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愛心教育讀書心得7篇 「用愛心教育營造改變」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73K

本文以"愛心教育讀書心得"為主題,主要探討讀書對於培養愛心教育意識的重要性。通過閲讀優秀的愛心教育相關書籍,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和智慧,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並通過培養愛心情操,推動社會整體素質的提升。本文將分享讀書所得,以期激發更多人對愛心教育的關注與實踐。

愛心教育讀書心得7篇 「用愛心教育營造改變」

第1篇

明燈作伴,儘管夜已深,我仍舊伏在書桌上不忍釋手地看着《愛心與教育》,一點倦意還沒有,被李鎮西老師“還債”的故事感動着。曾經為瓊瑤、岑凱倫筆下唯美的愛情而感動,為了躲避宿管老師的抽查,甘願躲在被窩裏電筒達旦,興致猶存。當了教師以後,為了充實專業教學知識,常要逼自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卻經常翻不了三頁,接倒頭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約會。為什麼此書在出版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成為一本無需炒作的暢銷書?究其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書中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喚起了千萬讀者塵封已久的情感,還因為李老師那一股從心底裏流淌出來的對學生、對工作無比摯愛的清泉也同時滋潤了每一位讀者的心田。李老師對教育事業“衣帶漸寬終不悔”;用李老師的話説,就是“凡是用心靈寫出的作品必然會贏得讀者心靈”。“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他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為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而且繁瑣而平淡的工作,讓我漸漸地迷失、麻木並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師卻能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着那一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這位真誠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誠贏得了眾多的心靈。

?黃金時代〉轉寄來的賀卡上赫然寫着: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級(1)班的全體兒女。1993年6月“父親節”那天,李老師意外地收到《黃金時代》轉來的賀卡,上面寫着:“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落款是:“您的高95級1班全體‘兒女’。”每年李鎮西的歷屆“兒女”們,都要想盡辦法為他祝賀生日。足以讓人頓生妒忌之心!“因為我領了工資,要對得起這份報酬;因為我享受過學生的笑聲與淚水,我要對得起這份真情;因為有學生是通過各種‘勾兑’才編到我班的,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因為學生把我當做他們的朋友,我要對得起我的‘哥兒們’!”“因為我承受了太多學生的愛。”“我是為了還債!”看來,李老師真是債務累累。他還的,是一份情債!沒有付出,哪會有收穫?李老師説錯了。只有愛才能贏得愛!哪裏是他還學生債,分明是學生在用自己的行動回報他的愛。

他不忘在每一個學生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注滿愛的禮物;不顧煩瑣的班主任工作,保持與學生書信的往來;為後進生擦亮前行的航燈;替優秀生指點人生的迷津;在八十年代,他幾乎每年春節都和學生一起度過,幾乎每個暑假都和學生一起遊山玩水,在學生身上他傾注了絕大多數的精力和物力。“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有我,當然我也有你,愛,自然也是雙向的,於是,愛愛相報何時了?情滋養着情,債便這樣一茬又一茬地瘋長着!他的債主,是一批幸福的人!那張鬥雞的照片,足以讓人忍俊不禁。瞧他們,一個個抱住右腳,抓緊褲腿,齜牙咧嘴在那裏你爭我鬥,哪裏分得清老師和學生?

他帶着學生讀書,讀教科書,讀中外名著,也走進生活,讀社會大學這本厚厚的書。除了成績,他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能力。不管你是聰明的、愚笨的、純樸的、頑劣的,都要發現你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的源泉,幫助你打開眼界看到自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成為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發揮集體主義教育的功能,變“人治”為“法治”,只要違反了班規,“天子與蔗民同罪”,他,成了與學生在人格、尊嚴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成了和學生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這就是李鎮西教育工作的寫照。於是,他從心底一瀉千里地噴湧出來的愛的故事,就能攫住我的心靈,賺取我的眼淚。

那麼,我呢?我也是一個教育者,所不同的只是教育對象的不同,而大致相同的,卻太多了,但是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不是因為我的孩子幼稚,不是因為我的孩子木訥,不是因為我沒有睜開雙眼捕捉,不是因為我沒有提起筆,也許是我的心靈,還沒有毫無保留地打開。

讀完《愛心與教育》,我還進一步感悟到:教師應該善於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教育良機。每個孩子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習現狀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長的樹苗,需要我們小心地呵護扶持,才能茁壯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心中只有裝滿愛學生、愛事業的情感,才能閃現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愛心與教育》讓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有愛才有教育”。

