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3篇 信息技術課教學:精益求精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23K

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也需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以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本文將探討在信息技術課中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並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學改進策略。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3篇 信息技術課教學:精益求精

第1篇

信息技術教育,首先我們應着眼於教育,其次才是信息技術。不管任何一個學科,教育是根本目的。信息技術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在信息技術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理論,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這是隻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教師要充分注意的問題。要在觀念上認清計算機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本質區別,徹底擺脱信息技術教育就是計算機技能訓練的舊識,使信息技術教育成為高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這才是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根本方向。

信息技術課進行得怎樣了?新的課程標準的目標、理念、內容和方法是否已經滲透到了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

一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某網站的信息技術教育論壇發表了一個“信息技術的悲哀”的帖子,引起了眾多教師的共鳴。他們普遍認為,受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信息技術在很多學校不被重視。甚至有的教師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希望高會考電腦,國中考電腦,國小也考。雖然我們會有壓力,但那也是對我們的重視”。我相信這些話都是教師們感情的自然流露,不管是抱怨,還是沮喪,他們希望在教育中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並通過它體現教師自身的價值。但大學聯考能解決問題嗎?從現在正在各大信息技術教育論壇上熱烈討論的“我拿什麼拯救你,高中信息技術課?”中,我們似乎讀出了信息技術教師們的無奈和矛盾心理。

雖然新課標已經頒佈幾年了,但教師和學生們對新課標的接受過程卻並非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方面,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和接受還需時間。新課標將信息素養的培養確定為課程目標,改變了原有的“技術本位”的觀念,使信息技術教學理念由原來的混亂走向有序,從隨意走向規範。雖然多數教師認可新課標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對新課改的積極性也很高,但由於新課改的理念與教師們以往的教學實踐存在着較大的差異,信息技術教師們接受起來遇到很多困難。隨着教師們根據新課標所進行的研究增多,他們關注的層面多元化了後,反而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組織不起正常的課堂教學來。他們期望多一些可供參考的優秀教案。由此可見,對於信息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貫徹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學生對新課標也存在困惑。學生是新課改的受眾,下面讓我們來聽一下學生們的聲音:“上了近兩個月的課,感覺上課所學內容大部分在國中和國小都學過,所以大部分課都覺得很無聊,自己做自己的。有幾節課講了編程,個人很感興趣,第一次感到在信息技術課學到東西了,而且是很實用的東西。希望老師以後多上編程的課,或其他多媒體制作的內容。”不少學生反映現在的信息技術課是“換湯不換藥”,還沒有改變實質,枯燥、無聊而且過於公式化,學習的不是一些已經學過的知識,就是已經被淘汰了的知識,提不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制定進一步明確了信息技術課程在高中的目標和任務,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國家尚未出台國小和國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這給教材的銜接和整個學科發展的系統性、連貫性造成了困難,缺乏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支撐,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孤掌難鳴。

缺乏根據標準進行的課程建設,使得各個國小、國中信息技術課程開設情況以及教材的使用情況存在很大的差別,直接導致許多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後出現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加大了高中實行新課程標準的難度。如何做好課程的銜接工作,使學生能夠適應高中課程標準的起點要求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材建設應更貼近實際,到底什麼樣的教材能讓所有的教師和學生滿意,這個問題也很難回答。的確,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嶄新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年輕和稚嫩,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同時,它也是一門快速成長的學科,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過程,用矛盾發展的觀點來審視信息技術教育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就會發現它是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髮展和完善的。

從教師的主觀需求來看,他們是希望接受信息技術培訓的,主要體現在生存需要、終身學習需要和自身專業發展需要三個方面。在我們深入一線教師的採訪中,聽到最多的聲音是“一朝學習,終身受用”的觀念已不能反映當今社會的實際需求,也不能適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與創新。有近一半的在職教師認為至少5年一次的培訓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並且願意接受這樣的培訓,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提升自我,以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發展和工作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具備新的知識,具備適應新需要的技能,而且要終身進行新觀念和新方法的學習,用信息技術改造、創新我們的教學。我們只有具備了信息技術的相關意識與技能,才能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所帶來的好處和樂趣。

