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觀看紀錄片焦裕祿有感15篇 大地的守護者:紀錄片《焦裕祿》觸動心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11W

本文以“觀看紀錄片焦裕祿有感”為主題,通過對焦裕祿紀錄片的觀看和感受,探討焦裕祿堅守初心、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和可貴品質。讓我們一同感受焦裕祿用他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座座感人至深的感動人物,為我們樹立了嶄新的榜樣。

觀看紀錄片焦裕祿有感15篇 大地的守護者:紀錄片《焦裕祿》觸動心靈

第1篇

焦裕祿老書記離開我們已經50年了,作為新時期的一名縣委書記,對他最好的緬懷就是踐行和弘揚好焦裕祿精神。他可歌可泣的業績,成為了每一位縣委書記和廣大黨員學習的光輝榜樣,也是我立言、立德、立行的“量身標尺”和“精神燈塔”。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點點滴滴,完美地詮釋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擔當。“責任擔當”四個字,字面普通,卻內涵深邃。嘉善地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肩負着建設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這一神聖使命。作為縣委書記,我常捫心自問:自己在勇擔示範點建設國家使命、為長三角地區作示範上做得夠不夠?在推進省級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創造新經驗上做得夠不夠?在把握38萬嘉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真正實現“物質富裕、精神富有”上做得夠不夠?對照焦裕祿這一標杆,我感覺,自己缺的正是擔當責任的高遠境界和樸素情懷,迫切需要牢固確立事業意識,當好“掌舵人”、跑好“接力賽”,自覺帶頭在先,充分激發嘉善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的主人翁意識,在“擰成一股繩”中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嘉善這個小縣的“大責任”。

每一次對照焦裕祿的奮鬥精神,對我來説,都是一次作風差距的深刻反思、一次精神思想上的深刻洗禮。論條件,再苦苦不過焦裕祿;談困難,再難難不過焦裕祿;講作風,再硬硬不過焦裕祿。深刻剖析自身,我認識到自己直面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等縣域科學發展共性難題的膽識不夠足,親力親為衝在治水第一線、打造江南美麗水鄉的作風不夠硬,破除小富即安和守攤思想、敢闖敢冒的勁頭不夠足。歸結起來,根本原因在於自己的奮鬥精神淡化了,一定程度上存在畏難情緒,怕惹“馬蜂窩”,怕背“炸藥包”,沒把奮鬥作為一種責任擔當起來,存在奮鬥定力不足、奮鬥方法不當、奮鬥本領不高的問題。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帶頭奏響“奮鬥”這一時代強音,帶領幹部羣眾鼓奮鬥勇氣、激奮鬥精神、鉚奮鬥勁頭,抓緊幹,科學幹,啃下難啃的硬骨頭。

對照這樣一面穿越半個世紀的“明鏡”,自己雖是從農村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但不知不覺中漸漸遠離了羣眾,習慣於以“上網”代替“上門”,以“電話”代替“談話”,重視進“家門”,忽視了進“心門”,羣眾路線在踐行中由“實”變“虛”了。特別是與焦裕祿“心裏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境界相比,自己身上多少還存在一種高於羣眾的領導感和遠離羣眾的距離感。當前,嘉善要建設“民生幸福新家園”,對於我,這裏的羣眾就是我成長的土和水,紮根這片土地奮鬥,就是要向焦裕祿看齊,多想羣眾少想自己,多想事業少想名利,與羣眾“面對面”消除距離,“手拉手”凝聚力量,“心貼心”真情辦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數”去換取鄉親們的“幸福指數”。

