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反對校園欺凌的心得感悟精選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W
校園暴力要不得,共建美好創和諧,學海拼搏,需注意安全,那麼關於反對校園欺凌的心得感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反對校園欺凌的心得感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反對校園欺凌的心得感悟精選範文

反對校園欺凌的心得感悟1

校園欺凌現象誕生於家庭和社會,危害於學校,治理這種現象,必須從學校開始順藤摸根,剷除根源。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完善立法

很明顯,一些治理得較好的國家主要是通過法律來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而不是主要通過訓導與宣講。並且,一旦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後,會對相關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與跟蹤,以免日後影響其心理。這兩方面無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傳統社會,子女更多被視為家族與家庭的產物,而不是首先將其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帶有一定權利的個體。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未成年人的四種保護中,家庭保護就排在第一位,但是家庭保護不可企及校園,這正是校園暴力與欺凌發生的條件。一旦發生此類事件,學校要麼壓下去以免家醜外揚,要麼在家長之間協調解決,賠償了事。法律保護幾乎總是為這些處理方式讓位,而且對於涉事的未成年人也通常處罰較輕,這使得他們內心並沒有一種硬約束告訴自己不能欺凌同伴。

當然,這並不是説家庭在解決校園欺凌的過程中不重要,相反它是異常重要的。我國從國家層面的治理,只能是完善制度與相關法規,更多肯定是一種事後懲罰來建立起約束。但是,欺凌通常含有情感在裏面,比如侮辱與受辱,侮辱他人的人,其家庭教育水平與質量是可想而知的;而受辱的人,尤其是任由別人欺凌的孩子,其中一些也帶有懦弱的特徵,並不敢反抗或是大聲説出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種缺失,可能因為小的時候並未重視給孩子訴説的權利,又或是家長對孩子的日常關心不夠,須知,一些校園欺凌是反覆性的。

我們認為,解決校園欺凌,需要多管齊下,首先通過專項治理收集各種常見問題,儘快推進完善立法與嚴格執法。同時,家庭教育缺失的應該儘快彌補,比如進城務工家庭身後的留守孩子。存在暴力教育的家庭教育則需要更新理念,從小應該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公民教育,友愛、平等與尊重教育應該得到重視。另外,校園也應該在尊重教育方面發力,首先做到老師尊重每一個孩子,以身作則,同時不僅是關心他們的學習,也包括情感與內心世界。校園欺凌只是一個現象,它的成因有很多,從這些原因入手解決問題效果會事半功倍。

事實上,中國社會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制定反校園暴力法,不能因為是未成年人就不用負法律責任,任何人只要觸犯刑律並造成嚴重後果,都應該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現在的趨勢是,校園暴力越來越具有炫耀性,通過欺凌或毆打別人並製作和傳播視頻進行炫耀,目前法律的缺失只會鼓勵一些人在校園施暴,甚至越來越殘忍。而人們也往往引用美國的法律進行對比,一些中國法律留學生在美國欺凌同學,受到了嚴重的處罰,需要付出數年乃至十數年的牢獄之災。

光靠家庭或校園教育難以遏制這股校園霸凌的歪風,專項治理也只能起到暫時的約束,減少校園暴力應該降低我國刑事責任年齡的下限,讓那些施暴者付出代價。

反對校園欺凌的心得感悟2

基於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園欺凌行為的預防應該從更長遠着手,推行規則教育。多年來,與知識教育相比,我們的規則教育嚴重缺失。雖然有中國小生守則、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等,但內容相對簡單,宣示性的內容較多,且缺乏對各種情形後果模式的設定。除此之外,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不敢”指出學生在行為規則上的錯誤。而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對一些家長來説,也需要改變對學習成績的過分強調,提高對子女規則教育的重視,不能把這一責任全部推到學校。總之,應該通過建立一套行為規則及其教育體系,激勵家庭、學校和社會承擔應有的教育責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後果模式的`行為規範,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國外一些成熟的經驗,比如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規範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措施,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如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

由於校園欺凌事件涉及較多學生,在案件的處理上,學校應該佔主導,同時應該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學生的權力。在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框架下,對一般的校園欺凌行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適的、有效的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更有規則意識、校園更安全。

