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皮囊》讀後感7篇 人性與虛偽:《皮囊》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04K

《皮囊》是作家張悦然所著的一部小説,講述了一個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生動展現了現代都市人的情感生活和人際關係。本文將從讀後感角度探討小説的主題和情感描寫。

《皮囊》讀後感7篇 人性與虛偽:《皮囊》讀後感

第1篇

打開《皮囊》這本書是因為之前在書城裏面看到,這本書是劉德華推薦,劉德華在推薦語裏面説,他讀了這本書有很大的啟發,就如同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我打開了這本書首先看到的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皮囊》,希望也可以給我的生命中多一盞明燈,故事講述了蔡崇達活到九十九歲的阿太,她為人處世平淡,在女兒死的時候別人都擔心她會出什麼事情的時候,她卻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蔡崇達聽説舅公小時候差點被阿太丟到海里淹死,而受到別人指責,然後他問阿太真假時,阿太説: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着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

俗話説: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我們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一副皮囊,阿太一直以為皮囊是用來用的,九十九歲的阿太離開了人世,留下一句話給蔡崇達:死就是一腳蹬的事情,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在文章最後作者説: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污濁給拖住。是啊,我們的靈魂是多麼輕盈,在現在的生活中,無數人成為車奴,房奴,卡奴,拖着沉重的皮囊,卻忘記了我們的靈魂本來就是非常輕盈。

讀完皮囊這一節,然後思考以前的人生,為了很多事情擔心,在痛苦的時候讓自己難受,其實最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會煙消雲吧。最後我讀完《皮囊》後,感覺以後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每一個善良的人。讀完《皮囊》這本書給我的生命多了一盞明燈。

《皮囊》讀後感7篇 人性與虛偽:《皮囊》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或許因為生活環境相似,或許因為作者文筆出彩心思細膩,這本書讓我產生了很多共鳴的同時帶來了感動。

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本質上又那麼一致,這也是一種幸運:如果有心,便能通過這共通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在邊陲小鎮中,身邊也有很多像阿太這樣的長輩。他們會凌晨兩三點的`時候去田間引水入田,七八十歲的老人揮着鋤頭挑着水,他們會去外公的雜貨店買菜籽的時候互相調侃......

自懂事起,特別在國小6年級至高一的這段時間裏,身邊有很多個像文中阿小這樣的人。出生地和原生家庭確實很大程度影響着我們這些生活在落後鄉村的孩子,我們渴望着那些新鮮的事物,廣州香港的高樓大廈車火通明。很多人渴望着,模仿着,不顧家裏的反對和排斥去追隨,意義在哪兒。

張美麗的故事讓我想起了那些被村子裏的人指手畫腳 品頭論足的年輕姑娘。

第3篇

這樣的文字,無端讓人驚心。這樣的阿太,讓人敬佩又陡生憐憫。在那副看似強悍的皮囊之下,她曾白髮人送黑髮人,揮別先她而去的女兒;也曾在摔傷腿之後,靠一把椅子一步步挪到門口,只為等待家中娃娃放學回來的身影。她有她獨特的生活哲學,也有她命運裏被堅實皮囊所遮蔽的巨大憂傷。也許正是受她的影響,作者把本書取名為《皮囊》。

皮囊,無論再堅實,再怎麼偽裝,終究有朽敗的.時候。一旦被揭開,裏面的人心可能脆弱無助到你不能想象。作者在書中回憶他的父親,自中風癱瘓後,會突然號陶大哭,會像小孩一樣耍賴,發脾氣,也會因為絕望而整天跟家人嘀咕,要“抓緊死”。真正死了之後,他又跑到兒子的夢中,責怪兒子只給他燒小汽車,不燒摩托車,“小汽車我不會開”;跑到老伴的夢中,説他“想騎摩托車去海邊逛逛”,要趕快給他。原本帶着幾許幽默的話,此刻卻仿若一枚枚堅硬的釘子,要鍥而不捨地楔進讀者那柔軟的心裏去。

除掉熟悉的親人,作者也寫了很多遇到的普通人。比如重症病房裏的病號和小心翼翼陪伴的家屬,敢愛敢恨卻為世俗不容的小鎮姑娘,以及離開家鄉闖蕩最終一事無成的天才少年。他們離當今社會上所描述的那種“成功人士”似乎相去甚遠,生活裏的失意與痛苦,他們一一嚐盡。他們也許有過意氣風發,有過拼搏與執著,但無常的命運最後還是把他們一股腦地裹進憂傷的洪流。