觀看紀錄片焦裕祿有感15篇 大地的守護者:紀錄片《焦裕祿》觸動心靈 第2張

第2篇

又一次觀看由河南影視製作集團等聯合策劃拍攝的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對我的心靈又是一次巨大的震動。黨員的信念與責任得到進一步昇華。焦裕祿同志“心中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凡事探求就裏、“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觀看影片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主人公焦裕祿下基層、訪民情、賑災救濟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種梧桐、帶病堅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蹟使人感動,每幕都讓人落淚。焦裕祿同道的事蹟感人至深,在於他時刻不忘自己是一位我黨員,時刻不忘黨的宗旨;焦裕祿同道的事蹟感人至深,在於他懷着一顆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繫百姓,一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焦裕祿同道的事蹟感人至深,還在於他一切從實際動身,實事求是,清正廉潔,勇於擔當,勇於負責。焦裕祿同道是黨和人民的好乾部、好兒子,是我們全體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和榜樣。通過觀看影片,讓我對焦裕祿的熟悉得到進一步昇華,更讓我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通過觀看影片,主要學習他對黨和人民的虔誠、對崗位的酷愛,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

我們要學習宏揚他“心裏時刻裝着羣眾”的公僕情懷。焦裕祿同道視人民羣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僕,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對黨宗旨的一種執着;他堅持依託羣眾,向羣眾學習,通過找農民羣眾瞭解情況、實地考察試驗總結出治理“三害”的辦法。羣眾線路是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在長時間鬥爭中構成的,是我們的傳家寶。人民羣眾始終是黨的氣力源泉和成功之本,丟掉羣眾觀點,我們就得不到羣眾的擁戴和支持,丟掉羣眾線路,我們就沒法從羣眾中汲取聰明和氣力。焦裕祿同道把人民放在心中至高的位置,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的公僕情懷值得我們共同學習。

第3篇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觀看《焦裕祿》,從開頭的那一幕樸實又震撼的場面,我的情緒被劇情所調動,時而熱血澎湃,時而熱淚盈眶,受到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禮。我一邊感慨,一邊低頭思索:為什麼焦裕祿的事蹟讓我怦然心動?

原來他心裏有着人民,有着為人民服務的那份熱情,更有着把熱情時時刻刻付之於實際行動。話説作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本為孩子負責的態度,對家長負責的態度來工作。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許多事實表明,一個被教師所愛的學生,常常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心中的很多癥結就會打開,會主動拆掉隔閡高牆,溝通情感,變得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一、細心的觀察,發現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很多學生的心理、想法並不直接暴露出來,這就需要教師細心、耐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善於捕捉、發現、瞭解,善於分析和探究學生的深層心理動機,找出問題癥結,抓住教育引導學生的最佳契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教師尊重學生,愛學生,不僅意味着最終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擁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還意味着教師能虛心地向學生學習,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二、關愛學生是對學生的成長寄予良好期待的態度和行為。它不同於一般的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於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要關愛學生,就要求我:經常的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為人、處事等各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情學生的痛苦與不幸。當學生的身心、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能夠挺身而出。當學生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能夠給予及時的鼓勵,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使他們成功。

第4篇

這個五一勞動節,爸爸媽媽帶我去了蘭考參觀了《焦裕祿紀念館》。《焦裕祿紀念館》幾百幅照片,全景式的展示着焦裕祿同志無數令人感動、激勵的事情。

歲月流逝,難以沖淡人們對他的記憶;實幹精神,必將長久的激勵整個民族。許多觀眾在圖片前凝望、沉思…

一把右扶手有洞的舊藤椅,一支不是用於寫字而是用於頂住肝部止痛的自來水筆,一輛破舊的自開車。焦裕祿爺爺就是用這些來工作的。在一年多的時刻裏,他跑遍全縣149個大隊中的120個生產隊,跋涉2000多公里,查清了全縣84個風口、1600個沙丘和大小河流。

焦裕祿爺爺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裏活在哪裏,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刻,迅速成長,儘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焦裕祿爺爺一生所走過道路的最生動的寫照。

應對這些感人至深的畫面,我們感受更多的是激勵。還記得中央播音員在播誦穆青同志所撰寫的《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文稿時,幾次中斷播音,失聲痛哭。在紀念館的留言本上,也記錄了人們對縣委書記好榜樣的敬意。"你是我們的驕傲,我向您致敬";"你用你的一生譜寫了壯麗的篇章,我將踏着您的足跡,繼續前行"…

