。疫情防控工作人命關天,容不得半點疏忽,所以督查必不可少。受早期某些地區幹部工作不力導致疫情形勢加劇的影響,各個地區都加強了對基層幹部督查的力量。此種形勢之下,督查工作難免誤入極端:扎堆督查、多頭督查、重複督查,讓基層幹部迎“檢”不暇,大量時間被浪費。督查的目的,不是為了深挖基層幹部工作上的問題,而是為了轉變作風、推進工作、改正問題。督查工作矯枉過正,也是另一種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所以,疫情期間,各級部門的督查,要儘量加強統籌、科學整合,減數量、提質量,實現有效“瘦身”,真正為基層“減負”,也讓基層“騰出手”來多解決疫情防控中的實際困難。

督查要能容錯、少挑刺。疫情防控,除了通用的辦法,還應該有因地制宜的辦法。不同地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上都作出了自己的探索。而上級的督查,常常一刀切,千篇一律。有的督查組為了“省事”,直接轉發上級的考核方案,更有甚者,層層加碼,不切實際。這就“逼迫”得基層幹部為了迎合督查標準,弄虛作假。有的督查組還會提出一些與疫情防控關係不大的要求,而基層卻不得不“照單全收”“嚴格落實整改”,這不僅給基層幹部增加了巨大的壓力,也大大打擊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中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指出,要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疫情期間的督查,更要多體察基層的難處,注意區別工作失誤和落實不力,不能不管不顧一味問責,甚至隨意擴大問責,真正讓督查起到推進工作、倒逼幹部主動作為的積極作用。

督查要能助戰、少添亂。輪番轟炸式的督查,對於基層防疫工作來講,無疑是添亂。與其浪費人力、時間、精力,還不如沉下身子切實幫助基層共同戰鬥。首先,督查部門可派員駐點。直接派員駐點在疫情防控一線,如有問題就可當場發現並指出,不再需要額外督查。第二,督查人員要加強學習。每個地區的基本情況如何,防疫形勢如何,如果督查人員不瞭解透徹,“兩眼一抹黑”去督查,就很容易導致“外行指導內行”。因此督查人員要確保“入行”“在行”,才能真正督到點子上。第三,督人員不如查躬身投入一線。疫情爆發最嚴峻的時期,看似已過去,但接下來的返工、復工潮,將是另一場硬仗。與其做“監工”,不如實實在在幫助基層幹部做點防疫工作。上級多一分力量支持,基層就少一分壓力負擔。相信上級的幹部沉下去,與基層幹部齊心協力一道幹,疫情防控戰定能順利打贏。

學生疫情先進事蹟篇3

病痛的侵襲總是猝不及防的,20__開年,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他如魔鬼般在全國肆虐橫行。但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疫情是魔鬼,我們不能讓魔鬼藏匿”。

本應是闔家歡樂之際,卻因新型冠狀病毒的的到來讓武漢成為了一座孤島,全國被陰霾遮蔽。疫情之下,是一觸即發的崩潰,無處安放的恐慌和沒日沒夜的擔憂。但它也考驗激勵着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面臨的不僅是災難更是挑戰。死亡恐懼之下,也有默默奉獻帶來的感動,期盼光明到來的希望。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我們終會驅散陰霾。

武漢是不幸的,病毒首先向他伸出了魔爪,昔日的櫻花之城頃刻間被陰霾籠罩,人們四處逃竄,空蕩蕩的大街只餘下了呼嘯的寒風,唯有不停地救護急報打破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死寂。接着,潛伏的病毒原形畢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全國佔領。沒有了煙花爆竹的聲響,沒有了年夜飯桌上的歡聲笑語,留下的只有無盡的擔憂和一聲聲歎息。我們想起了非典,想起了20__年的災難,我們開始埋怨,埋怨吃野味人的無知,我們開始恐慌,對武漢的同胞避而遠之。但我們更應牢記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我們更應憶起的是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戰勝非典的偉大創舉。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疫情蔓延時,他説“沒有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可84歲的鐘南山院士卻“逆行”衝往防疫最前線。疫情蔓延時,她説“國家的大事,自己義不容辭”,73歲的李蘭娟院士前往疫情一線連續查看現場。疫情蔓延時,他説“在重大疫情突發的關鍵時刻,科研人員要能頂得上”,王辰院士牽頭帶領成立中國工程院專項工作組,為科研攻關提供有力支撐。他們似乎很傻,揹着家人,毅然奔赴向危機四伏的戰場。他們是白衣天使,他們更是讓我們敬佩,自豪地“國士”。在全國人都閉門不出時,是他們依然不懼危險,為大家提供生活的物資,是他們為堅守崗位的警務人員匆匆送去幾箱口罩而不留姓名的背影。他們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更是讓我們肅然起敬的“平民英雄”。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作為中國人的一份子,我們雖然不能在前線奮戰,但我們應相信國家的力量。相比20__年的中國,我們已強壯了很多。相信武漢不會是座孤島,我們等待着他的治癒,相信這次的災難只是祖國走向繁榮強大道路上的一顆小小的絆腳石。跨過了這個溝壑,我們便克服了一大難關。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戴上口罩,我們將病毒隔離,脱下口罩,我們為祖國加油吶喊。習近平主席對廣大黨員幹部説“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而我想説“病毒難阻温情,支援就是温暖,信任就是力量”。如今,大家都在踴躍捐款捐物,20__年被守護的那羣人也奮然加入守護國家的行列,普通人也都為這場戰爭默默貢獻着力量。都説羣眾的力量是最強大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相信陰霾終會被驅散,我們的國家終會迎來光明。

