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下鄉實習報告5篇 田間之行:下鄉實習點滴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本篇實習報告以“下鄉實習”為主題,通過實地走訪和深入瞭解農村基層情況,對農村發展現狀進行觀察與分析,探討農村問題與解決方案。文章將覆蓋農村產業、教育、文化等多個方面,旨在向讀者展示農村發展的現狀和挑戰,以及通過實際行動推動農村發展的可能性。

下鄉實習報告5篇 田間之行:下鄉實習點滴

第1篇

xxxx年7月我校團委組織了為期一個星期的大學生科技興農服務團“三下鄉”赴xxx社會實習活動。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

xxx族自治縣地處臨滄西南部,跨東經98°52′~99°43′,北緯23°04′~23°30′之間。北鄰耿馬縣、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縣,自治縣相連,西南與緬甸接壤。距雲南省會昆明市876公里。縣境南北寬47公里,東西長86公里。國境線長147.08公里。地勢呈北高南低,境內羣山連綿,山谷相間,河流縱橫。山地海拔大都在1000~20xx米之間。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有煤、鐵、鉛、銀等礦產資源。全縣森林57萬畝,植物以常綠闊葉林和雲南鬆為主。有野生亞洲象羣、孟加拉虎、金錢豹等珍稀野生動物。

這個神祕的地方有3500年曆史的古崖畫;有由奴隸社會直接跨越現代文明社會的原始村落;有位於xxx西南角的中緬邊境中段佔地50887公頃的雲南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的南滾河自然保護區;勇敢之精神的百年情侶董棕園林等旅遊景區。

xxx有“崖畫之鄉”、“動物之鄉”、“歌舞之鄉”的美稱。其中,木鼓舞、甩髮舞正真體現了中國當地的文化的內涵,他們同樣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

甘蔗、茶葉、煙草、橡膠其主要的經濟支柱,水稻、玉米是其主要得糧食作物。

1、xxxx年7月13日上午我們還舉行了一個出征儀式,在儀式上唐瑩副校長給我們做了出發前的鼓勵併為我們送行。自坐上校車踏上征程那刻起我的心就非常的激動,一路上激動的心情讓我們説説笑笑,歌聲、笑聲充滿了整個征程。一路的感受與我平時回家卻是完全不同啊!當晚6:00多鍾我們便到達了臨滄市區,這個美麗而寧靜的小城鎮是我倍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家鄉的城市是如此之美麗、空氣是如此之清新父老鄉親是那麼的熱情,晚上我們便入住這美麗而寧靜的城市。

2、xxxx年7月14日我們離開臨滄經過一路的顛簸來到了xxx勐省鎮。用完午餐我們在集市上開始了科普宣傳和文藝演出,給這偏遠的當地的同胞帶來了快樂,帶來了點滴的農業知識。這裏的農民大部分都沒有接受過教育,很多農民正是這樣而對我們的宣傳心存疑惑不敢接近,還有很多當地的同胞根本就聽不懂普通話這樣便造成了溝通上的障礙。然而要改變這種落後的局面最需要的就是教育。

3、xxxx年7月15日上午我們到勐來鄉進行科普宣傳和文藝演出,在演出的過程中我們與村民互動交流,我正真的看到了當地的熱情奔放,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倒出了對我們的歡迎,他們真切的希望我們常到佤山做客,佤山的大門永遠向我們敞開着,他們真切的希望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相關農業的知識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快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幾位當地的同胞表演節目的時候,我同樣看到了齊文化的多特和生後。教授在諮詢台給他們講解了許許多多得農業知識,渴求知識的他們真心的希望將所有相關的農業知識帶回家去,以求發展。

吃過午飯,在當地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班考名句班考民居、百年董棕林和千年古崖畫。

進入班考民居,我們深入農户調查,首先看到的是他們獨特的建築。據説這是一個直接由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現代社會的村落。過去,村裏的人便是住在附近的高山上。村落的建設正是新農村建設帶來的,也體現了當地領導了良好決策。村落依然保留着原始當地的風情,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才智創造着財富。織布是當地的一項手工藝也是其原始文化的一部分,村落裏每家每户都在織布,從棉線紡織、染色織布到成品的製成都是自己智慧的結晶,簡單的工具能夠製作出漂亮的工藝品,真是叫人讚不絕口啊!

