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趕海教學反思7篇 “海灘趕集的經驗與教訓:思考趕海文化的背後”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1W

在近日廣為流傳的一段視頻中,一羣趕海人員在海灘上收集海蔘時,被漲潮的突然而至的大浪衝走。這起事件引發了對於生命安全和安全教育的關注和反思,也再次提醒我們在趕海等活動中,必須時刻注意安全。

趕海教學反思7篇 “海灘趕集的經驗與教訓:思考趕海文化的背後”

第1篇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敍述了“我”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時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抒發了“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領會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語感。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播放flash動畫《趕海的小姑娘》)

2.知道什麼是趕海嗎?(師介紹: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海邊撿貝殼、撈海帶、玩耍等,我們把這些活動稱為趕海。)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趕海》。(師板書課題)

“趕海”這種事情,對這些生長在江南的孩子來説,是很希奇的一件事情,我自己也曾經利用假期去過一次青島,才對海有了一些印象,但也沒有充分感受到“趕海”的樂趣。所以在教學的時候,為了給學生增強一些海的感覺,我就特意在課的一開始,就播放flash動畫《趕海的小姑娘》呈現出有關大海的優美畫面,同時伴有海浪海風的聲音,和優美的歌聲。學生覺得很新奇,興趣一下子就提起來了。

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大海的印象,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説説對“趕海”的理解。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力求真正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

過渡:“我”童年趕海時,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在趕海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怎樣呢?我們來細細地閲讀課文。

1、講讀第2自然段時引導學生了解這一自然段講了哪幾個意思?

①舅舅帶我去趕海。抓住關鍵詞“鬧”:我為什麼“鬧”?會怎樣“鬧”?

(“鬧”,既説明是再三的.要求,又體現兒童的特點。)

②到了海邊,“我”看到海水“嘩嘩”往下退,浪花不時回過頭來。

看到這樣的情景,耳聽着浪濤拍岸的聲音,你想説些什麼?

③我興奮極了,追趕浪花。指導朗讀,讀出“興奮極了”。

小結:這一自然段講舅舅帶“我”去趕海。一到海邊,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很動人的情景,“我”興奮極了,飛跑着追趕浪花。板書:追趕浪花。

通過反覆的閲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這種興奮,立刻成了孩子們自己的快樂了。

過渡:“我”和舅舅一起來到海邊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生讀),有的——(生讀),有的——(生讀)……我也立刻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我做了些什麼?

指導朗讀。海星容易被摸到嗎?你怎麼知道不容易被摸到?你讀讀看?(生讀)老師聽出來了,你把“摸呀摸呀”讀得很慢,很小心。摸到小海星真是一件開心事,老師教你一個好辦法,笑着讀這個“嘿”字,會讀得很好。你試試?

“我”又是怎麼捉大蝦的?讀一讀,用小括號括出有關句子。

指名讀。指導讀:你讀得真好!尤其是1、2兩句。(出示文字:“咦……逗我呢!”)繼續引導學生認識大蝦的樣子並指導讀好“咦”和“哦”這些句子,體會其中的樂趣。

過渡:“我”摸到了海星,捉住了大蝦,心裏美滋滋的。小夥伴們在幹什麼呢?他們也像“我”一樣覺得有趣嗎?

結合回答,出示夥伴抓螃蟹的句子:“原來是一隻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東逃西竄哩。”

指導朗讀。看看這隻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辦法四處逃竄呢!誰來讀?(指名讀)所以,小夥伴只努努嘴兒,可不能驚動了它。

同學們,“趕海”是多麼有趣呀!(板書:趣)“我”摸到了小海星;還親手俘虜了一隻大蝦,小夥伴雖染被螃蟹夾住了手,但還是很開心!

