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書心得體會最新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65K

你知道在寫心得體會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心得體會就是將實踐中獲得的啟發用文字書寫下來的重要文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教師的五重境界讀書心得體會最新3篇,供大家參考。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書心得體會最新3篇
 

教師的五重境界心得體會1

讀完《教師的五重境界》,“格局”一詞,一直縈繞在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格局是什麼?作者做了這樣一些詮釋:格局是一種觀點和態度;格局是一種對自身的定位;格局是一種戰略眼光;格局是我們生存的空間。

格局跟什麼有關?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的格局與他的經歷有關。從‘書香門第’‘將門虎子’來看,格局不可避免地有遺傳的成分,而對孩子產生重大影響的家庭環境也是不可選擇的結果。”“學校教育則是學生格局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學校的格局也就是教師的格局,而學生的格局是由教師的格局決定的。”

讀到此處,不由得深思。作為教師,我擁有怎樣的格局?如何改善教師自身的格局,來幫助學生提升其人生的高度?

一、為學生讀書,為自己讀書

如果教師能從學生格局出發,來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這是對自身的一種定位。為學生讀書,就要去讀教育、教學類的好書,讓讀書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懷與教學智慧。

關於教育類的好書,有這些好書值得一讀:《教師的五重境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第56號教師的玄機》《讀書成就名師》《做最好的老師》《六項精進》《靜悄悄的革命》《教育案例寫作與研究》。我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時,明確了教師服務學生的定位;讀《第56號教師的玄機》,被這位外國同行的敬業精神打動;讀《教育案例寫作與研究》,從陳大偉教授的案例寫作指導中,學會了對自己的日常教學中的案例做理性思考。

在語文教學上,以下這些好書給了我智慧與力量:《解讀語文》《名作細讀》《微型寫作課程實踐研究》《餘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你也可以這樣教寫作》《蔡明講語文》《王君講語文》《王棟生作文教學筆記》等。《名作細讀》給我個性解讀的勇氣,《微型寫作課程實踐研究》給我寫作教學方面的引領,餘映潮老師的“80講”給我教學細節的.科學指導……讀書時,我總會用鉛筆在書上做批註,如果時間充裕,我就把讀書心得整理成電子文檔,發表在博客上。

除為學生讀書外,我們還應為自己讀書。為自己讀書,就是去讀自己喜愛的、能充盈生命、讓自身幸福的書。木心點評狄更斯的作品時,引用托爾斯他的話:“如果誰落在憂悒中,不妨試試:沙發、巧克力、狄更斯。”木心的説法不僅僅是幽默,更有豐富的人生趣味在其中,內心活力可以藉助閲讀這個渠道去取得。關懷理論大師內爾諾丁斯説:“幸福生活就是事業順遂、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空閒時間看自己喜愛的書,以及在海灘上散步看日出與日落……”王棟生老師讀書很雜,更鼓勵教師的非專業閲讀,具有濃濃的人文情懷。

每讀一本書,就會為自己打開一扇窗,找到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

為學生讀書,其實是在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為自己讀書,可以不斷更新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為改善學生的人生格局打好“底子”,開闊視野。教師讀書,為生為己,樂在其中。

二、專注一件事,向深處漫溯

書中有一篇《成功源於專注》,其中引用了中國最年輕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侯逸凡的一段話:“我好像一直以來就不是特別看重勝負,所以影響可能自然就沒那麼大,情緒也沒有那麼大的波動。我自己不太在意是不是能夠打破紀錄,下棋時全部心思都放在思考怎麼走好下一步棋,結果沒想太多。”

侯逸凡的話道出了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共同品質,那就是專注於事情本身,追求過程而看淡結果。這是心理學家曾研究過,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在任何一個領域專注做十年必定成為專家。因此,如果我們專注的內容正確,專注的時間足夠長,我們在這個領域遲早會有發言權。這就是所謂的“十年磨一劍”吧!

專注一件事,談何容易?

我在博客裏讀到這樣一個例子。1997年春,在著名特級教師胡明道老師的教學藝術研討會上,餘映潮老師作了一個長達兩小時的發言,話題是“胡明道老師教學生動的藝術”。發言結束後,胡老師問餘老師:“餘映潮,你講話的這些資料是從哪兒來的呀?”我説:“我有專門研究您的卡片呢!”並給胡老師開了一個長長的“書單”,上面有胡老師四十多篇文章的目錄及出處——這份目錄,連胡老師自己都沒有。

餘映潮老師能成為中語界的巍巍高山,與他對名師的研讀是分不開的。他曾堅持數年,研究過中學語文界非常多的名師。在《“名師研究”法》這篇文章中,餘老師這樣寫道:

很多年前,我不僅有研究胡明道老師的專題目錄卡片,還有於漪、錢夢龍、魏書生、寧鴻彬的專題目錄卡片,還有對張建華、章熊、黎見明、洪鎮濤、徐振維、陳鍾樑、蔡澄清、陸繼椿、魯寶元等名師的研究紀錄。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上海的一批名師,可以説是被我“盡收眼底”,即使是上海本地的老師也沒有像這樣研究過他們。……在我的心目中,這是何等雄奇壯麗的隊伍啊;在我的心目中,這是何等才華橫溢的隊伍啊!

