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黨史故事:聽爺爺講抗美援朝的故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W

  新生的中國,戰鬥裝備相對落後,戰士們沒有好槍,更沒有多餘的子彈。爺爺的老七九步槍,每次只能上5發子彈。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黨史故事:聽爺爺講抗美援朝的故事,歡迎閲覽。

黨史故事:聽爺爺講抗美援朝的故事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並肩戰鬥,為維護朝鮮的獨立和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70年過去了,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已步入耄耋之年。我的外公便是其中之一。

  我的爺爺名叫馬彥龍,出生在寧夏西吉縣白崖鄉舊堡村,1929年生人,雖然已經92歲高齡,但思維仍很清晰,記憶力、視力都很好。爺爺腿受傷多年、疾病纏身,但只要一談到當年抗美援朝的歲月和故事,就會格外有精神。爺爺從櫃子裏拿出塵封已久的資料,雙手摩挲着一張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和紙張已經脆黃的筆記,給我講述了那段戰火紛飛的記憶。

主動請戰,第一批奔赴朝鮮戰場

  1950年,爺爺所在的第一野戰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二團二營一連,在甘肅臨夏剿匪駐守。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出兵朝鮮,並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在奔赴朝鮮的路上,爺爺所在的隊伍曾短暫駐紮在遼寧省和吉林省,被敵方飛機投彈炸燬的大樓和空無一人的街道,刺痛了每一個志願軍戰士的心。爺爺説,“毛主席説得對,抗美援朝的真正意義是保家衞國。上級一宣傳,自己有決心,就連夜寫了‘血書’申請參戰。部隊批准我入朝,就摘了帽徽,入了朝鮮。”爺爺被編入四十軍一一八師三五四團一營二連三排五班。1950年10月19日夜裏,爺爺穿着一雙黃膠鞋,扛着一把漢陽造七九步槍,揹着鋪蓋卷和少得可憐的乾糧,跟隨部隊趁着黑夜偷偷過了鴨綠江,成為第一批奔赴朝鮮戰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過江的那天夜裏,頭頂很多美軍飛機盤旋偵查,有時步槍都能打到。

第一次戰鬥 把南韓和美國軍隊打懵了

  部隊過了江就到了山林裏面,在朝鮮的温井、兩水洞、雲山,志願軍幾支部隊都撒開等待着。爺爺在温井的山林裏一動不動埋伏了4天。到第4天,敵軍沿着山裏的公路就上來了,走在前面的是南朝鮮軍,後面跟的是美軍。我軍看到敵軍鑽進了“口袋”,就悄悄往公路靠近,突然槍聲一處一響,到處都響,手榴彈、炮彈都向敵人飛去,幾萬人衝下山和敵人搏鬥,把敵軍打懵了也打亂了,敵軍都不知道對面的是中國軍隊。因為我軍是埋伏戰,南朝鮮軍很快被打垮,打死的南朝鮮軍有四五百人,南朝鮮軍逃跑了不到一個營,其餘的都被俘虜了,俘虜了近1000人,而跟在南朝鮮軍後面的美軍一看形勢不好,早就狡猾地跑了。這一仗爺爺所在的部隊旗開得勝,爺爺也擊斃了3個敵人,得到了部隊營長的口頭表揚。但這次温井戰鬥的時候,爺爺失去了像大哥一樣照顧了他許久的甘肅籍戰友蘆雄。説起這些,爺爺還是紅了眼眶:“志願軍都跟親兄弟一樣,彼此幫助,相互照顧,失去他們的時候,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一邊流眼淚一邊繼續戰鬥。”

第二次戰鬥 誘敵深入大獲全勝

  距離第一次戰鬥不到一月,翻了年,迎來了陽曆新年。

  1951年2月。我軍設了個計,在雲山下放了一個團在前面打,邊打邊跑,順便丟些東西,引誘敵人。敵軍果然中計,三四萬人大搖大擺就追過來了。敵軍沿着公路行進,有過上次的失敗,這次警惕多了,一邊走一邊用機槍和炮向周圍的山上掃射一波,我軍有不少戰士被打中,鮮血直流也不吭一聲,就趕緊安排人抬下去。待到敵人走到我軍的埋伏圈,我軍前頭一打,後面封住口子夾擊,然後大部隊衝鋒下去,我軍擊斃了敵軍七八千人,俘虜了一萬多人,其餘的敵人棄車倉皇逃跑。這次爺爺擊斃了6個敵人,團裏表彰爺爺打得好,發了一張二等功獎狀。這一仗,直接打到了“三八線”。彭德懷總司令命令撤回來,爺爺所在部隊就在一個叫畢通的小鎮駐紮下了。

