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名師心得體會2篇 教師授業解惑:心得分享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9W

本文為名師心得體會專欄,特邀請一些教育界知名人士,分享他們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和體驗,旨在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鑑和啟示。

名師心得體會2篇 教師授業解惑:心得分享

第1篇

假期裏讀完了《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的高效細節》這本書,感覺這本書雖然篇幅很長,但脈絡清晰,道理淺顯易懂,案例生動典型.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將我讀的其中的第二篇和第三篇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內容包括十四項,分別為: 愛護公物、誠實待人、愛祖國、助人為樂、遵守規則、相信自己、珍愛生命、持之以恆、尊重隱私、學會分享、鼓勵競爭、除舊創新、保護環境、學會傾聽。

這一篇主要講的是品質習慣的培養,我們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的最佳選擇,應當從習慣培養開始。從兒童教育來説,國小階段是一個人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要成就學業、事業,要擁有美好人生,必須養成好的習慣。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養習慣。只有在孩子還是兒童的時候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孩子將來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全面發展的人。

平日裏看新聞報道以及身邊學生的表現,我發現現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個人物品都不好好保護,對於保護公物他們更是嗤之以鼻。所以當我在讀到“愛護公物”這一節的時候,感受特別深。

我們經常看到孩子損壞公物的現象:在牆上亂寫亂畫,隨意踐踏花草樹木,摔打課桌椅等等。那麼如何培養孩子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呢?書中為我們舉出了很好的事例。這些都告訴我們教師要善於抓住教育的契機,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公共財物是大家的,而不是個人的,不能獨自佔有,更不能隨意損壞,要教育孩子樹立愛護公物的觀念。教師平時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搬桌椅要輕拿輕放,整理好衞生用具等。同時還注意在學生中樹立愛護公物的典型,發揮同伴榜樣的作用等等。

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習慣,是品德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授給學生科學知識一樣重要,是影響學生終身的好習慣,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第三篇的主題是:好習慣打造好人生——生活習慣培養

內容包括:自覺的習慣、優秀的習慣、節儉習慣、遵守交規的習慣、熱愛體育鍛煉的習慣、不挑食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正確消費和理財的習慣。

有句話説的好,習慣是所有偉人的奴僕,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習慣的鼎力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習慣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也就是説,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你所養成的習慣。在我們注重了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生活習慣的培養。

書中闡述了使國小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是要讓學生,樹立自信、確定目標。

目標是人們期望達到的行為結果,孩子的認知結構並不成熟,還沒有完全的獨立能力,不能正確地對待困難和挫折。 因而在學校生活中培養學生自信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首要條件。學生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與鼓勵中逐步形成的,一切要從學生身邊事做起、小事做起、遇到困難,作為教師就要耐心的給予指導,從簡單做起,對學生中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的給以表楊,遇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中體會勞動的樂趣。

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要結合審美和藝術教育。通過藝術的薰陶,以美誘人,以美感人,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目的。使學生在困難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態,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國小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開始形成的時期,我們要善於“導行”誘導學生自覺的加強訓練,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就需要我們去指導、去規範,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研究,還需要家長、社會的大力配合,我們要本着良好的習慣要反覆抓、抓反覆的原則,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定會找到國小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培養的方法。

短短的一個假期裏,雖然我未能詳細研讀全書,但也已受益匪淺。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培養學生的習慣,先培養好自己的習慣,我決定先從培養自己的閲讀習慣開始。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定抓住點滴時間,廣泛閲讀各類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爭取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科研理論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名師心得體會2篇 教師授業解惑: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3月21-23日,在縣研修中心張主任的帶領下,我到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江路國小參加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江路國小聯合舉辦的“全國國小語文名師大講堂”活動,三天的學習生活,雖然緊張,但感覺還是收穫頗多。

這三天先後觀摩了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張龍老師和浙江嵊州市城南國小茹茉莉校長的公開課。聽了邱學華和顧明遠的報告,讓我再一次走近大師,讓我對課文的理解與把握更多了一些新的認識。

