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春季品德教學工作總結共國小二年級第二學期德育工作總結9篇 "春季德育工作總結 | 二年級國小生品德培養的心路歷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3W

本文為國小二年級春季德育工作總結,圍繞品德教育開展各項工作,對本學期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果進行總結,同時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向,以期推動學校未來的德育工作更加有效、系統。

二年級春季品德教學工作總結共國小二年級第二學期德育工作總結9篇

第1篇

教學中,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這一學期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我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繫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二年級春季品德教學工作總結共國小二年級第二學期德育工作總結9篇

第2篇

本學期,我主要接擔二年級數學的教育教學任務。我深知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因此,我始終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中心地位,認真搞好教學,使每位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按照特殊教育規律辦學,堅持依法執教。堅持不搞有償家教,也不受學生家長的禮物,盡最大的力去鞭策後進生追趕上優生,鼓勵優生保持激情。比如ch在學習數學有明顯的進步。

經過本學期的數學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學生在期末考試中,優秀率和及格率均達雙百。不光學生在讀書,還有老師也在用功。每週二課外時間讀書養心,寫參加競賽用的教案,還出了一篇論文《小議如何幫聾生解決偏科的問題》。3月份,代表學校上一節數學公開課,並得到區教研室的好評。

1、每天都有新鮮的事或新的心得體會,並沒有及時寫在博客上。

3、我注重教學,滲透德育做得不夠好,導致學生愛嘲笑同學。

1、下學期,安排好時間多寫博文,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積累教學經驗。

2、教學生學會團結友愛,在學習上多互相幫助,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第3篇

本人承擔了二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以往的思品課中,教師往往疏忽了學生的自主性,這很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鍊,才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國小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能力。

1、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 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 、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變為自己的內心需要。

學生的情感轉化後,應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通過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當學生提高了道德認識,激發了道德情感,產生了行動動機之後,就要把正確的行為方式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去。

我發現許多學生只懂得接受長輩的愛與關懷,不知道關心別人,有的甚至從未想過回報長輩、體貼父母這一傳統美德。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講述父母愛我的故事。學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感受最深,因而發言踴躍,從理性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一片苦心。緊接着我又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悔,讓學生説説平時在家裏是怎樣關心體貼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夠?你今後打算怎麼做?

這樣,讓學生通過自我體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後就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事。受到父母鄰居的表揚,更加堅定了體貼、關心父母的決心,不自覺又強化了自我體驗。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4篇

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我盡職盡責。按照品德與生活課課標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綜觀《品德與生活》教材的全貌,都是以人文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我們的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樂於交往,體驗快樂,形成好的生活習慣,並能有一個正確的生存態度和處事方法,可以説這套教材它很適合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並有了一種欣欣然的暢快!

1、在備課過程中,我認真仔細地領悟着教學目標和課標精神,一絲不苟地做着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案,並千方百計地從各個渠道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和課程資源,這一環節我從沒馬虎和懈怠過。

2、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活動起來,都積極參與,都來做學習的小主人,甚至都可以來當小老師,我不給他們框學習內容,不限制掌握知識的範圍,可以隨意的自我攝取知識營養,大膽的富有創造性的進行作業和實際生活演習。我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進行角色互換,大多數時間裏我都不以教師身份自居,常常是懂裝做不懂的去請教學生們,這樣一來就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我看到他們急不可耐地想説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忘記了膽怯和羞澀,忘記了貪玩和溜號,忘記了老師和學生,我們就象一個遊戲小團體,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輕鬆中悟出做人道理。我們整個學習過程更象一個團體的營地訓練,這種教學方法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勇於表現自我,其中生活場景表演方式更使孩子們學會了生活自理,鍛鍊了獨立生活能力,在創設交往環境的同時更學會建立人際關係的技巧,從而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在這個角色遊戲表演中,他們互相接納,互相支持,互相信任,與此同時能開放自我,表現自我,進而增強了對自己性格、能力的認識,此外,還大膽的做了一些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或自己認為不可能做得到的事,在發掘自己的潛能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毅力。

