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排行榜

駐馬店10個最美景點

欄目: 排行榜 / 發佈於: / 人氣:1.67W

10、龍天溝

駐馬店10個最美景點

龍天溝自然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遂平縣槐樹鄉境內,面積約20平方公里;系伏牛山餘脈。因九龍山、龍天山而冠名,享有中原“九寨溝”之美譽,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交融的旅遊觀光聖地。

景區內山相連、嶺相接、壑相通、水相溶、渾然天成,景色宜人。山有龍天山、九龍山、飛石山、貓頭山、金頂山等。龍天山海拔553米,峯高路險,隋代名將竇建德在峯頂所建的龍天寨至今仍存;九龍山似九條龍欲騰空而起,相互纏繞嬉戲;飛石山山頂無崖無峯,數不清的巨石或立或卧如天外飛來之石,具鬼斧神工之妙;貓頭山遠看酷似貓頭,栩栩如生;金頂山因其頂峯的石塊或砂粒中含有黃金般色彩的金石而得名,在陽光照耀下熠熠閃光,光彩照人。嶺有神話般傳説的分神嶺,有南北數公里長的跑馬嶺,有酷似鳳凰棲落的鳳凰嶺,有石金混合的金山嶺。溝有龍天溝、蛟龍溝、五里溝。龍天溝谷深峯險,林密樹茂,野趣濃郁。卧虎石、飛天石、虎狼洞、娘娘洞、水簾洞、九龍潭、龍口瀑布、四迭巖瀑布、雙龍眼瀑布、黑石崖、千層崖等景點散佈其間;蛟龍溝水流激盪,似蛟龍入海。怪石林立,洞穴皆是。五里溝細流涓涓,四季不斷。溝內生長着山葡萄、彌猴桃、山櫻桃、山核桃、拳菜、板栗、棠李、綿棗、油桐、木靈芝等多種野生植物,憩棲着貓頭鷹、刺蝟、松鼠、野豬、狐狸等多種野生動物,為景區增添了許多生機和活力。整個景區,林木茂盛,遮天蔽日,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陽春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盛夏綠樹成蔭,流水潺潺;金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隆冬白雪皚皚,潔白如玉。一年四季如變換的畫卷令人留連忘返。

龍天溝自然風景區不但景色宜人,而且歷史悠久,名勝古蹟和神話傳説更是引人入勝。劉秀坑、仙女池、點將台、旗杆窩、鳳凰台、秦王寺、高尖寺、將軍墓、神頭寨、龍天寨、桃花洞等古蹟至今尚存。當年王蟒攆劉秀、伍子胥保娘娘、竇建德葬身母豬峽等傳説源遠流傳。

搞日戰爭時期,老一輩革命家、黃霖、慄再山、皮定鈞,范文瀾、劉子厚等曾在龍天溝及李興樓居住和戰鬥過。當年新四軍在景區辦的被服廠、軍政訓練班、-居住過的房屋等遺址均在。著名作家吳伯蕭所著《獵户》文中打豹英雄董坤的原型人物··鍾殿奎曾經居住在龍天溝內。

歲月悠悠,蒼桑鉅變。景色宜人的龍天溝自然風景區猶如一位久居深閨的“美女”,等待人們去揭開她神祕的面紗。

9、北泉寺

北泉寺位於河南駐馬店市西南5公里處,舊名叫天宮,後改樹佛寺,到唐朝時改名資福禪寺,宋代又改為壽禪院。據確山舊志記載:“城西有三泉,自南向北而分,名曰南泉、中泉和北泉。因此院位居北泉,故沿稱北泉寺。”

