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求職風向

如何走出職場的迷茫期

欄目: 求職風向 / 發佈於: / 人氣:3.08W

有人問,最近工作崗位發生變化,一下子手足無措,該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呢?

如何走出職場的迷茫期

有人問,在一份工作上做了很長時間,日復一日的平淡讓我對工作漸漸失去了熱情,那該怎麼辦?

也有人問,如果現在的工作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那麼,如何尋找新的目標,新的發展方向呢?

這些內心的失落,疑惑和恐慌,都預示着我們進入了職場的迷茫期——對當下的工作狀況深感不滿,但也不知道前方的路所在何方。

相比於生活中的迷茫,職場上的迷茫可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焦慮和不安,因為它關係到我們能否在工作上獲得成就感,能否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想要的生活,甚至是和我們在社會上的生存,地位,認可度息息相關。

職場迷茫一

工作倦怠期,離開還是改變?

高頻重複的工作,往往很容易讓人形成倦怠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可是卻又感覺什麼收穫都沒有。

在職場剛起步的階段,我們的確是需要這樣一種高頻重複的訓練,以藉此來掌握一種技能,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這時候,熟能生巧,思維上得到了鍛鍊,經驗上得到了積累,從而我們可以成為技能高手和專家。

就像很多公司裏行政部門的工作,當你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你自然就會積累出工作上的敏感度,從而能夠對當前狀況作出準確的判斷,快速地採取應對措施。

而如果你和我一樣,在工作上已經打磨多年,面對日常工作,已經能夠獨當一面,這就意味着,每天的工作就像是例行公事,你已經很難從中獲得成就感,也很難得到同事的認可和老闆的提拔。

倦怠期裏的迷茫,會讓我們看不到希望,感覺自己只是在低水平地不斷重複着,這時候,我們該如何得到一些進階的,有創意的工作,重新找回對工作的熱情呢?

有句話叫做「有為才有位」,也就是説,只有做到相應的工作,才能得到相應的認同和提拔。

我有個在市場部工作的的朋友,做的事情就是收集各種市場報告數據,整理表格,然後進行分析,這也就是例行公事,因為什麼樣的數據得出什麼樣的結論,這都是有現成模板的,一旦做順手了之後,就會感覺非常無趣也沒有挑戰性。

但他有一次心血來潮,對Excel表格進行研究,自學了相關的VB腳本語言,在Excel裏運用了宏命令,把收集數據,整理表格的工作自動化了。原來好幾個小時的工作,現在只需要啟動程序,十幾分鍾就可以搞定,為他自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讓枯燥的工作瞬間完成。

但他並不止步於此,他還拿市場分析報告數據,和份數,出差情況,銷售成本與費用,以及績效進行統計分析,竟然得出了很多大家之前沒有注意到的顯著相關關係,比如,出差次數和績效高度相關,這就為後期的服務模式改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而以後市場部的重要決策,也都會要求他參與,這其實就是進階或者上位。

其實,任何一份工作做久了,都會產生倦怠感。

我們一直深陷於迷茫焦慮的漩渦,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懶於思考,心裏想要的和真正在做的相差甚遠。

當我們在工作中獲得不了成就感,回報,足夠的尊重和認可的時候,你可以試着做下面幾件事情:

找到工作高頻重複的替代工作方式,比如實現自動化辦公;

積極反思,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3. 針對問題和不足,創造性地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4.多跟工作優秀的人交流,看看他們是如何工作的,並從中獲取改善工作的靈感。

當你真正地深入思考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你就有機會讓自己在工作中產生更大的價值,從而就有可能克服倦怠感,實現職場上的一次晉升。

職場迷茫二

同事處不來,該不該離開?

