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宴請的禮儀7篇 高規格宴會的八大禮儀細節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5W

宴請的禮儀是社交場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涉及到主人的素質和用心,更關乎客人的尊重和體面。無論是宴請上司、朋友或新面孔,掌握一定的宴請禮儀能為自己贏得尊重和好感,同時也為人際關係的發展打下基礎。

宴請的禮儀7篇 高規格宴會的八大禮儀細節

第1篇

點菜最先考慮的除了口味偏好,還有菜餚搭配。一桌飯菜主要是由湯、熱菜、涼菜三大塊組成,而原料無非是肉類(畜、禽)、海產品(魚、蝦、蟹)和蔬菜三類,六要素缺一不可,而且必須合理排列組合,避免同一要素的重複。假如6個人吃飯,一般可點3到4個冷碟,3到4個炒菜,加一個大菜,一道湯足夠啦!點的菜應強調葷素、濃淡、乾濕、多種烹調方法搭配,原料儘量不重複。

比如,湯選擇了老鴨煲,熱菜和涼菜就可以偏重魚或者蔬菜為主要原料的菜品;如果選了一款魚湯,那麼就沒有必要再點魚類或其他海產品。即使你再喜歡糖醋類菜品,點了糖醋魚,就別再選菠蘿咕嚕肉,做到搭配合理,不浪費。

即使不知道點什麼菜,也只能選擇餐廳推薦的特色菜中的一個,其他還是看自己的口味而定,否則一桌都是一個系列和口味的菜餚(比如麻辣菜餚)。從飲食消費心理分析,每次就餐有一至兩個菜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你就會有滿足感。不要指望所有的菜都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點菜時怕宰是客人的普遍心理。點菜時,你可以掌握一個原則,除蔬菜外,一般雞鴨魚肉類菜,比菜場價貴1-1.5倍屬正常,除非是特色菜及做工十分講究的菜,超過兩倍即在宰人。因為飯店的核算方法是在成本上加一倍左右的毛利,而成本只包括主料、副料和調料(最多再包括燃料),其他一切均不得作為成本計算的。蔬菜因售價低,毛利允許高一點。對於菜譜上標有“時價”兩字,勸君不碰為妙。店家特別推出的當天特價菜,一定要點。特價菜一般都是餐廳老闆為了吸引老顧客賣的“賠錢菜”。

對就餐的新客人,一般服務員都很樂於提供點菜指導,你只需聽聽該店的特色菜是什麼,哪個菜賣得最好,口味和價格是什麼即可。對於服務員反覆再三、熱情異常推薦的那款,最好迴避,往往其中有鬼。比如,一兩天前進貨的一批活蝦,賣到第三天陸續死光,如果當天不能全部成菜推銷出去,剩餘的原料放第二天就會變質扔掉。有些老闆會採取特價促銷的方式,貼在餐廳的“水牌”上,服務員們在客人點菜時,就會推薦這些菜。

宴請的禮儀7篇 高規格宴會的八大禮儀細節 第2張

第2篇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 呼女士。

3、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1、餐巾是為防止弄髒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3、餐巾應攤開後,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帶,或掛在西裝領口。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邊,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7、吃進嘴的食物,不能吐出來。對於滾燙的食物,可以喝水或果汁沖涼。

8、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9、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嚼食物時,都要避免跟對方説話或敬酒。

12、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4、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5、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6、如吃到不潔或異味,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盤中。發現異物時,不要大驚小怪,而是示意服務人員更換。

17、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摺好,放在桌上。

18、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徵得鄰座的同意。

19、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0、餐桌上不應談悲傷以及讓人倒胃口的事,不然就容易破壞用餐的氛圍。

21、在餐廳進餐,不宜推拉爭相付賬。被請的客人,不應悄悄地去付賬。

一般的宴會,除自助餐、茶會及酒會外,主人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 隨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滿。尤其有外交使團的場合,大使及代表之間,前後有序,絕不相讓。茲就桌次的順序和每桌座位的尊卑,分述如次,以供讀者參考。

一般家庭的宴會,飯廳置圓桌一台,自無桌次順序的區分,但如果宴會設在 飯店或禮堂,圓桌兩桌,或兩桌以上時,則必須定其大小。其定位的原則,以背對飯廳或禮堂為正位,以右旁為大,左旁為小,如場地排有三桌,則以中間為大,右旁次之,左旁為小。

