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600字【精選五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W

8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李恆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給麻風病人帶來了新生。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1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600字【精選五篇】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1
 
  如今,在中國,麻風病只有散發病例。“這些應該歸功於李桓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説的就是她。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友誼醫院原黨委副書記張仲民説。
 
  李桓英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是在1970年。當時,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工作的她,隨單位下放到江蘇省的一個麻風村。由於缺乏有效治療方法,過去最人道的做法,就是將麻風病人趕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任其自生自滅。
 
  這一幕刺激了李桓英。她想起自己1957年拒絕世界衞生組織“續簽5年合同”的邀請,從美國輾轉回國的初衷:幫助祖國的同胞,遏制因貧窮導致的疾病蔓延。
 
  1978年,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的李桓英,在57歲的年紀決心攻克麻風病。
 
  1982年,心得體會李桓英向世界衞生組織遞交了一份關於中國麻風病情況的詳細報告。次年初,她帶着申請來的免費藥品趕到雲南省勐臘縣。
 
  每天早上6點,62歲的李桓英要走十公里山路,渡過一條河進入麻風寨。挨家挨户尋找麻風病人,到家中勸説他們服藥、為他們治療。
 
  但世衞組織提供的藥治癒患者需要六七年,太漫長了!李桓英經過研究,決定開展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兩年後,作為試點的勐臘縣全部麻風病人被治癒。最終,這種療法使全國的麻風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年複發率僅為0.03%。
 
  1994年,短程聯合化療法被世界衞生組織在全球推廣,用以治療麻風病。
 
  2001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策略、防治技術和措施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2
 
  李桓英,1921年生,山西襄垣人,1978年至今任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品學兼優的她被霍普金斯大學推薦,來到日內瓦剛成立的世界衞生組織工作。作為世界衞生組織首批官員,她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
 
  有了如此成績的李桓英,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1958年,李桓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國,但是隻有她婉言謝絕了提出續簽5年合同的聘請,瞞着家人回到了祖國。
 
  1970年,由於海外留學、工作的經歷,李桓英被下放江蘇泰州麻風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觸麻風病的防治工作。
 
  大家可能對麻風病並不瞭解,不知道有多嚴重,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
 
  麻風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影響外周神經系統、皮膚和其他組織,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本病潛伏期很長,難以早期診斷,患者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感覺麻木、肌無力等症狀。麻風病人是本病的唯一傳染源,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接觸傳播等。
 
  在麻風寨後,她做了任何人都不敢做的事,她和村裏的病人握手,擁抱,甚至一起吃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村幹部們,醫生都不怕,你們怕什麼?
 
  她們用帳篷搭起手術室,竹片架成工作台。李桓英在簡陋且艱苦的條件下悉心摸索,苦苦追求,工作起來不要命,她曾四次遇險,身上已是傷痕累累。研究到傍晚已成為常態,終於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西南麻防基地,經她治癒的病人已達1萬多人,複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
 
  經過兩年的治療,十年的觀察,有近萬名麻風病病人完全治癒。於是,世界衞生組織向全世界推廣李桓英的做法!
 
  有患者感激道:"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
 
  以一己之力撼動整個國際醫學界。小編願稱之為"神",就是這樣一個人,85歲高齡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李桓英説:無懼征程艱難多 唯願此生報祖國!
 
  李桓英奶奶也是一位慈祥樂觀的奶奶,有網友發出李桓英奶奶的節目的表情包,簡直不要太可愛!
 