我們很多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而工作是需要多人合作的,這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往往就會因為不同人的不同個性而產生一些矛盾和衝突。

有的人私下裏和你親密無間,但在工作上卻完全跟不上你的節奏,有的人私下裏跟你聊不來,但在工作上卻能與你齊頭並進,高效完成任務。

職場中的人際關係,跟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完全是兩回事,這體現了「職場關係思維」和「生活關係思維」的差異。

「職場關係思維」是以個人為本位,人與人圍繞着一個共同使命或者共同身份形成團體,而「生活關係思維」則是以家庭為本位,以親近關係為主軸,按照親密程度來決定親疏。

而當你和同事處不來的時候,你可以問問自己,你到底是在以「職場關係思維」去想問題,還是在以「生活關係思維」去想問題,也就是説,你的職場人際關係問題,到底是來自於使命達成還是親疏遠近?

就像前面舉到的例子,如果你以「職場關係思維」來看,你會更喜歡工作上跟你合作愉快的的人,而以「生活關係思維」來看,你會喜歡私下裏跟你聊得來的人。

在現實中,中國人喜歡在職場上奉行「生活關係思維」,很多公司也存在着嚴重的辦公室政治,這樣的公司環境其實是不利於個人技能,認知的提升,甚至你的前進會也被別人嫉妒,憎恨,這樣的企業文化只會磨滅你的鬥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果斷地換一個平台。

現在更多的公司,其實是以產品項目為主,往往更傾向於「職場關係思維」,頭銜不重要,在項目中你能起到的作用最重要,你能完成的質量最重要,你要更注重於跟工作業務,能力相關的人際關係。

我們會習慣性地把學校裏的同學朋友關係,帶入到職場中,作為學生時代的延續。但其實,辦公室同事成為真心朋友的不多,也沒必要,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你太過於攀交情,一方面顯得自己很不專業,另一方面也擠佔了別人的私人空間,反而留下不好的印象。

所以,正確的做法,不是以拉關係為目標去工作,而是以改進工作為目標,並且與人為善,而你可以參考以下幾點來維持一個好的職場關係:

一切以增進工作效率為前提,即使這意味着你有時候顯得不那麼nice,因為有時候善良會被視作一種軟弱,所以要懂得聰明地善良;

儘量與人為善,而不是拉關係,在工作上不去依賴別人,而是懂得多給予別人幫助;

工作中多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認真傾聽別人的想法,關注別人的情緒,關鍵是友好的態度,好好説話;

不要獨佔功利,從別人的關注點出發,尋找雙方的共贏。

如果因為人際關係而想要離開,不如在離開前反思自己在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試着改進一下。

如果改進成功了,你也就沒必要離開,如果失敗了,你也能夠學到一些東西。

職場迷茫三

工作沒前景,該如何是好?

前幾個月,有個同學跟我打電話,抱怨他的工作不如意,沒前景。

因為經濟下行,銀行業務發展放緩,原來每個月的獎金取消了,比起過去,他現在的薪資縮水了不少。另一方面,周圍很多同事選擇離開,有的跑去四大做會計,有的獨自出來創業,他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我問他,如果選擇離開,那你接下來想要去做什麼?

他想了很久,説可能想要去當老師,因為有同事現在就在做老師,做得還挺不錯,每年還有好幾個月的假期,不過,他感覺這對他來説有點難,還要去考教師證,自己口才方面也有些不自信。

聽到這樣的回答,我大概明白,其實他也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在看到了別人呈現出來的好的工作狀態,所以覺得那也是適合自己的。

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不瞭解自己真正的渴望,但卻希望毫不費力照着別人走過的路完成職場上的躍遷。

發現工作沒有前景,未來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如果你想要跳出現在的圈子,那你就需要做好下面的準備:

1、明確自己想要做什麼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不容易,因為這需要我們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你可以進行自我探索,多去嘗試一些你感興趣,有熱情的事情,只有接觸了,你才會知道自己適不適合。

我今年年初也經歷了一段短暫的職場迷茫期,當下的工作感覺沒有前景,想要嘗試跳出來。

那時,我覺得自己對產品經理這個職業很感興趣,所以當公司內部有這樣的職位在招聘的時候,我就主動去應聘了。

結果面試下來,我發現自己對這個職業的瞭解太淺,它並不是我期望的樣子,而且我也不想要完全放棄自己在開發方面的工作經驗。經過這樣的一番嘗試,我明確了產品經理這個職業並不適合我。