北泉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它東臨秀嶺,西接樂山,北有豹溪環繞,南有萬木夾道。真是山連水,水環山,寺依山麓,別有洞天。一千多年來,這仙境般的遊覽勝地,吸引着不少歷代官吏和詩人騷客雲集於此。據説宋代的夏侯衝、曹祥、魏著和賀滇等人,因不滿當時的時政淫糜,集聚在此吟詩作賦,寄情山水,抒發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同時,他們亦著文立論,抨擊時弊,揭露上層社會的昏庸與0,鞭撻-污吏的0橫與醜惡。流傳到現在的《家山記》一書,這是出自賀滇之手。

歷史

北泉寺始建於北齊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寺院內的古建築,由於歷朝歷代的不斷修復和擴建,造型古樸,結構典雅,佈局龐大,羅列嚴整,形成了一座懸山俯水、氣勢磅礴的古建築羣。據《家山記》一書記載:“北泉寺周圍曾有“蘭州”、“竹澗”、“相徑”、“鬆關”、“龍門”、“碧巖”、“玉花亭”、“時思館”、“豹溪橋”和“仁智樹”等勝蹟。這些仙山神景,瑰美綺麗,蔚為壯觀,似西湖的“玉泉魚躍”,如廬山的“西峯秀色”,在確山縣舊志上被稱為“確山十景”。其實,真正使人流連忘返的勝景,還要數北泉寺的“地湧金蓮,暗水浮花”的八卦池。那四季清澈的一池泉水,噴吐不息,靜靜流淌。縈紆漫回,往返曲折的“流觴曲水”,微波漣漪,水清流淺,自然形成一泓“水湧如珠滾玉碎,浮花似旋噴玉盤”的“天河九曲”。

景觀

天河九曲從大佛殿的蓮花座下流出,聲響潺潺,玲瓏環佩,順勢而下,注向寺外,據《確山縣志》記載:北泉寺水質純淨,清涼甘潤,汲泉烹茶,甘美香冽,凡遊人來泉者,皆以痛飲此水為快。

月夜的八卦池,更是清淡迷人,妙趣橫生。仙境般的瑤池玉泉,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星光月影池中,涓涓細流微微波動,玉蓮亭立,浮萍鱗纖。有金台玉樓,瑤草琪樹的奇麗風光。

寺院內古柏兀立,千枝蟠結,蒼戲拖翠,冠蓋如蔭。兩棵樹高數丈的唐柏,樹身斑駁,挺拔蒼勁,猶如兩位鶴髮童顏的道人,分別聳立在“八卦池”兩邊。分佈在寺院內的四棵白果樹,相傳植於隋朝,人們稱之為“隋果”。最大的一棵樹圍7.15米,枝葉繁茂,遮天蔽日,樹老枝新,碩果累累。那枝葉如蔭的樹冠,猶如一把撐起的天然大傘,使院內遊人頓覺清新氣爽,地涼風輕。據説此樹因遭雷擊,樹幹內擺八仙桌,四人對飲,互不相礙。現在這棵大樹的樹皮四周又生新樹,根深葉茂,碩果盈枝。那處因遭雷擊被火薰燎的痕跡,至盡依然尚存。

建築

北泉寺的古建築主要是前後排列,南北貫通,以山門、二佛殿為中心軸,東西偏殿和左右廂房相對稱,構成一座正方形的古建築羣。寺前重山迭嶺,垂柳依依,一條蜿蜒起伏的魚腸小道,延伸到煙雨茫茫的天際。山門是一座古樸典雅的朱漆門樓,飛檐排角,雕樑畫棟。八字敞開的兩扇大門,銀釘鑲嵌,石獅對峙。豎立在山門兩邊的四根玉柱,精雕細刻,刀功嫻熟,滾龍舞風,飛雲浮霧。書有“北泉寺”三個大字的橫匾,裏底鎦金,熠熠生輝,高懸在山門檐下,顯得格外端莊肅穆。進了山門,便是一座翠竹搖曳,繁花掩映,花木葱蘢,清幽別緻的小花園。園內幽靜清雅,異香襲人,這是供遊人小憩的地方。花園的後面,就是供奉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的二佛殿。順看二佛殿兩側的月亮門往北,越過泉水涓涓的八卦池,便是北泉寺的正殿大佛殿。大佛殿造型美觀,雕工精緻,華麗典雅,端莊大方。朱漆門窗雕刻着各式圖案花紋;八根楠木硃紅玉柱,盤龍戲棟,蓮花潤放,色彩斑斕,精巧古樸。殿前的十二級滾龍台階,兩邊鑲嵌着玉石欄杆。大殿的雙層八角飛檐,層層金獅獸頭,角角緊繫銅鈴,經風擺動,丁冬聲響,環佩動聽。正門兩側,分別停放四樽紫銅香爐,常年青煙繚繞,四季幽香輕飄,真是清香似蘭菲,令人馥心肺。殿內正廳供奉着如來佛和南海觀音雕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整座大殿猶如一隻伏卧山岡的雄師,氣勢雄偉,威風凜然。

