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84K
看一本書,回想其細節,悟出些許道理,繼續為人生的路添塊小石子。 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2021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2021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
 
《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
 
不久前,我看了《儒林外史》這部書。看完以後,我的感觸很深。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説,共有五十六回,是吳敬梓寫的。小説的後半部是作者在三十六歲(1736)託病辭去徵辟以後陸續寫成的。     
 
《儒林外史》展示了封建科舉制度下士大夫的種種心態,進兒諷刺了士人的醜惡靈魂,深刻揭露了整個封建制度的腐朽糜爛,不堪救藥。吳敬梓以他的生花妙筆,描繪出一幅18世紀中國社會多彩的風格畫卷。     
 
吳敬梓在小説中寫到的范進,周進、牛布衣、馬二先生、匡超人、杜少卿的命運,並非別人的問題,而是他看到了歷史的凝滯。正是藉助於對科舉的內心體驗,因此他才極為容易地道破舉業至上主義和八服制藝的種種病態。作者所寫的社會俗相,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文化心理的思考,同時,更多的是作了宏觀性的哲學思辨,是靈魂站立起來之後對還未站起來的靈魂的調侃。因此我們也看到了吳敬梓的小説的一個鮮明特徵思想大於性格。     
 
在《儒林外史》第一回寫的是:説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     
 
在爭名奪利的元朝末年,諸暨縣出了一個嵌崎磊落的人,此人七歲時,父親便早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母親做些針線活,供給他到村學堂裏去讀書。他為了報答母親,發奮、用功的唸書。之後,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此人便是:王冕。      
 
王冕自幼好學勤奮,但只因家境貧窮,讀不起書。他的母親把他叫到跟前,對他説:“兒子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誤你,只是你父親早早去世了,我一個寡婦人家,社麼都不會。如今年歲不好,柴火又貴。我們只能靠我做些針線活勉強餬口,實在是沒錢供你念書啊!如今沒辦法,只能讓你到隔壁去放牛,每月能夠賺幾錢銀子,還有現成飯能夠吃,明日你就去吧!”王冕知道家裏的難處,便答應了。     
 
第一天,王冕便來到秦家放牛,秦老爺對母子倆十分客氣,而且之後十分照顧王冕。這讓他們十分感動。      
 
第二天,王冕在休學後,並沒有放下讀書。他經常在有空時拿自己的工錢去書販那裏買兩本舊書看看。   
 
 
 
《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二           
 
看過《儒林外史》的人一定知道,這是一部很有教益的八大名著之一,書中的第一回,寫的就是王冕。乘着暑假大有時間可以自學課外知識之機,我有幸的能在爸爸的書櫃中借讀了這一本名蓍。王冕,浙江諸暨人,七歲喪父,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着母親為人做點針線掙點小錢和自己為人放牛維持生計。一個從小酷愛讀書的他,終因家裏貧窮,而不能上學,於是,王冕一邊放牛一邊想方設法偷偷地跑去學堂站在窗外聽課,還用自己放牛積攢的一點小錢買來書本。       
 
一次,他在放牛的時候,看見河裏鮮豔的荷花正盛開着,生來好學的王冕心裏有了一種突發的奇想:如果我能把荷花用筆畫出來,那該多好啊!於是,他把剩下的一點小錢,不買書了,只買一些鉛粉之類的物品,開始學畫荷花,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子長了,他不僅畫得像了,還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種特有的高貴品質畫了出來,人們見他畫得好,許多有錢的人家,紛紛地到他那裏買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由於他的畫賣得好,他的家境也漸漸地不愁吃、不愁穿了         
 
看了書中第一回王冕酷愛讀書,自學成才的事蹟,使我感觸很深,也許因為我和王冕同是諸暨“老鄉”,心中便有了一種特有的親切感和自豪感,正因為這樣,書中的第一回我至少是從頭到尾,反來複去地看了四、五遍。古人尚且可以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成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吃好穿好住,需要什麼學習用品,只要向父母開一聲口,還不就是呼之即來,比比古人王冕小時候的生活條件,不禁使我感到了一種莫大的愧疚感。要説諸暨的“耕讀之家”,讀了《儒林外史》第一回,我把歷史追溯到了元代,而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耕讀之家的典範,身為諸暨人的我,為何不能成為一個無愧於古人、無愧於王冕的耕讀之人呢?       
 
