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中國歷史個人學習心得體會2篇 探尋2023年中國歷史:個人學習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本文旨在分享2023年中國歷史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藴和寶貴的歷史經驗。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和把握現實,更好地擔當歷史責任。

2023中國歷史個人學習心得體會2篇 探尋2023年中國歷史:個人學習啟示

第1篇

今年的10月1日,既是國慶節,也是中秋節,雙節同至,國泰民安,萬家團圓,大街小巷紅旗飄揚、月餅飄香,國與家撞了個滿懷。如果説中秋是“小家”的團圓,那麼國慶則是“大家”的聯歡。“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當自覺把“愛國”融入自己的人生旅程,使之刻於骨、融於血,志於心、踐於行,繪亮人生紅底色,書寫報國新篇章。

愛國,不是靜卧於書中的冰冷詞彙,更不是宏大空泛、掛在嘴邊的好聽名詞。它有故事、有情懷、有温度,它是流淌在14億中國人血管裏沸騰的血液、生命中鮮活的靈魂,丟不得、也棄不了。正如所講: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而愛國的出發點,同樣是建基於讓每一個國民沐浴幸福的價值信條之上。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心得體會範文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歌頌讚美我們偉大的黨和偉大的祖國,有什麼理由不學先烈先賢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其愛國主義情懷,始終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心懷大我、心有國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好把“愛國”融入生命,使之在自己的血液裏盡情流淌。

愛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是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堅毅果決,“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的豪情壯志,“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殷切囑託……特別是近代以來,無數革命英烈為了實現中國人民“站起來”的目標,捨生忘死,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換來了中國今日之和平。新中國成立71年以來,一代代共和國建設者勇往直前、毫無畏懼、無私奉獻,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摸索前行,實現了中國人民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盛世美景。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自當傳承弘揚好這份崇高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畏艱難險阻,紮根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永遠奮鬥,更好報效祖國、造福人民,用最質樸的行動,彰顯最深沉的愛國情懷。

愛國,是對祖國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祖國的一種高度認同。國如車,家是輪,家國兩相依。正如所講: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範文參考網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愛國決不是“空頭支票”,也不是一紙空文,不能“口惠而實不至”,而是應該融入人生旅程。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面對新挑戰新機遇新任務,有責任、也有義務維護好建設好我們偉大的祖國,特別是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密團結在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始終堅守的精神追求,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將立身養德的堅守、立志報國的追求和胸懷天下的擔當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征程中,不斷為黨、為祖國、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3中國歷史個人學習心得體會2篇 探尋2023年中國歷史:個人學習啟示 第2張

第2篇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圖存、上下求索的歷史。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縱論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對這段歷史做了客觀、深刻的觀察與思考。

?中國近代史》這本書最早出版於1938年,全書篇幅不長,但在近代史研究中的分量卻極重,可謂這個領域的“開山之作”。作者蔣廷黻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史學大家,1911年留學美國,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先後任南開、清華歷史系主任,是梁啟超“新史學”主張的接班人。1935年他被蔣介石請到國民政府做官,做過外交官、行政院政務處長等職位。

1949年後去了台灣,一直擔任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蔣廷黻正是利用了精通外語和外交官的身份,將清宮原始檔案與多國外交文獻做對比,把中國放在了世界大潮裏研究,才得出了“實現近代化,才能救國”的觀點。

在本書總論中,作者説近百年的中華民族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獨立富強是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必經途徑就是近代化。作者還對近代化做了進一步解釋:利用科學機械,組織近代民族國家,趕超西洋人。作者在書中把中國的衰落歸結為三點:科學,技術,民族觀念。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太平天國、義和團到辛亥革命,這是中國人學西方近代文明、追求富強的進步過程。這些事件的本質都是在中國遇到生存危機時,所進行的各種探索。作者將各種探索歸納為中國近代史上救國救民的四個方案:自強運動、變法運動、拳匪運動和近代化方案。

注意這裏面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救國方案,蔣廷黻先生對這四個方案進行了成敗得失的評價,自強運動是洋務派發起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作者認為受倡導者對西方文明的認識有限和當時政治制度及時代精神所限的影響,這是個不徹底的方案。

戊戌變法的主旨是變更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該方案比自強運動更加近代化,但因強大的頑固勢力的反對而流產。

對於孫中山提出的“近代化”革命方案,作為認為是幫助中國走出危機的最優先級方案,也是唯一正確的方案。

蔣廷黻先生對四種救國方案的評價,與我們教科書主流評價有相同之處,也有兩點明顯不同。一是教科書主流將義和團運動定性為愛國性質,因為沒有正確的革命綱領而失敗,而本書中作者認為義和團運動抵制代表先進文化的洋人,因此被劃入了反動之列;二是對孫中山革命方案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