八卦池東邊的三間偏殿,到今保存完好,它就是人們敬仰的顏魯公祠,相傳北泉寺就是這位愛國老臣被囚、持節不屈、殉國遇難的地方。祠內立有顏真卿的雕像,他生前親書的“山中天”三個大字,鑲嵌在祠堂門的橫額上。一通8尺高的石碑,記述着顏真卿的生平事蹟。由於歲月的流逝,這通石碑早已不復存在了。現在人們在八卦池旁邊看到的那通石碑,是明嘉靖26年(1547年),汝寧知府潘於正和確山縣令徐大來所立。

影響

北泉寺這座千年古剎,據説在唐宋時期最為鼎盛。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北泉寺一年一度的古老廟會。廟會盛況雖然比不上開封相國寺那樣譽滿京都,名揚海外;也不像登封中嶽廟那樣聲震九州,四海牽動,但在豫南地區的深山老廟中,能把四方百里之人招來雲集,也稱得上聲勢浩大,蔚為壯觀了。

8、棠溪源風景區

棠溪源更景區位於河南省之馬店市西平縣境內,總面積3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以上。分為棠溪湖、棠溪峽、蜘蛛山、跑馬嶺4個遊覽區,集綺麗秀美的自然鳳光與厚重深沉的炎黃文化於一體,是祖之源、劍之源、水之源。

戰國冶鐵爐――坐落在棠溪湖岸邊,被當代權威冶金專家譽為“天下第一爐”,距今已2400多年。“天下劍韓為眾”歷史上的九大名劍均產在這裏。鳴蟬谷――棠溪峽“十里春蟬盈耳”。三月蟬鳴,實為一種罕見、奇特的自然現象。天然城堡――伏牛奇石天設地造,東西綿延十餘公里,極具太行之磅礴大氣,令人歎為觀止。始祖峯――柏皇始祖的化身,仰卧在蜘蛛山的北峯,東西長達500餘米,僅頭部就60米,高聳的鼻頭,挺起的胸膛,畢真畢切,連縷縷長髯、高挑的濃眉都清晰可辨。

走進棠溪源這片淨土,走天梯,鑽古洞;搖擼棠溪水,緩步冶爐城;蝴蝶泉邊看蝶舞,水簾洞前玩清溪,仰觀蒼鷹翱翔,俯察蝦蟹戲嬉;賞飛瀑流泉、品空谷幽蘭;山花滿眼,古木參天;漫山霜葉悦目,竹林小溪養性,跑馬嶺上擊天鼓,試劍石前抒幽情……

棠溪源風景區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西平全境,省道高蘭公路、縣道西酒公路直達景區,經過近年來的強力開發,棠溪源風景區旅遊設施日臻完善,恭迎八方遊客。

7、正陽古佛文化園

在正陽縣的正陽公園東側有一個古佛文化園,別看它剛建不久,可是它的名氣卻早已飄洋過海,寶島台灣多家媒體前來對它進行專題報道,可以説正陽古佛文化園已經在寶島台灣名聲大起。在內地,正陽古佛文化園也正成為眾多人們嚮往的地方,因為這裏有一尊明代古佛,它是大陸與台灣交流友好見證,這裏也是駐馬店首個對台交流基地。

