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4W

您清楚應該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想要銘記當下的內心感受,寫好心得體會是最直接的方式,下面是心得範文網小編為您分享的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8篇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篇1

上個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太谷縣教研室張四保主任所作的“做智慧型教師,創建高效課堂”的課改報告,聽過後受益匪淺,觸動很大。以前上課是混日子,現在才覺得是在過日子。看了《24字教學模式》操作手冊之後,原來老師也可以這樣當,這樣教,教得輕鬆,教得幸福。

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還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助、共同發展的過程教與學是教學過程的重點問題:傳統的,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本是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助,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師生間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學是師生互助、互惠的關係。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的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強調尊重、讚賞。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核心理念,我們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這些學生,如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或缺陷的學生、智力發展不好的學生、孤獨的學生、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同時要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不體罰學生、辱罵、訓斥等等,我們教師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他們的興趣、愛好、專長、微小的成績進步,讚賞他們的善意,讚賞他們對教材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引導。教的職責在於幫助。幫助學生檢查和反思自我,使學生在明白學習什麼、獲得什麼、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髮現自己潛能和性向。3。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在行動過程中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教學後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可使教學理論化。

我相信只要堅持這一理念,執着地走下去,我定能在教書育人這片天地裏播種最美的鮮花,收穫最甜的果實。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篇2

5月16日下午,我校利用週三業務學習時間,劉校長為我們講述了赴太谷縣參觀學習的所見所感,聽了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太谷的24字教學模式——“導入目標,自學質疑,合作交流,展示點評,訓練拓展、反思小結”。

日本該學校的課堂預習,做得很紮實,為上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課堂平實,沒有大蓋帽似的導入,沒有華麗的形式,沒有激情的演講。有的只是教師的引,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目標的嚴格落實。無論是第一環節的温故互查,還是以後環節的設問導讀、應用實踐、拓展延伸,一直是學生在動,是學生在二人合作小組中完成。這樣的小組合作是真真正正的在合作,或校對答案,或交流方法,或幫助後進生,學生的彙報語言流利,聲音響亮,歸納總結條理清楚,敍述完整。教師學生角色定位準確,主體和主導恰到好處。教師從從容容,沒有一句廢話多餘的話。一直穿行於學生課桌間,巡視檢查學生的情況。學生緊跟學案上的過程,積極探究,或練習,或思考,或動手操作,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動的狀態中。學生獲得的是實實在在的能力,以前,也聽説過“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個性化體驗、個性化閲讀”;還有什麼“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類的句子,但背會了都不一定清楚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回才真正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並不是用來説的,是用來做的。

日本太谷教學法注重的是一個“導”,真正體現了老師的“主導”,學生的“主學”。教師要想引導好學生,就得在備課中下功夫。備課中,問題的設計,教學程序的設計無疑是課堂成功的前提,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老師應該設計出不同的練習,基礎差的學生儘量把基礎達標和課文內容理解的習題完成,而對於有語感的學生要在完成以上練習的同時,讓他們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感悟,並且把想法同小組內其他同學交流,鍛鍊他們的説話能力,同時也讓小組其他同學學習他的表達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導學規範了課堂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於因材施教,對於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有一定幫助,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也給我們的管理和教師教學提出了挑戰: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新的教學方法,才能駕馭新的課堂。更加理解了張四保主任提出的多與少的關係:教師課上講得越多,學生學的東西越少;教師備課的時間越多,課下輔導、批改用的時間越少;教師選得題越精,學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我的理解是:教師功夫在課外,輕鬆在課堂。學生輕鬆在課外,收穫在課堂。

總之,日本太谷教學法都做到了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這一點真正體現了課改新要求。借鑑日本太谷教學法,我們以後在教學中也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我覺得,只要學生敢於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我們都應該給予鼓勵,畢竟他們己邁出了第一步。“不管對錯,只要回答;不管對錯,只要膽大”,也許會成為我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的一種課堂方式。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篇3

為全面提高課堂效益,進一步轉換目前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我鎮統一組織了全鎮教師學習“24字教學模式”,在這次學習中深有體會。

