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抗美援朝70週年大會感悟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5W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海外抗美援朝70週年,看了70週年紀念大會你感覺如何?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抗美援朝70週年大會感悟,供大家參考。

 

抗美援朝70週年大會感悟3篇

抗美援朝70週年大會感悟
 
今天天是陰沉的一如我的心情,與同學一起去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一下車便看到那高高聳立的紀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紀念塔的正面鑲嵌着題寫的“抗美援朝紀念塔”七個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幟、鮮花、綵帶組成的漢白玉塔花,代表和平、勝利和友誼。塔的背面是頌揚中國人民志願軍豐功偉績的塔文。塔體兩側分別刻有抗美援朝紀念章與和平萬歲紀念章。可那四周的遊人可想過那聳立的背後是多少鮮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鮮血和白骨給剛剛站起如個孩童般的中國一個穩穩站立的堅強支點。我不曾經歷過那個時代,也無法用語言來説明那到底是段怎樣的時間,那不是史料或是視頻可以傳達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領導人是怎樣的無可奈何卻仍打起精神爭取力挽狂瀾,我不知道那時的戰士是否疲倦,是否厭惡了戰爭,是否想後到家中看看妻兒父母卻不得不為祖國的安寧而奔赴戰場保家衞國,我不知道那時的人民是怎樣的期待安寧卻聽到戰事又起時的怔然,我不知道他們送走戰士的時候是否有淚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無法碰觸的過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紀念館中我彷彿逆轉時間看到了其中一角。耳邊是輕柔的介紹的聲音:抗美援朝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當時隸屬安東市人民委員會文化科。紀念館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的“遼東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1956中11月2日,經遼寧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原遼東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撤銷。1957年7月,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開闢了“原始社會”、“歷史文物”陳列,同時設有“抗美援朝紀念”專室等共十二個陳列室。1958年9月29日經遼寧省文化局上報中央文化部批准,將“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改為“抗美援朝紀念館”郭沫若同志題寫了館名。
 
看着那大廳中的雕像和照片我彷彿看到各民主黨派聚集簽下聯合宣言,彷彿看到那因設備不完善而無比艱難的戰役。一幅幅的照片無聲的訴説着那個血淚的時代,多少人撒血異國他鄉,再也無法歸來永遠埋骨異國。那是怎樣的寂寥悲悽,那漸漸無神的雙眼裏有着怎樣的遺憾,那慢慢腐爛的身軀裏有着怎樣強烈的願望,可惜在無人能知。
 
當參觀到第三次戰役的展廳時進來了許多國小生,他們手拉手的參觀着喧譁着,他們可知他們頭頂的照片意味着什麼,走到門口時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戰役的介紹,看的那樣仔細而專注,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紀念館的吧。進來了那麼多得旅遊團,那麼多的人,有幾個如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艱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畢竟我也是為完成作業而來,我也沒資格説他們。
 
觀着史詩般的展覽,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70年前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抵禦侵略、反對強權的偉大壯舉。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願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着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説: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並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衞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對世界發出的聲音。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抗美援朝70週年大會感悟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這是《老人與海》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一句話。我想,在這個社會中,一個人若可以做到這句話,他就是英雄。
 
文中的聖地亞哥老人在84天出海沒有捕獲一條魚,別人嘲笑他,把他當作不折不扣的失敗者,甚至於他的船帆看起來也是一面永遠標誌着失敗的旗幟。但他沒有退縮,僅憑着一個漁民對職業的自豪感和一個老人對生活及困難的不屈服,他冒險來到了墨西哥灣流,並釣住了一條大馬哈魚。
 
白天又黑夜,黑夜又白天,難以想象一個老人在茫茫大海上與一條大魚鬥爭了幾天幾夜,憑着他不屈的意志與頑強的毅力,老人捕獲了大魚。可美味的大魚引來了一羣鯊魚。但他在這海洋的統治者面前,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他甚至殺死了一隻鯊魚!如作家張愛玲所説,這種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類應有的一種風度,一種氣概。”雖然老人最終只帶回了一具魚的骨架,但他偉大的精神力量,向大自然昭示着:這就是英雄!
 
宋代劉過曾説過:“人定兮勝天”。老人讓我想到《亮劍》中的一個情節,遭到圍困的騎兵連,面對日本一個強大的騎兵縱隊,沒有投降,沒有逃跑,而是義無反顧地面對強大的敵人。雖然最後都犧牲了,卻贏得了對手的尊重。真正的英雄就是在一切強大勢力面前保持自己的尊嚴,頑強而永不妥協,哪怕明知是死,也要衝上去,不屈不撓地鬥爭!我們八年抗戰,三年內戰,不就是這麼過來的嗎?
 
在那個年代,我們中國湧現出了千千萬萬的這樣的英雄,然而現在,我們更需要這樣的人,社會要進步,這種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我想,這種精神,是一個民族的保障和動力,這種精神,也是一個人生存的力量。
 
我難以按捺心中的激動之情,我只想説,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就應該有這種永不言敗的自信,有艱苦奮鬥、不畏犧牲的頑強精神,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抗美援朝70週年大會感悟
 
英雄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片真心;英雄有李賀的“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一片忠心;英雄有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一片愁心。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文明或文化傳承),從古至今,我們從不缺少英雄。
 
我問:“何為英雄?”屈原告訴我:“為國而死乃為英雄。”
 
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經歷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可能已經有人把他忘記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駐存在我心中。當他的國家首都被外敵攻陷,他為表示自己的一片忠心葬身於河中。雖有包羅萬象的文采,吞吐日月的胸懷,但終化為泡沫,隨河水一起流逝。盡心盡力地為國家效勞,生為國家,死為國家,這是中華英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早已吹散了無數人的家園;幾萬年的黃河滔滔,早已流盡了無數人的汗水;幾萬年的烈日炎炎,早已散盡了無數人的努力。還好,有中華英雄的精神常在,鼓勵我們迎難而上,堅持愛國,與屈原跨越時空對話,勾起了我對當代歷史的回憶。
 
我問:“何為英雄?”紅軍告訴我:“保家衞國乃為英雄!”
 
十四年抗戰,有過無限阻難。經歷過驚心動魄的盧溝橋(盧溝橋事變中的英雄國民黨軍隊);經歷過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經歷過濤濤洶湧的鴨綠江(抗美援朝在建國後,這時稱志願軍),但這些都不能阻撓他們前進的步伐,一次一次會師,一次一次擊敗敵人,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就是紅軍,沒有糧食,他們不怕,一個饅頭吃幾天;沒有武器,他們不怕,小米步槍照樣打;沒有任何事情能難倒他們,他們是偉大的中華英雄。他們是一輪紅日,永遠照亮天際。在歲月的沖刷中,熠熠生輝,生根發芽,變成一顆種子,種在人們心中,長成參天大樹,永不忘卻(永遠枝繁葉茂)。
 
與紅軍跨越時代的對話,讓我體會到了什麼是民族精神,與英雄對話,也讓我想起一位極為普通的人。
 
我問:“何為英雄?”張莉莉告訴我:“盡職守責乃為英雄。”
 
張莉莉,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師,她為了救她的學生,被車撞倒,下身高位截肢,可她卻沒有一絲怨言,依然保持微笑。這就是民族英雄,是中華英雄,是新時代英雄的代表,是我們的榜樣。
 
與英雄對話,讓我學習他們的精神,懂得“中華英雄”四個字的含義。
 
英雄是國家的希望,中華英雄是中國的希望,為英雄唱一首讚歌!與英雄對話,體味人生姿態。