在紀念館的最後,懸掛着崗位上活活累死的山東好民警王勤利、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好局長趙作斌等的事蹟,他們用他們的事蹟踐行着先輩的足跡。

宋人歐陽修説過,聖賢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魯迅也説過:"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裏,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祿爺爺就是一個雖死猶生,埋在活人心裏,逾遠而彌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將逾遠而彌存,歷經時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第5篇

焦裕祿這個熟悉的名字,自打上國小時課文中就已熟悉的名字,他的先進事蹟可謂家喻户曉,人人皆知,他那種對崗位的熱愛,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通過這次觀看影片《焦裕祿》,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進一步認識,當影片中出現的親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術員、送回一桶魚、雨夜抗洪、治沙栽桐,每一幕都讓人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人們深情緬懷名字,在呼喚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在向每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為鞠躬盡瘁的公僕,絕騎在頭上作威作福。幹部,時時把的疾苦心上,以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想問題、辦事情的點和歸宿,才會擁戴你、支持你。反之,置利益於不顧,當官作老爺,欺壓百姓,終將被所唾棄。

焦裕祿從一個條件較好尉氏縣調到蘭考,受命於危難之時,不攀他人,不講條件,光明磊落、襟懷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樹立了一座共產黨員的豐碑,為我們後來人,確立了一個標杆。

他那種對崗位的熱愛,把工作崗位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以幹好工作為目標,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反過來又將學到知識,練就的本領,全部用到工作中。這種精神,對我們現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種教育。在他身患重病,卻依然堅持工作,在病房裏還在學習,這種愛崗敬業,無私無畏,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焦裕祿同志説:“羣眾滿意才是檢驗工作好壞的標準!”,“我是您的兒子,代表毛主席來看您了!”這些樸實的話讓人銘刻心骨。可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領導幹部卻離羣眾越來越遠,大部分時間就是呆在辦公室、會議室或招待所,有時下到基層也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更有可恨者,沒有攝影不出門,沒有記者不發言。

電影中焦裕祿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他那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充滿了人情味。同志愛、天倫樂、夫妻情一個個鏡頭讓人感動,讓人落淚。焦裕祿在蘭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也許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他沒有多大的政績,可是瑣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偉大。焦裕祿,一個以忠誠、愛民、科學、創造、實幹、奉獻的化身,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財富。

第6篇

親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術員、送回一桶魚、雨夜抗洪、治沙栽桐……電影裏的每一幕都讓人感動、每一幕都讓人落淚,離開大禮堂好長時間,我的心情還不能平靜。焦裕祿的工作動力從哪裏來?我的感受有三個:對黨的忠誠,對崗位的熱愛,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

一是對黨忠誠。就是要堅定黨的宗旨,執行黨的決定,維護黨的形像,嚴守黨的紀律。1962年蘭考遭遇自然災害,30萬人民羣眾衣食無着,縣裏的許多幹部用圍攻組織部長方式想方設法往外調,可焦裕祿卻從條件較好尉氏縣調到蘭考,受命於危難之時,不攀他人,不講條件。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許多人汗顏,我們現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領導安排工作皺眉頭,完成工作講客觀。工作中,焦裕祿遭人誤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氣餒、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幹工作,因為他始終想信上級黨委會正確處理他的問題。不像個別同志遇到一點挫折,就發牢騷,就向領導喊冤叫屈。焦裕祿同志光明磊落、襟懷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樹立了一座共產黨員的豐碑,為我們後來人,確立了一個標杆。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財富,要看他為社會做了什麼,為老百姓做了什麼。

