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數學讀物的讀後感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1W

當我們在認真看過一本優秀的書籍後,寫讀後感就是不錯的記錄方式,撰寫一篇讀後感幫助加深同學們對書上理論的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讀數學讀物的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閲。

讀數學讀物的讀後感6篇

讀數學讀物的讀後感篇1

數學是一項要努力才能學好的科目,所以我經常看關於數學的書。今天,我看了一本驚險有趣的書,名叫《數學小眼鏡》。

?數學小眼鏡》這本書的作者是李毓佩,李毓佩寫的書,我大部分都看過,我覺得各個都生龍活虎,非常好看。我還從李毓佩的書裏看到了認真、堅持。

大家肯定會覺得奇怪,我是怎麼知道李毓佩這個人的呢?今天,讓我告訴你吧,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吉培培,給我們班推薦了一本叫《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上)》的書,於是我覺得應該很好看,便讓媽媽給我買,買了之後,我經常看的是愛不釋手、聚精會神,最後我把這整本書都看完了,我突然發現這一套其實有四本書,但其中只有三本書李毓佩寫得,還有一本《數學城歷險記》是一個姓蘇的人寫的。於是我讓媽媽陸續給我買了《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中)》和《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下)》。每一本我都看了上100遍,下1000遍了,我覺得真是好看。媽媽看我那麼喜歡的樣子,書。最後媽媽看到了《數學小眼鏡》……一套書,作者也是李毓佩,便毫不猶豫的定下了。三天後,這一套書在我家降落了。

?數學小眼鏡》裏面一共有4個故事,有:《數學小眼鏡歷險》、《古堡裏的戰鬥》、《黑森林遇險》、《沙漠小城的奇遇》。我最喜歡裏面的《數學小眼鏡歷險》,因為這個裏面有很多古代的數學家,比如:祖沖之、商高、劉微……。我最對祖沖之感興趣,因為祖沖之説過:“我求出的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誤差不超過一千萬分之一。”我看過這本《數學小眼鏡》的書後也開始會問數學問題了,比如:一個人有四隻手,每隻手分別拿狼牙棒、鐵餅、蓮花、貝殼,你知道他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嗎?我知道,一共有24種。如果有十隻手,就有3628800種。

我覺得數學真是對人類有太大的作用,好似什麼事情,都和數學捱得上邊,所以我一定要努力、認真學習數學,讓數學在深圳、在廣東、在中國、在世界、在各個星球、在宇宙發揚。

讀數學讀物的讀後感篇2

初升入新學段教學,正苦於無從下手,心定後,我想到首先應重閲《數學課程標準》,或從中能尋求依託,於是我讀了《數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一書。

這本書對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有獨特的視角:它重在數學教學教育時間層面上的解釋,關注內容的現實針對性,而少有理論思辨性的闡發;它重視數學課程標準與數學教學大綱的異同比較,而避免在概念領域作經院式的鑑別陳述。通過閲讀,使我再次學習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以及課程實施建議,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標準中一些難以掌握的重要內容,如:基本理念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條説到,有價值的數學分為顯性和隱性、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是有區別的等,這些是我以前讀新課標體會不到的東西。

讀過這本書後,我對課程標準所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活動的主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所有這些無不體現着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因此只有在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互相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體驗、共享共進,才能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而數學的學習者不僅僅是學到了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因為學習數學而伴隨衍生的許多非常重要的品質,如:自尊、自信、自律和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精神;克服困難、應對挫折的勇氣和意志;尊重他人,與他人共同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團結、合作、協調的精神;實事求是和獨立思考的治學態度。這些都體現了數學教學的人文精神,體現了師生間充滿人性、人情、人格之美的價值和意義。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直以來,我一直在做授人以魚的事,很多學生包括我們自己讀書、學習的方法都出奇地一致,研習的成果、心得也就了無新意。《課程標準》中提出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要求。倘若我們用不反思、永不歸家結網,我們的魚遲早會吃光。讀過此書後,我在產生羨魚衝動的同時,產生了結網的需求。

讀數學讀物的讀後感篇3

數學——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詞,從我們被賦予生存的能力開始就附隨在我們身上,伴隨一生。然而對於數學,你又瞭解多少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徘徊在四則運算之間,那是為了他們的生計吧。更多像我們這般的學生是為了應付那煩瑣的考試吧。

記得讀此書的開端,有一個問題震撼了我——為什麼要學數學?書中的朋友們的回答很合理,“我需要這門科的學分才能畢業;數學能協助我管理私人財務;數學對我將來的工作會有幫助,諸如此類。可是,都沒有命中目標——興趣。可能你會笑,這多麼虛偽啊!如果我們談論的是音樂或美術,就會很自然了。

其實,數學和音樂、美術一樣,都能為我們的人生添加意義,增加深度,使生活更多姿多彩,一直延伸到遲暮之年。而當今的人們,一直在四種錯誤的迷思中走不出來:一、數學枯燥無味;二、數學盡是寫刻板的大鬍子老頭,與現實脱節;三、世界上共有兩類人:一類是懂得數學的人,一類是像你我這些不懂數學的人;四、女性缺乏數學頭腦,不過反正她們也不需要。事實上數學是科學使用的語言,是工業和商業的偉大工具,同時,數學不但是學生有超高的能力解決困難的現實問題,還能幫助我們瞭解宇宙如何運行,數學是直接而即時的喜悦之源,所以數學觀念的本身就是我們學習的目標!

