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看上甘嶺電影觀後感5篇 燃情勝景:甘嶺電影,觸動心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6W

《看上甘嶺》是由中國著名導演陳凱歌執導的一部反映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該片以真實而激烈的戰場場景、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展現了我軍英勇抗擊美軍入侵的英雄壯舉。觀看後,不禁讓人深思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展現了中國人民對自由的渴望與勇氣的傳達。

看上甘嶺電影觀後感5篇 燃情勝景:甘嶺電影,觸動心靈

第1篇

誰沒有完美的青春?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可在上甘嶺戰役中,我們的戰士們卻不惜用他們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戰鬥的勝利,迎來了寶貴的和平。

?上甘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52年秋,美軍侵略者在板門店宣佈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以後,妄圖用戰爭來解決朝鮮問題,在朝鮮中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他們先後出動了三萬多兵力,使用很多的炮火、飛機和坦克,企圖奪取上甘嶺地區僅有三平方公里的我方兩個山頭陣地,從而進一步向北進展,佔領主峯陣地五聖山。敵人在我軍狹小的陣地上傾瀉很多炮彈,並對我後方運輸線路進行嚴密封鎖,致使我軍在戰爭開始時處於被動狀態,兩個山頭前邊的主峯陣地十分危急,而在主峯上堅守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七連幾乎傷亡殆盡。在這種危急的情景下,志願軍某部八連連長張忠發奉命執行主峯陣地的堅守任務。張忠發和他的連隊衝上瀰漫着一片硝煙的主峯陣地以後,才發現七連連長和他的戰士已大部分傷亡,只剩下被打瞎了眼睛的七連指導員趴在石崖上堅持指揮。張忠發從勇士們手中接過陣地,準備投入嚴酷的戰鬥。師部原先要求張忠發的連隊在陣地上能夠堅守二十四小時,以待後援。但不到一個上午,敵人向這個狹小的陣地瘋狂進攻竟達二十三次;連隊傷亡慘重。這時,師指揮所發現敵人又在繼續增兵,只得決定放棄表面陣地,命令張忠發部隊暫時撤進坑道里去。第二天,敵人在佔領了這兩個山頭陣地以後,果然大舉進攻五聖山。

張忠發命令自我的連隊,配合其它退入坑道的部隊主動出擊,打退了進攻五聖山的大股敵人。師指揮所根據這種情景,決定放棄對這兩個山頭表面陣地的爭奪,要求前邊坑道部隊把敵人拖住在這兩個山頭上,不讓敵人前進一步,使後方能夠爭取時間調度兵力、補充彈藥。張忠發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戰士每一天有傷亡,能夠戰鬥的人一天天在減少。而他們應對的不僅僅是頭頂上的敵人,還要應對基本生存條件的艱難。坑道與後方的聯繫被敵人切斷,坑道內嚴重缺水,下山搶水的戰士和運送給養的部隊接連遭到犧牲。在極度困難的情景下,張忠發和戰士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頑強地堅持着,他們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打退了敵人的多次偷襲和毒氣彈的襲擊,奇蹟般地戰鬥了二十四天,使後方作好了大進攻的準備。大反攻開始了,張忠發率領戰士們衝出了坑道,配合大部隊一舉殲滅了敵人,取得了戰役的最終的勝利。上甘嶺戰役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形勢,使美國侵略者不得不在板門店重新坐下來,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籤了字,戰爭以美軍的慘敗告終。

上甘嶺戰役阻止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北上鴨綠江的步伐,助長了志願軍的士氣,掃滅了侵略者的威風,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為朝鮮戰場的全面停戰奠定了基礎,對中國與朝鮮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戰役中戰士們不畏艱難、團結一心的優良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們依靠這種精神打退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打的讓美軍心寒,打出了舉世聞名的上甘嶺精神!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電影中有一個讓我難忘的鏡頭:一位戰士在戰役中不幸中彈了。可他沒有立刻倒下,而是用盡全身力氣喊出了一句話:“指導員,你們不用管我,你們必須保住我們八連的榮譽!”他喊出這句話的時候,沒有轟然而起的配樂,沒有刻意定格的鏡頭,可這一切都十分真實,十分令人感動。他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還時刻想着戰役的勝利,想着團隊的榮譽。看到這兒,我的眼眶濕潤了。

其實八連士兵最感動我的不是他們應對困境,互相幫忙、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是他們堅決服從命令的態度。為了配合上級的全面反攻,八連被要求撤退到坑道,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在坑道中的幾十天,志願軍面臨的困難有很多:敵人的猛烈攻擊、槍支彈藥的匱乏、醫療衞生條件的落後、敵人的毒氣彈以及水資源的嚴重缺乏。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並沒有要求上級批准他們突圍,而是嚴格執行團部的作案方針,將敵人死死拖在了主峯,為大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樣的士兵實在令人欽佩。

彭德懷元帥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説了一句極富有象徵意義的話:帝國主義在東方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能夠征服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上甘嶺戰士們一樣的志願軍在為此奮鬥。

看上甘嶺電影觀後感5篇 燃情勝景:甘嶺電影,觸動心靈 第2張

第2篇

我的爸爸是個軍事迷。聽到我要寫一篇關於經典電影的文章,他大力推薦我看《上甘嶺》。上甘嶺?好奇怪的名字,是關於一座山的故事嗎?

