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排行榜

吳川10位最著名的人物

欄目: 排行榜 / 發佈於: / 人氣:2.04W

10、劉華秋

吳川10位最著名的人物

劉華秋(LiuHuaqiu1939.1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1989.10~1998.4)。廣東吳川人。1965年6月外交學院畢業後入外交部。歷任駐加納使館二祕、中央外事小組辦公室處長、駐澳大利亞使館參贊和公使(1984.12~1986.7)、外交部美大司司長(1986.7~1988.5)、部長助理(1988.6~1989.10)等職。任副外長期間,主管美洲和大洋洲地區事務,分管國際組織、條約、法律、禮賓、涉台事務。曾多次陪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或參加重大國際會議。曾訪問美國20多次,就中美關係進行磋商。

9、李漢魂 (1894~1987)

李漢魂(1895~1987),字伯豪,號南華,吳川縣嶺頭村人。曾任民國時期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生於小康之家,童年受業於本鄉私塾,及長,曾肄業於廣東高等學堂法科專業,後進入廣東陸軍國小、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保定軍校學習軍事。民國8年(1919年),李漢魂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畢業後被分配到山西閻錫山部任見習官,未幾,因病回鄉,在吳川中學執教,旋即投身粵軍第2師,先後任排、連、營長。民國14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推動下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駐粵各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李漢魂當時在李濟深的第4軍第12師任參謀處長,跟隨張發奎東征陳炯明、南征鄧本殷。

8、鄭壽山 (1895~1964)

鄭壽山(1895~1964)鄭壽山,廣東吳川人。從曾祖父鄭萬楷起,一家四代從事木偶戲,他的父親鄭魁元更被譽為“木偶戲狀元”,在東南亞頗負盛名。鄭壽山從小受到薰陶,四五歲就學着擺弄木偶。他剛滿7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清光緒三十年(1904),鄭壽山隨兄長鄭富春到香港、新加坡一帶演出謀生。在新加坡時,年僅15、16歲的鄭壽山就已能獨當一面,曾經以連續數月每晚上演不同的劇目而轟動新加坡。他的絕技是演《偷盜》(又名《三上吊》),用一根繩子將木偶套着多個不同動作的活結,只要掌握好這根繩子的技巧,便可以表演各種不同的舞蹈動作,如“觀音坐蓮”、“金雞獨立”。

7、張炎 (1902~1945)

張炎(1902~1945),又名巨炎,字光中,吳川縣樟山村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張炎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國初年隨父歸國,童年在故里就學發矇,因家貧僅讀三年私塾便輟學,到廣州灣(今湛江市)與人打工度日。民國8年(1919年),張炎經其堂兄張世德引薦參加粵軍,開始戎馬生涯,深受孫中山-影響,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鬥爭。由於勤奮好學,作戰勇敢,很快從士兵逐步晉升至營長。民國20年張炎任第19路軍第122旅旅長兼第61師副師長,在代理師長職務期間,時值蔣介石對中共中央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他為援救被紅軍包圍的19路軍總部和蔣鼎文師,曾率部對紅軍作戰。

6、陳上川 [清] (1626~1715)

陳上川(1626~1715)陳上川,字勝才,號義略,廣東吳川人。明崇禎十四年(1641)考取生員,錄入高州府學。次年,父母染疫雙亡,隨舅父轉讀肇慶府學。明朝亡後,清順治三年(1646)十一月,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慶即帝位,改元永曆,陳於是年加入永曆政權的抗清陣營。康熙二年(1663)被駐守台灣的鄭氏政權任為高廉雷總兵。翌年,陳率部駕船奔襲欽州,打敗尾隨追擊的清兵,進駐欽州灣,並不時巡航南海,出入于越南東京、廣南和高棉等港口,保護鄭氏政權的海上商旅。

5、龐雄 [清]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1891~1911)

龐雄,(1891-1911),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廣東吳川人。字蘇漢。早年在同鄉招卓華家打工,後由族人龐玉輝介紹,投入廣東新軍,隸炮兵,祕密從事革命活動。1909年(宣統元年)冬,與倪映典等策劃廣州新軍起義。1910年春起義失敗,赴香港,又東渡日本,歷經南洋各島,與黨人聯絡聲氣,準備再舉。1911年初由日本歸國,參與籌備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主管往來文件。4月27日起義發動後,隨攻督署,搜兩廣總督張鳴歧不得,又復衝出,轉戰達旦,且戰且走。目睹黨人死傷過半,誓不獨生。29日被俘,直認革命不諱,遂遇害。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4、竇振彪 [清] (1785~1850)

竇振彪(1785~1850年),字升堂,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於廣東吳川縣硇洲島。任金門水師總兵和福建水師提督前後20年。竇振彪13歲時父母相繼去世,寄食姑母家。自小熟悉水性,精通武功。嘉慶十九年(1814年)由行伍選拔補廣東水師千總和水師提標中營守備。此後,歷任提標中軍參將、水師副將。道光九年(1829年)署瓊州鎮水師總兵。道光十年九月升任福建水師金門鎮總兵。道光十二年,台灣嘉義縣張丙、陳辦等人起事,他奉命於十一月帶兵2000多名渡台,會同福建陸路提督馬濟勝,一同圍剿。翌年初平定。因獲道光皇帝頒旨賞戴花翎。

3、歐光宸 [清] (·~1653)

歐光宸(·~1653),茂名縣博鋪(今吳川縣博鋪鎮)人。明末清初吳川縣反清義軍“盟主”。他出身書香世家,明天啟七年(1627年)考中舉人,明崇禎七年(1634年),往京都吏部詮敍,授知縣(候任)。光宸不急於為官,而在家鄉茂山書院(今博鋪中學舊址)招聚生徒講學,對於貧苦學生免收學費,自己還捐款給書院作為辦學基金。從此,受業生徒日漸增多,文風昌盛。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定都北京後,揮師南下,清順治四年(1647年),先後佔領高、雷、廉、瓊各州縣。清軍所到之處,恣意壓迫搜刮。清廷委派的地方官吏巧立名目,強徵苛捐雜税,百姓苦不堪言。

2、林召棠 [清] (1786~1873)

林召棠(1786~1873),字愛封,又字蓉舟,號芾南,吳川縣霞街村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狀元,也是粵西地區歷史上唯一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召棠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其父雨屏曾任東安縣教諭。召棠年十一隨父到館學習,攻讀《莊子》及《王漁洋集》,酷愛四六文,喜學詩詞。年十八,應童試,取得生員資格,學使姚文田贊之為“海濱秀才”。嘉慶十七年(1812年),學使程國仁(河南商城人)選充癸酉科拔貢生,命入官署肄業。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應順天鄉試中舉,志猶未已。

1、陳蘭彬 [清] (1816~1895)

陳蘭彬(1816~1895),字荔秋,吳川縣黃坡村人。我國駐美國第一任公使。蘭彬幼年聰穎好學,青年以優行貢京師,名噪公卿。咸豐元年(1851年),順天鄉試中舉。咸豐三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纂修。後改任刑部候補主事。咸豐十年,蘭彬因母病告假還鄉。在鄉期間,曾主講於高州高文書院,並倡議捐資重建該院,以弘揚文教。同治二年(1863年),夥同提督昆壽鎮壓了活動於岑溪、信宜一帶的陳金缸農民起義軍,博得清廷加四品銜,賞戴花翎。陳蘭彬母喪服滿回京補原官時,為曾國藩所薦,受命清理積案。

Tags:吳川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