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86K

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挫折,心得體會是對經驗的內化,是在實踐中積累的智慧的凝結,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8篇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篇1

今天,我讀了加拿大作家蒙哥瑪麗寫的《綠山牆的安妮》。那是發生在加拿大一個偏僻的農村阿豐利的一所叫綠山牆的農家,農家的主人是一對孤身兄妹,哥哥叫馬修,妹妹叫瑪麗拉,由於年紀漸漸大起來了,他們想從孤兒院領養一個男孩來當哥哥的幫手從而減輕他的負擔。可不料,人家給他們帶來的是一個滿頭紅髮的小姑娘——安妮。安妮很愛幻想,一個普普通通的湖,在她眼中,成了“閃光的湖”;一條普通的小道,被她稱為“情人小徑”;一條林陰道,被她叫作“歡樂的`雪白之路”……她闖了不少的禍,她對雷切爾太太(在村子中很有威信的一個人)發脾氣;在蛋糕裏放鎮痛劑;把頭髮染成綠色……她很喜歡交朋友,戴安娜是她最親密的知心朋友。她學習很勤奮,憑着自己不懈的努力順利地考取了女王學院,一年後就得到了一級教師證書,並獲得了獎學金。但她不忍心離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綠山牆,更為了照顧形單影隻為她付出很多心血的瑪麗拉(那時馬修已不在人世),她放棄了去大學深造的機會。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安妮是一個樂觀、不怕困難、善良、懂得感恩的姑娘,我深深地被她所感動。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碰到一點困難或一點不順心的事就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灰心喪氣、半途而廢了。我們應該學習安妮不怕困難的樂觀精神,雖然她先前的命運很悽慘,從三個月失去父母,到被人家收留長大一點就幫人領小孩,最後到孤兒院,但她對生活仍然充滿了希望,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有些同學受到了父母、老師、同學及他人的照顧、幫助,但覺得不以為然,覺得是應該得到的照顧、幫助,這種心態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學習安妮善良、懂得感恩的精神。她喜歡交朋友,沒有忘記別人給她的幫助,特別是當瑪麗拉需要她的時候,她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沒有考慮自己的前途。

?綠山牆的安妮》,我被它深深地感動了。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篇2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是英國的着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我感覺這本書編得非常精細,書中配有精美的插圖和簡介,生闢字還標註着拼音和解釋,讓我的閲讀變得更加從容和暢快!

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堅持和堅強:魯濱孫的父親一直希望他學習法律,因為那樣的話,他就能過上富裕而幸福的生活。可是魯濱孫卻一心向往航海探險,父親的意見、母親的懇求、朋友的勸告都沒能阻止住他對出海遠洋的堅持!

但魯濱孫也為自己的堅持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會獨自一人漂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好在他沒有氣餒,他自己一個人建住所、制器皿、馴野獸、耕土地,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不但解決了自己的温飽,還漸漸過上了舒適的生活;他不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堅強打跑了野人,還救了一個俘虜,並教給他説話、做事,成為了自己的.忠實奴僕,魯濱孫給他取名叫星期五。他憑藉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王國。就這樣,魯濱孫在孤島上堅持了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後才得以有機會重返家鄉!

讀完這本書,我常常想:讀這本書前,假如我是魯濱孫,獨自一人漂到一個荒島上,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嗎?不,我從小就沒有那份膽量。如果我是他,我會像他那樣在遭遇了第一場海上風暴後再次選擇遠航嗎?不,我也不會,我沒有勇氣再去接受那種困難、挫折和生死體驗!我更不會像他那樣在遇到野人殺自己的同伴時挺身而出,勇敢解救,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

可是讀完這本書後,魯濱孫的堅持、堅強、勤勞、勇敢和智慧深深打動了我也影響了我:我感覺現在的自己比以前膽量大了很多,也變得比以前自信了很多,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會用魯濱孫的堅強和智慧激勵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一味的垂頭喪氣和逃避,而是努力想辦法去克服!