根治校園欺凌,適度法律介入不可少

與校園欺凌的嚴重程度相比,我國當前對這個問題的治理還顯得十分滯後。不論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是《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決成年人對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問題,對於未成年人之間實施的暴力、侮辱行為卻都沒有涉及。我國對暴力侵害、妨害自由等行為的法律懲戒標準過高,比如只有造成人體輕傷、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4小時以上才分別構成刑法上的故意傷害罪和非法拘禁犯罪,對於侮辱、誹謗則必須造成嚴重後果才能構罪並且該罪必須要當事人自行收集證據、自行去法院起訴。校園欺凌上升到《刑法》的少之又少,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最高處罰標準是行政拘留十五天,且該法同時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週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應當説,基於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國小生心智上的不成熟,法律在對他們進行處罰時進行額外的保護,有其正當和可取之處。但問題在於,受到校園欺凌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同樣需要保護。保護未成年人不應該片面化,更不應該異化為對不端行為的寬縱,免受同齡人的暴力欺凌和傷害同樣是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主題。

立法問題之外,更為普遍也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學校不希望法律的過多介入。出了校園欺凌事件,不到萬不得已,學校很少會選擇報警求助。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中,久而久之,校園似乎成了法外之地,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反而成為滋生校園欺凌的温牀。

除了懲戒威懾,我國法律在預防校園欺凌、構建校園安全保護網方面也鮮有作為。中國小生因為社會經驗匱乏、身心發育不健全,遭遇暴力欺凌時往往缺乏應對、處理此類問題的能力。如果社會不能提供幫助,不能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懼,那麼校園欺凌的陰影就無法徹底掃除。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通過立法的形式將校方和有關單位的救護責任標準化、法律化,讓管理不善、監護不周者承擔輕則民事、重則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體作用,這是必須的,學校是擔當學校安寧、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等等。但是,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鬥,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這支聯合部隊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家長部隊,孩子在學校欺負人,家長是責任擔當人,對於暴力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暴力陰影,家長部隊很重要,直接關係暴力孩子的轉化。二是社會司法部隊,就是我們必須在校園建立校園警察,一方面,對校園欺凌現象形成震懾;一方面,及時對校園欺凌現象進行制止。同時,我們要建立司法教育強化培訓班,對暴力孩子進行強制教育。三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部隊。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來源於社會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視暴力文化,遊戲暴力文化,暴力文學,等等,我們應該建立一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的部隊,對於有暴力文化的影視、遊戲、視頻、文字進行清除,剷除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

反對校園欺凌的心得感悟3

最近,西單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校園暴力殺人案,使我有了很大感觸。

校園是我們增長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該為暴力事件的陰影籠罩,可據有關方面統計,全國絕大多數地區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區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絕大多數為像我們這樣的在校學生。

從80年代末到現在已出現了一個未成年人犯罪高峯,我國出現的校園暴力事件並不是孤立的。由於影視業的商業化,暴力恐怖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充斥我們的視野,許多作品中對於犯罪過程細節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園又成了他們“付諸實踐“的理想場所。

校園暴力事件的存在,受影響的絕非個別學生,我們全體青少年都會受此不良影響。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的淨土,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花季少年身上的暴力傾向十分令人擔憂。説來説去,就是一句話“冤冤相報何時了?“

校園暴力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需要風度,風度就是用温柔去對待倔強的人,用寬容去冰凍苛刻的人,用熱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學説認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開始只是一個萌芽,而且它隨時會遭到私心雜念和外界誘惑的摧殘。這萌芽要成熟、長大,就需要特別的守護和滋養。提高德性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修養過程。遊戲人生,看起來固然瀟灑,可如此泛泛而過又能找到什麼樣的人生感覺?生命是單程線,沒有回頭的機會。

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單純的冤冤相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現在校園裏出現了校園暴力,鬧的同學們都人心惶惶。

影視作品、書刊對我們青少年犯罪的誘導作用十分嚴重,在我們身心發育過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較弱,是與非的界限比較模糊,很容易在覺得新奇好玩的心態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這是極需引起全社會關注並着手解決的。

校園暴力事件雖然發生在學校裏,發生在我們這些學生身上,但這也是社會大環境的一個縮影,全社會都應引起高度關注,並採取相應措施,共同努力,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在校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校園暴力問題引出一個問題,就是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隻能是你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性的不斷完美。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拒絕校園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