除此之外,他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老師啊,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寫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則寓言:智慧、成功和愛這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對那位母親説:“我們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選擇我們中的哪一個。”母親和家人商量後決定把愛請進家裏。母親問:“哪一位是愛?請進屋吧。”愛起身向屋裏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着進屋,母親很驚訝地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我們兩個都是跟着愛的,哪裏有愛哪裏就有智慧和成功。”

就在《愛心與教育〉的故事感動着我時,“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也鞭策着我,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然後不斷地地演繹有關“債”的故事!學生們的愛已不僅僅侷限於對同學、對老師的愛,還擴展為對周圍陌生人的愛,對祖國的愛!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説:因為有愛,才使老師與學生的心貼得那麼近!因為有愛,才使一位普通教師的形象顯得那麼高大、魁偉!因為有愛,才讓平凡的工作和生活變得那麼多姿多彩!讓我們每一位靈魂工程師都能以李鎮西為榜樣,實施愛的教育,用自己的愛心去澆灌祖國的花朵!

愛心教育讀書心得7篇 「用愛心教育營造改變」 第2張

第2篇

?愛心與教育》是著名教育家,特級教師,班主任工作者李鎮西老師和一羣孩子們的故事,李老師用很多真實事例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李老師的回答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他記住每一個學生的生日,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假期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師!

這本書記錄了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的愛。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他説,教師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成績單,不是分數,不是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李老師告訴我們,這樣的人才,不僅要讀書,還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同時,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優良的品質。”

讀《愛心與教育》,常常被李老師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打動,如每天給學生讀報、讀小説連載,編寫“班級史冊”,和學生通信,尤其是在對後進生的轉化與優秀學生的培養與提高上他獨到的一套。他的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所有這些都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表現。他的這些做法,時時處處體現了一個名師的高明,他總是以自己特別的方式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來走進學生的心靈。

從教13年來,我自認為自己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可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我對師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門學問,作為教師要用心琢磨,因為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裏會種下深刻的印象。李鎮西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應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負責;是應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應用博大的胸襟對學生施予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

今年我帶的是20xx屆高一7班,開課後不久要交校服費用,我的要求是交東西統一時間,統一交齊,不能拖沓,否則最後上交的同學負責全班上報,我在班裏和家長羣通知後,待到交錢時,有一個男生小范同學還有一個女生小丁同學,他倆沒有按時交齊,班長拿了大筆現金很為難,我想這也是一個教育機會,我讓小范同學拿着錢,待第二天他帶了錢後負責上報,小范有些不高興的拿錢走了。第二天,兩個班長委屈的跑來説錢少了40元,我讓班長叫來小范同學,進辦公室後他告訴我説他也不知道,班長埋怨小范同學收錢不數,小范説他不知道,我看他倆就要吵起來了,我問小范事情的原委,他説他昨天把錢放在教室裏,今早帶上自己的錢就一併交給班長他沒數,我一聽頭都大了,將近4000多元錢放教室裏,我覺得這兩個班長和小范同學都要好好認識這件事,我對小范同學説,上交東西這在一個人生命中有很多次,能按時上交這是一個信守諾言的行為,沒有信守諾言就要承擔責任,你和小丁同學沒有按時交,我把任務交給你,是因為你是男生,你以後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你就這樣把錢放教室裏,如果丟了呢?小范同學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睜大眼睛不説話了,我説這就是責任問題,還好,錢沒有丟,我們都很幸運,那現在差40元錢,怎麼辦?我問他們三個,就在小范要開口説話的時候,我説,這次我把這個錢補上,三人都很意外,我接着説,但是我有一個條件,他好奇的看着我,我説大學聯考後去打工掙錢還我,兩個班長和小范同學重重的幾點了頭,鬆了一口氣,後來,兩個班長對我説,他們去交錢的時候收校服錢的老師説,不能讓老師墊錢,又把錢退了回來,我告訴班長不告訴小范同學,讓他記住這件事,這件事也讓我知道了,對學生的教育在每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情上,現在小范同學做事感覺就靠譜多了。在班裏我也對全班同學説了這件事,我覺得這也能讓其他同學知道做事一定要有責任感,教導自己手裏的事情和東西一定要負有責任,最起碼貴重物物品不會隨手亂放。

第3篇

假期值班,我靜下心來認真地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這部己經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提出:“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無從談起。”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於作為一名國小教師的我來説,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後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後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有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恆心了。

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不斷反思自己:假如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我想我做不到,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張杏麗洛新國小老師愛好閲讀、旅遊,相信只要不斷努力追求,總有成功的一天。

