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排行榜

南充十個最美景點

欄目: 排行榜 / 發佈於: / 人氣:1.59W

10、蓮花博覽園

南充十個最美景點

蓮花博覽園位於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片――南部縣四龍鄉、建興鎮、三官鎮境內,距南部城區10公里,國道212線繞園而行,園內旅遊幹線、產業環線和遊步道連網貫通,暢達便捷,2010年4月以來,圍繞“一年出拐點、兩年出亮點、三年出景點”目標,在省委農工委“掛包幫”定點幫扶下,蓮博園完成投資2億多元,實現了新村建設加快推進、蓮藕產業規模發展、基礎設施全面改善和公共服務同步跟進。尤其是以黑龍觀村、龕院寺村、董家庵村、九灣子村為核心的萬畝荷塘,獨美於30平方公里的碧水青山之間,構成了“九夏芙蓉”、“清漣園”、“醉蓮園”、“菡萏園”、“月牙灣”、“蓮花仙子”和“官字大院”、“婚紗攝影基地”、“蓮花文化主題公園”等特色景觀;20多個品種的蓮藕,集觀賞、美食、抒懷於一園,如一幅生態田園新畫卷盡展新村之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每年6月至10月,讓我們相約蓮花博覽園,共享萬畝荷塘蓮花綻放和攝影採風、情侶盪舟、並肩採蓮、田埂垂釣、農家品蓮等體驗旅遊的快樂與愜意!

從2013年起,該縣蓮花博覽園通過舉辦“蓮花節”和“蓮花仙子選拔賽”等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被大世界上海基尼斯總部和四川省花卉協會授予“規模最大的蓮花博覽園”和“四川蓮花之鄉”稱號。

9、張瀾故里

1、表方廣場:

來到張瀾故里核心區的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方方正正的雕塑。從它簡單樸素的外形,不難聯想到張瀾先生的為人品行,它就是取張瀾先生的字來命名的表方石。表方石全用青石堆砌,高有6.83米,寬3米。底座設計為83釐米,寓意張瀾先生有83歲高齡。底座上波瀾狀的花紋寓意先生的"瀾"字以及波瀾壯闊的一生。表方石正面刻有毛主席對張瀾先生的高度評價,"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國共重慶談判期間,張瀾先生就表現了高度的民主精神和獨到的政治見解。毛主席不由得感歎:"表老啊,您就是一面旗幟,插在哪兒就起作用,而這個作用是別人起不到的。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為什麼毛主席會把張瀾先生比作天下最偉大的老人呢?張瀾先生可謂是三朝元老,也是最早的一批民主人士,雖然出生在清末,還考中秀才,但身上全然沒有清朝遺老風氣。他領導保路運動,推動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後來帶領民盟為國家和平民主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當時就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得張瀾者得天下。許多的革命同志都非常敬重這位老人,張瀾先生字表方,"表老"也是包括毛澤東、-、-等同志對張瀾先生的尊稱。表方石背面是張瀾先生的孫女、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的題詞,"表裏如一,方正做人",這八個鎦金大字,是張瀾先生字表方的涵義,也是他一生為人做事的真實寫照。

2、民盟中央林:

梅園總共佔地27畝,遍種包括杏梅、墨梅、殘雪、骨裏紅等珍貴的梅花20多個品種,1000多株。都是千里迢迢從浙江、福建一帶運回來的,有些梅花全國罕見,像園裏的榆葉梅,四川恐怕也僅在這裏才能見到了。這一塊雕刻上刻的"民盟中央林"也是張梅穎副主席題寫的。梅園即為民盟中央林,是由民盟中央捐建。為什麼要在民盟中央林裏遍種梅花呢?

梅花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堅貞氣節的象徵,頗受文人墨客的喜愛,陸游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張瀾先生一生也非常喜愛梅花,曾經就在《夢南溪山莊竹盛長》這首詩中表達過自己的喜愛之情,先生在詩中説自己夢見回到家中,看到房屋周圍都長滿了梅花,但願回到家中與梅為伴,共度寒冷。但是先生一生都在為民主事業到處奔走,這個願望始終沒能實現,在他140週年誕辰之際,鄉親們特意騰出這27畝地種上各色梅花,已完成他老人家的心願。梅園裏梅花的花期大部分在3月和4月,正值張先生誕辰。

民盟中央林遍種梅花也是為了傳承表老精神。毛主席當年的詠梅詞就非常貼合張瀾先生的梅花精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張瀾先生一生言行一致,生活艱苦樸素,是一位熱誠的民主主義者、愛國主義者。他一身始終保持着無私、高潔的品質。這種寶貴品質,他自己叫做"無慾"。用毛澤東主席的話,就是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品質與梅花那種象徵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一致。今天我們遊覽梅園,不僅要緬懷先生鬥雪吐豔、凌寒留香、高風亮節的形象,更要學習他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梅花品格。

