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7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9.38K

一份有意義的事蹟材料是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正能量的,在一例例的典型事蹟中大家都要發揚優點,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7篇

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篇1

“張濤!醒醒!醒醒……”7月23日下午,還未脱完防護服,新疆烏魯木齊市達阪城區東溝鄉人民醫院醫生張濤突然昏倒在地,同事們急忙將其抬上救護車駛向醫院。在為昏迷中的張濤脱去防護服時,汗水已浸透衣服。

近日,按照達阪城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張濤和同事們“全副武裝”,負責為所有轄區居民完成核酸檢測。“早上天沒亮大家就要開始工作,凌晨2、3點才能結束,有時還需要加班。”甦醒後的張濤説:“按照三級防護的要求,在做核酸檢測時需要穿兩層以上防護服,戴護目鏡、穿膠靴等,袖口和褲腳我們用膠帶纏緊,身上密不透風。”

當天,達阪城區氣温將近30攝氏度,張濤和同事們負責西溝鄉和鹽湖片區居民的核酸檢測工作,“鹽湖片區居民老人居多,針對老人卧牀不起、行動不便的情況,張濤醫生提出上門檢測。”同事丁燕説:“很多小區沒有電梯,需要一層層爬樓,連續工作加上高温,大家都有些吃不消。但是走在前面的張濤醫生不時為我們鼓勁加油”。在堅持做完所有檢測工作,準備返回時發生了開頭一幕。

“因為疲勞過度、嚴重脱水等原因昏倒,但是作為一名醫生付出這麼多是值得的。”10年來堅守基層醫療崗位的張濤説:“在為一名居家老人做完核酸檢測時,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突然鞠了一躬,説你們辛苦了,頓時感覺鼻子一酸,羣眾的理解和支持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

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篇2

xx是民大醫院為數不多的男護士,春節期間正好在心內科值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後,醫院大年三十便成立了隔離病區,專門收治疑似、確診病患。曾在icu病房工作3年,有護理危急重症患者及傳染病人經驗的xx便想着前往防疫一線工作,但苦於心內科沒人替班。

正月八年級,休年假的醫護人員全部返院上班。一下夜班,xx便找到護士長、科室主任,口頭請願前往一線。

我也要到隔離病區的崗位去。我是男子漢,應該有擔當和責任。正月九年級,還沒得到消息的xx拿着請戰書直接找到了院護理部。

正月初四,xx如願被分配到隔離病區。但隔離區護士長xx一直在重症病房,無法為他安排工作,xx只能在外圍做一些服務工作。

護士長一出來,請第一時間讓她跟我打電話。當天下班時,xx留下了手機號。

我是xx。馬上有一個呼吸機插管病人,你在icu工作過,現在需要你,你多久能趕到?當晚x時x分,在家中待命的xx終於等來了期盼已久的電話。

10分鐘內到。掛斷電話,xx快速出門,8分鐘後出現在xx面前。

儘管有心理預期,進入隔離病區後xx的第一感受是比想象中嚴峻,他迅速調整心態,開始戰鬥。

進病房時穿得裏三層外三層,口罩、帽子、護目鏡、手術衣、防護服等一樣也不能少。xx説。由於全身上下裹得嚴實不透氣,口罩戴久了有時感覺出氣困難,還會留下勒痕。難受的時候,恨不得一把將口罩抓下來。

儘管護理工作繁瑣辛苦,但對患者的細緻照顧不會減少。護理中,xx儘量多和患者説説話,給他們打氣。

兩名患者治癒出院,我要把好消息告訴每一名病人,讓他們看到希望。

2020年1月,我們恰遇一場突兀其來的疫情,整個世界被洗白,這場瘟疫,恐慌像種子一樣在各地蔓延!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了!1月23日武漢封城,隨後湖北各個縣市鄉鎮相繼封鎖……