  這是我們祖國最可愛的人,站在前線與病魔做抗爭,病魔終究會被擊破,這份精神也會被新一代的年輕人繼續傳承下去!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3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什麼才叫“活着”,生命的意義在哪裏?這似乎已成為千古命題,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間或者寂寞時追問人生、探索前路。其實,“活着”的過程,就是生命的意義價值。當你全心全意地為他人、為自己靈魂思想而工作時,
 
  不再感受時間的存在,時間已然“停止”,生命也將永恆。生命哪有什麼長短?年齡哪有什麼”老“?它不過是生命長河裏的一個“刻度”。人生,就像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車票,沒有彩排,每一場都是現場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對人生最好的珍惜、就是對“活着”最好的詮釋。
 
  且看,張富清95歲毅然在伏案學習、為民服務,李恆英98歲依然是“上班族”,要努力工作到100歲,趙慕鶴105歲從不把“老”當回事兒,堅持終生學習等等。他們珍惜“活着”的一分一秒,他們忘記年齡、忘記小我,只為心中的目標與理想在戰鬥。退休永遠不是他們工作事業的終點,只要“活着”,“敬業奉獻”的腳步就永不停止。鶴骨霜鬢,伶仃瘦骨,隱藏不住你那顆赤誠之心。每每看到新聞報道里刊載的張富清老人伏案學習的身影、李恆英老人那瘦弱的身軀、趙慕鶴老人那瘦骨嶙峋的面容,
 
  內心感動、敬佩而又十分心疼。即使身體不好、行動不便、條件惡劣,你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怎麼樣突破自己、怎樣在餘生之年發光發熱,如何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出貢獻。“95歲入黨,不入黨我將後悔”,“學到老哪裏夠啊”,平凡而普通的話語間,透露的是你們對黨的忠肝義膽、詮釋的是你們對人民的牽掛與愛戀,彰顯的是你們對人民事業的赤誠與擔當。他們即使皺紋佈滿、溝壑縱橫,卻依然從不忘本來承諾與誓言,毅然扛起時代使命與職責,讓有生之年發光發熱,這就是“活着”的意義。
 
  衣錦晝行,功成身退,絕不是你擔當作為的終點。雖然2014年已經辦理了退休手續,但李恆英説“我不願這兩年白活着,我願竭我所能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歲”。到了退休那一刻,估摸大多數人都歡呼“終於輕鬆了”,但對她來説,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斷前進,退休也絕不是她擔當作為的終點。當他們按部就班地安享晚年的時候,他們的心卻怎麼也安定不下來,這就是因為那份深深根植於內心的責任、使命與擔當,催促着他們努力、奮進、堅持。這無愧是一種莫大的勇氣、一種魄力、一種精神,是我們廣大黨員幹部的榜樣。羅曼羅蘭説過:“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得過且過、聊以卒日、懶散拖沓的工作狀態沒有任何意義價值可言,只有珍惜有生之年一時一刻、一分一秒,
 
  才能真正詮釋“活着”的意義。鮐背期頤,遲暮之年,阻卻不住你那奮鬥之勁。年近鮐背之年的趙慕鶴在看到小孫子考試落榜自暴自棄,自告奮勇與之一同學習備考,用了四年時間考上大學,成為年齡最大的大學生;李恆英在93歲才辦理退休手續,但98歲的李恆英不願離開崗位、放棄事業,毅然選擇繼續回到單位當起“上班族”。期頤歲月,本該是安享晚年、樂度餘生的時候,他們卻不甘於平凡、不願無聊卒日,用奮鬥、堅持、努力、擔當書寫着不一樣的晚年生活,做出了許多同齡人想都不敢想的、甚至年輕人都自歎不如的豐功偉績,人民都尊稱他們為時代楷模、英雄人物。趙慕鶴説“年齡對我來説從來只是一個數字”,
 
  年齡之“老”從未阻卻他奮進的腳步,反而變成他努力與堅持的動力。他們這般年老體衰卻依然不停止奮進、努力的腳步,追逐着自己的目標與理想,為國為民奉獻餘生,這就是“活着”的意義。“活着”不是混沌度日,不是享福享受,而是忍受磨練,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接受挑戰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近百歲老人退而不休,還在努力奮進地發揮餘生餘熱,我們身處這最美好的青年歲月,且思且問自己在怎麼“活着”,“活着”的意義在哪裏?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4
 
  近日,中宣部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褒揚她是“致力於建設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的麻風病防治專家”,號召全社會向她學習。
 
  李桓英,女,中共黨員,1921年8月17日出生於北京,現任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她通過畢生努力,制定了麻風病防治領域的重大策略,解決了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為我國政府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劃、為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據。
 
