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踏春活動方案3篇 春季出行指南——精彩踏春活動方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W

“踏春活動方案”是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增加人們的户外活動,並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一種舉措。該活動方案通常涉及到一系列户外活動,例如徒步旅行、野餐、攝影、體育比賽等。這個春季,讓我們一起參加踏春活動,享受自然和户外生活的樂趣。

踏春活動方案3篇 春季出行指南——精彩踏春活動方案!

第1篇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也是踏青的大好時節。通過踏青春遊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感受大自然之美,感受和了解家鄉的變化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全面負責本次活動的.安全工作;做好協調工作;及時妥善處理偶發事件。

(1)活動前要加強安全教育。(2)瞭解有特異體質的學生,關心每一位學生的身體狀況;(3)指導學生的活動,並維護活動秩序,做好疏散工作,及時清點人數;(4)發現意外情況及時彙報,妥善處理偶發事件。

1、排隊行走安全:一切行動聽從老師和x的指揮,緊跟隊伍,不掉隊,在隊伍中行走不喧譁,不擁擠。

2、遊玩安全:1)不去湖邊玩耍,不攀爬,不做危險遊戲;2)在老師視線範圍內活動,不得隨意離開,有事離隊要向老師或者組長請假並結伴而行。

1、在來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亂穿馬路,走人行道和斑馬線。

2、在遊玩過程中要注意衞生文明:不亂丟廢棄物,扔在自己帶的塑料袋裏,離開休息地,要搞好衞生。

3、在遊玩過程中要注意行為文明:不追跑打鬧、不損壞公共財物,愛護花草樹木,在參觀過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4、到指定地點後遵守規則,有秩序地參觀,放飛風箏必須選擇空曠的平地,嚴禁在河邊、湖邊、馬路等不安全的地方放飛風箏。

1、各中隊均要求統一戴好帽子,佩戴標誌,展示團隊員的風采。

零食:香蕉+桔子+果凍+棒棒糖+薯片=143元,帽子每人3.5元。風箏7個。

踏春活動方案3篇 春季出行指南——精彩踏春活動方案! 第2張

第2篇

1、認知目標:通過知識競賽,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2、情感目標:通過故事、寫文章知道要愛父母。通過錄象、朗誦等活動知道我們的愛要更遠大,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行為目標:通過活動學會好好學習、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2、清明節和父母一起去紀念自己的親人,寫下自己的感受。

1、引入欣賞《清明上河圖》,瞭解有關清明的知識。

清明節的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大。

清明節的由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春耕春種的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説:“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2、知識競賽:清明節簡介,清明節由來,清明節習俗,清明節食品,清明節紀念方式等等。

讓學生知道清明節的日期;清明節的別名;隨着網絡發展,清明節有了不同的紀念方式;我們家鄉清明節的食品和習俗。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後想到誰?如果是你,你是怎麼想的?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後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只有愛父母的人,才會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為新中國獻身的叔叔阿姨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嗎?

體會: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道路是先輩用鮮血鋪成的。是他們為我們民族的解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東方紅,太陽升”,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掀開了我們祖國嶄新的歷史篇章!他們把生存的權利留給了後代,用血肉築成了新的長城。認識到劉邦是小我,是小愛,他們才是大我,是大愛。

學生明理:我們會完成你們未完的遺願,努力學習,將來使我們祖國更富強。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受教育,使我更感受到了烈士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擔。我一定要牢記歷史,永遠記住革命先輩的教誨,在人生寶貴的中學時光裏,歷煉心志、修養品質、拓展胸懷、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鍛鍊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個能夠傳遞歷史火炬,發揚傳統精神的新時代優秀青少年,努力使自己成長為對祖國、對人民、對全人類有積極貢獻的人。努力學習,艱苦奮鬥,為祖國更壯麗的明天貢獻力量。

第3篇

借春遊活動的契機,讓同學們走向美麗的大自然,開拓學生視野,增長知識,親近自然、感受生活,培養愛家鄉、愛祖國、愛大自然的'情感。讓學生在呵護綠色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同時也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讓同學們在春意盎然的季節裏放飛心情。

(1)學生有組織、有秩序地排隊上車;乘車時,不得將頭、手探出(伸到)窗外。

(2)自我保護意識,在公園內不玩水,不攀爬,避免危險行為,跟班教師預先設想防範措施,禁止學生在此區域內活動。(如:萬一遇到走失的情況,學生如何做。)

(3)不單獨行動,整班集中活動較適宜。遇到突發情況與老師商量尋求對策。

(4)往返前認真清點人數,行進時排好隊伍。每班把學生組織成若干個活動小組,選好小組長,換一個地方數一次人數。

(5)審查學生身體狀況。對身體不適或患有疾病的學生,勸阻其不參加本次活動。

(1)乘車文明:有秩序地上下車;不在車內喧譁;不在車內亂扔垃圾。(如有要暈車請預先服用暈車藥,動員學生人人帶好塑料袋2~3只,以便車內出現嘔吐用或存放果皮和食品包裝盒等廢品用。)

(2)旅遊文明:全體學生一律穿校服。不説有損學校形象的話,不做有損學校形象的事。不隨意拋灑垃圾;不損壞公共設施;愛護花草樹木。

1、各班要根據活動的時間和場地,事先制定計劃,開展一些適當的活動,如:在草坪上做做遊戲;唱歌;詩詞誦讀;放風箏等。

2、結合本次活動,班級可開展攝影、繪畫比賽。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留心記憶,用相機和畫筆把自己看到的景色記錄下來,參加比賽。

1、學生到校時間及安排:8:00準時到校。到校後,以班級為單位進一步加強關於春遊安全知識教育及再次強調春遊注意事項。

4、下午回程安排:(請各班主任務必通知家長)14:10到達學校。

5、活動結束後,對學生強調一定要立即準時回家,不能在路上或同學家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