影片是黑白的。電影一開場,就是炮火連天,屍橫遍野的殘酷場面。在小小的陣地上,犧牲了很多人,我覺得很震撼。美國人的炮火很猛,把山頭都削平了。我們志願軍的陣地失守,最終不得不退到了坑道里。水喝完了,彈藥、糧食、藥品缺乏,敵人又在不斷進攻,不斷有人受傷、犧牲......我看得緊張極了。我很難想象,戰士們簡直是排着隊一個接一個的犧牲,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們呢?

在戰鬥的間隙,美麗的衞生員為大家唱起了歌曲《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伴隨着美麗的祖國風光和優美的旋律,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唱了起來。“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唱着唱着,我的眼淚不知不覺的落了下來。其實我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在朝鮮的上甘嶺要打仗,可是看到美麗的祖國,我忽然理解了,為什麼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甘願忍受戰爭的痛苦,甚至犧牲自我的生命。他們原先是期望自我的犧牲,能夠換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

我很慶幸我生活在和平的中國,只在新聞裏看到戰爭。我相信志願軍戰士們的血沒有白流。有機會我必須要到志願軍戰士們的墓碑上,獻上小小的一朵鮮花。

第3篇

著名作家魏巍曾寫過一篇文章叫《誰是最可愛的人》,歌頌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士。我之前讀這篇文章時,沒能很好地理解,直到我看完《上甘嶺》這部電影后,才深刻體會到《上甘嶺》中戰士的“可愛”。

影片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為了保衞祖國領土不受侵犯,中國派軍隊到朝鮮支援作戰。戰士們忍飢挨餓,最終憑着頑強的毅力成功完成了保衞上甘嶺的任務。

其中有一個情節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在嚴重缺水的情景下,司務長冒着生命危險給連長送來了兩個蘋果。連長摸了摸這兩個紅彤彤的蘋果,嚥了咽口水,把這兩個蘋果遞給了一位重傷員。重傷員用鼻子嗅了嗅這散發着清香的蘋果,捨不得吃,又把蘋果傳給下一個傷員。他們這樣一個接一個地傳,最終蘋果又被傳給了連長。連長被深深地感動了,只好決定把蘋果切成幾片,每人一片分着吃。

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情景啊!戰士們先人後己的精神讓我聯想到了自我。在生活中,我總是先為自我着想,這與上甘嶺的戰士構成了多大的反差啊!我決心改掉這不好的習慣,做事先研究別人的感受,多關心別人,多為別人着想。

最終,我想呼籲大家一齊像這羣最可愛的人學習,把方便留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我,這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完美。

第4篇

6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向世界展示了勇敢的中國。我們永遠緬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

牲的十多萬將士,我們也對中國政府當時能做出如此大無畏的戰略決策而懷有敬意。

毫無疑問,那是一場力量並不均衡的戰爭。新中國當時立足未穩,百廢待興,整個西方甚至不相信紅色中國敢向朝鮮出兵。今日的少數中外學者也用經濟損失、人員傷亡等數據,試圖證明新中國的第一次境外參戰是“相當不值的”。但當時的西方猜錯了,今日説“不值”的人,思想邏輯同樣是混亂的。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突然遭遇的一次大考,有無數理由能夠讓這個國家被這場戰爭壓垮。它有可能在朝鮮戰場上直接被擊敗,然後潰敗情緒蔓延全國,導致政權一蹶不振。還有可能贏了戰爭,輸了經濟,中國社會因民不聊生而危機四起。所幸這些都沒有發生,中國上下在那場戰爭中空前團結。不僅僅實現了保家衞國,中國經濟那幾年還出現高速增長。

那場戰爭雖使新中國付出巨大代價,但對新中國敵人的打擊一點也不小。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那場戰爭打出了中國的國威與軍威,鼓舞了中國社會,為以後中國的獨立自主以及戰勝各種困難積聚了民意,拓展了國際空間。

中國是個不懼強權的國家,它有一支敢打併且必勝的軍隊。這個形象從朝鮮戰爭以後就定格在新中國的身上。在當時“弱中國,強周邊”的大環境下,世界的這種認識構成了對中國的保護層。以後的幾十年裏,中國為穩定邊界多次與大國摩擦甚至作戰,但美蘇都對與中國戰略攤牌有所忌憚。