這裏有一個小廣場,以後將在這裏打造一個以"詩歌長廊"為主題的環形雕塑,展現張瀾先生的代表詩作。景區在進行文化補充的過程中將會在遊覽觀光道兩側以各種雕塑的形式展現張瀾先生的一生。

3、民盟陳列館:該館緊鄰表老故居,佔地470多平米,主體建築由中國著名書畫大師範曾先生捐資修建,門庭上方還有範曾先生親筆題寫的館名。民盟陳列館共有五大展廳,布展內容以時間為主線,通過圖像、文件、影視資料、電腦觸摸屏等形式再現了中國民主同盟70多年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中國民主同盟主要由從事教育和科技的中高級知識分子組成,於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祕密成立,1944年改組更名為中國民主同盟。第一陳列室以"孕育成立"為主題,講述了從1938年到1944年民盟成立的背景、改組更名過程以及當時的政治主張。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在全國的巨大壓力下召開了國民參政會和國防參議會,會間,一些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鑑於當時國內外形勢發起成立一個介於-和0之間的中間力量,促進國共兩黨團結抗日。不久汪精衞公開投敵,蔣介石消極抗日,促成了"統一建國同志會"的成立,也就是民盟的前身。"皖南事變"之後,各黨派對蔣介石大失所望,決定在統一建國同志會的基礎上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當時在重慶著名愛國人士鮮英的私宅裏祕密成立,鮮英字特生,這也是後來被人們熟知的"特園"。

1943年張瀾發表了著名的《中國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代表了各民主人士的心聲,得到社會各界響應。1944年民盟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正式更名為"中國民主同盟",這次會議選舉了張瀾等人為民盟中央領導人,張瀾為民盟主席。中國民主政團同盟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堅持"貫徹抗日主張,實踐民主精神,加強國內團結"政治主張。這是民盟的創始人,三黨三派的領導人和無黨派社會賢達,以及當時的政治主張。

第二陳列室主要展示的是1944年到1949年抗日戰爭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民盟與合力建國的艱苦歷程。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積極準備內戰,激起全國人民強烈不滿。在民盟、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國共談判之後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張瀾先生向毛澤東提議將國共關起門來談攏的事情公之於眾,以免蔣介石以後翻臉不認賬,並願意以個人名義發表致蔣介石和毛澤東的公開信,以促進兩黨和平建國。聽到這個建議,毛澤東同志不由得感歎説:"表老真是名不虛傳的’川北聖人’,您是老成謀國呀!"。國共重慶談判之後,迫於全國壓力,蔣介石簽署了停戰協議,並組織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但是就在重慶各界慶祝政協會議成功召開之時,-特務卻有組織地製造了震驚全國的"較場口血案",著名的民盟人士李公樸、聞一多被毆打致傷,之後-反動派變本加厲地製造了"下關慘案",這一系列事件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譴責,但是-仍然不顧民盟和0的反對,非法召開了所謂的-,民盟表示不參加"國大",不承認"國大"通過的憲法。這必然遭到-反動派的打壓,1947年10月,-政府宣佈民盟為非法團體,要求嚴加取締,民盟的解散,對全國產生了消極影響,張瀾對此曾沉痛地解釋:"殺頭我是不怕的,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國統區全體盟員的身家性命。"張瀾、羅隆基被軟禁,許多民盟負責人避往香港,民盟從此轉為地下鬥爭。在民盟的大力支持下,0在解放戰爭勝利前夕,順利召開了政協會議,決定成立聯合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是毛主席同張瀾、-、-等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開國大典時的情景,張瀾先生當時就是以這樣一個形象出現在了天安門城樓上,全國人民也銘記了這位簡樸的老人。

樓上是第三陳列室,以"既往開來"為主題,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之後,民盟自身的新發展。在這個展廳我們可以通過圖片瞭解到民盟歷年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場情況以及與會領導,對每一次會議內容有一個大概瞭解。值得一提的是,角落裏還有一個木質結構的小房間,門匾上赫然寫着"民主之家"四個大字,這是馮玉祥將軍的手筆,當然這只是仿製品。原物在重慶特園,也就是第一陳列室的"鮮宅",自1941年民盟在這裏祕密成立之後,這裏便成為了眾多民主人士的聚集地,因此被親切地叫做民主之家。郭沫若先生曾賦詩一首讚譽鮮英先生和民主之家;毛主席曾三次到訪特園,感慨説自己像回到了家裏;張瀾先生為民主之家作對聯一副,至今還掛在特園的大門上。

第四陳列室主要講述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民盟以-理論為指導,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為國家發展"出主意,想辦法,做好事,做實事"。進門兩側的圖片主要反映的是民盟在兩會上積極建言獻策的情景,民盟建言獻策都力求有根有據,右邊幾組照片和正面牆壁上的照片就主要記錄了民盟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開展全國性的研討會,為國家的重要決策提供切實依據。