如果對某個行業有想法有興趣,不要急着馬上切換跑道,而是去搜索信息,找專業的人聊一聊,甚至是尋找機會參加一些面試,從而在對這個行業有了深刻的認知和了解之後,再做出符合自己內心渴望的決定。

2、願意為內心渴望付出努力

任何好的東西,往往都不是唾手可得。

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還是有很多人想要不付出任何努力,就獲得別人眼裏體面的工作。

就像我的同學,想要當老師,又覺得教師證太難考,自己口才不夠好,總是想要什麼都不做,就獲得期望的理想生活。

這是非常不現實的,特別是你想要跳出原來的圈子,去到一個新的圈子,這其實需要一個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和堅持。

如果你找到了自己未來想要的工作方向,那你現在要做的就是:

找出自己當下的能力和未來職業需求之間的差距;

把欠缺的知識和需要培養的能力列出來;

3.根據自己的問題和能力欠缺,制定學習計劃;

4.執行計劃,補足知識和能力,比如,需要考證那就去學習,不要因為難就不去行動,口才不好,那就去多和別人交流,多去參加各種大型會議,鍛鍊演講能力。

沒有人可以安逸地獲得一切美好的事物,想要獲得更好的工作,那就先讓自己能夠配得上。

職場迷茫四

身價不匹配,值得繼續幹嗎?

最近看到有個人在羣裏提了個問題。

他是一名程序員,剛剛跳槽到現在的公司,公司業務屬於新興行業,前景不錯,環境,福利各方面都令他滿意。

可是最近有件事情讓他心裏很不舒服。

有一天公司團隊聚餐,大家邊吃邊聊,聊着聊着,大家就聊到了業餘生活和興趣愛好。有個同事説,他對生活品質要求比較高,住的小區比較好,光是每個月房租就花了多少多少錢,一半工資沒了,又經常吃好的,所以就沒什麼閒錢發展興趣愛好了。

乍一聽沒什麼,但是這位朋友聽到這裏,卻在心裏默默一算,“天哪,這人工資比我高啊!”

回去之後翻來覆去睡不着,論學歷論學校,論工作經驗,論技術水平,他覺得自己哪一點都不比那個同事差,心裏一直不解——“同樣的職位,同樣的工作時間,做的貢獻也差不多,為啥老闆給我的工資卻比他少呢?這不欺負新人麼,我要不要去跟老闆談,要不要繼續留在這裏呢?”

其實,一個人的身價感受會受到兩個因素影響——價值和價格。

一個人面對老闆給出的薪水,通常有兩種表現

覺得自己被低估,價格低於價值

覺得自己被高估,價格高於價值

價格等於價值這種“剛剛好”的情況,其實是很少存在的。即使你現在被低估了,但你肯定也有過被高估的時候吧。而從老闆和公司的角度出發,他們總是傾向於用較低的價格來購買更高價值的勞動力,這是很難避免的事實。

這裏的關鍵,不在於你是否被低估,而是你現在所在的公司,能不能讓你的職場技能,認知,影響力得到快速的發展,更本質地來説,就是現在的平台能不能讓你本身的價值得到快速的提升。

因為只有本身的價值才會影響價格,才會影響外界對你的估值,而收入和級別都是自身價值提升的結果。

就像一隻股票,價格在短期內總是在不斷波動,有時候高有時候低,這時候它的價格往往並不完全等同於它的價值,但卻總是圍繞着價值在波動,不會偏離太遠。

只有這隻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具有高成長性,具有高價值,它的外在估值才會不斷攀升,股票價格才會不斷上漲。

如果當前的公司當前的平台能夠讓你有很大發展,而你本身又是一個願意不停成長的人,那你在未來幾乎必然會被低估,因為你在不斷髮展自己,讓自己增值。

一旦在你自己價值很高卻又被低估的時候,你在職場上就具有了很強的競爭力,而身價,收入和級別的進階,也是必然的事情。

而當下,你要做的不是抱怨和鬱悶,而是分析公司有沒有高成長性,自己有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去提升自我,最終自己的價值能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職場迷茫五

職場中最重要的底層能力是什麼?