距1月24日荊州封城已有37天了,今天兒子發來一篇致媽媽的信,讀着信,我淚如雨下。還記得大年三十的那個晚上,醫院接到任務要騰空整棟專科樓,準備收治隔離病人。我和老公都是醫務工作者,雙雙請纓,隨時準備投身一線,自然沒有辦法照顧九歲的孩子。於是,等老公忙完醫院的搬遷任務,已是凌晨兩點,我們叫醒睡夢中的孩子,匆匆收拾東西,把孩子送回公安爺爺奶奶家。孩子很懂事,得知這場疫情來勢兇猛、並且很嚴重,他向我們保證,在爺爺奶奶家好好學習、聽話,讓我們安安心心地工作,早日戰勝病毒,凱旋迴家!當我們匆匆趕回沙市的時候,已是凌晨四點,接着我們又投入到第二天緊張的工作中。

那些天,醫院上下緊張有序、加班加點地準備着收治病人的工作。而作為檢驗科的一員,我們要開展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檢測工作,我也在為檢驗科全體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擔憂。大家知道,實驗室人員在操作這些感染性標本的時候,離心、拔蓋等檢測過程中,會產生氣溶膠,而我們的實驗室通風效果不理想;實驗操作後的感染標本、突然增多的醫療防護服等等,都需要高壓滅菌才能出科,但我們的高壓滅菌條件有限;實驗人員和清潔工人的防護用品短缺,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迫在眉睫;我們要在有限的條件下盡最大的努力完善我們實驗室的設備、人員,讓核酸檢測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們容不得一刻休息,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實驗室的一些客觀問題。

沒錯,我們的條件是有限的。但是,我院全體醫務人員對待這場疫情的力量是無限的。醫務、後勤、設備、院感等部門以救火的速度協助我們,很快,三兩天的功夫,以上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我們準備開戰了!

1月31日晚上九點多,新的全自動基因擴增儀進駐我們pcr實驗室,我和楊主任立即進行培訓,隨即開始核酸檢測實驗。第一次做這個實驗,心情很複雜,有緊張、有害怕、有自豪、更有責任,穿着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感覺身心各種莫名的滋味都湧上來了。當我想到這每一個標本後面是一雙雙期盼的眼睛、一個個焦慮的家庭,我不禁為自己打氣——加油!我們就是這場疫情的偵察兵,要把偵察到的情報準確無誤地傳遞給臨牀。

從那天起,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核酸檢測工作中去。每天標本少則二十幾個,多則一兩百,説起來就是簡單的數字,但是這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個複雜的問號,我深知這個檢測的意義重大,在檢測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質量關,加強與隔離病區的溝通,不放過每一個病毒,為醫生的救治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證據,爭取配合醫生,不折不扣地打贏這場仗。

檢驗人是默默無聞的英雄,離病毒最近,每天戰鬥在最前線,作為一名檢驗人,我很自豪。作為一名入黨積極份子,我更要挺身而出,為國家出力,為人民的健康出力。疫情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我投身一線的那一刻,就已經立下了無懼風險、不言委屈、擔當作為、責無旁貸的決心,我們是看不見的醫生,行走在刀尖上的戰士!

每當行走在這空蕩蕩的城市,這份寧靜讓人難過。我知道,這城市只是被按下了暫停鍵,所有的白衣戰士們,正全力以赴地搶修。快了,快了!疫情得到了全面的控制,我們看到了曙光,城市即將重啟。

春光漸韶,花開爛漫!願所有白衣戰士們早日凱旋歸來!

她在隔離病區奮戰,錯過大伯爸爸生死求助的來電—— 會有天使替我來愛您在武漢同濟醫院感染科三病區,她和另外16名全員請戰的醫護人員,已在隔離病房堅守陣地近30天。1月18日晚,張霓從發熱病房下班趕往大伯家探望送飯,發現倒在地上的大伯,已經過世了5個小時。去世前,大伯突發心肌梗塞,他給我打過電話,尋求我的幫助,但那時我身在隔離病房,沒能帶上手機……2月2日深夜,張霓獨自在隔離賓館的房間裏,流着淚寫下一篇給大伯的日記:會有天使替我來愛您。只是,從小將她視作女兒、撫養她長大的大伯爸爸,再也看不到了。

戴着兩層手套穿刺,她能一針見??

