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敏感期心得體會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9W

心得體會是指把實踐中的想法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應用文體,當我們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敏感期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敏感期心得體會7篇

敏感期心得體會篇1

寒假裏,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閲讀了孫瑞雪老師編著的《捕捉兒童的敏感期》這本書。之前只聽説過青春期,更年期等,對於兒童敏感期還是第一次瞭解。原來兒童的成長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構成的,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而敏感期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能否成長為一個正常的,優秀的人。

回憶女兒的成長經歷,我恍然大悟。以下是我根據此書對女兒的成長經歷回憶和剛剛一歲的兒子處於兒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進入口腔敏感期時,潼潼喜歡在牀上抱着大可樂瓶翻滾,並嘗試用嘴咬開瓶蓋。當時她還不到一歲,做這個動作有些費勁,但她並不氣餒,可以持續做十幾分鍾,時常把自己累得氣喘吁吁;潼潼有一隻黃色的小熊,每次給她小熊,她都會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時,也是抓過來咬一通;有一次,家裏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潼潼抓起來就往嘴裏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馬上做出難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裏的東西往外吐。但是當時自己是沒有兒童敏感期這一概念,總覺得有些不耐煩,覺得這孩子挺調皮的。哈哈哈,現在我知道了,小傢伙口的功能已經建立並獨立起來,正在用口來認識世界呢!

兒子現在已經一歲了,恰好家裏的沙發破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洞,他發現了,便開始用手指去摳。小洞被摳大了,棉絮露了出來,他便把棉絮往外掏,於是那段時間他總是專注於這份工作,樂此不疲。總結潼潼的成長經歷,我知道這是孩子的手敏感期到來了,接下來我發現他對紙箱子很感興趣,於是便把他放到紙箱子裏,他時而蹲下,時而站起,有時還會扶着箱子不停地搖晃,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搖晃得太厲害了,他就面朝地板摔了個大馬趴,繼而哇哇大哭。無奈,我開始為他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後我發現,每次打開洗衣機時,他都喜歡往洗衣機裏扒拉,但是他個子夠不着,什麼也看不到。於是我把他抱進去,當然我事先拔掉了電插頭。進入這個空間,他有時手舞足蹈,有時又安靜得出奇,他可以自己在裏面玩上30,40分鐘。很顯然,他對這個空間很滿意,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星期左右吧。當時,我只是想帶他的時候省些力氣,沒想到恰好滿足了他在空間敏感期時對空間探索的要求。

以上是我對潼潼處於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記憶,但是當時自己是沒有兒童敏感期這一概念的。完全是處於保護孩子愛好的心理。因為,小時候,媽媽總是限制我做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會忘記。所以,我不希望女兒、兒子和我一樣,在沒有自由的環境中成長。於是,我會盡量滿足她的想法和要求,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彌補自己兒童時期的遺憾。

很感恩能讀到這本書,使自己有機會探索兒童成長的祕密。從前不明白女兒為什麼那麼喜歡玩沙子?不明白兒子為什麼那麼喜歡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兒子為什麼每天早晨起牀都要看同一集奧特曼?現在總算是揭開這層神祕的面紗了。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導處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麼。但至少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有更多的寬容和愛意去善待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最終長成正常的,快樂的人,感恩!

敏感期心得體會篇2

有一個小寶貝回家的`時候,電梯裏的按鈕必須他來按,如果媽媽按了,要重新回到電梯間再按一遍,媽媽很抓狂,認為孩子是不是有強迫症。其實孩子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他是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如果秩序破壞,一切都要重來。秩序感是規則意識的萌芽,會帶給孩子安全感,打破秩序會讓他焦躁不安。這個媽媽就是不讓他重新按,結果哭鬧了很久,把精力用在了無序的抗爭中,浪費了寶貴的親子時光。這小小的強迫症,讀完了《捕捉兒童的敏感期》,我們就會理解這個小寶貝,尊重他,傾聽他!