參觀完民居通過一座長長的小橋,我們看到了屹立在陡坡上的百年董棕樹。即使山高崖陡但董棕樹依然是筆直的從不彎曲,這正是當地的同胞正直、勇敢、向上的精神象徵。那長長的橋廊下種着當地的經濟作物之一甘蔗,他們在農民伯伯精心的培育之下正在茁壯的成長着。那裏還放羊着上百頭野生牛,它們個個戴着自己的標識,這xxx人民的進步體現了他們以誠信為本的精神。

在濛濛的細雨中,我們又來到了具有3500多年曆史的古崖畫遺址。上面的圖案雖然有些已模糊,但是我們依然能夠看清楚其所反應的內容。令人疑惑的是這樣久遠的歷史雖然已過去上面的圖案依然存在,這究竟是用什麼顏料繪製的呢?這也充分的展示了祖先的智慧。由於祖先們不懂得文字於是用一些簡單的圖案記錄了他們的農耕文明、歷史文化等,這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崖畫,為後人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4、xxxx年7月16日一大早離開xxx縣城,經過一路顛簸我們來到了具有光榮歷史的班洪鄉,20世紀30年代這裏發生過震驚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可是由於傾盆大雨我們又沒有帳篷中途於是中途停止了活動。這裏人民的熱情然我們久久不願離去。

然而,時間卻不允許我們我們在此處久留,在難捨難割之中我們來到了與緬甸僅隔幾十公里的忙卡小鎮,這裏是橡膠生產基地。在鎮政府歇息了片刻,在當地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xxx的海拔最低點最低點處南臘區芒卡壩146號界樁。據當地的領導介紹這裏的農民最渴求的是知識,這裏的文化素質很低,他們自去年以來才開始實行普九工作,由於貧窮所以很多孩子失去了上學的機會。

晚上,我們便在該鎮一個簡陋的教室裏與當地的領導和農民共同歡樂。用我們的歌聲、舞蹈給他們送來了親情的問候,鄉親們的積極參加正是表現了他們熱情、豪放與好客。

5、xxxx年7月17日我們返回縣城,沿途參觀了翁丁原始村落。解説員給我們解釋説翁丁的“翁”為水 “丁”為接,“翁丁”意為連接之水。該地有幾條小河相互連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縣城30公里,屬勐角鄉管轄範圍,共有98户人家,400多 人。因為該村到目前為止還保留着許多佤家的傳統習俗和信仰而稱之為原始村落。我們走訪了村裏幾家農户並與他們交談。

解説首先帶我們來到寨主家,參觀當地的建築風格。有的同學還請寨主給他們取當地的名字。

解説員還帶我們參觀寨樁並且給我們講解了當地的圖騰崇拜寨樁。寨樁是佤家的一種圖騰崇拜,一般位於寨中央的打歌場,代表着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杆是用龍竹製的幡杆,頂部有幾圈竹篾做的飾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條頭子,這既是飾物,又是避邪的物器。篾圈下面,有一尺長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風順,木船下面,有一條木魚,代表年年有餘,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魚,這預示着全村風調雨順、萬事大吉。幡杆旁,是棵人高的木塔樁,雕刻極粗獷,全是用斧頭砍鑿成的,塔身被生石灰刷過,潔白如銀,木塔上還刻了一些特殊的圖案,有圓點、方塊、三角塊、條塊,分別代表世上人間賴以生存的天地山川和一草一木。木塔幡杆旁,還有一個木樁,頂上釘了個木盆,這是賧佛用的木盆。杆腳下有個鵝卵石代表着寨心。每逢節日吉慶還要在竹杆上掛一條五尺長的白布幡。這時,家家户户都帶着食物來供奉寨樁,寨樁周圍堆滿了食物,插滿了許多祭鬼神的小三角旗,然後,全村老老少少圍着寨樁載歌載舞共慶一年的豐收,乞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等。翁丁的寨樁充分説明了佤家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堅信自己的傳説,寄託了一種美好的願望,寄託着一種誠懇的期盼和追求。

下鄉實習報告5篇 田間之行:下鄉實習點滴 第2張

第2篇

7月3日上午,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活動中心大廳人潮擁簇,紅旗飄揚,我校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隆重舉行。近百名"三下鄉"志願者代表參加了出征儀式,這標誌着我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校黨委副書記傅進軍代表學校作了動員講話併為每個小分隊授旗,要求同學們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認識,充分認識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加強學習、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探索創新、增強社會實踐服務的能力。儀式上,校團委陳巍書記介紹了今年我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籌備情況及在非典時期本次活動的特色。人文學院郝麗萍書記對本次出征儀式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並且從"兩課"教學的要求出發,要求同學們在去年社會實踐活動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兩課,在社會實踐中多發現問題,多思考問題,並且把問題帶回來,作為新學期兩課教學的生動案例。校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童吟代表近30支小分隊、數千名志願者表示要認真、圓滿完成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追求真知、錘鍊品德、進取創新,奉獻人民。