第4篇

我知道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新教育的身體力行者首先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做一個理想的教師是我行動的目標。

朱老師在書中説“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我一直認為教書太枯燥!現豐看來,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將愛付諸於行動中;不懂將學習與生活接軌。所以一開始熱情高漲,決心在其中描繪出燦爛的未來。可日復一日糾纏在“對”與“錯”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勸説中走來,對學生終有了恨鐵不成鋼的無奈與苦惱。雖然做老師已經四年了,但是我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受學生喜歡的好老師,我在用自己的嚴厲懾服學生。如今,這種震懾只會加深和加寬我和學生之間的鴻溝,永遠使它無法復平。正如書中所説的,“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深得學生喜愛的教師,能放下教師的‘架子’,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師。”我對學生也充滿愛心,但因為我的嚴厲和“架子”使學生無法體會。怎樣與學生對話,讓自己走進學生的心田,是我現在苦苦追求的。我相信借鑑書中所説,多點時間和學生交流,一定能讓學生真正認識我,瞭解我,喜歡我。

在教壇埋首耕耘了許多年,目睹教育現狀,我也產生了很多困惑,卻無處尋覓到完美的答案。感謝開展的這次讀書活動,讓我聆聽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讓我審視自己所做一切的意義,讓我尋找到一條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朱老師説“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同時有要有激情。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朱老師的這席話撥動了我的心絃。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標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責任心的好教師,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學生。一轉眼,過去了四年。回憶自己過去的教育歷程,僅用“平庸”一詞即可概括,最大的收穫也僅是一次獲得先進的稱號,充其量算是一個説得過去的教書匠而已。“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這麼多年來對於這些,僅是教育中平庸一員的我從沒有過一絲想法。

朱老師給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師提出了一個建議:“每天寫教育日記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動的記下來,在寫筆記的時候教師能夠與自己對話,這種領悟是一個人成長的最重要的法寶。”其實早在骨幹教師培訓時就有過這樣的提議,讓我們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為自己的成長積累財富。但回想自已,深感慚愧。整天泡在學生堆中,與孩子們一起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時候激動了一下,興奮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書説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雖然在這幾年裏也記下了一些教學隨感,但因為恆心不夠,總會為自己找一些客觀的藉口而疏於動筆。為了心中的夢想,從現在起我要挑戰我的恆心,磨練我的意志。

讀罷《新教育之夢》,掩卷沉思,我心潮澎湃。它帶給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靈深處的豁然開朗。感謝朱朱老師讓我正走在理想教育的路上,感謝朱老師讓我明白做一個“書香教師”的重要性,感謝朱老師讓我正嘗試着去做一名理想的好教師。我一定會讓我的教育之夢在書的陪伴下越飛越高。

第5篇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關心、關注、關愛,可是長久的對需要愛的人施之以愛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中,以手記的形式,敍述了李鎮西老師“施愛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閲讀過程中,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老師真誠的愛的回報,每一幕都讓我為之感動,不斷的引發我思考。

在“愛心和童心”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鳴的是:“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正如書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我們每一位教師,如果你是愛學生的,就必須有一種能力——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世界,而非頤指氣使、強行命令。

“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中,給我很深印象的有這樣三個觀點:

1、講求民主: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願望火花”。我們即使在指出學生不足時,也不要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要尊重學生申辯或解釋的權力。錯誤面前人人平等,優生差生一視同仁,即便是老師錯了也要公開向學生道歉,用心靈贏得心靈,用真誠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被後進學生真心接納了,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了”。

2、講究科學:把教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們為人師者不但要引導後進孩子“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要鼓勵他們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下的我”,還要有耐心等待後進學生循序漸進的拔除自己各種缺點的“雜草”,讓他們通過自我控制逐漸減少犯錯的次數。

文中談到:沒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們眼裏的“後進學生”,幾乎都是這樣的不幸者!由於在智力水平、行為習慣、知識基礎、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異,“後進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與班集體同步,於是心靈的悲劇便發生了:自卑自賤但表面上滿不在乎,上課無法聽懂又不得不日復一日地坐在教室裏,作業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亂應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師斥罵,受盡了學生的白眼,於是處處與集體作對……多麼真實的寫照!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説過:“尊敬的教育者們,請時刻都不要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式都沒有作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人生存於這個世界上一定都會有其立足於世的天賦,不必千軍萬馬過大學聯考的獨木橋,對於後進學生可以根據他們的個性發展其愛好,引導他們學會做人之本、學會生存之道。

我記得,有一美國中學校長在學生畢業演講時對畢業生説:“得a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未來靠你們;得b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的棟樑是你們;得c的同學,祝賀你們,母校的捐款等着你們!”