?魯濱孫漂流記》真得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推薦大家都讀一下吧!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篇3

激動之下,我打開了一篇古典文學中題為《赤壁之戰》的文章,名為《三國演義》。本文選自羅貫中的著名小説《三國演義》。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的詭詐,劉備的卑微孫子,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小心眼,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描述的很透徹,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個境界。孫權、劉備會師,率軍在赤壁與他們交戰。

黃蓋獻火攻,周瑜、黃蓋連擔風險,然後令蔣幹送詐書。後來,赤壁被燒,曹駿受了無數的傷,只好丟下頭盔狼狽逃竄。曹操,你為什麼輸得這麼慘?是兵力不夠嗎?你的八十萬大軍打不過孫權的三萬大軍嗎?會在瞬間消失嗎?軍隊士氣低落嗎?我想你曾經破袁紹,斬呂布,一路高歌。也許你輕易相信人,先靠周瑜的計謀,再靠蔣幹的`詐書。

曹操曹操,讓你疑神疑鬼,逃不出周瑜的一系列詭計;也許是因為你是遠方的老師,一路跋涉,疲憊不堪,周瑜完全是在等待工作;也許你們是陌生人,周瑜有長江天險,會牽着你的鼻子走;可能你太低估敵人了;如果人多周少,你就贏了;也許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雖然是陸地上的精英老師,無敵無敵無敵,但一旦到了長江這樣的大河,就成了烏合之眾;可能孔明太聰明,東風對周郎感興趣。可能。曹操,你的失敗給現代人留下了很多疑問。至今很多人還在爭論。你的失敗是必然的還是天意?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篇4

雖然以前聽語文老師講過這篇小説的大意,但是我總希望能夠親自看一看。在這個暑假中,我終於如願以償,讀了《競選州長》。它同樣是馬克·吐温的一篇“諷刺之作”。

馬克·吐温是一個名聲不錯的獨立黨的紐約州州長的候選人,與斯圖阿特·伍德福“先生”和約翰·霍夫曼“先生”競選。稱他們為“先生”已經是夠瞧得起他們了,因為他們近幾年來已經犯下了各種可恥的罪行!從這點上看,馬克·吐温對於這次競選可是勝券在握了,因為他擁有實實在在的清清白白的名譽。可是,一天早餐,馬克·吐温在報紙上發現了一段使他從來都沒有那麼吃驚過的消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證人證明馬克·吐温先生犯有偽證罪,企圖侵佔一小塊香蕉種植地,那是當地一位窮寡婦和她那羣孤兒靠着活命的唯一資源!他頓時被弄得“神經錯亂,不知所措地過了一天”!結果這家報紙一提到他,唯一的稱呼就是“無恥的偽證造假者吐温”。

想當國中國古代君王制的社會裏,後宮之爭更是數不勝數,可是,沒有一個能夠真真正正地笑到最後。當今的社會也是一片亂象,為了一個“權”字團團轉,送禮賄賂更是成了一種“風尚”。即使改朝換代沒有了戰爭,即使有一系列不變的法律,有完善的機制,在權力的爭奪中仍是不擇手段。這就是民主?這根本就是人類的自私。

幽默令人笑,但未必是開懷大笑。有時總覺得非一笑而過。馬克·吐温的作品表面幽默輕鬆,但字字句句都是尖針般的諷刺,實在耐人尋味。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篇5

我相信你對海倫凱勒有很多要説的。她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倫凱勒是一個殘疾婦女,但她培養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她是美國著名的殘疾人社會活動家。在她出生在美國的第19個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讓她一生都生活在一個黑暗而寂靜的世界裏。在普通人難以想象的黑暗孤獨的生活中,但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支持、鼓勵和幫助下,她對原城區的生活充滿信心,重新點燃了生活之火。她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失明的痛苦和失聰的障礙,積極投身於快樂的學習、生活和生活。

還記得嗎?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生命,生命》。她帶着一顆種子堅強地在沒有土壤的環境中長大,用獨特的心跳安慰自己……要麼乖,要麼繼續!它也鼓勵我們永生,激發我們對生活的熱愛。1959年,由於海倫對盲人福利的無私奉獻,年輕的聯合國為她舉行了盛大的表彰儀式,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而這背後,你知道海倫凱勒是怎麼和外界對話的嗎?她10歲左右才能説簡單生活的語言,但聽不到別人説什麼。用手指寫在她手上,讓她知道你想説什麼。她堅持這樣艱難的生活。你知道她活了多少年嗎?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答案。她活了87年。

我知道1967年,海倫來到這裏,什麼也做不了。也就是在這一年,她停止了呼吸,安詳地死去。這就是人們對這個女人的評價。她一生都在向世人證明,“殘疾”不等於“無能”!