從客觀效果來説,信息技術培訓對於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的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初期的幾年,信息技術培訓集中解決了當時教師面臨的技術使用問題,其收效是顯著的。另外,培訓使學科教師掌握了一些計算機知識,一定程度上既緩解了原來由各校計算機教師承擔的培訓任務,也使計算機教師有機會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促進自身的發展。

應試的心態,在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的教師培訓卻走不出應試教育的模式。剛開始時,由於授課教師和學員都不知道將來會考什麼內容,所以在培訓過程中,教師講得很細緻、系統,學員學得也很認真,得到的培訓效果也很理想,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經過幾番考試後,題庫的“底”已被摸透了,於是培訓就開始走捷徑了。教師講課時,不再是系統地講課,而只是針對題庫進行目標式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對培訓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種“題庫戰術”也的確讓培訓變了味兒。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最根本的應該是人的發展,包括人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以及人的全面發展。那麼,信息技術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指導思想就應從人的發展這一教育目標而來。開展的信息教育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未來意識和創新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信息技術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信息技術開放的環境中,自主地選擇學習目標與內容。在這個信息紛繁複雜的時代,我們必須藉助信息技術平台,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廣泛而有效的汲取。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3篇 信息技術課教學:精益求精 第2張

第2篇

信息技術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探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單從“任務驅動”字面上看,好像是學生在老師佈置的“命令(任務)”驅動下完成某些學習,如果這樣的話,那學習過程就不是主動積極的學習而是被動積極的學習了,學生主體仍然沒有從被動的去接受知識中解放出來。我們這裏所説的“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並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事實上它並不是簡單的給出任務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講畫圖中的圖片翻轉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任務:畫出一個倒“福”字來。學生得到這一任務後,他們就會主動的思考並學習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知識。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完成這一任務需要用到“為圖畫添加文字”這一舊知識和圖片翻轉這一新知識,學生就可以通過完成該任務學習並複習新舊知識,而且還學到了把知識綜合起來運用。

中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往往喜歡上上機操作課,對課堂理論性教學則感到單調,尤其是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時表現較突出。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採取簡單批評指責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如果採用電視節目預告中使用的“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計算機存儲容量時,我手舉一張光盤,設其厚1mm,接着提問一套百科全書的厚度是多少?此時學生會七嘴八舌地猜測回答。這時學生已經產生了一個疑問,一張盤和百科全書有什麼聯繫呢?接下來話鋒一轉説道,就用這樣的一張盤,可以存入幾套百科全書!學生馬上會瞪大眼睛、張開嘴發出驚訝的聲音。此時懸念已產生,興趣也調動起來了,學生會懷着極大的好奇心要了解計算機存儲容量到底有多大,預期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知識不再僅僅作為信息而被簡單傳遞,它應該成為引發學生思考的對象。學生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並隨着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展。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促進者,指導者,應該引導學生針對某些問題進行共同探討,儘可能地去暴露學生思維過程,做到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結論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使學生學習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發展能力的過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第3篇

在教授本課時,我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靈活處理。除教材上有的"小帆船"和"蝴蝶"圖形外,創造性地增加了學生喜愛的"美猴王"圖形,放手讓學生探究和創造,盡情地變換自己喜歡的"美猴王"形象。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則"沉"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起探究。我一方面勉勵學生面對失敗不氣餒,冷靜地理清思路後再嘗試,培養、優化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思維品質,另一方面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必要時給予幫助,針對性地請"成功"的學生上來演示,鼓勵"能者為師",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不服輸的精神。學生學習興致盎然,湧現出不少很有創意的作品。

美中不足的是,因為有的素材未着色,少數學生精心於着色,花費了過多時間,導致無法按時完成作品。我未着色的初衷是擔心影響學生創造性的發揮,但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自己想當然,結果留下遺憾。這也從反面説明"眼中有學生"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上是多麼重要。

我認為,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型學習為主動型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並接受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教師的角色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資源管理者及研究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課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的,不應為創造而創造、刻意更改教材內容,要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遵循"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知識"的認知規律:自學→掌握知識;動手→培養技能;應用→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並互相轉化。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畢竟,未經"必然王國的跋涉與歷練",哪有"自由王國的馳騁與翱翔"?

2、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3、教學不能侷限於一節課,侷限於一時,必須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