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語文閲讀心得體會7篇 兒時閲讀的收穫-國小語文感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1W

國小生閲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閲讀,孩子們可以積累知識,拓寬視野,增強理解能力和閲讀能力。在閲讀中,如何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成為了每位家長和老師的關注重點。本文將分享一些國小語文閲讀的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閲讀心得體會7篇 兒時閲讀的收穫-國小語文感悟

第1篇

為期一週的語文錄像課以及學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經過這一週的學習,老師們收穫頗多,最多的感觸就是要讓孩子學好語文,一定要讓孩子愛上語文,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的培養最好的途徑就是閲讀。

都説,國小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的黃金塑造期,如果此時父母過於強調成績,極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天賦和創造力,但不少家長也犯難,自己當然知道閲讀的好處,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歲國小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裏,是因為國小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只有博覽羣書、海量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事實上,國小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裏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這種損失到了國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國小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獲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國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國小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羣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因此,國小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們從容一些,不要過於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國小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在同學們學好語文的道路上,我們希望和家長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們良好的閲讀品性,相信他們在我們共同的引導下會走的更穩。

國小語文閲讀心得體會7篇 兒時閲讀的收穫-國小語文感悟 第2張

第2篇

閲讀可以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閲讀,讓博學和睿智走近我們;閲讀,讓我們記住歷史和時間……讓學生愛上閲讀併成為伴隨終生的好習慣至關重要。由於國小生年齡小,生性活潑好動,自我約束力差等特點,加上缺少生活的經驗,導致了他們閲讀量少,閲讀的積極性不高等事實。那麼應如何引導學生愛上閲讀呢?我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淺談一下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我們的語文老師,應該成為點燈的人,把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尋味的書,帶到學生們面前,讓他們興致勃勃的閲讀,讓他們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快樂的和富有天真浪漫情調的童年。在濛濛朧朧之間,為他們的成長,為他們一生的日子,打一點亮色,打一點底色。

在平時的教學生活當中,如果想讓班級裏的學生愛上閲讀的話,自己應該是一個熱愛閲讀的人。當學生們看到老師手裏捧着書的時候,就會很新奇地湊過來看一看老師在看什麼,如果看到自己的老師經常會在課間,在休息的時候,或者坐在辦公室裏,總是靜靜地捧着一本書,那麼他也會非常向往成為這樣的人。老師自己的一種熱情,自己的一種對閲讀的熱愛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讓學生愛上閲讀,老師必須做好點燈人

為了讓學生們愛上閲讀,我會在班級裏面為閲讀宣傳。

(1)大聲給學生讀。比如説每天中午課前的20分鐘可以定為閲讀的時間,每天讀、每天讀,學生對於這樣的閲讀充滿了期待,每天午間的20分鐘,成為他一天當中,最憧憬最快樂的'時光,然後他記住了這個故事,記住了你這位老師,也就深深的愛上了閲讀。

(2)講述自己對書的理解。我們也可以在自己閲讀的基礎之上,把自己的閲讀感悟講給學生聽,聽後,他會對這本書有更深的感情,也會不自覺的捧起這本書。

為了讓學生們愛上讀書,我自己課餘時間也要閲讀,提升自己的素質;早讀或自習時,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每天抄寫一首學生們沒有學過的古詩和名言警句。早讀課上學生讀我也讀,我讀給學生們聽,學生們讀給我聽,這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老師對閲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閲讀活動。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逐漸愛上閲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經常創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和“書林”境界,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置身於精神文明寶庫的神聖氛圍的感覺。比如,收集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欣賞;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毛澤東、周恩來、葉聖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並在平時教學中,留心觀察班中喜愛讀書的同學,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請他們談談課外閲讀的收穫。這樣,身邊的一個個能親眼所見的榜樣,讓學生感受到書海之浩瀚和讀書樂趣,從而激起對書的渴望,產生與書交朋友的強烈願望。