1月的武漢,寒意襲人。

1月6日,張霓所在的感染科三病區,按照醫院緊急安排,臨時改造成隔離病房,準備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作為一名在感染科工作了10年的護理人員,她毫不猶豫地第一個報了名。

13日,第一批患者收治入院。張霓和同伴們換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一頭扎進隔離病房。

憋悶,氣促,流汗,呼吸困難——這不僅僅是感染患者的病毒之痛,也是每一個佈滿水氣、模糊不清的護目鏡背後,醫護人員苦撐六、七個小時的極限時刻。

每一天,我都要戴着兩層手套,在模糊的視線中進行留置針穿刺,連摸帶猜,所幸能一針見血。張霓打趣道,我都不敢相信自己有這麼高的穿刺水平。

在發熱病房,張霓的主要工作,除給患者完成藥物治療,還要穿着笨重的防護服,為患者洗臉、刷牙、翻身、換衣服、擦拭身上,甚至協助大小便,倒尿壺、倒便盆。一些老人感激地説,重病牀頭,即便是自己的親生孩子,也未必能照料如此。

來世,我們再做親人可好

1月18日,張霓進入隔離病房第六天。這一天,也註定將成為她負疚終生的一天。

晚上6點,她和往常一樣,下班後去給相依為命的大伯送飯。1分鐘,2分鐘,5分鐘過去……張霓整整敲了20多分鐘的門,打了無數個電話,門的那一頭,卻始終沒有任何迴應。

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撬開門,發現大伯倒在地上,已沒有了呼吸。趕來的120救護人員告訴她,大伯因心肌梗塞已經過世了5個小時。

她打開大伯的手機,發現最後一個電話,是打給自己的。當時,張霓在隔離病房,沒有帶手機。

從小將我養大的大伯,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沒了。張霓抱着他冰冷的手臂,一遍又一遍哭着説對不起。

張霓一歲時,爸爸因車禍去世,隨後媽媽改嫁。在我30年的人生中,是大伯和奶奶把我帶大的。她説,雖然按輩分喚了幾十年大伯,但在她的內心,早已認定了這個替她遮風擋雨的爸爸。

大伯知道她科室的電話,可過去十幾年,再急的事也不會打,怕影響她工作。這是他第一次在她工作的時候打電話給她,也是最後一次。

夜深人靜,在淚水打濕的枕上,爸爸的音容笑貌不斷在張霓的腦海閃回。

他有腦梗、高血壓、風濕,還有心臟病,他總在電話裏跟我説他很好,吃得也很好,讓我在一線安心工作不用擔心。張霓哭着説。

寂靜的夜,她與爸爸一遍遍在心裏拉勾:來世,請讓我盡未完的孝道,我們再做親人可好?

重返一線,救活了78歲的盧爺爺

匆匆料理完大伯後事,張霓便向護士長申請重返一線。護士長讓她多休整兩天,她説:所有醫護人員都在搶救患者,我的親人已經沒了,不能再讓更多人失去親人,何況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

1月初,78歲的盧金活老人在打乒乓球時,不慎接觸到被感染的球友,出現發熱、乏力等症狀,1月9日進入同濟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此前,盧爺爺患有20多年的高血壓和糖尿病,入院後病情逐漸加重,1月18日一度出現危重症狀。

華中科大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湖北省醫療專家組組長趙建平,帶領醫護人員對盧金活進行了20天的全力救治,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1月29日,盧金活老人治癒出院,成為全省首個高齡重症患者的治癒病例。

盧爺爺終於挺下來了!她説着説着,眼淚又流下來:不光是我,我們病區整個醫護團隊都護理過他。她説,即使在重病期間,盧爺爺也堅持把自己收拾得很乾淨,再難受也努力吃東西,配合治療,從未放棄。

