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優秀影片觀後感50015篇 "電影之美:500字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4W

本文將為大家推薦一系列優秀影片,並分享觀後感500字的精彩內容。影片是藝術的傑作,也是思想的碰撞,每一部佳作都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觀後感的表達,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探索影片背後的深意和情感,共同體驗電影帶來的魅力和感動。快來讀一讀這些精彩觀後感,一同領略電影的魅力吧!

優秀影片觀後感50015篇

第1篇

10月7號,忙裏偷閒抽空去看了今年國慶票房超高的《我和我的家鄉》。影片由5位導演分別導演了5個篇章。第一篇章是《北京好人》,第二篇章是《天上掉下個ufo》,第三篇章是《最後一課》,第四篇章《回鄉之路》,第五篇章是《神筆馬亮》。該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

?北京好人》,鏡頭對準的是在北京漂泊的異鄉人,所謂北漂們,這個會讓北漂們觸動他們的家鄉情結,在北京可能沒有醫保,但根在家鄉,家鄉還有居民醫保,可以保障我們的醫療,報銷相關費用,節省開支。

?天上掉下個ufo》,中秋之夜,貴州黔南的阿福村驚現神祕ufo,距離中國天眼只有15公里,爆炸性新聞驚動了北京記者,但是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帶動了當地人民致富增收。

?最後一課》,伴隨一通國際長途電話打來,望溪村全村陷入了忙碌狀態,為的是參照老照片還原出1992年的一堂課,全體村民在支書村長的帶領下,還模擬了那天的雷聲和瓢潑大雨。老師當時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説服村民讓孩子來接受教育,一個人堅守了十年,把學生教育成才。

?回鄉之路》,故事發生在陝西毛烏素沙漠,寸草不生的沙漠,喬樹林帶領當地人民防沙治沙,如今已是綠樹葱蘢。當地的老師看到漫天黃沙襲來的時候,告訴孩子們,要學好本事,回來建設家鄉。

?神筆馬亮》,出生在東北山村的馬亮,感慨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希望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事。所以放棄了去留學的機會,瞞着老婆,回到了家鄉。為了不讓老婆發現,村長學了俄羅斯話,扮演室友。村民扮演外國人,種地的時候還要帶上畫板,户外寫生,中國基站建到了國外,手機還時不時地卡頓。這一切都是為了建設這個山村,年輕人願意回來了,觀景台搞起來了,旅遊業發展起來了,土特產好賣了,就連村裏的超市營業額都翻番,準備開分店了,這都是第一書記馬良的功勞。

9月我回了一趟家,當動車快要到家的時候,看到窗外的那片土地,我都飽含深情,是這片土地養育了我,我深愛着這片黃土地。我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形容。當我看《周恩來回延安》時,周總理在飛機上俯視那片黃土地,提前走到機艙口時,他説“近鄉情更怯”。我覺得這詞太貼切了,我也是那樣迫不及待地在前一站就收拾好東西走到門口。心裏喊着,“我回來了,我的家鄉,我家鄉的親人們”。

看了這部電影感受有以下幾點:一是無論在哪個家鄉,教育是根本,知識改變命運,就像影片中陝西老師説的,要學好本事,本事學好了來建設家鄉,他們學了本事,還讓家鄉改變了面貌。《最後一課》中正是有了範老師的堅守,才讓2+2=8的男孩變成今日的村書記,讓2+2=6的那男孩變成今日的村長,帶領村民走向富裕。二是每人都有深深的家鄉情結。在改革開放前,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的家鄉,改革開放後,經濟加速發展,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離家多在家少,但是家是我們的根,樹大不能忘根。三是家鄉的建設要靠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共同完成。我們要維護好好我們的小家,建設好我們的家鄉,更要建好我們祖國這個大家,無懼風雨,砥礪前行,共同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

優秀影片觀後感50015篇

第2篇

去年我跟家人一起看了《我和我的祖國》,今年在中秋、國慶雙節這天,繼續走進電影院選擇看《我和我的家鄉》。家鄉這兩個字是融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裏的,在我們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家鄉的因素。

影片總共是由五個故事組成,每個篇章都代表了一個地方,故事緊貼現實生活,讓我想到了自己家鄉的感覺,既讓人忍俊不禁,又令人淚流滿面。看電影的好處就是用短短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去帶你聽別人一生的故事並沉浸其中。

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課》這個故事。大家為了實現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範老師的最後一課,所作出的努力,情節在回放和現實中不斷交替,戳中了淚點,範老師記錄下來對同學的小事備忘,教室裏似曾相識的感覺,讓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記憶:熟悉的環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等等。雖然已經數次又哭又笑,但是導演在結尾還是放了全篇的“催淚彈”。