在上學期我鎮推行了山西太谷的教學模式,教師們也都進行了有關內容的學習,但在實施時,都覺得有點困難,有點迷茫,對於“24字教學模式”的某些環節不知怎麼做才能達到所要的效果。而在系統地學習了“24字教學模式”操作手冊以後,很多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比如“24字教學模式”中的合作交流這一環節,老師們普遍不知該如何下手,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交流,這是老師們最頭疼的問題。而在這次的學習中,對合作交流進行了細緻地分析。在合作交流時,教師應做什麼?合作交流中個性問題、共性問題如何解決?如何解決課程緊,教學任務重,而合作交流佔用時間長的矛盾?在小組合作交流時,教師應如何處理好組內優生和學困生的關係?教師應教給學生哪些技能?如何調節不利於合作交流的表現?都做出了很詳細地分析,為我們搞好課改點燃了一盞明燈。

在沒有系統地學習“24字教學模式”操作手冊之前,教師們普遍認為數學按這種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好上的,而語文和英語就有點困難了。而這本“24字教學模式”操作手冊中,也針對這兩科舉了很好的教學實例,給了我們很好的教學框架。

總之,太谷的這種教學模式給我的課堂教學指引了一條路,它的這種教學理念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再一次的以一種新的方式受到重視。“自學自悟、自學檢測”所體現的都必須是學生主體,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自我的,學生是可選擇的,而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在學生學習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時,教師引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解決困惑,使之問題得以解決。當學生能自己或集體完成學習時,教師就應充當好自己的角色:做一個熱心的旁觀者,千萬不能進行干涉。在整個課堂中,只有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或失敗,都是我們在教學中的真正收穫。當然,在教學的日常工作中,也應時刻牢記這一點,永遠將學生放在學習的第一位。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篇4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着,實現由知識傳授型課堂向知識建構型課堂轉變,課堂教學的重心由教師的個人展示向學生的自主學習遷移。“24字教學模式”則是這次課程改革中的指導思想,經過深入學習我對其有了一些粗淺的理解。

一、自學感悟: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足夠的自學新內容的時間,讓學生初步感知學習內容,初步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徵。因為閲讀文學作品時人們會説“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我們傳授學法時儘可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讓他們把不同的看法、獨特的見解都表達出來,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鞋匠的兒子》一文時,我問學生打算怎麼樣學習這一篇課文,結果發現學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抓住文中的關鍵詞來體會,有的則是邊讀邊做批註;寫下自己的體會,有的邊讀邊圈、點、寫……

當然,對生字的學習則是教師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其自己動手通過查字典、查教輔資料等的方式自主學習完成,然後,通過所學的生字把課文讀通,讀順,做到能流利的讀課文。

二、自學檢測:在學生充分的自學後,教師要根據課標要求,用基礎知識組題檢測,觀察瞭解學生的自學成果。

我認為此環節是在自學感悟的`基礎上展開的。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學生自學時是否真的動腦筋,真的感知了課文內容。在這一環節組題時教師可以出一些基礎性的題目,同時也要注意學生原有基礎和發展水平,其目的是取得教學目標達成與否的反饋信息,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例如教學《古詩兩首》時,在學生自學完後,我要求他們做課後第三題,檢查後我發現學生自學效果很不錯。

三、合作交流: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實行兵教兵,讓學不懂的同學有時間發問,讓學得好的同學有知識昇華的機會,有共同不懂的準備讓老師質疑解難。

此環節的實施過程中我認為小組合作交流要體現“積極互助、同時互動、人人盡責”的原則,合作交流不僅能提高好同學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於學不懂的同學也能起幫助、促進作用,讓其在合作學習中解決不懂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深層次的理解。當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解決不了的難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全班和學生一起交流解決。例如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在解決“駱駝的駝峯、腳掌、眼毛在沙漠裏有什麼作用”這一問題時,我設計四人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並友情提示:這一問題中有三個小問題,每個小組可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允許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所涉及的課文內容”進行反覆朗讀、體會……這一過程,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自主的學習時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認真真地讀書,紮紮實實地訓練,仔仔細細地思考,真正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參與到語言實踐中去。

四、展示點評:畢竟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限的,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上抽出不超出10分鐘的時間把共性問題予以講解。

