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0年觀看紀錄片《英雄兒女》吳曉嵐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3W
2020年觀看紀錄片《英雄兒女》吳曉嵐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2020年觀看紀錄片《英雄兒女》吳曉嵐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見到吳曉嵐的時候,她穿着一襲深藍色的長裙在門口迎接記者。86歲高齡的吳曉嵐謙遜而優雅——鼻上架一副細邊框眼鏡,胸前別一枚小銀花胸針,一頭長髮利落地盤在頭頂。這位身材嬌小、慈眉善目的老人家,竟是一位14歲就參軍的沙場老兵,一位為救治傷員永遠衝鋒在前的白衣女戰士。

“很多人都問我,當年那麼小就做了戰地衞生員,怕不怕?”吳曉嵐聲音不高,話語卻擲地有聲,“我説我不怕!戰士們在前方不顧性命地流血拼殺都不怕,我們怎麼能只顧自己、畏縮不前?”

吳曉嵐用實際行動踐行着自己的回答。兩次集體二等功、三次個人三等功、四次集體三等功……軍裝上綴滿左襟的勛章,就是吳曉嵐用青春譜寫的最美白衣戰歌。

一夜手術帳篷外堆起截肢

1950年10月,年僅16歲的吳曉嵐隨部隊跨過鴨綠江,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二分部13兵站醫院擔任護士,開始了抗美援朝的艱苦作戰。

“最受不了的就是敵機的轟炸,叫你根本抬不起頭。”當時,吳曉嵐所在的醫院就駐紮在緊挨前線的山坡上。“飛機貼着山坡飛過來,掀起的風都能把帽子刮掉,你甚至能看清飛行員的樣子。我們只能在天黑後才能轉移傷員,白天汽車根本沒法開,一露頭就容易挨炸。”

大部分的危重傷員都是被炸傷的。前線醫療條件有限,救治任務以保住性命為先。經常是一夜手術做完,帳篷外就堆積了大量被截下的斷臂殘肢。

“那會兒説是醫院,其實都並沒有醫院的實體形式了。”山坡上也沒有房子,全炸沒了,吳曉嵐他們只能在樹底下、草窠裏扒拉,找出相對平整的地方安置傷員,再拽一拽邊上的草,把傷員們隱蔽起來。

傷員中,一個17歲的上海籍小戰士令吳曉嵐印象深刻。“他四肢都被炸傷了,全部要截肢,否則命留不住。”小戰士的遭遇讓在戰地見過許多生死的吳曉嵐也忍不住流淚。“但他特別堅強,還反過來安慰我們,説他哪怕沒有了手腳,也還有清晰的頭腦,好了之後肯定還能找到用武之處。”

常常跪在冰面上搓洗繃帶

當時,醫院的繃帶用完了,後續的物資又運不上來,吳曉嵐就帶着班裏的小護士到冰河上洗繃帶。“冰層特別厚,我們只能在上面鑿出一個洞,然後跪在冰面上洗。”跪在寒氣逼人的冰面上搓洗繃帶,加重了她關節炎的病情,回國後差點沒保住雙腿。

為了避免白天做飯冒煙被敵機發現,吳曉嵐他們當時一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天不亮時一頓,晚上天黑之後一頓。但傷員多,醫護人員少,很多時候吳曉嵐連這兩頓也顧不上吃。有段時間,醫院甚至斷了糧,物資運不上來,吳曉嵐他們只能去玉米地裏撿點掉落的玉米粒回來做着吃。

“我印象最深的是1951年春節前後,國內給我們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我那會兒真是盼得不得了,結果糧食車在半道上被炸了。後來食堂還是給大家做了簡易版的甩袖湯,也是沒等吃上呢,鍋就給炸漏了。”

敵機掃射下往返防空洞取藥

因為敵機持續轟炸我方的運輸線,藥品送不上來,衞生員們甚至在為傷員換藥時,只能用“汽油棉球”進行消毒。

“傷員漫山遍嶺,我們每個醫護人員都隨身攜帶一瓶汽油棉球和兩把鑷子,好隨時為傷員換藥處置。”經常是一次巡視下來,就要好幾個小時。有的傷員前一次巡視時還好好的,下一次巡視時就出現了典型的破傷風症狀。

“他們只能從牙縫裏擠出模糊不清的聲音,但我能聽出來,他們在跟我説,‘吳班長,救救我’。”戰士強烈的求生意志讓吳曉嵐心疼不已,她每次都堅定地回答,“你放心,我馬上去取藥。”

傷員所在處距離放藥品、器材的防空洞僅兩百多米,可白天取藥卻是一段“漫長”歷程,需要冒着極大的生命危險。敵機在空中不停轟炸掃射,吳曉嵐只能抓住間隙,一有機會就馬上衝刺。有時好不容易取到藥品,又在往回跑的路上遭遇敵機俯衝,一個跟頭栽下去,藥品就全廢了,只能返回再取。

每一天,吳曉嵐都在這樣的艱險中不斷往復着。她的身材幾乎是班裏最嬌小的,卻像是藴藏着總也用不完的無窮力量。“我們就是傷員的保護神啊,你必須逼自己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