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森林報.春的讀後感最新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9W

讀後感可以讓我們發現作品中的文化差異和多元性,增進我們對多元文化的理解,每本書都是一次心靈的探索之旅,而讀後感是我們記錄探索過程的旅程手冊,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森林報.春的讀後感最新6篇,供大家參考。

森林報.春的讀後感最新6篇

森林報.春的讀後感篇1

合上書時,窗外正好下着綿綿細雨,好像有什麼哽咽在喉,生活一如沒有盡頭的列車呼嘯着穿過……

都説二十歲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青葱歲月裏的驚濤駭浪,還帶着些許甜蜜和感傷,我試圖説的來龍去脈,卻在一番掙扎後發現,當一切都過於清晰詳盡,反而不知從何説起。

?挪威的森林》好像早就在我計劃的讀書列表中;最近偶然聽別人提起,才恍然翻開這本創造日本暢銷書歷史記錄的書籍。我想,讀罷此書,以中國人的世界觀是很難理解上個世紀日本開放的社會,我也是讀了第二遍才稍有體會。

那些舒雅的文字之後,湧動着那個年代特有的傷感與抒情,正如川端康成一句“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感動所有讀者一樣,村上説出那些我們一直想説的那些純真年代的愛的物語。書裏不斷出現一句話“死並不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就如同木月的死,直子的死;在村上平緩的文字下,總是隱隱約約的感覺到死亡的陰霾,可能對於現在的我們很難體會到死亡的存在,可是剛好讀完此書的當日,一好友來信説,其父腦溢血故去;那一刻,我豁然想起這本書,突然體會到死亡的真實存在。

十七歲,是木月離開的時間,直子近乎逃避般的不想承認十七歲的離去,可是沒有人永遠十七歲,但是,永遠有人十七歲。

我是永遠都無法理解直子的,這個精緻卻病態的女孩,或許她因木月的死而沉浸在一個幻滅世界無法自拔,渡邊的愛卻浸滿她的一顰一笑,然而就在渡邊彷徨時,直子自殺。這樣混亂的局面被村上用一個又一個畫面組合起來。我偏愛綠子,偏愛她的樂觀陽光,偏愛她的快樂,偏愛她的敢愛敢恨。如果説直子是雨中安靜的百合,那麼綠子就是陽光下的葵花,宛如紅與黑,經典的搭配卻又對比鮮明。於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邊親手將他的摯愛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生活好似戲劇,到底如花美眷,終不過似水流年。

就這樣,《挪威的森林》帶着對愛,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從我的生命中來來去去,仔細想來,木月死前最後見到的人是渡邊,他把直子交給渡邊,而直子死前最後見到的人是玲子,她把渡邊交給玲子……死於生,完美的交接與契合。

有人説《挪威的森林》是不敢讓人看第二遍的書,它會給人們帶來觸痛感,這種痛一如離開母腹的嬰兒一般,帶着對前面未知處的迷茫,正如直子叮囑渡邊“我希望你永遠記得我,記得我這個人”。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

森林報.春的讀後感篇2

一直聽人説起《挪威的森林》,但遺憾的是一直借不到,最近只好下了狠心買了本。

以前是灕江版的,得二十多塊錢,這對我來説算貴了。畢竟是買一本小説看看,似乎沒必要花這麼多錢的。進入20__年後,不想該書版權由上譯買走了,定價便宜了,譯者也作了修改,而且裝幀也非常不錯。最後打了八折以十五元的價格,我終於買下了《挪威的森林》書的上譯版。還沒有看書,我就有種感覺--很值!

該書花了五、六天時間看完的(咱是學生得上課、自習啦等等)。總體覺得是不錯,不僅村上寫得不錯,譯者林少華也譯得不錯,寫的序更是不錯!很唯美,很清新,很自我。而譯者説村上小説最大的特點是:把玩孤獨,把玩無奈!因為,人,人生,在本質上是孤獨的,無奈的。所以需要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但是,尋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勞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於是,與其勉強通過與任教往來消滅孤獨,化解無奈,莫如退回來把玩孤獨,把玩無奈。

小説是主人公渡邊的回憶,回憶自己年輕時代讀大學時發生的事情。而時下,我們都在讀大學,跟主人公很相似。但我很羨慕渡邊的自我、瀟灑、隨意。他生活中不會出現父母的影子,周圍沒有認識的人,唯有的是一個死去的朋友的戀人、一個住在同一幢宿舍樓的哥們,一個一起上過選修科的女孩子。就這樣簡單的生活,簡單的日子,卻讓我向往。每週空閒時間打工以維持日常生活費用;抽空去各地走走,算是旅遊;週日與死去的朋友的戀人軋馬路,等等。

我很喜歡旅遊,可是口袋裏沒有錢。想找份工作,沒有説的過去的。何況中國地大物博,四處走的地方是多,可範圍太大,而且沒有日本新幹線之類便捷的交通網絡。而最根本的是,沒有渡邊的心情,一個人遊歷,是需要勇氣與決心的,也需要與眾不同的心境。我想我沒有,所以只能徒自歎息。

看完書後的一個明顯的印象是,日本人性觀念的開放。以至於有人偏激地認為,村上是個性變態。我倒沒有這種看法,同為男人,同為青春期的男人,試問誰沒有那種想法或行為?除非你不是男人,或者自身有問題。

以前也耳聞過大和民族的這一有別於儒家思想的顯著特點,算是明治維新時期西化的產物了。但是看完本書後,算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或許國內像這種純文學中,涉及性的文字不多或未可知。可是,想想時下,青年人中的同居熱,甚至在高校中也毫不遜色,也就不會覺得有什麼驚訝的。本人單身,活了一大把,還沒有經歷過純粹意義上的戀愛,更不用説同居了。由於本人如此,交遊圈也可想而知,所以對同居現象一無所知。只是愛好讀報,還知道高校中 不少校園內安放了自動售安全套的機子。僅此而已!