第五陳列室主要展示了民盟參加社會服務的光榮事蹟。民盟擁有眾多的教育和科研精英,經常到偏遠地區進行教育和科研指導,組織開展邊區扶貧和科教工作,在社會服務中也不斷湧現出先進人物,給全國人民做了表率。

多媒體展覽室首先以圖片形式展現了民盟70多年來的重大事件,其次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和軟凳,各位遊客朋友可以隨意點擊觀看民盟相關的影視作品,例如《民主之瀾》,《黃炎培》等。各位遊客朋友,請允許我用現任民盟中央主席蔣主席的題詞來詮釋對民盟陳列館的講解:"風雨同舟七十載,和衷共濟續新篇"。

4、青蓮池:

出民盟陳列館,故居前方有兩方清澈的池塘,遍種青蓮,名為青蓮池,蓮花自古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在這裏建青蓮池,是要人們學習先生清正廉明的官風和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張瀾先生這一生擔任過許多官職,無論為官大小,他都兩袖清風。有幾件事比較典型,一、張瀾先生在民國時期任四川省省長,應酬從不開支公費,離任是欠了大筆銀兩,是他母親賣掉祖業幫他還清的債。二、手握重金無錢醫病。1947年10月-宣佈民為"非法"團體,勒令自行解散,否則便行逮捕。許多民盟負責人避往香港後,-當局稱張瀾"勾結0,投靠蘇俄",下令"不任其逃出國境"。張瀾此時年近八十,重病纏身,卻把祕密參加民盟的西南實力派雲、劉文輝捐來的大批經費全部轉移,以致無錢就醫。上海虹橋療養院仰慕張瀾之名收他免費入院。而-男女特務則化裝為醫護人員輪班去監視。三、開國大典着舊衫。張瀾擺脱蔣介石的糾纏後赴北平,毛澤東穿着帶補的衣服親臨住所請他出任國家副主席,張瀾以年老推辭,毛澤東卻説:"你有德嘛,無論如何也要請你出來。"新中國首任的六位副主席中有三位是黨外人士,民盟主席張瀾便是其中之一。開國大典上,張瀾仍穿平時那身舊布長衫。剛在王府井做了一身新呢衣穿上的毛澤東笑道:"表老,你太儉樸了。"隨後,他吩咐人也給張瀾送去一身呢制中山裝和大衣。張瀾卻始終放在箱子裏,去世後家人還給了國家。張瀾先生的清廉在他創作的大量詩歌中也有體現,有一首特別引人注目,是他為當時射洪縣洋溪鎮一衣着華麗、打扮入時的女教師所作:"裁錦鏽羅麗絕倫,紛紛裝束鬥時新。可憐化道貧家女,尚有經冬無褲人。"張瀾先生一生不僅自己為官清廉,同時還隨時不忘教育下屬同仁不安於富貴,力戒奢華。

5、張瀾故居:

位於西充縣蓮池鄉觀音堂村的張瀾故居是一座始建於清代的複式三合院建築,佔地4000餘平方米。坐西向東,青山環繞,翠竹擁抱,如圈椅將故居緊緊包裹。其中,正房後面的山峯最高,這樣的地勢,讓張瀾故居顯得氣勢不凡。故居正面水田一波碧池的粧點,也讓張瀾故居平添了一分靈秀。

這座典型的川北民居,單檐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鬥木結構樑架,由正院、北院、南院及牲畜圈四部分組成。

正院由堂屋及南、北廂房組成。為了防止受潮,堂屋建在了高出地面1.75米的石質台基上,面闊五間,明間用作客廳,左右次間、梢間為居室。

堂屋階沿前方有一座拜台,正面石壁上刻有浮雕的麋鹿、卷草、花卉和盆景圖案。

南廂房面闊七間,北廂房面闊三間。院內地面採用石板及石條鋪砌而成。院內正中佇立着張瀾先生銅像,像高2.1米;花崗石基座,座高0.9米,寬1.3米。南院由南面的建築和正院的南廂房組成。南面建築面闊五間。

北院由正院東面、北面、西面的五棟建築和正院的北廂房共同組成。正院、南院、北院的相互交接、呼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富有典型川北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羣。

6、竹林書院:

它是在張家原有兩畝原生態竹子的基礎上打造而成。據説,張瀾父親曾在此設講壇教書育人,後來講壇被拆了,留下了這一片鬱鬱葱葱的竹林。這裏有一個卷軸形的雕塑,上面刻有張瀾先生的自傳,該自傳寫於1942年,也就是出任民盟主席的前一年,所以之後任民盟主席、國家副主席的事情都不在內。該自傳行文簡潔,用語謙虛,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先生謙虛樸實的品格。