逝去與重生間,張霓對生命的重量,有了不一樣的人生體會。看着病牀上的患者,她的腦海裏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救他!她要讓這些生命,替大伯爸爸好好活下去。

日記的最後,她給爸爸寫下這樣一段話:如果有一天,我愛的人不在了,我會找一個天使,讓他替我來愛您。

:

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篇3

“疫情在前,黨員向前。我作為一名村醫,當鄉親們的健康收到了威脅,我必須要衝鋒在最前線。”__村的黨員村醫__沒有豪情壯語,為更加有效的抗擊疫情,毅然衝到抗擊疫情一線。

穿上白衣,盡顯醫者作為。突發的疫情讓人們猝不及防,而由於農村信息傳播相對不暢,造成村民對疫情認識不足、麻痺大意、防控意識較弱。憑藉着多年的職業敏感,__意識到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嚴重性,主動加入__村的“抗疫戰隊”。__村有7名__流入人員,__每天早上逐一上門量體温、交代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又耐心安撫他們的情緒。並囑咐他們消除恐慌心理,增強戰勝疫情信心,在家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疫情防控期間不要出門、串門閒聊、外出聚會等。

戴上黨徽,彰顯黨員擔當。每天,宋醫生除了為村民提供日常診療服務外,還積極參與疫情的防控宣傳和返鄉人員的摸排工作。__村有447户共1747人,為確保摸排宣傳到位,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白天,宋醫生和同事摸排村民信息“連軸轉”,挨家挨户敲門,進行基本信息登記,發放了疫情防控《倡議書》,講解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護知識,穩定羣眾情緒。晚上,宋醫生依舊值守在__村的勸返點上,為來往村裏的人員登記、測量體温,防控好疫情輸入的大門。

穿上白衣,他是守護羣眾身體健康的白衣天使;戴上黨徽,他是衝鋒在前抗戰疫情的黨員戰士。戰“疫”一線,有黨員擔當作為,有羣眾身體安康。

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篇4

20日,武漢市江夏區衞生健康局發佈公告,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彭銀華,在抗擊疫情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於2月20日21時50分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去世。

“疫情不散,婚期延遲”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確診到隔離病區組建,作為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呼吸內科醫生,彭銀華深知“有場硬仗要打”。

他推遲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動請纓上一線。彭銀華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得到了未過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堅守在隔離病區抗擊疫情的日子裏,“白班加夜班”輪班倒,工作強度很大。雖然陸續有更多醫生加入進來共同抗擊疫情,壓力得到緩解,但隨着疫情的發展,彭銀華再次選擇堅守。大年三十,同事們心疼他,讓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過門的妻子。他卻説:“讓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輕,我先頂上!”和未婚妻簡短通話後,彭銀華再次義無反顧穿上隔離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戰場。但是不幸還是發生了,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彭銀華倒下了。

從1月25日(正月七年級)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彭銀華在醫院裏被救治了整整27天。一位微博網友曾在2月2日給彭銀華拍照,照片裏,他躺在病牀上,一隻手擺出“勝利”的手勢,看着鏡頭,微微笑着。如今他辦公桌抽屜裏的結婚請柬還沒來得及發出去,推遲的婚禮也永遠無法舉行彭醫生,一路走好!

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篇5

抗擊疫情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有人輕裝上前線,有人在後方負重前行。打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層醫生首當其衝,石首市高陵鎮衞生院的徐思紅便是其中一位。

有擔當的護送員

大年三十那天,天氣似乎也知人間疾苦,寒風刺骨,風雨交加。徐思紅忙完白天的診療工作,晚上又主動承擔起管家鋪大橋卡口的體温監測工作。就這樣一輛接一輛的汽車,一波又一波的風雨,幾個小時後,身上的雨衣也似乎成了擺設,他不以為然。

