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經典常談朱自清閲讀心得體會2篇 朱自清的智慧之旅:讀後感40+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8W

經典常談朱自清,是一本集合了朱自清先生的各類文章的精華之作。通過閲讀這本書,我們可以領略到朱自清獨特的思想和獨到的見解。同時,這本書也是一本啟迪心靈、陶冶情操的讀物。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閲讀朱自清的文章,感受到他對生活、對人性的深刻思考與追問。

經典常談朱自清閲讀心得體會2篇 朱自清的智慧之旅:讀後感40+

第1篇

一份來自作家榜的禮物又一次載着它獨一無二的光華,如片片櫻花飄落,絢爛美麗,曾經的《瓦爾登湖》、《老人與海》、《浮生六記》、《儒林外史》……帶來的經典閲讀讓人手不釋卷,在富有哲理的感動中領悟筆者內在的靈魂。

我與作家榜的又一次約會中遇見了童年的美好記憶,那遙遠卻永遠熟記心間的美麗文字,曾經牽動了多少少年未泯的童心,隨着年齡的增長未曾忘卻些許,大約永遠不會隨着歲月的年輪褪色稍許,永葆着其灼灼如華的“青春”。

花枝招展的春天,雲蒸霞蔚的花團錦簇,“吹面不寒楊柳風”。月光如水的夏夜裏靜靜走過的荷塘月色,蓮葉田田,一首《採蓮賦》吟誦出一個熱鬧風流的季節,“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還有那借着筆者晶瑩的淚光,看見的那抹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匆匆一瞥間便能淚盈於睫。

然而這次的文章不同於記憶深處的瑰麗文字,處處透出筆者深沉的文學功底,博覽羣書之後的深思熟慮、信手拈來。將晦澀難懂的古文經典娓娓道來,由中國漢字的.源頭説起,甲骨文以及象形文字的發明有其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古人的聰慧以其絕無僅有的文字方式衍生出了炎黃一族,子孫生生世世、代代相傳將這種文字發揚光大,易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戰國……源源不絕的古籍流傳至今,不愧為人間文化瑰寶,其間的精神、人文熠熠生輝,而由朱自清先生引經據典地解讀出來令人豁然開朗,讓文字在心田流轉、在筆下徜徉是何等的愜意。

?詩經》作為千年之前朗朗上口的民間流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亙古綿長的悠遠直入人心,有着田園的純淨甜美、直抒胸臆的坦誠不做作。而孔子時代,斷章取義,演繹為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將一首首樸素純美的詩歌昇華到另一個高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本比喻美玉如華,卻用來引導學生做學問要斟酌推敲、鍥而不捨。

?史記》作為司馬遷的嘔心力作,上至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恢弘龐大,列二十四史之首。“自出機杼,創立規模,駕馭各種史料,”司馬遷貫穿經傳,集百家雜語,成一家之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善敍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書生的酸氣,似乎由來已久,因了才氣而自命清高者,古今芸芸。司馬遷的耿直招致酷刑,餘生致力於奮筆疾書,字裏行間悲慼之心可見一斑。“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韓愈感同身受,被貶的壯志未酬,千山暮雪,撫節悲歌,偏映卻孤單影只。“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有感而發,空懷“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一腔熱血無處灑,心內淚漣漣。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朱自清原名自華,取自蘇東坡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而其一生才氣逼人,直如其名。且“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出來,幽默從忠厚出來,腴厚從平淡出來。”絕代風華,兩袖清風,一處閒愁,淡泊一生。“扶眼繁花盡,臨醉入清風。”

經典常談朱自清閲讀心得體會2篇 朱自清的智慧之旅:讀後感40+ 第2張

第2篇

斐名中外的西南聯大中文系有三位著名的系主任,他們輪流坐莊,羅常培、朱自清和聞一多,其中對我個人而言最能叫上名字的就是朱自清,因為上學的時候學過他的三篇文章:《春》、《背影》和《荷塘月色》,其他兩位大家知之甚少。

即便對於朱自清先生也並不知道多少,不知道還有什麼作品或者什麼精妙。今日讀了一本1942年其編寫的《經典常談》,一本大師編寫的瞭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才領略了大師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信手拈來。這是他寫給中學生的一本書,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沒有任何個人的觀點的創新創造,卻是“發揚、介紹、修正、推進我國傳統文化”,對歷史經典的“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白話文導言”。