這裏我重點抓住了“趣”這個詞,讓學生在課文中讀讀,感受哪些地方你覺得很有趣。這樣學生邊讀課文邊學習課文,邊在教師的指導下朗讀課文,感受“趕海”的樂趣,我在學生的臉上感受到了他們的興趣,和他們對大海的嚮往。

(1)細讀第4自然段,展開想象,重點理解“三三兩兩”。

過渡: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太陽偏西了,我們不得不回家了。瞧,每個人的揹簍裏都沉甸甸的,有些人已經唱着歌走上了回家的路,可有些人還捨不得離開呢,走走停停,還有的人還在繼續撿東西呢。書上用了哪個詞來形容這幅畫面的?“三三兩兩”。(板書:三三兩兩)你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呢?(流連忘返,説明趕海的確有趣)

(2)細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想一想作者是怎麼表達感情的。

走在夕陽照耀下的軟軟的沙灘上,帶着自己親手抓來的海星,大蝦,“我”的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迎着腥鹹的海風,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愛唱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會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鄉》)

這首歌多美啊!現在,每當我聽到這首歌,便會想起童年時趕海的那件往事。

今天,我們跟着童年時代的作者一起到海邊趕了海,感受了濃濃的趕海樂趣。如今,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趕海時“抓蟹”、“捉蝦”的情景,真是趣味無窮。

學習完課文後,學生們都説自己真希望自己也生活在海邊,我就和學生一起來學習唱《大海呀,故鄉》,學生聽得很認真,學得很認真,我很感動:教師精心準備後的課,學生自然會喜歡!

趕海教學反思7篇 “海灘趕集的經驗與教訓:思考趕海文化的背後” 第2張

第2篇

1、以讀為主,入情入境,感受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歌曲《大海啊,故鄉》錄音磁帶

師:這歌聲彷彿又把我們帶到了海邊。看,藍藍的海水,潔白的浪花金色的沙灘,五彩的貝殼……多麼令人嚮往呀!(出示課件:大海的美麗畫面,配上海浪的聲音)

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再跟隨作者去趕海,享受其中的樂趣。

[用歌聲、海浪聲及大海的美麗畫面,在有效的時間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直奔課文中心。]

1、我們輕輕打開課文,讀讀2-4自然段,你覺得什麼很有趣,可以動動筆,在旁邊作上記號。

[交流的同時讓學生讀讀相關的句子,初步感知“趣”]

句子:“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捉螃蟹,有的撈海魚,有的撿貝殼……”

(2)還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號裏,我們來邊看圖邊想像,把它們找出來。

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 ,有的 ,有的 ……

[既認識了省略號的作用,又利用插圖,發揮想像,練習了説話。]

1、大家讀讀第三自然段,你覺得哪兒最有趣就多讀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們有什麼感受?(“摸呀摸呀”讀得很好,感覺摸了很長時間)

你覺得他讀好了哪個詞讓人覺得很驚喜?(突出“嘿”、“抓住了”)

③請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當時的情景。

這隻大蝦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威武、神氣,像一員武將)

(4)我們來看看戲台上的武將,觀察大蝦與武將有什麼相象的地方。

(5)如果你一邊讀,一邊想像出大蝦和武將的模樣,那你的.朗讀一定會更逼真,感受也會更深,不信,大家試一試。(自讀後指名讀)

可以查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原指作戰時從敵方繳獲的武器、裝備,本文指趕海摸到的螃蟹、魚蝦之類)

[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朗讀的習慣,學生學生評價夥伴的朗讀,促進合作意識的發展。]

在前兩次分步練習説話的基礎上,出示整幅插圖,播放海浪的聲音,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創設情境,看圖寫話。

大海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可時間不早了,我們得跟大海告別了,你們還有什麼話要跟大海説嗎?(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大海的留戀、熱愛之情。)

?趕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敍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

對於大海,學生並不陌生,有的自己親眼目睹過大海的雄姿,有的在電視或書上見到過,但大海給他們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無邊的大海”、“遼闊的大海”、“波濤洶湧的大海”等等,那趕海是怎麼回事呢?不少學生都很難理解,那怎樣讓學生理解趕海並體會到趕海的樂趣呢?我想應該抓住文本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形式,啟發學生想象,從而感悟趕海的樂趣。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文字優美,富有情趣。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播放學生熟悉並喜愛的歌曲《大海,我的故鄉》,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大海的嚮往和回憶,抓住“每當……便……”的句式,體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個“鬧”字特別有趣,童年時代都喜歡玩、鬧,帶有一種興奮的心情。通過師生對“鬧”的表演,使感受到趕海的快樂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點,圍繞“趣”字,讓學生找找文中“為了表現趕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幾件事來寫的?”學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龍蝦”。“這幾件事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為什麼?比較詳細的是哪一件?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通過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趕海的快樂。有趣的幾個情境,還讓小組的同學進行表演,使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中講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幾個語氣詞的朗讀,從而既體會到樂趣,又理清了課文的條理,並教會學生在平時開展過活動進行習作時也要象課文一樣有條理的寫清每一件事。

