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風景名勝導遊詞3篇 精品旅遊,美不勝收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W

作為中國的一個旅遊大國,我們有數不盡的風景名勝供人遊覽。而令這些景點更為驚豔的,則是豐富而獨特的導遊詞,將遊客引申出對於名勝的更深入的瞭解。從古老的文化傳承到現代的創新表現,每一個景點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導遊詞則是媒介,將之傳達於遊客之間。

風景名勝導遊詞3篇 精品旅遊,美不勝收

第1篇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兒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夜以繼日,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即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片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實際上,呼倫、貝爾都是蒙古語,分別指以魚為食的雌水獺和雄水獺,兩個湖緣此得名,兩湖周邊的草原和地級市遂分別得名為呼倫貝爾草原、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面積為2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現有270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連同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滿、俄羅斯等族共3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呼倫貝爾市轄海拉爾區、滿洲裏市、扎蘭屯市、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區、5市、7旗。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鎮,遠離了鬧市喧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景象。這裏最有名的旅遊目的地有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和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等。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不管您來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白呶!(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雲、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過程中,輔佐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聲。長期生活在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的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説當一回蒙古人。

在藍天白雲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騎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筋骨強壯、充滿豪氣與力量?據説這與蒙古族平素喜歡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長期以來養育了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強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反覆熬,聞着香,奶茶即成。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中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熟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用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殺、剝皮後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即離火起鍋,持蒙古刀,手把着帶骨肉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鮮嫩和營養。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馳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腳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車。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歷史和勒勒車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類似流傳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狀的住宿建築物。從廣義上推算,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輻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深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可保暢通無阻。牧人倒場(搬家),勒勒車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因草原遼闊,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熱烈的祭祀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傳統的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誦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樂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遊客們參與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舉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流淌於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河長319公里,流域面積4987平方公里。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陳巴爾虎旗全境,流域內地勢平坦開闊,河流落差較小,河道異常彎曲,似九曲迴腸,因經著名作家老舍品題為全國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譽。兩岸水草豐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場和草原旅遊勝地。下游流經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注入呼和諾爾湖,又於湖東南流出而歸入海拉爾河。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佔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風光奇秀,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爾虎草原中心地帶,310國道從旁經過,距海拉爾區45公里,距滿洲裏市110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我國目前少數未受任何工業污染和農業開發的天然優良草原之一,在國內草原旅遊資源中具有壟斷性和獨特性。 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面,該旅遊區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態景觀為主,河流、湖泊、礦泉、冰雪、蘆葦等多樣類型為輔的自然生態景觀。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藍色的湖,面積12平方公里。湖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獨特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共同構成了一幅別具風格的自然畫卷,使這裏成為草原生態觀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巴爾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襲至今的獨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民俗禮儀向來自遠方的遊客訴説着他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着這裏作為北方遊牧民族成長搖籃的風采。這裏濃縮着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遊呼倫貝爾草原,不可不來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區噢!旅遊區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另外還有大小蒙古包幾十頂,供遊人住宿。設有射箭、摔跤、騎馬、訪問牧民家庭、觀看馴馬、套馬錶演、祭敖包、篝火晚會、乘船遊湖等活動項目。該旅遊區(中心地帶),1997年被評為內蒙古十佳旅遊景點之一,現為國家3a級旅遊區。遊牧聖地——金帳汗部落草原旅遊區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位於呼倫貝爾草原有中國第一曲水之稱的莫爾格勒河下游東畔,是呼倫貝爾惟一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旅遊景區。這裏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馬背民族都曾在這裏遊牧、繁衍生息。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裏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佔據了呼倫貝爾草原。的佈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每逢夏季,陳巴爾虎旗走敖特爾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們便來到這山青水秀、水草豐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個遊牧部落羣體。藍藍天空,白白雲朵,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羣羣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和濃濃民族風情,使這裏成為世界上少有的遊牧聖地。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遊區,現為國家2a級旅遊區。一位頗有詩才的遊客來呼倫貝爾草原的這兩個旅遊區遊覽後即興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頗為感人。

獨特風情憑體驗,此行最是樂逍遙。朋友們,誰的詩寫得好,也請留下您的大作、墨寶,既可作為呼倫貝爾草原之旅的紀念,也可供後來者賞析,啟迪旅遊者的心靈。〔結束語〕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的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增進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愛大家,歡迎大家的到來,他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能有機會再次相會在呼倫貝爾草原!