五、分層訓練:即教師要根據教材,創造性地編排練習題。

此環節的應用我認為分層訓練實際上是對以上四個特色實質性的檢驗,題型從不同層面檢驗了課堂學習的效果,同時也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作出了不同要求。例如教學完《廬山的雲霧》一課時,我出了這樣三組練習題:A熟讀文中四字詞,並能用“留戀忘返”造句,B通過上網或查資料總結歸納出描寫廬山的詞語;C以繪畫的形式畫一幅自己心中的廬山姿態。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或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拓展延伸性的知識不僅能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而且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做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兩者的結合也開發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以上是我對“24字教學模式”的粗淺理解和在教學中運用的一些事例,還有許多不足,希望大家給予指正!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篇5

隨着我校《國小語文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與實施》課題的開展,“導學案”在我校教學中已經開始實施。“導學案”是由教師根據課標要求、教材設置和學生學習情況設計,其中“導”指的是引導、指導,是教師輔助和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和課堂上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涵蓋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學”是學生藉助導學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前預習,課堂內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逐步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目的。我們認為“導學案”就是教師從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掌握知識技能,獲得情感體驗,人生經驗、形成價值態度的一種學習方案。

“導學案”更多地關注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關注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彰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我在“導學案”的教學實踐中,對“導學案”有了一點粗淺的思考。

一、“導學案”設計的特點

“導學案”從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獨立看書、自學、思考、探究,使學生課前就對教材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及時地發現問題,完成第一次的課前預習;然後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討論交流、合作探究,並在教師的適時點撥下,完成第二次的課堂學習。這種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和明確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有了保證,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強。

二、“導學案”實施中的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案”調整不及時

通過收集調查我們發現已經成功實施“導學案”的學校都是在上課前一天,把“學案”下發給學生進行研究,對於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來説不會妥善保存“學案”,於是我們把全期“學案”裝訂成冊發給學生,因此在實施中我們無法根據學生的學情發展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再次對“導學案”進行調整。

2、課前預習無法落實

“導學案”的學習流程分為四個內容:獨立嘗試、交流探祕、鞏固提升、回顧反思。獨立嘗試即課前預習,有的學生拿到學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認真看書,而是淺嘗輒止,急於做題,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況下對照例題等直接解題。有的家長看到孩子不理解題意非常着急,沒有給孩子時間思考就給孩子講題,還要求孩子完成整節課的學案,導致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

3、課堂失去應有的魅力

“導學案”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表達各自的意見,但同時,這樣的課堂變成了師生核對答案的講堂,學生失去了知識的一個形成過程,減少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

三、“導學案”實施的有效策略

1、對學生使用“學案”的要求

⑴、在上課前一天,要求學生根據學案內容認真閲讀教材內容,提醒學生要重點掌握的問題,激發學生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信心。

⑵、強化學法指導,通過文本分析,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預測可能出現的難點。使學生知道採用什麼樣的學習策略才能省時省力效果好。碰到學習過程中不懂的知識點、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做好標記,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

2、對教師使用“學案”的要求

⑴、教學流程因學案導學而調整

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預習後差異更大,因此,教師要“以學定教”,把握好教學的起點、內容、要求和節奏。對於預習之後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講甚至忽略,而對於一點就通的可以以點撥為主的指導,把最多的時間用在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面上。

⑵、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展開充分的思維活動來獲取知識,顯現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困難、障礙、疑問和錯誤,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鼓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選、精講、精練、精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教師要根據教材精選學習材料,精選導學策略,精收反饋信息。優選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手段,在抓住“重點”、凸顯“難點”、破解“疑點”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無定法;學而有法,貴在得法。總之,在“導學案”實施中,教師要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學習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案為載體,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為最終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除了抓好導學案,我還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閲讀文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説、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第十二單元時,由於課文涉及藝術,是學生難以體會的,所以我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如《小馬過河》、《特殊的考試》等,讓體會圖片表達的不同情感,由於有着親身的情感體驗,學生對課本的藝術描寫更深刻,透徹,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閲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從課內來説,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鐘給學生擴展閲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從課外來説,必須加強課外閲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競賽??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3、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説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4、注重學生自悟探究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

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們許多老師在新老教材的語文教學中,曾經嘗試運用過“小組互動探究四步法”,也就是:讀——讀喜愛的語段;説——説探究的內容;問——問不懂的問題;幫——幫助解決疑難。例如:學習《小馬過河》時,就是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讀一讀、説一説、問一問、幫一幫的過程,以多元的對話為模式,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使整個課堂瀰漫着一股親切、活潑的氣氛。課堂上或爭先發言、或點評、或小組討論。教師在課堂上架設起一座文本與學生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學會了真正地學。