1.關於長文短教。張龍老師提出了五個要點,即五個關注:關注文體特點,把握最有價值的內容,進行取捨,實現語文價值與文化價值的統一:關注重點內容;關注語言訓練,讀音、概括、批註、朗讀、寫話等;關注學段;關注思維,對比的思維和寫作的思維。

張老師的課堂讓我對語文課堂有了更加深切的認識。長期以來,很多老師上課事無鉅細,從第一段一直講到最後一段,字詞句的分析細緻到位,不厭其煩。殊不知這樣的講解,對於篇幅短的文章還可以,如果遇到像《凡卡》這樣長的課文就麻煩了,老師累的夠嗆,學生學得也累,豈不知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低效的,學生真正學到的並不多,及時學到的也是一些零碎的知識,不能上升到能力的培養。

2.關於一堂課的價值。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是把學生已經學會的或者自己能夠學會的再重演一遍嗎?這樣做只會白白浪費時間,學生也不願意聽。所以我們應該先要明白一節課應該教什麼,我們老師自己首先要心裏有數,教學目標必須要確定好,然後再考慮用什麼方法達到目的,儘量通過課堂讓學生學到一些學習方法,比如讀書的方法、識字的方法、寫作的方法等,要爭取每一堂課都讓學生最大的收穫。

3.關於寫話。低年級寫話要做到寫話內容巧設計,説寫同行不同步,閲讀寫話不分家,寫好句子是重點,欣賞鼓勵是陽光。

觀察一組圖時先整體觀察,概括説;再分部觀察具體説;最後再整體觀察,連貫説。還要注意指導學生仔細看圖,發現細微之處的祕密,找到各圖之間的關係,把圖意表達清楚連貫。

4.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再認識。茹老師的課告訴我們:低年級的課堂要注意趣味盎然。僅僅從方法上是不夠的,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在遊戲中學拼音,學什麼比怎麼學更重要。要注意學生理解的空白點,要敞開心懷,尊重孩子。

茹茉莉老師讓學生結合課件上的幾幅插圖並讀第一自然段來回顧小猴子下山的所見。學生髮現並沒有玉米地的插圖,茹老師就自己朗讀,讓學生用想象配上插圖。我覺得這一個環節,不僅讓學生梳理了小猴子下山的前後脈絡,並且相機進行了有效的語言訓練,關於“掰”和“扛”等幾個動詞的精確理解和詞語搭配問題。我非常喜歡茹老師的這一環節設計,茹老師充分發揮了學生各個器官,“眼、耳、腦”,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想象思考,水到渠成地完成了這一環節的目標,又自然地引入下一環節的教學,真是絲絲入扣,不留痕跡!讓我們聽的老師賞心悦目,讓學的學生趣味盎然。

其實我們人就像是這隻小猴子,空手來到這世界,最後還是會空手而回;我們也像小猴子一樣,在生活中不停地追求更好的,捨棄那些不想要的。人生活在這世上,最重要的是,汲取失敗的教訓,不讓失敗反覆,被失敗打倒。

5.劉悦老師的評課角度。一個真正的老師是不能啃老本的,要抵達兒童的心理深處,不囿於教參的理解,不要一味的模仿。一堂課還要注意孩子的興趣被激發了沒有,孩子的自主學習有沒有被培養,個性化的閲讀體驗是否得到了尊重,是否促進了閲讀的發展。

6.關於先學後教。邱學華老師再一次提出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給我們今後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提出了一種思路,即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雖然這幾年我們學校也一直在探索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路子,課時由於教師不能積極參與的原因,效果一直不理想,如果每位老師真的能自己用心去研究教學,研究課堂,任何方法都會有效,課改的關鍵還在教師。

7.關於教師專業成長。顧明遠教授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其實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學校如何激發教師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8.關於校園文化。學習的間隙,我還參觀了珠江路國小和實驗國中的校園文化,從中也學到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對於今後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總之,三天的學習,學到了很多,也成長了一些,對於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今後如何把握教材,解決教什麼和怎麼教都有了提高,我會積極把新的思想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並積極指導其他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