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被接納、被認可、被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體驗,當我們有意識關注到孩子的需要時,我們便會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心底的聲音,於是,我們理解他們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與後進孩子溝通時,當我們養成與孩子心理置換的溝通方式時,於是,我們對他們的積極關注會多於消極關注,正強化會多於負強化,此時,你便是在為後進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

第6篇

在閲讀《愛心與教育》時,一篇篇講真話,有感情,充滿愛心的時常讓我感動。

這本書的作者是李鎮西,由四川少年出版社出版。作者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精要的教理闡述,精典的教例剖析,科學的研究,清晰的研究思路,研究的時效性令人佩服。

作者對愛的教育的昇華是這樣説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的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班裏一名學生劉某,稍有不順的就大發脾氣,希望通過發泄憤怒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我為他提供了釋放的空間,訓練他學會用動作釋放自己的情緒,訓練他在情緒激動時,能從自我的情緒中跳出來,更好的觀察自己和他人,客觀的面對和分析所面臨的問題,改變自己鑽牛角尖的。

為了幫助他學會如何愛別人,我召開了一次班會,讓全班同學在教室裏佈置各種障礙物,我蒙上眼睛,讓他扶着我穿過障礙,其他同學觀察,他扶着我胳膊的手柔和而堅定,他很輕聲的告訴我應該怎麼走,我的頭、膝蓋不時碰到他防止我撞上障礙物的手上。在一片黑暗中,他是我的眼睛,我的希望,而他卻是那麼温和、那麼細心,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暖流在我心中湧動,但我的心卻在:他知道如何關心別人,愛別人,愛是人的本能。然後,我又讓以前與他關係比較惡劣的同學蒙上眼睛,讓他扶他們穿過障礙。幾個下來,同學們都反映他十分細心,值得信賴,他也表示以後與同學相處要互相寬容、互相體諒。從此以後,他變得愛同學了,愛老師了,相信他也會用同樣的愛,愛父母,愛社會,愛國家。

當愛與國家、民族的命運連接起來的時候,這種愛變得偉大了,我們的職業也變得偉大了。師愛,並用這種無私的愛引導學生,就是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書中深入淺出地講解,精彩的教學案例,讓我更系統地瞭解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意義,更全面掌握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其中令我觸動最大的是針對後進生轉化的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試着把幾個成績差又不甘落後的學生組織起來,建立了一個學習互助小組,每天一起學習,共同探討個人所碰到的問題,分享大家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首先,提高了信心,獲得了羣體認同感。在學習小組中,同學們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獨的,受人歧視的,而是感受到了集體的温暖。由於沒有了先前那種怕被人看不起的畏縮心理,因此在小組交流會上每個成員都積極踴躍地發言,爭先恐後地表現自己,一掃以前那種焦慮、沉悶、煩躁的心態。

其次,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在學習小組中,剛開始我就要求他們做到“會的給不會的講,進步快的給進步慢的講,在某科目擅長的給不擅長的講,共同性的難題大家共同承擔”的互助性原則。比如你數學好,你就多承擔數學難題的主攻任務;他英語好,那在英語上就多當當小老師。這樣,講者為擔當起光榮的使命往往“備課”認真,講解耐心細緻,結果讓自己也更加熟練透徹地掌握了所講的內容;而聽者為了對得起“老師”的一番苦心,不在“老師”面前丟臉獻醜,總是虛心求教、專心致志。

再者,互相督促,共同進步。在學習較差的學生身上往往存在着懶散、鬆懈的毛病,成立學習小組後,誰都不願意在這個新的小羣體中落後,因而自我約束力大大加強。另外,在平時大家相互監督的環境中,小組還選出了常務小組長,由成員輪流擔當,由他負責監督小組成員中的懶散、鬆懈現象,並及時提醒和批評。

最後,活躍了學習氣氛。在小組學習中,學習形式豐富多彩,比如有演講、朗誦、、抽籤答題、小組對抗、搶答等,大大多於單人學習的形式,其氣氛熱烈,輕鬆活潑,從而消除了精神上的疲勞感。

無論是哪種,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向那些優秀的教師那樣,善於鑽研,勇於創新,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符合學生實際的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愛學、會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7篇

?愛心與教育》以手記的形式,敍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着整本書,也衝擊着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曾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李老師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師生之間多麼樸素,多麼和諧的情誼呀!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説“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為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

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

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國小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具備的“三心二意”:三心----愛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誠意。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