8、禹跡山景區

禹跡山位於南部縣碑院鎮,距縣城20餘公里。地處嘉陵江中游,屬大巴山餘脈,海拔655米。禹跡山因大禹治水留下足跡而名,大禹勝蹟至今猶存。禹跡山作為川東北地區重要的千年名勝之地自古有“閬南仙地”、“嘉陵第一名山”之美譽,也是歷代先民朝山進香的佛教勝地。禹跡山居嘉陵江東岸,羣山環合,雄偉蜿蜒,有“九龍捧聖”之勢。東有魚池山、金雞嶺之秀,西有飛來石之奇,濤濤松林,風光綺麗,佛光照影,雲海蔚蔚。南部十四景之一的“禹跡晴嵐”更添異彩。禹跡石、七星石、合和二仙、金龜朝聖等奇石景觀遍佈山林,尤其是山頂大面積的陸相沉積地貌堪為一大地質奇觀。禹跡山大佛高18米,刻鑿於唐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大的石刻圓雕立佛,與樂山坐佛、大足卧佛並稱為“巴蜀三大佛”,其儀態、神韻之美在四川大佛造像中堪稱上乘。“五門合圍”的禹跡山寨和古堡祕道構築起四川境內至今保存規模最大和最完整的古代軍事防禦工事體系,形成“山是一座堡,堡是一座山”的奇特景觀。2008年,禹跡山成功創建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成為集名勝旅遊、宗教文化、觀光休閒為一體的川東北宗教文化旅遊勝地。

7、南充凌雲山

凌雲山海拔562.6米,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懸壺之獨特地貌,山勢連綿,林木參天,具有“雄、奇、險、幽”四大特色,山頂凌雲古剎始建於漢末,現存真武宮為清道光年間重建,有遇仙嶺、降魔台、老君洞、老龍洞、望夫崖、捨身崖、將軍墳等自然奇觀,享有“果郡靈山”之美譽。

6、南充西山

西山為南充著名風景名勝之地,不但有謝自然飛天這美麗傳説,且南充人歷有“三月三遊西山”之盛舉。南充古八景就有三景於此。“金泉夜月”傳為袁天綱化金釵為水而成;“果山秋色”曾以黃果滿山、刺槐林金秋送爽而著稱;“棲樂靈池”雖置山顓,但不管如何幹旱,此池清水滿盈不涸,時人以池水濁清而判氣象。西山集中了漢代以來的大量文物古蹟,展現了南充市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程度。唐代女詩人薛濤、宋代大詩人陸游等都曾流寓南充,賦詩盛讚西山美景。

景區構成

南充西山風景區規劃由六個景區和一條西河風景線組成。

一核:指“三國文化之源”的三國文化主景的核心載體。

兩帶:指以“萬卷樓、開漢樓、棲樂寺”形成的文化景觀帶;玉屏山-插旗山-火風山-棲樂山-青龍山-馬鞍山-元寶山“形成的自然景觀帶。

三片:指風景區的南、北、中的三個片區;南部為西山片區,中部為西河片區,北部為青龍山片區。

六區:指構成風景區的六個景區,分別是:

萬卷樓景區:(面積0.87平方公里)是三國文化探源遊的主景區;

開漢樓景區:(面積0.7平方公里)是南充精神“忠、義、信”的體驗傳承景區;

棲樂山景區:(面積2.27平方公里)是南充烈士陵園、順瀘起義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棲樂寺及洋人灣天主教本篤院為主的宗教文化景區;

乳泉山景區:(面積4.1平方公里)是弘揚母愛文化的主要景區;

西河景區:(面積2.44平方公里)以西河水景觀,沿岸生態景觀為主要景點,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和休閒度假的景區;

青龍山景區:(面積8.42平方公里),以蓮池俺禪院等宗教文化和青龍山自然地形地貌景觀為主要景點,是自然觀光,養生遊憩的景區。

西山前山規劃結構佈局分為:“一帶,五軸,六片”。

一帶:沿西河兩岸形成生態景觀和開放空間帶;

五軸:沿環峯路-玉桂路-玉屏路-河坊街形成地區發展軸,串聯7個功能區,加強西山前山整體聯繫,沿絲綢路、棲樂埡隧道、西河南路、陳壽路形成4條城市發展軸,承接順慶城區的發展優勢。

六片:結合自然環境景觀和城市功能佈局,將西山前山分為:浪漫洋人灣、棲樂禪切、綢都小鎮、西河新坊、安漢故城、安漢美食坊6個功能片區,其中前4者均是以居住功能為主,輔以商業服務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等功能片區,後2者是以公共服務為主導的片區。開發建設後西山前山片區將是南充市實現精明增長的重要戰略點,山地城市建設示範區,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的重要區域,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5、閬中錦屏山

閬中錦屏山系國家AAAA級風景區,古稱閬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譽。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四川 閬中市錦屏山