今年我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校團委的統一部署下,各級團學組織精心安排落實,實踐活動以育人為中心,突出"實踐三個代表、弘揚民族精神"這一主題,圍繞"我省’生態省’建設和非典防治"兩個重點,開展十六大精神宣講、法律普及、支教掃盲、環境保護、社區團建等一系列活動。較之以往,今年的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因為非典起動比較遲,但由於準備充分,所以落實快、組隊精、特色明顯,在繼承和學習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形勢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突出"實踐三個代表、弘揚民族精神"的實踐主題。

為深入學習、宣傳、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配合和推動十六大精神主題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服務於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我校各學院團學組織在實踐活動中緊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採取了理論宣講、實踐服務、學習考察等形式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如電子信息分院赴安吉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和軟件分院"三個代表"實踐小分隊,通過信息支教、計算機知識培訓、鄉鎮網站建設幫助鄉鎮村民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在服務中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自動化分院赴岱山"科技下海島、文化送船頭"--"三個代表"實踐活動在海島小分隊、計算機分院輕紡城之信息化實踐小分隊和校鄧小平理論研究會 "三個代表"社區行實踐團則通過尋訪革命舊址、社會調研、參觀調查、文藝演出、圖片宣傳等使學生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參與海島建設、經濟建設和社區團建工作。

二、圍繞"我省’生態省’建設"和"非典防治"兩個重點

緊密結合抗擊非典的偉大實踐,通過組織廣大青年學生參與文藝演出、發放資料、座談、實地調研等方式,大力弘揚和實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健康成長。作為省級社會實踐重點小分隊的管理分院"省內主要城鎮綠化環境狀況"調研小分隊和機電分院"生態浙江、環保調查"小分隊以及青年志願者協會赴桐廬"農村基本衞生狀況"調查小分隊對我省主要城區、城鎮、農村如杭州、寧波、温州、金華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考察。發揮了在校青年大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優勢,引導和幫助廣大市民羣眾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及參與自身生存環境建設的積極性,瞭解了各級政府在非典時期及此後的各種有效防治舉措,為人類如何保護自己、與自然和諧共處提出了不少建議和意見。

整個實踐活動,將圍繞"’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參與’生態省’建設實踐服務"、"’非典防治與環境保護’實踐服務"、"’信息化與經濟建設和小康社會’實踐服務"等四方面內容展開。

三、進一步探索"兩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今年我校的社會實踐活動繼續結合高校"兩課"的改革,組織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課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團委與人文學院共同組織了"新時期下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經營體制改革"調查小分隊、"全球化對青年人生活期望及教育期望的影響"調研小分隊、"對浙江公眾轉基因食品的態度"調查小分隊等三支小分隊,分別由人文學院任課教師擔任帶隊和指導老師開展實踐活動。參與"兩課"實踐小分隊的學生來自全校各個分院、各個年級,通過問卷調查、講座、調研與學生專業相結合,在實踐中"滲透"教育思想,兩課教師、兩課研究課題繼續充實今年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 實踐活動。

幾年來,校團委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不斷有所創新。社團獨立組織社會實踐小分隊並建立長期的社團實踐基地將是我校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又一特色。

我校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響應團中央關於開展暑期"科技、文化、衞生" 三下鄉的活動的號召, 組織了"三個代表"社區行社會實踐服務團,併成為全國百支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團隊伍的一支。應共青團杭州市上城區團區委的邀請,在暑期將年初由杭電團委與原杭州市上城區城站街道(現小營街道)開展的"黨團共建興社區,攜手共奔小康路"的系列活動進行全面升級,將前期的共建成果和經驗在整個上城區六大街道進行推廣,把"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社區團建工作"作為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課題,合力探索"區校共建"這一社區團建工作的新模型,並將其確立為長期的實踐基地。除了校鄧研會外,今年我校獨立組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還有青年志願者協會。社團在校黨委、團委的支持和指導下獨立組團,組織隊員開展此類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為思政工作"三進"中的"進社團"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校社團發展的新面貌。學生社團負責人在活動方案的策劃、實際聯繫以及組織開展等方面體現出來的領導能力,使我們對社團的發展和定位有了新的認識。