?捕捉兒童的敏感期》這本書主要講述了0到6歲之間的敏感期,但是並不意味着6歲之後就不會有敏感期出現的現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個年齡段某些特徵最為凸顯,而後這些特徵可能還會伴隨着孩子成長。而這本書就用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證明了幾歲會有哪些敏感期,會有哪些特徵。

書中有一個很搞笑的例子。一個小朋友在幼兒園拉了粑粑,在老師去給他拿褲子的時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來並放在書包裏帶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詢問原因時,孩子的回答竟然是:“這是我的”。也許我們聽完這個故事哈哈一笑就過去了,可是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真的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們會反思,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孩子,她們佔有慾強、不願分享、甚至別人碰他的東西就會大聲尖叫等。我們會認為這是家庭教養方式的過度溺愛,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壞毛病。殊不知這是兒童自我意識初步建立的時候,也是他們必然要經歷的過程。當孩子出現了自我意識時,他會按照自己的意願、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當我們遇到兒童這個時期,我們需要做的是儘可能滿足孩子,不能過度苛責,為兒童創造一個温馨充滿愛的環境。

其實,孩子的祕密還有很多很多,當我們不瞭解的時候,我們要懷着敬畏感恩之心,給他們充分的愛和自由。正如書中給出的我們建議:

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

二、已經發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許孩子把惱怒哭出去,讓孩子把情緒哭出去,孩子自己就會接納已發生的事實。

這本書,百讀不厭,每一次讀都會有新的收穫與體會,讓我們一起去探尋寶貝們更多的規律與祕密吧!

敏感期心得體會篇3

春節假期已接近尾聲,同時進入了收心階段,為新學期的開始做好準備。在假期的讀書活動也已進入書寫感悟階段,身為幼兒教師的我,雖然接觸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閲讀了《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後,才使我對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使我深深的意識到,每個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再閲讀此書時,我邊看邊與班中幼兒或者是兒子的情況與書中介紹的情況進行對比,腦海中再現着種種“令我頭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後就會把手放到嘴裏,而兒子一直是小手裏嘴巴遠遠地,受原生家庭以及社會理念的影響,我還慶幸兒子從小就講衞生,沒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經常把手放在嘴巴里,為此經常挨吵,越大越不講衞生。至此才知道,原來是兒子遲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補上來,我的不斷的阻止,不知給兒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秩序的敏感期後,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我第一時間想到了班中的澤澤,如果一件事沒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他的情緒就會產生劇烈的變化,發脾氣、哭鬧,非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這些都被我們這些成人定義為“任性”、“胡鬧”,殊不知,他是到了執拗的敏感期。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們每天都會不斷地聽到孩子們的“告狀聲”,“老師,_打了_小朋友”“_拿了別人的東西”······我曾經為這些“告狀聲”苦惱,也曾經為這些“告狀聲”應付。如今才知道,兒童和成人不同,成人大都有別人的閒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內在的秩序感,他喜歡遵守規則。只有兒童和一些保持了這份美德的成人,才會把規則融入生命。如果兒童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的秩序被權威替代,那麼決定孩子內心的就是成人。兒童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這種無序的環境是兒童喪失了安全感,最終,這種環境會培養和滋生出懂得叢林規則的孩子,人格就會淪落。

孩子的成長伴隨着一個接着一個的敏感期,我們應學會耐心等待孩子,會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會為孩子的每一種狀況欣賞和陶醉,為孩子們開拓一個嶄新的成長環境。

敏感期心得體會篇4

一看這本書的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本非常重要,實用的書。而且是專門針對兒童這個年齡段的一些我們生活上看到習以為常,見慣司空,卻又未能想明白其中的緣由書籍。很多事情,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於兒童階段,我們很多人也都是一樣。

看了這本書,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覺到在以後的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了更加明朗的方向,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多吸取正能量。對此,我感覺此書不能只看一遍,必須不斷重複看,才能温故而知新,才能運用的遊刃有餘。而且,無論怎麼寫自己的感悟,都不能表達其中的眾多精髓。唯有把好的,讀有所悟的地方摘錄下來,反覆看,反覆斟酌,雖然這樣子會有斷章取義的可能,不過,在節約時間,抓住重點,以及能讓自己更好地舉一反三,碰撞靈感,我想這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方法。

同時,看完這本書,或者説這類型的書。讓我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關於傳統文化讀經教育這一塊的引導的空白。本書是西方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完全套用在中國是否適用呢?那麼套用在讀經教育的私塾,是否適用呢?如果不適用,或者説不完全適用,那麼,需要怎麼轉變呢?在讀經上課以外的其他時間,此書給了我很多很好的明確的指引。可是對於讀經的孩子來説,讀經才是重點。本書卻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説明。