把讀書變成遊戲,是吸引學生的一個好方法。在班級我開展了一個可以升級的讀書活動,讀一本書,學生可以讓家長寫條,讀完一本書升一級,讀完5本書就可以成為會員,會員的權利是可以從班級的圖書架上或者學生寫的讀書條中隨意選擇自己喜愛的一本書。如果讀完10本書,老師可以免費贈送一本書,(由學生家長贊助,誰的學生到了此級別,誰的家長就買來一本書有老師送給他的學生。),學生讀書積極性特別高,見家長打來電話興奮地告訴我,學生主動讀書了,不用家長監督了。

為了“哄”學生愛上閲讀,“哄”學生讀更多的書,我每週都從圖書室借來幾十本書,“獎勵”給愛讀書的學生;每學期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閲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閲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閲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我及時地給予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閲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範例,這樣班裏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閲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

首先要和家長進行很好的溝通,在一開學的時候,我們可以發一份《告家長書》,向家長陳述課外閲讀的意義、親子閲讀的目標,以及我們推薦的親子閲讀的一些書目,讓家長知道,我該怎麼做,然後努力配合我們。

第二,親子閲讀開放日。上課外閲讀指導課的時候,邀請家長,讓家長更加了解老師是怎麼指導學生讀書的,能找尋到學生閲讀的足跡和規律。

第三,組建親子閲讀沙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有主題的,也可以很閒散地,邀請一些做的比較好的家庭來進行介紹。讓優勢資源達到一種共享,相互啟發。

第五,圖書的流動。每個學生把自己看過的書,和別的學生進行交換。也可以進行互相買賣,讓圖書流動起來,還可以師生互換。

第六,開展一系列的親子閲讀的活動:如快樂一刻鐘,親子共演、親子共畫,還有其他的一些形式……為了展示,還要有一個終極的評價體系 ,根據自我申報和班級測評,評出書香家庭,算是給親子閲讀做得比較好的家庭一種鼓勵!

讓學生愛上閲讀並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見影。它需要老師的循循善誘,家長的大力支持。只要堅持不懈地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讀書就逐漸成為自覺行為。閲讀讓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遊,為學生們撐起一片多彩的藍天。

第3篇

閲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便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國小階段,絕大多數學生對課外閲讀缺少熱情,喜歡看漫畫,喜歡那些漫畫多於文字的故事,知識攝入量卻很少,由於國小生的閲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藉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摸索"。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課改改變學生傳統的偏重於記憶、理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視研究性學習,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實踐、敢於創新。我更關注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第一、加強字詞句訓練,打好閲讀的基礎

字、詞、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閲讀之本,要是一個學生連起碼的字詞句關都不能通過,怎麼可以打開閲讀的大門呢?為此,在學每篇課文之前,我都會提前讓學生預習字詞,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講授那些難懂,難記的字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掃清閲讀最基本的障礙,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必須重視的。

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和學會運用詩詞對閲讀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如《望天門山》等古詩,文中還有很多優美的句子,於是我利用課間營造氛圍,學生根據圖片就可以身臨其境的體會當時的意境,體會詩句的含義,讓學生明白這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在閲讀活動中,鼓勵學生想象在閲讀材料所提供的情節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可能發生的情節,並加以講述。例如在講授《小攝影師》一課時,當少先隊員發現膠捲忘在家裏,他會想些什麼?在取膠捲的路上會發生什麼?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開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由於閲讀指導效果還受諸多要素的影響,因此在閲讀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閲讀指導要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同步進行,這是閲讀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這是閲讀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閲讀量,增強學生的閲讀水平。確實,我們現在的孩子甚至於我們的老師閲讀量太少,閲讀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個國小生對一個語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擔憂的。過去幾年的語文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的閲讀面太窄,只有不斷的閲讀,才能對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只有擴大學生的閲讀面,學生才能在語文的學習中越走越遠。