二是對崗位的熱愛,就是把工作崗位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以幹好工作為目標,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反過來又將學到知識,練就的本領,全部用到工作中。“黨是叫我們帶領30萬蘭考人民戰勝災荒的,而不是來送人民羣眾逃難的……”。他上任之始,沒有忙着樹官威,建衙門,而是扛着背窩卷一頭扎進了牛棚。為治風沙,牛棚裏訪到老園藝場長,火車站台上打動了技術員,身先羣眾,一鍬一鍬栽下泡桐。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擋不住他前進的路,一首團結就是力量,讓無數人為之動容。焦裕祿同志這種精神,對我們現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種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謀私利;幹事怕擔責,遇難繞道走。焦裕祿身患重病,卻依然堅持工作,在病房裏還在學習,這種愛崗敬業,無私無畏,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第7篇

2014年5月27日下午,我參加了校黨支部組織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觀看了電影《焦裕祿》,感觸良多,啟發很大,受益匪淺。下面結合本職工作談談自己的認識。

首先,保持一身正氣和工作激情才能面對困難做好工作幹好事業。焦裕祿同志初到蘭考,擺在面前的是饑荒、風沙、部分領導幹部的官僚主義作風等重重困難,他堅持黨的羣眾路線的正確方向,保持飽滿的黨員領導幹部的工作激情,深入基層細心調研,很快掌握了實際情況。

排除部分領導自我至上形而上學的干擾,迅速展開派發救濟糧濟困,栽泡桐樹治沙,挖排水渠治洪,補助基層領導幹部的生存需求等有效的工作,把黨和國家的温暖及時地送到蘭考民眾和基層幹部的身邊,解決了老百姓生存的實際困難,響應了百姓切身利益的訴求,使民眾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照顧,凝聚了民心,建立了民眾與黨和政府的魚水之情,繼而掀起了蘭考抗災自救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在新時代,我們面對各種複雜的問題,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一身正氣,敢於堅持原則,激情滿懷的團結同志、關心學生,熱愛學校和崗位,克服形式主義陋習,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好做實在。

第二,虛心向羣眾學習,尊重羣眾的智慧和創造力是科學的實事求是地做好工作的基礎。焦裕祿同志到蘭考後,為治風沙,作為縣委書記虛心向老農求教深入風口調查的行動非常感人。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要像他那樣,把貼近羣眾,傾聽羣眾的意見作為做好工作前提,從羣眾中獲取智慧,從羣眾中獲取力量,切實做好各項工作。

第三,以社會發展和羣眾利益為重,把小我放到集體利益中去。在這一點上焦裕祿同志凡事處處注意,他關心羣眾,關心基層幹部,遇事搶着幹,逢利避着走,體現了黨員領導幹部的高風亮節,贏得了羣眾的信任和真情,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通過這次參加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深切感到自己與黨和組織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爭取做好自我提高,為祖國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8篇

近期,學校組織全體同學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焦裕祿沒有什麼豪邁的語言,悲壯的行為,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詮釋了對國家和人民的赤膽忠心。

影片再現了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閃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登上歷史的舞台,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正是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代表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感動了、激勵着千千萬萬的民眾,形成了萬眾一心跟黨走,這是歷史的必然。我黨從建黨至今,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好黨員,好乾部,我認為,這絕不是一個偶然的、孤立的現象,它深刻地反映了黨的本質,鮮明地體現了黨的主流,同時也充分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所以能英雄輩出的歷史必然。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書寫着“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在這一偉大旗幟的感召下,集合起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為了這一崇高的事業前赴後繼,奮鬥犧牲。無論是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站在時代最前列的始終是共產黨員,他們不愧是我們民族的脊樑,社會的中堅,時代的中流砥柱。

焦裕祿就是這千千萬萬為人民的利益而獻身的共產黨員中的傑出代表,他雖然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但是,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的密切聯繫羣眾的傳統,黨的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作風,卻在他身上一脈相承。焦裕祿當年跋涉2500餘公里,給全縣的84個風口、1600個大小沙丘編了號,繪了圖的情形;對被雪圍困的老大爺説的“毛主席叫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話似乎又響在人們的耳畔,及時把黨的温暖送到千家萬户,時刻把羣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在他身上閃耀的精神光芒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焦裕祿留給我們共產黨員的遺產,那就是浩然正氣,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無私奉獻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讓我們敬仰,讓我們自豪。