看來,在讀經教育的路上,依然是上下而求索,任重而道遠。相信在自己國人的探索上,加上此書的指點,以及自己的實踐總結。終究會走出一條完整的路,形成一個完整的國學教育體系。最起碼,在開始的時候,要以空杯心態去閲讀,要假設它全部都是對的。

敏感期心得體會篇5

?捕捉兒童敏感期》是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的編著的書,本書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就如書中所説:“瞭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破譯兒童內心的祕密,幫助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並釋放內在的新的生命力。”所以“這是愛孩子的書,而不是教孩子的書。”

?捕捉兒童敏感期》是一次在網上給單位買書的時候無意中看到好評如潮便給自己下了訂單,買回來後從7月到9月一直擱置在書架上,直到順利搬家完。10月用了四個週末的女兒上輔導班的時間閲讀完。這是自己今年最認真閲讀的一本書,每看完一個篇章就做了標註和寫下關鍵詞,以便提醒自己再次回看的時候能夠抓住重點,再此也特別推薦給家有小寶貝的媽媽們。

本書有8個篇章,在第一章,作者通過4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從嬰兒吃手、腳丫、玩具等用口來感知世界,瞭解外在,建構自我,説明孩子從出生敏感期就開始了,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間交換,在成人看來屬於不等價,而在交換背後卻藏着孩子的祕密和感覺,有着他們的喜悦;在秩序敏感期,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必須按照既定的規則做事,如果大人破壞規則他們會要求不斷的重新來,她也會要求大人或者小夥伴們按照自己擺放玩具的要求放好,這也是兒童的“直線式思維”,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對繪畫和音樂有着天然的直覺,在這一時期,如果被家長們發現和抓住,為孩子提供藝術環境,那麼就能很好的進行“潛力開發”。讀完第一章,讓讀者對敏感期有了一定的瞭解,也讓讀者對探索孩子有了興趣,因此,在後面的章節中,作者分別從0—2歲、4—5歲、5—6歲和6歲以上兒童發展中的敏感期做説明,每個階段通過孩子與家長、老師的故事進行闡明各個敏感期。

什麼是敏感期呢?書中給出的定義是: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本書作者在介紹敏感期的時候,也給我們介紹了蒙台梭利教學法的美好——為孩子提供一個寬鬆和愛的環境,讓孩子們保持天性自由發展。

讀完敏感期,讓我再次重新認識女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比如:剛出生下來為什麼總是愛吃手和腳丫子,很多次把腳丫子放入口中,被我制止逗她玩,而她還吃得津津有味;家裏的玩具和書也是被她咬,總是擔心她把細菌或者不能吃的物品吃進去掐住;不喜歡照顧她的奶奶穿黑色的衣服,奶奶穿了黑色的衣服她就哭,就讓奶奶脱;小朋友來家裏做客,不讓別人動她的玩具,如果玩了玩具必須是放在她的地方,放錯了她就大哭,讓人覺得孩子不可理喻太自私了;愛美是人的天性,小女孩經常踩着我的高跟鞋,拿着我的化粧品給自己塗塗抹抹——很多的為什麼,也讓我在這本書找到了答案。讀完此書,讓我們認真的面對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陪伴她成長。

每個敏感期的到來都是短暫的,也會是轉瞬即逝的,如果在敏感期我們沒有好好“保護”它,在12歲之前只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自由,也是可以彌補的。作者説:“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勇敢、堅定、樂觀、充滿自信,擁有這樣一個孩子,幸福會像空氣一樣包圍着我們。”

敏感期心得體會篇6

每一次讀孫老師的書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聽説過青春期,更年期等,對於兒童敏感期還是第一次瞭解。原來兒童的成長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構成的,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而敏感期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能否成長為一個正常的,優秀的人。以下是我讀完《捕捉兒童敏感期》的一點心得體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有很多行為讓大人難以理解,比如,總喜歡咬人、喜歡品嚐各種各樣的東西、喜歡玩水、願意把東西扔掉再撿起來、在一段時間裏總學説大人話、有時特別喜歡打人。當孩子發生一些奇怪的行為時,當大人們認為那是不合理的行為時,大人和孩子之間就會有了衝突,大人總會對孩子大喊大叫,有時甚至會大打出手,孩子則會很無辜的哭泣。就我自己教育孩子的經歷來説,也有多次這種情況,我實在想不通孩子的小腦袋裏裝的是什麼,孩子的成長對我來説竟成了一種負擔,因為我很害怕他接下來又要做出什麼危險讓人擔心的事來。直到看到孫瑞雪的《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一書,我才對我的孩子有了更深的瞭解,我開始學着用“兒童敏感期”的理論來理解孩子的這些另人頭痛的行為,瞭解了孩子這些內心的祕密。