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力度,各鄉鎮醫院需要接送肺部胸片異常、武漢返鄉人員或有密接史的高危人羣到市人民醫院進一步檢查診治,於是徐醫生主動承擔了這項護送工作。這項工作既存在高風險,每次護送時間又不確定,一天下來他經常是忙到晚上十點後才吃上一頓飯。

肯專研的“修理工”

據瞭解,徐醫生的本職工作是放射科醫生,前面説的這些工作都是他完成本職工作以外完成的。就在2月8日,輪班的同事被臨時抽調走了,由於基層的醫務工作者人手不夠,所以他又兼顧着消防安全、污水處理系統運行巡查以及院感染性醫療費物交接。有一次,污水處理系統故障,他就蹲在污水池旁認真的檢查修理,完全不顧髒和累。其他同事説“在平時的生活中他也挺愛鑽研的,這已經是數不清第幾次他在醫院排查修理故障了。”

2月17日的晚上11點,檢驗科的血球分析儀突然發生故障,一直不停發出“滴-滴-滴”的警報聲。如果儀器故障,在疫情期間很可能聯繫到不到專業人員前來維修,那將會嚴重影響檢驗科的工作進度,同時不能及時將結果傳送給一線醫生作為診療依據,也會耽誤患者病情。顯然,在這個特殊時期,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大家再一次想到了徐醫生,跟他簡單講了一下情況,他二話沒説迅速趕來檢驗科試探性的開始排查修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經過反覆的摸索調試,儀器終於修好了,等抬頭一看,已經是半夜三點多了。還來不及道一聲謝謝,他就離開了,臉上雖充滿了疲憊但他很欣慰。

愛幫忙的“暖大廚”

院裏院外總少不了徐醫生的身影,隔離病區組建時,牀位需要調整,統一搬到指定區域,“來來來,我幫你”徐思紅立馬趕過去幫忙抬病牀。只要同事有需要,他完成好本職工作後都是能幫盡幫,同事總是打趣:明明是個醫生,卻幹成了雜工,活脱脱的“徐雷鋒”。

平時看大家值班挺辛苦,夜晚的同事偶爾也會覺得肚子餓,徐醫生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廚房,搖身一變“暖心大廚”,承擔起替同事煮宵夜的工作。他説:“我做的根本不算什麼,跟那些在大城市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比,真的微不足道。有時候,雖然是一個雜工的形象,不過能幫到大家,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覺得日子過得真的很充實!”

時間還在向前,與疫情惡魔的戰鬥仍在進行,徐思紅依然忙碌地穿梭在醫院各個角落,一如既往地發揮他的“多功能”作用,不遺餘力的在崗位上發光發熱。

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篇6

__,1973年5月生,中共黨員,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奮戰在疾控系統衞生檢驗第一線。多年來,他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理想信念堅定,懷着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中始終吃苦在前、衝鋒在前、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參加工作以來,工作業績優秀,多次被評為優秀工作者和先進個人;參與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個人表現突出,光榮火線入黨;2018年,作為全市公共衞生領域的先進典型被市委市政府通報表彰為全市公衞先鋒。

勇者無懼。2020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從武漢蔓延至全國。1月16日,我市出現第一例輸入性疑似病例後,__,作為中心本次疫情處置檢驗檢測組副組長,立即挺身而出、衝上一線。為了儘快開展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在首例患者其他病毒排除後,他第一時間聯繫省疾控中心彙報情況,第一時間申請調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第一時間趕到省疾控中心領取試劑,第一時間安排科室工作人員作好各項實驗準備。回到中心已是凌晨十二點,顧不上舟車勞頓,他又立刻進入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組織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凌晨三點四十分,__市第一例輸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實驗室檢測結果判定,兩小時後,作為檢測陽性樣本又按規定踏上了送往省疾控中心複核的路上,最終該病例被國家疾控中心複核確診,確認為全省第二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市疾控中心對該病例的檢測結果的判定,為我市第一時間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為患者的科學有效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2月2日,經多方努力,該患者作為省內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在__成功治癒出院。