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但我們在提倡尊重和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我們並不能完全抹殺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篇6

“導學案教學”是以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為根本目的,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知識、提煉歸納知識、練習鞏固知識、形成系統知識為主要途徑的。導學案教學重在兩個“開放”: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過程的開放。總之,導學案本着“以學定教”的理念來設計教學。

1導學案自學,嘗試解決

導學案給學生引路,讓其嘗試預習思考,從中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教師交待預習時應注意的問題。因此,“學案導學”設計中,數學教師一方面要以“學”的身份,思學生“所思、所感、所難,所錯、所樂”,另一方面以“教”的身份,如何幫助學生“變好動為活動、變好勝為好奇、變學答為學問、變粗心為細心、變從眾為批判、變孤僻為合作、變依賴為獨立、變自卑為自信”。尋求師生互動中的和諧共振,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2質疑歸納,釋疑點撥

通過預習,學生對將學內容有了較明確的瞭解,還應使學生明確在哪兒找疑點。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算理的推導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等,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視角,既可以從正面問,也可以從反面或側面問。即無處不可生疑,無時不可生疑。如先讓學生這樣想:“在預習中通過比較,歸納,實踐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再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出來,新課學習時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見;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適時加以驗證。教師在課堂上應重點點撥、引導預習時絕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這種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聽、説、思、記、操作等多種能力,為終生學習、發展學習奠定了基礎。

3反饋精講,自我矯正

為了試探學生預習、交流後掌握新知識新內容的情況,此時可進行嘗試練習。在練習中教師可及時發現學生對新知的掌握還存在的問題,教師不僅要精講巧析、洞查、記錄學生的缺陷,及時對症下藥,並在下面檢測中有所側重,努力使學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戰不殆”,而且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地評估自我,自覺的查漏補缺。“導學案教學”是讓學生不僅會學,還要會講,學生講明白的老師不再重複,所謂“精”,則是“解”絕大多數學生的“疑”,要把握度。通過反饋精講,也可整理所學知識,讓學生系統化,條理化形成完整的結構體系。

4達標訓練,反思領悟

通過自學、討論、釋疑、精講幾個環節後,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水平又有了一定的提升。達標訓練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技巧、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反思領悟對數學知識的構建起着無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時代的發展要求,合理選擇,精心設計出能覆蓋本課所學內容的題目,以查看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並針對學生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補償教學。

導學案教學,主要是依據“以學定教”理念,變教為引,變學為思,以引達思,學生多多參與,教師巧妙點撥、指導。它順應了學習內容越來越豐富、學習活動趨於多樣化的教育發展的趨勢。“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彰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導學案”的設計,更多地關注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關注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篇7

隨着我縣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在經歷了兩年多的學習、探索、實踐、改進之後,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漸漸有了個雛形,但我們現在又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困惑———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未能達到高效目標。這個問題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並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怎樣才能使導學案發揮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談談個人幾點的體會與想法,與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討。

一、導學案的備寫。

廣而精,量適中,全而不亂。

首先,主備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挖掘教材的內涵和外延,導學稿上的每一句話、一道習題力求做到“彈無虛發”。

其次,對於教學設計既要對學生的學習有指導的作用,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既要學生在自主研究學習中積累學習經驗;又要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組總結交流的學習中共同前進,又要使學生在問題交流過程中有開拓創新的意識。保證課堂教學時間真正用於學生的有效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象廚師一樣進行“選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眾口味。既要使優等生“吃飽”,又不能使後進生望而卻步。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參差的同學的學習實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最後,導學稿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絕不是哪一個老師的功勞,而是備課組全體成員合作的結果。主備教師備好後,再由備課組全體教師共同討論修改,最終定稿。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體的力量才是無窮的,眾人拾柴火焰高。

二、導學案的操作。

教師是導演,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監督者,見證者,合作者,是學生討論得出某種結論和規律的欣賞者。