第四自然段略寫,寫的是趕海之後海邊的“平靜”,習作寫活動時很多學生結尾都是“今天真開心呀”,教會學生寫活動之後平靜下來做什麼了,能給文章一個很自然的結尾。

第五自然段又播放音樂,讓學生感受到趕海的樂與美,首尾呼應。

學習課文,既要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樂趣,同時又要教會學生寫作表達能力,這才是語文課應該教給學生的。

第3篇

自02年下半年開始用蘇教版的教材,我總有一種感覺:蘇教版的文章真美!尤其在教學《趕海》這篇課文上感受頗深。

和學生一起學習《趕海》這篇課文時,因為事先預習了,所以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把這課的生字掌握了。我們很快就進入了課文的分析上了。

學生對這篇美文開始就有好的感受,這篇文章課後不要求背誦,班上竟然有人主動地背了,一調查,42名學生,有34名同學都背了一兩小節,有3名同學背得差不多了。這篇課文也是挺長的,學生沒有畏懼,這點我還真沒想到,學生給我這麼個驚喜,我太高興了!

我們學習的重點自然放到2、3小節。在這兩小節中作者對看到的和玩的內容寫不少,對心中的感受沒有寫明瞭,大概是留給我們小讀者們體會的吧。首先分析第2小節的“鬧”字,我們換了好幾個字感受了,看能不能用其它的字代替“鬧”,有人説換“嚷”,有人説換“拖”,有人説換“拉”,有人説換“吵”……

學生眾説紛紜,跟原句仔細一比較,都覺得不如“鬧”好,“鬧”字包含有那些動作,“鬧”字更表現出作者的調皮,“鬧”字跟一般的“鬧”的意思不一樣,這是可愛的“鬧”……説得多好!在第3小節中,單個的表現情感的字有好幾個。“嘿”“咦”“哦”還有連在句子中的如“哩”“哎喲”等,這些字的大量運用真是讓人不感受趕海的“趣”都不行。我們經過這幾個小隊讀這一小節的比賽之後,經過聯繫生活理解這些字的意思之後,經過分析為什麼讀這些字要變輕聲之後,學生更能體會到趕海的“趣”了。有一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我問他有什麼問題沒有,他大聲地説了句:“老師,我覺得這是我們學過的最美的課文。”聽了他説的話,我不禁細想了一下,是呀,我教學幾年,還真是對這篇文章最有感覺呢。當時,我就想了,我回去之後,得趕緊把這種感覺留住。我覺得真的要感謝作者,他用了這麼好的字詞,引得學生再找不到另外的字詞來與他相比;真的要感謝編者,選了這麼好的文章,讓學生能從此處進行推敲感受。我感覺學生經過一翻激烈的爭論,已經感悟到了文章用詞的妙處。多美的文章!

接着我們又討論:我興奮極了,飛跑着追趕遠去的浪花。反覆讀了此句,學生感受到了追趕浪花的那種興奮。我問了一句,他能追上浪花嗎?

學生展開討論,結果當然是追不上。浪花到海里去了,能追到海里去嗎?我又問了一句,那“我”為什麼要去追呢?是呀,為什麼要去追呢?我發覺問出去之後,糟了,這個問題問難了,學生不一定能感悟得出來的。沒想到的是立即有五、六個學生舉手了。我此時也十分興奮,這是學生帶給我的。

學生説了好幾個答案,其中“我追不到浪花,可是從中卻感到很快樂。”“我追不到浪花,去追到了一種滿足”這兩個答案是最讓我最滿意的`。我真的沒想到學生還能説出這樣的話來。這就是對追趕浪花過程的一種體驗。任何事其實我們不一定很注重結果的,我們更應該看重的是過程,小鳥在天空飛過,未留任何痕跡,可是它飛過,它體驗過飛行的快樂。這樣的道理有時成人都不一定能理解的,此時學生卻體會到了,真了不起。我除了對他們佩服之外,擁有的還是佩服。文字中藴藏着哲理,生活中藴藏着哲理。多美的文章!