6、銅山風景名勝區

銅山風景名勝區分銅山、銅山湖、雲霧峯三個部分,總面積74平方公里,海拔681米,整個景區融匯聚集了山巒、湖水、島、潭瀑、洞穴、寺廟、革命遺址、神話傳説、歷史故事等風景名勝資源的精粹,集“雄、險、奇、秀”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和,以“一山、一水、一寺、一聖地”構成了完整的風景名勝體系。

銅山,原名大復山,漢代名將鄧通在此鑄錢而得名。它以“險似華山,秀似黃山”被冠以“小武當”之稱,“南朝金頂(湖北武當),北謁銅峯”的美談流傳至今。

自東漢以業,佛道兩家的釋子道徒,在銅山修身養性,弘揚拂法,形成了豐富的宗教歷史文化內涵。“一天橋”、“二古廟”、“三宮觀”、“四道天門”、“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觀”、“九大奇石”、“十座名峯”等景點,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山上,雲霧繚繞,危崖聳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周圍羣山之上怪石嶙峋,酷似猴、熊、蛇、鷹等八十種動物,鬼斧神工奇妙無究。山泉、飛瀑、紅葉、怪石、河湖、寺廟、相互交映,可謂人間的仙境,歷史上留傳的農曆六月十五日的傳統廟會來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達數十萬人之多,物資交易大會盛況空前。

銅山腳下便是南宮寺,踏入山門,穿過竹林小道便來到千年佛教、道教聖地――滴水崖,寺院南側有一滴水石洞,常年滴水不斷,泉水甘甜清例,沁人心脾。西側有一神仙洞,傳説是祖師爺修仙之地。寺院佛道合一,常年香客不斷,從滴水崖拾階而上經“好漢坡”、“迴心崖”、“焦閣老碑”、“百丈崖”、“一線天”、“銅山雲梯”、“得道石”、“天橋”過四道天門可到達頂峯,立在銅峯之頂鳥瞰羣山,滿目葱籠,花枝爛漫,山巒起伏似巨龍飛舞,河流交錯如飄帶縈迴,景區100多個著名景點盡收眼底,千里雲海,河湖一線,水天一色,氣象萬千,使人心曠神怡,有迴歸大自然的感覺。登山完畢,便可泛舟銅山湖,碧波盪漾,島綠景秀,岸上松濤陣陣,鳥語花香,賓館服務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水怪”的傳説,更為銅山湖增添了一分美麗和神祕。銅山風景名勝區,以秀麗的山水為主體,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能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是求知、求新、求奇、求險、求佛、探勝的旅遊勝地,是中原大地一顆璀燦的明珠。

銅山以獨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着歷代遊客。相傳,王莽趕劉秀曾在銅山激戰;南北朝時期,以《水經注》聞名於世的酈道元曾數次登臨銅山詳考·水之源;唐代的尉遲敬德登山遊覽,立碑紀念;唐未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登山後詠詩激勵鬥志;明朝正德年間,官至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焦芳曾“相從賢士大夫數輩而來”登山遊歷,並親自撰寫《重修銅山清涼禪寺碑記》清代順治皇帝削髮為僧到銅山清涼寺隱居。清代歷任知縣登峯觀景,並留下很多讚美銅峯的詩篇。

整個景區由“十大名峯”、“五大石崖”、“八大景觀”構成,其中“銅峯積翠”、“熊石朝天”、“石婆峯”、“天橋石”、“滴水崖”、“四天門”、“一線天”、“雲梯”等綺麗雄奇的景觀令人叫絕。周圍羣山之上,形若猴、獅、虎、羊、龜、鷹、蛙等多種動物的怪石,其鬼節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叫絕。

