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篇 探索與實踐:九年級語文教學的精進與創新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3W

本文將從九年級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進行深入分析和反思。通過對教學方法、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探討,旨在尋找出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幫助九年級學生提高語文素養,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篇 探索與實踐:九年級語文教學的精進與創新

第1篇

在20xx—20xx學年度,我圓滿的完成了九年級年級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在這一年裏,我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並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3、積極參與多媒體教學設計交流,觀摩優秀教案及課件,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4、認真學習新課標要求,勇於從事語文教學的新嘗試,併成功的運用電腦多媒體課件上課。

總之,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己,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並能做到為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培養接班人奉獻自己的力量!教學反思《教學工作反思》一文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篇 探索與實踐:九年級語文教學的精進與創新 第2張

第2篇

?出師表》出自於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是諸葛亮決定出師伐魏,在北伐之前上奏後主劉禪的一篇奏表。在這篇表文中,諸葛亮勸説後主劉禪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達了要報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為了更深入理解諸葛亮要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陛下的強烈思想感情,幫助理解本篇文章,在教授這篇文章前,我首先引導學生了解諸葛亮這個人物,以及先帝和劉備之間的故事。尤其把劉備臨終託孤作為重點進行了講解,把託孤情景進行了再現。

原文據《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記載,劉備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到永安,對諸葛亮説:“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意思就是説,先生的才能十倍於曹丕,一定能夠安邦定國,完成我們的大業。如果我這個兒子是可以輔佐的,請先生輔佐他;如果我這個兒子是不中用的,請先生自行其是。諸葛亮淚流面,哭着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意思就是説,臣一定盡到一個顧命大臣責任。

文史不分家,知人論世,語文教學中,適當補充背景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第3篇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説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説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我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樣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説其實不能説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説這説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我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盼,期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説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我喜歡的文章説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我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説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我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務必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能夠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説,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説讓他們閲讀,看書,其實在國小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超多閲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到達多少教學目標?個性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透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能夠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潛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務必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到達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但是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光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齊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光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語文老師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5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用心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單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説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就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我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閲讀的質量。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脱離了自我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狀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湧現,時光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我的寫作個性。

教師能夠允許學生有不一樣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我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第4篇

這是出成績見效果的一學期,也是師生拼搏的苦戰的一學期。在上好新課的基礎上,穩定和鼓勵學生,依據計劃有目的的進行了艱苦的強化訓練,分別進行了兩次摸底考和三次模擬考,從基礎知識、語言運用、古詩文默寫、閲讀、寫作等方面作了系統的訓練,複習和鞏固了所學知識。從這幾次摸考的成績中能夠看出紮實基本功,有目的的進行艱苦的強化訓練是取得成功的基礎。當然,從成績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學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成績總是不那麼令人滿意。現試作如下反思:

在《20xx年命題指導》中強調“語文試題應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徵,貼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景,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就明確了試題要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來命題,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集中測試學生的語文素養。《課程標準》規定:語文素養的考查包括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學生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發展狀況,自然試題中會重視語文積累和運用的考查、重視語言文字獨特的人文價值,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尊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題目不會難,但會很靈活,會有多層次的考查。如測試語文積累與運用中,既有測試記憶,也有測試學生的理解水平,還有測試其運用本事等。另外經過研究《課程標準》就明確了複習的範圍。如50篇詩文以及14部課外讀物,而這些都在課文中出現過,聯繫教材,只需作好重點資料的鞏固就行。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為"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語文素養的三方面資料。所以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腹有詩書氣自華”,廣泛的閲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所以,“積累”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應從七年級開始就讓學生訂閲《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這些報刊雜誌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藴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閲讀外,每星期還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閲讀以上報刊雜誌,從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其文學修養。因為在短時間進行很多的名著泛讀是不切合實際的。到九年級時,學生在閲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教師只啟發和點撥即可。

2、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能夠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為“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禮貌的辦法”(黎錦熙)。

3、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資料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4、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忙學生構成樂寫的習慣。七年級開始到九年級堅持每一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如果能經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本事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説、讀、寫等方面得到必須程度的提高,為會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三年的實踐,效果應是明顯的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時間不等人,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應針對會考具體情景,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本事。

1、每星期的課外閲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會考課外閲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儘早接觸會考題型。如果再等到總複習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為時過晚。所以,從九年級年的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如學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會考試卷後,要求他們自我分析和總結,寫一篇20xx年會考語文命題預測,各抒己見。然後教師綜合權威預測,給同學作一些分析、評點。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為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九年級語文總複習階段,傳統的觀念只重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而忽視或輕視它的人文性,往往會造成學生教師功夫花的不少,本事卻不見提高.所以我認為無論在常規教學,還是在總複習階段,同樣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從遊戲規則,又超脱其上.找到總複習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當是目前九年級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五)、大刀闊斧,對各知識塊進行定性、定量。