抗美援朝戰爭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有時不得不付出代價,但付出的代價必須有助於它的戰略成長。朝鮮戰爭是二戰後中國走向世界舞台的開始,這場戰爭的成果將中國主權由虛變實,為它以後既獨立於蘇聯集團,又獨立於西方集團鋪就了道路。

朝鮮戰爭尤其告訴今日的國人,中國這樣的大國必須有戰略勇氣,有小國通常不具備的膽識。戰爭遠矣,但道理並沒有作廢,中國仍須敢於在關鍵時刻出手,以西方想不到的方式或者量幅捍衞自我的核心利益。我們越是期望對外相安無事,越要促成外界的這種預期。

這與和平崛起的國家戰略不矛盾。和平的國策不僅僅指不主動侵犯別人的利益,這只是和平的一半。中國還要不斷增加外部侵犯中國利益的成本。誰都不能用切香腸的方式對付中國,他們得明白,這樣切是會切到自我手的。

一些西方國家認為,當前的中國為發展經濟能夠做任何讓步,中國應以實際行動糾正他們的誤判。只要確實是為自衞而採取行動,即使西方輿論大造“中國強硬論”,效果也不會持久。歷史證明,捍衞自我的利益即使做過點頭,比做得不足,給中國帶來的壞處通常會小一些。

今日中國應對的兇險,至少不會比1950年時更大。當時我們沒翻船,今日更不會。

第5篇

“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這是電影《上甘嶺》裏七連通訊員楊德才參加爆破是喊出的豪言壯語。故事的結尾,楊德才犧牲了,然而他給祖國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上甘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56年拍攝的。影片取材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由一本戰鬥日誌説開去……記得當年上國小,學習黃繼光捨身堵槍眼、邱少雲寧可被燒死也不暴露目標的事蹟,感動的不得了,覺得如果自我身在那個時代,必須要向他們那樣,為祖國人民的獨立與解放事業貢獻一生。今日看來,儘管隨着年齡日漸增長,已經不再迷信於這樣的故事,可是心裏卻依舊對這些人物充滿了敬佩。

憑心而論,《上甘嶺》這部電影從拍攝的技巧上,趕不上此刻電影院上上映的任何一部電影,從反映戰爭題材的角度,它趕不上像《拯救大兵瑞恩》、《風語者》等此刻很多的戰爭題材的電影。可是作為黨員,在學習發揚戰鬥堡壘作用的時候,卻對我們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一、八連長張忠發的戰前動員的戰前動員對我的起發很大。影片中的張連長在敵我雙方力量比較懸殊,生存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景下,調動和穩定戰士的情緒,對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韓劇網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張連長的戰前動員和及時的掌握好戰士的情緒,對我的教育很大。在大是大非眼前,我們黨人要能守得住、站的穩,不慌穩定,既要能夠很好分析形勢,還要時刻堅持清醒的頭腦。作為學生幹部,要深進了解同學們所想所需,也要“想同學之所想,急同學之所急”,需要一個學生幹部很好的把三個代表落實到自我的實際工作中。而要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的掌握同學們的情景,聽取大家的反映,不斷的調整每一個人的心態,調動大家的進取性,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

二、八連長張忠發睏難眼前不低頭、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我的印象很深。生活中有的是困難,需要的是我們要有好的態度。説起來,人這一生,大家的結果都一樣,最終都要死。可是不該庸庸碌碌地過一生,而要有所作為,要有大作為。對於生活,對於工作,時刻堅持進取的態度,努力克服困難,不斷向高峯攀登,從誒會有更寬廣的明天,更好的前程。“生命不在長短,只要活得有意義。”想起慧廣法師的一段關於生死的闡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縮縮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義的人,只要生命以往綻放過光芒,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無關緊要了。活到一百歲,和只活到三十歲、二十歲的人,根本上並沒有什麼差別。雖然,前者多活幾十年,後者則少活了幾十年;但,這只是人們觀念上的感覺與執著,對於體認得生命意義,清楚宇宙真諦的人,存在的長短已不覺得遺憾。時間就是永恆,活到一百歲,和只活到二十歲,是一樣的;一年就是萬年,萬年存在一年中。人們以為離開了瞬息萬變的時間,別有永恆的存在,這是不對的,永恆是存在時間中,離開了無常的時間,就沒有永恆的存在。所以,只要你創造了永恆,將人生提升到永恆的境界,那麼,生命的長短,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想,每一個共產黨員,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總脱離不了為了生活而努力地活下去。便是要求我們該創造生命的永恆——其實,若創造了永恆,生命的長短,又有什麼關係呢可是是我們該為別人想得更多一點,為別人做得更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