第9篇

暑期裏,我觀看了《焦裕祿》這部電影。焦爺爺為蘭考日夜操勞的那一幕幕,深深地打動了我。

焦爺爺非常關心人民的疾苦。影片一開始就是這樣的鏡頭:焦爺爺風塵僕僕地來到蘭考縣委上任,路上遇到一羣飢餓難忍、沿街乞討的孩子,他們緊緊地抱着他,伸出一雙雙瘦小的手,向他討吃的。焦爺爺的心顫了,他立即拿出身邊的饅頭,全都給了那些孩子。孩子們都開心地笑了,可焦爺爺卻十分難過。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怎麼能忍心看到這些孩子沿街討吃、忍凍捱餓呢?於是他邁開大步,急匆匆走進了縣委小院,去迎接一場新的“戰鬥”。

焦爺爺上任後,嘔心瀝血,思考蘭考前途,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慷慨激昂地對幹部説:“我們辛苦不就是為了讓蘭考人民的生活好起來,讓我們下一代人健康地成長嗎?一個幹部,只要他能看到人民的疾苦,心裏想着人民,就一定會有使不完的勁兒。”

焦爺爺還特別重視下一代的品德教育。一天,他答應小兒子買肉給他吃。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卻把買肉的錢全給了一位生病的羣眾。吃飯時,端上桌的菜依然是素菜和窩窩頭。小兒子看到後,一個勁兒地吵着要吃紅燒肉,還把窩窩頭丟在地上。這一下,焦爺爺生氣了,便打了小兒子。小兒子傷心地哭了。當時,我也為孩子感到委屈,因為他爸爸已經答應了呀!再説想吃點紅燒肉,要求不算過分。焦爺爺也感到委屈了小兒子,便抱起他説:“不要哭了,都怪爸爸把錢花了,是爸爸不好,爸爸不該打你。”接着,他又深情地對兒子説:“糧食是勞動人民種的,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你知道嗎?那些種糧食的伯伯都吃不上窩窩頭,我們更要愛惜糧食。來,把窩窩頭吃了吧。”看到這兒,我的眼睛濕潤了。每當我端起白花花的米飯,耳邊總想起焦爺爺親切的教誨。於得,我暗暗提醒自己:我們這些在蜜糖裏泡大的幸運兒,可要永遠記住“汗滴禾下土”的勞動人民,還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勞動成果啊。

焦爺爺當了多年的縣委書記,但他的生活卻那麼清苦。他兩袖清風、一心奉公的高尚品德,為我們下一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焦爺爺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摯愛,對革命事業的無私奉獻,給我們這一代,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

啊,敬愛的焦爺爺,我們懷念您,人民需要您,時代在呼喚您……

第10篇

上週我跟着學院的同學一起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看過之後,我不禁一次一次的落下了滾燙的眼淚。焦裕祿這個名字,體現了一種崇高而不朽的心靈:為人民服務心靈,無私奉獻心靈,艱苦奮鬥心靈;他向每一個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一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只要時時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怡悦不怡悦,人民允許不允許,人民愜意不愜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登程點和歸宿,人民才會擁戴你、支持你。

在火車站當滿載着逃荒的人們的火車隆隆離去後,焦裕祿撿起在一派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個野菜窩頭在流淚,那是一個共產黨員心繫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痛苦的淚;這樣的鏡頭在電影《焦裕祿》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淚並沒有削弱焦裕祿同道的偉大形象,相反為廣大觀眾重現了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榮的共產黨員的形象。他是那麼的偉大,卻又那麼的平庸,他就生活在我們的中間,並不是那麼的高不可攀,他把全副身心投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奮鬥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他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品質在人民羣眾中樹立起一座無堅不摧的心靈豐碑。