片中的幾個小演員為電影增色不少,韓昊霖的哭戲真是信手拈來,整個人感覺連眉毛都在演戲,幾個故事都能很好的覆蓋內心的小細膩。這部電影是2020年疫情發生到現在,我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的電影,看完之後,作為一名中國人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感。那麼自己的家鄉現在發展的怎麼樣呢?相信每一個人都在所處的地方積極努力的生活着,但是土生土長的那個地方是我們的根,我們都希望那個地方能變得越來越好。

第3篇

國慶假期,我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主要是由五個故事組成,故事緊貼現實生活,又讓人從中找到自己家鄉的感覺,既讓人忍俊不禁,又令人淚流滿面。

一是北京好人。主演是葛優,圍繞着看病社保卡報銷的問題展開的故事。人性內心深處鬥爭,企圖利用自己的社保卡幫表舅治病,後來被發現,良心上的善終於戰勝了想買車的私慾,把買車的錢用在了給表舅治病上。回到農村才發現,原來農村人也有社保卡,國家對人們看病的保障已經普及到了廣大農村。過程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雖然講述的只是普通人的生活,卻鮮明地突出了“好人”的主題。

二是天上掉下個ufo;黃渤、王寶強等主演,笑點最多最集中在這裏。黃渤開拖拉機那段,實在是擊中笑點了!圍繞着拉動旅遊業,縮短村與村的距離,實現愛情願望等故事,最後實實在在地成為了科技示範村,吸引了眾多遊客,推動了經濟發展。

三是最後一課;一眾人為了實現患老年痴呆症的範老師的最後一課,所作出的努力,情節在回放和現實中不斷交替,戳中了淚點,範老師記錄下來對同學的小事備忘,教師裏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兒時記憶。熟悉的教室環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未曾忘卻。在這個故事中,讓我想起了三年村小民師經歷,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

四是回鄉之路;鄧超和閆妮主演,兩人回學校參加週年慶引發的系列劇情,兒時記憶中的風沙肆虐,老師高媽媽的殷切期望,閆妮終於學有所成歸來,成為了網紅帶貨主播,家鄉也在鄧超的帶領下,種上蘋果樹,帶領鄉親們致富,綠化等。校慶演出的過程中,播放出來真實的勞動模範的照片,有的已經去世……正是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的付出,才使得過去的風沙變綠林,想起了這樣一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五是神筆馬亮。主演是馬麗和沈騰,也是令人笑翻的感覺。沈騰飾演的馬亮考上了俄羅斯列兵藝術學院,卻收到了學校下鄉扶貧的工作任務。他的妻子不同意他去下鄉扶貧,最後他放棄去讀書,決定欺騙妻子説去了讀書其實是去了扶貧。村民們配合馬亮欺騙他的妻子,場景和情節讓人捧腹不已。最後事情敗露後,馬麗飾演的妻子也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且引以為豪。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扶貧工作的成就以及扶貧工作人員的付出。舍小家為大家的大局意識,扶貧工作讓貧困地區人民富裕起來。在這個故事中,我彷彿找到未來自己家鄉的影子,父老鄉親用稻穀種出的風景畫,我的家鄉成為藝術公園。

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適合國慶節上映的電影,主旨完全是政府導向的題材,那麼我們自己的家鄉現在怎麼樣呢,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在積極努力的生活着,我們土生土長的那個地方是我們的根,希望那個地方能變得越來越好,如果家鄉需要我們,我們隨時都可以前行。這是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電影。也是2020年疫情發生到現在,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看完之後,作為一名中國人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感,我是中國人我自豪。

第4篇

星期天,我觀看了一部愛國電影《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演映了我們中國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也頌揚了那些為了正義而犧牲的英雄人物。

甲午大海戰是甲午戰爭中的一場,雖然我們北洋水師團結一致,誓死對抗日本軍隊,但是兵力懸殊,還是以失敗告終。中國被迫簽下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這部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鄧世昌和慈禧太后。

鄧世昌,愛國將領,率領士兵對抗日本軍隊,最後和“太陽”(一條狗)一起淹死在水裏。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鄧世昌讓士兵們把衝鋒旗掛起,可掛旗的士兵被炮彈炸死了,眼看衝鋒旗就要落下了,這時鄧世昌手裏拉着掛旗的繩子死也不鬆手,船被燒了也不放,艦在人在,艦亡人亡。他這種愛國主義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

可當鄧世昌等戰士正在拼死護國時,慈喜太后和眾妃子卻在一起看戲,還曾把戰士們作戰用的戰船當做私家遊輪玩。當然,還有李鴻章等腐朽勢力,國難當頭時,他們卻還在逍遙。戰士們保家護國連命都丟了,他們還要俯首投降。如果中國的皇帝也和日本的明治大帝一樣,那該有多好啊。他自己寧可少吃一頓飯,省下來的錢用來買大炮、戰船,還鼓動他的臣民為戰艦捐款。日本有這樣的領導者能不戰勝我們中國嗎?