省閬中市城南,因“花木錯雜似錦,兩峯連列如屏”,故人們通常都叫錦屏山。吳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圖》,即以錦屏山為軸心,杜甫詩句“閬中 張憲祠

盛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即指此。現在的錦屏山園林共佔地80多萬平方米,錦屏山東側為黃花山,有配襯古城風水的奎星樓,始建於明末清初,名魁星閣。

錦屏山風光秀麗,歷代都在山上建造樓閣亭榭,有杜陵祠、閬峯亭等。明嘉靖初,保寧知府張思聰更建錦屏書院,內有尊道閣貯藏經史,另建三賢祠祭祀理學家朱熹、張?、黃裳。後楊瞻增修望江樓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學錦重建三賢祠,改祀杜甫、司馬光、陸游,並在錦屏山麓建張烈文侯祠,在閬南橋附近立“張烈文侯故里”碑,紀念抗金名將閬中人張憲。清代先後建呂祖殿、八仙洞、飛仙樓、太白樓、邱祖殿、觀音殿、三賢祠、武侯祠、靜應祠、瞰碧亭、惠泉亭、“天下第一江山”碑(此碑已毀於文革)等。現在的景點主要有:張憲祠、九曲長廊、呂祖殿、八仙洞、飛仙樓、杜工部祠堂、放翁祠、碑林、兒童樂園、動物園、賽錦屏、觀星樓、荷花池、錦屏山造像及石刻、懷飛亭等。物換星移,多所替廢。特別是1981年7月久雨,錦屏山大滑坡,樓亭垮塌殆盡。

現在的錦屏山園林,為1984年重建,共佔地1200多畝,修建樓台亭閣一萬餘平方米。遊錦屏山如從海棠溪拾級而上,先見“嘉陵第一江山”巨碑屹立於“閬風之苑”門左,右折為黃瓦朱檻長廊,綴以觀瀾亭。左下是張憲祠,為一黃色琉璃瓦的四合院,坐西向東,一樓一底。院內塑張憲武像,正堂掛有著名畫家趙藴玉繪製的張憲畫像,兩側豎立原“昭忠祠”石碑,兩壁掛張憲生平功跡畫圖和詩文對聯。堂下兩廂為武將館,陳列閬中歷代武將畫像,並有文字介紹其生平業績。右上為瞰碧亭,再上為碑林,重要碑刻有張飛《立馬銘》、吳道子《行道觀音》、張善?《上山虎》、《下山虎》、馬德昭《魁星點鬥》、《重修臨江樓碑記》、《黎學錦重修錦屏山記及錦屏全圖》等,不但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有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研究價值。經碑林右去,則為杜少陵祠堂、放翁祠、純陽洞、飛仙閣,最高處為八仙洞。杜少陵祠為兩重樓院,上重正堂有漢白玉“詩聖”像,面北而立,握筆凝神,似正構思新章,為全國一級珍品。純陽洞又稱呂祖殿,殿內塑呂洞賓像,洞門西側掛有長聯,相傳為呂洞賓與張三丰聯句。殿前為飛仙樓,雙層吊腳於峭巖之上。殿頂為層樓疊翼,爬壁而上,上臨雲天。八仙洞,因呂洞賓遊此而名,洞內塑道家八仙,即鍾離漢、曹國舅、韓湘子、李鐵枴、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彩和等。站在八仙洞前俯瞰,嘉陵江繞流如帶,古城樓台掩映,閬中全景盡收眼底。在八仙洞下,有一行草書詩碑,名“純陽瓜皮詩”,傳説呂洞賓到錦屏山訪道友嚴君平不遇,便用瓜汁作墨,瓜皮當筆,題詩於壁。不料字跡不滅,成為奇蹟,故刻碑特作紀念。

從八仙洞沿石階而下,向左繞翠竹古徑,沿山出圓門,有彩虹亭。折而循環山樹蔭花徑,過荷花池,便至聳立於前的觀星樓。樓前有西漢閬中人天文學家落下閎青銅像和他所創制的渾儀。觀星樓為三層六角樓,高24米,頂樓另塑落下閎、任文公父子像,中層塑三國蜀漢周羣等祖孫三代像,底層塑晚年定居閬中的袁天罡、李淳風像。他們均為漢、唐時的著名天文學家,有文字介紹其生平事蹟。由此下橄欖林,過懷飛亭,有巴蜀第一廊,至景杜亭,下有翠雲亭掩映在松林間。抬頭可見遠山似煙,近看則花木擁徑,真有人間仙境之感。

錦屏山東側為黃花山,山上有配襯古城風水的奎星樓,始建於明末清初,名魁星閣。嘉慶十三年(1808)拆遷城中建中天樓。光緒十四年(1888),在其遺址上重建。1988年再建高36米、四層琉璃瓦高樓,並配置四合院落,雄偉壯麗。登臨環望,雲山四合,腳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如在畫圖中。

