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養就慧眼辨真偽——“祕史新説”之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3W
養就慧眼辨真偽——“祕史新説”之九

祕書從事公文寫作時,首先要堅持原則,忠於領導的制文意圖,按照要求把公文寫好。本站小編整理了養就慧眼辨真偽——“祕史新説”之九範文,歡迎查閲。

養就慧眼辨真偽——“祕史新説”之九

古代祕書起草制書,大多是奉命而行,但並非都由皇帝親自通知。大多數情況下,要麼由皇帝身邊的宦官負責通知,要麼由執政大臣出面通知。通知的形式也不盡相同,有時傳達皇帝的口諭,有時遞來皇帝的御筆字條,這些都是古代祕書起草制書時的重要依據。然而依據是否可靠,傳達者有沒有假傳聖旨或藉機“搭便車”、“售私貨”呢?這就需要祕書獨具慧眼,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還要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穩重歷練的處事風格。

虞集是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元文宗時,任奎章閣侍書學士。一天,文宗傳來聖旨要虞集起草一份制書,封自己乳母的丈夫為營都王。前來傳達皇帝旨意的是朝廷親貴大臣阿榮和巎巎。這兩個人平素非常妒忌虞集,為了陷害他,便謊稱皇帝要虞集起草制書封其乳母的丈夫為營都公。虞集不明實情,隨即按要求寫好了制書。恰逢丞相親自來取制書,才發現其中有誤,問其原因,虞集這才知道是二人故意欺騙了他,當即請求重新起草一份制書。

如果不是丞相親自來取制書,也就不可能發現問題並及時予以糾正。倘若在制書正式公佈時才發現把“營都王”寫成了“營都公”,虞集縱有百般理由,也必定難辭其咎。

歷史上,像這種假傳聖旨的人並不鮮見,明仁宗時的宦官馬騏就是其中一例。

有一次,馬騏傳達聖旨,要翰林院起草一份制書,説皇帝讓他再到交趾(今越南境內)去採辦金銀珠寶。翰林院沒有馬上起草制書,而是向仁宗皇帝報告了此事。仁宗聽後正色道:“我哪裏説過這樣的話?這個人以前在交趾荼毒軍民的事情,難道你們沒有聽説過?我現在怎麼會再派他去交趾?如果再派他去,不但朝廷會失信於民,還會壞了國家大事。這個人最近在宮內到處活動,左右也有不少人進言,但我一概沒有答應。你們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事情終於真相大白了,假如翰林院不向明仁宗報告此事,輕信了馬騏的謊言,必將造成嚴重後果,翰林院和撰寫制書的祕書自然也難逃干係。

正因為歷朝歷代都有這種假傳聖旨的事情發生,所以古代祕書在起草制書時,就不能不多長一個心眼:沒有皇帝的親筆字條或當面授意,就不起草制書。

韋澳是唐憲宗朝宰相韋貫之的兒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入唐宣宗朝,先後擔任過知制誥、翰林學士和翰林學士承旨等職,不僅為人正直,而且很有工作能力。韋澳在翰林院值班時,時常有宦官前來傳達宣宗的旨意,要他草擬製書。有些事情韋澳認為處置不當,即對前來傳旨的宦官説:“此事必須由皇上親筆寫下字據,我才敢起草制書。”見宦官面帶為難之色,韋澳不好繼續往下講,就故意拖延時間,再上疏向唐宣宗説明原因。對於韋澳的建議,宣宗一般都能接納,從而避免了不少失誤。

到了宋代,無論是皇帝的口諭,還是御筆字條,都叫做“詞頭”,祕書就是根據“詞頭”起草制書的。從一定意義上講,“詞頭”就是祕書擬文的依據。

北宋仁宗嘉祜七年(公元1062年),宋仁宗決定立宗室子弟、右衞大將軍、嶽州團練使趙宗實(宋仁宗哥哥濮安懿王的兒子)為皇子,並賜名趙曙(即後來的宋英宗)。在翰林院值班的翰林學士王珪接受任務(即起草立趙宗實為皇子的制書)時,對通知他起草制書的宰相韓琦説:“這是大事,非當面領受聖旨不可。”韓琦理解了王珪的做法。第二天,王珪請求謁見宋仁宗,當面核實此事。他對宋仁宗説:“天下盼望這一決定已經很久了,這真的是聖上的心意嗎?”仁宗説:“我的主意已定!”王珪拜了又拜表示祝賀後,才退下去開始起草制書。

王珪之所以要向宋仁宗當面核實情況後才肯起草制書,是因為宋仁宗自己沒有兒子,雖有意立趙宗實為皇子,讓其將來繼承皇位,但在此事上一直猶豫不決。後經司馬光等人多次上奏,宋仁宗才最終決定立趙宗實為皇子,並讓人把司馬光的奏疏送到中書省,請宰相們抓緊落實此事。於是司馬光趕到中書省,見到韓琦等執政大臣,説:“各位如果不及時做出決定,説不定哪天宮內傳出一張字條,把某人立為太子,那時天下就沒有人敢違抗了!”韓琦説:“是啊!我怎麼敢不盡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韓琦才充當了皇帝命令的傳達者。但王珪不知其中詳情,他認為此事事關重大,必須當面向皇帝核實後方可動筆起草制書,於是便有了前面敍述的一幕。歐陽修聽説此事後,十分讚賞王珪的做法,並説:“這才是真正的學士啊!”

從上述故事不難看出,祕書從事公文寫作時,首先要堅持原則,忠於領導的制文意圖,按照要求把公文寫好。同時,作為領導的參謀助手,祕書工作者也應將自己的意見及時上報領導,有疑問及時溝通,以減少工作中的誤會和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