從這段歷史中,我不但看到了英雄們愛國勇敢,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更看到了因領導階層貪圖享樂,目光短淺而導致喪權辱國的警世作用。

我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以史為鑑,奮發圖強。“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作為祖國的下一代,你準備好了嗎?

第5篇

這是一段眾所周知的歷史。日本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從島國跳上陸地,將目光投向了東亞,首當其衝的是朝鮮半島,而當時朝鮮半島是在清王朝的庇佑之下的,所以當日本進攻時清王朝必然會參加戰爭。可是,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1894,中國農曆甲午年,海上,威海劉公島,北洋水師,日本聯合艦隊,丁汝昌,鄧世昌,伊東祐亨,明治天皇,慈禧太后,李鴻章,全軍覆沒,《馬關條約》,賠款兩億兩白銀,割讓寶島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我們在中學時代便默記數次,爛熟於心,以至於現在這些短語、數字和黑白照片還在記憶最深處的某個角落渾渾噩噩地或沉或浮,稍作提醒,便能條件反射般地背誦出來,在想到後來的抗日戰爭,我們就更加知道日本的無恥了。然而,這些不是立體的。對於我們這些一百多年後的普通人來説,它們只是一堆毫無意義的短語、數字、黑白照片。沒有感同身受過,我們永遠不能體會那段早已作古的甲午風雲是多麼蒼涼,多麼壯烈,多麼無可奈何!只剩下一聲長歎。

經過這場戰爭,兩個國家的命運從此改變,日本徵服了它曾經引以為傲的老師,野心勃勃的登上了亞洲第一的寶座,而清王朝卻更加一蹶不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印跡更深,國家屈辱,人民更苦。

電影的好處就是能使我們以影像的方式來重温那段不能被忘卻的歷史,特效至少能讓我們觸摸到當年那場震驚世界的大海戰的輪廓,原來,戰爭是如此血腥,如此殘酷,又如此荒謬,這就是真實的歷史。曾經的同學現在兵戎相見,戰爭中就是如此。

電影中最讓我震驚的是清王朝腐敗的程度。其實清王朝在一開始是支持海軍建設的,這畢竟有助於國家的強大,但是到了後期我們可以看到中日兩國在國家層面的差距,北洋水師七年未添一彈,用於海軍建設的軍費被慈禧太后拿來用作壽辰經費,這邊將士十分着急,那邊慈禧十分悠然自得,這是多麼鮮明的反差呀!反觀日本,在明治天皇的以身作作則,天皇甚至為了籌集軍費每天只吃一頓飯,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毅然捐給國家,日本的海軍力量迅速增強。也許在這就註定了那場戰爭的成敗。任憑海軍將領如何優秀,都無法拯救這個墮落的王朝。

看着電影一開始時福州船政學堂那羣給予了中國希望的海軍學子,看着少年鄧世昌那意氣風華的面貌,我感到了陣陣温暖,要是大清朝有更多有志氣有朝氣有骨氣的愛國青年,那就不會出現後來魯迅筆下那麼多渾渾噩噩的人,這個國家便有了希望,但看到這裏我就想到了他們必然也是註定的命運,在這個封建的王朝中個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有心但也無力,怎麼能拯救從制度上已經腐敗的王朝了。當電影結束,那背景音樂慢慢響起時我真的不知道該做什麼了,該反思,該疼惜,還是該怎麼。

歷史不能被忘記,一個忘記了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忘記了自己屈辱歷史的民族更是無法崛起,那屈辱的歷史我們記着,這是我們崛起的偉大動力。那段已經逝去的舊時光,曾經壯烈,曾經悲涼,曾經屈辱,曾經慘痛,曾經驚天動地,曾經無可奈何,儘管已化作煙雲,卻尤未消散。雖然那片海現在十分的平靜。我們需要以史為鑑,也許那段看似荒唐的歷史就在下一個十字路口等着我們,經歷一世又一世的輪迴,在驚人的相似中製造再一次的荒唐、執迷、無可奈何,只有時常重温過去,晨昏定省,方能讓過去永遠過去。

第6篇

電影《第一書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這也是導演陳國星和主演楊立新的成功。因為該影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某些細節的處理甚至是幽默的,引發觀者的會心一笑。寫實與寫意鏡頭的運用,音與畫的融合,眾多明星大腕的參與,給鳳陽縣的古城牆、紅色有些刺眼的紅手印、優美的鋼琴曲、遍地黃燦燦的油菜花、徐帆恰到好處的調侃和意味深長的眼神……,給人的感覺這不是一部説教型政教片,不是一部枯燥的宣傳片,而是一部藝術化了的生活和勵志電影。電影拍得很真實,很感人,笑聲中隱含着一絲辛酸,哭泣中飽含着一絲遺憾。沒有給我們樹立一個可望不可及的“高大全”形象,而是從生活細節入手,通過最平凡、最普通的一件件事情,透視了沈浩的思想深處和真實內心,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感情豐滿、有血有肉的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形象,讓我們在一次次濕潤眼睛的同時,引發了內心的共鳴和思索。