再困難的環境,也比不過更堅強的精神

  爺爺説,他們的部隊在朝鮮的日子很艱苦。新生的中國,戰鬥裝備相對落後,戰士們沒有好槍,更沒有多餘的子彈。爺爺的老七九步槍,每次只能上5發子彈。“供給夠的時候,每個人能發20多發,物資緊缺的時候,三四發也給。”所以爺爺要格外省着用,不能浪費一發子彈,還不能讓槍離身,“命在槍上掛着,人不離槍,槍不離身。”由於美軍飛機的經常轟炸,主要交通線被炸燬,部隊的糧食物資供應非常緊張,打仗的時候幾乎沒有吃飽過。遇到有時一連十幾天都沒有糧食運來,爺爺和戰友們就把剩餘的糧食集中起來,一天只吃一頓,一個凍成冰疙瘩的高粱窩窩頭三個人分着吃,餓極了就抓一把雪吃。在前線的時候,不論下雨下雪,爺爺和戰友們都要待在一人多深的戰壕裏,趕上敵軍飛機轟炸,戰壕都被炸平了。朝鮮的冬天更漫長、更寒冷,嚴冬伴着暴風雪橫掃朝鮮大地,夜間最低氣温可驟降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為了不被敵人發現,爺爺和他的戰友們揹着松樹枝一連幾天一動不動趴在雪地裏,或者在茫茫雪野中匍匐前進,沒有棉衣棉鞋,只有單衣單鞋甚至草鞋,志願軍戰士們被凍得四肢都失去知覺。爺爺回憶到這,眼眶裏含着淚説,有的戰友甚至長時間趴在雪地裏凍死了。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爺爺和戰友們始終堅信勝利是屬於我們的,中國人民是不屈不撓打不垮的。

第三次戰鬥 英勇負傷,看管俘虜

  1951年8月多,朝鮮的秋天已經轉冷。爺爺個子高、身體好、跑得快、槍法準,是連裏的偵查兵,也被稱為“尖兵”,經常一個人提着約重五十斤的機槍,背上還揹着四個手榴彈,負責警戒開路。這次戰鬥中,爺爺右手提着機槍匍匐前進,結果不幸右胯被炮彈碎片擊中炸傷,當時根本沒有察覺到自己受傷。直到大半個身體被血液浸透,濡濕的觸感傳來,腦袋也因為失血過多發暈,這時才發現自己受傷。爺爺被醫療隊緊急送到戰地醫院,好在搶救了過來,住了兩個多月院,爺爺説沒想到自己還能活下來。傷治好後,爺爺再次回到了戰場。爺爺説,“我當時想的是,就算把命留在那裏,仗一定要打。”由於寒氣侵襲,再加上受了傷,爺爺的腿疼到難以行軍,就被抽到俘管處看俘虜。戰俘營建在一大片灘地裏,搭建的臨時草房,不到兩個連兵力的志願軍看管着一萬多人的俘虜。俘虜來自“聯合國軍”的16個國家,大都是個頭很高的歐美人,且數量多,爺爺得一動不動盯着,眼珠子一秒都不能離開俘虜。爺爺説“他們的軍靴裏藏着一些小刀什麼的,會找準一切機會反攻,稍不留意,可能就會逃跑。”爺爺他們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在冰天雪地裏一站崗就是幾個小時,加上之前炮彈炸傷的腿沒有好徹底,雙腿凍成了關節炎,爺爺的腿落下了終身殘疾,現在天氣一冷,就腿疼的走不成路,走路一跛一跛的。

復員回鄉,回報鄉里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議》在板門店簽訂,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部分志願軍也隨之撤離,爺爺便是其中一員。爺爺是帶病復員,那時候眼睛被炮彈的餘波衝花了,腿一直疼,先在蘭州治療了一段時間才回鄉。爺爺復員回來,組織上對爺爺很優待,分派到西吉縣人武部工作。爺爺因腿受傷、受寒,斷斷續續卧牀一年。爺爺不願自己的病腿影響工作,不顧單位領導的再三挽留,放棄了留在城裏工作的機會,選擇回鄉務農。即便脱下軍裝,爺爺也從未忘記自己是軍人。1956年家鄉搞建設的時候,爺爺被鄉上選中當了村會計,1958年當了村民兵連長,後來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近十年,帶領村民黑明晝夜修田修渠。爺爺為人正直,處理事情公平,大事小事都能一碗水端平,做事很有自己的原則,一輩子都很受村裏人的尊重。

老驥伏櫪,愛國心永遠赤誠

  爺爺經常説,他這輩子只出過一次國就是朝鮮,他第一次坐火車也是去朝鮮,他第一次作戰負傷流血也是在朝鮮,這是他一生最高光的歲月。現在,爺爺最愛聽的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無論在戰場上還是生活中,爺爺都深愛着黨、深愛着自己的祖國。爺爺説,“要是美國人再打過來,我老了不能上戰場,也要讓我的兒子孫子上戰場”。這是一個平凡老兵忠肝義膽的心。這次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抗美援朝老兵們授予抗美援朝70週年紀念章,爺爺脖子上掛着金燦燦、沉甸甸的紀念章,眼角掩飾不住的開心和激動,這是國家對爺爺70年前捨生忘死、浴血奮戰、保家衞國的表彰,是他最熱愛的祖國對他70年後不會忘卻的關懷和肯定,是爺爺一輩子的榮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爺爺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感恩他們為我們負重前行。作為英雄的後人,我們將銘記爺爺和他的戰友們抗美援朝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知難而進、堅韌向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先輩們的光榮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