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環境調查報告集合7篇 環境探尋:全面調查與剖析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8W

該網站為您提供環境調查報告集合,彙總了關於環境問題的相關研究成果和調查報告。這些報告涉及的主題包括空氣質量、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旨在為讀者提供全面、科學的環境信息,促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環境調查報告集合7篇 環境探尋:全面調查與剖析

第1篇

關於《空氣也是生命之源》的調查報告近年來,隨着各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空氣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防止污染,保護空氣,維持生態平衡,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三、平時看報、新聞會對空氣方面引起重視嗎?

點評:由以上調查看來,人們對空氣污染問題沒有過多的關心和重視。

1、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佔平流層總量的十萬分

之一,雖然含量很低,卻有吸收紫外線的功能。但是由於人類破壞,臭氧層被極度破壞,科學家警告説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的多。

2、淡水資源危機。地球地面雖然2/3為水覆蓋。

但是97﹪是無法飲用的海水,只有3﹪是淡水,而其中2﹪是封存於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為工業用水,70﹪為農業用水,只有5﹪可供飲用。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我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缺水。

3、土地荒漠化。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

全球現有20多億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全球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荒漠化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

後記:人們經面臨的危機有很多,如果人類一如既往地破壞空氣,那麼人類將會滅絕,地球也將成為宇宙中的一個遙遠的歷史。

結論:現在我們大家是不是對目前的空氣有些憂慮呢?空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空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踩踏草坪;不污染水源;節約用水。保護空氣,我們責無旁貸。

環境調查報告集合7篇 環境探尋:全面調查與剖析 第2張

第2篇

調查目的:瞭解中學生環境意識的現狀,探索影響學生環境意識的相關因素和推動學生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途徑,並藉機宣傳環保知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問卷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關於是環境知識瞭解的調查;二是對環境意識的調查;三是在生活中環保知識運用的調查。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主要方法)及個別談話式、觀察法

共發出問卷750份,收回有效問卷724份。其中四年級351份,五年級373份。

(一)學生們瞭解了一定的環境知識,但水平並不高。

1.對於你知道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嗎這個問題,結果如下:

表明大部分學生都知道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這對於樹立學生環境危機感教育方面是比較成功的。

2.學生們對一些基本國策的瞭解是比較多的。在問到“是否瞭解‘保護耕地,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時,有429/724的學生都瞭解這一點,還有267/724的學生對這項基本國策瞭解一點;只有23/724的學生不知道這項基本國策。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一點,但在談話中瞭解到很多學生不瞭解現實生活中仍有很多地耕地被隨意侵佔,而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

3.對於“歷年來我國長江總要發生洪水災害,這和長江上游人們盲目砍伐森林是否有直接關係”這個問題,有690/724的學生直接知道或者間接聽説過。這表明洪災過後各類宣傳,各種有針對性教育是有效的。

4.有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很多大中城市淡水資源缺乏:

但在實際生活中,據觀察仍有很多學生浪費水。這表明在教育上還應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5.學生們對環境方面的一些專有名詞瞭解不多。在列舉的十八個環境知識名詞中,學生們對計劃生育、噪聲污染、温室效應這幾個詞瞭解較多,超過80%的學生都瞭解名詞的意思及名詞的背景意義。而對綠色消費、可持續戰略發展、厄爾尼諾現象瞭解較少,有50%左右的學生都不瞭解。用公式(n=na×5+nb×4)對名詞的瞭解程度計分時發現:對這些名詞瞭解較多的學生約25%,大部分學生了解不高。還有18%的學生的知識是比較缺乏。故此在以後環保教育中對環境知識的教育應繼續加強,因為環境知識瞭解越多,環保意識就會越強,對環保事業的參與程度就越高,環保行為越積極。

(二)在生活中環境意識強烈,但對大環境關心不夠。

2.學生們的環保知識主要來源於學校課程,報刊雜誌,電視廣播:

在700多位學生中有500多位認為他們的環保知識來自於學校課堂,成為他們第一位的來源途徑。這有利地説明了學校的環境教育對提高青少年的環境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應充分利用。同時也表明了我校老師的環保滲透教育、環保專題講座、環保宣傳活動等起了重要的作用。

3.學生們談論環境狀況並不常見,對環境大體趨勢認識不明確:

只有59/724的學生常和家人,朋友談論環境狀況。不過也有446/724的學生有時候和家人、朋友談論環境的狀況。從總體看來大家對環境問題看得不是很重要,沒有認識到環境問題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接下來第4題“你知道我國環境總體仍繼續惡化嗎?”只有160/724的學生認為我國環境問題非常嚴重,這充分反應大家對我國環境的變化重視不夠,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不高。

從上可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都做得比較好,體現了學校領導,各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了環保教育,學生們能遵守日常行為規範,有較高的環保意識。但從問卷中,以及私下談話中我們也可以瞭解到學生在環保行為的自覺性不夠,有待加強。

問及“是否喜歡收集廢舊物品做自己喜愛的玩具,或自己需要的用具”時。有458/724的學生表示曾經試過或喜歡這樣做。在問及“有沒有嘗試過用不着破布做抹布等到家庭日常用具”時,有558/724的學生表示做過,也有104/724的學生表示雖然沒做過但想過。這些都表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無意識或有意識地學會利用廢物,變廢為寶。

3.關心校園、家鄉環境,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如:

①某些地區空氣污濁,垃圾遍地,綠化不夠,且被人破壞嚴重。如拆遷房屋的舊屋基地;遞鋪下街有衞生死角等。

三、四年級、五年級學生的環境知識、環境意識和環保行為三方面的比較。

1.五年級學生的環境知識水平明顯比四年級高,就環境知識的十八個名詞來分析。

從分數段計算來講,處於高分數段(75--90分)的學生,五年級的百分比明顯高於四年級級的學生,處於最低分數段的也明顯少於四年級級的學生。從各個名詞的理解程度來講,選理解的五年級學生比例也明顯高於四年級級的學生。這説明在進李中的一年裏,學生們經過環境滲透教育課、環境專題講座、環境知識宣傳等各項活動,對環境知識的理解確實加深了。

2.五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意識比四年級學生強。

從上可知五年級整體上比四年級的學生環保意識強。但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在有些選項中,如:節約用水、不亂丟垃圾、不隨意踐踏草地、不在公共場所高聲喧譁等方面做比四年級學生差些,雖然這符合青少年心理髮展的某些特性,但不能縱容他們,應該更嚴格地要求他們。

針對對四年級、五年級大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以及對一部分學生的日常行為觀察,日常談話和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1.對全校的學生分年級制定系列、系統的環境教育計劃,使環境教育制度化、規範化。

2.加強環境教育的社區活動,如向市民宣傳環保知識、派發環保宣傳資料等。

3.不同學科教學都與環境教育有一定的關聯,推行環境教育“科科有責”,不同學科之間應加強合作,共同推行學校環境教育。

4.加強日常行為中的環境意識。在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浪費紙張、不要常倒剩飯菜、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踐踏草地等日常行為規範方面加強監管。

第3篇

隨着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已經從九十年代時城市蔓延到了現時農村,垃圾亂倒,塑料袋滿地飛,曾經的清清小河日趨發黑,可以説現在地球上真正純淨的地方所剩無多。現在的鄉村已經失去了當年的純淨,而被污染取代。就此問題,我對家鄉的環保狀況做了簡單的調查,現對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地居民對環境污染的瞭解和環保的重視程度

當地大部分人對環境污染是有深入瞭解的,知道這樣做或那樣做是對環境有害的,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比如説植被問題吧,當地居民知道植被在環境保護中起那麼大的作用後,不僅少去砍伐樹木,而且還主動去栽種樹木以保護環境,近年來,在的道路兩旁能夠看到更多的綠色,這得益於當地居民栽種的速豐桉。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時刻注意對環境的保護,比如説對塑料袋的處理,他們都不會隨地亂扔,而是集中起來,到了一定程度再集中處理。由此可見,當地大部分人還是具有環保意識,熱愛環保,主動去保護環境的。

但是,還是有少部分人對環保問題視而不見,不僅不去保護環境,反而去傷害環境,比如説,近年來當地農民引起了養豬熱,這是一個很好的經濟發展機遇,可以帶領農民發家致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給國家,給農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是隨着養豬事業的發展擴大,豬糞卻成了環境的殺手,雖然基本上每個養豬户都建有沼氣池,可以處理豬糞,但是畢竟空間有限,沼氣池容不下又不能放在豬圈,只能放在外面的空地,如此一來,不僅污染了空氣,引起空氣質量下降,而且下雨的時候豬糞隨雨水流進小河,引起水污染,影響人民的生活。還有沼氣池裏面的糞水滿了,有些養豬户直接排進小溪裏,不僅將溪水弄得又髒又醜,而且將無色的水變成了黑色,讓人望而卻步,居民洗衣服洗菜只能在家裏用自來水洗了,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在調查當中我發現,自從在家裏洗衣服洗菜以後,家裏的一個月的生活用水比以前用多了一倍。