我國改革事業已進入了關鍵時期,在新舊經濟體制交替、轉換過程中,新問題新矛盾將層出不窮。要持續、疾速、健康地發展經濟,必須治服前進中一個個艱難,這就要求我們各級幹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轉變作風,必須像焦裕祿那樣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羣眾的作風,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心靈。今天有黨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祿那樣的好乾部,羣眾積極性和創造性必會大大發揚,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必將如虎添翼,煥發出更大活力。

在他生命終止的一刻,他還想着黨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蘭考的災情還掛在他的心上。他讓女兒採來一束麥穗放到他的枕邊,讓他一直聞着麥香離去。這就是一位剛強的共產黨員臨終前的遺言,把最後的寄託,最後的遺願都融入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給世人悲壯的一幕。

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期,那樣的環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悲壯人物,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愛戴他的。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時時在在存在的歷史,沒有歌聲便沒有生命,尤如沒有太陽便沒有生命一樣。焦裕祿正是用他平庸而有偉大的一生譜寫了一曲生命的精彩華章。他的後光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着大地,經久不滅。

第11篇

今天,重温電影《焦裕祿》,讓我的心靈歸於平靜,不是激昂,不是澎湃,而是心靈的寧靜。1962年他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時值該縣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鹼三害,同全縣幹部和羣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着劇痛,堅持工作。焦裕祿用本身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看着他的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如一縷清風吹進我浮躁的內心。

工作簡單化、情緒化,是搞不好的。學生的知識和思想哪個更重要,你我都明白。轉變思想是慢功,追求短時成績是拔苗助長。俗話説得好“慢功做細活”。對待學生自己總想速戰速決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焦裕祿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黨,獻給了人民。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後“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們把沙丘治好。”這一感人至深的臨終囑託、生命最後的願望,讓我看到了一種執着:一件事無論是大是小,既然選擇了,就要幹好,幹不好誓不罷休。

在教學中,一個好的措施、好的方法總是有頭無尾。對於調皮的學生,自己的耐心又能堅持多久。讓沙漠變綠洲豈是一年兩年之事,同樣一個學生思想的轉化也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讓自己的心靜一靜吧!朗朗的讀書聲、諄諄教導聲如水池中的微瀾,如春風吹過綠綠的麥田,又如絲絲細雨滋潤着大地。

作為教師,站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肩負着黨和國家對我們的信任,肩負着培養祖國接班人的使命,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應該把焦裕祿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像焦裕祿同志一樣,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奉獻更多,犧牲更多,“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努力提高自身修養,用自身的榜樣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要像焦裕祿同志一樣善於向身邊的專家學習,在教學中虛心求教,及時反思,改正工作和學習業務中的不足,及時“充電”,做到教學精湛,改變老化的知識結構,切實踐行新課改;要像焦裕祿同志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無私奉獻,不怕苦不怕累,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第12篇

我們觀看了《焦裕祿》影片,影片中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終身的品質和精神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和啟迪,使我進一步理解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

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着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影片中,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説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裏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心,讓家人原物奉還。他還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為了補助村民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誤解。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復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卻不哼一聲。

在他生命終止的一刻,他還想着黨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蘭考的災情還掛在他的心上。他讓女兒採來一束麥穗放到他的枕邊,讓他一直聞着麥香離去。這就是一位堅強的共產黨員臨終前的遺言,把最後的寄託,最後的遺願都融入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給世人悲壯的一幕。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像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像楊柳一樣,栽在哪裏活在哪裏,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像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儘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影片再現了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像,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閃耀的精神光芒,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從焦裕祿同志身上,我們看到艱苦奮鬥、不怕困難犧牲、不搞特殊的精神。焦裕祿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是黨員作風建設的好教材。

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也應該向焦裕祿同志學習,把黨的事業當作自己終生的任務和責任,時時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在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帶頭貫徹黨的宗旨,勇於創新,勤奮工作,讓焦裕祿精神永遠成為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處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向黨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13篇

