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學校數學教學學期工作總結2篇 數學教學學期總結:優化課程,提升效果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學校數學教學學期工作總結旨在對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工作進行回顧和總結,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數學教育服務

學校數學教學學期工作總結2篇 數學教學學期總結:優化課程,提升效果

第1篇

當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越貼切,學生接受起來也更為容易,反之如果與生活差距太大,他們則會感到陌生,接受起來也會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對教材進行改變,引入一些現實的生活元素,刪減一些與生活無關的內容。尤其是在例題的選擇上,可以將枯燥的題目,改編為與學生生活有關的題目,激發他們的解題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甚至還可以鼓勵學生去收集身邊的數學問題,然後師生一起進行解答,從而加深對數學內容的掌握。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不能脱離教材獨立存在的,但也不能完全照搬,靈活地使用教材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在設計國小數學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入現實生活的元素,從學生已有經驗入手,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創設生活情境的目的與靈活使用教材的目的大致相同,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數學知識。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能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不僅有利於當前知識的掌握,對後期數學的學習也是極為有利的。

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儘量引入生活情境,最好能使例題生活化、教學生活化、練習生活化,讓學生從小養成熱愛數學的思想,在今後的數學學習中,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創設生活情境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可行性與真實性,其目的是為了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的思維解題。

在生活中有很多數學問題,並且這些數學問題都是可以與教學活動聯繫起來的,我們可以讓真實的生活情境來充實數學文本。

國小數學生活化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這也是數學的價值所在。我們要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數學脱離公式和數字,變得有血有肉、豐富多彩。

將生活課題引入國小數學課堂,讓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1、2年級國小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引入生活化教學,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將生活融入數學,同時又讓數學回歸生活,正是數學課堂的魅力所在。

這樣的教學,能夠讓數學真正被學生所喜歡和接受,讓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充滿創新。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與生活緊密聯繫的內容時,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產生興趣,課堂才會更有生命的氣息。

總之,如何讓國小數學教學充滿創新,充滿樂趣,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進行生活化教學,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靈活運用教材,發現身邊的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學資源,將其合理地運用到生活中去。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善於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提出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對現實生活中數學的情感體驗。

學校數學教學學期工作總結2篇 數學教學學期總結:優化課程,提升效果 第2張

第2篇

一、將微課運用於前置性學習中,變“抽象”為“直觀”,豐富了前置性學習的載體

縱觀以往的前置性學習,教師經常採用發放紙製的前置性學習單的形式引導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完成自學,自學形式比較單一,比較枯燥。尤其對於部分探究意識較弱的學生來説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將微課運用到前置性學習中,增加了前置性學習的載體,使得自學形式更豐富,易於學生自學,提高了學生自學效果。

在教學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筆者製作了有關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的微課,在學生完成了前置性學習單中的任務:4個由不同數量小正方體所拼成的長方體,填寫出每個大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所用小正方體數量和大正方體的體積。

之後激發學生思考:擺出的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小正方體的個數的關係。提出猜想: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關,得到結論: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在此基礎上,通過“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擺出下面的長方體,需要多少個?”的過程,讓學生理解並明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課堂上筆者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驚喜地發現學生對於公式的推導過程認識清晰。

可見,在圖形與幾何這一領域的教學中,微課與前置性學習單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大大優於單純的前置性學習單的使用。國小生思維特點是從直觀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在教學中要重視直觀,微課的動態呈現,豐富了前置性學習的載體,更利於學生的學習。

二、將微課運用於前置性學習中,變“靜態”為“動態”,激發了前置性學習的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去探求知識並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隨着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就會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國小生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喜歡生動、形象、直觀的畫面,根據這一學習心理,筆者在保證知識的準確性和邏輯的嚴謹性之外,增強了微課的趣味性。

在六年級下冊“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前置性學習中,需要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製作瞭如下的微課。拋出問題“:商標紙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然後學生通過微視頻進行學習,清晰地認識到如果像視頻中一樣沿着商標紙剪開,展開後是長方形。接着要求學生在家中找一個有側面標籤的圓柱體包裝罐剪一剪,看看自己剪開的圓柱的側面積是否也是長方形。

並且鼓勵學生將自己剪開的包裝紙帶到學校,課堂上進行交流。將微課與前置性學習單相結合,在前置性學習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機會,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曾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由興趣推動的探索慾望具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動力。

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只要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具備了積極的情感,學生就會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他們的成績往往比較優秀。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地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自學意願。

三、將微課運用於前置性學習中,變“有限”為“無限”,優化了前置性學習的效果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前置性學習不能解決各層次學生的自學效果問題,那麼前置性學習不可能走得太遠。如何幫助每個學生進行學習呢?微課的出現讓教師分身有術。

學生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需要調整學習微課的速度和次數,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自學效果。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這一課中,在前置性學習單中設計等量代換的題,然後通過微課的學習認識到當題中有兩個未知量,就需要通過假設轉化成為一個未知量,這是解題的一個重要思路。

然後繼續講解具體的方法,明確杯子的數量變了,但是果汁的總量不變,從而找到解題的關鍵。微課生動、詳實的講解,使得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也能輕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