森林報.春的讀後感篇3

?森林報》這本書是蘇聯作家維·比安基寫的,是一部兒童森林百科全書,此書是以月報形式書寫的,《森林報》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讀完這本書後你會發現每個季節都有很大的變化,如春天是朝氣蓬勃的,夏天是活潑可愛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冬天是悲傷的。

書中有些事令我很驚訝,比如説小動物們在屋頂上舉行音樂會,還有隻母豬一次生了26只小豬,還有些動物會用翅膀或爪子寫字。

在森林中生活的小動物有快樂也有悲傷,快樂的是那兒有很多小動物每天在一起玩樂打鬧,悲傷的是所有小動物都是食物鏈上的一員,所以經常有動物被自己的天敵吃掉或殺死,森林裏還有森林強盜和土匪。

我們家裏應該都有日曆,森裏報裏也寫了森林歷。從1月1日到2月20日是飢餓難熬月,從2月21日到3月20日是忍受殘冬月,從3月21日到4月20日是冬眠初醒月,從4月21日到5月20日是候鳥回鄉月,5月21日到6月20日是歌唱舞蹈月,從6月21人到7月20日是鳥兒做巢月,從7月21日到8月20日是雛鳥出世月,從8月21日到9月20日是結隊飛行月,從9月21日到10月20日是候鳥離鄉月,從10月21日到11月20日是足儲糧食月,從11月21日到12月20日是冬客臨門月,從12月21日到1月20日是銀路初現月。

在讀《森林報》的時候我認識了很多以前不認識的動植物,看了這本書可真是讓我受益無窮啊!如果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去看看。

森林報.春的讀後感篇4

森林,是許多人嚮往的地方,可是,在城市裏的報紙上,書上,基本上都是些大都市的事情,很少有關於森林裏的事情,而《森林報》卻是個例外。

?森林報》講述了森林裏春夏秋冬的故事,有春的歌唱,夏的舒心,秋的落葉,冬的憂傷··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事情,每個季節都有不一樣的歌聲,快樂,悲傷,難過……他們有着我們沒有的東西。他們擁有的一切,我們都希望有,在那裏,可以快快樂樂,在那裏,可以開開心心,無憂無慮,這難道不是我們所想要的嗎?

森林裏,有着許許多多的故事,屋頂上的音樂會、林中樂隊,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那麼有趣,讓我們嚮往,讓我們期待,我真想去森林玩一玩啊……

我還了解到1月是冬眠初醒月,2月是候鳥迴歸月,3月是歌唱舞蹈月,4月是鳥兒做巢月,5月是雛鳥出世月,6月是結隊迴歸月,7月是候鳥離鄉月,8月是足儲糧食月,9月是冬客臨門月,10月是銀路出現月,11月是飢餓難熬月,12月是忍受殘冬月,每個月分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那麼有趣,雖然有着冬天的難熬,可是,冬天過後就是温暖的春天,接着又會迎來美麗的夏天,森林,是個好地方。

讓我們翻開書,一起去了解森林裏的事情吧!

森林報.春的讀後感篇5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小説家村上春樹的代表作品。所以,整部小説當中其實也是充斥着日本小説當中典型的死亡色彩以及悲情部分。

通讀整篇作品,整個的情感其實就是壓抑的。對於讀者來説,這樣的情感壓抑也是讓自己的閲讀充滿着很大的難度。

但是,如果能夠將整本作品很好地讀完的話,你就會發現,其實在整本的小説當中,主要的還是一種愛情的偉大以及無私。

在人生的尋覓當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徘徊,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同時,對待愛情也是如此。那個讓我們痴迷的人是否真的就這樣值得我們為他生、為他死呢?

每一個在愛情當中受盡了罪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對於這樣的人來説,他們最不想要的就是別人的同情。因為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就是愛情當中的弱者。

很多人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世界上總是有着那麼多的人會為所謂的愛情獻出自己的生命。其實,只要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其實這不是對於某個人的痴迷,而是對於愛情的一種自己堅持的忠誠。

所以説,每一個願意為自己的愛情獻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因為他們對於愛情有着最為難得的忠誠。

對於愛情的忠誠,不是説要成為愛情的奴隸,而是成為愛情的至交。所以説,在愛情當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時又是不平等的。

因為每一個人在愛情當中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對於愛情的要求也是不盡相同的。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絕對的事情,有的只是一種絕對的態度

森林報.春的讀後感篇6

上週我學了《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這篇課文,課文講了維也納森林那美麗的景色和人們與小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維也納人的環保意識令我深深地歎服:他們對待草地就像對自己家的地毯一樣,他們在夏天甚至不開空調,怕污染環境。因為懂得科學地利用環境,才得以更好地保護環境;因為有了全民環保意識的提高,才使整個維也納處在綠色包圍之中。想想我們也經常叫喊着要“環保環保”,偶爾也搞一些活動,好像是為了環保,其實都是形式主義,環保意識並沒有深入人心,大部分人們還沒有絲毫的環保意識。

就在我回家時的馬路上,一股嗆鼻的煙霧向我“撲”來,行人們都捂鼻前行,能繞路的更是“望而遠之”,原來是垃圾池裏的垃圾在燃燒,煙霧肆無忌憚地吞噬着新鮮的空氣,我想:為了處理垃圾,就一定要這樣嗎?燒掉垃圾會造成大氣污染、隨焚燒廢氣排放微量有毒物質不論是大氣中還是隨雨水降落都可能對該區域內的植被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同學們,讓我們保護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