我懷着深切的緬懷和崇敬之情,觀看了電影《焦裕祿》。影片中焦裕祿同志那一件件、一幕幕的感人的平凡事蹟,使我的心靈深深地受到了震撼。他那一個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時刻縈繞在我的腦際……

焦裕祿同志是一個平凡的共產黨員,一生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那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精一神深深地打動着我,他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共一產黨人的崇高形象。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沒有所謂的“政績”,有的只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在本職工作中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和當今社會的一些高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是一個一心裝着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好乾部。片中,使我看到了他平凡的現實生活中,凝聚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確值得我們學一習一、繼承和發揚,大致歸納有以下幾點:

第一,全心全意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貴品德,在洪水到來之時,在風雪一交一加之夜,他想到的是蘭考縣36萬人民羣眾的疾苦和冷暖。在他病痛襲來的時候他想到的是為黨和羣眾多做事情;在臨終前,他想到的仍然是張莊的沙丘,趙垛樓的莊稼,秦寨的麥子,老韓陵的泡桐樹……他心裏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第二,不怕艱苦,不怕苦難,勇於鬥爭的革命主義樂觀一精一神。當洪水、風沙、鹽鹼三大自然災害,壓得蘭考人民喘不過來氣的時候,他迎着困難而上,在困難面前逞英雄,敢於鬥爭,主張正義,為改變蘭考的面貌嘔心瀝血作出了犧牲。他立場堅定,信念堅強,迎着逆風前進,不怕閒言碎語,展現了一個共產黨革命的堅定性,和樂觀主義精神。

第三,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為治理三大自然災害他跑遍了蘭考縣的120多個村莊,得到了第一手資料,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四,密切聯繫羣眾、關心羣眾疾苦,為羣眾辦實事的優良品格。總是在羣眾最需要、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羣眾面前,去幫助羣眾,深的人民羣眾的一愛一戴和擁護,羣眾永遠不會忘記他。

第五,焦裕祿他嚴於律己,作風簡樸,吃苦在前,他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始終保持着人民公僕的本色。不斷進取、勇於創新的一精一神。用他的話説“不吃別人嚼過的饃”,就是他這種一精一神的生動寫照。艱苦的條件和惡劣的環境下,他敢於創造性的開展工作,首創給沙丘“貼膏藥”“紮上針”的方法,造福於蘭考人民。

我們是教育工作者,肩負着祖國的重任,我們更應該學習焦裕祿精一神,並大力弘揚焦裕祿一精一神,忠誠人民教育事業,關心一愛一護學生,樹立科學的態度,提高科學發展水平。敬業、實幹、無私奉獻,為開創科學發的新局面培養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

第14篇

看完《焦裕祿》,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紛飛,黃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書記拉車,幾人推車,車上裝着救濟糧,寒風挾着雪片打在人們的臉上。河南民歌《共產黨是咱好領頭》響起,為這一行人的愛民行為拼命地吼唱着。破土房的門被推開,焦裕祿出現在門口。屋裏的一對老夫婦,老頭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驚詫地看着這位不速之客。焦裕祿來到炕前,坐在老頭身邊:“大爺,您的病咋樣呀?快過年了,我們給您送點糧食和錢來,您們先用着。”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強睜開昏花的老眼,看着焦裕祿:“你,你是誰呀?”焦裕祿拉着他的手:“我是您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鬍子顫動着,淚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順着焦裕祿的頭上往下摸索,帽子、圍脖、棉衣:“感謝毛主席……給我們派來了這樣的好兒子!”那粗獷的民歌配合着畫面將電影推上高潮。

“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焦裕祿同志不愧是共產黨的好書記,人民的好兒子,他是為蘭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電影結束後,一位女觀眾泣不成聲地説出了大家的心裏話。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除了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祿同志在任何時候都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羣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繫,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在這次“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活動中,自己要不斷去增強焦裕祿同志這種為人民服務埋頭苦幹,永不知倦的責任感。過去有一句話:“黨叫幹啥就幹啥”,不講條件,不提要求,不計個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為黨的工作中去。