錦屏山風景區,除錦屏山、奎星樓外,還包括環列於錦屏的東山園林、滕王閣等閬苑名勝。

4、升鍾湖風景區

升鍾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南部縣西北部,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05度44分,北緯31度31分。該區包括南部縣的升鍾、升水、皂角、保城、雙峯、鐵邊、神壩、大坪、桐坪、店埡、太霞、西河、丘埡、光中等十四個鎮鄉,轄區內總幅員面積為517平方公里。

升鍾水庫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養殖等綜合效益。總庫容為13.39億立方米,庫水面達八萬餘畝,水庫工程涉及並控灌南充、廣安、廣元三地市的南部、西充、閬中、蓬安、高坪、順慶、嘉陵、武勝、劍閣等十個縣(市區)縱橫5500平方公里的208萬畝耕地,佔灌區總耕地296.8萬畝的70%。該工程是將西河流域攔腰截斷而形成的高峽平湖。該區主要以西南第一湖――升鍾水庫為特色,大壩建築宏偉狀觀,寬闊的水面猶如大海般的蓬勃生機,區內森林茂密,處處綠樹成蔭,遮天蔽日;庫內水面寬闊,島嶼獨特;名人軼事,名勝景點比比皆是;奇山怪石鱗次櫛比;環境幽靜,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無噪聲、無污染。論其轄區的地形、地貌、地勢、動植物種類、森林面積、水域、交通等方面,在川北地區是曲指可數,獨一無二。一九九六年二月南充市人民政府將升鍾風景名勝區批准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升鍾風景名勝區所在的地形屬深丘形,最高海拔(龍尾山)826m,最低海拔490m,相對海拔336m該區緊靠國道212線。升鍾水庫發源於四川江油縣境內五子山南麓,他彙集百川,向南流經劍閣、閬中,在南部縣王家場以東匯入嘉陵江,全長303公里。西河流域西北高、東南低,河水好象一們嫻靜的少女,邁着輕盈的步子,緩緩地向東南方向走來。西河中上游彎彎曲曲,沿途山淺丘深,樹林茂密,集鎮稀少、環境幽雅,沒有水污染源,河水常年碧綠清澈,即使夏季山洪爆發,仍然清而可飲,堪稱巴蜀一絕。升鍾水庫大壩巍峨雄偉,攔腰橫斷西河,有如長虹飲澗,又似巨蟒卧波,大壩為粘土心牆石渣壩結構堅固,形式優美。最大壩高為79米,最大壩底寬528.15米,壩頂寬9.8米,壩頂長420米。夜幕時分,華燈初上,大壩上路燈光彩奪目與湖中點點漁火交相輝映,連着山上山下農家點點的燈光,確有山城重慶夜景的壯觀。大壩右側對面山上,建有古色古香:飛檐翹角的觀景亭,站在觀景亭上舉目四望,深藍的天空下,水色澄碧、一平如鏡。遠處的山,近處的樹,倒映其間,山色湖光,景色秀麗,好似一幅青綠山水畫。讓人真正體味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名的韻味來。倘有遊興、泛舟湖面,微風吹佛、清香四溢,對奕吟歌、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也可以駕一葉小舟,在偌大的碧綠大氈子上漫遊,與魚兒相戲,與水鳥相伴,則另有一番情趣。野鴨追逐、百鳥翱翔、風帆往來、漣漪層層、白鶴涼翅、羣魚嬉戲,又是一番壯觀。湖邊山上山下,綠樹成蔭,紅磚綠,白牆農舍,掩映於羣山環抱之中,錯落有致,相映成趣。大壩周圍有氣勢磅礴的溢洪大道、放空隧洞和左右乾渠進水口及電站等。放水時,那氣勢有如萬馬奔騰,又似羣機起飛,衝起一個個偌大的白色蘑菇雲,水霧瀰漫繚繞,時聚時散,似仙山奇景、美不勝收。大壩右側的公園、雪松塔柏參天、花木繁茂、清香宜人,是人們談心、小憩的好地方。