對於中國的文學經典,雖然每個中國人都度過第一點,但我想有宏觀瞭解的卻不多見。既沒有人教,也沒有人談。朱自清先生寫《經典常談》就是要我們用“科學的選擇和閲讀方法”,“幫助人們以有效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率,從浩繁的書海中獲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以集成和發揚前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這本書讓我們“閲讀經典”,瞭解經典。

中華文字3000年,最早是出現於殷商晚期的甲骨文。而在此之前“結繩而治”,“後世聖人”刀筆刻字於牛骨龜甲,用於記錄文化歷史的開端“卜辭”。傳説的“倉頡”或許是“商契”,商民族的祖宗的意思。到了周朝演化為“籀文”(大篆),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的文字小篆成了國書。古代文字四種書寫方式,契、鑄、書、印,對應的不同的材料“骨、銅、簡、泥”而異。這是來自於《説文解字》的知識。

?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河出圖,洛出書”,這是傳説的出處。甲骨經火燒斷吉凶是“卜”,蓍草數數目斷吉凶是“筮”,“筮短鬼長”,古代判斷小事吉凶用筮,大事吉凶採用卜。《易經》原來是一部切用的筮書,包含三部分:連山、歸藏和周易。需要注意的是儒家的《周易》是種哲學,民眾的《周易》是種巫術。

?尚書》大部分也是卜辭,是當時的“雅言”,包括“虞、夏、商、周”四個朝代的號令,這些號令多成為“誓”和“誥”。平時的.號令叫“誥”,軍事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有時叫“謨”。是漢朝人編輯了歷史檔案,改稱為《尚書》,“上古帝王的書”。值得注意的是王肅的《古文尚書》是偽書,伏生《尚書》才是真本。

歌謠是《詩經》的源頭。隨口唱的是徒歌,隨着樂器走的是樂歌。歌謠的詞由樂工記錄下來就成了《詩經》。“詩言志”,志不是抒情,而是關聯着教化或政治。孔子對詩斷章取義,詩被用來討論做學問做人,是要鼓舞人、聯合人,增加閲歷,教化眾人。

天地君親師,代表《禮》的三本:天地是生命本源、親是祖先、君師是政教的本源,禮包羅萬象,人情不能忘本。儒家教人和平、教人節制,建立社會秩序和政治制度,就要遵守“禮”,叫做“禮治”。

“春秋”是古代記事史書,傳説孔子作《春秋》,“尊王攘夷”乃是《春秋》大義。史官記事兩個目的:徵實和勸懲。《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是《春秋》三傳。左氏重敍事,公、谷重解經。《左傳》參考羣籍,詳述史事。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是四書,要先讀《大學》,再讀《論語》《孟子》,最後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中庸》傳授心法,是儒教道統的根本。

韓魏趙三國分晉,田齊代姜齊,“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春秋進入戰國。六國親秦抗秦,即是“合縱”“連橫”,202年的歷史,劉向編纂成了《戰國策》,“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而已矣”。

?史記》《漢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紀傳體”史書,是二十四史“正史”的源頭。兩書各有所勝,班、馬並稱。《史記》是通史,記錄到漢武,《漢書》是斷代,起於高祖終於王莽之誅。《史記》成於司馬一人之手,“文直而事核”,《漢書》成於四人之手,“文贍而事詳”,異曲同工,並稱“良史”。

諸子百家源於士農工商,源於詩禮樂崩,“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儒墨老陰,諸子爭流;獨尊儒術,多虧董仲舒!

辭賦最有名一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最有名是屈原和宋玉。賦不算是詩,是我國特有的體制,雖有韻,但是接近於文。

漢武立樂府,調子分為“楚聲”和“新聲”。楚聲成了五言詩的源頭。建安三曹用樂府舊題改作新詩。晉代阮籍奠定了五言詩的基礎。唐初仿作樂府,始有七言詩。李白杜甫提升了唐詩的高度。

最早的問是商代的卜辭,就是一些簡單的句子,最早用於記言、記事和訴訟。文的標準有樑照明太子《文選》中第一次提出。柳宗元、韓愈帶領文走上平正通達之路。“顧問不宜説理”,應該“用現在的中國話做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