“紅日照天下,湧現振奇人。儘管病魔纏繞;奮起棒千鈞。甘願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鼈,倒海索奇珍。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鹽鹼淨,內澇治,風沙馴。絃歌聲起,楊柳東風萬户春。借問津樑何處?萬事認真實踐,全意為人民。羣眾中來去,天地共翻身。”當時郭沫若寫的一曲《水調歌頭·贊焦裕祿》將焦裕祿短暫而光輝的生命以客觀公正的角度翔實地傳誦了出來。焦裕祿用他的熱血,在蘭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寫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辦公室幹部,應該時刻牢記自己共產黨員身份,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加強自身修養和作風建設,為實現人生的價值,燃燒自己!只有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上,記在腦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作貢獻,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僕,一個真真正正的人民好兒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焦裕祿同志已離我們遠去,但從他的一生中學到的,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人民的好兒子,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第15篇

從學生時代,到步入社會工作,現在人到中年,每個時期都要看上一兩次的《焦裕祿》影片,焦裕祿的精神一直在伴隨着我的成長,我的人生過程被焦裕祿的精神感染着、被激勵着。每看一次《焦裕祿》,心靈就被震憾一次,感動一次,淚流一次,對焦裕祿的偉大形像就深加記憶一次。

現在全鎮上下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機關又一次組織全體工作人員於4月18日下午觀看電影《焦裕祿》。我們大家幾乎都被影片中的故事情節所打動,更重要的是被焦裕祿同志的精神感動,催人淚下,震憾人心,焦裕祿的光輝形像深深地留存在人們的心中。影片觀後,大家紛紛議論認為,恰到好處的播放時機是很及時的,也很有必要地讓大家重温一次黨性的教育,讓所有的黨員幹部人格心靈再一次受到撞擊和震憾,尤其是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讓我們所有的黨員幹部以此作為一面鏡子來對照自己,正正自己的衣冠行為,是到了該洗洗澡,有病治病,無病防身的時候。也讓在這個社會中少部分人心向背者受到衝撞,所謂人心向背就是媒體上經常所報道的那些領導幹部違背了當初共產黨是為勞苦大眾謀福利的宗旨、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在新的時期,改革開放的年代裏搞什麼花架子的形式主義,糊弄做假,糊弄上級領導和羣眾,在羣眾中還擺官僚主義架子,經常想着享受型的享樂主義,甚至有些依靠權力、勢力過着奢靡之風的日子。總之,這些都是人民羣眾所深惡痛絕的。

觀看《焦裕祿》影片中的真實故事,使人振奮精神,學習焦裕祿同志在工作困難中艱苦奮鬥、百折不撓、敢於擔當、摧人奮進、立黨為公廉政為民,把老百姓的疾苦時刻裝在心裏,並把為人民羣眾服務的事務擺放在心中,唯獨沒有自己的忘我精神讓許多人感歎敬佩,讓世人所感歎敬佩,讓所有的中國人感歎敬佩!更值得我們後來人敬佩感歎!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還要學習他的博大胸懷,在具體的工作事務中,在有利於羣眾利益方面處理困難時,有時還得忍住該發而不發揮的個性,就是與小人工作觀念作對立的周旋,忍為上,不為讓,只為尚,當地委趙專員率調查組赴蘭考調查實際情況時,有大批的羣眾把會議室大門堵住,目的是為焦書記叫屈喊冤,致使一些不可告人的小人目的化為泡影。這就是焦裕祿,黨和人民的好兒子!

一個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的真正的優秀共產黨員、黨的好乾部!

幾十年來,黨和國家及人民羣眾始終不忘焦裕祿同志,懷念焦裕祿同志,學習焦裕祿同志,並繼承和發揚焦裕祿同志的精神,對促進和發展我國的各項事業,特別是在我國黨史上,各層各界教育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讓焦裕祿同志的精神永遠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