第4篇

讀完了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作品《皮囊》,心靈有點刺痛,讀書感悟如下:這是一部非常有質感的散文集,崇達對故鄉親人的情感,用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講述了14個温情又殘酷的故事!真實經歷,情感動人,透露着作者對人生的思考。《皮囊》成為感動千萬讀者的"國民讀本",被稱為"非虛構"寫作叢林中獨具樣貌的林木。

崇達在寫這14個故事中,每一筆都有痛楚,每一行都直接、完整地傳達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寫作的目的'是讓自己和讀者"看見"更多人,看見"世界"的更多可能。看見"阿太",看見"母親的房子",看見父親的"殘疾",看見"我的神明朋友",看見"厚朴",看見"海是藏不住的",看見自己想"回家",作者"看見"了想珍惜的人,也讓我們清晰的看到,藏在人生裏的,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故事裏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最終看見自己,看見彼此;温暖自己,映照出彼此。

李敬澤在序裏有這樣一段文字,"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顆活着、醒着、亮着的心無法拒絕皮囊,皮囊標誌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過,也許就因為它有限度,它等待着、召喚着人的掙扎,憤怒、鬥爭、意志、慾望和夢想。"

有道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第5篇

其實我是想好好靜下來,寫一篇長篇大論來談論我對這本書的看法和理解的。但我筆力有限,不知如何表達,我只知道我很喜歡很喜歡這本書,不只是單純的喜歡,是一種文字浸入心脾,滲透到每根血管每個細胞的享受,是來自心靈的震顫。我本書,就像前言説的一樣,是一盞明燈,是一本我想一口氣(我確實是)讀完的一本好書。作者的文字樸實無華,又細膩動人,沒有鋪陳辭藻,炫弄寫作技能,我感受到的,就是一個字,真。只有有温度的,有感情的文字才能觸動讀者,才能引起共鳴,這本書做到了。作者的'真,在於他敢於直面自己,真的像他自己説的那樣,一筆一刀都是痛楚,他敢於把自己當做一個平凡的人,講他的童年,講他的成長,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力量,他的成長。他説的很多話,非常的直白,坦誠。而且我發現自己跟作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管是童年,還是自己掙扎的內心,以及對世界的看法。我一直想寫一本書,關於自己,關於父母,關於生活。我想以後有機會一定會去做的。

第6篇

把這本書加入書架的真正原因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和裝幀設計所吸引。後來又看到好多書友都在讀這本。

按照通常以往的慣例,一本書,如果讀到八九頁的時候還沒有將我帶入,便放棄,因為我覺得,一本書在一開始還沒有引人入勝的場景和人物出場,只會越看越瞌睡,失去看下去的慾望和意義。好在《皮囊》在第一頁的時候就以一個倔強的九十九歲高齡的裹腳的阿太將我拉入了特有的閩南風情的小鎮裏,這個九十九歲高齡的阿太看盡了世間的苦難與變遷,在不經意的話語中道出了人生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

我們都是帶着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用來經歷風吹雨打的,所以我們的靈魂才有處安放。

書裏寫到倔強的殘疾父親,對生活勇敢又無助的母親,自尊心強烈到殺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滿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到現實打擊的厚朴,透過作者,看到他眼裏的“他人”,也看到別樣的人生。

這本書的最後告訴我們:其實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痛苦和幸福也不那麼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第7篇

青年作家蔡崇達的處女作《皮囊》,是我有限的閲讀視野中最真誠的一本書。

一本好書總要討論一些普遍、永恆的話題,比如父母,比如朋友,比如人生,歸根到底體現的都是人,一個代表了人類的“人”。全書14篇作品,作者用平實而真誠的筆觸訴説着他對父母和家鄉的懷念,對朋友的感謝和關切,以及對一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問題的思考。

這其中,我最喜歡也是最讓我動容的一篇就是《母親的房子》。初讀時,我覺得作者寫得有些“過”,因為人物的行為讓我這個旁觀者覺得不可思議——母親為什麼只為“這附近沒有人建到四樓,我們建到了,就真的站起來了”這樣的理由,白天做苦工,晚上撿菜葉,全然不顧家人反對,歷經艱辛建一座明知不久後就會被拆的房子?

房子建好後,母親在門口奠基的石頭上寫上了父親的名字。看到這裏我才明白,母親所有的努力不過是想讓這個由她和父親撐起的家看上去更圓滿。細細品味,正是這些真實又近似痴狂的行為和想法,赤裸裸地將人的本性曝光。

我們每個人都偏執地活着,雖然方式不同,但最終目的都是活出自己的尊嚴和價值。這些東西看不見也摸不着,但它們確實能支撐我們的`生活,證明我們沒有白活。物質總是容易消失的,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麼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感謝蔡崇達,讓我洞悉了一些人生的祕密,讓我學着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