每一次教學活動的結束都是我反思的開始,我下課以後都要問自己:我的活動策略有沒有紕漏,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和補充,我應該怎樣進行活動延伸和課外輔導?作為一名教師我做沒做到鎮定自如、充滿自信、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儀態大方、聲音響亮、帶有童趣的去和孩子們交流?對於他們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優秀一面我由衷的讚賞了嗎?對於他們的不足我及時的引導了嗎?這些都是我課下需要反思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感覺這一學科總想在《品德與生活》課程中更多的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訓練,並在平時就關注着學生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人格塑造,更實際地去解決當前國小生面臨的日益嚴重的心理困擾,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這一教學領域有待於我繼續探索和實踐。

讓我和新課程共同努力,在新課改中和《品德與生活》課程一起成長!

第5篇

?品德與生活》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這學期,我承擔了二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後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教學中,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這一學期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我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

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繫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第6篇

國小二年級上冊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在思品課中,教師往往疏忽了學生的自主性,這很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鍊,才能培養 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讓學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認識,撥亮學生心靈。

國小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能力。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

(1)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每一項活動,從確定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採取的活動方法,乃至整個活動過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作為綜合性課程,每項活動的目標也是多重的,有的是顯性目標、有的是隱性目標。教師在完成顯性目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藴含在活動中的隱性目標。

(2)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

(3)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4)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兒童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認識兒童本身的體驗、感受在他

們認識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體驗代替兒童自己的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3)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過去我們不太注意保護兒童的人格尊嚴,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兒童的自尊心。這點請老師們注意。

(4)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統一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關注每一個學生,能夠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篇2:國小二年級上冊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在思品課中,教師往往疏忽了學生的自主性,這很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鍊,才能培養 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讓學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認識,撥亮學生心靈。

國小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能力。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 變為自己的內心需要。

(1)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每一項活動,從確定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

採取的活動方法,乃至整個活動過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作為綜合性課程,每項活動的目標也是多重的,有的是顯性目標、有的是隱性目標。教師在完成顯性目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藴含在活動中的隱性目標。

(2)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

(3)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4)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兒童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認識兒童本身的體驗、感受在他們認識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體驗代替兒童自己的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3)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過去我們不太注意保護兒童的人格尊嚴,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兒童的自尊心。這點請 老師們注意。

(4)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統一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關注每一個學生,能夠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篇3: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在思品課中,教師往往疏忽了學生的自主性,這很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鍊,才能培養 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國小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能力。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 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

(1)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每一項活動,從確定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採取的活動方法,乃至整個活動過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作為綜合性課程,每項活動的目標也是多重的,有的是顯性目標、有的是隱性目標。教師在完成顯性目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藴含在活動中的隱性目標。 (2)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

(3)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4)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兒童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認識兒童本身的體驗、感受在他們認識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體驗代替兒童自己的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

(3)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過去我們不太注意保護兒童的人格尊嚴,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兒童的自尊心。這點請老師們注意。

(4)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統一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關注每一個學生,能夠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六、實現四個轉變 (1)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過去我們考慮比較多的是教什麼?給學生什麼?重在講道理。教師在備課和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會考慮最多的是怎樣把要教的東西給學生講清楚。現在應從重在講變為重在引,教師要研究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積極的引導。

(2)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啟發轉變。過去教師在引導學生研討問題時,更多地是充當主考官的角色,即“我問你答”。現在我們更強調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由課堂上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伙伴、朋友轉變。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要能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對於自己的過失和錯誤不加掩飾,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各種問題。

(4)由道德行為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對一個事物、一種道德行為不是由教師來評對與錯,而是輔導學生通過比較、研討學着自己判斷。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為學生提供學習服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道德行為習慣。

(1)師生信息互動。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是師生間、學生間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過程。這種交流不是單向的,即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傳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讓大家各抒己見,共同研討,相互啟發。當然,在這裏,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要善於通過生動而準確的語言表達,通過自己的眼神、手勢和表情向學生傳遞信息。同時,要善於發現和捕捉兒童在研討中的閃光