“兒童敏感期”來源於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觀,她畢生致力於兒童研究和教育實踐,發現了“兒童的敏感期”,並分析了每個敏感期中具有不同的特點,提出了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方法。“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她認為在幼兒的心理髮展中會出現各種“敏感期”,如秩序敏感期、細節敏感期、行走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用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去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對每樣事情都易學會,對一切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發展正是建立在幼兒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上的。

用這一理論就幫我們很好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幹出各種奇怪的事來。但光是理解還不夠,當孩子“淘氣”時,我們仍然會不知不覺的想要制止、管教、約束他們。我想每個孩子小時都特別喜歡玩水,他們總用小盒小盆之類的容器來來回回的舀水,百玩不厭,弄得滿地滿身都是水的。這時大人們就要來制止了:不要再玩了、瞧弄得身上都濕了、趕緊換衣服去!孩子們玩得正盡興呢,突然被大人強行抱開,當然要用大哭來表示反抗了。雖然我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愛玩水的,玩水的方法有很多樣,可以鍛鍊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液體這種性狀,可是我們仍然對孩子給大人造成的負擔表示了反感。殊不知在兒童的各個敏感期,如果兒童受到干擾和阻礙,不能正常使用他們的身體的各種功能,相關的功能就會喪失。不能使用手,手就會多動;不能使用腳,腳就會無用;不使用鼻子,鼻子就會失嗅;不使用耳朵,耳朵就會失聰;不使用眼睛,眼睛就會失明。孫瑞雪的教育經驗證明,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我們應當怎樣做?做家長的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孩子玩水時給他們穿上防水的罩衣,同時把衣袖挽起來,告訴他“開心的玩吧!”

再如一些兒童經常吃手、咬文具盒、甚至吃書、喝彩筆水、舔桌子等,這時大人的想法是:“真噁心,太不衞生了”。可是我們並沒有考慮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在蒙特梭利看來,孩子首先用口來感知世界,這個時期能持續到6—12歲。小嬰兒會吃身邊的任何一樣東西,包括自己的手和腳。這是他們的手和口的敏感期到來了,兒童會沒有理由地對某種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會不厭其煩地重複這項行為,直到爆發出某種新的動機為止。兒童在這段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內在活力與快樂,是根源於兒童與外在世界接觸的強烈要求。兒童吃的目的也是在認識味道,瞭解外在,建構自我,而我們則僅僅把它理解為吃,並關注清潔衞生。當大人強制性地要求孩子講究衞生清潔時,他們的內心就會不斷地掙扎、興趣受到妨礙,就會喪失以自然的方式適應環境的機會,也就因此喪失屬於個體的敏感性與動機,這會越加導致兒童精神發展和完成方面的障礙。

早在20世紀初,蒙台梭利提出了“發現兒童”與“解放兒童”。到了21世紀中國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説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制度下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因此家長要注意兒童的心理髮展和生理的發展之間的密切的關係,給予他們更多新鮮的刺激,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依照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發展兒童的感知覺、釋放情緒,在此基礎上進行感知訓練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品德觀念的培養,最後才是強調文化知識教育,整個過程不能超越兒童的心理髮展水平和認識能力。

敏感期心得體會篇7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捕捉兒童敏感期》,該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還針對每個不同個案均作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我讀了之後,受益匪淺。對家園共教十分有益,作為幼兒教師瞭解幼兒的敏感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其實每個孩子來到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就象一張純潔的白紙,要在上面繪畫絢麗的色彩,規劃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生活環境。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之中逐漸認識世界,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知道到知道這個成長過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使自己真正成為勝任的第一任老師。書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塗色”、“破壞性行為”、“秩序成習慣”等個案孩子的行為,分析的非常好。

家園共教,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建康成長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我看了之後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作為幼兒教師不但可以在幼兒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做家長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家長提出的疑問也能做出正確的分析,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不過自己的經驗和學識還有點欠缺,還需進一步的閲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