還有,死亡的豬仔處理也是個問題所在,特別是在豬仔生病高發期,死亡的豬仔增多,處理起來麻煩,很多養豬户都是直接把死亡的豬仔扔進小河裏,以為它們可以隨溪水流走,不會污染環境,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即使能流走還是會污染環境,況且很多還是不能流走的,堵塞在河道里,腐爛,發臭,進而引起環境污染,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還有就是對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現在村裏有了固定的垃圾處理區域,居民都主動把垃圾倒在那裏,在這一點做得很好,但是,垃圾是倒在了那裏,處理卻沒有及時,風一吹,垃圾到處飛,最後還是相當於亂扔垃圾。

記得一句話,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現在可以説是,世上沒有永遠的環保,只有永恆的利益。我認為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的問題,合理處理豬糞要錢,正確處理死豬仔也要錢,在農村,掙那麼一點錢已經不容易了,誰還會願意出錢處理那些東西,還有就是環保意識還不夠深入,環保意識是有了那麼一點點,但是隻是意識到小區域的環保而忽視了大區域,死豬仔的處理就是一個例子。懶惰思想也是個原因,拿死豬仔處理來説吧,其實可以多花費那麼一點點力氣挖個坑將死豬仔埋了,這樣不僅可以給土地增肥,還減少了污染,可是為什麼就不捨得出哪一點力氣呢,這就是懶惰,還有垃圾處理也是一樣,倒過去了就順便給處理了不就結了嗎,何必要等。在調查採訪當中,他們表示對於死豬仔和垃圾等的處理我何必多出那麼一點力氣去處理呢,我又沒得好處!

在調查中,少量人對環境的破壞與惡化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居住環境很重要,環境的惡化會引起一系列問題,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主動保護環境,發展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以犧牲環境求發展,一切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發展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在環境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注意環保。大部分人認為只要自己居住的周圍還是看起來乾淨就行了,要求不高。這説明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還是不夠的,農民環保意識急需提高。農村環保問題應該引起更大的重視!

通過該調查發現,我家鄉的人民對環境保護還是沒有引起足夠多的重視,環保問題突出,這主要是是由於環保意識欠缺和價值觀偏向所導致。我希望當地政府部門能夠以實際行動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同時對存在的污染採取行動進行處理,將原來清水還原回來,給當地人民一個好的生活生產環境。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對亂扔禽畜屍體的人進行通報批評甚至處罰。當地村民應當從生活中小事做起,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生產;不要為己之利益而損害環境,更不要因為懶而損害環境,這些都是不值得的,最終的後果都是自己承擔的,為自己着想,為後代着想,從現在開始,投身環保中去吧!

此次調查因為以口頭採訪為主,沒有足夠多的詳細的數據説明情況,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

本次生態調查地點,我選取了我的家鄉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雞足山鎮關李村委會李子廠村的幾條河流作為我的調查對象,由於我的家鄉所在地是一個小山村,沒有城市化,也污染有工廠,所以我選取得調查對象所能受到的染主要是來自居民的生活垃圾。

