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感動中國2023人物朱彥夫事蹟觀後感2篇 “人物朱彥夫:感動中國2023”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3W

朱彥夫,202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他的事蹟令人動容。在一次車禍中,他捨己救人,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最終拯救了多名乘客的生命。他的勇敢與無私精神,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團結與互助精神。讓我們一同感受這位平凡英雄的故事,為他的善舉點贊。

感動中國2023人物朱彥夫事蹟觀後感2篇 “人物朱彥夫:感動中國2023”

第1篇

四月的沂源,桃花正豔。西里鎮張家泉村走出的朱彥夫,在2014年的這個春天,成了全國第一個“時代楷模”。

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山東省委先後下發文件,要求廣泛開展向朱彥夫同志學習活動。朱彥夫的事蹟,像春日的花朵一樣,開遍神州。

這位81歲的老人,手腳盡失、半身癱瘓。究竟是什麼,讓他放棄療養院的優待,回到家鄉投身建設?是什麼力量讓他為羣眾無私奉獻,帶領村民奔向致富路?又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在退下來後寫出嘔心瀝血之作,警示後人?

縱觀朱彥夫的人生軌跡,就是一部堅定信仰的踐行史。

到各地宣講朱彥夫同志的先進事蹟,是最近一段時間,濟南軍區“沂蒙旅”一營教導員汪祥鬆的主要任務。朱彥夫當兵時就在一營,汪祥鬆,可以説是朱彥夫的小戰友。他説,雖然每次都在講一樣的故事,但每一次作報告,都能給他以新的啟迪。

“朱老14歲參軍,16歲入黨,歷經上百次戰鬥,經過47次手術才從死神那裏掙脱出來。活着已是奇蹟,本應在療養院頤養天年,卻不忘黨的教育和組織的培養,毅然回到家鄉自食其力。讓人肅然起敬。”汪祥鬆説,朱彥夫經常唸叨,與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相比,自己是幸運的。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奉獻一天。“他一輩子的奮鬥,為信仰的力量作出了生動詮釋。”

如今,在張家泉村,依然能感受到朱彥夫留下的痕跡。他整治的山溝,挖掘的機井,還在繼續造福着這裏的百姓。而他的故事和精神,更是被幾代村民津津樂道。

張家泉村現任村支書劉文和説起朱彥夫,心存敬意。“老支書是個有信仰的人。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抱怨老天爺對自己眷顧太少,生不逢時,命運多舛。但是看看老支書,他一輩子相信黨,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麼都能扛過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曾鼓舞和教育了幾代人,朱彥夫的《極限人生》,同樣揭示了人生的價值和底藴。省委老幹部局調研處處長宋文軍説,朱彥夫奉獻給社會的不僅僅是一部書,他所表現出的不屈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更值得深刻領悟。“信仰,是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看似無形,卻是頂天立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時代楷模朱彥夫身上體現的最寶貴品格就是這種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包心鑑認為,正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朱彥夫四肢殘缺但人格健全高大;正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為帶領鄉親們走上富裕道路而拖着假肢四處奔走;正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用嘴含筆艱難寫作,為我們留下催人淚下的作品。

包心鑑説,時代楷模朱彥夫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蹟生動表明,崇高的人生追求,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仍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寶貴的財富。認真學習朱彥夫,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擔當起人民賦予的責任,應當成為所有共產黨人終身的價值追求。

看了中央台播出的“時代楷模”朱彥夫後,很多人哭了,不是因為他做出的事蹟有多些,也不是因為他讓人們富起來,而是因為他那種永不退色的共產黨員的本色。

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他能從一個廢人變成一個比一個正常都強的人;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比每一個正常人所做事都超出尋常。

他被追為“時代楷模”當之無愧啊!朱彥夫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總結起來有三條:

一是朱彥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個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重殘戰士,沒有躺在功勞薄上享福,而是離開休養所回老家,瞞着老人,練習生存本領;用畢生的心血帶領村民致富,從不領取任何待遇,教育子女做人,還寫出兩本書。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二是朱彥夫的人品值得我們學習。他當村支書,從不領村裏一分錢。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還經常拿出自己的撫卹金幫助他人。自己的女兒出嫁,作為親生父親卻沒出一分錢給女兒買嫁粧,他是不願意買嗎?不是,他是沒有錢,他的錢用在別人身上啦。

三是朱彥夫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朱彥夫的毅力不僅表現在他的身體上,而且還表現在他一生不停地的為人民服務上。他為了實現人生價值,他堅持鍛練自理能力。大家可想而知,一個沒有四肢的人,連吃飯都困難,要達到正常上班、寫書、爬山,這個毅力得有多大啊。另外,朱彥夫從年輕起,堅持造福於民,一直到81歲,心裏還是想着百姓,從沒有想過自己。這種毅力又有多大啊。