該景區已於1994年5月13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風景區,它是以山水為依託,以豐富的宗教人文和革命文化為內涵的風景勝地。

5、金頂山風景區

金頂山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郊西,距市區約20公里。

金頂山一山跨兩脈:伏牛山與桐柏山在此交匯,她兼有伏牛山的雄奇和桐柏山的靈秀。

金頂山地處亞熱帶與北温帶氣候的過渡點上,她植被蓊鬱、林相豐富是天然的植物園和野生動物的樂園。

金頂山的時令特徵與農曆24節氣對應得切拍合轍。時節的變幻使金頂山景象萬千、精彩紛呈。

金頂山雄立於天中大地,素有天中仙境之美譽。

景區面積約71平方公里,境內山峯6座。景區古樹參天,谷深峯險。主景點有紫霧縹緲的大、小金頂,碧波盪漾的金沙湖、金溪湖、金龍湖,怪石嶙峋的奇石谷,絕壁飛流的雲空瀑,蜿蜒雄奇的神龍寨。始建於唐代至今仍香煙繚繞,幽深清靜的佛教勝地竹林寺、雲空寺;造化天工,栩栩如生的石鯨、石虎、石龜;寓意温馨、親情纏綿的望情石、望夫嶺、合歡樹;形制新奇,堪稱華夏一絕的金扇佛經石刻……

漫步金頂山,會令您真切地體會到迴歸自然、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全新感覺。

金頂山景區是您面光旅遊、休閒度假的風景勝地,是科研考察、採風創作、健身娛樂的理想去處。

景點交通

河南·駐馬店金頂山風景區

景區交通:金頂山位於駐馬店市區約20公里。從市區到景區有公交車往返。可從駐馬店火車站旁的富強路中段社會

客車站,坐到金頂山景區的班車到達景區。還可從確山縣汽車站坐直接發往金頂山的旅遊專線班車直達景區。

自駕-車路線:

1、從京珠高速駐馬店市南下路口下路,經西三環轉商桐公路直達景區。

2、從“阜陽―南陽”高速公路在竹溝下路口下路,向北沿商桐公路到達景區。

4、南海禪寺

南海禪寺位於汝南縣城東南部,佔地面積300畝,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由世界著名高僧明乘法師自籌資金於1992年開始修復,主要以寺院建築和浮雕為載體,展現佛教文化內涵。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已具有世界建築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的雛形。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平面呈邊長80米的正方形,超過故宮太和殿與山東曲阜孔府大成殿的規模,號稱“亞洲第一殿”。天王、觀音、文殊、普賢四大配殿,三重飛檐、高大雄偉,可與全國現有佛教聖地同類建築相媲美。

南海禪寺建造在汝河灘地之上,平面佈局整體呈“士”字型,周邊為高3米,長5300餘米的圍牆,為磚混結構。

寺院門前為三殿門,殿內兩旁供奉兩尊金剛為“哼哈”二將,寺內南部是以大雄寶殿居中心的殿堂建築區。

大雄寶殿建築面積5274.30平方米,高36米,為三層重檐殿堂,室內供有一尊高17米,重72噸銅雕鎏金坐像,殿前為1200平方米的廣場。大雄寶殿前為天王殿,建築面積333.16平方米,高15米,殿內有四大金剛、八大怪彩泥塑像。

後為觀音殿,建築面積2170.8平方米,殿內僅供奉一尊高14米,由香樟木雕刻千手千眼前後雙面觀音鎏金坐像。左右為文殊、普賢殿,二殿建築面積均為1520平方米,高21米,殿內均供奉一尊高9米、重12噸的通體鎏金文殊、普賢銅雕坐像。

大雄寶殿左右側前方為鐘樓和鼓樓,建築面積626平方米,高36米,為二層重檐樓閣式建築。寺院北部為十二牌坊、山門附屬建築。十二牌坊高7.6米,寬8米,座落在長500米的甬道上。山門位於十二牌坊北面,是南海禪寺的北大門,高32米,寬50米,為牌樓式建築。