第4篇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教學應是重中之重,如何引領孩子弄明白文本的事理、情理、學理,讓孩子真正的喜歡讀書,需要教師認真的按照《課程標準》中關於閲讀教學的基本要求,研讀文本,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千篇一律,有時一些問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但要有側重點,要明晰哪些地方該精該略,那些地方該扶該放,哪些地方該立足於課內還是課外。這就需要教師把選擇的內容統領起來,問題的呈現需要教師精心構思,,正確引領孩子體會文章主旨。

在教學中要有目標地讀,讓學生讀課文,要清楚為什麼要讀,讀這遍課文要達成怎樣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是為了驗證字音,還是為了把握大意;是為了體會情感,還是為了揣摩表達的技巧……當明確了這些之後,才會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提出明確的學習提示。也許,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學會了讀書。

讀的時候也要採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時候需要邊讀邊想,也許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齊讀,而是默讀;有的時候需要提供一定的氣勢來加深對情感的理解,也許這個時候就需要誦讀,而且有時需要反覆的誦讀;有的時候需要品詞析句,也許這個時候需要邊讀邊想,邊勾畫邊批註,把關鍵詞用增刪的方法加以理解;有的時候,需要身臨其境,也許就需要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或是一段適當的配樂;有的時候需要看學生的第一反應和第一印象,也許這個時候更需要瀏覽,需要速讀。不要在學生剛接觸課文的時候就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因為感情是需要“培養”的;不要在學生靜心思考的時候播放一段音樂——讀書是需要一定的氛圍的;不要在學生剛開始潛心閲讀的時候就“草草收場”,不要剛提出問題,就讓學生回答——讀書是需要時間的,思考是需要過程的……

注意到每課的“課後習題”,研究過每一道題的設計意圖,把它融入閲讀教學中。

總之,閲讀教學需要教師不斷的去研究解讀文本,才能讓孩子們真正的體會到作品的美,真正的喜歡讀書。

第5篇

古人曾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不待解説,自曉其義”必突出一個“讀”字,讀的面要廣,讀的人數要多,讀的時間要多,要讀得落地有聲,書聲琅琅才是語文課的主要特點之一。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以讀為本,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讀書,在學生粗讀課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後,着重抓好“讀通課文”的訓練,讓學生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感染,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書聲琅琅,學生長期浸染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既悟情又悟法,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如何讓學生能夠帶着自己的情感去朗讀課文呢?

閲讀教學就是通過觀察語言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當代的閲讀教學的學習活動不僅着眼於如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注重使學習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體驗,積累有益的經驗,實現經驗的再創造。有體驗的讀,就是引向自“悟”,發展個性;就是擯棄繁瑣的分析,注重整體感悟。如教學《火燒雲》中的一段:“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導學生注意閲讀的體驗,指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哪一個字用的好?為什麼?有的認為“紅”字用得特別好,有的認為是“火”字,有的認為是“燒”字。學生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議,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這句話,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是“燒”字。接着學生大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美;“燒”字讓我們看出火燒雲在變化;“燒”字讓我們有天空的雲從西到東移動的感覺;……這種自悟自得的閲讀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閲讀時依託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藴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即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只有通過深入的傳情達意的閲讀體驗才能獲得。即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中優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藴、豐富的情感以及用詞造句的色彩、語言節奏的強弱、情調和風格特色等進行欣賞。“傳情達意”的讀要求讀者流入作品,馳騁想像,與作者產生共鳴。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因此,我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傳情達意的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或低聲讀,細吟慢讀,領會所讀作品的內容,在低誦中細細揣摩作者傳情達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現方法;或高聲讀,通過高聲誦讀傳達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和藴意;或模仿角色讀,即在閲讀人物對話的課文時,引導學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種人物的語氣、語調、心態和神情,使自己進入角色,高聲、反覆朗誦台詞,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閲讀教學中,面對一篇課文,我一般從文章的整體着眼,從那些牽一髮而動全局的詞句切入,指導朗讀。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問學生:“你認為這句話的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哪些詞應該重讀?”學生試讀之後紛紛舉手回答:“應用讚美的語氣”、“應用自豪的語氣”、“‘傑出’和‘愛國’這兩個詞語應重讀。”於是我請同學們讀此句,重讀“傑出”和“愛國”,讀出自豪和讚美的語氣。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同時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國小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隨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課文中的感情因素,通過傳情達意的讀來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領悟文章中心,深刻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深處,並且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薰陶,使他們的語感得以培養,心靈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傳情達意的讀,要指導學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頓、重讀和語調的把握有分寸,這樣傳情達意的讀,讀起來才會抑揚頓挫分明,就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語文,是聽説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繫着。所以,閲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閲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繫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説活動,把課文中藴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並積極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如教授《落花生》一課,我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於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閲讀教學離不開讀。只有通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在閲讀課上,一個好的教師應善於以自己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使師生的情感與文章藴涵的情感相吻合,當喜則喜,該怒則怒,師生一道激動、平靜、愉快、悲哀、得意、緊張、悠閒,讓閲讀“情意”濃濃,充滿着和諧、合作的氛圍。