職場上,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學習有很多的知識,技能和行事方式。

但真正能夠讓我們從職場迷茫和焦慮中解脱出來的,是建立一種底層能力——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

過去,有很多同事和朋友會説,你看看那些經理,老闆,他們只懂得做一些完全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要不就是做做計劃,安排安排資源,要不就是想一些大而空的企業戰略,真沒覺得他們做了什麼實實在在的工作。

那時候,我也非常認同他們的説法,因為我也只看到了那些實實在在完成了的事情。

可事實上,那些看不見的東西,往往比看得見的東西更重要。

就拿程序員寫代碼來説,他們其實是在做一件確定性很高的事情,這個按鈕應該放在哪裏,點開這個鏈接應該彈出什麼樣的頁面,這些在需求階段就已經確定下來了,而程序員要做的事情,不需要做太多選擇,而只是按部就班地用代碼去實現這些需求就好了。

而寫代碼實現確定的功能,如果不需要太多的取捨和底層思考,那隻要招幾個會寫代碼的人來做,往往就能做到,差異僅僅是時間的長短。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經理們在做的事情,我才明白,他們是在做一些很不確定的事情。

比如,他們需要寫計劃,什麼時候開始項目,項目裏要安排哪些工作,為什麼要安排這些工作,哪些工作不應該包括進來,項目的進度該如何把握如何衡量等等等等,這些事情都需要一個人做出取捨,做出選擇,這些工作就是在做一些不確定的事情——這些事情沒有明確的答案,而是需要一個人通過自身積累的認知,思維模式這些更底層的能力去應對。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在職場上更進一步,就需要我們去鍛鍊自己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也可以説是培養自己做選擇做取捨的能力,這才是我們在職場上以不變應萬變的底層能力。

而這種不確定性的能力,不僅表現在計劃,組織和執行,還表現在溝通,交流以及協作等等多個方面。

就像上面説到的程序員,也可以在寫代碼的時候,加入這種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思考哪種寫代碼的方式更高效,哪種實現方式能讓功能更完善更好用,從而做出更優化的選擇。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讓自己的底層認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那如何去培養自己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呢?我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1、積累專業知識和技能。

如果你只是一個職場小白,什麼都不懂,那你根本不可能有做出判斷和選擇的依據。

因為面對不確定性,需要我們積累了足夠的職場經驗來作為分析判斷和選擇的基礎。

2、總結得失,建立思維模式

在工作中,我們總是可以不斷地獲得反饋,哪些事情做好了,哪些事情做錯了,這些都值得我們在完成工作之後去反思,去總結。

比如,當一件事情做錯了,就需要去反思,做錯了的原因在哪裏,是初期考慮問題的時候出錯了,還是在執行層面出問題了,這些都可以記錄下來,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流程,從而避免犯類似的錯誤,讓自己工作更高效。

更關鍵的是,你可以在這個反思過程中,建立一個正確的思維模式,從而在面對不確定的事情的時候,可以利用它來做出正確的選擇。

3、向牛人學習,優化底層認知

僅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鍛鍊自己還不夠,你還需要向比你厲害的人學習,因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職場生態位上,其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水平也不一樣。

當你看到別人在某些事情上表現出了精準的判斷和選擇能力,那你可以去了解他是怎樣做出分析和選擇的,從中獲得經驗,為自己所用,增加自己看問題的維度,優化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模式。

一件事情做熟了,你往往容易形成慣性,當換成另外一件事情,你就可能會茫然失措,不知該如何下手。

而建立面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其實就是在建立一套底層的認知思維模式,讓自己在面對任何事情任何工作,都可以用這套價值體系中的思維模式去解構當前的問題,從而做出選擇,做出取捨。

職場中的第一性原理,其實就是成長。

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勞永逸的,只有不斷讓自己成長,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認知和思維模式,這才會讓我們走出職場的迷茫期,成為高價值的職場達人,從而真正地擺脱內心的不安和焦慮。

Tags:職場 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