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母親的讀書心得5篇 "母愛催我拓展視野:媽媽的讀書感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7W

“母親的讀書心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讀書筆記,記錄了一位母親在閲讀《活着》這本書後的思考和感悟。她用心細膩的文字,描述了對生命、親情、理想等話題的理解和感悟,表達了對人生的深深思考和珍視。這篇文章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母親的讀書心得5篇

第1篇

在《我的母親》一文中,莫言講了關於母親的幾件事:記憶最早的一件事、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最後悔的一件事。母親尊重讀書人,默許他做與讀書有關的事。但莫言國小沒畢業就輟學放牛放羊,躺在草地上,眼睛望着天空,腦海裏浮現着各種幻想。有時甚至對鳥兒、對樹木傾訴心聲。

成為小説家後,當有人誇他想像力好時,他卻苦笑,當年的痛苦,其實也是禍兮福所倚。莫言童年輟學,飽受飢鋨、孤獨、無書可讀之苦,但他因此也像前輩作家沈從文那樣,及早地開始閲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

莫言有着痛苦無助的童年,受過窮,捱過餓,受過羞辱、驚嚇、打罵,在那個時代,物質饋乏,上不起學,與我們現在的生存環境反差很大。

我們現在真是趕上了好時代,對待孩子,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春風化雨,因為我們呵護的是一棵小苗;你在春天播種,施肥,除去雜草,鬆土,給以陽光雨露,和風細雨,夏天不怕日曬,冬天不怕嚴寒冰凍,懷揣着希望,一路堅持,一路走過。

也許我們不是一個合格的農人,不知如何科學地育苗,經常地要靠天吃飯,但我們卻可經常去學習,通過各種途徑,哪怕是讀書自學,哪怕是登門求教,哪怕是網上搜索,哪怕是遍訪名師,哪怕是獨自琢磨……

我們不再甘心當傳統的農民,扶犁耕種,那樣落後的方式,怎能大獲豐收?購買大型機械:拖拉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育苗要鋪塑料薄膜,催長要多放輕音樂,袁隆平都發明瞭雜交水稻……

網絡提供了便利,提供了大量先進有用的信息,天南海北的教育界人士,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社會也提供了機遇,我們都有機會去養育一個聰明活潑的好孩子,前提是,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地去培育這棵幼苗,堅持走家庭教育的道路不動搖。

母親的讀書心得5篇

第2篇

今天,我們學了第六課,是作家季羨林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着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一定要向季羨林學習。我有時對母親發脾氣;有時還偷懶,沒有更努力地學習。而他從小失去了母親,得不到母親的呵護,卻沒有受影響,反而更加熱愛、思念母親,更加勤奮學習,考取了博士學位,並去德國留學。在哥廷根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説:“我一生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麼多成就,最後悔的竟然是沒能孝敬母親,這太不可思議了!

我在生活中要向季羨林學習,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能作一些複雜的家務了。不然,如果她像作者的母親一樣早逝,再想孝敬她也沒時間了。《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愛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母親的殷切懷念和對祖國母親的濃濃的眷戀思念。雖然他報答母親的極少卻對祖國母親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做為一名學生,我要努力學習,以優異成績像季羨林那樣報效祖國,為祖國母親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

第3篇

讀完高爾基的《母親》,按理説寫出的讀後感應該是關於讚美母親的,可我卻不想寫那些,當然,母愛是值得永久歌頌的,知識在沒有領會其真諦,沒有觸機靈魂的情況下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膚淺的,和那些無病呻吟的文章一樣令人提不起興趣。

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母親——作為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人,一躍而為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為推翻沙皇統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在母親身上,所發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更加理解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後,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為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裏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造奇蹟,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一座信任的橋樑。

在現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於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問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為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

再者,書中的革命者為了信仰,為了人類美好的未來而奮不顧身。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親的兒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們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農民宣傳革命知識,剖析他們受苦受累而沒有得到回報的原因,他們不懼資產階級及其他們的走狗們,把坐牢當作工作之餘的休息,出獄後依舊投身革命事業。這是多麼讓人敬重!這不僅讓我想到了我國所經歷的艱苦歲月,同樣的故事也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發生過,那些革命的烈士,將長眠在共和國的懷抱之中。

