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傳統美德心得體會4篇 傳統美德:飽含智慧與善良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8W

傳統美德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是社會和諧與進步的源泉。它涵蓋了勤勞、誠實、友善、尊重等一系列美德。在當今社會飛速變化的背景下,傳統美德顯得更加珍貴與可貴。本文將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傳統美德的重要性與體會,希望能夠引領讀者回歸傳統美德的根基,共同建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

傳統美德心得體會4篇 傳統美德:飽含智慧與善良

第1篇

按照局黨組的要求,我和大家交流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會,着重圍繞智的話題展開。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一、關於智的內涵;二、中華傳統美德的發展脈絡;三、學習引起的思考;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首先,瞭解一下對智的解讀,何謂智?它有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做知解,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第二個層次是它內涵:智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命題之一,屬於傳統社會的價值範疇。這裏的智不是佛家之頓悟,也不是科學智慧,而是道德智慧,即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儒家學者認為,具備了這種道德智慧,才能成為君子。在儒家的道德規範體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質之一,視為三達德、四德、五常之一。首先把智視為道德規範、道德品質或道德情操來使用的是偉大的思想家孔子。他説: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優,勇者不懼。把智與仁、勇兩個道德規範並舉,定位為君子之道,他的語言從行為的節制和的修飾、道德的認識和意志的保障等意義上確立了禮與智在道德體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臵。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他是這樣描述的: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性善説,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提出仁義禮智四位一體,相依互補,構成完整的道德範疇系統,構建為人道的全部藴含。 到了漢代,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説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這是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也是中國傳統社會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在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是一種道德規範,更是一種社會理想,同時還是一種政治綱領。用來塑造社會、教化人生,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正是這樣一種核心價值觀及其在思想道德領域延伸與展開所形成的種種具體價值範疇,使中國封建社會得以維繫、變革與發展,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價值標準和行為和規範。

做一名中國人,不能不懂得中國文化,不能不受中國文化的薰陶。中華文化是目前人類文化中唯一沒有中斷過,活下來的文化。讓我們走進先賢,通過他們鏈接古代文明,瞭解燦爛中國文化,我們先回顧一下儒家學派主要代表其人和對後世影響。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傳其有弟子三千,賢弟子72人,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xx年,晚年潛心致力於古文獻整理。其思想以仁為核心,以禮為規範。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説成為我國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其深遠。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 儒家學派集大成者。早年受業於子思(孔子的孫子)的學生,曾經為了實現政治理想而遊説於各國諸侯之間,卻不被重視。晚年和門徒從事著述。曾著《詩》、《書》,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他以民本思想為基礎,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思想和人性本善的觀點,並提出了精心、養性、誠心、寡慾等主張,儘管不被當時諸侯所用,但是在後來的封建社會裏卻和孔子的學説一起成為主導的統治思想,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最傑出代表,是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董仲舒(前179年-前1xx年),西漢儒家學者、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和今文經學大師。他少時專治《春秋》,漢景帝是任博士,潛心研究孔子學説。漢武帝時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以天人三策相對,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説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為漢武帝所採納,使得入學從此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其學説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周朝以來的陰陽五行説,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並提出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

我國傳統道德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傳統美德就是我們所説的精華;那些落後的、過時的道德遺產就是糟粕。伴隨我國傳統道德的產生、演變而形成和發展的中華傳統美德。一般都藴含在我國傳統道德之中,其發展脈絡大致如下:

1.萌芽和奠基階段。傳説早在堯舜時代,就出現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一些初具道德色彩的概念。西周時期,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罰的道德意識。春秋時期,提出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的做人六順。戰國時期因社會劇烈變革,在思想領域,出現了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儒道墨法等學派都對道德本源、道德準則、道德評價、道德作用、道德修養等問題作了較深入的探討,從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思想。

