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7篇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經驗分享"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4W

傳統文化教育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教育形式,強調傳統價值觀和精神文化傳承,對於塑造優秀公民和培養具有紮實文化底藴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讓我們共同分享一些傳統文化教育的心得體會。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7篇

第1篇

暑假裏的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參觀了石家莊美術館。一進館,首先映入眼簾兒的是這段時間展覽的主題——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xx週年書法美術作品展。

一樓的幾個展廳都是書法作品,有的是小楷,寫毛主席詩詞的,媽媽告訴我説是《沁園春·雪》,有的是形草,寫的“八年驅倭擄、百代念英魂”“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氣壯河山”等等,我一邊看一邊聽媽媽講,無論從書法的內容還是從書法藝術本身,都深深感受到了我們中國人不屈不撓、保家愛國的靈魂和氣魄。其中我們停留時間最長的是徐光耀爺爺的書法作品展廳,因為我最喜歡根據徐爺爺的小説改編的電影《小兵張嘎》了!

接着,我們上了二樓,只看了一眼,我就驚喜地差點跳起來。原來,二樓展覽的都是徐爺爺的小説《小兵張嘎》中的插圖繪畫作品,只不過比書中的圖大多了,不光是黑白的,還有顏色。看着一幅幅的畫,《小兵張嘎》中嘎子拿木頭槍智捉胖翻譯、向小夥伴們炫耀他的真槍、勇敢和日本人作鬥爭等情景浮現在我的眼前,活生生的。我們一扭頭兒,在另一個展廳正在播放《小兵張嘎》的電影呢,我和媽媽趕緊跑過去坐在凳子上開心地看了起來……

我們參觀的書法和美術(國畫)作品都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想,我們不僅要學習並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還要通過這種傳統的文化形式,表達我們的愛國情懷。受這文化的薰陶,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了!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7篇

第2篇

是的,魯迅已不在了。如果他健在的話,至少,至少多一個和我一樣具有吶喊精神的中國文化的崇拜者與維護者。然而他確定已經不在了,他的軀體安卧九泉,已是無可辨駁的事實。

缺少了他,缺少了吶喊者的領導人物,一切,一切都變得那麼沉寂。縱使從深幽的山谷中傳出幾聲沉悶的吶喊,也不會有任何心靈的迴應。更令人驚恐的是,連回音也沒有,留下的孤獨無助者是全部效果。

我沒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藴,沒有他鋒利的言辭,更沒有他一呼雲聚的威望,但我與他一樣流淌着炎黃的血,擁有一顆振興中國的心,我是一個怎樣的幸福者與哀痛者。

對於敦煌文化的流失,王圓籙是罪魁禍首,而對於中國文化的流失,誰是罪人呢?

我們都反對儒家思想的束縛,追求自由,個性解放,這是時代潮流、發展的需要。然而,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六親不認;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損人利已;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為所欲為,以至做出天理難容的.事。由此看來,我們還是需要傳統文化與道德觀念的,那又為何不快快行動,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呢?

現在,那個曾自以為是吶喊者清清楚楚的明白了,吶喊終歸是吶喊。這正如他大聲喊着要吃飯而最終飢餓的原因。貪婪惰性慢慢地消磨了鬥志,腐化了身軀。我不要變成一個空殼,我有自己的思想與靈魂,我可以不做一個吶喊者,我必須驅散心靈上的污點,做個行動者。

第3篇

中華民族命脈傳承了五千年,而作為傳承的主線,卻始終是孝。孝是眾德之根,諸善之源,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是民族認同,民族團結、民族振興的基礎。我們每年的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其實質不都是在演孝嗎?

?孝經》説:“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説,“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天經地義,乃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

“百善孝為先”因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倫,根本的共識,所以數千字的《圍爐夜話》,抵不過這一句“百善孝為先”的名聲。

既然懂得了行孝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行孝是修身第一步,那麼更應該懂得如何去行孝。本次課程教育了我們該如何去行孝“一是養,二是敬,三是諫諍”。

首先,孝敬父母要養父母之身,更要懷着一顆恭敬之心。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就是説現在的所謂孝子認為能贍養父母,就算盡到了孝道,養狗、養馬也同樣是養,如果我們僅僅是贍養,而不尊敬父母的話,怎麼能夠把養父母,和養狗、養馬區別開來?

今天,很多人對孝的認識仍然還停留在“能養”的層次上,認為只要滿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順父母了。這是時代的不幸,也是傳統文化的不幸。當然,能夠滿足父母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處,也算是一種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這個層面的孝也做不到。

第一條就是我們需要做到不讓父母為我們的健康擔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就是説,我們身上最小的器官毛髮,最表層的皮膚都來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體,怎麼敢毀傷呢?