?20xx年命題指導》中提出“重視挖掘客觀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功能,發揮主觀題考查學生探究本事和綜合素養的作用。”因而可對整份試題定性,即主觀題佔80%—90%。一份試題一般是由“積累與運用”“閲讀”“寫作”三大板塊構成的,而對於每塊知識就要大刀闊斧的定量,以便精講精練。“積累與運用”這一知識塊中,只需抓好優秀詩文的默寫,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語交際,是靠平時的積累,無需多練。在“閲讀”塊中,側重於課外文章的分析訓練。在古文的閲讀中,課內古文側重於“四記一諷一表一戰”(《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鄒忌諷齊王納諫》《出師表》《曹劌論戰》)的複習訓練。現代文閲讀中則要着重在對文章的整體感悟本事、對信息的篩選本事、對文章資料的深入探究本事以及讀書方法和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閲讀的文章要選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時代性並且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來訓練。在“寫作”塊中,半命題和話題或材料作文是常規題型,所以審題的訓練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確“淡化文體”的要求,並不是可寫“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訓練中要先分文體,明確各種文體的要求後,在固定時間內靈活運用各種文體,集中訓練幾次。

進入複習階段,各種資料和試題會很快堆滿案頭,都拿來用,拿給學生練是不會取得好效果的,只會把師生拖入讓人疲倦的題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氣,收效卻甚微。所以,我們要在所選定的命題方向和範圍的基礎上,斟酌各種資料,勇於取捨,把貼合要求的題目篩選出來,組合為各訓練塊,在我們複習鞏固好教材上該知識塊的要點後,及時訓練,強化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把各知識塊中最具《課標》精神的題目,組合、編製成側重點各不一樣的三四份試題,如在現代文閲讀中,一份側重於説明文和記敍性美文的閲讀考查,那麼另一份就要側重於議論文與記敍性美文的閲讀考查,像這樣地進行有目標的.精練。在各知識塊的定量後,要列出考查的明細表,依據明細表,師生共同設計題目進行訓練,這是經過師生的交流合作,幫忙學生從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學知識。

(七)、考試方法、技巧以及考試心理的指導。

雖然複習工作會在緊張有序中完成,但會考畢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轉折,是一錘定音的考試,會碰到許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對考試方法、技巧的指導是每次訓練中的必修課,如閲讀方法:“一步初讀,二步綱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題,四步刪(刪出與題目要求無關的信息,精思相關信息)”。又如答題技巧:“抓關鍵,細明辨,分點展現簡又明”。再如考場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經歷體驗與讀過的優秀文章,依據題目的要求巧妙變通,靈活運用。對於考試心理的指導,則是考前的適當休息放鬆與適度緊張結合;考中認真作答,先易後難,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題時間;考完後必須仔細檢查;每場考試結束後,要儘快對下一科做準備,別把思維滯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場考試中教師要異常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學生的心理工作,他們常常懷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來考的”消極心理,在考場上就會隨意而為,明是考得出來的卻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場上睡覺,我應當做好這類考生的思想心理糾正工作。

雖然九年級語文有其自身的複雜性和特殊性。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要讓學生明確,試題和考卷並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關注社會、人生,用自我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理解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我和它們融為一體,才是真正的語文,才是終身的語文。

當然,在普九背景下,後進生的不良思想、習慣以及不良學習態度,對想學好的同學的負面影響總是難以戰勝,致使教師用了很多的精力的時間,收效卻甚微,許多問題是教師講過訓練過的,到了考場上卻做不出來,留下了不必要的遺憾。當然,這也是我今後的努力方向。

第5篇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本着對學生負責的原則,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制定了相關的備考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教學,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已能有意學習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且不斷的培養自己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1、夯實基礎,訓練學生自己習得知識的能力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在課後的輔導課注重強化訓練,教師針對學生出錯的字音、字形進行訂正,以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習慣也就養成了。其他如詞語的理解及運用、病句的修改、仿寫、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引讀等基礎知識在平時的教學及訓練中也都穩紮穩打,強化記憶,強化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

在複習文言文時讓學生認真掌握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學習文言實詞,注意區別詞的古今意義,積累實詞的一詞多義,學會識別通假字,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而且能夠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內容、思想,學會對比分析,且動手翻譯。我要求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基本要理解記住。課內文章的落實後,然後再讓學生見識課外文言文,引導學生把課內字詞意思和形成的理解技巧遷移到課外。從而使課內與課外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文言閲讀能力。

3、加強閲讀指導,讓學生有規律有技巧地進行答題

新教材淡化了文體的編排,但並未降低對文體的`要求,學生一時感到摸不着頭腦,所以我在教學中交給學生基本的答題方法,寫人或敍事的散文儘量地往情上靠;寫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議論和抒情答題就簡單化了,寫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問題不籠統回答而用條理分割的辦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贏取得分機會。

我在向學生講清文體特點的同時,選擇典型的篇章,並配以典型的閲讀練習,通過反覆演練,使學生掌握閲讀題的基本答題技巧,學生的閲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為了使學生形成寫作知識系統,在學期初給學生講授寫作知識要點,並對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進行專項講解,爭取使學生學作文的命題、立意、構思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寫作時還要爭取做到深、新、美,深即立意要有深度,新即構思要巧妙,形式和選材都能進行創新,美即語言、行文都要給人以美感。同時讓學生訓練在華麗語言掩蓋下儘量撩撥評卷老師的情,讓他在枯燥而雍長的評卷過程中怦然心動,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不動情。所以我在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才有可能打動別人。

語文教學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教師從平時的工作中就要點滴滲透,讓我們努力吧!

第6篇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台,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髮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筆者現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

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敍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

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第7篇

在教學中,我相信學生的潛能,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我在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説《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悲可笑,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因《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着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的積澱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後通過聯想比較,讓學生積極參與,並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説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跳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達到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