沈浩走訪農户瞭解情況,讓農民自己動手修路,主動到省財政廳等部門跑項目、爭取支持,在“大包乾”的發源地搞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為了在京滬鐵路線上架橋,找鐵道部、跑上海局、直接找部長、苦苦等待部會議的決定……影片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故事為我們展示了沈浩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調查研究能力、統籌兼顧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改革創新能力。但是這麼有能力的人,為什麼他就在安徽省財政廳工作了18年,每次年終考核都是“基本稱職”,“一直原地踏步”?而同是同學的崔凱已是正處,後來到廳級幹部。這肯定不是個人能力問題,因為沈浩把自己想幹的事情一件件地變成了現實,給小崗村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和全新的發展。那麼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的就是的人才培養體制、用人機制和考評制度了。突出宣傳他的能力和素質的時候,無奈之餘怎不讓人感歎“英雄無用武之地”。作為各級從事人事工作的領導是不是應該深入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呢?正如崔凱的台詞講道:“當官的未必幹事,幹事的未必當官。”那我們要培養和使用的是幹事的官還是不幹事的官?從沈浩的個人發展當然也是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沈浩“離開”了財政廳,但他幹得仍和自己的工作慼慼相關,他仍然是“財政人”。沒必要把自己侷限於某個生活環境和工作部門,走出去,換一種思路,換一種生活,也許你將會有不一樣的舞台和不一樣的人生。不管是哪個單位,人事工作一定要注重個“活”字,常言道“人挪活樹挪死”,沒有靈活的進出機制,死水一潭,怎麼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呢?

沈浩到任後,先是搞來了50萬為村裏修了路,然後又弄來錢給每户村民蓋了房子,接着又弄來了錢,每户發放2萬元補助。接着就是拉項目,找投資,搞土地流轉。在橋樑成功橫跨京滬鐵路線的一瞬間,我們情不自禁地為小崗村喝彩,也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但是,如果沈浩沒有財政廳的工作背景,如果他的同學崔凱不是廳領導,如果他不是安徽省委選派幹部,如果沒有省市領導的支持……,沈浩能有這麼多資金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嗎?他的前任幹部真的就是那麼的無能,那麼的不願意證明個人的能力,不願意讓小崗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是的,當然不是的,沈浩的成功,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當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的宣傳形象的時候,試着思考一下,小崗村的發展模式有沒有典型示範效應,能否給周邊的農村地區具有帶動效應,能否讓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答案是基本不可能。沒有財政資金的扶持,沒有省市政策的支持,我想沈浩即使有通天的能耐,他也只能仰天長歎,扼腕歎息。從小崗村的發展歷程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對於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如果財政資金像撒胡椒麪一樣,那肯定不會有什麼效果。我們要採取項目整合、資金捆綁、重點扶持,只有這樣,才可能創造小崗村的奇蹟。小崗村通過土地流轉,實際就是以土地做股份入股招商引資,改變了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小崗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從單一農業向現代工業和商貿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的轉折點。這説明資金支持很重要,但政策的導向更重要。我們在工作一定要有創新精神,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情況,不斷調整思路、創新機制。在不違反憲法、國家的法律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注重降低社會風險和自然風險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於農業發展、有利於農村繁榮穩定、有利於農民增收的制度,都可以上升到政策層面進行研究,沒有什麼不可以去嘗試,因為改革就是摸着石頭過河。

沈浩在小崗村的主要工作思路,一是“要想富先修路”,打通了與外界聯繫的主動脈。二是重修大包乾紀念館,發展紅色旅遊。三是招商引資,glg農產品深加工高科產業園是小崗村原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生前引進的第一個招商引資項目,glg的進入實現了小崗品牌的商品化、資本化,為小崗村的政治品牌注入了科技含量、經濟含量。沈浩能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小崗村的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這説明他就是一位“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的領導幹部。