智者善謀。15例、42例、85例、280例……隨着每日檢測樣本數量劇增,檢驗人員不足、檢測設備不夠等問題日益突出,為進一步擴大檢驗檢測能力以應對疫情的快速發展變化,作為檢驗檢測組的領軍人物,他科學規劃,未雨綢繆。一是迅速補充人員。將理化檢測組、微生物檢測組人員充實到病毒檢測組,採取分組學習研討、一對一跟班作業等傳、幫、帶方式,有針對性組織中心實驗室工作人員開展生物安全、檢測方案、個人防護等全員培訓學習,迅速提升中心實驗室人員業務技能,增強病毒核酸檢測能力。二是立即申請急需設備配備。面對快速變化的疫情,為確保防控工作需要和實驗室安全高效運轉,他及時向中心申請購買多重熒光定量pcr檢測系統、核酸提取儀、實驗室污染清除儀急需設備,並配合綜合協調組迅速完成設備緊急採購、安裝調試和上機操作培訓、儀器比對、檢測數據分析等性能測試,及時順利投入使用。新設備的投入使用使中心的樣本單次檢測能力增長了一倍,為臨牀確診病例提供了更多寶貴時間。三是積極儲備後備力量。為提升全市核酸檢測能力,確保後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他在百忙之中仍擠出寶貴的休息時間梳理總結前期檢測工作情況、查漏補缺,完善檢測技術方案,擬定培訓方案,組織開展全市病毒核酸檢測相關技術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視頻培訓,為全市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和培養病毒核酸檢測後備力量奠定基礎。

行者無疆。從戰疫打響後,在檢驗檢測一線的__已經不分晝夜的帶領中心檢驗檢測組連續奮戰了三十多個日夜。為了節省緊缺的應急物資,__帶領檢驗科的同志們在實驗室常常一呆就是六個多小時,常常無法按點吃飯,按時休息,泡麪、餅乾成了家常便飯,吃在單位、睡在單位成了工作常態。長時間奮戰在一線,__甚至幾次體力不支,差點暈倒在實驗室。科室同志多次勸他注意休息、保重身體,但無論前一天工作到再晚,第二天一早他依然是第一個出現在辦公室的人。實驗室的燈不分晝夜的亮着,那不僅是一盞指引着一線人員抗擊疫情的明燈,更是一盞照亮被疫情籠罩下佈滿陰霾的明燈。

截至目前,檢驗檢測組在__同志的帶領下共完成了全市1600餘份樣本檢測,檢測為陽性的樣本經省疾控、國家疾控複核,結果都完全一致,檢驗檢測率準確率達到了100%,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實現找得到、管得住、服務好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行者無疆,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共產黨員,__同志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抗擊疫情醫生先進事蹟篇7

我們來認識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人民醫院的一位呼吸內科醫生——張恩莉,疫情暴發後,她第一時間跟隨貴州省援鄂醫療隊進駐鄂州開展救治。她説,疫情面前,每一位醫生都應該儘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醫院,四歲的小敏和媽媽已經在這裏住了一個多月。年前,她們一家六口從廣東回到鄂州老家過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剛來時,小敏病情較重而且不願吃藥,治療過程也不太配合。

針對小敏的情況,張恩莉和醫療組商議,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和品種,還給小敏買了小畫筆和紙張,讓孩子畫畫,幫助她放鬆心情。在她和隊友們的細心呵護下,小敏逐漸配合治療,現在她和媽媽都已痊癒,等待出院。

作為第一批貴州省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從2月1日進駐鄂州市中心醫院,張恩莉和戰友們已經奮戰了一個多月,作為呼吸內科的主治醫生,查房、診斷、調整治療方案,高峯期時,她每天要負責40多個病人。

2017年,張恩莉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修時,曾跟隨鍾南山院士學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師、同事不斷衝上前線,張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看到新冠肺炎中醫治療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並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贈了10噸薏仁米讓醫療隊員們帶去湖北。截至目前,貴州省支援鄂州醫療隊共治癒患者7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