世紀和平鐘樓位於寺院東北側,建築面積772.84平方米,高34.6米,為三層翼角樓閣式建築,室內吊有高7米,直徑6米,重21噸的世紀和平鍾。鐘樓北側為白聖舍利園,上客堂是一個矩型圍樓羣,三層共20多間,內有放生池,池內養有金魚,置假山和一座九曲石橋。

白聖舍利園佔地10多畝,園正中建有白聖舍利塔,高15.5米,為經幢式建築。園區內有清石鋪成的小路,小路兩旁均種植有花草、樹木等。寺院西部建有開山堂,為二層樓閣式建築,門前有一個用金柏組成的“佛”園。

小南海是明嘉靖年間興建,幾度修繕,解放前被拆毀,1992年以來,明乘法師投資2億元對小南海進行修繕,建成南海禪寺。南海禪寺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寺院。

3、·岈山

·岈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遂平縣境內,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可遊面積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國“AAAA”級旅遊區、河南省十大熱點景區和18個重點風景區之一。·岈山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中原盆景”、“華夏圖騰林”、“地質公園”、“西遊記全書”和“東方第一社”之美譽。

·岈山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南臨駐馬店市,距武漢300公里,北靠漯河市,距鄭州180公里。107國道、京廣鐵路、京珠高速縱貫遂平縣境,距景區25公里。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和現代化的交通條件,縮短了景區與大都市之間的距離,交通方便快捷。

《西遊記》外景地·岈山天磨湖生態旅遊景區四季風光如畫。陽春,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盛夏,綠樹成蔭,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隆冬,銀裝素裹,潔白如玉。山上眾峯崢嶸,奇石突兀,洞壘幽邃,古樹參天,層巒疊翠,雄奇壯觀,兼具華山之險、泰山之崴、黃山之奇、峨嵋之秀、雁蕩之幽;山下流水潺潺、湖光倒影,既有南方青山之靈秀,又有北方峻嶺之雄渾。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遊此山後親書“別是洞天”。明代禮部尚書、詩人許贊曾在此寫下了“·岈山秀尋仙蹤,隱隱雲闕十萬峯”的著名詩句。當代大書法家李鋒的《登·岈山》為:漫道黃山天下奇,·岈峭麗世間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絕獻靈峯看欲迷。

·岈山風景區歷史悠久,人文旅遊資源璀燦奪目,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代吳楚在此爭雄,吳王死後,葬於天磨蜂下,雖歷經滄桑,“吳王墓”仍在;隋朝明將竇建德兵敗·岈山,戰死後葬在鳳鳴谷中;唐代王仙芝部將尚讓曾屯兵於此,後與黃巢合力守山,現有“黃巢洞”;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的舅父高迎祥進駐·岈山,現有“點將台”及“高官亭”;清代乾隆皇帝曾三上·岈山,現存“乾隆探險洞”和供乾隆安寢的“順天宮”為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劉少奇、楊靖宇、范文瀾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發展革命根據地,留下了光輝的戰鬥足跡。景區人文史蹟星羅棋佈,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遊歷·岈山廣了墨寶真跡――“別是洞天”。清乾隆私訪,三上崎岈山,有乾隆溝、乾隆洞為證。包公廟、玉皇大帝廟、關岳廟、五龍宮、八卦亭等景觀,無不顯示着豐厚的文化底藴,給人們平添了一層對·岈山的憧憬與嚮往。1958年,這裏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岈山衞星人民公社,一代偉人毛譯東曾親臨遂平視察,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岈山風景區文化底藴豐厚,與西遊文化、石猴文化密切相聯,淵源流長。著名高僧玄奘早期在·岈山一帶頌經修行,他的大弟子道全、三弟子道一就是·岈山人。淮安才子吳承恩為避禍遠行,途經·岈山,從·岈山石猴、唾唐僧、碎八戎、白龍馬、定海神針、老君花園、黑風洞、高老莊、流沙河等天造地設、惟妙椎肖的奇石景觀中汲取靈感,撞開了醖釀己久的藝術閘門,創作了千古鉅著《西遊記》。隨着中央電視台代《西遊記》續集在此的拍攝和在全國的播放,使·岈山風景區飲譽全國,名冠天下。