賓客邀妥後,必須安排客人的位次。目前我國以中餐圓桌款宴,有中式及西式兩種席次的安排,兩種基本原則相同:

1、以右為尊,前述桌席的安排,已述及尊右的原則,席次的安排、亦以右為尊,左為次。故如男女主人並座,則男左女右,以右為大。如席設兩桌,男女主人分開主持,則以右桌為大。賓客席次的安排亦然,即以男女主人右側為大,左側為小。

2、職位或地位高者為尊,高者座上席,依職位高低,即官階高低定位,不逾越。

4、遵守外交慣例,依各國的`慣例,當一國政府的首長,如總統或總理款宴外賓時,則外交部長的排名在其他各部部長之前。

5、女士以夫為貴,其排名的秩序,與其丈夫相同。即在眾多賓客中,男主 賓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但如邀請對象是女賓,因她是某部長,而這位先生官位不顯,譬如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長,則必須排在所有部長之後,夫不見得與妻同貴。

6、與宴賓客有政府官員、社會團體領袖及社會賢達參加的場合,則依政府 官員、社會團體領袖、社會賢達為序。

7、歐美人士視宴會為社交最佳場合,故席位採分座之原則,即男女分座,排位時男女互為間隔。夫婦、父女、母子、兄妹等必須分開。如有外賓在座,則華人與外賓雜坐。

8、遵守社會倫理,長幼有序,師生有別。如某人已經是部長,而某教授為其恩師,在非正式場合,某教授仍應為上席,指的是非正式場合。

10、如女主人的宴會,邀請了他的頂頭上司,經理邀請了其董事長,則男女主人必須謙讓其應坐的尊位,改坐次位。

以上是席次安排的原則。由於席次安排尊卑,賓客一旦上桌坐定,看看左右 或前後賓客,尊次井然。

第3篇

科威特人多選擇飯店宴請外賓,吃的是西餐,如果要好的朋友則請到家中,用傳統飯菜招待。吃飯時,將準備的飯菜一次性上齊,賓主洗過手後,開始用手抓食物,待客的傳統飯菜有烤紅魚、烤羊肉、洋葱炒米飯、咖喱牛肉炒米飯、三角包等。主人總是不時地將烤魚、烤羊肉撕碎後放人客人面前的盤子裏,顯得異常親密友好。

飯後,主人多要招待客人吃水果。科威特是沙漠國家,自然條件差,糧食、蔬菜、水果都要依賴進口,市場上價格一般比較貴,用水果招待,表示主人對待朋友的一番心意,客人即使吃得再飽,也要多少嘗一點,以領受主人的深情厚意。

客人起身告辭時,主人還要為客人舉行薰香告別儀式。主人遞上一盞銅製香爐,爐內的炭火燃燒着檀香木,冒着香噴噴的'青煙,客人接過後,將香煙往自己懷裏扇幾下,回遞給主人。最後,主人拿出一杯香水,客人攤開手掌.主人往客人手掌裏滴幾滴,客人將香水塗到臉上或脖子上,頓時渾身溢香。客人要再三誠懇地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如果是第一次交往的朋友,可以説:“非常高興同您相識,希望我們相互間再有見面的機會。”“請代我向您全家人問好!”“歡迎您有機會到我家裏作客。”

客人離家時,主人總是要挽着客人胳膊,依依不捨地送到院門外,並要再一次握手、擁抱、親吻,客人也應握手、擁抱、親吻以回敬,最後相互道別。

第4篇

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導致我國與各國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伴隨着的商務會議也就多了起來。國際性的商務會議需要各國將良好的商務會議禮儀呈現出來,而且良好的商務禮儀是從業人員有高業務本領和高綜合素質的完美體現,它也決定着此次會議的成功與否。然而,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他們的商務會議禮儀也有諸多差異。因此,本文着重闡述中西商務會議禮儀的差異以及應對策略。

商務會議是指帶有商業性質的會議形式。一般包括:新產品推廣會、上市公司年會、項目競標會、行業峯會、答謝宴等等。會議是做生意的重要一部分,無論是召開還是出席會議的人都應該具備良好的商務禮儀。在現如今各國之間的商務會議盛行的今天,中西方在商務會議禮儀方面卻仍需要磨合。