3、嘉陵第一桑梓

走進蓬安,就走進了嘉陵江流域最經典的詩畫田園,“巴蜀第一名人”司馬相如就誕生在嘉陵第一桑梓這座美麗的千年古城裏。嘉陵第一桑梓是國家4A級旅遊區,彙集了嘉陵江流域最經典的詩畫田園、巴蜀文化獨具影響力的發源地、千古浪漫愛情聖地、天地人合一理念的展示台、嘉陵江農耕文明等五大品牌資源,被專家學者譽為“最浪漫的休閒家園”。整個旅遊區以蜿蜒美麗的嘉陵江為軸線,沿江兩岸規劃了20餘平方公里,分為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區。三段即:嘉陵江大橋至相如客運中心港的核心段,相如客運中心港至馬回電站生態奇觀段,馬回電站至中壩村的新農村田園風光段。四功能片即:嘉陵江碼頭古鎮觀光休閒片、浪漫家園漫灘生態觀光休閒片、水上觀光遊樂片、新農村參觀遊覽片。十三區包含以司馬相如故宅為縣治的相如故城、為紀念週敦頤而命名至今保存完好的周子古鎮、龍角山、鳳凰山、慕藺山、嘉陵江村(相如裏、文君裏)、嘉陵江畔4000多畝的原生態漫灘濕地、2座2000餘畝的江心綠洲太陽島、月亮島、中國十大魅力鄉村之一的中壩村和沿江的4座名山等十三個景區。

2、朱德故里琳琅山

這裏是-故鄉的自然山川。

大巴山南側、嘉陵江中游四川省儀隴縣,峯巒起伏,丘壑縱橫,羣?之中擁簇着一座獨特的山峯――琳琅山,因天然形成的五角狀形而傳譽九洲。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是一塊充滿着傳奇故事的旅遊熱土,2003年,圍繞琳琅山四周的-故居紀念地,開始修建-故居紀念園暨“-故里琳琅山景區”,2006年被國家評為AAAA級景區景區綠化覆蓋率達90.2ㄇ,年平均氣温16.5℃,是天然的生態觀光休閒遊覽地。

琳琅秀山水,風光毓神奇。

琳琅山雄壯巍峨,遍山蒼松翠柏,中峯突兀,五條小山樑向五個方向延伸。新中國建立後,工程技術人員測量繪圖時發現,此山等高線分佈成五角星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地質人員航測和九十年代中央電視台航拍,技術人員在飛機上鳥瞰此山,再次證實了勘測結果,此山恰是一枚碩大的五角星渾然天成,拔地而起。

1886年12月1日,-誕生在琳琅山南麓的李家灣。後來-走上了革命道路,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巧合之中,工農紅軍的帽徽是五角星,五星成了人民軍隊的標誌。抗戰時期,-在山西太行山地區和其他抗戰將士一道植樹。後來,人們發現,-在八路軍總部住地王家峪植下的楊樹,其樹枝梗節的橫斷面成規則的五角星。建國後,共和國國旗上五角星熠熠生輝。這神奇的五角山形與五角星是巧合還是有着某種聯繫?當年,-背井別鄉、投筆從戎,可曾想象五星竟與他有不解之緣。在舊中國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認識事物的水平,人們是不可能發現,-出生地所在的大山是五角形,更無法談及證實這種發現。冥冥之中,-與五星、-與中國革命、-與中國人民軍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着難以言表的某種聯繫。

有獨無偶,在-故居紀念園建設過程中,人們在琳琅山南側修建入口廣場時,發現了一塊天然奇石。該石頭自成一形,橫卧在那裏,“我自巋然不動”。石頭的底部四分之三呈弧形,酷似一把鐮刀;上邊的石頭呈T字形,酷似一把鐵錘。錘鐮交匯,不正是中國0的黨徽嗎?這塊飛來石,沒有任何人工痕跡,他怎麼天生這麼規則,又和黨徽有着聯繫呢?想來他應該是一塊預言石,預示着中國0的一代偉人將誕生在這裏。人們便親切地稱之為“錘鐮石”。真所謂是“錘鐮黨徽自地生,天造地設育偉人”。

在“琳琅山”的東側便是“關刀山”。“關刀山”的山頂有三個山峯,相傳,三個山峯在五行中分別代表着金、木、土,這座山一時被人們稱為“三星寨”。該山逶迤綿延、行走龍蛇,山上有一株古柏,形似三國時關羽用過的青龍偃月刀,傳説當年關羽轉戰此地橫刀山峯,這座山也因此被稱為“關刀山”。1976年,這株古柏溘然枯死。這一年,敬愛的-同志也我們而去。關刀山的南面,便是“-故居”。

在故居的左側與“琳琅山”相對應的,就是馬鞍山。據傳,有人親見在一個月明風清的夜晚,五匹神馬匯聚於關刀山下的琳琅村天平田一帶,跳躍不止,驚醒山民,競相觀望。人們繪聲繪色,説這是“五馬朝堂”。後來,-故居紀念館就修建在這地方。