向時代楷模學習,就要學習他們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懷。張麗莉、吳斌、高鐵成等時代楷模,都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可以説是大家的同事、鄰居、朋友。他們平平常常、樸素無華,默默無聞地工作着學習着生活着,默默無聞地堅守着道德標準、涵養着道德情操,以點點滴滴的積累,以持之以恆的追求,成就了平凡中的偉大,匯聚了不尋常的道德力量,鑄就了關鍵時刻的堅強意志。從這些平民英雄身上可以看到,無私與善良就在自己身邊,無畏與勇敢就在自己身邊,平凡和偉大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把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們向時代楷模學習,就要像他們那樣,“勿以善小而不為”,認認真真做好身邊事,力所能及幫助周圍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舉手之勞做起,崇德尚義、積小成大,自覺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實踐者。

感動中國2023人物朱彥夫事蹟觀後感2篇 “人物朱彥夫:感動中國2023” 第2張

第2篇

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紀念日,在淄博市沂源縣朱彥夫事蹟展覽館內,朱彥夫的孫子朱帥宗正在為前來參觀學習的團隊認真講解。身為展覽館的講解員,他也是“沂源紅”宣講團的成員之一,在沂蒙革命老區傳頌着他爺爺的故事和精神。

“在很多人眼中,爺爺是一個傳奇,是人民楷模、時代楷模,而在爺爺看來,他就是一名衝鋒不止的戰士。爺爺曾跟我説過,有三次衝鋒讓他刻骨銘心。”朱帥宗説。

朱彥夫1933年7月出生,沂源縣張家泉村人,14歲參軍入伍,16歲火線入黨,先後參加過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戰役,而讓他終生難忘的是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冬,朝鮮戰場250高地,爺爺所在連隊冒着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與敵人激戰三天三夜,最後全連官兵僅剩下他一人。”朱帥宗動情講述。殺紅了眼的朱彥夫一邊抱起機槍拼命掃射,一邊怒吼着。突然,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他的頭部、胸部、腹部7處重傷,腸子流出體外,當時就昏死在陣地上。

後來,增援的部隊把朱彥夫從雪地裏扒拉出來,送到戰地醫院。由於凍傷嚴重,朱彥夫的四肢已經潰爛,必須截肢。這位鋼鐵戰士在經歷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后,竟奇蹟般地醒了過來。他醒來説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槍呢?”當他下意識想摸槍時,發現手沒了。當他本能地想站起來時,發現腿也沒了。朱彥夫參加過上百次戰鬥從不怕死,而那一刻他想到了死。

冷靜下來的朱彥夫最終選擇了堅強活下去。“成了‘肉軲轆’,可我依然是個戰士。不能為國家效力了,但絕不能再給國家增加負擔,再給組織添麻煩。”朱彥夫毅然選擇了回鄉。

回鄉後,朱彥夫咬牙堅持、苦練自理能力。1957年,24歲的朱彥夫以傷殘之軀,挑起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村民沒有文化,他就拿出家中的積蓄辦夜校;沒有地,他每天清晨帶着司號員來到工地吹響嘹亮的軍號,帶領大家整山造地;沒有水,他帶着村民打出了4眼大口井;沒有電,他用了7年時間,先後79次外出,行程7萬多裏,為村裏和沿路十幾個村莊都通上了電。張家泉村一口氣創造了當地八個第一:全鄉第一個通電,第一個發展林果,人均收入全鄉第一……“爺爺帶領鄉親們,艱苦奮鬥了25年,把一個貧困落後的山村變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先進村。”朱帥宗説。

1982年,一場大病之後,朱彥夫主動辭去村支書職務,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三次衝鋒——寫書。他用殘肢抱筆,用視力僅有0.3的右眼,翻爛了四本字典,歷時七年,七易其稿,1996年他終於出版了33萬字的自傳體長篇小説《極限人生》。

朱帥宗説:“拿到新書那天,爺爺把自己關進屋裏,在書的扉頁上,恭恭敬敬地寫滿了犧牲戰友的名字。然後,他雙膝跪地,顫抖着雙臂,將書點燃,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來告慰和祭奠英靈。”

1996年11月,在一次報告會上,朱彥夫由於過度勞累,突發腦梗,導致偏癱。面對命運的又一次劫難,他依然沒有屈服,1999年,由他口述、他人代筆的自傳體小説《男兒無悔》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