《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三           
 
暑假讀書篇看過《儒林外史》的人一定知道,這是一部很有教益的八大名著之一,書中的第一回,寫的就是王冕。乘着暑假大有時間可以自學課外知識之機,我有幸的能在爸爸的書櫃中借讀了這一本名蓍。 王冕,浙江諸暨人,七歲喪父,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着母親為人做點針線掙點小錢和自己為人放牛維持生計。一個從小酷愛讀書的他,終因家裏貧窮,而不能上學,於是,王冕一邊放牛一邊想方設法偷偷地跑去學堂站在窗外聽課,還用自己放牛積攢的一點小錢買來書本。       
 
一次,他在放牛的時候,看見河裏鮮豔的荷花正盛開着,生來好學的王冕心裏有了一種突發的奇想:如果我能把荷花用筆畫出來,那該多好啊!於是,他把剩下的一點小錢,不買書了,只買一些鉛粉之類的物品,開始學畫荷花,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子長了,他不僅畫得像了,還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種特有的高貴品質畫了出來,人們見他畫得好,許多有錢的人家,紛紛地到他那裏買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由於他的畫賣得好,他的家境也漸漸地不愁吃、不愁穿了。。。。。。       
 
看了書中第一回王冕酷愛讀書,自學成才的事蹟,使我感觸很深,也許因為我和王冕同是諸暨“老鄉”,心中便有了一種特有的親切感和自豪感,正因為這樣,書中的第一回我至少是從頭到尾,反來複去地看了四、五遍。古人尚且可以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成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吃好穿好住,需要什麼學習用品,只要向父母開一聲口,還不就是呼之即來,比比古人王冕小時候的生活條件,不禁使我感到了一種莫大的愧疚感。 要説諸暨的“耕讀之家”,讀了《儒林外史》第一回,我把歷史追溯到了元代,而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耕讀之家的典範,身為諸暨人的我,為何不能成為一個無愧於古人、無愧於王冕的耕讀之人呢?       
 
《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四           
 
這個學期,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它是作家吳敬梓的代表作。在這部小説裏吳敬梓用諷刺的手法,描寫了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求,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況。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十分的生動。有愛才如命的嚴監生;有苦讀詩書的鮑文璽;有打秋風的張鄉紳;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愛才如命的嚴監生。       
 
嚴監生是一個家財萬貫,田地、房產、僕人眾多的財主,卻格外的“節約”。家裏一斤肉都捨不得買,有時候家中的孩子實在忍不住了就拿一兩錢買熟肉來給孩子解饞,生病了也捨不得抓藥,還經常剋扣僕人的工資……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臨死前的嚴監生》,記敍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着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相信大家都看不慣這樣愛財如命的人。       
 
像嚴監生捨不得點兩莖燈草的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就沒有嗎?當然有。如我們不會在一間房子裏同時打開兩盞燈,因為一盞就夠亮的了,又何必多開一盞呢?只是我們現代人將這樣的行為稱為節約。       
 
其實在我看來,嚴監生的“勤儉節約”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經常到外面去吃大餐,吃不完的也不打包。這本就是一個浪費。現在的小孩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會給他們買很多,很貴的玩具,衣服也都是買名牌的,而且穿幾次就不要了……這多浪費啊!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要辛苦掙,所以我們應該節約點,把錢花在該花的地,但節約並不等於吝嗇。       
 
嚴監生的愛財如命固然可恨,但他的“節約”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