首先,督促引導學生認真獨立預習,初步感知教材,發現問題,教師抽查一部分學生了解預習情況,以備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在預習環節上也提倡小組間探討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將問題上解老師。其次是上課,避免就導學稿講導學稿,這樣學生無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學生就是演員,要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台,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要不經意的有意操作教學程序,也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及時引點迷津,監督見證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學生討論得出某種結論和規律用欣賞和鼓勵性的語言加以評價,同時,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教學不容忽視,做到寓教於需,寓教於樂,寓教於情,寓教於理,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亢奮的狀態。

三、導學案的批閲。

有指導性、針對性、及時性。一般地,一節課的導學稿的批閲次數為三次。第一次為預習部分的批閲,教師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和預習疑難給以點撥和指導性的意見,為課堂教學打基礎。第二次為作業和課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閲,這一部分最為重要,教師必須認真仔細的批閲,瞭解各個層次的學生知識的掌物情況。第三次,檢查學生對錯題的更正情況,避免學生將問題遺留積累,造成知識的負積累而成為“差生”。不論是哪一次的批閲都必須及時,老師及時的瞭解學生,知道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又便於課堂操控,查漏補缺。

但我認為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導學案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做到“日日清”“週週清”。針對每天所講內容,及時進行反饋,這也就要求學生增強課堂上的“負擔”,減輕課外學習的負擔。每週還要進行“週週清”,面向全體學生,查漏補缺。但我們並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還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檢查不到位,無法及時瞭解、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的成績也就無法提高。

二、導學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顯。

導學案的運用,針對好學生,是很好的催化劑,更能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而對於稍差的學生,他們的各種習慣都比較差、也比較懶惰,學習沒有動力,沒有積極性。怎樣才能更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主動地去學習?是數學課的老師們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們出現的情況是“差生吃不了,優生有點吃不飽”,這樣導致優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務的情況下只得抄襲,越來越差。而且大多學生的家長本身的素質不高,對學生的監督難以保證,使得他們偷懶、鑽空子,是能少則少,能不寫就不寫,該記憶的知識、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時提問什麼都不知道,沒學幾天就把老師教的還給了老師。所以我們老師貧於抓學生、盯學生,還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績。因此我們只能再加強責任心、更加努力地來抓學生、盯學生以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新時代的進步,促進着教育的新形勢,同時新課標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進化,指引着數學課堂的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作為新時代的教學同樣也要求能善於利用新課標的教師,其實新課標的提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課標”下沒有優質的“新課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導學稿不僅傳授了知識更多地傳遞出教師與教師之間精誠合作的情誼,架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樑,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篇8

我校倡導使用導學案已經有兩學期了,在教學工作中我也開始使用了,新課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前進,為此我就多聽聽本校使用導學案班級老 師的課,我感覺現在使用導學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導學案後的體會簡單談 談。

一、課前預習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原來沒有使用導學案時,學生們拿着語文課本讀到一到兩遍,再寫一寫本課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學生都做了漏網之魚,書本簡單的批幾個字,沒有一點成效,而有了導學案同學們依照導學案的要求,能夠自己去學習,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詞語通過各種方法(查工具書、問老師和同學等),批註到課本上或導學案上,這一點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做到,除此之外,導學案中的一些關於合作探究的習題,同學們也能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彙報,學習效率大大增強了。

二、課堂中角色的轉變。

原來沒有使用導學案,老師用的是陳舊的教學方法,老師講學生聽,因為老師沒給他們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根本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所以一堂課下來老師是口若懸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整個課堂真是死水一灘。自從使用了導學案,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老師只起個適時點撥的作用,也就是説課堂上老師講得越來越少,學生卻説的越來越多,這樣一來,課堂氣氛肯定會十分活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肯定想學、願學。

三、減輕了教師在備課上的壓力。

在使用導學案之前,老師要一課一課地把教案詳詳細細地寫在教案本上,費工又費時,往往寫教案時形式,對教學的作用不大。現在導學案的產生,減輕了老師在備課上的壓力,只要老師吃透教材在導學案上圈圈點點,認真備課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後進生缺少自主學習的習慣,遇到稍有難度的題,不討論、不查閲資料,也不請教老師和同學,也就是説使用導學案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越來越棒,可成績差的是越來越差,形成了兩級分化。

二、由於個別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導致教學任務不能完成,一個課時的任務往往需要兩個課時才能完成。

三、課堂展示時,容易的題目爭着回答,難的題目都不講。以上是我使用導學案的淺顯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