這裏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時期,信仰高於一切,有着執着信仰的人會為它而拋棄生命。那些捨生取義的事蹟一直被人們穿唱,慢慢的好像已經成為了傳説,我曾經懷疑,所謂亂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現代社會,還會不會又為了信仰而獻身的人,還有沒有那份勇氣,坦然地面對死亡,正氣浩然。在那時,信仰是人們前進的動力,這不僅讓我思索,偉人為了信仰而不斷奮鬥終究成為了偉人,而在當代,如何確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時候想當五星女上將,現在想來卻也可笑,一沒有軍事才能,二沒有軍事膽識,三沒有軍事機遇,談何成為女將軍?小時候想當女將軍想必那是戰爭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面的將軍罷了。

説實話,從那時起就有點迷茫,在各方面的呼籲下努力學習,卻終究沒有確定一個明確的理想,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完成當前的任務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總是安慰自己,總之以後能報效祖國,名垂青史就是了,這就算我籠統的人生理想吧!

在前面我提到,由於害怕寫得太庸俗,所以不打算寫母愛的內容,可是當我寫到這兒才發現,這本書中未提一個愛字,卻無處不洋溢着母親對帕沙卡的愛。從母親對帕沙卡反常舉動的擔心,到得知他從事失業後的提心吊膽;對兒子的支持,到以兒子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業,一個母親年邁而執着的愛心,又對兒子的愛上升到了對全世界為真理而奮鬥的無產革命者的愛,這是歷史的跨越。

第4篇

在以前,我從來不知道平民寫家老舍的母親。但是今天,我讀到了老舍先生寫的《我的母親》。

老舍的作品似一段美妙動聽的音樂,又似一壺沁人心脾的濃茶,讓人回味無窮。

他的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給親友鄰居們幫忙,她總是跑在前面:她會刮痧,她會給孩子們剃頭,她會給少婦們絞臉……凡是他能做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寧吃虧,不鬥氣。

老舍的母親有一點和我的母親很像,那就是隻要讓孩子過得好自己做什麼都行。

一天,我們上體育課,運動了很長時間,在回家的路上我肚子就自己唱起了“空城計”。於是一到家我就往沙發上一坐,鞋子一扔,照例向廚房裏面喊:“我餓了,快點做飯。”過了一會還是什麼動靜也沒有。我又喊道;“媽,你在哪呢,我餓了,快點出來做飯。”過了一會媽媽扶着牆慢慢的走了出來,臉上沒有多少血色,雙眼無力。我問她:“媽媽你生病了嗎?”媽媽説:“兒子,媽媽今天不舒服,你等你爸回來再給你做。”我立刻任性的説:“不嘛,我現在就要吃。”剛説完我知道我説錯了,我不能讓媽媽有病在幹活了。我又不上了一句:“媽媽,你別做了,我去外面買一點吃的就行了。”誰知媽媽卻説:“不用了,媽媽給你做。”説完媽媽就走進了廚房。

天暗了下來,打開燈媽媽切菜時的影子映在地上,以前媽媽的影子是挺拔的,,而現在的影子卻是彎曲的。切菜的聲音也有以前的“噹噹噹”變成現在的“噹噹噹”。有一陣酸楚的淚在我的眼中徘徊。

過了一會,菜炒好了,媽媽端出來了,我上前一看,是一盤魚香肉絲。媽媽又找來一個蘋果説;“兒子,媽給你削蘋果吃。”正當這時媽媽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劃了個口,血順着手指滴在那盤菜裏,媽媽見狀立刻端起盤子並説;“媽媽給你重做。”我立刻把盤子搶過來説;“好好的不用重做。”雖然這盤菜已變了味,但是,變得這種味道叫母愛。

這就是我的母親,擁有與老舍母親的品質的一位母親。

第5篇

一本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現母親》深深地打動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讀罷這本書,這兩句話久久在我心中迴響,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我們常説: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可是這個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早晨的太陽仍然需要母親來托起!教育的藝術便是風箏線的藝術,即使遠在天邊,那風箏線還緊緊地握在母親和教師的手裏。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為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對自己人格發展的重大影響。母親雖然學歷不高,卻十分重視對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日常學習,她都能身體力行,用行動教育我們凡事都要認真做,來不得半點馬虎。現在回頭再想,她雖然不會講太多的大道理,卻用勤懇工作換來的讚譽和無數獎狀影響着我們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可以説是我們心目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從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得到了這樣的啟發:身教重於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我們還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從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性,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能茁壯成長。

我要做一個向偉大邁進的母親!我要做一個向優秀看齊的教師!這是我讀完《發現母親》後心底發出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