學生疫情先進事蹟篇4

在基層,有一羣人,他們身穿白大褂,忙碌在各個衞生室間,看病拿藥、打針輸液、包紮傷口,偶爾也會揹着醫藥箱進組入户。疾病面前,他們能給羣眾吃下“定心丸”;疫情防控,他們成了守護羣眾健康的“戰鬥員”。羣眾足不出户,街道格外冷清,他們卻踏上了戰“疫”征程,村醫“大白”成了最靚麗的風景。

一枚黨徽的擔當

小小的一枚黨徽,是中國共產黨員的標誌和象徵,帶上它,意味着亮明瞭身份,嚴於律己、恪守奉公便是使命。當前疫情防控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在這個特殊時期,防控物資尤其是口罩至關重要,安徽金寨縣桃嶺鄉趙院村村醫吳章學深深明白這一點。村幹部説這個村醫有點“倔”,衞生室防控物資被他安排的妥妥當當的,一天送出去幾個口罩、幾瓶消毒液,他都詳細記錄在登記簿上了,親戚來找他多拿幾個口罩,他絕對不會多給一個,但是一聽説有武漢返鄉人員被隔離觀察出不了門,他卻主動為他們送去口罩、體温計、洗手液等防護物資,並引導他們積極做好防護措施。他説:“目前防控物資比較緊缺,大家絕對不能浪費,要先給最需要的人”。自接到通知後,這位56歲的老黨員、老村醫,時刻堅守在工作崗位,隨時上門為外出返鄉人員和村民量體温,一有空閒,他更是冒着被感染的可能,挨家挨户宣傳疫情防控科學知識。在疫情面前,他用自己的堅定信念和政治品格,履行了一個黨員的職責

一輛三輪車的軌跡

每天清晨,人們總會看到一個身影,騎着三輪車,一路向前,他是羣眾心中最可敬的村醫。金寨縣桃嶺鄉龍潭村醫師鄢德江,家住在高灣村,在複雜的疫情防控鬥爭中,每天天剛亮,他就從家出發,騎着那輛三輪車,向衞生室趕,疫情面前,他比以往起得更早,騎得更快。由於身有殘疾,他看病拿藥、測量體温的動作可能沒有那麼利索,但他總是耐心的囑咐看病羣眾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每天他還要騎着三輪車上門為武漢返鄉人員測量體温,送去防控物資,為了節約時間,中午就用微波爐加熱從家裏自帶的盒飯,這個春節裏,他放棄和家人的團聚,靠着一輛三輪車,堅持站在防疫的前列。

一盞白熾燈的情?

最近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嚴峻,每天晚上金寨縣桃嶺鄉桐崗村的衞生室總是亮着一盞白熾燈,村民們既感到暖心,又覺得很安心,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默默守護。村幹部張忠洋説:“每次我值完班回去,吳孔勝醫生還在加班加點,我作為一個年輕人真的非常感動,他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學習,本來還覺得一身疲憊,看到那盞白熾燈,我頓時又充滿了動力。”一個50歲的村醫,在基層一干就是30年,在疫情面前,他積極履行村醫職責,白天深入武漢返鄉人員家中監測體温、交代隔離事項,同時,還積極參與防疫宣傳,每家每户走訪、發放宣傳單及明白紙,晚上在村服務羣裏,普及防疫健康知識,接診一些普通病人。每天起早貪黑,沒有休息過一天,始終無怨。他説“既然選擇當一名醫生,就得擔負起我的責任。我是桐崗村的村醫,我就得對桐崗村羣眾的健康負責”。

一支體温計的温暖

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是3000多人的大村,進出村路口有7個,衞生室有2個,防疫任務較重。由於廖榮貴醫生對村民情況熟悉瞭解,工作經驗豐富,他就主動承擔了給羣眾量體温的工作。每天上午他身穿白大褂,帶上體温計,奔走於武漢返鄉的重點人員家裏,他仔細詢問、掌握情況,不顧個人安危,親自為他們測量體温,細心登記造冊,耐心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每天下午他在兩個衞生室之間來回奔波,為一般羣眾量體温,發放防控物資。對於廖醫生的工作,鄉村幹部高度認可,但大家在誇讚他時,他卻謙虛地説:“這是我的本分工作,關鍵時刻,村醫不能當逃兵”。