第3篇

我隨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三下鄉的隊伍來到了保定滿城縣龍居村進行社會實踐。這對於從小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三天時間,我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豐富了生活經驗,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進入村後,一條平坦的五米寬左右的道路夾在兩山之間,把我們送到了老鄉家。沿路上柿子樹,蘋果樹,李子樹,桃樹,核桃樹等應有盡有,使我對大自然倍感新奇。進了農家以後,我發現老鄉還養了蜜蜂,豬,雞,這一切都是城市所缺失的樂趣。另外我還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家家民風淳樸,鄰里關係和諧,使我毫不誇張感受到了夜不閉户的美好生活。

其實真正身體力行地接觸百姓是通過入户的問卷調查,我們打開與村裏百姓溝通的窗口。他們樸實認真地回答我們的問題,從他們的答話中我不僅認識到了他們的熱情好客和樸實的心,還被他們努力地改變自己境遇的精神所感動。

我們這次文件調查的主題就是有關農民對法律的瞭解的問題。希望從我們大學生本專業的角度瞭解當地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力爭以法律為出發點,總結經驗,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調查中顯示82%的農民不關心法律,88%的農民沒有遇到過法律方面的糾紛。分析其原因,在我看來並不樂觀。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和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農村經濟還相當薄弱,遠遠落後於市場經濟的需要。在此狀況下,人們過着較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對法律需求不高,對法律調節社會生活的要求不高、不迫切。大多數農民對法律不瞭解,法制教育匱乏也是必然的。法制教育的匱乏源於農民文化知識的匱乏,農民文化知識的匱乏源於農民文化水平的低下(目前,佔全國90%以上的文肓和半文盲在農村,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大多數農村仍無法真正落實),農民文化水平低下源於農村經濟的落後。如此循環看來,農村法治就缺乏茁壯成長的土壤,缺乏法治社會所要求的市場經濟基礎。農民對糾紛的解決途徑往往普遍選擇村幹部調解或和解的方式。農民的低收入和貧困阻礙了農民選擇成本較高的訴訟程序,使人們對訴訟望而卻步。長此下去,法律的權威、法治的建設會受到嚴重的損害,人們對社會關係的調整就只能“迴歸”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深入農民家庭,享受田園快樂的同時切身體驗真實的農民生活。短短的三天,使我對田園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雞鳴犬吠的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早晨是寂靜的,極目遠眺四周綠色的羣山,美景盡收眼中。白天除了集體活動外,大家還聊天南地北,開闊了眼界。晚上,我們在屋頂上一起乘涼,看星星。院子裏成天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龍居村不是一個很大的村子,不足百餘户人家,村民普遍種植果樹,村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中等水平。在這個村中農民的收入大致來自三方面:家中的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為家中的主要收入,婦女則以果樹的管理為主,也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婦女在農閒照顧整個家的同時為附近村裏的手工業家工廠做一些半成品加工,從而貼補家用。這些的收入使村民過着安定的生活。在與老鄉們的閒聊中我得知這些收入主要用於了孩子的教育投資。那教育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在與孩子們的接觸和對學校的參觀過程中,我對此深有感觸。學校並不算大,但已能保證31國小生的學習。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有對知識的深切渴望。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説:我的孩子都很想上學.其實我們這麼辛苦 ,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客觀現實表明:許多家庭都被經濟條件和教學條件左右為難着,家庭條件稍不好的孩子就會失去讀高中的機會。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經濟的落後阻礙了教育發展的速度,而教育的落後又反作用於經濟,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第4篇

伴隨大學的第一個暑假的來臨,我應學校的提議和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起初,只是懷着一顆好奇心參與此次活動,但是在又一次的活動中,卻學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下面就我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的心得做一總結。

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須躬行”,暑期社會實踐,是我們大學生充分利用暑期時間,深入社會,感知社會的一個平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進我們對社會的認識,提高自身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的認識,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更好結合,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深入羣眾,瞭解社會,增長才幹,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道路,是青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揮聰明才智,積極為社會作貢獻的重要途徑。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從校園來到校外,從繁華城市來到偏遠鄉村,接觸到了不同的人,看到了與自己生活不一樣的聾啞兒童,去相關的學校瞭解他們的狀況,拜訪他們的家庭瞭解他們的生活,的確感慨頗多,但更為重要的在於我們盡我們力量來關注他們,給他們獻愛心,送温暖,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為他們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同時,我們也學到了在學校裏所學不到的知識,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正是實踐活動所教會我們的。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

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自信不是盲目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這次實踐教會我要善於與人交,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了更多的人;它教我吃苦,教我要學會苦中作樂,時時刻刻都要有一種敢於吃苦的心態;它教我要自信,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

