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物價變動及物價變動會計的幾個基本理論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05W
物價變動及物價變動會計的幾個基本理論

    摘要:物價變動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新的領域,也是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研究的新課題。文章闡述了物價變動的涵義、類型。從“持續劇烈的物價變動對會計基本假設之一的幣值不變的影響”等3個方面重點對物價變動對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的影響進行了論述。對物價變動會計理論基礎中的財務資本保持觀與實體保持觀兩大學術觀點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物價變動;
物價變動會計;
幣值不變
 
    傳統會計是以幣值穩定為基礎的,但是市場經濟中一個很普通的現象就是物價變動劇烈而頻繁,這便迫使財務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要對物價變動的影響與對策進行研究,這就逐漸形成了物價變動會計這一新的分支。
 
    一、物價變動的涵義
 
    一般來説,物價代表商品的市場變換價格。所謂物價變動,就是指物品和服務的價格不同於它們以往在同一市場上的價格。從理論上説,企業從買方市場按某一價格購入物品而按較高價格在賣方市場上出售給顧客並不屬於物價變動。只有物品和服務的價格在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上同時上漲或跌落時,才算發生了物價變動。物價變動是市場經濟的伴隨現象,它隨着商品交換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物價變動的實質是商品價值和交易價格的變動,它主要是由勞動生產率、技術創新、貨幣價值、供求關係、競爭與壟斷等因素的變動所引起的。
 
    二、物價變動的類型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物價變動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商品物價漲跌的方向和程度不盡一致,特定商品與整體之間的物價變動方向和程度上也不盡一致,一般説來,物價變動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一)一般物價水平變動
 
    一般物價水平變動表現為貨幣購買力的升高或降低,可能起因於商品或服務的供求平衡變化,或是貨幣供應量大於或小於商品和服務的供給總額。它可以通過計算在不同時期全部商品和價格的平均數(即物價指數)及其差異來反映。本期物價指數和基期物價指數的相對比率即可表示本期的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這一比率的倒數則表示傾向的價格變動或購買力變動。
 
    (二)個別物價變動
 
    個別物價變動是指個別企業的特定物品或服務的市場價格變動。一般而言,個別的物價變動和一般物價水平變動是有區別的。比如,在某一期間,一般物價水平上升10%,但就個別企業來説,它們所持有、生產和銷售的物品和服務的價格不僅可能是有漲有跌,而且變動的幅度也未必等於10%。有些企業的變動幅度可能更高,有些可能更低,這主要是因為對特定物品或服務的供求關係、生產技術條件和消費者偏好是不同的。通常,個別物價變動更能反映特定企業所承受的物價變動影響。從理論上説,如果個別物價上漲,該企業的資產將產生一種持有利得,反之,則蒙受持有損失。當然,個別物價變動與一般物價水平變動也有聯繫。一般物價水平變動以個別物價變動為基礎,個別物價的普遍漲跌足以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升降;
一般物價水平變動反過來又對個別物價變動施加影響。因此,在現實的市場經濟中,很難將兩者截然分開。
 
    (三)相對物價變動
 
    在一般情況下,商品或服務的價格都是按不同的比率變動,有些甚至按不同的方向變動。這種特定價格脱離一般物價指數而按不同比率或不同方向的特定淨價變動就是相對物價變動。例如,如果某商品的價格上漲15%,而一般物價水平變動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10%,則該商品的相對價格上漲了25%。相對物價變動反映物價機制上的變動,或者某一商品的價格相對於所有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來説發生了變化。
 
    三、物價變動對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的影響
 
    (一)持續劇烈的物價變動對會計基本假説之一的“幣值不變”的影響
 
    現行財務會計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假設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並假定幣值穩定不變。這條假設把財務會計的對象明確為同商品價值有關,凡是能進入財務會計系統加以處理的交易與事項都應當具有價值信息,從而具備能用貨幣量化的基礎。根據這一假設,在一個主體持續經營的活動中,只有能用貨幣加以計量的方面才是財務會計的對象。貨幣是價值的獨立的可以提供的存在形式,從會計計量的角度看,由於貨幣具有極大的綜合性,運用貨幣進行會計計量,不僅可以使企業全部交易和事項的記錄、分類、整理、總括和列報簡便、明瞭,而且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彙總,從總體上把握企業全部經濟業務產生的綜合影響,全面反映由此而引起的企業處於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和存量的實際變化。而貨幣作為會計上的統一的計量尺度,其作用的發揮有一個前提,即貨幣本身的價值應當是固定不變的,否則據以確定的會計信息就會失去其本來面目。但是20世紀以來,特別是二戰以後,持續的通貨膨脹遍及全球,説明了貨幣計價及幣值不變的假設相當明顯地偏高了當時的經濟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幣值不變的假設必然受到影響和衝擊。
 
    (二)持續劇烈的物價變動對會計基本原則之一的“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
 
    現行財務報表是基於歷史成本原則編制的,是依據企業業務的實際交易價格來處理經濟數據的。如果物價比較穩定,或者物價有漲有跌,在較長時期內可以相互抵消,則以歷史成本編制的財務報表具有可信和可比的特徵,其產生的財務信息是客觀的和可驗證的,可以較為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的變動情況,有助於投資人和債權人的經濟決策。但是,歷史成本原則的優越性是以物價穩定或幣值不變的會計假設為前提。承認幣值不變,則不斷變化的市場價格必然被排除在計量屬性之外,不論資產的投入或產出,計量屬性的最佳選擇就只有歷史成本。一旦物價出現明顯變動,尤其在持續劇烈的物價變動的情況下,歷史成本原則將難以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勢必影響財務信息對使用者決策的有用性。
 