也許有人會説,小崗村就知道摁“紅手印”,其實“紅手印”代表的是民願,民意和民情,村民們不善言辭,也不會激揚文字,但他們知道如何用最原始的方法表達自己。也許村民們第二次摁“紅手印”請求沈浩再幹三年的部分原因過是為了能“挽留”住財政部門的支持,但是當沈浩因病去世,村民們第三次摁“紅手印”請求上級把他永遠留在小崗的時候,這充分反映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民心中的位置,我們可以明顯感覺這種純樸的農民之情已經溢於言表,村民們深深得愛戴着懷念着這位“第一書記”。胡錦濤同志在視察小崗村時熱情地鼓勵沈浩説:“羣眾擁護你,這是對你最大的褒獎!”沈浩之所以成功,也在於他嚴格堅持了黨的羣眾路線,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要做好新農村建設工作,就一定要做到相信羣眾,依靠羣眾,一定要問計於民。

沈浩是偉大的,他的偉大在於他付出的,很多事情是我們一般人做不到的,不管我們是承認或不承認。為了小崗村的發展,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默默地承受着“不能盡孝贍養母親,不能盡職培養疼愛女兒,更無法去盡一個丈夫的責任”。巨大的繁重的工作壓力也日復一日的摧垮了沈浩的身體,可以説沈浩為了“事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可貴的,有人死的重於泰山,有人死的輕於鴻毛。沈浩雖然死了,但我相信他將會永遠活在小崗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現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道德淪喪,金錢至上的21世紀,沈浩的事蹟越發顯得彌足珍貴。

第7篇

觀看了一場十分感人的電影《第一書記》。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同志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沈浩的品質,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我國新一代基層黨員幹部的精神風貌,揭示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我們黨從誕生到現在湧現出了無數英雄和模範,都刻有時代的烙印,然而從沈浩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價值觀,也為我們年輕人開設了一堂對人生價值更為深刻的思考命題。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古城牆的寫意鏡頭中出現的'萬世根本'四個字格外引人注目。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故事情節緊湊、生動感人;沒有口號、沒有標語,沒有説教,人情味十足,引人深思。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責任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的普通幹部,2004年,他積極響應安徽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現代人的標準,他有車有房,有一個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適,本可以隨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義無返顧地選擇了小崗,這種選擇意味着壓力,承擔着責任。他把下鄉掛職鍛鍊,看成是人生'乾點事業'的一個機會,他把小崗村作為一個新的創業舞台,要全力打造'小崗村這張名片',既實現自身的價值,也同時創造社會的價值。我想一個人乾點事業不難,難在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個事業幹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付出全部的心血。這使想起了時下很多年輕人,他們吃不了苦,受不了罪,空有一身報復,卻不願付之行動,有時他們甚至很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看完電影《第一書記》後,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動和敬佩,他在小崗村工作的點點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重現了他感人的生活細節。沒有臉譜化的'高大全'形象,卻用最樸實但不平凡的行動,釋義了什麼叫人生的價值。

沈浩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共產黨員。在小崗村工作的6年裏,他失去的是家庭的温馨、對孩子學業的幫助、對老母親的盡孝,而他得到的是小崗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小崗人的信賴。從某種意義上,對於那些有理想有抱負,但一生卻默默奉獻在平凡崗位上的人來講,沈浩是幸運的。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鍊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於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可以説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小崗、大包乾、紅手印......歷經三十多年的傳誦和洗禮,這些符號已經成為烙刻在勤勞善良開拓的中國人心中永遠不曾離去的印記。今天,沈浩以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無愧天地和百姓的奮鬥,給我們心中不曾離去的奮鬥史詩中,增添了'第一書記'崇高的形象。他傳承的是奮鬥的精神。他把到小崗村工作看成是組織的信任和賜予,看成是花錢買不到的責任和榮譽。他解放思想,堅持原則,解決矛盾,幹事創業,帶領小崗村民進行二次改革,給小崗村民帶來了盼頭。大包乾精神在新時期新階段得到了傳承和發展;他演繹的是奮鬥的感動。他官不大,責任卻很大,他對人民羣眾有感情,撲下身子和小崗村民一道吃苦,把幾千號人的吃穿住行當作責無旁貸的責任和奮鬥的動力,用一片真心換來小崗村民的一片真情;他展現的是奮鬥的光輝。他上有老母,家有賢妻和摯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團聚,愛家卻不能顧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勞任怨、無私無畏地為百姓幹好事、幹實事來彌補自己對家人的心靈愧疚。'我們離不開沈書記'能夠讓人民羣眾感到離不開,這是何等的境界,這是生命何等的光輝!他將有限的生命化為對人民、對事業無盡的奮鬥,他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的同時,也使他的名字在我們心中永遠不會離去,沈浩--第一書記。

沈浩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對於每一名黨員如何樹立正確的時代價值觀是值得去思考和學習的。片尾沈浩書記的女兒在演奏鋼琴前説了一段話深深感動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堅強勇敢的性格,延續了沈浩書記的偉大精神,使我備受鼓舞。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樣,不計名利,不謀私利,紮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負組織的期望,尤其要在創優爭先活動中,把學習沈浩的精神,轉變成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動力和方向。