第6篇

xx月xx號上午,x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堂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三把鑰匙的一堂課。引言裏關於三個關鍵詞:飛翔、愛與成長,讓我記憶猶新,接下來關於讀書的整個話題,都是圍繞這三個關鍵詞展開。

如果説人生是一場旅程,那麼人生也是一場追尋的旅程,這個追尋的過程,首先在讀書中找到方向。從入職階段到重慶階段到閲讀階段,x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驗證了一個成功的事實,那就是閲讀真的可以成就一個老師的夢。閲讀是什麼?就是拿別人的經驗重複自己的故事,成長可以從模仿開始,寫作是課題也是也可以從學習別人開始。在這個過程中,x老師告訴我們態度比能力更重要,一個人只要不斷的努力,一定會走向一個幸運的人生。經過x老師四年的努力,拿下了省優質課,這是他成功經驗的一個驗證。那麼模仿從哪裏來呢?那就必須從讀書開始,首先我們要明確教師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可以讀到智慧獨到之時,甚至能讀到人品,在“讀書成就名師”這本書裏12位傑出教師的故事,讓她在讀書中豐富了自己。研學老師在書中閲讀生命中最重要的預見中提到一個教師在教育這條路上究竟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讀書的態度。教育閲讀更多的是基於對教育觀現實的觀察與思考彌補短板。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書那麼教師要閲讀什麼樣的書呢?x老師指出,要讀奠定生命基礎的根本書籍,要讀學科知識,專業知識方面的重點書籍,要讀人類基本知識方面的書籍。這讓我意識到,一個不願意讀書的老師是永遠不會成長的,起碼説成長的不會很快。只有我們不斷的去讀這些正確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更快的豐富起來。

當我們知道了讀書可以讓我們追夢讀哪些方面的書,可以讓我們更快的實現夢想,那麼怎樣閲讀便顯得更為重要?首先要分時期閲讀,作為一個閲讀的新手,我們必須從新手期到適應期,然後再到成長期,直至達到成熟。其次要做階段性閲讀,做有難度有坡度的閲讀,而不是永遠待在閲讀的舒適區。再次就是要做知識性的閲讀,就是説帶有專業性質的理解性的閲讀,如果一本書能夠讓我們很輕鬆的讀下來,那麼對於我們來説這本書就沒有太多的挑戰性,我們要讀那些讓我們跳一跳可以夠得着的書,但是讀書也要具有挑戰性。