我常常聽説,文章有外在的美和內在的情感。這篇文章外在的美當然就是作者的所見所聞及由此而帶來的趣味性,那內在的情感是什麼呢?

學生都知道,那是對大海的喜愛,對大海的深受,對大自然的喜愛……有一位學生卻跟別人不一樣,他説:“我覺得是表達了作者對大海的喜愛,對母親的讚美。”我聽了詫異了,這怎麼理解呀?又追問,原來是這樣。他把大海比作母親,海中的島嶼比作子女,海浪衝擊到石頭上那是媽媽對孩子的撫摸,浪花就是媽媽的笑容……聽了不覺得笑了起來。我們暫不談這樣的説法對與不對,但憑學生的這種想法我就得給他個最好的表揚。在我理解,這可以算是創新了。“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有這樣美的句子作開頭,作結尾,學生能不聯繫生活進行想像嗎?從這樣的想像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常説要理解生活,要享受生活,我認為這不能不算是理解生活、享受生活中的一種了。

教了這篇文章,我實在掩飾不住內心地激動想説上幾句:感謝作者,寫出瞭如此的美文;感謝編者,用上了如此的美文。真美!

教完了這篇課文,加深了我對生活的理解,加深我對寫作的理解,以前的日子總是不在意地讓智慧的光芒從身邊閃過,現如今才發覺,邊聽着笛子曲,邊在鍵盤上用靈活的指頭擊打我的智慧是那麼幸福的一件事。課堂是一眼泉,一眼永不幹涸的泉,只要教學,就會發現。我又在等待着自已的新發現。

第4篇

?趕海》是一篇婉轉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主要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窮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一直立足於本課的“趣”,展開教學。

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便讓學生通過讀讀、圈圈畫畫的方式去文中尋找趣事,再進行板書,讓幾件趣事深入人心。再從字裏行間感受“趣”,比如語氣詞“嘿”的驚喜、“咦”的疑惑、“哎”的好奇、“哦”的欣喜等,再比如動詞“東逃西竄”、“不敢束手就擒”等,讓學生邊找邊看圖邊感受其中的有趣。

在找趣得過程中,讀是不能少的。三沒有反覆的閲讀,沒有進入情景的'朗讀,文章不能走進學生內心,學生就很難理解課文。因此,我利用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在美美地讀中品味《趕海》的情趣。學生的表情告訴我,他們讀懂了追趕浪花的興奮,讀懂了小夥伴抓螃蟹的激動,讀懂了自己抓大蝦的喜悦與驕傲。

在找趣、讀趣的過程中,我又穿插了表演,讓學生們一起跟着小作者追趕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抓大蝦、唱歌謠等,體會文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體會小夥伴的一聲“哎喲”以及不停地甩手……在動情的表演中,學生們更能體會到其中的“趣”。

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此激發回憶自己的童年經歷,通過自己的快樂體會小作者的快樂。

第5篇

?趕海》敍述“我”童年時跟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充滿了生活情趣。短短五個自然段,把趕海的整個過程介紹給了讀者,尤其第三自然段,寫的很具體,很好玩。但,因為大多數學生並沒有去過大海,沒有看過大海,所以理解趕海,只能藉助這些文字,只能是一種表面的獲取。

怎樣使學生有更深刻的體會呢?我除了讓學生找找文章中你認為最有趣的句子描寫,還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捉蝦、螃蟹等)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讀好句子,讀出感情。最後,我問“如果你也去趕海,你會做些什麼呢?”頓時,激起千層浪。“我要去捉螃蟹、捉蝦”,“我要去撿海灘上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貝殼”, “我要在海灘上用沙子建造城堡”,“我要躺在沙灘上洗陽光浴”……