第8篇

今天去看《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公平的來説:很喜歡。首先贊一下中國的導演們。最近看了不少國產電影,第一個感觸就是國產電影的質量真的是越來越好。帶有商業的性質但是脱離了純商業的束縛。説是營銷到位也好,説是作為中國的主流的80後。so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拍的是80、90年代的劇情讓人感同身受也好。但是至少他讓我們感悟了,體會了,重燃了,即使是下一秒都不知是什麼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只是看到了兩個詞:堅持和尊重。在堅持中獲得尊重,在尊重中堅持。雖然是中國夢,美國夢甚至沒有夢。但是為了尊重能讓自己堅持下去。電影免不了成功,但是我們學會的是堅持不能有電影中的成功但是卻可以有你堅持下去的果實,

尤其一點很喜歡電影最後的那一幕加上讓80的人一聽就掉眼淚的音樂(至少我是這樣),重燃了你的激情。我很喜歡趙寶剛説過的一句話:我可以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也許我們現在很迷茫,我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路在哪裏,有甚現在營銷應用廣泛,什麼事情都喜歡用上營銷二字,將就長遠利益總想着目標確定,御劍似的向着目標飛。但那是我想我門也應該知道長遠的目標都是由現在的一步步積累起來的。你以為大學和美國紐整天混是白混的。至少口語很牛逼。你説當時泡美國紐的時候他能知道自己以後靠這個吃飯嗎?我想是不知道。

中國夢要有夢,但是不要為了夢而夢,那真的會成為一個夢!

還喜歡一句話“現在的你是由過去的你造就的”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你,那麼你就要忘記過去的你。走好自己當下的每一步。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

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並不能完全按照我們預期的來,有些時候甚至是逼出來的,沒辦法了。回來的時候看到每個路口都是紅燈。我在想今天運氣不好,但誰又能想過下一個肯定是綠燈。

出電影門前。腦子裏有好多好多的想説的,回來打開電腦,敲下字的時候,才發現能打出來的隨着鍵盤的響動是越來越少。

第9篇

那個年代很流行去美國留學深造,許許多多人都認真讀書辦簽證,這次沒考到下次再考,當時的社會局面就是這麼現實,對英語的學習也是很crazy的,因為去美國可能會增加收錄也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鄧超很聰明,是三個中唯一一個去過美國的,但是被現實狠狠打擊了一次,想象與現實是有差距的。最後不得不回國。在美國他也學到了很多。 黃曉明的合夥人生涯是從免費家教開始的,他是老老實實學習的人,他也遇到了一份愛情。愛上一個女孩子,喜歡就去追,一開始也是一直拒絕,他並沒有放棄。最後還得了肺病,一個肯和他吃粗茶淡飯的好女孩,無奈因為女孩最終拿到了簽證。致青春也曾提到了簽證的事,也許他們那個年代這才是最真實的體現吧。最終還是不能和她在一起,也許這些記憶就是人生中非常難忘的。 佟大為是一個很穩重的人,他和曉明先合夥,也許年輕的時候為自己的夢想為了生存會選擇創業,為他們的這種精神敬佩。真心佩服他們那個年代,那麼好學,有自己的理想。現在生活更加安逸了,懷念那些年。鄧超回國後三個人合夥發展更快了。 人與人之間總會有矛盾,這也是創業中會出現的,人都會有一己之私。人都會犯錯,錯而能夠善莫大焉。三個人有矛盾,但是各自有難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出現,這就是友誼的最高點。人生難得知己,白首不相離。他們最後做了很有意義的事。 失敗不可怕,但是我們不能害怕失敗。

第10篇

我自己也從中得到好多啟發。當簡愛小的時候,她的舅媽和福利院的男校長都説她是壞孩子都説她愛説謊。從這一點我想到了,在日常的為人處事中,當某個人説其他人的壞話或者別的方面的時候,我們要保持一顆理性的心,不要被別人的話迷惑了。因為有時有的人是隻有你去跟他接觸了才會知道這人好壞,當沒跟這人接觸時,不要輕易因為別人的話以及從他表面來判定他是什麼樣的人:當那麼多人都説簡愛壞的時候,她榮然哪麼堅強仍然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我覺得這點是很難得的。我認為在別人不斷的説你是什麼人的時候,你很可能有一種反叛心理,然後就真的成為他們説的什麼人了。這麼一顆鑑定的心是非常難得的。所以不要輕易被別人的惡言惡語打倒,還要做你真實的自己,相信自己。

還有讓我深有感觸的是海倫與她的友誼,孩童之間最純真最善良的友情是多麼讓人深感温暖,也需不經意間,一個人的話語或一點小小的行為就影響了另一個人。雖然這個影片沒有深刻詮釋出原着中這段精彩的片段,但經過其他同學的講述,可以看出來海倫對簡愛的影響,以至於簡愛仍然保持一顆純真善良的心。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一段或幾段這樣純潔的友情。