這是何等專注的精神!這是何等廣採博取的韌勁啊!從這一長串名單裏,我明白了餘映潮老師取得豐碩成果的原因,我更讀懂了“專注”的含義!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專注於閲讀與寫作教學,專注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專注於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專注於學生文化底藴的積澱。撐一支竹篙,向更深處漫溯!

三、探究中反思,反思中成長

書中還介紹了許多思維方法,給我以不同的啟示,促使我在思考中逐漸成長。

首先,這本書的作者萬瑋是一位數學老師,我讀到他帶有數學思維方式的智慧點滴,覺得深受啟發。

《尋求最佳途徑》中寫道:“我大學讀的是數學系,有一門課教運籌學,講的就是如何尋找最優解。”“面對一個具體情境我首先思考,能得到的最好結果是什麼。確定了最好的結果,我接着思考,要得到這個結果有哪些,其中哪些途徑是可行的,有沒有最佳方法。這是很難的一步,需要經驗的積累。我也是經過多年的積累才養成這樣的習慣,慢慢形成正確的判斷與決策。”真的很佩服這位數學老師的思維方式,多中選優的方法,如果用在教學中也許就是一課多案,兩個切入角度,三個導語,或四個結束語,諸如此類,那將豐富我們的備課。這種方式,如果運用到課題中,就是頭腦風暴,延伸出多種研究思路。

其次,萬瑋老師在《數學日記》《積累》《作業留言》等文章中,也展示出了一點語文老師的思維特點。

《積累》一文中,他提出要積累兩類內容:“一是積累在工作中產生的一些領悟、靈感。它們往往稍縱即逝,一旦產生我就會馬上就近拿一張紙記下來。如果不記下來,不用過多長時間肯定會忘光。二是積累可以用來説理的小故事、案例、數據、觀點等,我非常喜歡讀文摘類的報刊。採用四步積累法:保存,整理,分類存放,經常温習。”關於積累,我自己深有體會。工作中的感悟,我經常積累,我的論文多出自隨手記下來的感悟。最近一段時間,有好多感悟,或課堂上的精彩片段手一懶,就沒記下來,之後再回想,就沒有那麼清晰了,作為課例來積累,已經不可能了。所以,還是要及時記,哪怕是一張紙,也要順手記下來。第二類我之前做得還不夠。閲讀積累,美文、故事、案例,寫出感想,確定用途,分類存放,經常温習。這一點,我要有意識地去積累了。

另外,《預演》、《拖延症》、《破框思維》、《體驗》等文章,也給我提供了思考問題的不同角度。比如:“預演”,就是“在實施一項很重要的教育任務之前首先在腦子裏預演一遍”。其實,預演也可以從打算一件德育小事、籌劃一節公開課,延伸至為一段時間的工作列提綱、做計劃,為課題的開展做預設。“拖延症”,差不多人人都有一點,書中對如何克服拖延症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幾點方法,於我是十分有益的。

作為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為學生讀書,為自己讀書,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專注一件事,向深處漫溯,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探究中反思,反思中成長,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角度。

生命中最優美的姿態,是成就別人。教師改善自身的格局,就是為了成就學生的美麗人生。

教師的五重境界心得體會2

看了《教師的五重境界》,萬瑋老師針對教學實際寫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學會破框,促進成長。看完此書,我對其中破框思維深為認同。

文中寫到:一位年輕的年輕班主任被班裏的一名問題學生弄得頭疼不已,心生怨恨,向萬瑋老師傾訴他是如何倒黴,因為這名學生不停闖禍,他已經被主任和校長點名批評多次。萬瑋老師開導他:“你難道不覺得這個孩子是上天派來磨鍊你的嗎?你一直有志向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這是太好的機會!

萬老師就是用了破框思維,所謂破框思維就是打破既有的舊觀念模式,換種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人的思維是有侷限的。這種侷限無處不在,生活的磨礪在我們的頭腦中設置了無數的框,我們看不到那些邊界,也走不出去,時間長了,以為真實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們的頭腦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機拍照片一樣,在聚焦的同時,也有了取景框。我們只看到框裏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體。而破框思維就是要打破這些陳舊的迂腐的觀點,用積極的觀點看待生活和工作,那麼生活中的煩惱困擾會大大減少,所追求的成功快樂也會更易獲得。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所遇到的學生千差萬別。學生作為成長中的人,他們身上也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就像我們班的馬劉帥同學,玩心很重,上課小動作不斷,干擾同學學習,一直令任課老師頭疼。還經常遲到,且愛在課堂上搗亂。有一段時間上課不講話了,原來是趴在桌子上睡覺了。面對這樣的學生,作為老師肯定也會生氣。