在本次調查之前,根據經驗,我猜想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生活所生產的垃圾得不合理排放,導致一部分生活垃圾排入河流中游,導致河流中有污染。於是我分別到幾條河流的上、中、下游進行了調查分析,為了説明的方便,我將調查的對象分作甲,乙、丙河,在幾條河上游調查時,甲、乙、丙三條河的河水都很清澈,其中生長的各種水草也正常,經對村民進行詢問調查得知,三條河上游的河水都可以作為飲用水。由此得知,三條河上游河水仍處於不污染狀態;到中游時,三條河的河水雖然沒有出現渾濁現象,但都有很多生活垃圾存在河流底部,這裏要説明的一點事甲、乙兩條河在接近中游居民區時匯成了一條河,這幾條河的中游有了一定的污染,針對這一情況,我對村民進行了採訪得知,村民們為了方便,大多數時候都將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中,這表明村民的環保意識不是很高,到中游進行調查時,我還發現了另一個情況,在河流中游有大片的`田地,村民們在施肥後便進行灌溉,由於河流的分流及地理情況的原因,導致田中的水有一部分會回的河中,所以河流中斷出現了一定的水體富營養化,出現了水草瘋長等情況。與此同時,我還發現許多牲畜仍以河流中游的水作為飲用水,經對村民們調查得知,本地的牲畜一直以河水作為飲用水,但卻沒出現大批牲畜死亡或獲病現象,牲畜的生長狀態處於正常情況,這一情況表明中游河水雖然有污染,但情況並不嚴重;三條河在下游匯為一條河,在下游調查時,發現河中河水清澈,河中並無生活垃圾,在下游的村民仍以河水作為飲用水,對下游村民調查得知,村民們以下游河水作為飲用水已經有很多年,村民們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我嘗試着喝了一下下游的河水,發現下游的河水並無異味,飲用後也沒有出現腹瀉等異常情況,這表明河流中游的污染屬於輕度污染,並沒有超出河流的自我調節能力範圍。針對以上的調查情況,我們徵求了村民和村委會的意見,結合具體情況,我們制定了一個整改方案。

首先,針對主要的污染源,對村民進行環保知識宣傳,使村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動員村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綜合處理,不盲目倒入河中;其次,對河流中游的生活垃圾進行打撈;再次,改變村民們先施肥後灌溉的習慣,轉變為先灌溉後施肥的,這樣既降低了污染,有提高了肥效,減少化肥的使用;最後,對河流的水質進行定期檢測評估。

當代大學生應該為建設美麗新中國奉獻自己的力量,?、積極學習和宣傳環保知識,提高自身環保能力,幫助他人提高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在生活中時刻關注環保,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利於環保的習慣;?、積極參加社會環保活動,為建設美麗新中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4篇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村莊。村內有一條由兩條支流交匯而成的小河,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隨着時間的流逝,河裏的環境也由曾經的清澈見底到現在的污濁不堪、從以前寬闊的河面到眼下狹窄的河道,這一切,都嚴重影響到我們這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農民。作為村子裏的一員,為了讓小河恢復我夢中的模樣,因此特地在暑假期間對小河的污染情況進行了一些調查,希望能夠緩解小河目前的環境狀況,為家鄉盡一份力。

1、水質渾濁,河水ph值呈酸性。根據我的觀察和走訪調查,發現現在小河的河水是渾濁的土黃色,偶見河底的石頭也是鋪着厚厚一層泥土;以前村民們都是在河裏洗衣服的,現在大部分人都表示河水很髒,不願意再到河裏去洗了。通過取樣,我用ph試紙檢測了河水,發現河水呈酸性,原因是村子裏種柑橘的很多,過多的農藥通過地表滲透到河裏去,造成河水污染。

2、河內垃圾四散。根據觀察所得,河面上、水底下,都存在不少垃圾。生活垃圾還有很多農藥罐子之類的居多。調查所得,是因為農村缺乏垃圾處理設施,大部分都是堆積在河邊,河水一衝,就會導致垃圾四散,造成污染。

3、河面變窄,河牀加深。我觀察了一下現在小河的情況,發現小河兩岸長滿了蘆葦,河面變窄,導致河水切割河牀,河牀加深。村民表示,夏天雨水多,容易發大水,每次發大水都會從上游衝下很多泥沙和垃圾,然後在淺灘堆積,久而久之,就會變成陸地;村民們貪圖水源方便,都會選擇在這個地方種菜,導致河面變窄,加深了河牀。

1、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垃圾污染水源。根據抽樣調查了一些村民,他們中大部分都會選擇把垃圾扔到河裏,讓河水沖走,小部分焚燒。我認為,他們缺乏環保意識,不清楚垃圾對我們環境的污染危害很大,原因是他們文化水平低下,還有就是政府的宣傳力度不足。

2、盲目種果,農藥污染水源。調查顯示,我村90%的家庭都種有柑橘,他們表示,從柑橘開花到結果,每隔一個月左右就要噴一次農藥,用量頗大。因為家鄉的地理環境適合柑橘的生長,也被譽為貢柑之鄉,所以柑橘的價錢也相對比較高,人們紛紛捨棄種田而改種柑橘,導致現在金秋的田野不再是黃橙橙的稻穀,而是一片片的果樹,農藥的用量也就加大了。而農藥殘留在果樹表面,經雨水沖刷,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3、濫意採伐,水土流失嚴重。根據調查,村民有70%還是燒木柴,還有部分村民砍雜木去賣。因為農民的收入來源比較少,生活水