(2)教材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現實的互動。教材是範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啟發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來進行研討,不能完全撇開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要善於開發教材外的、來自家長、學生、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只有開發教育資源,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更貼近學生生活。

(3)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互動。低年級重在養成教育,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都不能離開反覆的實踐,要注意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要通過實踐強化和鞏固所學的內容。

(4)兒童個體的獨立學習與兒童間合作的互動。要發揮每個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獨立學習,獨立完成一項任務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成就感;同時又要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在學習中發揮羣體的智慧。對於低年級學生,到底能在多大範圍進行合作,怎樣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師們很好研究。篇4:二年級上學期思品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二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學,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由近及遠,建立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世界的聯繫基礎。

(三)崇尚新穎,設計豐富多彩、易為兒童接受的教學活動

1、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打破了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地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

3、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 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

採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2013-12-26篇5:國小二年級上冊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承擔了二年級(5)班的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我認為在思品課中,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鍊,才能培養 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讓學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認識,撥亮學生心靈。

國小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能力。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 變為自己的內心需要。

(1)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每一項活動,從確定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採取的活動方法,乃至整個活動過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為活動而

活動。作為綜合性課程,每項活動的目標也是多重的,有的是顯性目標、有的是隱性目標。教師在完成顯性目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藴含在活動中的隱性目標。

(2)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

(3)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4)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兒童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認識兒童本身的體驗、感受在他們認識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體驗代替兒童自己的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3)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過去我們不太注意保護兒童的人格尊嚴,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兒童的自尊心。這點請老師們注意。 (4)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統一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關注每一個學生,能夠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第7篇

在《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我依據新課標準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參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等資料。為了創造性地開展好本課的教育活動,我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遵循這一目標,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主要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

新課標規定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我能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並

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

第8篇

本學期,我承擔了二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為了創造性地開展好本課的教育活動,我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遵循這一目標,在教育活動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三、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教科書。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德。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通過活動的開展,圍繞教材所設“三條軸線”。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培養和內化,即:讓學生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和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我能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結合具體情況,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我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

在這一學年中,幫助學生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這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9篇

在教學工作中,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本冊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要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我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我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新課程的改革與實驗,對教師就提出了更高、更細的要求。作為教師,始終牢記自己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以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態度投入到實際教學當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深感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幫、導、帶的重要作用,努力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學最終實現它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學有成效的目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評價內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生活動和實踐過程等。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我首先注重對學生進行以表揚為主的鼓勵性評價,做到全面而有針對性和合理性的評價。其次是評價渠道多樣化,採用教師評、小組互評、學生自評、家長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並且評價講究及時、適度,這樣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很多情況下都能得到老師的鼓勵和學習引導,充分地發揮評價的功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受到老師及時的表揚、激勵。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通過品德與生活課與班級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大部分學生對本學科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並養成了良好的品德與生活習慣。

1、加強自身的修養。教育學生,首先要身正為範。隨着時代的發展,世界觀和價值觀也、社會公德也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的教育學生。

2、作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和其他職業不同,我們教育的是一羣有着獨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説教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需要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採用多渠道的溝通,勢在必行。

3、加強專業教學水平。教師的專業即是教師之本,我將在具體的教學教研活動中,在教案編寫、課堂教學、課後反思等方面加強鑽研,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學水平,並通過聽課加強互相學習,通過撰寫反思、教學論文等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讓品德與生活教學更有趣、有效,更富創新思想,更能促進學生的成長。進一步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好多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必要時使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4、繼續加強品德與生活學科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在課改實驗中,我們一線教師要踴躍擔負起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擔,新理念下的教師要有“個人學習促成長”的思想,只有學習型的教師才能把教學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創新和突破,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關於本學科方面的文章,結合海島教學條件,進一步理論聯繫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爭當研究型的教師。

5、和家長做好聯繫,不斷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同時結合學校的活動,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