班級管理同樣需要閲讀,他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些班級管理的很優秀的書,比如説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漫談,做的班主任,問題學生與治療與學生家長過招,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把班級還給學生等這些書籍,為什麼x老師能夠成為學校家長以及學生非常敬佩和敬仰的一個老師呢?很顯然他把這些班級管理的書籍讀了很多遍,並把它用到實際的教學與管理當中,於是便收穫了這樣美滿而完整的結局。x老師一直在講班規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規範學生的行為,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把懲罰作為一個班級管理的手段,錯誤的理解了班級管理的意義。在x老師的觀念要放下老師的心態,哪怕這個學生學習成績倒數,但是這次考試比上次考試多考了兩分,我們就要鼓勵他,你真棒。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叫人性化的管理。

閲讀不僅讓我們在事業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自己得到提升,很多時候自信來自於閲讀,從緊x變得從容,便是因為閲讀的結果。通過閲讀讓我們知道,不是因為自己不優秀,而是因為自己不是足夠優秀,所以才讓自己有產生很多很多的問題,當你的才華提不起你夢想的時候,你要靜下心來去學習。當你不斷的閲讀,你就會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足,你才能永遠以謙卑的心態去閲讀。你想感受孤獨,走進孤獨時就去讀孤獨六講,當你有新模式你就讀西遊記,他會告訴你,心生則魔生。x老師從瓦爾登湖這本書中尋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瓦登塔湖,同時獲得了一種簡單且自由的生活。每個人當你按照自己的節拍來走路的時候,你一定會尋找內心的'華爾登湖恬美而寧靜,讓你不斷的閲讀,你就會發現生命越讀越沒精神發生改變人生的境界是內心豐富的安靜。

讀書是我們豐富,同樣使我們成功,但是讀書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心中有他人。x老師通過不斷的去做公益,對偏遠之兆的情懷越來越濃厚,它讓我一次次體會到教育是一種選擇,熱愛勝過一切做公益你可以見到很多有夢想的人,可以跟着一起往前走。所以我突然發現為什麼越來越優秀的人會越來越優秀,因為越是優秀的人就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更多優秀的人碰撞就會產生更大的能量。

當我們不斷的去讀書,同時有更多的經歷,我們獲得了成功就要把它寫下來。那麼到底我們寫什麼內容呢?首先寫教育現象,教育故事,x老師説,當你給教育機會的時候,學生會給你驚喜,當你發自內心的去疼每一個學生,瞭解學生背後的生活,老師心中有愛,處處都會有故事發生。其次要寫書評,寫閲讀總結,歷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同時在用你的生命影響更多的生命。再次要寫顆粒顆粒包括課堂實錄文本,文學價值,教學價值的解讀,教學中的問題和分析,教材的內容的挖掘整合與開發,甚至寫自己磨課的種。種選擇,疑惑等過程。我想任何一位老師如果能夠用心的把這些內容解讀出來的時候,他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老師,最後帶着豐富的自己走進課堂,一定會豐富每一個學生。

一切的努力源自於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x老師告訴我們答案在風中。

第7篇

10月21日—24日參加了崑山名師優課教師培訓中心舉辦的“全國中國小整本書閲讀專題研討會”,可謂受益匪淺。《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在教學建議部分,做了這樣的表述:“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可見,讀整本書的意義重大。整本書的閲讀超越狹隘的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段,讓以兒童為本位的閲讀材料進入語文學習過程,滋養學生心靈,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提升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外閲讀就是最經常的、直接的語文實踐,是學生形成良好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新課程改革致力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需要。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愛讀書的孩子們成績不一定最好,但愛讀書的孩子一定是最有發展的孩子。