2.系統化階段。秦王朝滅亡後,漢武帝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高度重視儒家道德的社會作用,採納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道德成為我國古代道德思想的正統。到魏晉隋唐時期,仁、義、禮、智、信作為官方意識形態,得到大力倡導,並逐漸成為人們普遍認可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到宋明清時期,仁、義、禮、智、信等中華傳統美德在理論上得到進一步闡發。

3.遭遇挑戰並補充調整階段。鴉片戰爭後,我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亡逐步加深。我國資產階級思想家在批判封建道德的過程中,用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精神改造和充實中華傳統美德。五四時期,在救亡圖存的過程中,我國進步思想家學習西方新思想,批判封建舊道德,沉重打擊了統治我國xx多年的封建禮教。提倡民主與科學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也為我國無產階級新文化的誕生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無產階級新文化新道德批判繼承我國傳統道德奠定了思想基礎。

4.傳承和弘揚階段。我們黨提出了批判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確立了吸收其精華、剔除其糟粕的古為今用的方針。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中國革命道德,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的社會主義道德,都極大地弘揚了中華傳統美德。歷代領導人都大力提倡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如建設小康社會的提法來源於《詩經》、《禮記》等我國古代典籍;以人為本理念與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貴君輕等民本思想一脈相承;和諧社會的構想與和而不同、和為貴相承接;生態文明建設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相契合。還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艱苦奮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等傳統美德都得到大力弘揚。

今天的我們因過度注重物質,忽視精神。而出現了一些困擾 ,需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支撐我們精神營養,我局開展這個傳統文化系列講座,大家自己談體會,目的就是讓我們通過認知傳統文化、激發起我們對中華文明的敬仰,從而更好傳承。xx總書記指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這也為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和怎樣學習作了點題。

第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所謂核心價值觀,是指能夠體現社會主體成員的根本利益、反映社會主體成員的價值訴求,對社會變革與進步起維繫和推動作用的思想觀念、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核心價值觀是一定社會的性質、本質和發展趨向的集中體現。核心價值觀在意識形態和思想道德等層面的延伸與展開,即形成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説,核心價值觀是根本,具有內在的規定性;核心價值體系則是表現,從屬於一定的核心價值觀,具有外在的表象性。確立和規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內在地要求進一步凝練和建構社會核心價值觀。一定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在一定社會的長期實踐中孕育形成的,離不開一定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對社會意識形態及思想道德層面的基本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人們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取向不斷調整變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具有極強的緊迫性和針對性。今天,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切地呼喚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更加誠信的市場氛圍,也痛感於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背後的道德滑坡、底線失守。常常會聽見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事艱難。可以説,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社會的共同訴求。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個字,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確立了當代中國最基層的價值觀念,鮮明地提出了我們這個國家與民族的精神底藴。習總書記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灌入心、灌入腦,進一步提振精氣神,從自己做起,在全社會凝聚起向上向善的蓬勃力量 核心價值觀的弘揚踐行。有賴於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最後,讓我們用於《論語》心得的一話來共勉:學習任何經典,所有古聖先賢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能符合社會道義標準,不論是對自己的心還是對社會崗位,都有一個無愧的交待。

傳統美德心得體會4篇 傳統美德:飽含智慧與善良 第2張

第2篇

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的立身之本,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對於我們每個人乃至整個中華民族都是至關寶貴的。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光輝燦爛,她是五千年華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當我們每天清晨揹着書包,滿懷求知的渴望來到美麗的校園,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無憂無慮的學習的時候,你可曾想過,在這一切的背後凝聚了多少人的辛勞?多少人的汗水?上課時我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裏不斷成長,那是老師們精心備課,科學的組織教學活動,來把我們引導;上學路上我們路過的街道整潔乾淨,那是清潔工人們在晨曦中一點點把它打掃;午餐時,我們坐在餐桌旁吃着可口的飯菜,那是農民伯伯們頂着烈日、歷經風霜、辛勤勞作把它們創造……還有很多很多。人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分擔着不同的任務,分工協作,盡職盡責,共同建設我們的美好生活。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雖小卻懂得尊敬長輩;周恩來12歲時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我們作為21世紀的國小生應該為建設美麗的祖國、美好的家園儘自己的一份力。