但是學習用破框思維重新審視他,我會發現他身上也並非一無是處。雖然課堂搗亂,但是該學習的知識他一點沒落下。他在課後能夠認真完成作業,喜愛勞動。跳出既有的思維框之後,才會知道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對他們進行細緻地瞭解和具體地分析,抓住他們的優勢和長處,就可以此為突破口,實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幫助學生過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學生的優點,在優勢中尋找弱勢,在缺點中尋找閃光點,以激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從抓住特點、抓好重點、狠抓難點入手,慢慢的才能幫助學生克服缺點。

作為教師,學會用破框思維看待學生,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應該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減少學生問題情況的產生。同時,也要用積極的眼光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這張白紙上有更多的內容去寫,也讓孩子在輕鬆的學習中找到快樂。

教師五重境界讀後感2

每年寒假,我都會為自己準備一本書來讀一讀,這次我讀的是名班主任工作專家萬瑋最新教育隨筆集《教師的五重境界》。雖然萬瑋先生是一名數學老師,但帶給我的反思卻是一樣的,讓我在未來的語文教育道路上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在書中,作者總結了為師從教的五種境界(教知識、教方法、教狀態、教人生、教自己),系統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和實現途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教師的第一重境界算是達到了,那我就説説作為教師的第二重境界吧。身為學校的一線教師,每班都有80位學生,一整天上完課,一定是叫苦不迭。除了每天的正常教學以外,單單是家庭作業和課堂作業、作文就已經耗費了工作以外的大把時間,更別説再對一部分差生進行課外輔導了。如何做一名不累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跟書中提到的一樣,我想應該是我的二重境界太低,沒有學會如何來教方法吧。

具體到我自己的語文教學當中,我提煉了幾點對我有用的信息。第一,學會“造師”。正如我上邊提到的那樣,班級那麼多,孩子那麼多,每天都是把自己忙得團團轉。如果能快速培養幾個得力的小助手該多好啊。孩子們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請小老師解決,既能減輕我的負擔更能鍛鍊孩子們的能力。第二,充分利用同桌合作的優勢來進行教學和學習的。充分利用同桌合作的優勢,將一個同桌AB,鼓勵他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第三,養成每天預習自學的好習慣。對於國小語文學習來説,學生們進行的預習學習不太自覺地,通常鼓勵孩子們在自己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藉助一部分工具來進行預習等等。逐步提高孩子們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聽和讀的能力,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説,概括總結能力也要加強練習。第四,採用各種途徑加強與孩子們的溝通。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因此在課下,應該通過一些作業留言、及時鼓勵、單獨談心等等方式加強與孩子們交流。第五,有方法,無期待。這也是這本書這重境界裏帶給我最深的`感受。既然是在教孩子方法,那就該尊重孩子們獨特的思想和探索的方法,不做那個剪斷孩子翅膀還抱怨他不會飛的人。

教學道路總是這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探索。萬瑋老師用了十多年才剛進入第四重境界。而我願,用一生的時間去探索我愛的教育世界。願面對我的每個孩子時,都能授以希望,示以美好……

教師的五重境界心得體會3

看了《教師的五重境界》,萬瑋老師針對教學實際寫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學會破框,促進成長。看完此書,我對其中破框思維深為認同。

文中寫到:一位年輕的年輕班主任被班裏的一名問題學生弄得頭疼不已,心生怨恨,向萬瑋老師傾訴他是如何倒黴,因為這名學生不停闖禍,他已經被主任和校長點名批評多次。萬瑋老師開導他:“你難道不覺得這個孩子是上天派來磨鍊你的嗎?你一向有志向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這是太好的機會!

萬老師就是用了破框思維,所謂破框思維就是打破既有的舊觀念模式,換種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人的思維是有侷限的。這種侷限無處不在,生活的磨礪在我們的頭腦中設置了無數的框,我們看不到那些邊界,也走不出去,時間長了,以為真實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們的頭腦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機拍照片一樣,在聚焦的同時,也有了取景框。我們只看到框裏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體。而破框思維就是要打破這些陳舊的迂腐的觀點,用用心的觀點看待生活和工作,那麼生活中的煩惱困擾會大大減少,所追求的成功快樂也會更易獲得。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所遇到的學生千差萬別。學生作為成長中的人,他們身上也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就像我們班的馬劉帥同學,玩心很重,上課小動作不斷,干擾同學學習,一向令任課老師頭疼。還經常遲到,且愛在課堂上搗亂。有一段時間上課不講話了,原先是趴在桌子上睡覺了。應對這樣的學生,作為老師肯定也會生氣。

但是學習用破框思維重新審視他,我會發現他身上也並非一無是處。雖然課堂搗亂,但是該學習的知識他一點沒落下。他在課後能夠認真完成作業,喜愛勞動。跳出既有的思維框之後,才會明白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對他們進行細緻地瞭解和具體地分析,抓住他們的優勢和長處,就能夠此為突破口,實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幫忙學生過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學生的優點,在優勢中尋找弱勢,在缺點中尋找閃光點,以激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從抓住特點、抓好重點、狠抓難點入手,慢慢的才能幫忙學生克服缺點。

作為教師,學會用破框思維看待學生,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就應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減少學生問題狀況的產生。同時,也要用用心的眼光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這張白紙上有更多的資料去寫,也讓孩子在簡單的學習中找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