正因為虛構式得享受了一次趕海的美,引領他們走入了這個情境中。讓學生建立起一個海的概念,建立起趕海的嚮往。 讓學生感受到趕海中最值得記憶,最值得寫的過程。從而來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童年記憶中的趣事。

第6篇

這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十一課《趕海》。這是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課文敍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我教的是第二課時,本課教案始終圍繞一個“趣”字設計的。課前演示課件,播放《趕海的小姑娘》歡快的歌來創設情景,感知趣。一下子就吸引學生注意力,他們的情感得到昇華,彷彿自己就是來到了大海邊,以情感共鳴的開端就牢牢把握學生學課文的興趣,隨即導入課題。接下來我想通過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但在這個環節學生沒有象往日一樣暢所欲言,展開想象。説的都是書本上的內容。

接下來讓學生四人一小組進行自主探究,尋找趣,當學生讀完課文後,我沒有給充分的時間讓他們交流,導致這個環節有點形式化。

接下來的師生集體彙報交流,體驗趣的過程中,我能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説到哪件趣事,我就能靈活與他們共同探討其中的樂趣之所在,有時我通過各種幽默的語言,使大家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氣氛中體會更多的樂趣。比如:在講到“追浪花”的句子時,錢安其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當時我還以為她對這句話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沒想到她冒出一句:“我覺得摸海星也好玩呀。”當時我很明白,連續點了她同桌兩次回答,都沒有説到她喜歡的句子,於是在我還沒有講完這一件事時,她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沒辦法只好説一句:“我浪花還沒追完呢,這麼可愛的浪花,我要玩個夠,再去摸海星也不遲。”這樣不僅能正常進行,更為這堂課增添了不少風趣。比如:當時的我穿得衣服比較厚,再加上那天突然比較熱,上課熱得我實在受不了,只好靈機一動説一句:“老師玩的好熱呀。”順便把馬甲脱了下來。以此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他們的閲讀熱情,引導他們從理解語言、感受形象入手,在各種自由表演、閲讀實踐中培養學生自己真正朗讀的本領,以便舉一反三,學生不僅學到知識,並真正體會文中的“我”為什麼對童年的一次趕海這麼難忘。

當四件趣事講讀完後,我採用的是整體回顧,釋放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把自己感到最有趣的一件事,讀給朋友或老師聽聽。

最後以含情誦讀,深化趣來學習第四自然段。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真正體會欣賞海邊的美景也是趕海中的趣事之一。老師的感情朗誦來激發學生對大海的熱愛之情。並引導學生先回憶詩歌,再創造詩歌,讓學生真正達到學而所用的本領。本來想邊演示各種海邊風景圖片邊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來結束全文。在欣賞完圖片這個環節中,我看時間還沒到,就順便問學生:“你想對大海説些什麼呢?”意想不到的是學生能用一些比較高級的語言來回答:“大海,您是我們生活的搖籃。”“大海呀大海,您是我們生命的源泉!”“大海,您像媽媽一樣哺育着我們成長。”這些無意中的生成把我的課堂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佈置用這篇課文中的語氣詞回家寫一篇最有趣的一件事,來促進學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要他們回家看地圖找離我們常熟最近的沿海城市是哪個?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上完這堂課,心中總有不少的感想,既有發揚之點,也有不足之處,只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希望聽了我課的老師多提提寶貴建議,讓我在今後的教學方面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讓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吧。

第7篇

?趕海》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以倒敍的寫作方式為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 “趣”事。文章處處趣味四溢,洋溢着濃濃的真摯情懷。

這節課我的設計主要是抓住這篇課文當中趕海的幾件趣事展開的!藉助課件,通過讓學生觀察、品讀來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中學生很活躍,但也體現出了一些不足。

首先,在展開幾件有趣的事時,讓學生進行了表演,這樣課堂有些亂,所以,課前應預設好安排學生有序的體驗,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讓對某件事表演的好的'學生上台給大家展示。

其次,在最後的練筆環節,如果能讓學生當堂練習的話效果會更好,課下再讓學生練習,操作起來就很困難了!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也給我以後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會繼續努力,爭取每次課都提前預設好,努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