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明,他們的不同源於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東方以儒家思想為文化核心,而西方以基督教為文化核心,精神上追求的是英雄主義。由於中西兩個文化思想體系的不同,便產生了中西方道德標準體系和價值觀的差異,在這樣的文化差異下,中西方也呈現出各有特色的商務會議禮儀特點。

中國人對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年輕人通常對長輩稱“叔叔”、“阿姨”、他們對平輩稱“大哥”、“大姐”。而西方對於親屬稱謂相對模糊,而且指稱寬泛,對於他們除了區分輩分之外,什麼都不那麼重要。例如,一個單詞“aunt”,就相當於中國的“阿姨”、“姑姑”、“嬸嬸”、“舅媽”這4個詞。因為西方人倡導的是人格平等,不必太在意年齡,可以直呼其名,對話時無論輩位多高直接稱呼為you。因此,在英語中親屬稱謂根本沒有漢語那樣多與複雜,使用頻率也沒有這麼高。

在會議人員初次見面時的稱謂尤為商務禮儀的展現,作為中方的代表要稱外方的代表中的女士為miss or mrs.而男士為mr.其實中國人不必拘泥於西方人的職位,而特別在稱呼時一定要叫什麼經理什麼部長;相反地,中國人則很在乎職位,外方要常將其職位掛在對中方的稱謂後面。只有這樣的稱謂才會讓雙方都舒服且合理的接受。

在召開商務會議前的打招呼,主要用以向對方詢問安好、表示關切,或者致以敬意。常用中國人最常用的漢語是説一聲: “您好!”。但是西方人更願意説“nice to meet you”。除此之外,中國人問候的同時習慣於與對方握手,而西方人甚至有時候會熱情的擁抱,中方一定要接受這種友好的方式並同樣熱情的擁抱對方。有時見面簡單的問候之後,人與人之間會有簡單的寒暄,即人們在平日問候他人時所講的一些應酬話。外國人見面的寒暄主要是從天氣開始,如果用中國人的習慣去問候就會被認為你是在關注對方的隱私,打聽他們的私事,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的行為。

所以,在會議前的寒暄時雙方一定要多注意對方的禁忌,説話講求適度合理。

在商務會議中,由於文化的差異而引起的語言習慣的不同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這次會議的成功與否。在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念中,認為謙遜是一種美德,當面對別人的誇獎的時候,中國人通常都喜歡説“不行,不行,還不好”、“哪裏,哪裏”、“還不夠”等,而這種回答方式卻與西方人的傳統截然不同。在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裏,誇別人的人總是希望被誇獎者對他的讚揚做出認可。例如,在商務會議中,中方人稱讚外國人時,他們而則會毫不猶豫地説聲“thank you”,這樣的舉動在中國人看來是不謙虛的.,而中國人的做法在外國人看來也比較虛偽。

因此,雙方都需要深入瞭解兩國的文化背景及價值觀念,更多的去考慮對方,用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的話語交談。

中國的傳統文化裏的時間觀念深受儒道兩家思想的影響,因此對時間是一種環形認識。孔子曰: “温故而知新。”只有反思過去,才能知道現在的缺點,才能知道下一步去做什麼。而道家思想認為,萬事萬物都出於“道”,經過生長變化之後又都復歸於“道”。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中國人使用時間靈活性較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説,中國人對時間的隨意性較強。這也就是經常可以看到中國公司的領導人更改時間表。但是,在外國人的思想中,他們要把時間算得十分精確,所以,他們會有嚴格的時間安排,如在美國、西歐的商務會議活動應提前兩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來安排好約會。由於觀念的不同,中西方在商務活動中對時間的處理方式也不同。例如,西方人認為時間是金錢,會談開始就直入主題,在會談的過程中,他們多是速戰速決。而中國人在貿易往來中比較注重細水長流,通過宴請或非正式會晤等商業活動,慢慢和對方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在商務會議中對方發言時,中國人總是習慣於默默地聽着,並且認為此時提出問題打斷別人講話時非常不禮貌的,是不謙遜和愛挑剔的一種表現。而西方國家的人則對此感到非常疑惑,認為你這樣做表示你沒有好好聽,要麼就是厭倦和生氣了,這時他們會不高興的一再重複。因為在西方國家如英國或者美國,他們在聽別人講話時總是不斷做出各種反應,提出各種問題。因為他們的員工和領導都是平等的地位,有什麼想法與意見可以隨時提出。