我相信人的本質是好的,任何一個人內心裏面都是善良的,可能會因為環境的影響歪曲了一點,但我想在這時身邊的人或者社會不要放棄他們,可能大家不經意間的小小語言傷害可能毀了一個人,也可能是一句好話拯救了一個人。所以希望善良的人們多説好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電影裏還有一句我感覺比較經典的句子“你不能讓山走向穆罕默德,只能讓穆罕默德走向山”。其實我想山可以比喻成社會,你不能讓社會適應你,你只能去適應社會。只有適應社會了,我們才能生存下來,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可以做我們喜歡的事情,還可以盡我們的力量來改變某些現實。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看開了就不會那麼累了。

第11篇

巡視就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較之於青銅劍、軒轅劍都好使管用,所到之處,虎倒蠅亡,刮骨療毒,戰果輝煌。它已經成為我黨重塑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的一把利器。《巡視利劍》專題片拍攝近20名因巡視發現問題線索被查處的官員,王珉、黃興國、王三運、蘇樹林、盧恩光、武長順、虞海燕等現身説法,發人深省、令人警醒,凸顯了巡視利劍的特效作用和巨大威力。

4年多來,中央巡視工作已經進行12輪,各級紀委巡視組“全覆蓋”遍地開花,八面出擊,“回頭看”再殺“回馬槍”,查看“漏網之魚”,“機動性”屢出奇兵,通過這樣的有效形式“紅旗漫卷西風”,利劍所指之處,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威力無窮,所向披靡。一大批頂風作案不收手“四風”問題被無所遁形,一大批“座上賓”“老虎”、“蒼蠅”原形畢露成了“階下囚”。人民羣眾歡呼雀躍,拍手稱快。事實證明,巡視是反腐倡廉建設的法之利器,是全面依法治黨無往而不勝的“殺手鐗”。

巡視不是“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也不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而是既巡又視,像“雷達”“北斗”“天眼”一樣“全方位”“無死角”拉網式搜索,像偵察兵發現“異常動向”,像孫悟空睜開火眼金睛發現妖魔鬼怪,魑魅魍魎,緊緊盯着“關鍵少數”,像“啄木鳥”一樣清除“害蟲”,巡視工作已然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千里眼”、“順風耳”、“偵察兵”。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巡視組手握尚方寶劍,是黨風廉政的偵察兵,人民利益的“保護神”就要盡職履責,對腐敗問題要零容忍。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在加強,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巡視工作自然。

第12篇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巡視利劍》將於9月7日至11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專題片共分五集,分別是《利劍高懸》《政治巡視》《震懾常在》《巡視全覆蓋》《破解“歷史週期率”》。

巡視是黨內監督的利劍,是有效、管用的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十八大以來,巡視的強度、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形成有力震懾,贏得黨心民心。

巡視就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較之於青銅劍、軒轅劍都好使管用,所到之處,虎倒蠅亡,刮骨療毒,戰果輝煌。它已經成為我黨重塑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的一把利器。《巡視利劍》專題片拍攝近20名因巡視發現問題線索被查處的官員,王珉、黃興國、王三運、蘇樹林、盧恩光、武長順、虞海燕等現身説法,發人深省、令人警醒,凸顯了巡視利劍的特效作用和巨大威力。

4年多來,中央巡視工作已經進行12輪,各級紀委巡視組“全覆蓋”遍地開花,八面出擊,“回頭看”再殺“回馬槍”,查看“漏網之魚”,“機動性”屢出奇兵,通過這樣的有效形式“紅旗漫卷西風”,利劍所指之處,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威力無窮,所向披靡。一大批頂風作案不收手“四風”問題被無所遁形,一大批“座上賓”“老虎”、“蒼蠅”原形畢露成了“階下囚”。人民羣眾歡呼雀躍,拍手稱快。事實證明,巡視是反腐倡廉建設的法之利器,是全面依法治黨無往而不勝的“殺手鐗”。

巡視不是“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也不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而是既巡又視,像“雷達”“北斗”“天眼”一樣“全方位”“無死角”拉網式搜索,像偵察兵發現“異常動向”,像孫悟空睜開火眼金睛發現妖魔鬼怪,魑魅魍魎,緊緊盯着“關鍵少數”,像“啄木鳥”一樣清除“害蟲”,巡視工作已然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千里眼”、“順風耳”、“偵察兵”。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巡視組手握尚方寶劍,是黨風廉政的偵察兵,人民利益的“保護神”就要盡職履責,對腐敗問題要零容忍。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在加強,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巡視工作自然不會“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是磨劍擦槍,枕戈待旦,馬不停蹄,奮力揮劍,一場場雷霆萬鈞之勢的懲貪去惡“反腐風暴”似“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一個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美麗風景就在前方。