平提高慢,村民採伐樹木謀生,導致山體披露。被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衝到河裏,造成河水渾濁,泥沙堆積,成為淺灘,河面變窄,河水變深。

5、提高環保意識,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愛護自然,保護環境;

如果我們每個村民都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相信我們能夠再見那條記憶中永恆美麗安詳的小河的。我希望通過本次調查,能夠幫助我們村子的小河,讓村民們都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覺悟。況且,還我村一條美麗的小河,是我村所有村民的責任,讓我們攜手共進,為了保護小河,為了保護環境,行動起來!

第5篇

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污染也開始向農村蔓延,並已經成為環保工作的一項現實而嚴峻的課題。我國明確提出,到20xx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村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這些都為我們構建生態新農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們只有切實解決好危害農民羣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才能使農村真正走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發展道路。

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不可不解決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針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形勢。目前人類已經部分認識到了自身與環境的脣寒齒亡的關係(人類與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當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或者任意排放廢棄物等有害物質的時候,便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並且人類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決辦法。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有關的環境污染情況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吧。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盡,其實就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於地球的水循環。隨着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污染;為抽取河水,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循環、自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80年代後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為每年3000億立方米,佔可利用總量的1/3。但隨着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幾何級數增長。另外,淡水資源的分佈與人口的分佈並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僅佔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1.2%;而埃及 1976年人均取水量為1180立方米,已接近該國人均可利用總量1470立方米的極限。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過度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在我國的蘇州、無錫、上海、北京等地,由於長期過量開採地下水,造成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損壞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的並且,就要注意到水資源的保護。因為一旦水資源受到污染,將嚴重的制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還是在於要發動全球人民,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並且大力研製循環用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污水淨化技術等,並對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質嚴重的企業、生活區進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懲罰,以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

在幹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着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並且,並且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幹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佔78.09%;氧氣,佔20.94%;氬,佔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 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複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温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温上升。所謂的”温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温升高,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温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温升高的氣體稱為“温室氣體”。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温室氣體,約佔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温室效應,其中有的温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污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並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採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1987年,許多國家的代表彙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協定書》。這個協定書是對付世界環境公害的一個開創性的國際協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烴和其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消費量,保護地球的“外衣”,也保護人類自己。經過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後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xx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除了時間上的優惠以外,這一協定書還包含了兩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條款:一個是建立一項臨時多邊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採取代替氟氯烴的技術;另一個是技術轉讓條款,要求籤字國把最好的技術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轉讓出去。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並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範,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為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總量至少要減少60%,到 20xx年則完全淘汰這些有害物質。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為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為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於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提倡資源的社會再循環,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以利社會發展。

垃圾正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於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危害,惟有全體人民集體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資源再利用,不隨便拋棄固體物質。政府應出台一系列關於固體廢物處理的條例,以規範大眾的資源利用行為,減少廢物排放。公民應該從小事做起,為人類自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垃圾困擾的環境裏。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衝能力,並儘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續治理,才能奏效。總之,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也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好象自己已經成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長期掠奪資源而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然而,這種掠奪式生產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亮起了紅燈。我們必須承認面臨的嚴重危機,但也應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保證現在的經濟發展,又保證後代享受資源的權利,讓我們世代都生活在沒有污染的天空下吧。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第6篇

隨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民的關注。環境問題也隨着惡化。美好的環境有助於我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我們身體健康也有着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才選了調查環境這個問題來研究,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夠對環境狀況有一些幫助,也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要保護環境。

當今境污染時人類面臨的一大嚴重問題。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體廢棄物超過30億噸,廢水6000—7000億噸,排放廢氣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億噸。因環境污染造成上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成千上萬的疾病和死亡。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相當嚴重。每年廢水排放量360億噸,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嚴重污染。據調查523條河流中有436條受到污染;在47個有地下水的城市中受到不同層次污染的有43個;在2億城市居民中僅有1/2能獲得安全的飲水,而農村中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飲水。我國每年排入大氣的粉塵約20xx萬噸,二氧化碳1500萬噸,氮氧化物400多萬噸,大氣中有害物質含量遠遠高於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標準。此外我國每年固體廢棄物排放量高達7億噸,佔用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