會議雙方互贈禮品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確認夥伴關係的形式,不僅中國人有送禮的習慣,外國人同樣講究送禮之道。但是,中外對送禮的認識上卻是截然不同,外國人不會送非常貴重的禮物,他們講求的是文化格調與藝術品位,以及浪漫的情調,比如本國有紀念意義的工藝品,而且他們非常在意禮物的外在包裝,體現感情的深厚。正所謂“禮輕情意重”。然而。現在的中國人都喜歡送和接收貴的禮物,這樣反而讓西方人不知如何是好。 相比較之下,我更喜歡西方人的觀念,金錢是無法衡量感情的深厚的,禮物送的有意義遠比用錢來砸人好得多。

商業會議結束後的宴請,已經成為中西方非常有潛力的商業工具,商務人士都認為餐桌是絕佳的會談地點,輕鬆愉快的用餐更有利於促進合作關係。中餐注重的是熱情,而西餐講究的是優雅和浪漫,這就使得中西宴請禮儀存在很大差異。

在正式的商務宴請中,位次的排列往往比菜餚的選擇更引人注目。中餐一般以圓桌為主,面門居中即房間正門中央的位置為主位,因為中國自古有種“男尊女卑”的觀念所以一般是男主人就坐,主人右側的位置是男主賓,賓主雙方其他人員不必交叉,主方人員可以坐在主位的左側,客方人員可以坐在主人的右側,也就是主左賓右。不同的是,在西方的宴請中長方形桌子居多,而且在西餐禮儀裏,女士處處備受尊重,女賓的座要比男賓的座位稍高,在排列位次時,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坐第二主位,男主賓坐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坐男主人右側,其他男女應遵循交叉排列的原則就坐,即使夫婦也應交叉而坐,這樣可以廣交朋友,男性也方便對身邊的女性進行照顧。

這樣不同的座位習慣就需要雙方的助理及時搞清領導們的位次安排,然後進行協調,避免當場不必要的尷尬發生。

中國人有時參加宴會穿着很隨便,而西方人士參加宴會時服裝考究,男士最好是西裝革履,女士要穿套裝或晚禮服,並配上高跟鞋。在用餐中,中國人舉止可以很隨意,拉扯入座、激情勸酒、頻頻夾菜,只要能表達熱烈的感情都可以; 而西方人用餐時一定要從椅子的左側入座,並會正確使用餐巾以表示優雅,多飲用紅酒,舉止優雅端莊,整體環境和氣氛安靜浪漫。尤其在宴會中喝酒要適度,中國人經常用朋友情誼的口號把對方灌醉,這是非常不當的商務禮儀。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入鄉隨俗,哪方為主要宴請者另一方就要遵從宴請方的風俗禮儀習慣來就餐。

用餐結束後會議雙方的工作人員可以隨意地進行交談,而這時的言談舉止才是最容易觸碰到對方禁忌的時候。中國人總是特別愛聊天,本質是好的卻常常讓外國人不自在。因為中國人常常嘮嘮就涉及人家的隱私領域,什麼婚姻、工資、生活等等,這些都是外國人不願多説的。而且很多中國女工作人員還願意給單身的外國夥伴介紹異性朋友,常常鬧的尷尬。這時就需要雙方在交談時都掌握尺度,中方不要多過問私事,西方也不要太在意中國人的幽默風趣之處。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對比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導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務會議禮儀。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中國同各國的經濟碰撞、摩擦日益增多,要想成功地進行商務會議,就必須瞭解西方文化的特點,從文化層面上更好的理解各國的商務會議禮儀。及時調整自己的禮儀行為,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以有利於與貿易伙伴培養感情,促進商務會議的成功舉辦最後簽訂貿易協議。

第5篇

按照慣例,桌次的主次以離主桌位置的遠近而論。一般來説右高左低。桌數較多時,要擺放桌次牌。中餐餐桌通常採用圓形桌。

在中餐宴請活動中,往往採用圓桌布置菜餚、酒水。排列圓桌的尊卑次序有以下兩種情況:

由兩桌組成的小型宴請,又可以分為兩桌橫排和兩桌豎排的形式。兩桌橫排時,桌次是以右為尊,以左為卑。這裏所説的右和左,是由面對正門的位置來定的。兩桌豎排時,桌次講究以遠為上,以近為下。這裏所講的遠近,是以距離正門的遠近而言。