素有“中原盆景”之美譽的·岈山,精雕細刻,玲瓏剔透。蜜蠟山頂峯細泉緩流,似蜜塗壁;南山萬石排空,景觀密佈;北山濃縮歷史,文化厚重;六峯山千姿百態,野趣橫生。景區內山青水秀、山水相依,秀蜜湖,天磨湖,琵琶湖、百花湖點綴其間,宛如一幅神奇的山水畫卷。原河南省委書記、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遊覽後,讚譽喳岈山為“天然盆景、中華一絕”。

素有“華夏圖騰林”之美譽的·岈山,山勢嵯峨,怪石林立,是童話的世界、“動物”的王國。青蛙石、劍魚石、神象石、丞相帽石、母子石、情侶石等,栩栩如生,巧奪天工。石猴、石馬、石牛等十二生肖石更是活靈活現,鬼斧神工,展現了人類最古老的文明――“華夏圖騰”。

素有“地質公園”之美譽的·岈山,系伏牛山東緣餘脈,處在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的結合部,中國大地第一台階與第二台階的過渡帶,極具地學意義,絕對年齡在1.23億年左右,對劃分燕山中,晚期造山運動,具有劃時代的科學意義,(作為典型的花崗巖地貌,是巖體經過浸入構造節理的運動,地殼上升裸露地表後的風化剝蝕等內外地質動力綜合作用下,在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發展形成的)是珍貴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兼具“華山之險、泰山之雄、黃山之奇、峨眉之秀、雁蕩之幽”,是國內唯一、世界罕見的花崗巖地貌景觀地質遺蹟,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價值。2001年,加拿大地質專家邁克.安環倫院士遊覽後,評價·岈山是世界級的旅遊資源,高品位的地質公園。2003年,在國家地質公園的評審驗收中,我們從黃龍、雁蕩山、三峽等強手如林的競爭中脱穎而出,以總分第10名的絕對優勢,一次性通過驗收,榮膺國家級地質公園稱號。

素有“西遊記全書”之美譽的·岈山,又名“石猴仙山”,和西遊文化。石猴文化源遠流長。唐玄奘多次到崦岈山講經,兩大弟子道全、道一系遂平籍·岈山人;明代淮安才子吳承恩避難·岈山,看到千奇百怪的象形石,從憨態逼真的醉八戒,惟妙惟肖的睡唐僧、白龍馬,活靈活現的七十二石猴和孫悟空的化身石猴王等奇石中獲得啟迪,撞開了醖釀已久的藝術閘門,創作了驚世之作――《西遊記》。1998年,中央電視台《西遊記》劇組總導演楊潔攜師徒四人到·岈山考察選景,稱讚這裏是傳經的聖地,創作的寶地,《西遊記》的發源地,是一部《西遊記全書》,選定·岈山作為主要外景地,完成了《西遊記》(續集)的拍攝工作。

素有“東方第一社”之美譽的·岈山公社,1958年4月20日,誕生了曾經影響一個歷史時期進程的全國第―個人民公社――·岈山衞星人民公社。為了再現公社時期的管理、生產和生活場景,我們按照尊重歷史的原則,建成了國家近代歷史博物館。他,作為歷史的見證,正在向世人展示那一段曾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而又讓人扼腕歎息、沉吟不已的滄桑歷史!