這樣堅強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欣賞嗎?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篇6

今天,老師領我們學習了《凡卡》這一課,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凡卡9歲做學徒窮苦的悲慘命運,讀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當我讀到凡卡做學徒的時候受到的種種折磨時,我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凡卡他那骨瘦如柴的身體,一雙又小又細的赤腳都凍的紅彤彤的,在想很心老闆就是因為凡卡給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睡着了,老闆就用皮帶抽打他。在想想我們做錯了一件事家長也不打我們,只是説了我們幾句,我們就跟大人翻臉,在往下讀我彷彿看到了小凡卡的老闆娘,也不給凡卡吃一點東西,每天只有一點麪包,凡卡的老闆還叫他睡在過道里,凍得他只打冷戰,在想想我們要什麼有什麼,天冷了家長又送來了棉衣、棉褲,在家裏我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聽到聲聲呼喊:“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裏去吧!我在也受不住了!……我給你跪下了,我會永遠為你禱告上帝。”這一幕幕悲慘的情景,那一聲聲哀傷的呼喚,就像尖刀刺痛着我的心,淚水不斷地在眼裏打轉,我不禁想到了和自己同齡的`孩子都在家裏享受這快樂,我們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裏怕摔着,我們真是身在

福中不知福,有一次媽媽給我做好了飯,她給我盛了一大碗米飯,她就去工作,我就偷偷的把飯到進了下水道,在學校裏呢,有老師同學的幫助,有一次我肚子疼,老師就不讓我跑步,還讓一個同學給我一塊上樓給我講故事,我們受到了一級的教育,教室裏有電腦、電燈,老師嘔心瀝血的教我,讓我們吮吸了知識的營養,正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長成了一個有知識的青少年;而凡卡呢,本該和我們一樣在教室裏沐浴知識,可他卻在做苦工,多麼可憐啊!他生活在一個俄國沙皇統治的時期,與我們比之上下,真是天壤之別!

當我讀到最後一節時,又不禁陷入了沉思,凡卡雖然寄出了信,但是地址不詳細,爺爺是收不到的,就是收到了爺爺也不會來接凡卡,凡卡仍然是逃脱不掉孤獨、悽慘的生活,我想:如果我,我來讓你坐時光飛船,接你到我家來,讓你享受我能得到的一切。當我讀完全文,掩卷沉思眼淚不住的流,但我是多麼幸福、快樂呀!我應該珍惜這幸福的生活,長大一定要做祖國的棟樑之材。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篇7

第一次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國小生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篇8

活着,輕描淡寫的兩個字,卻有着難以承載的厚重,不是 to be or not to be的哲學命題,也沒有為什麼而活,要活出精彩的勵志思考,彷彿是5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澱寫就的華夏兒女在苦難中蜿蜒前行的民族烙印。

平淡的敍事,跌宕的人生,作者為我們展示的主人公“福貴”一生悲慘的境遇令人唏噓不已,甚至不忍直視。但是正如我們這個民族在無數苦難中表現出的堅忍和樂觀,福貴就這樣活着。這在西方人眼中可能不可思議,但與我們而言,它確有着殘酷的真實性。有人可以把它理解為苟且,有人則給它貼上了劣根的標籤,但當人類所有古老的文明都出現斷代甚至消亡時,中華的文明卻得以延續,這種植根於土地,植根於農田的文明所具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難道不值得記憶和傳承嗎?

人類所面臨的考驗不僅來自大自然的無常和多變,更來自於由人類社會自身所製造出的動盪與紛亂。在歷史滾滾的洪流中,有幾人能成為弄潮兒,又有多少人的沉浮能夠自我把控?面對“活着”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凝重的命題,多數人交出的答卷也僅僅是“活着”。早已窺破其中奧祕的上古先賢們從此將命理與儒道薪火相傳,並最終變成了一個民族的dna,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走到哪裏都可以繁衍生息,但卻始終難以稱霸一方的原因。

活着是一種訴求,也是一種人生觀,它始於周而復始的苦難,卻也造就着苦難的輪迴,沒有民族的犧牲和反抗也許很難跳出這樣的'輪迴,我們的祖先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和掙扎才做出如此無奈的選擇,這究竟是智慧還是奴性,恐怕也很難輕易地給出定論。歷史浩瀚、人生短暫,人究竟為何而活、怎樣去活始終是令人糾結的千古難題,然而唯有活着才能思考,才能繼續。是烈焰燃燒、百鍊成鋼,還是細細潺流,滴水穿石,在灼熱與寧靜、富貴與平安的選擇中,中國人往往會選擇後者,這種文化上的取捨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面對世界的融合,面對列強的環伺,強權政治和狼性文化步步緊逼,生存的空間將會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擠壓,活着,談何容易!

餘華的小説撥開了所有的粉飾,讓我們如此清晰地看清血淋淋的瘡疤,也觸發我們去反思面對苦難我們是該繼續的堅忍,還是要去嘗試掙脱歷史賦予我們這個民族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