在安排三桌(含三桌)以上的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為尊"、"以遠為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一般來説,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為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請柬上註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宴請時,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別。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條,它們往往會同時發揮作用。

按照我國的習慣,同一桌的座次高低以離主人座位遠近而定。以右為尊,即主賓坐在主人的右側。如果有雙方夫婦共同出席,通常把女士安排在一起,即男主人的右側是男主賓,女主人的右側是主賓夫人。西方國家的習慣是男女穿插排列,以女主人為首,男主賓坐在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坐在男主人的右側。如果桌數較多,各桌的第一陪同人員應儘量面朝主桌的第一主人,也可以與主人的位置相同。

舉行多桌宴請時,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各桌位次的尊卑,應根據距離該桌主人的遠近而定,以近為上,以遠為下。

各桌距離該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講究以右為尊,即以該桌主人面向為準,右為尊,左為卑。如果主賓身份高於主人,為表示尊重,也可以把主賓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請主人坐在主賓的位子上。另外,每張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數應限在10人以內,最好是雙數。比如説,一桌六人、八人或十人。人數如果過多,不僅不容易照顧,而且也可能容納不下。

根據上述四個位次的排列方法,圓桌位次的具體排列可以分為兩種具體情況,它們都和主位有關。每桌一個主位的排列方法的特點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賓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個談話中心。每桌兩個主位的排列方法的特點是:主人夫婦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為第一主人,女主人為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在男、女主人右側就坐,每桌從而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談話中心。

為了便於來賓準確無誤地找到自己的位次就坐,除招待人員和主人要及時加以引導和指示外,可在每位來賓所屬的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個人姓名座位卡。舉行涉外宴請時,座位卡應以中、英文兩種文字來書寫。我國的慣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因為宴請者是中國人。必要時,座位卡的兩面都可書寫用餐者的姓名。

座次:基本上按照以右為尊的原則,將主賓安排在主人的右側,次主賓安排在主人的左側。參加人數較多的宴會,主人應安排桌籤以供客人確認自己的位置。

入座:主人或者長者主動安排眾人入座;來賓在長者或女士坐定後,方可入座;入座時,男士為身邊(尤其是右邊)的女士拉開座椅並協助其入座。

體態:入座後姿勢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蹺腿,不抖動腿腳,也不可任意伸直;胳膊肘不放在桌面上,也不要向兩邊伸展而影響他人。

交流:宴請是一種社交場合,在餐桌上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説話也不要敬酒;宴會上應營造和諧温馨的氛圍,避免涉及死亡、疾病等影響用餐氣氛的話題。

佈菜:主人可為身邊的客人佈菜。佈菜應使用公勺或公筷。佈菜時要照顧到客人的飲食偏好,如果客人不喜歡或者已經吃飽,不再為客人夾送。

敬酒:主人先為主賓斟酒,若有長輩或者貴客在座,主人也應先為他們斟酒。主人為客人倒酒時,客人以手扶杯表示恭敬和致謝。首次敬酒由主人提議,客人不宜搶先;敬酒以禮到為止,各自隨意,不應勸酒。

散席:一般由主人表示結束宴會,主人、主賓離座後,其他賓客方可離開。

第6篇

日本人一般不會在家裏宴請客人。如果應邀到日本人家中做客,在門廳要脱掉帽子、手套和鞋。走進房門男子坐的姿勢比較隨便,不過最好是跪坐,上身要直;婦女要正跪坐或側跪坐,忌諱盤腿坐。告別時,離開房間後再穿外衣。

到日本人家中做客通常要為女主人帶一束鮮花,同時也要帶一盒點心或糖果,最好用淺色紙包裝,外用彩色綢帶結紮。

日本人接待至親好友時,使用傳統敬酒方式,主人在桌子中央擺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個人的水中涮一下,然後將杯口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杯子裏的水珠被紗布吸乾,這時主人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觀看客人一飲而盡。飲完酒後,客人也將杯子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紗布上吸乾水珠,同樣斟滿一杯酒回敬給主人。這種敬酒方式表示賓主之間親密無間的友誼。

日本人的斟酒也很能講究,酒杯不能拿在手裏,要放在桌子上,右手執壺,左手抵着壺底,千萬不要碰酒杯。

主人斟的.頭一杯酒一定要接受,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第二杯酒可以拒絕,日本人一般不強迫人飲酒。