真正地學習數學並不是使自己變為一個做題的機器,而是清楚地瞭解數學的發展和文明。在讀完此書後,讓我對數學的神奇進化不得不驚訝自從人類誕生的那天,他們就已經從日月更替時光流逝中感受到了神祕的無形的存在。就算還無法描述與記錄下來,他們也已經直覺地把數學運用在與自然的生存鬥爭裏。所以數學與其他一切哲學不同,它伴隨着人類來到這個世上,即使你從心底排斥它,卻擺脱不掉它。數學不是純粹的科學,它已經從骨髓裏跟我們融為一體了。

讀數學讀物的讀後感篇4

學習了這麼久的數學,你知道是誰在創造數學嗎?對了,是數學家。可是,你知道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嗎?

翻開宋乃慶的《數學家與數學》,我發現許多數學的有趣故事。有“數學王子”高斯,有認為“數學好玩”的陳省身,還有受到蘋果啟發的牛頓……

數學在所有的學科中,我不太喜歡。總覺得數學枯燥、無味,不像語文那樣生動、有趣。但從《數學家與數學》這本書中瞭解了好多數學家的成功故事後,看待數學的觀點就截然不同了。

陳景潤看書走路看書入迷撞樹上和連著名數學家哥德巴赫和歐拉也無法解答的世界著名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卻被刻苦學習的陳景潤給攻克了出來,他用自己的勤奮和刻苦摘下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連盲人歐拉也在數學界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以他的仔細觀察勇於探索、堅持不懈的精神,發明了歐拉公式。

他們的勤奮和刻苦給了我啟發,我也愛看書,可都是囫圇吞棗、蜻蜓點水,少了那份用心與毅力。要是自己也能像書中的數學家們一樣,語文成績一定棒棒的。

這本書中數學家的故事頗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通過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做任何事,不論大小,都要仔細認真、勇於鑽研、不言放棄,功夫是不負有心人的。

讀數學讀物的讀後感篇5

常言道學而不思則罔。一次在某數學論壇閒逛,發現多人在談論此書,而且評價都非常的高,想想又是和數學有關的,於是一時心血來潮就買了這本書,直到真正閲讀此書時,這本書已經在抽屜積塵多時。讀了之後才發現收穫真的是太多了。

?什麼是數學》既是為初學者也是為專家,既是為學生也是為教師,既是為哲學家也是為工程師而寫的。它是一本世界著名的數學科普讀物。書中搜集了許多經典的數學珍品,給出了數學世界的一組有趣的、深入淺出的圖畫,對整個數學領域中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動的闡述。

i·斯圖爾特增寫了新的一章,以新的觀點闡述了數學的最新進展,敍述了四色定理和費馬大定理的證明等。這些問題是在柯朗與羅賓寫書的年代尚未解決,但現在已被解決了的。

愛因斯坦評論説:“《什麼是數學》是對整個數學領域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的透徹清晰的闡述。”閲讀此書讓我們明確知道了什麼是數學?數學是對思想和方法的研究。而目前我們的數學教學有時竟演變成了空洞的解題訓練。這種訓練雖然可以提高形式推導的能力,但卻不能導致真正的理解與深入的獨立思考。數學研究已出現一種過分專門化和過於強調抽象的趨勢,而忽視了數學的應用以及與其他領域的聯繫。所以,我們必須醒悟到數學教學應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終極目的。閲讀《什麼是數學》,將對教師、學生和一般受過教育的人有一個建設性的改造,讓大家真正理解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科學思考與行動的基礎。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而絕不是解題訓練。這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注意的地方。回到我自己的教學,我想若讓學生在整體上對數學有了一個認知,會讓學生學起來不再覺得數學是那麼枯燥和可怕。但若想像本書作者那樣高屋建瓴,在課堂上學生生成的問題中,判斷出哪些是數學本質的知識,純熟地處理有關的數學內容,還要取決於我們身為師者的數學底藴了。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所以,我們必須醒悟到數學教學應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終極目的,而絕不是解題訓練。這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注意的地方,這也是我今後努力地方向。

讀數學讀物的讀後感篇6

?國小數學》這本書是由特級教師吳正憲、張丹兩位老師主編的。本書從研究國小數學教學的角度,針對國小數學教師的公開研討、常態教學,按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來編排。

本書共六章:第一章是新課程理念下“運算教學”的研討;第二章是新課程理念下空間與圖形教學的研討;第三章是“應用題”教學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第四章是新課程理念下“統計與概率”的教學研討;第五章是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第六章是課堂觀察和如何評價一堂課。

每章都分為幾個步驟:簡介讓我們知道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從問題出發,吸引我們看的興趣,因為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引言,提出問題,引發我們的頭腦風暴,啟發我們思考;第一節通過案例研討,引發深入的思考;第二節觀點分享,給出一些專家、優秀一線教師的思考和建議,非常中肯地切中我們的難點,令我感到讀一本好書,就是同時與很多個優秀的老師作交流,聆聽他們的教誨,真的是對很多問題都恍然大悟;後面還附加了拓展資源,來自於報刊雜誌的優秀文章,更加拓寬我們國小數學教師的專業視野;最後熱點聚焦來自於多位一線教師的問題探討交流,讓我感到原來我們都有同樣的困惑。教學研討交流是很幸福的事,因為有那麼多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我並不是孤單無助的,我們可以共同討論、共同進步,網絡縮短了我們的距離。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學,我是怎麼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處理是否得當。我結合解決問題教學,重點閲讀了《“應用題”教學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一章,深受啟發。以下記錄自己從書中和教學中悟到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一般能力的策略思考:

1、從問題素材的選擇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2、從數量關係的分析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3、從解題方法的辨析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4、從問題的創編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我還要繼續讀這本書,思考書中的理論,別人的教學實踐,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