一條朋友圈的思念

在元宵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裏,按照金寨縣桃嶺鄉當地習俗要在故去的親人墳前“上燈”。今年的元宵節對桃嶺鄉桃嶺村衞生室的村醫汪有云來説,意義深重,因為這是她大兒子故去的第一個元宵節。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能給去世的兒子“上燈”,在元宵節仍堅守崗位的她,只能發一條朋友圈來寄託哀思。汪有云的長子有先天性智力缺陷,但是她不離不棄,悉心照顧了30多年,另外她還要照顧孫子、孫女和90多歲的婆婆,本來家庭負擔就重,2019年10月,大兒子又突然離世,這對汪有云來説是個巨大的打擊,但是她在悲痛中依然把本職工作完成的很出色。疫情爆發後,她始終堅守在崗位,上門隨訪、測量體温、發放口罩,工作連軸轉的她連家都顧不上。她説:“在這個特殊時期,我不僅要為移風易俗起到示範帶頭作用,更要守護村民健康和平安。”在説這番話的時候,她的眼圈紅了。揹負着一個家庭的重擔和一份喪子的傷痛,還能扛起防疫抗疫的責任,用行動詮釋仁者愛人,實在可敬。

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這羣村醫“大白”,憑着一個口罩、一身白大褂每天奔赴在在各個村莊衞生室,參與一線防控,他們願意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羣眾。在基層,除了村醫,還有衝鋒在前的黨員、默默奉獻的羣眾、不辭辛苦的鄉村幹部,平凡人物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共同迎接屬於2020年的春天。

學生疫情先進事蹟篇5

我們將文字浸染感動和熱愛,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以及所有堅守崗位的醫護工作者們。

我們感動於他們毅然決然的逆行。“英雄出征”“四大天團”“到武漢去”,這幾天各地醫護人員出征視頻點燃熱情,感動國人。國有急,民有難,他們聽從召喚,主動請纓,逆行赴鄂。都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都是家庭的頂樑柱,都是血肉之軀,並非沒有恐懼、擔憂和不捨,相反,他們有着更多基於專業知識帶來的清醒判斷和艱難選擇。然而,疫情在那,病魔在那,同胞的痛苦呻吟在那,死神的猙獰面孔在那,至暗時刻,總要有人去當那一束刺破黑暗的光。關鍵時刻,他們站了出來,辭別父母和孩子,拋開自己平平淡淡的“小幸福”,去赴這一場國家的“大危機”。想起南丁格爾的話“我從不找藉口,也決不找藉口”,這一種逆行而上的篤定讓人感佩!

我們感動於他們奮戰一線的堅守。有一種面孔,是長時間封閉作業而勒痕深深、嚴重過敏的容顏;有一種聲音,是聽到母親突發急病去世卻不能送終盡孝的無聲哽咽;有一種擁抱,是醫生夫妻走廊偶遇卻只能隔空相擁的鼓勁;有一種背影,是身穿臃腫的防護服轉身走進icu病房的果敢;有一種疲憊,是連續奮戰、不眠不休、體力不支的踉蹌;有一種犧牲,是為國擔當、為民請命而倒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告別。穿上厚重的防護服,走進封閉的隔離區,比起我們,他們與病毒最近,卻與春天隔得更遠,甚至,他們中的一些人永遠留在了春天,這一種捨己為人的犧牲令人動容。

我們感動於他們呵護生命的奉獻。在我們的身邊有太多這樣的醫護工作者:他們有着理工科生特有的低調和內斂,不多言,不張揚,每天上班下班,迎來一撥又一撥的病人,做着一台又一台的手術,默默守護你我的健康。一位醫生朋友説“醫護人員的字典裏,沒有節假日,在醫院的時間比在家裏的時間還要多”。這是他們的工作日常,更是他們的職業操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們迎來集體高光時刻。馳援武漢,一線抗疫,只是把他們的平凡工作和平凡中的偉大,放大並呈現在了公眾面前,這一種默默無聞的奉獻值得尊崇。

今天有多感動,明天就要有多尊重。春天必將到來,疫情終會退去,但感動不能退去,這並非多餘的提醒。猶記17年前的那場“非典”疫情,禮讚白衣天使,致敬生命衞士,同樣鋪天蓋地,眾口點贊,可危機過去,“鬧醫”“傷醫”“殺醫”悲劇反覆上演,醫者仁心和醫患關係屢屢跌至冰點。這一次,我們再不能讓對醫護人員的感情,像潮水一樣湧來,又如潮水一般退去,而是要將今天的感動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給予醫護羣體以該有的、持久的尊重。甚而至於,我們還希望,經此一“疫”,每一個職業羣體都更加珍惜自己的集體形象,每一個人都能給予不同行業和職業以充分的理解,這是整個社會走向良性互動、構建和諧家園的基石。

我們呼籲:以理解迴應愛心,用尊重接力感動,願你我都能善待呵護生命和健康的那抹白色,那是光,是暖,是愛,莫讓它沾染恐懼和悲傷的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