2、老樂山

老樂山位於確山縣城西北10公里處,由高低不同的九座山峯組成,山北崖有老虎洞(因微風吹拂松林,洞內便聽到松濤轟鳴,猶如虎嘯而得名)。向前是陡峭的十八盤,山頂有清澈泉水一池,甘甜宜口,旱而不枯,因形狀似蛙,故名“-泉”。山上還有宏偉的真武廟、宣壇廟、拜台宮、玄都宮,為道家福地。每年春季在此舉行廟會,善男信女朝拜者數以萬計。

老樂山風景區總面積68平方公里。境內羣峯逶迤、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96%以上,1992年被命名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老樂山風景區於2013年4月被批准命名為“河南省旅遊度假區”,2014年被批准命名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1、竹溝革命紀念館

竹溝革命紀念館位於河南省確山縣西30公里的竹溝鎮延安街,始建於1956年,由-題寫館名。是全國建立較早的革命紀念館之一。館內有革命舊址31處,文物、文獻、圖片等近千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被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佈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主要景點

竹溝革命紀念館的紅色旅遊景點主要有: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新四軍四支隊八團隊各機關和辦公室,辦公室,彭雪楓辦公室等舊址和竹溝軍政教導大隊、豫鄂邊軍事會議舊址及陳列廳等。

陳列展示

1997年之前,館內陳列有竹溝革命歷史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早期革命活動,建立竹溝的第一個黨支部;竹溝革命紀念館 竹溝革命紀念館

紅軍主力長征後,組建豫鄂邊省委,創建紅軍游擊隊,開闢以竹溝為中心的桐柏山區根據地,成為南方八省十四處遊擊根據地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竹溝逐漸成為河南人民抗日戰爭的指揮中心;1938年0中央中原局在竹溝設立,等從延安來到竹溝,領導豫、鄂、皖、蘇地區黨的工作,竹溝成為我黨在中原地區的重要陣地和戰略支撐點。

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竹溝革命紀念館新建展廳一座,建築面積780平方米,為青磚小瓦仿古代建築。基本陳列為“竹溝革命鬥爭史陳列”,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早期革命活動”;第二部分是“開闢豫南桐柏山區根據地”;第三部分是“河南抗戰的領導中心”;第四部分為“中原抗戰的戰略支撐點”;第五部分是“竹溝慘案”;第六部分為“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

全部陳列展出實物、圖片、繪畫、文字內容等共計400餘件,繪製場景4處,大型雕塑作品四件;館藏文物近800件,藏品類別主要是近現代文物,特別是反映0中央中原局在竹溝時期遺留下來的革命文物,如:-同志曾戴用過的棉皮帽和新四軍第五師確山縣民兵總隊部關防木印等。

歷史背景編輯抗日戰爭初期,竹溝是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彭雪楓、張勁夫、張愛萍、張震、-朱理治、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裏工作和戰鬥過。

在竹溝創刊的著名報刊《拂曉報》、《小消息報》,宣傳了中央、毛澤東的抗日路線、方針和政策,對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揮了積極作用。-的著名著作《論演員的修養》就是輾轉中原,抵達竹溝後修訂的。中原局、河南省委還在竹溝舉辦教導隊和黨訓班等,培育黨政軍幹部 1400 餘人。竹溝又是新四軍二師一部、四師、五師的發祥地和三師、七師部分骨幹力量的出發地 。

當年,-同志看到這裏如火如荼、生機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勢 ,高興地説:“延安有黨的領導,竹溝也有黨的領導;延安有窯洞,竹溝也有窯洞;延安有抗大,竹溝有黨訓班;延安有延河,竹溝有溱河。這裏簡直成了小延 安!”從此,竹溝以“小延安”的美名傳揚全國。

旅遊參觀

地址:河南省確山縣西30公里的竹溝鎮延安街

開放時間:(春夏)8:00-18:00,(秋冬)8:00―17:30

門票:免費

周邊景點:楊靖宇將軍故居、·岈山風景區、銅山風景區、薄山湖風景區等。

Tags:駐馬店 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