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合集3篇 "智慧點亮課堂:教師讀書心得集錦"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2W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合集彙集了豐富多樣的篇章,其中包含了教育界一線教師的深度思考與體悟。無論是專業教育學的核心觀點,還是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分享,本合集都能為廣大教師提供寶貴的借鑑與啟發。無論您是初涉教育行業還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都能在這裏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心得模板,讓您的教育之路更加充滿智慧與激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合集3篇

第1篇

在寒假所讀的著作裏,發現很多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書中所講的每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那些不足。讀後我思緒萬千,同時,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要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我曾經為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迷茫過,也為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泄氣過,還為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並面對幾十個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五不寫作業,後天家長説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漸漸地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當我通過閲讀名著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通過閲讀名著使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

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帶着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在書中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實,在我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類的學生。如:我任的八年級(1)班的凌闖同學,在學習上我用盡各種辦法,其效果不佳。很是懊惱,但是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為班級爭的榮譽,卻讓我感受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他不是那麼討厭,相反,我每天看見他有一中親切感。這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同時也發現他的優點。他是我班最熱愛勞動的學生,學習上她沒有什麼造就,但她將來準會是個優秀的保潔員。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因為上課、掌握知識、分數——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局部,只是許多領域的一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結構的發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於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或劣的判定。考試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試結果——分數也並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我經常對家人説,當老師的我很忙,沒有時間幹家務活。對朋友説,當老師很累,沒有意思。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備課輔導、談話開會理論學習等等,連一分鐘空閒的時間都沒有。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通過讀書我的感受很多,要與現實的緊密聯繫,要有問題意識,憂患意識,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教師”、“稱職的教師”、“理性的教師”、“自由的教師”教師職業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合集3篇

第2篇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閲讀計劃之內,時間也就這麼浪費了。

近日,認真閲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説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因為現在的孩子讀得書甚至比我們有些老師都多。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日三問,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向“理想的教師”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認真負責任的教師。學生、家長、老師眼裏的好教師的標準是什麼?第一條:首先他要對學生負責任。是的,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鼓勵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學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總是警告自己: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帶着高興和愉悦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儘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極力的渲染一種教學氛圍,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內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師既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課堂,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課堂。在課堂上,真正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教學程序的落實性,老師的評價語對於學生的啟發等等。

我感覺自己離理想的教師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藴,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並要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什麼是理想的教師?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理想的教師是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教師,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學,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第3篇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着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説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説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説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説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裏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着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説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説説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