    實際上,物價變動從兩個方面衝擊了歷史成本原則。首先,貨幣購買力的顯著變動使得以歷史成本所反映的各個時期的貨幣額數字不能簡單地相加彙總從而缺乏可比性。其次,由於企業持有資本的歷史成本和現行成本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差異,特別是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如果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不但由於一般物水平上漲使貨幣購買力下跌,從而影響財務報表所有項目計量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而且,由於具體資產的個別物價變動,使其歷史成本明顯脱離其現行價值,從而影響據以表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可靠性,甚至將無法產生對使用者決策有用的信息。
 
    (三)持續劇烈的物價變動對財務報告的影響
 
    1、將導致資產負債表不能反映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在傳統的財務報告中,資產負債表上的數字都是根據其歷史成本彙總列示的。但是在劇烈的物價變動情況下,這種歷史數據不僅不具有可比性,而且也不能代表企業的現時價值,與使用者的現時決策就顯得不相關。
 
    2、導致收益報告的失實或錯誤決策。在物價上漲時,基於歷史成本的收益計算和報告只會造成費用低估和利潤高估。在持續通貨膨脹情況下,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將是非常不利的:報表上的利潤數字徒有其名,使企業實際上缺乏補充存貨和固定資產的能力;
若按報表列示的虛假利潤分派股利,就會把一部分資本作為股利發還給股東,使企業處於危險的“自我清算”之中;
虛增利潤必然導致所得税也會虛增,使企業承擔不應有的納税義務。
 
    四、物價變動會計的理論基礎
 
    物價變動會計產生的內在動因來自資本保持和真實地確定收益的要求。資本保持理論受到普遍重視,成為物價變動會計的理論基礎。資本保持理論要求企業在其經營活動中保持資本完整無損為前提來確認收益,即資產的流入只有超過所需保持的資本的數額才可視為收益。資本保持的衡量標準取決於資本的概念,如何理解並計量資本已經完整無損地獲得補償,就成為資本保持理論的核心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形成了財務資本保持觀和實體資本保持觀兩大學術觀點。
 
    (一)財務資本保持現與實體資本保持觀
 
    財務資本保持觀建立在財務資本概念的基礎之上。所謂財務資本,是將資本視為業主投入企業的貨幣或購買力,這種資本與淨資產或企業權是同義語。在財務資本保持觀下,企業所要保持的資本是企業原有的淨資產,只要當期期末淨資產的金額超過當期期初淨資產的金額,在扣除當期任何業主投資和業主派得款之後,其超出部分才可確認為當期收益。
 
    實體資本保持觀建立在實體資本概念的基礎之上。所謂實體資本,是把資本視為企業實際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或取得該能力所需的資源或資金,這種資本與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是同義語。在實體資本保持觀下,企業所要保持的資本是企業原有的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只有當期期末實物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超出當期期初的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時,在扣除當期任何業主投資和業主派得款之後,其超出部分才可確認為當期收益。
 
    財務資本保持觀和實體資本保持觀下確認的收益都是真實的收益。但是,這兩種收益的確定則可能基於不同的計量基礎和計量單位。財務資本保持觀下不要求使用特定的計量基礎,既可選用歷史成本,也可選用重置成本或現行成本以及其他計量基礎。而實體資本保持觀則要求採用重置成本或現行成本等表現現行價值的計量基礎。在財務資本保持觀下,資本可按名義貨幣單位計量,也可按不變幣值計量,而在實體資本保持觀下,資本必須是按實物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或取得該能力所需的資源或資金。
 
    (二)資本保持理論與物價變動會計模式的選擇
 
    財務資本保持觀和實體資本保持觀在會計實務中主要區別在於對物價變動影響的處理方法不同,由此導致收益計量上的差異。當採用財務資本保持觀並按名義貨幣單位計量資本時,收益是投入的名義貨幣資本在該時期的增量。因此,該期持有資產價格上的上漲即為持有利得。在有關資產轉換或銷售後計列為收益。當採用財務資本保持觀並按不變幣值貨幣單位計量資本時,收益是投入的不變幣值資本在該時期的增量。因此超過物價水平增長的資產價格增加額可列為收益,相當於一般物價水平增長的資產增加額計列為資本保持調整或類似的準備,視為企業淨資產的組成部分,或者列為收益的組成部分。當採用實體資本保持觀並按實物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來計量資本時,收益是該時期實體資本的增量,物價變動對企業資產,負債的影響視為企業實物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計量上的變動,不計列為收益,而是計列為資本保持調整或類似的準備,視為企業淨資產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説只有將現價作為計量基礎並將資產的任何價格變動全部列入資產負債表的做法,才符合實體資本保持觀念。
 
    參考文獻:
 
    1、劉積斌.西方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摘譯[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曲曉輝.論物價變動會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3、riksen, unting Thecry[M].5th ed,2002.
    4、ement of princial For Financial Reporting[R].2001.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