高子陽老師上了一節《親愛的漢修先生》,他先讓學生自由闡述這本書的內容,然後從寫作的角度,讓學生模仿着詩的格式,把自己看到的內容填充進去,形成一首詩。接着他給孩子們示例了一篇讀後感,一位楊賽男同學看了《西遊記》後,給豬八戒寫了一封信,告訴孩子們我們還可以通過給書中的人物寫信,給作者寫信這樣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看書心得,這樣就讓讀後感變得多元化了。課後的講座中,高子陽老師從人的大腦結構強調了大量閲讀的重要性,比較了中國和美國、日本、韓國、台灣孩子的閲讀量,認為每個孩子應該每年閲讀50本書,一生閲讀一萬多本書。高老師認為讀了5000本書以上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我覺得反過來肯定成立,那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肯定讀了大量的書。高子陽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美國人是怎麼教整本書的。美國中國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有很多辦法,美國非常注重閲讀和寫作,而閲讀和寫作是很能培養創造性的。讀書以後通常要寫讀後感,僅讀後感的寫作,美國老師就是讓孩子用很多種模式寫。比如,一種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寫一封信給朋友,介紹這本書;一種以書中主角的口吻來寫幾篇日記,通過日記反映出書中的主要內容;還有一種是假設你組織了一個活動,請作者來參加,你作為主持人,向聽眾介紹作者和他的書等等。高子陽在此基礎上,向一線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們有五種寫作是要做的:一是降低寫作恐懼,二是學習獨立的寫作風格,三是整本書中的寫作思想、寫作技巧、寫作知識的教學,四是創意味極濃的大讀後感的寫作,五是給書中人物寫信的教學。

這次崑山行總共聽了四個講座,十一節課(國中四節、國小七節),感覺國小的整本書閲讀比國中推進的更好、更有實效,學生的反應明顯好於國中。與其他省市的教師討論比較後,國中老師都覺得國中閲讀的書由於內容多、難,學生閲讀的時間少,往往讀了後面忘了前面,很難做到前後內容的比較融合的閲讀,而且往往認真讀一遍就已經很不錯了,基本讀三遍以上的就沒有了。有些孩子故事與人物都混淆了,課堂上就變成老師一人在那兒向學生現場傳授書本的內容了。而國小閲讀內容比較短,比較有趣,學生記得牢,所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往往能上升到一個新的思想高度。真心希望國中的名師能給我們一線語文教師更實際更好操作的建議。

國小語文整本書閲讀心得體會 篇看着課程的題目,我以為整本書閲讀是由王榮生教授講的,原來是嶽乃紅老師講,這樣一位真正的整本書親歷者,做了十幾年整本書閲讀的老師來講,倍感親切和真實,嶽老師主要從整本書閲讀的概念界定、整本書閲讀的意義、整本書閲讀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對整本書閲讀做了一個詳細的介紹,這個講座我聽了好幾遍,覺得還是想聽。下面就來説説我的收穫。

整本書閲讀是課內單篇閲讀的有益補充,它更多采用瀏覽、略讀等方式閲讀,提高了學生閲讀信息的速度。同時有的書有療愈作用,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有益。兒童的泛靈特點和喜歡代入的閲讀方式,都使得閲讀是最經濟、有效的提高生活經驗的方式。

整本書閲讀有自己的目標體系,嶽乃紅老師根據自己的實踐和班級情況制定了低中高三個年段的整本書閲讀課程目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鑑意義。我也要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摸清自己班級目前的閲讀現狀,然後制定一個閲讀目標,從課程的高度來關照整本書閲讀。

嶽乃紅老師提到的整本書閲讀的大致流程是導讀——自讀——交流——延伸,每一個時段都有一定的課型,導課課、自讀課、推進課、交流課等。這些課型都有一定的設計目標,有自己獨特的實施方式。

嶽乃紅老師提到可以從閲讀的質和量兩個方面來評價,質主要是興趣、習慣、效果等;量則是書目和閲讀時間。評價的方式不宜固定,要豐富多彩。無論採用哪種方式,要銘記一個宗旨:評價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持續的閲讀熱情。

嶽老師基於自己多年的探索,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引領,我以前也帶領學生閲讀整本書,但是是零散的,沒有系統地實施。聽了這個講座,我也有意識、有信心在自己班級實施整本書閲讀的課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