在故居紀念館北面,有一株高大的黃桷樹,據説該樹與-同齡。這原本是一棵普通的黃桷樹,與生長在其他地方的黃桷樹沒有兩樣。但是,這種普通只保持到1986年。這一年,是-同志的百年誕辰。同年12月的一天,住在巴中下八廟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經過一週的艱難步行,來到馬鞍,輾轉找到該樹,連續數日採集此樹樹葉露水飲用。路人問其故,老人講:他已患病數年,久治不愈,無可奈何。一天夜裏,一白髮老翁託夢給他,説是-故里馬鞍鎮-紀念館背面有一黃桷樹,只要他堅持採集此樹樹葉露水飲用,病痛自然消失。老人醒後感覺十分奇怪,認為是觀音顯靈、-賜福搭救他。他懷着虔誠的心,步行至此,找到該樹,連續數日採集此樹樹葉露水飲用。不久,病痛果然消失。老人按照民間習俗,請六尺紅布掛於此樹腰間,以表謝恩供奉。這事逐漸在民間流傳,從那以後,這棵黃桷樹被四方百姓供奉為神樹,陸續有人到該樹掛紅、上香供奉,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故居與-同志故居紀念館之間,有一潭清泉,名叫大灣堰,但當地羣眾更多時候稱呼為“虎嘯潭”。相傳,小時候常到裏面玩水嬉戲,一日下午,從私塾回家,又下堰洗澡,正在田間勞作的三叔突然發現水中一虎戲水,三叔大驚,忙放下農活,尋找小-的去向,未果,便四處大呼-小名,也沒有迴應。在堰潭中,人們看到了仍在玩水的-,但老虎已不知去向,當家人問及是否看見老虎時,-滿不在乎,説自己在裏面洗澡,並沒見到老虎。從此,人們便稱之為“呼嘯潭”。

在“琳琅山”的西側,有一座狀似清朝-頭頂花翎的奇山,此山極富傳奇神韻。它雖沒有泰山之雄,不具華山之險,沒有峨眉之秀,不及青城之幽,但山形飽滿圓潤,有帝王上朝聽政的霸氣,有將帥征戰沙場的豪氣,每當大霧降臨,遠遠望去,好像官轎出行,浩浩蕩蕩,人們都稱之為“官帽山”,也有人稱之為“轎頂山”。相傳該山富貴齊全,以此為靠山,必將大富大貴。清朝末年,當時富甲一方的客家丁姓大地主,請一高明的風水先生相看,遂在該山的南面選址建房,規模宏大,名噪川北,佔其大富。後來,丁家家業更加興旺,直到解放,人們稱之為“丁氏莊園”。辛亥革命後,-升遷少將旅長,為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為他們在轎頂山北面購置了房產,供其居住,民間便有了大貴之説,朱家主貴,丁家主富。

在轎頂山的西面,-生父朱世林的墓靜靜地橫卧在這裏。當年,-在為父母購置房產的同時,也為父母建造這塊墓地。1920年10月,-生父朱世林從瀘州返鄉途中病逝於重慶,是年冬月,扶柩回籍,旋葬於此。墓地坐西向東,正對轎頂山,再遠一點是馬鞍山。從轎頂山到琳琅山、關刀山、馬鞍山,好象是繞了一圈,正好是0一線,真可謂“墓對馬鞍地勢奇”。當年-軍閥楊 森曾奉蔣介石之命,先後多次興師動眾,專程前往馬鞍挖朱家祖墳斷龍脈。儘管每次所帶風水先生不同,但每位風水先生説法大致一樣。風水先生説這是氣穴,葬在卧虎脈上,乃是火象,那火自然是越撥弄燃得越旺的,等於放虎歸山,所以他們不敢撥弄。就這樣,朱家只有這座墳保存了下來。-父親墓地前面的水塘,因1958年-時擴建,故得名“躍進水庫”。據當地一位老者回憶,1958年那陣子,全國上下大興水利,只要有上面命令,人們就得半夜三更起牀去勞動,在選址上,由於當時的條件,根本談不上什麼勘測設計,只要公社派下來的人指定哪兒,就修哪兒。當地社員在公社幹部和大隊長的指揮下,在原水塘的基礎上,用土依山勢修築攔水壩而成。九十年代初期,一台灣學者專程考察其地理風水,發現此塘有中國地圖之形。2005年3月,有關部門用飛機噴藥,治理-故居紀念園森林病蟲害,儀隴電視台記者利用難得的機遇航拍-紀念園區,當鏡頭對準此池塘時,再次證明了此水庫輪廓酷似中國地圖外形。如今“躍進水庫”已改名為“感恩池”,以豐富其文化內涵,傳承其中華美德。

1、閬中古城

閬中位於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川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戰國時為巴國國都,秦滅巴置閬中縣迄今2300多年,歷代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7年之久。

閬中素有風水寶地之美譽,三面環山,四面環水,風光鍾靈毓秀,如詩如畫。

閬中文化底藴深厚,名勝古蹟眾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民間天文研究中心,是四川狀元之鄉……全市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

閬中2004年擠身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目前全市有以古城為龍頭的重點景區4處,星級酒店6家,國內旅行社10家,民居客棧100多家。

閬中靈奧秀麗的山水風光和獨特的古城文化讓您回味無窮,豐富的旅遊資源為您提供無限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