不僅如此,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我更深入,更貼切的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磨練自我。烈日炎炎,我們頭頂驕陽行走在家訪的路上,儘管路途遙遠,山路崎嶇,我們依然懷着一顆熱忱的心,投身於幫助聾啞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風吹雨淋,我們依然儘自己的力量,呼籲大家獻愛心,送温暖,讓更多的人來關注聾啞兒童。當然,每次活動都不可能完成的盡善盡美,但是卻是我們認認真真的付出。

第5篇

為了切實貫切“大學生三下鄉”精神,體會農村農民生活的艱辛,學習農民們那吃苦耐勞的精神,我積極報名參加了今年學校組織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

此次遐想去的地方是重慶市永川區雙竹鎮鳳龍村。第一天是去向當地的村民朋友們宣傳文化知識。我們分了幾個小組,我在的小組負責的是宣傳工傷這塊。在

宣傳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的村民根本不知道受了工傷後,還能向用人單位索要醫療賠償。還有一些村民或家屬在一些非法用工單位上班受了工傷卻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和賠償等等。針對這些情況,我們組又分為兩小組分別向村民們詳細介紹了經勞動部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工傷認定法》、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以及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範圍的規定。使他們真正地瞭解並學會怎樣保障自己的權利。

另外,還有許多人不知道工作前應與用人單位簽定勞動合同,更別説合同裏面須具備的基本內容。對企業違法收取“入廠押金”、“風險金”等違法行為不知道拒絕。還有的用人單位儘量延長工人的試用期等情況村民都不知道是違法行為。為了讓村民們瞭解並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我們從勞動者應簽定的勞動合同到勞動者怎樣解除違法勞動合同和怎樣的情況下用人單位不能解除勞動合同等等都一一為村民們作了詳細的講解。完了後,村民們激動的握着我們的手,非常感謝我們讓他們學到了那麼多保護自己權利的知識。通過這一天的宣傳,我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人對自己的權利還不清楚,更別説保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害。其實我想還有許多象這樣的人,學校組織此次活動非常好,而且應一直堅持下來,讓更多的農民朋友們學會保護自己的權利。

接下來,我們就去了該村的村委辦公樓,樓前有一塊很大的村務公開欄。上面有政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服務公開以及點題公開。政務公開欄中有永川區民政局、永川區財政局關於進一步明確城鄉困難羣眾醫療救助有關事項和關於做好資助退役士兵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通知等內容。

3、20xx年農村低保年淨上報審批名單。財務公開則包含上期結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本期結存現金。

1、綜合服務社1——3月共組織化肥1200噸,農藥500餘件。

公開欄旁邊是宣傳欄,有《八*八恥》、《惠農政策》和產業發展規劃。

第二天我們去敬老院看望了裏面的老人,同學們看見老人的家裏髒了,都幫忙打掃,有的灑水、有的掃地,還有的同學就幫忙擦面板和玻璃,大家幹得熱活朝天。沒多久就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有道是團結一心,齊力斷金。我們幫老人打掃完了就詢問老人的平時的生活。老人平時除了國家每月發的一百多元的補助外,並沒有其他的收入,我們當時聽了全都驚訝的説道:“一百多元怎麼生活呀!”別説平時生病要吃藥,每月的煤錢就是三四十,就只剩下八十多元生活了。突然有人問了一句:“要是某個月因為某種原因不夠用了咋辦?”老人堅強的説:“想辦法呀,日子總要慢慢過呀,總不能説錢不夠就不過日子了吧!”我們全都驚歎老人的豁達,我想我們在場的同學每一位每月都不低於兩百元吧,有的甚至要花五六百,甚至一千多。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像老人那樣,我們會怎麼對待呢?他們那種堅強的生活態度、簡樸的生活作風,值得我們任何一位同學學習。如果不是我們親眼看見,親耳聽到,我們很難相信這就是事實。我們看望的老人中,有一位老人從住進敬老院後就沒有使用過電。我們一檢查才發現他家的電插頭被燒壞了,影響了整條線路。老人説,每到夏天,老人就靠一把破舊的蒲扇消暑。想着平常某一天突然聽電了,我們一天就不知道幹什麼了,我們一天都離不開電,但老人卻一直沒有電用,我們全都驚呆了。我想我們這些同學在其他方面或許很優秀,但在吃苦耐勞方面我們真應該向這些老人學習學習,學習他們在困境中生存的意義。

此次暑期三下鄉完成後,在回校的過程中,我感慨良多,各方面都有,更多的是我們學到了那些在困境中仍然不屈不饒、絕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這是我們在書中永遠也學不到的。這次暑期三下鄉雖然天氣炎熱,但我更多的是讓我們學到了我們學校學不到的東西,鍛鍊了我們的意志。非常感謝學校給我們這次機會,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還會積極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