  經常聽到這句話:比你優秀的人都在努力、比你年齡大的人都在奮鬥,你憑什麼不努力?是的,努力的人太多,98歲的“上班族”李恆英,在93歲才辦理退休手續,但不願離開崗位、放棄事業,98歲的毅然選擇繼續回到單位當起“上班族”。李恆英説“我不願這兩年白活着,我願竭我所能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歲”。是什麼讓鮐背期頤,遲暮之年的李恆英毅然回到工作崗位,我想這就是深深根植於她內心的那份責任、使命與擔當,催促着他努力、奮進、堅持。而作為年輕的基層黨員幹部,我們不應該向其學習嗎,我們不應該學習她那一份決心和毅力嗎。基層崗位是平凡的,也是亮麗的。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有些也許在平凡的崗位上度過了一年又一年,覺得升職無望,已經厭倦了這樣的工作,開始存在懈怠、得過且過的心理了。但是我想説,在大千世界,平凡的崗位數不勝數、環衞工人幾十年如一日的打掃城市環境衞生,他(她)們是平凡的,確也是亮麗的,因為他(她)們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師也是平凡的,幾十年如一日的重複課本上的內容,面對的羣體也是單一的,但是他(她)們卻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她)們成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基層黨員幹部每天面對的是人民羣眾,是平凡的,確也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奮鬥,我們要幹好自己的本質工作,要堅守自己的初心,要時刻回想自己最初進入這個崗位的那一份執着與堅持。是的,在一個崗位幹一年容易,可是在一個崗位幹幾十年缺不簡單。我們需要的是年輕人那一份衝勁,更需要有成年人的一份淡定,變化的是我們的年齡,而不變的是我們的心態和初心。努力是基層黨員幹部最需要的工作態度,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生命的意義不只是我們來到這個世上,而在於我們走過的路程,如何體現我們生命的價值,這才是關鍵。作為基層的年輕幹部,只有當我們在自己的崗位努力奮鬥,為羣眾幹事,就算崗位在平凡,它終將會綻放光彩,基層幹部們,努力起來吧。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5
 
  在雲南麻風寨工作的時候,李桓英非常關心一位******員——勐臘縣原縣委副書記刀建新。
 
  一天,李桓英找到時任友誼醫院黨委副書記的鄭瑞芬,神情嚴肅,“鄭書記,您得幫幫刀建新。”
 
  1950年,年輕有為的刀建新突然從工作崗位消失。麻風病使他失去了跟家人團聚的機會,更讓他痛心的是,他已經好多年“不交”黨費。
 
  李桓英知道,“黨費”是刀建新幾十年的心結,不解決這個問題,就算治癒了麻風病他也不能釋懷。
 
  鄭瑞芬和李桓英一起找到雲南省衞生廳,鄭重轉達了刀建新想回歸組織生活、範文參考網交黨費的願望。
 
  回京後不久,鄭瑞芬就接到了李桓英的電話。電話那頭,平日自持的李桓英異常激動,“鄭書記,刀建新的事解決了,他現在可開心了。我也很開心,感謝你!”
 
  鄭瑞芬聞言亦動容,“是您的功勞啊,李教授!我們黨員應該感謝您!”
 
  如今,95歲的李桓英仍然是個“上班族”。她每天上午揹着挎包從家出發,前往工作室、實驗室。在今年舉行的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上,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這位1921年出生於北京、中國共產黨的同齡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37歲隻身回到祖國。時至今日,她仍孑然一身,摯愛惟有患者。
 
  等過完春節,李桓英又要出發去雲南。她想看看那裏治癒的麻風病人病情有沒有復發?他們的親屬有沒有潛在感染?“麻風病的發病機制我們還沒有弄清楚,未來還有很多事要做。我還有時間,我還可以奮鬥。”
 
  李桓英摸着胸前的黨徽,淺淺微笑:“如果我能活到100歲,入黨申請書還有5%的人生可以跟黨走,為醫學事業繼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