一天早上,我下樓打羽毛球,看到草坪上雜草叢生、還有一些生活垃圾。我想起老師對我們説:“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我便下定決心清理雜草和垃圾。於是我放下了羽毛球拍,開始拔雜草,撿垃圾。不一會太陽紅着臉羞答答的從天邊一縱一縱的慢慢升起。我臉上的汗珠一滴一滴的往下掉。這時跑來了幾個小朋友,自告奮勇也要加入到清理小區環境的隊伍中,我們幾個邊拔草,邊唱歌,一會的功夫我們就給草坪上的雜草和垃圾清理乾淨了。看着我們的勞動成果,我心裏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樣甜。

同學們,當我們向老師、長輩、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我們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向父母獻出自己一份孝心的時候;當我們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弘揚和繼承美德和民族精神嗎?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中華美德代代相傳,發揚光大。謝謝大家。

第3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更要學習、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中華民族美德時刻記心中。

“懂禮貌,講文明”是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何時何地,文明禮貌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着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要講文明,懂禮貌,告訴我“講文明,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那時起,“講文明,懂禮貌”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也使我養成了“懂禮貌,講文明”的好習慣。現在,隨着社會各界人士不斷的呼籲人們:懂禮貌,講文明,漸漸地人們不再那麼沒有禮貌了。公交車讓座的人越來越多了;在大街上沒有人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了;公共場所沒有人再吸煙、大聲喧譁了……這些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也能體現出人們的變化。所以,我們人人都應該“懂禮貌,講文明”。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等名言都是寫“誠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誠信待人,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部分。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次,宋慶齡奶奶去幼兒園對小朋友許下承諾,“六一”兒童節那天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節日。可是那天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當她們失望地望着窗外灰濛濛的天時,宋慶齡奶奶的車奇蹟般地出現在校園門口,孩子們驚喜地笑了,老師用激動的心情緊緊握住了宋慶齡奶奶的手,宋慶齡奶奶對老師説了一句話:“既然我説了,就得守信。”從宋慶齡奶奶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誠是誠懇,信是守信,誠信是一句承諾,誠信是許諾後的行動,誠信更是一根堅強不屈的脊樑。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無論家裏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國小生以及大人們都應該做到的事。乘公車的時候主動讓個座位,攙扶年邁的老人過馬路,幫助年邁老人搬東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我們人人都要尊老愛幼。

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國小生的責任。我們一定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第4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更要學習、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中華民族美德時刻記心中。

“懂禮貌,講文明”是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何時何地,文明禮貌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着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要講文明,懂禮貌,告訴我“講文明,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那時起,“講文明,懂禮貌”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也使我養成了“懂禮貌,講文明”的好習慣。現在,隨着社會各界人士不斷的呼籲人們:懂禮貌,講文明,漸漸地人們不再那麼沒有禮貌了。公交車讓座的人越來越多了;在大街上沒有人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了;公共場所沒有人再吸煙、大聲喧譁了……這些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也能體現出人們的變化。所以,我們人人都應該“懂禮貌,講文明”。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等名言都是寫“誠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誠信待人,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部分。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次,宋慶齡奶奶去幼兒園對小朋友許下承諾,“六一”兒童節那天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節日。可是那天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當她們失望地望着窗外灰濛濛的天時,宋慶齡奶奶的車奇蹟般地出現在校園門口,孩子們驚喜地笑了,老師用激動的心情緊緊握住了宋慶齡奶奶的手,宋慶齡奶奶對老師説了一句話:“既然我説了,就得守信。”從宋慶齡奶奶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誠是誠懇,信是守信,誠信是一句承諾,誠信是許諾後的行動,誠信更是一根堅強不屈的脊樑。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無論家裏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國小生以及大人們都應該做到的事。乘公車的時候主動讓個座位,攙扶年邁的老人過馬路,幫助年邁老人搬東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我們人人都要尊老愛幼。

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國小生的責任。我們一定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