風景名勝導遊詞3篇 精品旅遊,美不勝收 第2張

第2篇

泰山是我國的五嶽之首,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1532.7米,佔地面積426平方公里,氣勢雄偉磅礴,譽為中國的國山。泰山東望黃海,西襟黃河,汶水環繞,前瞻聖城曲阜,背依泉城濟南,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於中國東方,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着神奇。

泰山不僅是歷代帝王所奉為的神山,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華夏曆史文化的縮影。數千年來,先後有十二位皇帝來泰山封禪,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讚歎,杜甫則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

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峯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餘株,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歷代刻石2500餘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餘件。其中城子崖遺址、現存最早的石塔-四門塔、大汶口遺址、靈巖寺、岱廟、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馮玉祥墓,唐大觀峯石刻,北齊經石峪金剛經,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山日出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誌,每當雲霧瀰漫的清晨或傍晚,遊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看,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將整個人影倒映在裏面,好象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所以被稱為佛光或寶光。 泰山風景區內有天燭峯、日觀峯、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鬆、龍潭飛瀑、雲橋飛瀑、三潭飛瀑等著名景觀。

第3篇

江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常熟,物產豐富,風景如畫,是個旅遊的好地方。

4月12日,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我們五年級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常熟一日遊活動。我們先驅車來到位於常熟東側的文明館。文明館分三個區域。我們先來到歷史區,歷史區裏陳列着玉器、陶瓷,展出了十大宰相的照片。“常熟真是人傑地靈啊!”我不由地讚歎道。接着,我們又來到城市區。這裏有常熟市規劃圖和明日星城公寓規劃圖。城市規劃圖上有拔地而起的大廈。有縱橫交錯的馬路,有高大雄偉的方塔,有巍然屹立的虞山。馬路上燈光閃爍,站在規劃圖前彷彿置身於美麗繁華的夜常熟。明日星城的規劃圖上,一座座豪華的洋房,舒適的環境,讓我們羨慕不已。

參觀了文明館,飽覽了山清水秀的寶巖生態園後,我們又遊覽了位於陽澄湖畔的沙家浜風景區,它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示範基地。

剛下車,同學們就像剛出籠的小鳥飛湧進了沙家浜風景區。“咦,怎麼下雪了?”我問老師,老師告訴我,那是葦絮。這使我想到了:當年新四軍和游擊隊互相配合,在蘆葦蕩裏打敗日本人的`情景。

隨着人流,我們來到了瞻仰廣場。它佔地1.33萬平方米。郭建光、阿慶嫂等人物的大型雕像屹立於廣場中央,很莊嚴,潔白的顏色象徵着烈士心靈的純潔,生動地反映了軍民魚水之情。

接着,我們來到了瞻仰廣場西側的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紀念館建築面積達1860平方米。館內陳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鬥爭歷史照片,60多件革命文物。我不禁想到,當年新四軍和敵人作殊死拼搏,有的戰士壯烈犧牲了,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沿着先烈的足跡走下去,開創祖國更美好的未來。

離開了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我們便來到了瞻仰廣場東側的活動廣場。那裏綠草如茵,十分迷人。有童趣無比的滑滑梯,有刺激無限的划船,有人人喜愛的盪鞦韆。其中我最喜歡玩的就數令人膽戰心驚的吊橋了。當我看到夥伴們都很容易地走到了吊橋對面,我就想試一試,便壯着膽子走上去。剛開始,走得還算穩,可是沒想到有幾個調皮的男生竟使勁搖晃着吊橋,嚇得我魂飛魄散,拼命地退回去。

時間不早了,常熟一日遊也該結束了。在回校的路上,我默默地在想:常熟——無數先烈曾經灑過鮮血的地方,如今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它像一顆明亮的星星,光耀着大江南北。我身為常熟人,無比幸福,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