第7篇

在西方,去飯店吃飯一般都要事先預約,在預約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説清楚,首先要説明人數和時間,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到達,是基本的禮貌。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餐廳吃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整潔;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進入餐廳時,男士應先開門,請女士進入。應請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點端來時,都應讓女士優先。特別是團體活動,更別忘了讓女士們走在前面。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叉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太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主調酒師幫忙挑選。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色。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順序是:前菜和湯、魚、水果、肉類、乳酪、甜點和咖啡、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歡迎只點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飲酒時應該搭配食用什麼食物,時常困繞着人們,幾百年來,飲酒時選擇適當的食品似乎已經形成了一條條的規律。但是,隨着現代的社會中新食品和新型酒類的不斷湧現,這些規矩顯得陳舊,越來越不適用了。

飲酒如何搭配食物首先應該明白一點,生活因個人喜好不同,飲酒和食物搭配毫無疑問的也應該隨個人品味隨意搭配。你可以按自己口味點叫酒和食物,即使是規則中不允許的,或者與你同桌用餐的朋友堅決反對的話,也不用害羞或不好意思。生活中有許多看起來不宜搭配的事物組成在一起,還是顯得那樣和諧。然而,晚飯時應該用什麼酒,你還是拿不定主意時,該怎麼辦?是不是求助於那些規則搭配呢?多年來,我積累了些經驗,可以解決你遇到的難題。這些所謂的“原則”不是告訴你喝酒時吃些什麼,只是説明食物與酒類之間如何影響,相互作用的。飲酒時搭配食物重要的是根據口味而定。食物和酒類可以分為四種口味,這也就界定了酒和食物搭配的範圍,即:酸,甜,苦和鹹味。

酸味:你可能聽説過酒不能和沙拉搭配,原因是沙拉中的酸極大地破壞了酒的醇香。但是,如果沙拉和酸性酒類同用,酒裏所含的.酸就會被沙拉的乳酸分解掉,這當然是一種絕好的搭配。所以,可以選擇酸性酒和酸性食物一起食用。酸性酒類與含鹹食品共用,味道也很好。

甜味:用餐時,同樣可以依個人口味選擇甜點。一般説來,甜食會使甜酒口味減淡。如果你選用加利福尼亞查頓尼酒和一小片烤箭魚一起食用,酒會顯得很甜。但是,如果在魚上放入沙拉,酒裏的果味就會減色不少。所以吃甜點時,糖份過高的甜點會將酒味覆蓋,失去了原味,應該選擇略甜於一點的酒類。這樣酒才能保持原來的口味。

苦味:仍然使用“個人喜好”原則。苦味酒和帶苦味的食物一起食用苦味會減少。所以如果想減淡或除去苦味,可以將苦酒和帶苦味的食物搭配食用。

鹹味:一般沒有鹽味酒,但有許多酒類能降低含鹹食品的鹽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食用海產品如魚類時,都會配用檸檬汁或酒類,主要原因是酸能減低魚類的鹹度,食用時,味道更加鮮美可口。

刀、叉等銀器類皆稱為cut-lery。刀、叉又分為肉類用、魚類用、前菜用、甜點用,而湯匙除了前菜用、湯用、咖啡用、茶用之外,還有調味料用湯匙。調味料用湯匙即是添加調味料時所使用的湯匙,多用於甜點或是魚類料理。如今所使用的餐具依料理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轎魘攪俠淼奶撞橢校r啦煌?俠淼奶氐愣?浜鮮褂酶髦植煌?巫吹牡恫媯?⒉皇且豢?季腿?堪誄隼吹摹k檔餃?祝?莧菀資谷肆?氲皆誆妥郎習諑韉幕?媯衷詿蠖際且緣閿?-3道單品料理的方式為主流。所以,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正式用餐擺設,可能只能在喜宴上才能看得到了。最近,使用一組的刀與叉的情況漸少,僅吃2-3道前菜的人愈來愈多,而刀叉也並不隨之變換,大都是以一組刀叉吃接着送上的前菜。而那種在刀叉上擺着的刀與叉(或湯匙),並放置於餐盤右側的餐廳也日漸增加。