速增加的汽車所排放出的煙塵與其所帶來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對意見,62%的公眾認為“農業燒荒”會引起大氣污染。當時當環境保護與公眾的切身利益相沖突的時候,公眾的分歧就顯示的比較明顯了。如塑料會產生白色污染的.問題,人們在認識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眾認為:塑料袋對環境造成污染,應該回收,但在使用上卻只有4.2%的人選擇“堅決不用”,應為這樣污染的是環境,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據觀察和調查,我們發現:公眾對於環境保護個人的參與行為還比較積極,但對於制止他人的環境污染問題上,表現出的積極卻並不多。

説起污染,我國的環境污染主要來自工業性污染,即企業。因此我們認為企業方面的調查時十分必要的,他不僅對於環保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決定環境和經濟發展能不能齊頭並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一份面向211個企業發放的20xx份,回收率高達86.7%的問卷中我們也許能對此有一個比較初步的瞭解。在樣本中,囊括了輕紡、冶金、橡膠石化、能源、建材、機電及其它汗液分別佔25.1%、7.1%、12.3%、4.7%、9.0%、26.5%和15.2%。按區域劃分,商業、住宅區佔22.2%。工業區佔56.6%,農業區佔14.4%。重點體現在老廠較多,污染大户多;城區企業多,國營企業多。

此外據瞭解自20xx年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1.7%,比20xx年提高了6.5個百分點;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86.3%,提高了25.0個百分點;工業粉塵排放達標率為88.1%,提高了37.9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62.1%,提高了10.0個百分點;“三廢”綜合利用也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達到1351.3億元,提高近3倍。企業的環保狀況還體現在各企業環保人員的狀況,據我們調查表明211個企業中,有121個企業擁有專職環保人員131人,平均每個企業一人。

1979年9月,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批准和頒佈了建國以來第一部綜合性的環境保護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把我國的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方針、任務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標誌着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逐步走上法制軌道,也標誌着我國的環境法制體系開始建立。之後,國家陸續頒佈了許多重要的環境保護法規,各省、

第7篇

1.美化小區,美化心情。可以淨化空氣,使居民每天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自然就愉快心情

2.同時也可以讓人們更願意鍛鍊,願意行走其間,也讓它們成為孩子游玩的天地。

3.關係到居民生活的舒適性,不僅為人觀賞,還應為人所用。

我們四人一起繞着山水華庭裏外逛了一趟,果真“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找到了許多證據在手。瞧!草地上小區電纜旁有電池,可想,如果我們不把電池撿起來,豈不會污染草地?還有益達口香糖紙、梨、廢紙和垃圾箱倒了等。太有一條小溪流上有許多垃圾,都是一些袋子,因此有許多小魚死了,都是垃圾袋引起的。只有我們保護環境才能換來更好的小區!

我們繼續向前走,只見前面有條大湖,湖水很清澈,有一大羣的魚兒在遊,還有主人養的一羣可愛活潑毛茸茸的'小鴨子!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如同仙境一般的美麗。荷花開了荷葉綠油油。咦?為什麼這兒這麼幹淨,但是那兒確這麼髒呢?我們仔細觀察,原來這兒的人不多,大多是晚上來鍛鍊的,不會亂扔垃圾,即使想扔垃圾,但這兒非常漂亮,一定不忍心扔下去,破壞這美好的地方。那兒樹葉落下幾片,有些人就扔小紙團,這美麗便破壞了,路過的人也便會扔垃圾了,扔着扔着,就變成垃圾河了,雖然清潔工會清理垃圾,但還是得靠我們共同的努力!

小區的壞境雖然整體不錯,但是垃圾十分多,這邊丟一點,那邊丟一點,雖然有些垃圾會扔進垃圾桶裏,但是常常發現垃圾袋丟在垃圾桶外面,有些垃圾袋沒弄好,垃圾掉了出來,臭死了,蟲子在旁邊嗡嗡的飛,影響了小區的美觀。

6月5日是第35個世界環境日,我們應該要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守護美麗的藍天,需要我們每一個市民的關注與奉獻。為了擁有更多舒展透明的藍天,為了人民能享受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再次發出倡議:讓我們走向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人與自然更和諧的美好明天,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