第4篇

一、學習傳統文化可以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修養,規範思想品德。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倡導的以道德實踐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自己對社會都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倡導應建立的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的協調有序的人際關係,特別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實踐要義,時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

愛國主義作為傳統文化的核心對大學生具有重大意義。愛國主義思想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涵,後一時代的人們總是把前一時代的優秀思想精華繼承下來,而且有新的補充,發揚光大。在新的時代,愛國主義的傳承落在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經過世世代代的沉積、凝集、昇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總是圍繞着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這個中心。

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這種處貧賤而樂在其中的人生態度是一種精神享受,而此時的人格世界是一種安然、充實又自得的世界。

禮儀道德,是貫穿於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可以説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礎。而以儒家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構成中華文化的主要因子,幾千年來,人們一切生命活動,皆以其為基礎。“內修外教”、“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捨生取義,殺身成仁”、“雖體解吾猶未變兮,雖就死其猶未悔”等等。這種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塑造大學生自身品格,有着重要意義。

第5篇

在我們椒江有許多文化牆,烈士山腳下就有一處。在那幽靜的小路旁是一排圖字結合的文化牆。

在大年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吃過飯,一起來到烈士山腳下參觀文化牆。我們來到了山腳的小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千字文》三個大字,接下來是千字文的簡介,我從介紹中知道了《千字文》是周興嗣所編的,《千字文》是四言長詩,首尾連貫,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尾。全文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複,據句押韻,前後貫通,內容有條不絮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首理、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方面。

?千字文》前四句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列張。”説的是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沌矇昧的狀態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佈滿在無邊的太空中的天文現象。接下來是有關自然地理的“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説的是雲氣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裏露水遇冷就形成霜。黃金產地在金沙江,玉石產在崑崙山岡。有修身養性的“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説的是養成了好的道德就會有好的名聲:就如同形體端莊了,儀表就正直了一樣。空曠的山谷口呼喊聲傳得遠,寬敞的廳堂裏説話聲非常清晰。還有關人倫道理的“罔談彼短,靡恃已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説的是不要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長處就不思進取。誠實的話要經得起考驗。

我一邊走一邊看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做人道理。我要向他們學習,繼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第6篇

在以前,年糕是過年時才有的美食,傳統搗年糕就應運而生,而如今社會進步了,這些傳統的文化也就慢慢遺失了。不過,今天我有幸見識了一回。

媽媽説雲周有傳統搗年糕的活動,我懷着新奇而又興致勃勃的心情去了雲周。來到雲周的文化大禮堂,那裏圍滿了人,裏三層外三層的,有的人都已經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香噴噴的年糕。我擠到了前面,首先看到一個大石盆,邊上放着一個大石錘,這時一位老人端着一鍋熱氣騰騰地米團走了過來,一下子就倒在大石盆裏,一箇中年人掄起大石錘,在米粉團中來回攪拌四五分鐘,接着把石錘舉過肩頭,再用力朝着米粉團用力砸下來,石錘再次高高舉起的空隙,只見老人用雙手快手翻面團,説時遲那時快,石錘又剛好砸下來,米團在不斷地打擊和翻轉之下,顯得越發柔軟。米團製作成功後就可以做香香甜甜的年糕了,另一邊早有一排人馬在等待制作了,我也突發想要做一做。我拿到一個模具板塊,捏一塊米團,塞進模形,再慢慢一點一點想要脱模,沒想到第一次失敗了,拉出來的是一條模糊不成形的麪糰。於是有人教我要先在按板上抹一點油,再將麪糰在按板上不斷按壓,再慢慢塞滿模具,原來做這個還有不少講究呀。我扭頭一看只見大人們速度極快,十指齊動,他們熟練的捏、揉、按、壓、不一會兒就做出扁長的年糕,或是“金元寶”,或是模型“狀元糕”。但是我感覺最好吃的還是“年糕餃子”,那是以年糕米團為皮,鹹菜豆腐乾為餡的包子,因形狀似大餃子,最小的做出來也有我的拳頭般大小,真不愧是“大餃子”。

我第一次見識傳統搗年糕,我不知這傳統文化能走多遠,希望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時,我看到大家都圍在一起吃着熱氣騰騰的年糕,我想這才是過年特有的味道吧。

第7篇

我於20xx年11月19日應邀參加由豐東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豐東縣教育局主辦的《豐東縣傳統文化公益論壇暨家庭教育講座》。在豐東縣第二中學報告廳,我榮幸地聽到了田秀英女士和宋瑞女士的講話,受益匪淺。

田秀英女士講述了她自身的經歷。她年輕時家裏就很窮困,成家後依舊過着窮苦的生活。即使這樣,上天還是和她開了一個大玩笑——她兒子三歲被大火燒成重傷,大夫都説無法醫治,勸她放棄,可她沒有,依然堅持救治,最後感動了大夫,幾經周折,她的兒子終於脱離了生命危險。之後她們一家人過着艱苦的生活,婆婆對田秀英還好,但對孫子,卻是非常冷漠。可是田秀英依舊很孝順婆婆,從不抱怨。她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活了二十來年,直到她兒子考上了大學,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她才得以解脱,過上幸福的生活。

宋瑞女士則主張做文明道德公民,做官為清官,做人要孝敬老人,從現在做起,不要等父母老了才去盡孝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聽完這次講座,我真的有很深的感觸,無論我們家境如何,都不可以放棄生的希望,都要堅強地生活下去,並且帶給身邊的人自信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動力,使得我出現的地方就有一束陽光。無論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以一種樂觀的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無論老天多麼的不公平,都笑着去面對。不去抱怨,不去悲憤,淡然地接受,順其自然。我也會告訴我的女兒,無論是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還是今後的生活中,都要樂觀地面對,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迎接困難,麻煩自然會迎刃而解。

最後感謝縣政府、縣教育局和豐東二中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同時也感謝田秀英女士和宋瑞女士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