第13篇

今年寒假,我為了增長知識,經常看《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啟發了我們的心靈,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橋樑……它帶領着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讓我們瞭解了我國5千年的歷史,瞭解了古代偉大人物的故事,瞭解了我們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講壇我知道了不少,本以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是真正的三國,因為《三國演義》把東漢末年的戰事誇張的淋漓盡致,自從聽了易中天教授品論《三國演義》後才知道真正的三國並不是那麼驚心動魄,只是少了幾分精彩,多了幾分陰險。

?三國演義》裏把諸葛亮説成了一個神機妙算的智多星,關羽、馬超等一幫文武雙全的武武將成了諸葛亮手中的一線木偶,只需在危急時刻打開諸葛亮預先準備好的錦囊,依計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把那些文武雙全的文臣武將貶得是一文不值。

在《易中天品三國》中,易中天把三國曆史上真正的諸葛亮展現在我們眼前,其實與其説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不如説諸葛亮是一個傑出政治家。火燒博望,火燒新野……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羅貫中為了使《三國演義》更加的好看,而胡編亂造的。

我覺得《百家講壇》除了《易中天品三國》,還有更加精彩的評述,比如説劉心武的《揭祕紅樓夢》;王立羣的《品漢代風雲人物》……這些都是大師級人物在百家講壇上陳述自己的觀點,並且有自己的觀點來證實真正的歷史。我漸漸喜歡上了歷史,所以我就要儘量多看歷史節目,來豐富我的歷史知識!

第14篇

郭老師帶我們到樓上的多媒體教室觀看電影《暖春》。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情節:在一個偏僻的窮村裏,一位失去父母的小女孩——小花,孤立無援。一位老爺爺含着眼淚把她帶回了家。可是,老爺爺家實在太窮了。小花被她的“嬸孃”送走了多次,是老爺爺多次找到她,以寬厚而温暖頂住了各種壓力,堅持把她培育成人。

影片中片段一:一天,小花放學回家,天空中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下起傾盆大雨,小花想起在山上採柳條的爺爺,小花不顧一切的拿起塑料薄膜去找爺爺。小花看見爺爺摔倒在泥濘的山路上了,她哭了,她哭的是多麼傷心呀!為了讓爺爺快點醒來,小花一邊哭喊着叫“爺爺”一邊為爺爺唱歌。在觀看電影時我哭了,我被深深的感動了,淚水一次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影片中片段二:小花從她的鉛筆盒裏拿出一枝短鉛筆,對老師説:“老師,您能用鉛筆給我批作業嗎?”老師問:“為什麼?”小花説:“這樣,我用橡皮擦完後還可以再寫。”老師問原因,小花沒有説別的,只是輕輕地説:“我只想讓爺爺少砍幾根柳條。”

從這些片段中,我感受到小花的確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也更讓我認識到,任何一個人,在接受了父母養育之恩、長輩的關心之情的同時,都應當學會感恩。

第15篇

當我看到爺爺為了有足夠的錢供小花上學,在無奈的情況下去砍柳條,編竹籃。有一天,爺爺去砍柳條,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於是爺爺只好背起籮筐,一步一步艱難地走着。由於身體懦弱,爺爺經不起狂風暴雨,跌倒在濕濕漉漉的馬路上,正好小花來接爺爺了,看見爺爺倒在地上,忙去把爺爺扶起,送回家,到了家,爺爺一直昏迷不醒,一家人都很着急。小花看到爺爺一直昏迷不醒,報着爺爺痛哭起來。最後爺爺醒了。

過上一些日子,小花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可以上學了。她每次考試都名列前矛。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學習是來之不易的。而我們呢?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學習,不知道自己的學費是用爸爸媽媽辛勞的汗水換來的。

當我看到嬸孃千方百計的要把小花送走,但小花一點也不記恨她。一次,嬸孃不小心被燙出了水泡,小花想幫嬸孃,嬸孃卻把小花推倒在地,手出了很多血。小花忍着痛爬了起來,跑去請鄰居大嬸大叔,而我們呢?別人不小心傷害了你,就會計仇。

當我看到嬸孃把小花的風車踩壞時,她哭着找到爺爺,撲進爺爺懷裏,到了深夜,爺爺用顫抖地手幫小花做了個漂亮的風車,小花高興極了,拿着風車在院子裏跑來跑去,而我們呢?一點也不愛惜自己的玩具,爛了又買。

每一次我看到小花眼裏的淚花,自己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像小花一樣的孩子。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生活,好好學習,不能辜負父母地希望,無論是窮還是富,只要我們認真,貧窮變富裕,富裕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