肉類料理所使用的刀的形狀,不論是哪一家餐廳大致上都一樣,不過魚類料理所使用的刀,往往依各餐廳而有所不同。尤其是最近,與肉類料理用刀的寬度相同的魚類料理用刀有逐漸增加的傾趨勢,且比這寬度更寬的也很常見,也有一些刀幅更寬並在刀刃部分加上豪華裝飾的魚類料理用刀。此外,還有餐廳以調味料湯匙代替魚類料理用刀。刀叉就像是中國的筷架一樣。有時是刀與叉(或湯匙)兩隻為一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時是將刀、叉、湯匙三隻為一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時是刀與叉(或湯匙)兩隻為一組的放置其上,使刀的刀刃部與叉子的前部不會碰觸到桌巾。

英美人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吃肉菜時,英國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紮起來,送入口中,如果是燒爛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撥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國人用同樣的方法切肉,然後右手放下餐刀,換用餐叉,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剷起來,送入口中,吃燒爛的蔬菜也是這樣剷起來吃。

吃飯時,利用叉子的背面舀起來吃雖然不是違反餐桌的禮儀,不過看來起的確是不怎麼雅觀。吃米飯之類的料理時,可以很自然地將叉子轉到正面舀起食用,因為叉子正同的凹下部位正是為此用法而設計的。這時候,也可利用刀子在一旁輔助用餐動作。將餐盤上的料理舀起時,利用刀子擋着以免料理散落到盤子外面,如此一來就可以很利落地將盤內食物舀起。如有淋上調味醬的料理了,也可以利用刀子刮取調味醬,再以湯匙或調味醬用湯匙將料理與資料一起送入口中。如以叉子叉住,再用湯匙淋上調味醬後食用,則是錯誤的動作,因為這樣一來,在料理送往口中時,醬料會滴滴答答落得到處都是,搞得一團糟。以叉子舀起料理時,以左手持用叉子,將食物置於叉子正面的叉腹上送入口中。在與朋友聚餐的輕鬆場合,如果不須用到刀子,可以用右手拿叉子進餐。

飯應以正面叉腹而非叉子背面舀起,這樣可以比較容易食用,而且也較優雅自然。當盤子內的細碎食物聚集時,可利用刀子擋着,再以叉子叉近舀起。利用湯匙代替刀子也是可以的。以叉子將料理聚集到湯匙上,再以湯匙將食物送入口中。調味醬用湯匙與一般湯匙的用法是一樣的。應利用叉子將料理推到調味醬湯匙上食用,而非以叉子叉住料理再以調味醬用湯匙淋上醬料,因為後者是違反禮節的。

西餐的一個特點就是餐具多:各種大小杯子、盤子、銀器具等。

餐具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匙也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水杯)。餐巾疊放啤酒杯(水杯)裏或放在食盤裏。麪包盤放在左手,上面的黃油刀橫擺在盤裏,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數目要和菜的道數相等,按上菜順序由外到裏排列,刀口向內,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着用,依次是吃開胃菜用的、吃魚用的、吃肉用的。

雞尾酒會的形式活潑、簡便,便於人們交談。招待品以酒水為重,略備一些小食品,如點心、麪包、香腸等,放在桌子、茶几上或者由服務生拿着托盤,把飲料和點心端給客人,客人可以隨意走動。舉辦的時間一般是下午5點到晚上7點。近年來,國際上各種大型活動前後往往都要舉辦雞尾酒會。

這種場合下,最好手裏拿一張餐巾,以便隨時擦手。用左手拿着杯子,好隨時準備伸出右手和別人握手。吃完後不要忘了用紙巾擦嘴、擦手。用完了的紙巾丟到指定位置。

西方的習慣,隆重的晚宴也就是正式宴會,基本上都安排在晚上8點以後舉行,中國一般在晚上6點至7點開始。舉行這種宴會,説明主人對宴會的主題很重視,或為了某項慶祝活動等。正式晚宴一般要排好座次,並在請柬上註明對着裝的要求。其間有祝詞或祝酒,有時安排席間音樂,由小型樂隊現場演奏。

便宴是一種簡便的宴請形式。這種宴會氣氛親切友好,適用於親朋好友之間,有的在家裏舉行。服裝、席位、餐具、佈置等不必太講究,但仍然有別於一般家庭晚餐。

西方的習慣,晚宴一般邀請夫婦同時出席。如果你受到邀請,要仔細閲讀你的邀請函,上面會説明是一個人還是先生或夫人陪同,或者攜帶伴侶。在回覆邀請時,你最好能告訴主人他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